CN103133599A - 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33599A CN103133599A CN2013100617825A CN201310061782A CN103133599A CN 103133599 A CN103133599 A CN 103133599A CN 2013100617825 A CN2013100617825 A CN 2013100617825A CN 201310061782 A CN201310061782 A CN 201310061782A CN 103133599 A CN103133599 A CN 1031335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balance weight
- weight body
- counterweight
- lift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4000035744 Hura crepitan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28 sand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重,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10)和两个提升轴(20),该提升轴(20)包括轴体(21)和设置在该轴体(21)下端的凸缘(22),所述轴体(21)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21a),所述轴体(21)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21b),所述底配重体(10)上设置有两个贯穿该底配重体(10)的第一通孔(11),其中,该第一通孔(11)包括与所述轴体(21)配合的第一上孔部(11a),所述第一上孔部(11a)与所述轴体(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凸缘(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制造所述配重的方法。所述配重的两个提升轴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该配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很多工程机械(例如,汽车起重机)都需要用到配重,通常配重包括底配重体和两个提升轴,该两个提升轴安装在底配重体上,且每个提升轴的上端都设置有提升销孔,下端都设置有定位销孔。
工程机械的车架上设置有两个定位销,该两个定位销与所述提升轴上的两个所述定位销孔相对应。在将配重安装在工程机械的车架上时,将提升油缸的销头插入提升轴的提升销孔内,然后将配重吊装至车架上,两个所述定位销插入两个所述定位销孔中,以对所述配重进行定位。
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砂型铸造生产所述配重,先将所述提升轴预埋在铸造型腔中在浇铸铁水。由于浇铸的铁水成型后在自然空冷时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并且收缩的方向并不确定,从而使得两个所述提升轴之间的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使得所述提升轴与所述配重底面的垂直度也发生了变化,从而难以将所述配重安装在工程机械的车架上。
因此,如何确保两个所述提升轴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该配重的方法,所述配重的两个提升轴之间的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重,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和两个提升轴,该提升轴包括轴体和设置在该轴体下端的凸缘,所述轴体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所述轴体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所述底配重体上设置有两个贯穿该底配重体的第一通孔,其中,该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轴体配合的第一上孔部,所述第一上孔部和苏搜轴体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上孔部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孔部的内径比所述轴体的外径大8mm至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还包括与所述凸缘配合的第一下孔部,该第一下孔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凸缘的高度,且所述第一下孔部的内径比所述凸缘的外径大8mm至15mm。
优选地,所述配重还包括预埋套筒,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预埋套筒中。
优选地,所述预埋套筒包括上套筒和下套筒,所述第一上孔部形成在所述上套筒中,所述第一下孔部形成在所述下套筒中,所述上套筒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和连接在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的连接侧壁,所述下套筒与所述下端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套筒还包括加强肋,该加强肋固定在所述连接侧壁的外表面上,并支撑在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凸缘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轴体上。
优选地,两个提升轴上的所述提升销孔处于同一个圆弧上且开口方向相同。
优选地,该配重还包括至少一个独立配重体,每个所述独立配重体上都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提升轴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通孔,所述提升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独立配重体设置在所述底配重体上。
优选地,所述底配重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导向件,且该导向件环绕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且所述导向件形成为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的圆台形,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二上孔部和第二下孔部,所述第二上孔部与所述轴体配合,所述第二下孔部的形状与所述导向件相匹配。
优选地,每个所述独立配重体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所述导向件,该导向件环绕所述第二通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和两个提升轴,该提升轴包括轴体和设置在该轴体下端的凸缘,所述轴体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所述轴体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造底配重的步骤:通过铸造获得所述底配重体,该底配重体上具有两个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包括与所述轴体配合的第一上孔部,所述第一上孔部与所述轴体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且所述第一上孔部的内径小于所述凸缘的外径;
距离定位步骤:在安装平台上设置两个定位销,分别将两个提升轴上的所述定位销孔与两个所述定位销对准,并将两个所述提升轴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销上;
装配步骤:吊起所述底配重体,以使该底配重体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两个所述提升轴对准,然后将所述底配重体落下,使所述轴体穿过所述第一上孔部,从而将所述底配重体与所述提升轴装配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孔部的内径比所述轴体的外径大8mm至1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还包括与所述凸缘配合的第一下孔部,该第一下孔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凸缘的高度,且所述第一下孔部的内径比所述凸缘的外径大8mm至15mm。
优选地,所述制造底配重的步骤包括造:
造型步骤:在砂箱中形成与所述底配重体的外轮廓一致的型腔;
预埋步骤:在所述型腔中设置预埋套筒,所述第一通孔形成在所述预埋套筒中;和
浇铸步骤:向所述型腔内浇注金属熔液,以形成所述底配重体。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距离定位步骤和所述装配步骤之间进行的角度定位步骤,该角度定位步骤包括:
旋转两个所述提升轴,以使该两个提升轴的所述定位销孔位于同一圆弧上,且开口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利用角度定位件进行所述角度定位步骤,所述角度定位件包括连接板和分别设置在该连接板两端的两个凸台,该凸台与所述提升销孔的上部相匹配,且所述两个凸台位于所述圆弧上,所述角度定位步骤包括:
转动两个所述提升轴,以使两个所述凸台分别对准两个所述提升轴上的两个所述提升销孔,然后将两个所述凸台分别插入两个所述提升销孔。
优选地,所述配重还包括至少一个独立配重体,每个所述独立配重体都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提升轴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通孔,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量调节步骤:将所述提升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以将所述独立配重体设置在所述底配重体上。
在装配配重时,先利用定位销将两个提升轴的相对位置固定,使两个提升轴之间的距离公差在要求范围内,然后将底配重体套在提升轴上。因此,即便底配重体收缩导致通孔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第一上孔部的直径大于轴体的外径,轴体仍然可以插入通孔中,并且两个轴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满足要求。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配重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配重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配重的底配重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配重的提升轴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配重的预埋套筒的主剖视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配重的导向件的主剖视图;
图8是图1中所示的配重的独立配重体的主剖视图;
图9是展示距离定位步骤的示意图;
图10是展示角度定位步骤的示意图;
图11是所述角度定位步骤中使用的角度定位件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角度定位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底配重体 11 第一通孔
20 提升轴 21 轴体
22 凸缘 30 预埋套筒
31 上套筒 32 下套筒
40 角度定位件 41 连接板
42 凸台 50 定位销
60 独立配重体 61 第二通孔
70 导向件 11a 第一上孔部
11b 第一下孔部 21a 提升销孔
21b 定位销孔 31a 上端板
31b 下端板 31c 连接侧壁
31d 加强肋 61a 第二上孔部
61b 第二下孔部 100 安装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重,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10和两个提升轴20,该提升轴20包括轴体21和设置在该轴体21下端的凸缘22,轴体21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21a,轴体21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21b,底配重体10上设置有两个贯穿该底配重体10的第一通孔1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11包括与轴体21配合的第一上孔部11a,第一上孔部11a与轴体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即,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大于轴体21的外径),凸缘22的外径大于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
在装配图1中所示的配重时,可以先利用定位销50(如图9所示)将两个提升轴20的相对位置固定,使两个提升轴20之间的距离公差在要求范围内,然后将底配重体10套在提升轴20上。由于第一通孔11的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比轴体21的外径大,所以即便底配重体10收缩导致第一通孔11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提升轴20的轴体21仍然可以插入第一通孔11中,并且两个轴体21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满足设计要求。
在将所述配重安装在工程机械的车架上时,车架上的提升油缸的油缸销头先要伸出,以插入提升销孔21a中,然后提升油缸的油缸销头收缩,以将所述配重提起。由于凸缘22的外径大于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因此,凸缘22不会进入第一上孔部11a中,从而可以保证提升过程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将底配重体10与提升轴20装配在一起后,两个提升轴20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改变,优选地,可以在将底配重体10套在提升轴20上之后,将底配重体10与提升轴20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比轴体21的外径大8mm至15mm,即,所述预定间隙为8mm至15mm。所述预定间隙在该范围内既能够保证对提升轴20进行准确定位,又可以保证底配重体10和提升轴20组装时所需要的余量。
为了保证提升过程的顺利进行,凸缘22的上端面可以与底配重体10的下端面相贴合。在这种情况下,凸缘22从底配重体10的下端面上向下凸出。
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通孔11还可以包括与凸缘22配合的第一下孔部11b,该第一下孔部11b的高度不小于凸缘22的高度,且第一下孔部11b的内径比凸缘22的外径大8mm至15mm。
在提升所述配重时,凸缘22的上端面与第一上孔部11a和第一下孔部11b之间的平台向贴合。底配重体10的下端面上没有凸出物,从而可以稳定地安装在车架上。第一下孔部11b的内径比凸缘22的外径8mm至15mm可以保证在不改变提升轴20之间间距的前提下降底配重体10套在提升轴20上。
当底配重体10的厚度较大时,可以在铸造形成底配重体10的同时形成第一通孔11;当底配重体10的厚度较小时,也可以在铸造形成底配重体10之后再通过机加工的方式获得第一通孔11。为了便于控制第一通孔11的形状和尺寸,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配重还可以包括预埋套筒30,第一通孔11形成在预埋套筒30中。可以利用钢材形成预埋套筒30,在铸造形成底配重体10时,预埋套筒30的尺寸变化较小,因此,第一通孔11的形状和尺寸变化也较小。
如图6所示,预埋套筒30可以包括上套筒31和下套筒32,第一上孔部11a形成在上套筒31中,第一下孔部11b形成在下套筒32中,上套筒31包括上端板31a、下端板31b和连接在上端板31a和下端板31b之间的连接侧壁31c,下套筒32与下端板31b固定连接。
为了提高预埋套筒30的强度和刚度,优选地,上套筒31还可以包括加强肋31d,该加强肋31d固定在连接侧壁31c的外表面上,并支撑在上端板31a和下端板31b之间。设置加强肋31d可以进一步防止预埋套筒30变形。
在本发明中,凸缘22可以与轴体21形成为一体,为了便于加工,可以将凸缘22可拆卸地设置在轴体21上。如图5中所示,凸缘22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固定在轴体21上。
在本发明中,提升轴20上的提升销孔21a的形状与现有技术中提升轴上的提升销孔的形状相同。如图5中所示,提升销孔具有开口,且大致呈“凸”字形。在将所述配重安装在工程机械上时,安装在工程机械的臂架上的提升油缸可以将配重吊起。
为了便于将提升油缸的提升销头准确地插入提升销孔中,优选地,将臂架上的两个提升油缸布置在同一个圆周上,该圆周的中心为工程机械的回转台的回转中心。同样地,如图3所示,在所述配重中,两个提升轴20上的提升销孔21a处于同一个圆弧R(该圆弧为上述圆周的一部分)上且开口方向相同。
在提升所述配重时,提升油缸的油缸销头处于收缩状态。提升油缸随着工程机械的回转台回转,当快到达提升轴20的提升销孔21da时,回转台停止回转,并且控制提升油缸伸出油缸销头,然后控制回转台继续回转,从而使提升油缸的油缸销头可以从提升销孔21a的开口旋转进入提升销孔21a内。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配重可以具有不同的重量。为了根据设计要求调整配重的重量,优选地,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配重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独立配重体60,每个独立配重体60上都设置有与两个提升轴20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通孔61,提升轴20穿过第二通孔61,以将独立配重体60设置在底配重体10上。
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增加或减少独立配重体60的数量,以使配重达到设计的重量。
为了便于在底配重体10上叠加独立配重体60,优选地,如图1和图7所示,可以在底配重体10的上端面上设置一对导向件70,且该导向件70环绕第一通孔11设置,且导向件70形成为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的圆台形,第二通孔61包括第二上孔部61a和第二下孔部61b,第二上孔部61a与轴体21配合,第二下孔部61b的形状与导向件70相匹配。
如图7所示,导向件70上设置有第三通孔71,提升轴20的轴体21可以穿过第三通孔71。由于导向件70上端面的直径小于导向件70的下端面的直径,而第二通孔61的第二下孔部61b的直径大于导向件70的上端面的直径,因此,在装配独立配重体60时,导向件70可以对独立配重体60起到引导的作用。
为了便于堆叠多个独立配重体60,优选地,可以在每个独立配重体60的上表面都设置一对导向件70,且该导向件70环绕第二通孔61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两外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10和两个提升轴20,该提升轴20包括轴体21和设置在该轴体21下端的凸缘22,轴体21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21a,轴体21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21b,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造底配重的步骤:通过铸造获得底配重体10,该底配重体10上具有两个第一通孔11,该第一通孔11包括与轴体21配合的第一上孔部11a,第一上孔部11a与轴体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即,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大于轴体21的外径),且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小于凸缘22的外径;
距离定位步骤:在安装平台100上设置两个定位销50,分别将两个提升轴20上的定位销孔21b与两个定位销50对准,并将两个提升轴20分别安装在两个定位销50上;
装配步骤:吊起底配重体10,以使该底配重体10的两个第一通孔11分别与两个提升轴20对准,然后将底配重体10落下,使轴体21穿过第一上孔部11a,从而将底配重体10与提升轴20装配在一起。
如上文中所述,由于第一通孔11的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比轴体21的外径大,所以即便底配重体10收缩导致第一通孔11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提升轴20的轴体21仍然可以插入第一通孔11中,并且两个轴体21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满足设计要求。
优选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比轴体21的外径大8mm至15mm,即,所述预定间隙为8mm至15mm。如上所述,所述预定间隙在该范围内既能够保证对提升轴20进行准确定位,又可以保证底配重体10和提升轴20组装时所需要的余量。
为了确保将底配重体10稳定地安装在工程机械的侧架上,优选地,第一通孔11还可以包括与凸缘22配合的第一下孔部11b,该第一下孔部11b的高度不小于凸缘22的高度,且第一下孔部11b的内径比凸缘22的外径大8mm至15mm。
为了确保第一通孔尺寸及形状精确,优选地,所述制造底配重的步骤可以包括造:
造型步骤:在砂箱中形成与底配重体10的外轮廓一致的型腔;
预埋步骤:在型腔中设置预埋套筒30,第一通孔11形成在预埋套筒30中;和
浇铸步骤:向型腔内浇注金属熔液,以形成底配重体10。
在浇铸步骤中,预埋套筒30变形较小,并且在底配重体10冷却时,预埋套筒30的变形也较小,因此可以保证第一通孔11的尺寸及形状精确。
如上文中所述,两个提升轴20上的提升销孔21a处于同一个圆弧R上,因此,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距离定位步骤和装配步骤之间进行的角度定位步骤,该角度定位步骤包括:
旋转两个提升轴20,以使该两个提升轴20的定位销孔21b位于同一圆弧R上,且开口方向相同。
为了便于进行所述角度定位步骤,优选地,在所述方法中,可以利用角度定位件40进行角度定位步骤,如图10至图12中所示,角度定位件40可以包括连接板41和分别设置在该连接板41两端的两个凸台42,该凸台42与提升销孔21a的上部相匹配,且两个凸台42位于圆弧R上,角度定位步骤包括:
转动两个提升轴20,以使两个凸台42分别对准两个提升轴20上的两个提升销孔21a,然后将两个凸台分别插入两个提升销孔21a。
如上所述,为了便于调节所述配重的重量,优选地,所述配重还包括至少一个独立配重体60,每个独立配重体60都设置有与两个提升轴20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通孔61,方法还包括:
重量调节步骤:将提升轴20穿过第二通孔61,以将独立配重体60设置在底配重体10上。
在装配配重时,先利用定位销将两个提升轴的相对位置固定,使两个提升轴之间的距离公差在要求范围内,然后将底配重体套在提升轴上。因此,即便底配重体收缩导致通孔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但是由于第一上孔部的直径大于轴体的外径,轴体仍然可以插入通孔中,并且两个轴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满足要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配重,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10)和两个提升轴(20),该提升轴(20)包括轴体(21)和设置在该轴体(21)下端的凸缘(22),所述轴体(21)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21a),所述轴体(21)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21b),所述底配重体(10)上设置有两个贯穿该底配重体(10)的第一通孔(1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11)包括与所述轴体(21)配合的第一上孔部(11a),所述第一上孔部(11a)和所述轴体(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所述凸缘(2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比所述轴体(21)的外径大8mm至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还包括与所述凸缘(22)配合的第一下孔部(11b),该第一下孔部(11b)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凸缘(22)的高度,且所述第一下孔部(11b)的内径比所述凸缘(22)的外径大8mm至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该配重还包括预埋套筒(30),所述第一通孔(11)形成在所述预埋套筒(30)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套筒(30)包括上套筒(31)和下套筒(32),所述第一上孔部(11a)形成在所述上套筒(31)中,所述第一下孔部(11b)形成在所述下套筒(32)中,所述上套筒(31)包括上端板(31a)、下端板(31b)和连接在所述上端板(31a)和所述下端板(31b)之间的连接侧壁(31c),所述下套筒(32)与所述下端板(31b)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筒(31)还包括加强肋(31d),该加强肋(31d)固定在所述连接侧壁(31c)的外表面上,并支撑在所述上端板(31a)和所述下端板(31b)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轴体(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两个提升轴(20)上的所述提升销孔(21a)处于同一个圆弧(R)上且开口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该配重还包括至少一个独立配重体(60),每个所述独立配重体(60)上都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提升轴(20)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通孔(61),所述提升轴(2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1),以将所述独立配重体(60)设置在所述底配重体(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配重体(1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对导向件(70),且该导向件(70)环绕所述第一通孔(11)设置,且所述导向件(70)形成为上端面直径小于下端面直径的圆台形,所述第二通孔(61)包括第二上孔部(61a)和第二下孔部(61b),所述第二上孔部(61a)与所述轴体(21)配合,所述第二下孔部(61b)的形状与所述导向件(70)相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重,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独立配重体(6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所述导向件(70),该导向件(70)环绕所述第二通孔(61)设置。
12.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该配重包括底配重体(10)和两个提升轴(20),该提升轴(20)包括轴体(21)和设置在该轴体(21)下端的凸缘(22),所述轴体(21)的上部设置有提升销孔(21a),所述轴体(21)的下部设置有定位销孔(21b),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造底配重的步骤:通过铸造获得所述底配重体(10),该底配重体(10)上具有两个第一通孔(11),该第一通孔(11)包括与所述轴体(21)配合的第一上孔部(11a),所述第一上孔部(11a)与所述轴体(21)之间具有预定间隙,且所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小于所述凸缘(22)的外径;
距离定位步骤:在安装平台(100)上设置两个定位销(50),分别将两个提升轴(20)上的所述定位销孔(21b)与两个所述定位销(50)对准,并将两个所述提升轴(20)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定位销(50)上;
装配步骤:吊起所述底配重体(10),以使该底配重体(10)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1)分别与两个所述提升轴(20)对准,然后将所述底配重体(10)落下,使所述轴体(21)穿过所述第一上孔部(11a),从而将所述底配重体(10)与所述提升轴(20)装配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孔部(11a)的内径比所述轴体(21)的外径大8mm至1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1)还包括与所述凸缘(22)配合的第一下孔部(11b),该第一下孔部(11b)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凸缘(22)的高度,且所述第一下孔部(11b)的内径比所述凸缘(22)的外径大8mm至15mm。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造底配重的步骤包括造:
造型步骤:在砂箱中形成与所述底配重体(10)的外轮廓一致的型腔;
预埋步骤:在所述型腔中设置预埋套筒(30),所述第一通孔(11)形成在所述预埋套筒(30)中;和
浇铸步骤:向所述型腔内浇注金属熔液,以形成所述底配重体(10)。
16.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距离定位步骤和所述装配步骤之间进行的角度定位步骤,该角度定位步骤包括:
旋转两个所述提升轴(20),以使该两个提升轴(20)的所述定位销孔(21b)位于同一圆弧(R)上,且开口方向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利用角度定位件(40)进行所述角度定位步骤,所述角度定位件(40)包括连接板(41)和分别设置在该连接板(41)两端的两个凸台(42),该凸台(42)与所述提升销孔(21a)的上部相匹配,且所述两个凸台(42)位于所述圆弧(R)上,所述角度定位步骤包括:
转动两个所述提升轴(20),以使两个所述凸台(42)分别对准两个所述提升轴(20)上的两个所述提升销孔(21a),然后将两个所述凸台分别插入两个所述提升销孔(21a)。
18.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重还包括至少一个独立配重体(60),每个所述独立配重体(60)都设置有与两个所述提升轴(20)一一对应两个第二通孔(61),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量调节步骤:将所述提升轴(2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1),以将所述独立配重体(60)设置在所述底配重体(1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61782.5A CN103133599B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61782.5A CN103133599B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3599A true CN103133599A (zh) | 2013-06-05 |
CN103133599B CN103133599B (zh) | 2015-10-28 |
Family
ID=4849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61782.5A Active CN103133599B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3359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84815A (zh) * | 2015-02-06 | 2016-10-05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起重机及其工程机械配重穿销装置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69280A1 (de) * | 1994-02-23 | 1995-08-30 | Kidde Industries Inc. | Hubeinrichtung für eine Umsetzvorrichtung |
US5615784A (en) * | 1992-08-07 | 1997-04-01 | The Manitowoc Company, Inc. | Crane counterweight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apparatus |
JP2000063083A (ja) * | 1998-08-26 | 2000-02-29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装置 |
JP2000219486A (ja) * | 1999-02-02 | 2000-08-08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積重ね式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
CN101508065A (zh) * | 2009-03-23 | 2009-08-19 | 青岛地恩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制造配重块的方法 |
US20110031728A1 (en) * | 2009-02-16 | 2011-02-10 | Bauer Maschinen Gmbh | Vehicle, in particular construction vehicle |
CN101994328A (zh) * | 2010-10-28 | 2011-03-30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配重制造方法 |
CN202073977U (zh) * | 2009-12-19 | 2011-12-14 | 斗山产业车辆株式会社 | 重型装备的配重结构 |
CN202370028U (zh) * | 2011-11-01 | 2012-08-08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机及其配重定位结构 |
CN202729662U (zh) * | 2012-07-18 | 2013-02-13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及其配重装置 |
-
2013
- 2013-02-27 CN CN201310061782.5A patent/CN1031335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15784A (en) * | 1992-08-07 | 1997-04-01 | The Manitowoc Company, Inc. | Crane counterweight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apparatus |
EP0669280A1 (de) * | 1994-02-23 | 1995-08-30 | Kidde Industries Inc. | Hubeinrichtung für eine Umsetzvorrichtung |
JP2000063083A (ja) * | 1998-08-26 | 2000-02-29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建設機械のカウンタウエイト装置 |
JP2000219486A (ja) * | 1999-02-02 | 2000-08-08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積重ね式カウンタウエイトの位置合わせ方法 |
US20110031728A1 (en) * | 2009-02-16 | 2011-02-10 | Bauer Maschinen Gmbh | Vehicle, in particular construction vehicle |
CN101508065A (zh) * | 2009-03-23 | 2009-08-19 | 青岛地恩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制造配重块的方法 |
CN202073977U (zh) * | 2009-12-19 | 2011-12-14 | 斗山产业车辆株式会社 | 重型装备的配重结构 |
CN101994328A (zh) * | 2010-10-28 | 2011-03-30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配重制造方法 |
CN202370028U (zh) * | 2011-11-01 | 2012-08-08 |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机及其配重定位结构 |
CN202729662U (zh) * | 2012-07-18 | 2013-02-13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起重机及其配重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84815A (zh) * | 2015-02-06 | 2016-10-05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起重机及其工程机械配重穿销装置 |
CN105984815B (zh) * | 2015-02-06 | 2018-02-09 | 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起重机及其工程机械配重穿销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3599B (zh) | 2015-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19552B (zh) | 用于生产风能设备的混凝土塔的塔部段的方法 | |
CN103449298B (zh) | 环形吊梁组件和吊装具有大直径环形开口的薄壁筒体的方法 | |
CN206624553U (zh) | 构件吊装系统 | |
JP5708175B2 (ja) | 鋳造金型セット | |
CN110653345B (zh) | 砂芯组件以及通过3d打印形成砂芯组件的方法 | |
CN104631837A (zh) | 异形大吨位铸钢件安装施工方法 | |
CN104815965B (zh) | 一种环带砂芯芯骨桥式连接防变形方法及结构 | |
CN103133599B (zh) | 一种配重和一种制造配重的方法 | |
CN104493098B (zh) | 一种多内腔回转体结构件的型芯制造方法 | |
CN106670395A (zh) | 一种大型铸件气腔砂芯芯骨 | |
CN112387940A (zh) | 大型发电机轮毂铸件用重型吊运式焊接砂箱及制作方法 | |
CN104259405A (zh) | 一种带导向杆箱锥的型箱及该型箱的造型方法 | |
CN204182872U (zh) | 一种带导向杆箱锥的型箱 | |
CN110395656B (zh) | 一种半悬壁结构砂芯用吊具及其吊运方法 | |
CN204607382U (zh) | 箱型柱简易翻转器 | |
CN105312495B (zh) | 发电设备缸体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 | |
CN204353418U (zh) | 一种砂型铸造用的高精度芯盒 | |
CN206952094U (zh) | 一种重型柴油机外型模具底板 | |
CN107214296A (zh) | 一种重型柴油机外型模具底板 | |
CN207239084U (zh) | 一种射砂板的升降装置 | |
CN205873668U (zh) | 一种保温坑盖吊起结构 | |
RU2521773C1 (ru)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магнитопровода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го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а | |
CN101793264A (zh) | 脱硫循环泵叶轮的制造方法 | |
CN218591742U (zh) | 用于叉车平衡重铸造的下砂型组件 | |
CN204353425U (zh) | 一种砂芯的芯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410013 Yuelu District, Hunan, silver basin Road, No. 361, No. Applicant after: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7 ZOOMLION grand pond Industrial Park, Yuanda Road,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2, China Applicant befor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410007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TO: 410013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