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9564A - 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09564A CN103109564A CN2012800018165A CN201280001816A CN103109564A CN 103109564 A CN103109564 A CN 103109564A CN 2012800018165 A CN2012800018165 A CN 2012800018165A CN 201280001816 A CN201280001816 A CN 201280001816A CN 103109564 A CN103109564 A CN 1031095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service
- partiald
- business
- centerd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5—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by manual user inter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上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资源分配不合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同一地区存在多种无线接入网覆盖,各接入技术都采用独有的接入模型及无线资源管理策略,这种分离的运营模式不利于日渐紧张的无线资源(如频率带宽)的充分利用。
因此,伴随着多模终端技术以及异构网络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异构无线网络资源融合是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此问题,3GPP引入了公共无线资源管理(Comm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CRRM)的解决方法。
在多无线接入技术的异构网络环境中,CRRM能够通过优化的资源管理,来提升整个异构网络的性能。具体地,CRRM的应用网络环境为:a)多种不同的接入网共同覆盖在同一区域;b)每个无线接入网(如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RAN)都具有最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Management,简称RRM);c)能够接入多种无线接入网及接入技术、模式、小区的多模终端。
CRRM提出了资源池的概念,一个资源池可能包含多种接入技术,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等,该CRRM引导用户以理想的链接模式接入到最适合的资源池。
在CRRM协议中,当目标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简称BSC)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接收到切换或重定位请求消息时,首先将目标小区的剩余资源与当前服务小区的剩余资源相比较,若目标小区剩余资源较多,则允许切换,否则拒绝。也就是说,当前以容量均衡为目的来选择网络,这可以带来充分利用网络容量的益处,但是上述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不同网络的剩余容量(系统容量减去已经被用户所占用的容量)不可比拟;具体地,由于不同网络的无线资源表达不同,因此剩余容量不能直接比拟。比如GSM是时分多址,因此其剩余容量是剩余多少时隙。而LTE是正交频分多址,因此其剩余容量是剩余多少子载波数。由此看来,LTE和GSM无法直接比较剩余容量。
由上,仅通过剩余容量选择网络,导致网络资源分配不合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容易使得接入能力差的业务出现(如流类业务)呼叫阻塞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资源分配不合理,网络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切换的方法还包括:若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网络为一个,则将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切换的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发送网络切换响应,所述网络切换响应中包括所选取的目标网络的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特征包括:
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或背景类业务特征。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网络的剩余容量、和所述终端当前业务在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分别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的过程,包括:
其中,j属于(i,j)∈{(1,1),(1,2),(1,3),(2,2),(2,3),(3,3),(4,2),(4,3)}中的参数,Rj表示预置的网络适用性参数,W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中的总频谱带宽,χ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的剩余容量,α表示相对剩余容量和业务特征的权值的常数。
结合第一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以上网络包括:LTE系统,GSM系统和WCDMA系统;
针对所述LTE系统,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2)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GSM系统,根据如下公式(3)获取所述GSM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公式(4)获取所述GSM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WCDMA系统,根据如下公式(5)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6)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公式(1)
公式(2)
其中,W表示预置的子载波带宽,ηi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的激活因子,C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总子载波数,Rin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速率;
Gijn表示测量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σ2表示测量的噪声功率,表示获取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平均功率,Cin表示计算获取的分配给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子载波数,ai为系数,ai≈-1.5/log(5BER);
W2表示所述LTE系统中预置的系统容量,N1、N2、N3、N4分别表示在所述LTE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所述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公式(3)
公式(4)
公式(5)
公式(6)
其中,W1表示所述WCDMA系统中预置的总频谱带宽,N1、N2、N4分别表示在所述WCDMA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WCDMA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切换的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目标网络选取单元,用于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选择单元中所选择的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网络为一个,则所述目标网络选取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切换的装置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网络切换响应,所述网络切换响应中包括所选取的目标网络的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特征包括:
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或背景类业务特征。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切换的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网络的剩余容量、和所述终端当前业务在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分别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网络选取单元,具体用于
其中,j属于(i,j)∈{(1,1),(1,2),(1,3),(2,2),(2,3),(3,3),(4,2),(4,3)}中的参数,Rj表示预置的网络适用性参数,W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中的总频谱带宽,χ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的剩余容量,α表示相对剩余容量和业务特征的权值的常数。
结合第二方面及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两个以上网络包括:LTE系统,GSM系统和WC DMA系统;
则,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LTE系统,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2)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GSM系统,根据如下公式(3)获取所述GSM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公式(4)获取所述GSM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WCDMA系统,根据如下公式(5)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6)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公式(1)
公式(2)
其中,W表示预置的子载波带宽,ηi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的激活因子,C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总子载波数,Rin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速率;
Gijn表示测量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σ2表示测量的噪声功率,表示获取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平均功率,Cin表示计算获取的分配给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子载波数,ai为系数,ai≈-1.5/log(5BER);
W2表示所述LTE系统中预置的系统容量,N1、N2、N3、N4分别表示在所述LTE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所述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公式(3)
公式(4)
公式(5)
公式(6)
其中,W1表示所述WCDMA系统中预置的总频谱带宽,N1、N2、N4分别表示在所述WCDMA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WCDMA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根据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确定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进而选择与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并进一步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实现异构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异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终端业务的呼叫阻塞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同样能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的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GSM系统中TDMA系统接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的等效带宽和平均功率的关系图;
图5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中交互类业务的等效带宽和平均功率的关系图;
图5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中流类业务的等效带宽和平均功率的关系图;
图5D为本法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TE系统中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和平均功率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各类业务所适用的网络的关系图;
图7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中会话类业务的呼叫阻塞率的仿真图;
图7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中交互类业务的呼叫阻塞率的仿真图;
图7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中流类业务的呼叫阻塞率的仿真图;
图7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异构网络中背景类业务的呼叫阻塞率的仿真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述的各个实施例都只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下述的各个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即使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也可以通过等效变换部分甚至全部的技术特征,而获得能够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实现本发明技术效果的其它实施例,而这些变换而来的各个实施例显然并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
以下任意实施例中的用户指的是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为方便说明,采用用户替代用户终端。
现有技术中,基本的通信业务有四类: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背景类业务等。上述各类业务可接入的网络不同,会话类业务可接入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称之为接入能力强;流类业务可接入LTE系统,但不适合接入GSM系统,称之为接入能力弱。另外,交互类业务可接入WCDMA系统、LTE系统,背景业务可接入WCDMA系统、LTE系统,故,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接入能力相同,称之为接入能力一般。
GSM系统的承载业务最单一,只适合接入会话类业务,称之为网络适用性差;而LTE承载业务最丰富,可以支持所有的业务,称之为网络适用性强。因此会话业务可以先接入GSM系统,如果会话业务也大量接入LTE系统,则后来的属于流类业务的视频业务将可能面临网络资源不足的境况,此时,可能GSM系统还会存在剩余容量,但是由于GSM系统不适合接入视频,故导致上述的视频业务无法接入网络。
由此,基于剩余容量选择网络的算法可知,各个网络的剩余容量不可比拟。进一步地,现有的算法中没有考虑业务特征,导致网络的呼叫阻塞率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当前的CRRM在选择网络时没有将业务特征纳入计算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中,综合业务特征及网络的剩余容量这两个因素选择网络。例如,把业务在GSM系统、WCDMA系统和LTE系统中占用的时隙、码道和正交载波(LTE系统的OFDMA)映射为等效频谱带宽(下述简称等效带宽),剩余容量统一为剩余的等效频谱带宽(即剩余容量为系统中的总频谱带宽(下述简称系统带宽)减去已接入用户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这样不同系统间的剩余容量可以进行比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各类业务可接入网络的特性不同,由此,将业务特征分为四类,包括: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和背景类业务特征。
其中,若某一业务属于会话类业务的即可具有会话类业务的业务特征,相应地,若某一业务属于交互类业务,则具有交互类业务的业务特征,该处某一业务的业务特征可以理解为该业务能够接入不同网络的特性。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切换的方法如下文所述。
101、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业务种类,例如,下述公式中提及的1、2、3、4;其中,i=1表示会话类业务,i=2表示交互类业务,i=3表示流类业务,i=4表示背景类业务。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是终端和基站均认可的。
102、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中的业务特征包括: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背景类业务特征。
其中,当前的会话类业务适用接入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等;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适用接入WCDMA系统、LTE系统;流类业务适用接入LTE系统等。
103、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的频谱带宽的比值。
在一优选的使用场景中,步骤103可为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且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在另一使用场景中,步骤103也可为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的网络作为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在第三使用场景中,步骤103还可为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本实施例不对步骤103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限制,可根据实际的条件选择执行。
上述网络切换的方法,对于某一业务,在选择网络时,一方面考虑异构网络中各个网络的相对剩余容量,另一方面考虑各个网络所能支持的业务类型,进而使得上述业务首先选择在该业务能够接入的所有网络中适用性较差的一个网络,由此,可以保证各个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的呼叫阻塞率。
当然,上述网络切换的方法还包括:若选择与业务特征相匹配的网络为一个,则将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上述的网络切换的方法,还包括如下的步骤104。
104、向终端发送网络切换响应,该网络切换响应中包括所选取的目标网络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参数值区分各个网络,该处某一网络的标识可以理解为该网络对应的参数值,例如,参数j=1为GSM系统的标识,参数j=2为WCDMA系统的标识,参数j=3为LTE系统的标识。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标识是终端、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均认可的,例如上述网络的标识可由各个网络编码并在其广播信道中广播给终端。
上述网络的标识还可为其他能够唯一表示该网络的符号或代码,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的网络切换的方法,根据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确定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进而选择与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并进一步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实现异构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异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终端业务的呼叫阻塞率。
图3示出了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切换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切换的方法的步骤如下文所述。
301、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302、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303、获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各自的剩余容量、和所述终端当前业务在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所占用的等效带宽。
304、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
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选择最小所对应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其中,j属于(i,j)∈{(1,1),(1,2),(1,3),(2,2),(2,3),(3,3),(4,2),(4,3)}中的参数,Rj表示预置的网络适用性参数,W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的系统带宽(即系统中的总频谱带宽),χ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的剩余容量,α表示剩余容量和业务特征的权值的常数。
举例来说,两个以上网络包括:LTE系统,GSM系统和WCDMA系统;
针对所述LTE系统,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2)获取LTE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GSM系统,根据如下公式(3)获取GSM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公式(4)获取GSM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WCDMA系统,根据如下公式(5)获取WCDMA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6)获取WCDMA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其中,W表示预置的子载波带宽,ηi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的激活因子,C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总子载波数,Rin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速率;
Gijn表示测量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σ2表示测量的噪声功率,表示获取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平均功率(可以通过下述的公式推导,参见下文描述),Cin表示计算获取的分配给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子载波数,ai为系数,ai≈-1.5/log(5BER);
W2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系统容量,该值由运营商在建立网络时确定,N1、N2、N3、N4分别表示在LTE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1)和公式(2)中W、ηi、C、Rin为建立LTE系统时设计得到的系统参数;Gijn、σ2为通过终端和/或基站测量得到的参数。
具体地,上述的参数W0是由运营商在建立GSM系统时确定的。
公式(5)
公式(6)
其中,W1表示WCDMA系统中预置的总频谱带宽,该值是由运营商在建立网络时确定,通常为5MHz,N1、N2、N4分别表示在WCDMA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WCDMA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
上述网络切换的方法,一方面考虑异构网络中各个网络的剩余容量;另一方面,考虑网络所能支持的业务类型,例如根据网络所能支持的业务种类对网络进行分类,对于特定的业务,在选择网络时,尽量先接入该业务可接入的且网络适用性较差的网络,从而使得网络资源分配合理,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业务的呼叫阻塞率。
以下以GSM系统为例进行详细说明,GSM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和剩余容量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GSM系统中,由若干个小区(3个,4个或7个)构成一个区群,区群内不能使用相同频道,同频道距离保持相等,每个小区含有多个载频,每个载频上含有8个时隙,即每个载频有8个物理信道(即无线信号传输的实际通道),因此,GSM系统是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简称TDMA)的接入方式和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FDMA)的接入方式,如图4所示。
对TDMA系统(采用TDMA接入方式的系统)和FDMA系统(采用FDMA接入方式)而言,一个载频上的TDMA帧有8个时隙,一个时隙称为一个物理信道。每个载频被定义为一个TDMA帧,相当于FDMA系统的一个频道。GSM系统中每个载频的等效带宽为200KHz,每个载频含有8个时隙,那么每个时隙的等效带宽为
GSM系统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在空中接口中每个用户仅可以使用一个TDMA帧中的一个时隙,即每个用户的等效带宽为25KHz。需要说明的是,由于GSM系统主要适用于会话类业务,故上述的等效带宽可以理解为一个用户的会话类业务在GSM系统中的等效带宽。
也就是说,GSM系统可提供的业务分为基本通信业务和补充业务,补充业务只是对基本业务的扩充,它不能单独向用户提供,这些补充业务也不是专用于GSM系统的,大部分补充业务是从固定网、所能提供的补充业务中继承过来的,由此,GSM系统中的通信业务主要为会话类业务。
因此,会话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为25KHz。
以下以LTE系统为例进行详细说明,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和剩余容量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以一个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OFDMA)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假定一个OFDMA系统中有总共C个子载波,OFDMA系统中的每种业务类型的用户有各自固定的功率限制。例如:一个业务类型为Φi(i=1,2,...,k)的业务中第n个用户被分配有的平均功率。
本实施例中的业务类型包括: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背景类业务和流类业务。
假设在该OFDMA系统中所有业务类型的全部用户总数为N。那么,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子载波j上可以达到的速率为:
其中a≈-1.5/log(5BER)(BER表示所要求的误比特率),Gijn表示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子载波j上的信道增益。W表示单个子载波的频谱带宽,σ表示一个子载波上的噪声功率。
基于上述公式(1’),可以进一步得到业务类型为Φi(i=1,2,...,k)的用户的数据发送速率表达式,即:
在公式(2’)中,用户速率Rin表示业务类型为Φi(i=1,2,...,k)的业务中第n(n=1,2,...Ni)个被激活用户的速率;Ni表示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中被激活的用户的数目;其中Cin表示分配给一个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子载波个数,ai表示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所要求的误比特率,是分配给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平均功率,ηi是业务类型为Φi的业务的激活因子。
为了利用“等效频谱带宽”的概念来表达不同业务类型的QoS要求(如:误比特率的限制以及用户速率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推导上述的公式(2’)。
结合下述的拉格朗日级数扩展的表达式(3’),
根据公式(3’),对公式(2’)进行变形,得到如下的公式(4’)。
首先,可以利用拉格朗日级数扩展公式(3’)将表达式扩展为如下形式:
利用(4’)式的结果,上述公式(2’)可以被重新构造为:
(i=1,2,...,k;n=1,2,...Ni)
进一步将(5’)式变形,可得:
(i=1,2,...,k;n=1,2,...Ni)
由公式(10’)可以知道,当某种类型业务Φi(i=1,2,...,k)的QoS要求(误比特率ai和用户速率Rin)给定时,可以计算出应该分配给这种业务类型中的第n(n=1,2,...Ni)个用户的子载波个数Cin的值。
设定Ni(i=1,2,...,k)作为OFDMA系统中在某个时隙内被激活的业务类型为Φi(i=1,2,...,k)的用户的个数。W3则表示整个OFDMA系统总的频谱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在整个OFDMA系统中某时隙内所有被激活的用户所占用的频谱带宽之和不能超过OFDMA系统的总频谱带宽。如下不等式(11’):
不等式中的C与上述的含义相同,即OFDMA系统中的子载波数,它和OFDMA系统总的频谱带宽的关系是:
C·W=W3 (12’)
如果将不等式(11’)的左右两端同时乘以W,则可以变成:
将上式中的Cin用等式(10’)中的表达式来代替,可以得到:
该公式(16’)即为上述的公式(1)。
其中,公式(16’)中相关参数的含义与上述公式(1)中相关参数的含义一致,该处不再进一步说明。
由此,通过(16’)式的映射,将用户不同的QoS要求(包括用户的误比特率要求ai和速率要求Rin)等效成用户所需的不同的带宽资源要求由此,网络切换设备(如基站)就可以根据各用户的带宽需求进行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面上的子载波分配以达到其传输质量的要求。
对于某一类业务Φi(i=1,2,...,k)来说,前述已经假设同属于该类业务并且在某个时隙内被激活的用户数目有Ni(i=1,2,...,k)个。那么,由于这些同属于一类业务的用户在被激活时各自占用其所需的等效频谱带宽,因此可以进一步得到这一类业务Φi(i=1,2,...,k)占用O FDMA系统的带宽数目(该处的带宽数目为某一类业务的所有用户的等效频谱带宽):
(i=1,2,...,k)
通过向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配其各自所需的等效频谱带宽,多业务接入的OFDMA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对多中QoS要求均能够保证的系统。
根据上述算法,可以计算出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业务在LTE系统的等效频谱带宽。
为此,由于上述的平均功率给定的为一个范围,不是确定的数值,而不同的平均功率,会导致不同的等效频谱带宽。
对于OFDMA系统而言,用户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越小,则OFDMA系统可以承载的用户数越多,则OFDMA系统越好,此时可以计算一个最佳的平均功率,使得用户的等效频谱带宽最小。
由于上述公式(16’)中表示获取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平均功率,如何获取最佳的平均功率可参见如下的描述。
当子载波带宽W=50KHz,子载波数C=100,误码率BER=10-3,噪声功率σ2=10-12W,信道增益Gijn是一组以10-10为中心并且方差小于10-3的数。
会话类业务的激活因子ηi=0.6,会话类业务的速率Rin=16kbps;交互类业务的激活因子ηi=0.3,交互类业务的速率Rin=64kbps;流类业务的激活因子ηi=1,流类业务的速率Rin=64kbps;背景类业务的激活因子ηi=0.2,背景类业务的速率Rin=64kbps。
在子载波带宽、子载波数、误码率、噪声功率、信道增益、各类业务的激活因子和各类业务的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式(16’)可以得到各类业务的等效带宽和平均功率的关系图,如图5A、图5B、图5C、图5D所示。
由图5A、图5B、图5C、图5D可知,在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各类业务随着平均功率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存在一个最佳的平均功率,其等效频谱带宽最小,占用资源最少。通过下面的计算确定各类业务的最佳的平均功率和在此功率下的等效带宽。
然后,将式(19’)代入式(16’)化简得最佳的等效带宽:
由式(19’)和式(20’)计算各类业务的最佳平均功率和在此功率限度下的等效带宽:
会话类业务最佳的平均功率为最佳的等效带宽为
流类业务最佳的平均功率为最佳的等效带宽为
另外,在上述图2所示的步骤102和图3所示的步骤302中说明:根据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确定终端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具体地,如下举例说明的基于业务特征的网络选择算法,其用于说明根据业务特征及网络的相对剩余带宽来判断是否允许业务接入该网络。
业务特征指的是各类业务可接入的网络不同,如图6所示,如会话类业务可接入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称之为接入能力强,交互类业务可接入WCDMA系统、LTE系统,流类业务可接入LTE系统,称之为接入能力差,背景业务可接入WCDMA系统、LTE系统。因此GSM系统的承载业务最单一,只适合接入会话类业务,称之为网络适用性差,LTE系统中四种业务都可以承载,称之为网络适用性好。
为了对网络进行分类,对网络进行分级,定义Rj表示网络的适用性,即网络可允许接入业务类型的能力。若网络的适用性越差,则网络被选择的优先级越高,反之,网络被选择的优先级越低。即只要业务允许,先选能力差的网络,对于苛刻业务才选高端网络。
其中,RAT j表示j网络/系统的无线接入技术,因为不同的网络的接入技术不同,故,可以用RAT j表示j网络/系统;
Tj表示j网络/系统可接入的业务类型的数;
T表示总的业务类型的数;
Rj表示j网络/系统可以接入的业务类型数占总业务类型数的比例,其值越大,则表示RAT j网络的适用性越好,网络被选择的优先级越低;反之,RAT j网络的适用性越差,网络被选择的优先级越高。
由此,根据上述公式(21’)可以计算出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的Rj的值,表示网络的适用性,Rj越大表示适用性越强。如下表1:
表1
此外,另一个接入网络的控制条件就是网络的相对剩余容量(网络的剩余容量与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在网络的剩余容量χj大于等于该类业务在RAT j网络中所需的等效频谱带宽时,应该尽量选择网络的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
也就是说,首先,根据业务特征,挑选Φi类业务可以接入的网络(比如会话类业务可以接入任何网络,而流业务只适合接入LTE系统等);
最后,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网络中,挑选网络的适用性差、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
对于由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组成的异构网络,假设i=1表示会话类业务,i=2表示交互类业务,i=3表示流类业务,i=4表示背景类业务;j=1表示GSM系统,j=2表示WCDMA系统,j=3表示LTE系统。根据业务和网络的适应性(如上图6)可知,对于不同的网络j,i的取值是不同,例如:i=3时,j=3;i=1时,j=1,2,3,4。则Φi类业务接入RAT j网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s.t.表示条件,也就是说s.t.里的条件是在选择最小的网络时必须满足的。
其中,χj表示RAT j网络的剩余容量;
Wj表示RAT j网络的系统总频谱带宽;
α是一个常数,反映了在网络选择过中业务特性和相对剩余容量这两个因数的权值,可由运营商确定。
式(22’)中,条件一:(i,j)∈{(1,1),(1,2),(1,3),(2,2),(2,3),(3,3),(4,2),(4,3)}反应了Φi类业务和RAT j网络的对应关系,比如会话(i=1)可以接入任何网络(j可以取任何值),而流只适合接入LTE系统等;
条件二:反应了网络的剩余容量足够承载该业务;然后在这两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上,选择适用性差且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
上述网络切换的方法表示业务选择的网络j是综合了剩余容量和业务特征这两个因素而选择的最优网络。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仿真证明上述的方式是可以实现的,并且是最优的。为此,可以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验证通过上述公式(22’)选择的目标网络是否最合适的目标网络。
具体地,设定一个时隙为一个单位时间,时隙的编号为l(l=0,1,2,...),那么到达率λi(i=1,2,3,4)表示在一个时隙内到达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离去率μij(i=1,2,3,4;j=1,2,3)表示在一个时隙内RAT j网络离去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同时假设用户的到达服从泊松分布,用户的离去服从二项分布。其中,i=1表示会话类业务、i=2表示交互类业务、i=3表示流类业务和i=4背景类业务,j=1表示GSM系统,j=2表示WCDMA系统和j=3表示LTE系统。
若用mij表示在RAT j网络中已经存在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i=1,2,3,4;j=1,2,3),根据图6可知,对于不同的网络j,i的取值是不同,例如:j=1时,i=1;j=3时,i=1,2,3,4。并且,RAT j网络中已经存在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mij由下式限定取值。
公式(23’)表示占用的等效带宽小于总带宽。因此,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组成的异构网络在时隙l的状态为:
在时隙l,到达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为Ni,RAT j网络中离去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为Lij,Ni和Lij分别是满足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的随机数,其中,Lij还要满足的条件是小于等于RAT j网络中已经存在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即小于mij。接下来要根据式(23’)和式(22’)判断这些到达的用户能否接入异构网络以及确定用户所选择接入的目标网络。
首先,判断这些用户能否接入该异构网络,根据式(22’)可知,在GSM系统、WCDMA系统和LTE系统中只要有一个网络满足式(22’)中的条件一和条件二,则用户就可以接入,否则,拒绝接入,产生一次拒绝,用户发生阻塞的次数就加1。
其次,判断这些用户选择接入的网络,根据式(22’)可知,选择Mj最小的网络。因为各类业务可接入的网络不同,因此,需要定义不同的判断函数,用来判断业务能否接入网络。
函数a1(m11,m12,m22,m42,m13,m23,m33,m43)判断会话类业务能否接入GSM网,函数值为1表示能接入,函数值为0表示不能接入;
函数a2(m11,m12,m22,m42,m13,m23,m33,m43)判断会话类业务能否接入WCDMA系统,函数值为1表示能接入,函数值为0表示不能接入;
函数a3(m11,m12,m22,m42,m13,m23,m33,m43)判断会话类业务能否接入LTE系统,函数值为1表示能接入,函数值为0表示不能接入;
函数b1(m11,m12,m22,m42,m13,m23,m33,m43)判断交互类(或背景类)业务能否接入WCDMA系统,函数值为1表示能接入,函数值为0表示不能接入;
函数b2(m11,m12,m22,m42,m13,m23,m33,m43)判断交互类(或背景类)业务能否接入LTE系统,函数值为1表示能接入,函数值为0表示不能接入。
流类业务只能接入LTE网,所以,不需要判断函数。
函数的表达式如下:
b2(m11,m12,m22,m42,m13,m23,m33,m43)
根据RAT j网络中离去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Lij和异构网络中到达的Φi类业务的用户数Ni,先将时隙l的状态空间中的mij减去离去的用户数Lij,然后由式(25’)~(29’)判断到达的用户能否接入,若能接入,则相应的mi,j加上接入的用户,这样就可以得出时隙l+1的状态,即mij在下个时隙的值。在下一个时隙重复上述过程。
这样循环5000次,若Φi类业务在5000时隙长度中,总计到达次数为Ki,发生阻塞的次数为Zi,那么Φi类业务的阻塞率为:
为了与上述的网络选择公式(22’)相对比,对比对象是通常的基于相对剩余容量的网络选择算法,该网络选择算法满足的公式是:
其中,s.t.表示的是需要满足的条件,χj表示RAT j网络的剩余容量;
Wj表示RAT j网络的系统容量。
式(31’)中,表示网络中已存在的用户占用的资源与系统资源的比值。基于相对剩余容量的网络选择算法所选择的网络是,在业务可接入的网络范围内,网络中已存在的用户占用的资源最小并且剩余资源足以承载该业务的网络。
在相同的到达率和离去率的情况下,根据基于业务特征的网络选择算法和基于相对剩余容量的网络选择算法,各类业务的呼叫阻塞率。
预置GSM系统、WCDMA系统、LTE系统的系统容量分别为:W1=6.25MHz,W2=5MHz,W3=5MHz,各个网络中各类业务的等效带宽分别为:GSM系统中会话类业务的等效带宽WCDMA系统中会话类业务的等效带宽交互类业务的等效带宽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LTE网中会话类业务的等效带宽交互类业务的等效带宽流类业务的等效带宽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此时,若μ11=μ12=μ22=μ42=μ13=μ23=μ43=μ43=0.5,且为了使得各类业务会发生阻塞,则到达率就要足够大,令λ1=[20,30,40,50,60],λ1=λ2=λ3=λ4,α=1,由Matlab编程计算的两种网络选择算法下各类业务的阻塞率,如图7A、图7B、图7C和图7D所示。
由图7A~图7D可知,在相同的到达率和离去的情况下,基于业务特征的网络选择算法计算出的各类业务的呼叫阻塞率比基于相对剩余容量的网络选择算法计算出的呼叫阻塞率要小,由此,在相同的到达率和离去率的情况下,基于业务特征的网络选择算法允许更多的用户接入。
由此,上述选择网络的公式使得装置能够更合理的分配异构网络的资源,提高了异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业务的呼叫阻塞率。
特别地,通过实验获取上述权值α。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切换的方法,首选将GSM系统中的时隙映射为等效频谱带宽,将LTE系统中的正交载波映射为等效频谱带宽,以及将WCDMA系统中的正交码道映射为等效频谱带宽,更有利于资源的分配,以及跨系统之间的系统资源比较和调度等,在实现等效频谱带宽的过程中,不仅考虑了网络的负载情况(网络的相对剩余容量),还考虑了业务特征,基于这两个因素选择网络。因此,异构网络的资源分配更合理,异构网络资源利用率更高,业务的呼叫阻塞率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切换的装置,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切换的装置,包括:接收单元81、选择单元82、目标网络选取单元83;
其中,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选择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目标网络选取单元83用于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
当然,若选择单元82中所选择的与业务特征相匹配的网络为一个,则目标网络选取单元83还用于将选择单元82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
进一步地,如图9A所示,图9A中所示的网络切换的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84,该发送单元84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网络切换响应,所述网络切换响应中包括所选取的目标网络的标识。
上述的业务特征包括: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或背景类业务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83a(如图9B所示),该获取单元83a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网络的剩余容量、和所述终端当前业务在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分别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
特别地,目标网络选取单元83具体用于
其中,j属于(i,j)∈{(1,1),(1,2),(1,3),(2,2),(2,3),(3,3),(4,2),(4,3)}中的参数,Rj表示预置的网络适用性参数,W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中的总频谱带宽,χj表示与Rj对应的网络的剩余容量,α表示相对剩余容量和业务特征的权值的常数。
举例来说,若所述两个以上网络包括:LTE系统,GSM系统和WCDMA系统;
则,所述获取单元83a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LTE系统,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2)获取LTE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GSM系统,根据如下公式(3)获取GSM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公式(4)获取GSM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WCDMA系统,根据如下公式(5)获取WCDMA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6)获取WCDMA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公式(1)
公式(2)
其中,W表示预置的子载波带宽,ηi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的激活因子,C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总子载波数,Rin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速率;
Gijn表示测量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σ2表示测量的噪声功率,表示获取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平均功率,Cin表示计算获取的分配给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子载波数,ai为系数,ai≈-1.5/log(5BER);
W2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系统容量,该值由运营商在建立网络时确定,N1、N2、N3、N4分别表示在LTE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公式(3)
公式(4)
其中,表示GSM系统中会话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W0表示GSM系统中预置的总频谱带宽,N1表示在GSM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的用户数;
公式(5)
公式(6)
其中,W1表示WCDMA系统中预置的系统中的总频谱带宽,N1、N2、N4分别表示在WCDMA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WCDMA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网络切换的装置,可以使得异构网络的资源分配更合理,异构网络资源利用率更高,业务的呼叫阻塞率更低。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网络切换的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所实现的功能可为上述接收单元81、选择单元82、目标网络选取单元83所实现的功能,进一步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上述发送单元84和获取单元83a所实现的功能。
上述的存储器可用于存储上述的公式(1)至公式(6),进而在处理器的处理过程中,处理器可根据存储器中的公式(1)至公式(6)分别获取各个网络中的剩余容量和等效带宽,进而处理器在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之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进而选取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该基站可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该网络切换的装置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该基站控制器可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该网络切换的装置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切换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络切换的装置可以是在现有网络中新增的一个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现有网络中已有设备中的一个功能模块,例如,集成在多模基站控制器(Multi-Mode Base Station Controller)中的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网络为一个,则将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网络切换响应,所述网络切换响应中包括所选取的目标网络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特征包括:
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或背景类业务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网络的剩余容量、和所述终端当前业务在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分别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网络包括:LTE系统,GSM系统和WCDMA系统;
针对所述LTE系统,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2)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GSM系统,根据如下公式(3)获取所述GSM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公式(4)获取所述GSM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WCDMA系统,根据如下公式(5)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6)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公式(1)
公式(2)
其中,W表示预置的子载波带宽,ηi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的激活因子,C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总子载波数,Rin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速率;
Gijn表示测量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在第j个子载波上的信道增益,σ2表示测量的噪声功率,表示获取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平均功率,Cin表示计算获取的分配给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子载波数,ai为系数,ai≈-1.5/log(5BER);
W2表示所述LTE系统中预置的系统容量,N1、N2、N3、N4分别表示在所述LTE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所述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公式(3)
公式(4)
其中,表示所述GSM系统中会话类业务的等效频谱带宽,W0表示GSM系统中预置的总频谱带宽,N1表示在所述GSM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的用户数;
公式(5)
公式(6)
8.一种网络切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网络切换请求,所述网络切换请求包括:所述终端当前业务的标识;
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识确定所述当前业务的业务特征,并选择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两个以上网络;
目标网络选取单元,用于选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的适用性差、和/或相对剩余容量大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切换的目标网络;
所述相对剩余容量为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个网络采用等效频谱带宽表示的剩余容量与该网络的总频谱带宽的比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选择单元中所选择的与所述业务特征相匹配的网络为一个,则所述目标网络选取单元,还用于将所述选择单元所选择的网络作为所述终端所切换的目标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网络切换响应,所述网络切换响应中包括所选取的目标网络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特征包括:
会话类业务特征、交互类业务特征、流类业务特征或背景类业务特征。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每一网络的剩余容量、和所述终端当前业务在所述两个以上网络中分别占用的等效频谱带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两个以上网络包括:LTE系统,GSM系统和WCDMA系统;
则,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LTE系统,根据如下公式(1)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2)获取所述LTE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GSM系统,根据如下公式(3)获取所述GSM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公式(4)获取所述GSM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针对所述WCDMA系统,根据如下公式(5)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等效频谱带宽;以及根据如下的公式(6)获取所述WCDMA系统中的剩余容量;
公式(1)
公式(2)
其中,W表示预置的子载波带宽,ηi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的激活因子,C表示LTE系统中预置的总子载波数,Rin表示预置的Φi类业务中第n个用户的速率;
W2表示所述LTE系统中预置的系统容量,N1、N2、N3、N4分别表示在所述LTE系统中已存在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用户数,分别表示所述LTE系统中会话类业务、交互类业务、流类业务和背景类业务的等效带宽;
公式(3)
公式(4)
公式(5)
公式(6)
15.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8至14任一所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
16.一种基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8至14任一所述的网络切换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2/081437 WO2014040283A1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09564A true CN103109564A (zh) | 2013-05-15 |
CN103109564B CN103109564B (zh) | 2016-06-22 |
Family
ID=48316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01816.5A Active CN103109564B (zh) | 2012-09-14 | 2012-09-14 | 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09564B (zh) |
WO (1) | WO201404028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8921A (zh) * | 2015-01-15 | 2015-05-13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多业务大规模mimo系统的用户容量的估计方法 |
CN105050145A (zh) * | 2015-08-31 | 2015-11-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带宽设置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5611579A (zh) * | 2014-11-14 | 2016-05-25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网络讯务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相关设备 |
CN105744549A (zh) * | 2016-02-03 | 2016-07-0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系统 |
CN108718335A (zh) * | 2018-05-14 | 2018-10-30 | 北京百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Web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7000A (zh) * | 2008-08-21 | 2010-02-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772102A (zh) * | 2009-12-28 | 2010-07-07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选择方法 |
US20120058790A1 (en) * | 2010-09-03 | 2012-03-08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existence value to define fair resource share between secondary network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176075A1 (en) * | 2003-01-31 | 2004-09-09 | Uwe Schwarz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haring the capacity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
2012
- 2012-09-14 CN CN201280001816.5A patent/CN103109564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4 WO PCT/CN2012/081437 patent/WO201404028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7000A (zh) * | 2008-08-21 | 2010-02-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确定接入网络的方法及系统 |
CN101772102A (zh) * | 2009-12-28 | 2010-07-07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选择方法 |
US20120058790A1 (en) * | 2010-09-03 | 2012-03-08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coexistence value to define fair resource share between secondary networks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11579A (zh) * | 2014-11-14 | 2016-05-25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网络讯务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相关设备 |
US10111162B2 (en) | 2014-11-14 | 2018-10-23 | Acer Incorporated | Method of controlling network traffic for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using the same |
CN105611579B (zh) * | 2014-11-14 | 2019-06-25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网络讯务的方法及使用所述方法的相关设备 |
CN104618921A (zh) * | 2015-01-15 | 2015-05-13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多业务大规模mimo系统的用户容量的估计方法 |
CN104618921B (zh) * | 2015-01-15 | 2018-05-29 | 南京邮电大学 | 一种多业务大规模mimo系统的用户容量的估计方法 |
CN105050145A (zh) * | 2015-08-31 | 2015-11-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带宽设置切换方法及装置 |
WO2017035938A1 (zh) * | 2015-08-31 | 2017-03-09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带宽设置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5744549A (zh) * | 2016-02-03 | 2016-07-06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系统 |
CN105744549B (zh) * | 2016-02-03 | 2019-06-1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路径的切换方法、终端和系统 |
CN108718335A (zh) * | 2018-05-14 | 2018-10-30 | 北京百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Web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40283A1 (zh) | 2014-03-20 |
CN103109564B (zh) | 2016-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zari et al. | Risk-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RLLC: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with machine learning | |
CN101964980B (zh) |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和装置 | |
CN1992962B (zh) | 基于3g系统演进网络架构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 |
CN104737608A (zh) | 用于动态小区间干扰协调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404853B (zh) |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2073974B (zh) | 协作终端通信的非授权频谱边缘接入与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 |
US8040840B2 (en) | Method of merging cells in cognitive radio | |
CN103109564A (zh) | 网络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基站、基站控制器 | |
CN101772167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 |
CN102395158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考虑用户服务质量要求的负载均衡优化方法 | |
Wei et al. | Dynamic system level frequency spectrum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cognitive radio technology | |
CN100421510C (zh) | 多频点条件下时分双工系统的接入优先级排队方法 | |
CN102387554B (zh) |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资源分配方法 | |
CN104170309B (zh) | 一种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201341239Y (zh) | 一种实现资源分配的无线通信系统 | |
CN116633401A (zh) | 波束调度方法、装置、系统、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
EP2509381B1 (en) | Multiplexing in a multi-user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vamos) | |
CN112073975B (zh) | 一种终端间多跳通信的非授权频谱边缘共享方法及装置 | |
EP2190233A1 (en) | Method of assign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the wireless base station device | |
CN111770473B (zh) | 一种蜂窝车联网的非授权频谱接入与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 |
JP7539397B2 (ja) | V2x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プールを軟分離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Shah et al. | A survey on MAC protocols for complex self-organizing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 |
CN105230059A (zh) | 调度无线电资源的方法 | |
CN102017748B (zh) | 传输资源的管理 | |
Trabelsi et al. | Priority-based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NOMA-integrated V2X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