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9488A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9488A
CN103109488A CN2011800449975A CN201180044997A CN103109488A CN 103109488 A CN103109488 A CN 103109488A CN 2011800449975 A CN2011800449975 A CN 2011800449975A CN 201180044997 A CN201180044997 A CN 201180044997A CN 103109488 A CN103109488 A CN 103109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nack
pdcch
pucch
s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499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09488B (zh
Inventor
梁锡喆
金民奎
安俊基
徐东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5109245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0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09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9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09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9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配置了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PDCCH和PDSCH中的至少一个,生成与PDCCH和PDSCH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接收响应信息,以及在SR子帧上通过PUCCH来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Description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正被广泛应用以提供诸如语音服务或者数据服务这样的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一般地,无线通信系统对应于可以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带宽、发送功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接入系统。多接入系统的示例包括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系统、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系统、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系统、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系统等。
发明内容
技术目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多小区情形下有效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并且有效地管理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的资源的方法和装置。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要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以下的文字描述可以想到其它没有提及的目的。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主小区PCell和次小区SCell的多个小区配置的通信设备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一个或者更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一个或者更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关于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SCH中的至少一个的接收响应信息;以及通过调度请求SR子帧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接收响应信息,其中,当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使用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的PUCCH资源接收响应信息和SR信息被复用和发送,以及其中,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使用用于SR的PUCCH资源发送接收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至少一个:(1)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由检测到具有下行指派索引(DAI)初始值的PUCCH指示的单个PDSCH发送;(2)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具有所述DAI初始值并且指示半持久调度(SPS)释放的单个PDCCH发送;以及(3)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没有对应PDCCH的单个PDSCH发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提供以下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一种被配置为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了包括PCell和SCell的多个小区的情形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用户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射频RF单元;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一个或者更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一个或者更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的至少一个;产生关于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SCH中的至少一个的接收响应信息;以及通过调度请求SR子帧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接收响应信息,其中,当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使用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HARQ-ACK)的PUCCH资源接收响应信息和SR信息被复用和发送,以及其中,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使用用于SR的PUCCH资源发送接收响应信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至少一个:(1)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由检测到具有下行指派索引(DAI)初始值的PUCCH指示的单个PDSCH发送;(2)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具有所述DAI初始值并且指示半持久调度(SPS)释放的单个PDCCH发送;以及(3)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没有对应PDCCH的单个PDSCH发送。
所述DAI初始值可以是1。
当所述预定条件被满足时,可以使用用于SR的PUCCH资源发送关于针对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UCCH资源中的至少一个的ACK计数的信息。
当关于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者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接收响应信息包括否定应答NACK或者间断发送DTX时,所述ACK计数可以被设定为0。
当所述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指示肯定/否定SR的1比特信息可以被添加到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当所述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可以通过不与DAI初始值相对应的一个或者更多个SCell PDCCH和/或一个或者更多个PCell PD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字段值来指示针对HARQ-ACK的PUCCH。
所述通信设备可以用时分双工TDD模式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控制信息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具体地,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在具有多个小区的环境中被有效地发送,并且用于上行控制信息发送的资源可以被有效地管理。
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将不仅限于以上描述的效果。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在此未提及的本申请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在本申请中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到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且与文字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
图1例示了在3GPP LTE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其对应于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以及使用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发送方法。
图2A例示了无线帧的示例性结构。
图2B例示了下行时隙的示例性资源网格。
图3例示了下行帧的结构。
图4例示了上行子帧的结构。
图5例示了在物理上将PUCCH格式映射到PUCCH域的示例性过程。
图6例示了PUCCH格式2/2a/2b的时隙层级结构。
图7例示了PUCCH格式1a/2b的时隙层级结构。
图8例示了决定用于ACK/NACK的PUCCH资源的示例。
图9例示了复用ACK/NACK和SR的示例性方法。
图10例示了示例性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通信系统。
图11例示了示例性的跨载波调度。
图12至图13例示了基于块扩展(或者块分散)的示例性的E-PUCCH格式。
图14例示了在DL CC调制区间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的示例性操作。
图15例示了根据现有LTE的示例性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
图16例示了根据PCC回落方法的示例性的ACK/NACK分散方法。
图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
图1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被捆绑ACK/NACK发送方法。
图1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
图2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
图2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
图22例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基站和示例性的用户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技术可应用于多种无线接入系统,诸如CDMA(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和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多载波-频分多址)等。在此,可以通过诸如UTRA(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通用地面无线接入)或者CDMA2000这样的无线电技术实现CDMA。可以通过诸如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息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EDGE(Enhanced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用于GSM演进的增强数据率)这样的无线电技术实现TDMA。可以通过诸如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E-UTRA(Evolved UTRA演进UTRA)等的无线电技术实现OFDMA。UTRA对应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统一移动通信系统)的一部分。并且,作为使用E-UTRA的E-UMTS(Evolved UTRA演进UMTS)的一部分,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伙伴计划)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在下行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采用SC-FDMA。LTE-A(LTE-Advanced LTE-先进)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
为了使本发明的说明清楚明了,将基于3GPP LTE/LTE-A系统来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将不仅仅限于这些3GPP LTE系统和3GPP LTE-A系统的范围和实质。另外,针对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使用的具体术语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因此,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这些特定术语还可以改变和/或被其它术语替代。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经由下行链路(DL)从基站接收信息,并且用户设备还可以经由上行链路(UL)发送信息。用户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或者收发)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多种控制信息。并且,依赖于用户设备接收和/或发送(或者收发)的信息的类型和目的,可以存在多个物理信道。
图1例示了在3GPP LTE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该物理信道进行的一般信号发送方法。
当用户设备的电源被关闭接着再打开时,或者当用户设备新进入(或者接入)一个小区时,在步骤S101,该用户设备进行初始小区搜索处理,诸如将自己与基站同步。为此,用户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主同步信道(Prim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P-SCH)和次同步信道(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SCH),并且用户设备还可以获取诸如小区ID这样的信息。之后,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以获取该小区内的广播信息。另外,在初始小区搜索的步骤中,用户设备可以接收下行基准信号(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DL RS)),以验证下行信道状态。
完成了初始小区搜索的用户设备可以在步骤S102接收基于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息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以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
之后,为了完成对基站的接入,用户设备例如可以在随后处理的步骤S103和S106中进行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以完成对基站的接入。为了这样做,用户设备通过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发送前导(S103),接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PDCCH及其对应的PDSCH来接收对于该随机接入的应答消息(S104)。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进行竞争解决过程(Contention Resolution Procedure),诸如发送附加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S105),并且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和对应于该PDCCH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
在进行上述过程之后,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S107),作为一般的上行/下行信号发送过程,并且可以接着进行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S108)。被用户设备发送到基站的控制信息被总称为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UCI可以包括HARQACK/N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and reQuest 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和请求成功应答/失败应答)、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RI(Rank Indication,秩指示)等。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HARQACK/NACK将被简称为HARQ-ACK或者ACK/NACK(A/N)。在此,HARQ-ACK包括肯定ACK(简称为ACK)、否定ACK(简称为NACK)、DTX和NACK/DTX中的至少一个。通常通过PUCCH来发送UCI。然而,当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要被同时发送时,还可以通过PUSCH来发送UCI。另外,基于网络请求/指示,可以通过PUSCH非周期地发送UCI。
图2A例示了无线帧的示例性结构。在蜂窝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以子帧为单位进行上行/下行数据分组发送,并且一个子帧被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定时间段(或者时间区间)。3GPP LTE标准支持可应用于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的类型1无线帧结构和可应用于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的类型2无线帧结构。
图2A的(a)例示了类型1无线帧的示例性结构。下行无线帧由10个子帧构成,并且在时域中一个子帧由2个时隙构成。发送一个子帧所消耗(或者花费)的时间被称为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发送时间间隔)。例如,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以等于1ms,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以等于0.5ms。一个时隙在时域上包括多个OFDM符号,在频域上包括多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由于3GPP LTE系统在下行时使用OFDMA,所以OFDM符号指示了一个符号区间。OFDM符号还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或者符号区间。作为资源分配单位,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可以包括一个时隙中的多个连续子载波。
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依赖于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构成而改变。CP可以被划分为扩展CP和正常CP。例如,在OFDM符号由正常CP构成的情况下,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等于7。并且,在OFDM符号由扩展CP构成的情况下,由于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所以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变为比OFDM符号由正常CP构成时更小。在扩展CP的情况下,例如,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可以等于6。在用户设备正在高速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在信道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扩展CP可以被使用以进一步减少符号之间的干扰。
在使用正常CP的情况下,由于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所以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在这一点,每一个子帧的前面最多3个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到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其余OFDM符号可以被分配到PDSCH(physical dwo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图2A的(b)例示了类型2无线帧的示例性结构。类型2无线帧由2个半帧构成,并且每一个半帧都包括5个子帧、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保护时段(Guard Period,GP)和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在此,一个子帧由2个时隙组成。DwPTS用于由用户设备进行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者信道估计。UpPTS用于由基站进行的信道估计,并且用于由用户设备进行的上行发送同步。保护时段对应于用于消除由于上行和下行之间的下行信号的多径延迟所引起的在上行中发生的干扰的时段(或者区间)。
无线帧的结构仅是示例。并且,因此,无线帧中包括的子帧的数量或者子帧中包括的时隙的数量,和一个时隙中包括的符号的数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图2B例示了下行时隙的示例性资源网格。
参照图2B,下行时隙在时域包括多个OFDM符号。一个下行时隙在时域可以包括7(6)个OFDM符号,并且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在频域可以包括12个子载波。资源网格内的每个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RB包括12×7(6)个RE。NRB,对应于RB的数量,下行时隙中包括的资源块的NDL数量依赖于下行发送带宽。上行时隙的结构可以与上述下行时隙的结构相同。然而,OFDM符号可以被SC-FDMA符号代替。
图3例示了下行帧的示例性结构。位于一个子帧内的第一时隙的前部的最多3(4)个OFDM符号对应于其中被分配(或者指派)了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其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被指派了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数据区。正在LTE系统中使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示例可以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等。PCFICH携带了与子帧内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发送并且在控制信道发送中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有关的信息。作为对上行发送的响应,PHICH可以携带HARQ ACK/N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negative-acknowledg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应答/否定应答)信号。
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可以被称为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在此,DCI可以包括针对用户设备或者用户设备组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其它控制信息。例如,DCI可以包括上行/下行调度信息、上行发送(Tx)功率控制命令等。
PDCCH可以携带下行共享信道(downlink shared channel,DL-SCH)的发送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上行共享信道(uplink shared channel,UL-SCH)的发送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PCH)的寻呼信息、DL-SCH的系统信息、更高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信息,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用户设备组中的各个用户设备的Tx功率控制命令的集合、Tx功率控制命令、关于VoIP(IP电话)的激活的指示信息等。可以在控制区内发送多个PDCCH。并且,用户设备可以监视多个PDCCH。在此,可以按照一个或者更多个连续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体的形式来发送PDCCH。CCE对应于逻辑分配单元,用于基于无线信道状态向PDCCH提供编码率。在此,CCR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resource element group,REG)。在此,可以根据CCE的数量决定PDCCH格式和可用数据比特的数量。基站可以根据要被发送到用户设备的DCI来决定PDCCH格式,并且可以添加CRC(循环冗余检验)到控制信息中。依赖于PDCCH的拥有者或者PDCCH的使用目的,CTC可以被用标识符(例如,RNTI(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掩蔽。例如,如果PDCCH被指定到特定(或者具体)用户设备,则相应的用户设备的标识符(例如,小区-RNTI(C-RNTI))可以被掩蔽到CRC。另选地,如果PDCCH被指定到寻呼消息,则寻呼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aging-RNTI,P-RNTI))可以被掩蔽到CRC。如果PDCCH被指定到系统信息(最特定的,到系统信息块(SIC),则S-RNTI(system information RNTI,系统信息RNTI)可以被掩蔽到CRC。如果PDCCH被指定到随机接入响应,则RA-RNTI(random access-RNTI,随机接入-RNTI)可以被掩蔽到CRC。
图4例示了在LTE中使用的上行子帧的示例性结构。参照图4,上行子帧包括多个(例如,两个)时隙。基于CP长度,时隙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SC-FDMA符号。在频域中,上行子帧可以被划分为控制区和数据区。数据区包括PUSCH并且用于发送数据信号,诸如声音。控制区包括PUCCH并且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PUCCH包括位于沿着频率轴的数据区的每一个末端部分的RB对,并且可以在时隙边界处“频率跳转”。
PUCCH可以用于发送以下控制信息。
-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对应于用于请求上行UL-SCH资源的信息。SR是使用OOK(开-关键控)方法发送的。
-HARQ-ACK/NACK;对应于用于PDSCH内的下行数据分组的响应信号。HARQ-ACK/NACK指示下行数据分组是否被成功接收。作为针对单个下行码字的响应,1比特的ACK/NACK被发送,并且作为针对两个下行码字的响应,2比特的ACK/NACK被发送。
-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对应于关于下行信道的反馈信息。与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有关的反馈信息包括RI(Rank Indicator,秩指示符)、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TI(Precoding Type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示符)等。每一子帧使用20个比特。
可被用户设备从子帧发送的控制信息(UCI)的量(或者大小)依赖于可用于控制信息传送的SC-FDMA的数量。可用于控制信息发送的SC-FDMA是指在从子帧中排除了用于基准信号发送的SC-FDMA符号之后剩余的SC-FDMA符号。并且,在子帧具有确定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基准信号)的情况下,子帧的最后一个SC-FDMA符号也可以被排除。在此,基准信号用于对PUCCH进行相干检测。并且,根据被发送的信息,PUCCH支持7个不同格式。
以下的表1示出了LTE系统中PUCCH格式和UCI之间的映射关系。
[表1]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01
图5例示了在物理上将PUCCH格式映射到PUCCH域的示例性过程。
参照图5,PUCCH格式从频带边缘开始并且向内按照PUCCH格式2/2a/2b(CQI)(例如,PUCCH区域m=0,1)或者PUCCH格式1/1a/1b(SR/HARQ ACK/NACK)(例如,如果存在,则PUCCH区域m=2)和PUCCH1/1a/1b(SR/HARQ ACK/NACK)(例如,PUCCH区域m=3,4,5)的顺序被映射在RB上,从而被发送。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02
即在PUCCH格式2/2a/b(CQI)中可使用的PUCCH RB的数量,通过广播信令而被发送到小区内的用户设备。
图6例示了PUCCH格式2/2a/2b的时隙层级结构。PUCCH格式2/2a/2b用于CSI发送。CSI包括CQI、PMI、RI等。在正常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的情况下,时隙内的SC-FDMA#1和#5被用于DM 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基准信号)发送。在扩展CP的情况下,仅仅时隙内的SC-FDMA#3被用于DM RS发送。
参照图6,在子帧级别,10比特的CSI信息使用(20,k)Reed-Muller码,以1/2的比率打孔,以被信道编码为20个经编码的比特(未示出)。之后,经编码的比特可以被通过加扰处理(未示出),以被映射到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星座(QPSK调制)。类似于PUSCH数据,可以通过使用长度31gold序列进行加扰处理。因此,产生了10个QPSK调制符号,并且通过对应的SC-FDMA符号从每一个时隙发送5个QPSK调制符号(d0-d4)。每一个QPSK调制符号都用于在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之前调制长度12的基础RS序列(ru,0)。最终,RS序列被根据QPSK调制符号值(dx*ru,O(αx),x=0~4)在时域通过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处理。被QPSK调制符号相乘的RS序列接着被循环移位(αcs,x,x=1,5)。在循环移位的数量等于N的情况下,N个用户设备可以在相同SCI PUCCH RB上复用。尽管DM RS序列类似于频域中的CSI序列,但是CSI序列不被CSI调制符号所调制。
用于周期性地报告CSI的参数或者资源由更高层(例如,RRC(Radio Resource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半自动地配置。例如,当PUCCH资源索引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12
被用于CSI发送而设立时,CSI在关联到PUCCH资源索引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13
的CSI PUCCH上周期性地发送。PUCCH资源索引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14
指示了PUCCH RB和循环移位(αcs)。
图7例示了PUCCH格式1a/2b的时隙层级结构。PUCCH格式1/1a/2b被用于ACK/NACK发送。在正常CP的情况下,时隙内的SC-FDMA#2/#3/#4被用于DM 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基准信号)发送。在扩展CP的情况下,仅仅时隙内的SC-FDMA#2/#3被用于DM RS发送。因此,4个SC-FDMA符号被用于ACK/NACK发送。
参照图7,使用BPSK调制方案和QPSK调制方案分别调制1比特和2比特的ACK/NACK信息,因而产生单个ACK/NACK调制符号(d0)。在肯定ACK的情况下,ACK/NACK信息被给出为1;在否定ACK的情况下,ACK/NACK被给出为0。以下示出的表2代表了针对现有LTED系统中的PUCCH格式1a和1b定义的调制表。
[表2]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11
除了在频域中进行循环移位(αcs,x),正如以上描述的CSI,PUCCH格式1a/1b还可以使用正交扩散(或者扩展)码(例如,Walsh-HadaMard或者DTF码)(w0,w1,w2,w3),以进行时域扩散(或者扩展)。在PUCCH格式1a/1b的情况下,由于在频域和时域中都使用了代码符号,所以可以在相同PUCCH RB上复用大量的用户设备。
通过使用与UCI相同的方法,从不同用户设备发送的RS被复用。在针对PUCCH-ACK/NACK RB的SC-FDMA符号中支持的循环移位的数量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参数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21
被小区专有地配置。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22
指示了移位值分别等于12、6和4。在时域CDM中针对ACK/NACK可实际使用的扩散码的数量可能受到RS符号的数量的限制。由于小数量的RS符号,RS符号的复用容量小于UCI符号的复用容量。
图8例示了决定用于ACK/NACK的PUCCH资源的示例。在LTE系统中,用于ACK/NACK的PUCCH资源不被预先分配到每一个用户设备。相反,小区内的多个用户设备在每一个时间点分别使用多个PUCCH资源的划分片段。更具体地,被用户设备使用的用于发送ACK/NACK的PUCCH资源对应于PDCCH,PDCCH携带了与对应的下行数据有关的调度信息。在每一个下行子帧中,被发送了PDCCH的整个区域由多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元素)构成,并且被发送到用户设备的PDCCH由一个或者更多个CCE构成。在用户设备所接收的构成PDCCH的CCE中,对应的用户设备通过与特定CCE(例如,第一CCE)相对应的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
参照图8,在下行分量载波(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DL CC)中,每一个矩形(或者方块)都代表CCE。并且,在上行分量载波(Uplink Component Carrier,UL CC)中,每一个矩形(或者方块)都代表PUCCH资源。每一个PUCCH索引都对应于用于ACK/NACK的PUCCH资源。如图8所示,当假定关于PDSCH的信息是通过由CCE号码4-6构成的PDCCH来递送时,用户设备通过与构成PDCCH的第一个CCE相对应的相对于CCE号码4的PUCCH号码4来发送ACK/NACK。图8示出了当UL CC中存在最大M个PUCCH、当DL CC中存在最大N个CCE时的示例。尽管N=M,但是系统可以被设计为使得M的值和N的值可彼此不同,并且使得CCE和PUCCH的映射可交叠。
更具体地,在LTE系统中,PUCCH资源索引可以根据以下所示来决定。
[算式1]
n(1) PUCCH=nCCE+N(l) PUCCH
在此,n(1) PUCCH代表了用于发送ACK/NACK/DTX的PUCCH格式1的资源索引,N(1) PUCCH指示了从更高层接收的信令值,nCCE代表了用于PDCCH发送的CCE索引中的最低值。可以从n(1) PUCCH获得用于PUCCH格式1a/1b的循环移位、正交扩散码和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
如果LTE系统在TDD模式下工作,则用户设备发送在不同时间点通过子帧接收的相对于多个PDSCH的单个复用ACK/NACK信号。更具体地,用户设备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简称为信道选择方法)来发送相对于多个PDSCH的单个复用ACK/NACK信号。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可以还被称为PUCCH选择方法。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中,在用户设备已经接收了多组下行数据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占据多个下行物理以发送复用ACK/NACK信号。例如,在用户设备已经接收多个PDSCH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使用PDCCH的特定CCE(其指示了每一个PDSCH),以能够占据相同数量的PUCCH。在此情况下,基于关于被占据的多个PUCCH中的哪个PUCCH将被选择的信息和应用于所选择的PUCCH的经调制/编码的内容,可以发送复用的ACK/NACK信号。
以下表3指示了在LTE系统中定义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
[表3]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31
在表3中,HARQ-ACK(i)代表第i个数据单元的HARQ ACK/NACK/DTX结果(0≤i≤3)。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间断发送)指示了不存在与HARQ-ACK(i)相对应的数据单元发送的情况,或者用户设备不能够检测与HARQ-ACK(i)相对应的数据单元的存在(或者不存在)的情况。对于每一个数据单元,最多4个PUCCH资源(即,n(1) PUCCH,0~n(1) PUCCH,3)可以被占据。可以通过从被占据的PUCCH资源中选择的单个PUCCH来发送复用的ACK/NACK。在此,表3中指示的n1) PUCCH,X代表用于实际发送ACK/NACK的PUCCH资源。并且,b(0)B(1)代表通过所选择的PUCCH资源发送的并且通过使用QPSK方法(或者方案)调制的比特。例如,当用户设备成功地解码了4个数据单元时,用户设备通过PUCCH资源向连接到N(l) PUCCH,1的基站发送(1,1)。由于难以指示其中PUCCH资源和QPSK符号可被组合的全部ACK/NACK假设(除去几种例外情况),所以将NACK与DTX(NACK/DTX,N/D)耦合。
图9例示了复用ACK/NACK和SR的示例性方法。
SR PUCCH格式1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ACK/NACK PUCCH格式1a/1b相同。SR使用开关键控。更具体地,为了请求PUSCH资源(肯定SR),用户设备发送具有调制符号d(0)=1的SR。并且,当调度不被请求时(否定SR),用户设备不进行任何发送(或者发送任何东西)。由于用于ACK/NACK的相同PUCCH结构被针对SR重用,所以相同PUCCH区中的不同PUCCH资源索引(例如,不同循环时间移位/正交码的组合)可以被分配给SR(格式1)或者HARQ ACK/NACK(格式1a/1b)。可以通过UE专有更高层信令来确定要被用户设备使用来进行SR发送的PUCCH资源索引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41
当用户设备被要求在被调度进行CQI发送的子帧中发送肯定SR时,CQI被丢弃,并且仅仅SR被发送。类似地,当发生同时SR和SRS(探测RS)发送情形时,用户设备丢弃CQI并且仅仅发送SR。在SR和ACK/NACK是从同一子帧产生时,用户设备可以在针对肯定SR分配的SR PUCCH资源上发送ACK/NACK。在否定SR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在所分配的HARQ ACK PUCCH资源上发送ACK/NACK。图9示出了针对同时发送ACK/NACK和SR的示例性的映射星座。更具体地,图9示出了当NACK(或者在两个MIMO码字的情况下,NACK、NACK)被调制并且映射到+1(n RS调制)时情况的示例。因此,当DTX(间断发送)发生时,信号被作为NACK处理。
图10例示了示例性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通信系统。LTE-A系统使用载波聚合或者带宽聚合技术,其通过编组(或者收集)多个上行/下行频率块来使用更大的上行/下行带宽,从而使用更宽的频率带宽。通过使用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发送每一个频率块。在此,分量载波可以被理解为针对每一个频率块的载波频率(或者中心载波,中心频率)。
参照图10,多个上行/下行分量载波(CC)可以被编组(或者收集),以支持更宽阔(或者更宽广)的上行/下行带宽。每一个CC在频域上可以彼此相邻或者彼此不相邻。每一个分量载波的带宽可以被独立地确定。还可以使用非对称载波聚合,其中UL CC的数量不同于DL CC的数量。例如,当DL CC的数量等于2并且UL CC的数量等于1时,可以形成具有2:1对应性的构造。另外,即使整体系统带宽由N个CC构成,但是可以被特定用户设备监测/接收的频率带可以限于M(M<N)个CC。可以通过小区专有、UE组专有或者UE专有的方法来确定关于载波聚合的各个参数。另外,控制信息可以被确定为仅仅通过特定CC来发送和/或接收(或者收发)。这种特定CC可以被称为主CC(PCC)(或者锚CC),并且剩余CC可以被称为次CC(SCC)。
LTE-A系统使用小区的概念来管理无线资源。小区被定义为下行资源和上行资源的组合,并且下行资源不对应于实质元素。因此,小区可以仅仅由下行资源来配置,或者小区可以由下行资源和上行资源两者来配置。在多载波(即,载波聚合)被支持的情况下,下行资源(或者DL CC)的载波频率和UL资源(或者UL CC)的载波频率之间的关联可以用系统信息来指示。在主频率(或者PCC)上工作的小区可以被称为主小区(PCell,P小区),在次频率(或者SCC)上工作的小区可以被称为次小区(SCell,S小区)。当用户设备进行初始连接建立处理或者连接重建立处理时,P小区被使用。P小区还可以指示在切换过程期间被指示的小区。在RRC连接被建立之后,S小区可以被建立,并且S小区可以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P小区和S小区可以被统称为服务小区。因此,在处于RRC_CONNECTED(RRC已连接)状态但是尚未设立载波聚合或者不支持载波聚合的用户设备的情况下,只可能存在仅由P小区配置的单个服务小区。相反地,在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并且设立了载波聚合的用户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存在一个或者更多个服务小区,并且P小区和全部S小区可以被包括在全部服务小区中。为了进行载波聚合,在初始安全激活处理被启动之后,网络可以配置一个或者更多个S小区,使得一个或者更多个S小区可以被添加到针对支持载波聚合的用户设备的初始配置的P小区中。
当跨载波调度(或者跨CC调度被应用时,用于下行分配的PDCCH可以被发送到DL CC#0,并且对应的PDSCH可以被发送到DL CC#2。为了进行跨CC调度,可以考虑采用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 indicator field,CIF)。可以通过使用半静态和UE专有(或者UE组专有)方法,通过更高层信令(例如,RRC信令)来配置在PDCCH内存在还是不存在CIF。PDCCH发送的基础路线可以总结如下。
-CIF禁能:DL CC内的PDCCH分配相同DL CC内的PDSCH资源或者分配被链接的UL CC内的PUSCH资源。
-CIF使能:DL CC内的PDCCH能够通过使用CIF来分配多个聚合的DL/ULCC中的特定DL/UL CC内的PDSCH或者PUSCH。
当CIF存在时,基站可以分配PDCCH监测DL CC集合,以减少用户设备的BD复杂性。作为整体聚合的DL CC的一部分,PDCCH监测DL CC集合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DL CC,并且用户设备可以仅仅在对应的DL CC内进行PDCCH的检测/解码。更具体地,当基站向用户设备调度PDSCH/PUSCH时,仅仅通过PDCCH监测DL CC集合来发送PDCCH。可以通过使用UE专有方法、UE组专方法或者小区专有方法来确定PDCCH监测DL CC集合。术语“PDCCH监测DL CC”可以用其它等同术语代替,例如监视载波、监视小区等。此外,指定到用户设备的聚合CC还可以用其它等同术语代替,例如服务CC、服务载波、服务小区等。
图11例示了示例性的跨载波调度。在此,将假定3个DL CC被聚合。并且,还假定DL CC A被确定为PDCCH监测DL CC。DL CC A-C还可以被称为服务CC、服务载波、服务小区等。当CIF被禁能时,根据LTE PDCCH规则,DL CC可以仅发送调度其自身的PDSCH的PDCCH而没有CIF。相反地,当CIF被UE专有(或者UE组专有或者小区专有)更高层信令使能时,DL CC A(监测DL CC)可以使用CIF,以发送调度DL CC A的PDSCH的PDCCH并且发送调度其它CC的PDSCH的PDCCH。在此情况下,不从不被确定为PDCCH监测DL CC的DL CC B/C发送PDCCH。在LTE-A系统中,可以认为关于通过多个DL CC发送的多个PDSCH的各种ACK/NACK信息/信号可以通过特定UL CC发送。为了这样做,可以认为,不像使用现有的LTE系统的PUCCH格式1a/1b的ACK/NACK发送,首先通过联合编码(例如,Reed-Muller码、Tail-biting卷积码等)来处理各种ACK/NACK信息,接着通过使用PUCCH格式2或者通过使用新的PUCCH格式(称为E-PUCCH(增强PUCCH)格式或者PUCCH格式X)发送各种ACK/NACK信息/信号。E-PUCCH格式包括基于块扩展的PUCCH格式,如以下所示。在进行联合编码之后,例如,使用PUCCH格式2/E-PUCCH格式、PUCCH格式2/E-PUCCH格式的ACK/NACK发送可以被用于UCI发送而没有任何限制。例如,PUCCH格式2/E-PUCCH格式可以用于发送ACK/NACK、CSI(例如,CQI、PMI、RI、PTI等)、SR或者用于集体地发送2个或者更多个类型的信息。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PUCCH格式2/E-PUCCH格式可以用于发送经联合编码的UCI码字,而与UCI的类型/数量/大小无关。
图12以时隙级别例示了基于块扩展(或者块分散)的示例性的E-PUCCH格式。在现有LTE系统的PUCCH格式2中,一个符号序列(图6,d0-d4)在时域上发送,并且通过使用CAZAC(Constant-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恒定振幅零自相关)序列的CS(αcs,x,x=0~4)进行用户设备复用,如图6所示。相反地,在基于块扩展的E-PUCCH格式的情况下,在频域上发送一个符号序列,并且通过使用基于OCC(正交覆盖代码)的时域扩散(或者扩展)进行用户设备复用。更具体地,符号序列通过OCC被时域扩散(或者扩展),因而被发送。通过使用OCC,同一个RB可以复用多个用户设备的控制信号。
参照图12,通过使用长度5(SF(Spreading Factor,扩展参数)=5)的OCC(C1-C5),从一个符号序列({d1,d2,…})产生5个SC-FDMA符号(即,UCI数据部分)。在此,符号序列({d1,d2,…})可以明确调制符号序列或者码字比特序列。在符号序列({d1,d2,…})代表码字比特序列的情况下,图13的框图进一步包括调制块。尽管在附图中示出在1个时隙中使用总共2个RS符号(即,RS部分),但是可以考虑各种应用的变化,诸如使用由3个RS符号构成的RS部分并且使用UCI数据部分的方法。UCI数据部分是通过使用SF=4的OCC配置的。在此,可以从具有特定循环移位的CAZAC序列产生RS符号。另外,可以按照应用了(乘以了)特定OCC的具有时域上多个RS符号的格式来发送RS。在以SC-FDMA符号为单位通过FFT(Fast FourierTransform快速傅里叶变换)过程和I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过程处理之后,经块扩展的UCI被发送到网络。更具体地,不像现有LTE系统的PUCCH格式1或者2组,块扩展方法通过使用SC-FDMA方法来调制控制信息(例如,ACK/NACK等)。
图13以时隙级别例示了基于块扩展(或者块分散)的示例性E-PUCCH格式。
参照图13,在时隙0中,符号序列({d′0~d′11})被映射到SC-FDMA符号的子载波,并且通过使用OCC(C1-C5)的块扩展方法符号序列被映射到5个SC-FDMA符号。类似地,在时隙1中,符号序列({d′12~d′23})被映射到SC-FDMA符号的子载波,并且通过使用OCC(C1-C5)的块扩展方法符号序列被映射到5个SC-FDMA符号。在此,在每一个时隙中示出的符号序列({d′0~d′11}或者{d′12~d′23}),代表对图13的符号序列({d1,d2,…})应用了FFT或者FFT/IFFT的序列格式。在符号序列({d′0~d′11}或者{d′12~d′23})对应于对图13的符号序列({d1,d2,…})应用了FFT的格式的情况下,IFFT可以额外地应用于({d′0~d′11}或者{d′l2~d′23})以便产生SC-FDMA。通过对一个或者更多个UCI进行联合编码,产生整体符号序列({d′0~d′23}),并且通过时隙0发送前一半{d′0~d′11},并且通过时隙1发送后一半{d′0~d′11}。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OCC可以被修改到时隙单元,并且UCI数据可以SC-FDMA符号为单位进行加扰。
在下文,为了简化本发明的描述,基于使用PUCCH格式2或者E-PUCCH格式的信道编码的UCI(例如,多个ACK/NACK)发送方法将被称为“多比特UCI编码”发送方法。例如,在ACK/NACK的情况下,多比特UCI编码发送方法对应于对ACK/NACK或者关于PDCCH的DTX信息(明确PDCCH不能够被接收/检测)进行联合编码的方法,和发送所产生并且编码的ACK/NACK块的方法,所述DTX信息指示PDSCH和/或多个DL小区的SPS(半持久调度)释放。例如,将假定用户设备在特定DL小区中工作在SU-MIMO模式下,并且接收2个码字。在此情况下,可以存在总共4个反馈状态,诸如ACK/ACK、ACK/NACK、NACK/ACK和NACK/NACK,或者可以存在包括DTX在内的最多5个反馈状态。如果用户设备接收了单个码字,则可以存在最多3个反馈状态,诸如ACK、NACK和DTX(如果NACK被等同于DTX处理,则可以存在ACK和NACK/DTX总共2个反馈状态)。因此,如果用户设备集成了最多5个DL小区,并且如果在每一个小区中用户设备在SU-MIMO(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模式下工作,则可以存在最多55个可发送的反馈状态。因此,所要求的ACK/NACK载荷大小等于至少12比特。如果DTX被等同于NACK处理,则反馈状态的数量变为等于45,并且要求的ACK/NACK载荷大小等于至少10比特。
另外,使用与对各个用户设备的每一个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相对应的PUCCH资源以确保PUCCH资源(即,(PUCCH资源)与最小(或者最低)CCE索引链接)的隐式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实质上在现有的LTE TDD系统中应用的ACK/NACK复用方法中使用(即,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参见表3)。然而,当通过使用不同RB内的PUCCH资源来应用该隐式方法时,会发生系统性能的退化。因此,LTE-A系统可以附加地考虑“显式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该方法使用通过RRC信令等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预先保留的PUCCH资源(优选地,相同RB或者相邻RB中存在的多个PUCCH资源)。此外,LTE-A系统还考虑通过一个UE专有UE小区(例如,P小区)的ACK/NACK发送。
以下的表4示出了明确表明用于HARQ ACK的PUCCH资源的示例。
[表4]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191
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在表4中,更高层包括RRC层,并且可以通过携带DL授权的PDCCH来指示ARI值。例如,可以通过使用S小区PDCCH和/或不与DAI初始值相对应的一个或者更多个P小区PDCCH的TPC(Transmit PowerControl,发送功率控制)字段来指示ARI值。
图14例示了在DL CC调制区间中的基站和用户设备的示例性操作。在LTE-A系统中,被用户设备聚合的DL CC集合可以通过RRC信令被UE专有地分配并且重配置。
参照图14,当基站通过进行RRC重配置或者L1/L2控制信令来改变(或者修改)可被用户设备使用的DL CC时,经改变(或者修改)的DL CC可被应用的时刻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可以彼此不同。例如,当基站将可被用户设备使用的CC的数量从3变到2时,基站将DL CC的数量从3变到2并且发送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和用户设备将服务DL CC的数量从3变到2的时间点可以彼此不同。另外,即使基站指引(或者指示)了CC数量的改变,但是如果用户设备不能够接收到上述指引(或者指示),则会出现时间间隔,其中用户设备所知道的DL CC的数量不同于基站所知道的DLCC的数量。
因此,基站会期望接收关于2个DL CC的ACK/NACK,而用户设备发送关于3个DL CC的ACK/NACK。另选地,基站会期望接收关于3个DL CC的ACK/NACK,而用户设备发送关于2个DL CC的ACK/NACK。在此情况下,会发生ACK/NACK不能够被准确解调的问题。例如,在多比特UCI编码方法中,被基站和用户设备已知并且识别的ACK/NACK载荷的大小/构造可能彼此不同。此外,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中,被基站和用户设备识别的ACK/NACK状态的映射/构造可能彼此不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至少包括DL PCC(还称为DL P小区)的一个或者更多个CC被调度时,当排除该DL PCC后的其余CC(即,DL SCC(还称为DL S小区)的状态全部对应于NACK或者DTX时,可以考虑通过使用链接到对DL P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例如,参见等式1)来发送ACK/NACK。换句话说,当DL PCC(或者DL PCC的每一个CW)的ACK/NACK状态对应于“A”或者“N”时,以及当每一个DL SCC(或者DL SCC的每一个CW)的ACK/NACK状态对应于“N/D”时,可以进行限制使得根据现有LTE系统中限定的方法而被链接到用于DLPCC的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可被使用,而不是使用显式PUCCH资源(还称为“PCC回落”或者简称为“P小区回落”)。更具体地,当进行PCC回落时,用于ACK/NACK状态的发送的PUCCH格式和通过PUCCH格式发送的调制符号可以被限制于遵循现有LTE系统中定义的方法。例如,当进行PCC回落时,可以通过使用图7和调制表(参见表2)中所示的PUCCH格式1a/1b来发送ACK/NACK状态。
更具体地,将首先描述当PCC的发送模式被设定为非MIMO模式(单个CW)时的情况。在此,将假定2个ACK/NACK状态,其中用于PCC的ACK/NACK状态是“A”或者“N”,并且其中用于全部SCC(或者SCC的每一个CW)的ACK/NACK状态是“N/D”。在此情况下,ACK/NACK状态可以被映射到被链接到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的2个星座点。在此,用于ACK/NACK状态的2个星座点可以优选地被限制为2个星座点,其针对与单个CC中的单个CW发送有关的PUCCH格式1a ACK/NACK的发送而定义。另选地,用于ACK/NACK状态的2个星座点可以被限制于4个星座点中的用于“AA”和“NN”的2个星座点,其针对在单个CC中发送PUCCH格式1b ACK/NACK的发送而定义。更具体地,可以通过参照PCC的“A”、“N”来决定ACK/NACK状态在星座上的映射位置。优选地,ACK/NACK状态在星座上的映射位置可以被限制成使得PCC的“A”、“N”被布置在与PUCCH格式1a的“A”、“N”相同的位置处,或者在与PUCCH格式1b的“AA”、“NN”相同的位置处。
在下文,将描述当PCC被配置为MIMO模式(例如,两个CW或者2个TB)时的情况。在此,将假定4个ACK/NACK状态,其中用于PCC的ACK/NACK状态是“A+A”或者“A+N”或者“N+A”或者“N+N”,并且其中用于全部SCC(或者SCC的每一个CW)的ACK/NACK状态是“N/D”。在此情况下,ACK/NACK状态可以被映射到被链接到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的4个星座点。在此,用于ACK/NACK状态的4个星座点可以优选地被限制于4个星座点,其针对与单个CC中的两个CW发送有关的PUCCH格式1b ACK/NACK的发送而定义。可以参照PCC的每一个CW的“A”、“N”来确定ACK/NACK状态在星座上映射的位置。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PCC的“N”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优选地,在星座上,PCC中包括的每一个CW的“A”、“N”被映射到与用于PUCCH格式1b的每一个CW的“A”、“N”相同的位置。
图15例示了根据现有LTE的关于在单个CC中发送单个/两个CW的示例性的基于PUCCH格式1a/1b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图16例示了在当3个CC(PCC、CC1、CC2)被聚合时的情况下,当PCC被配置为非MIMO或者MIMO发送模式时,根据PCC回落方法的示例性的ACK/NACK发送方法。在此示例中,为了简化,假定SCC(即,CC1、CC2)全部被配置为非MIMO发送模式。
参照图15到图16,当对于非MIMO模式PCC,ACK/NACK状态是“A”或者“N”时,以及当对于全部SCC,ACK/NACK状态是“N/D”时,“显式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即,PCC回落)不适用。更具体地,ACK/NACK状态(PCC,CC1,CC2)=(A,N/D,N/D),(N,N/D,N/D)被映射/发送到/在使用被链接到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在此情况下,参考用于PCC的ACK/NACK,ACK/NACK状态和星座映射之间的映射关系遵循图15所示的现有LTE系统的规则。
另外,当对于MIMO模式PCC,ACK/NACK状态是“A+A”或者“A+N”或者“N+A”或者“N+N”时,以及当对于全部SCC,ACK/NACK状态是“N/D”时,“显式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即,PCC回落)不适用。在此情况下,参考用于PCC的ACK/NACK,ACK/NACK状态和星座映射之间的映射关系遵循图15所示的现有LTE系统的规则。更具体地,ACK/NACK状态(PCC CW1,PCC CW2,CC1,CC2)=(A,A,N/D,N/D),(A,N,N/D,N/D),(N,A,N/D,N/D),(N,N,N/D,N/D)被映射/发送到/在使用被链接到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
即使PCC被配置为MIMO模式,也可以通过单个PCC PDCCH调度在PCC上发送的一个CW或者更多个CW。因此,为了进行与PCC有关的ACK/NACK的发送,单个隐式PUCCH资源被占据。
表5到表6分别示出了根据图16的示例性的ACK/NACK状态映射表。表5到表6分别示出了全部ACK/NACK状态中当PCC回落被进行时的部分状态。用于发送剩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和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本发明中可以被任意限定。更具体地,用于发送剩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和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本发明中无关紧要(无关)。
[表5]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21
在此,HARQ-ACK(0)代表对于PCC的CW(或者TB)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1)代表对于SCC1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代表对于SCC2的CW1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DTX或者NACK/DTX。在PCC中,NACK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通过使用隐式PUCCH资源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d(0),并且隐式PUCCH资源被链接到用于PCC的CW(或者TB)的调度的PDCCH(例如,参见等式1)。PUCCH格式1a/1b,更优选地,PUCCH格式1b可以被使用。
[表6]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22
在此,HARQ-ACK(0)代表对于PCC的CW1(或者TB1)的ACK/NACK/DTX响应。并且HARQ-ACK(1)代表对于PCC的CW2(或者TB2)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代表对于SCC1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3)代表对于SCC2的CW1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DTX或者NACK/DTX。在PCC中,NACK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通过使用隐式PUCCH资源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d(0),并且隐式PUCCH资源被链接到用于PCC的CW(或者TB)的调度的PDCCH(例如,参见等式1)。PUCCH格式1b可以被使用。
在图16中,假定SCC的数量等于2,并且每一个SCC被设定为非MIMO模式。然而,上述假定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因此,SCC的数量和每一个SCC的发送模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另外,当应用多比特UCI编码和(明确)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时,可以考虑各种方法来进行SR发送。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当多个CC(换句话说,载波、频率资源、小区等)被聚合时,有效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并且更优选地发送ACK/NACK和SR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资源分配方法。
为了简化描述,在以下说明书中假定针对一个用户设备配置了2个CC。另外,在CC被配置为非MIMO模式的情况下,将假定在对应的CC的子帧k处可最多发送一个传输块(或者码字)。另外,在CC被配置为MIMO模式的情况下,将假定在对应的CC的子帧k处可最多发送m个(例如2个)传输块(或者,码字)。可以通过使用由更高层配置的发送模式来知道关于CC是否被配置为MIMO模式的信息。此外,还将假定根据所配置的CC的发送模式,对于对应CC的ACK/NACK的数量被配置为1个ACK/NACK(非MIMO)或者m个ACK/NACK(MIMO),而与实际发送的传输块(或者码字)的数量无关。
首先,在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的术语。
●HARQ-ACK:指示了对于下行发送(例如,PDSCH或者SPS释放PDCCH)的接收响应结果,即ACK/NACK/DTX响应(简称为ACK/NACK响应)。ACK/NACK/DTX响应代表ACK、NACK、DTX或者NACK/DTX。另外,术语“用于(或者对于)特定CC的HARQ-ACK”或者“特定CC的HARQ-ACK”指示了对于与各个CC相关联的(例如,被调度到各个CC的)下行信号(例如,PDSCH)的ACK/NACK响应。此外,ACK/NACK状态代表了对应于多个HARQ-ACK的组合。在此,PDSCH可以用传输块或者码字代替。
●PUCCH索引:对应于PUCCH资源。PUCCH索引例如指示了PUCCH资源索引。PUCCH资源索引被映射到正交覆盖(OC)、循环移位(CS)和PRB中的至少一个。在应用了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的情况下,PUCCH索引包括用于PUCCH格式1b的PUCCH(资源)索引。
●链接到CC的PUCCH索引:代表被链接到与各个CC上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的PUCCH资源(参见算式1,隐式PUCCH资源),或者代表被PDCCH指示/分配的PUCCH资源(显式PUCCH资源),其对应于各个CC上的PDSCH。在显式PUCCH资源方法中,可以通过使用PDCCH的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来指示/分配PUCCH资源。
●ARI(ACK/NACK资源指示符):用于指示PUCCH资源。例如,ARI可以用于通知相对于(被更高层配置的)特定PUCCH资源(组)的资源修改值(例如,偏移量)。作为另一个示例,ARI可以用于通知(被更高层配置的)特定PUCCH资源(组)集合内的特定PUCCH资源(组)索引。ARI可以被包括在与SCC上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的TPC(发送功率控制)字段内。可以通过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即,与PCC上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内的TPC字段来进行PUCCH功率控制。此外,ARI可以被包括在排除了具有DAI(下行指派索引)初始值并且调度特定小区(例如,P小区)的PDCCH之后的剩余PDCCH的TPC字段中。ARI可以与HARQ-ACK资源指示值互换地使用。
●隐式PUCCH资源:指示被链接到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的PUCCH资源/索引(参见算式1)。
●显式PUCCH资源:可以通过使用ARI来指示显式PUCCH资源。当ARI不能够被应用时,显式PUCCH资源可以对应于PUCCH资源,其预先被更高层信令固定。显式PUCCH索引可以被分配到一个用户设备使得全部索引彼此相邻,针对每一个资源组的索引彼此相邻,或者全部索引彼此相互独立。
●CC调度PUCCH:代表对相应CC上的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更具体地,CC调度PDCCH指示了与相应CC上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
●PCC PDCCH:指示了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更具体地,PCC PDCCH指示了与PCC上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当假定针对PCC不允许跨载波调度时,仅仅在PCC上发送PCC PDCCH。
●SCC PDCCH:指示了对SCC进行调度的PDCCH。更具体地,SCC PDCCH指示了与SCC上的PDSCH相对应的PDCCH。当假定针对SCC允许跨载波调度时,可以在PCC上发送SCC PDCCH。另一方面,如果针对SCC不允许跨载波调度,则仅仅在SCC上发送SCC PDCCH。
●SR子帧:代表为了SR发送而配置的上行子帧。依赖于示例性实现方式,SR子帧可以被定义为之上发送SR信息的子帧,或者之上允许发送SR信息的子帧。SR子帧可以由更高层信令(例如,循环周期、偏移量)规定。
●SR PUCCH资源:指示为了SR发送而配置的PUCCH资源。SR PUCCH资源由更高层配置并且可以例如通过CS、OCC、PRB等来规定。
●HARQ-ACK PUCCH资源:指示为了HARQ-ACK发送而配置的PUCCH资源。HARQ-ACK PUCCH资源被显式地或者隐式地分配。根据PUCCH格式,HARQ-ACK PUCCH资源可以例如通过CS、OCC、PRB或者OCC、PRB规定。
●ACK/NACK捆绑:指示了对多个ACK/NACK响应进行逻辑与操作。更具体地,当多个ACK/NACK响应全都对应于ACK时,ACK/NACK捆绑结果变为ACK。并且,如果多个ACK/NACK响应中的任意一个对应于NACK(或者NACK/DTX)时,ACK/NACK捆绑结果变为NACK(或者NACK/DTX)。
●空间捆绑:代表针对对应CC上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传输块的ACK/NACK进行捆绑。
●CC捆绑:代表针对多个CC上的以部分或者全部传输块的ACK/NACK进行捆绑。
●跨CC调度:代表通过单个PCC来调度/发送全部PDCCH的操作。
●非跨CC调度:代表对每一个CC进行调度的PDCCH通过对应CC进行调度/发送的操作。
LTE-A系统考虑允许针对DL PCC的跨载波调度,也考虑仅仅允许针对DL SCC的自载波调度。在此情况下,仅仅可以在DL PCC上发送对DL PCC的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相反地,可以在DL PCC(跨载波调度)上或者在相应DL SCC(自载波调度)上发送对DL SCC的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
实施方式1
图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在此示例中将假定的是在基于CA的FDD系统中,用户设备被配置为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还将假定的是此示例由一个PCC和一个SCC构成。附图示出了示例性的PUCCH资源分配(或者指派)过程,并且附图通过侧重于ACK/NACK和SR进行了简单例示。对于ACK/NACK和SR,可以考虑以下所示的三种情况。
-情况1:在非SR子帧发送ACK/NACK
-情况2-1:在SR子帧、肯定SR发送ACK/NACK
-情况2-2:在SR子帧、否定SR发送ACK/NACK
参照图17,在情况1-2的情况下,通过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和HARQ-ACK 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状态。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参照表5到表6描述的相同方法来发送ACK/NACK。更具体地,可以考虑表7到表8的ACK/NACK状态映射表。表7到表8分别示出了全部ACK/NACK状态中当PCC回落被进行时的部分状态。在本发明中,用于发送剩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和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被任意限定。更具体地,用于发送剩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和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在本发明中无关紧要(无关)。
[表7]
在此,HARQ-ACK(0)代表对于PCC的CW(或者TB)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1)代表对于SCC的CW1(或者TB1)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代表对于SCC的CW2(或者TB2)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DTX或者NACK/DTX。在PCC中,NACK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通过使用隐式PUCCH资源来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d(0),并且隐式PUCCH资源被链接到用于PCC的CW(或者TB)的调度的PDCCH(例如,参见等式1)。PUCCH格式1a/1b,更优选地,PUCCH格式1b可以被使用。
[表8]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71
在此,HARQ-ACK(0)代表对于PCC的CW1(或者TB1)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1)代表对于PCC的CW2(或者TB2)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代表对于SCC的CW1(或者TB1)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3)代表对于SCC的CW2(或者TB2)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DTX或者NACK/DTX。在PCC中,NACK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通过使用隐式PUCCH资源来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d(0),并且隐式PUCCH资源被链接到用于PCC的CW(或者TB)的调度的PDCCH(例如,参见等式1)。PUCCH格式1b可以被使用。
相反地,在情况3的情况下,可以通过SR PUCCH发送关于多个CC的多个ACK/NACK的空间捆绑和/或CC捆绑的ACK/NACK信息。SR PUCCH资源是指更高层确定的用于SR发送的PUCCH资源(例如,PUCCH格式1资源)。优选地,可以考虑通过使用SR PUCCH资源来发送针对PCC的ACK/NACK信息(在非MIMOPCC的情况下)或者针对PCC的空间捆绑的ACK/NACK信息(在MIMO PCC的情况下)和关于全部剩余SCC(次DL CC)的捆绑的ACK/NACK信息。当两个CC(即1PCC+1SCC)被聚合时,可以通过使用SR PUCCH资源来发送针对每一个CC空间捆绑的ACK/NACK信息来理解以上给出的说明。
以下的表9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捆绑ACK/NACK的示例性映射方法。
[表9]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72
在此,捆绑的HARQ-ACK(0)代表针对PCC的全部CW(或者TB)的空间捆绑的ACK/NACK/DTX响应,捆绑的HARQ-ACK(1)代表针对SCC的全部CW(或者TB)的空间捆绑的ACK/NACK/DTX响应。NACK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在此示例的情况下,ACK被编码为1,NACK被编码为0。b(0)b(1)被根据以上所示的表而调制,并且通过使用为了SR发送而确定的PUCCH资源来发送调制符号d(0)。PUCCH格式1b可以被使用。
优选地,捆绑的针对PCC的ACK/NACK和捆绑的针对SCC的ACK/NACK(即,捆绑的ACK/NACK状态)可以被映射到SR PUCCH资源,以便防止在DL CC重配置阶段在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不一致。
图18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捆绑ACK/NACK发射方法。
参照图18,关于针对PCC全部CW的捆绑ACK/NACK(在下文称为PB-A/N)和针对SCC的全部CW的捆绑“ACK/NACK”(在下文称为SB-A/N),与捆绑ACK/NACK状态(在下文称为B-A/N状态)相对应的“ACK+NACK/DTX”可以被映射到与PUCCH格式1a的“ACK”或者PUCCH格式1b的“ACK+ACK”相对应的星座点。随后,关于PB-A/N和SB-A/N,与B-A/N状态相对应的“NACK/DTX+NACK/DTX”可以被映射到与PUCCH格式1a的“NACK”或者PUCCH格式1b的“NACK+NACK”相对应的星座点。最终,B-A/N状态(其中PB-A/N和SB-A/N分别对应于ACK+ACK、NACK/DTX+ACK)可以被任意映射到B-A/N状态ACK+NACK/DTX、NACK/DTX+NACK/DTX中不被映射的剩余两个星座点。根据此示例,在DL CC重配置阶段,至少针对仅仅PCC被调度的情况的捆绑ACK/NACK响应可以正常操作。
表10到表11分别示出了图18示出的示例性ACK/NACK映射方法。
[表10]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81
[表11]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82
在此,捆绑的HARQ-ACK(0)代表了针对PCC的全部CW(或者TB)的空间捆绑的ACK/NACK/DTX响应,捆绑的HARQ-ACK(1)代表了针对SCC的全部CW(或者TB)的空间捆绑的ACK/NACK/DTX响应。NACK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b(0)b(1)被根据以上所示的表而调制,并且通过使用针对SR发送而配置的PUCCH资源发送调制符号d(0)。PUCCH格式1b可以被使用。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描述了当系统被配置为使得用户设备可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时,用于在基于CA的系统中有效地发送ACK/NACK和SR的方法。
在LTE-A系统中,在MIMO发送模式CC的情况下,最多2个CW可以被发送以便ACK/NACK信道选择,可以考虑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该方法要么使用3个隐式PUCCH资源(每一个资源被链接到对对应的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CCE)并且链接到下一个CCE索引(nCCE+1)),要么使用预先通过RRC分配的一个隐式PUCCH资源和一个显式PUCCH资源。另外,在LTE-A系统中,在非MIMO发送模式CC的情况下,最多1个CW可被发送以便ACK/NACK信道选择,可以考虑仅仅使用被链接到对各个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CCE)的一个隐式PUCCH#1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
以下的表12示出了在此处配置了2个CC(1MIMO CC+1非MIMO CC)的情况下用于ACK/NACK信道选择的示例性的ACK/NACK状态-符号(S)映射。在此,S代表在PUCCH资源内的任意星座上被映射/发送的BPSK或者QPSK符号,并且每一PUCCH的符号的数量可以根据ACK/NACK状态的整个数量改变。
[表12]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291
在这一点,包括关于具体CC的DTX信息的ACK/NACK状态(即,接收/检测调度各个CC的PDCCH的失败)可以不被映射/发送到隐式PUCCH资源的任何位置,该隐式PUCCH资源被链接到对对应的CC进行调度的PDCCH(即,链接到对应的CC)。由于DTX代表了被链接到对应CC的隐式PUCCH资源不可用,故不能使用对应的资源来发送ACK/NACK状态。更具体地,仅仅当对对应的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接收/检测被成功进行时,被链接到特定CC的隐式PUCCH资源和被映射到对应资源的ACK/NACK状态才可以得到/被发送。
在这种条件下,当要求在非SR子帧发送ACK/NACK时,可以在不进行任何修改的情况下通过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来发送ACK/NACK状态(例如,参见表5到表6)。相反地,当要求在SR子帧发送ACK/NACK时,可以通过使用HARQ-ACK PUCCH资源之间的RS选择,或者通过使用ACK/NACK和SR PUCCH资源之间的PUCCH选择来发送ACK/NACK和SR。在此,RS选择代表基于第一PUCCH资源上的ACK/NACK(即,被映射到第一PUCCH资源的数据部分上的ACK/NACK)是否与第一PUCCH资源的RS(即,具有与对应PUCCH资源相同的CCS/OCC的RS或者具有与PUCCH资源的数据部分相同的CCS/OCC的RS)一起发送,或者基于第一PUCCH资源上的ACK/NACK状态是否与第二PUCCH资源的RS一起发送,来标识(或者区分)否定/肯定SR的方法。并且,PUCCH选择代表了一种基于通过使用第一PUCCH资源和对应资源的RS来发送ACK/NACK状态,或者基于是否通过使用第二PUCCH资源和对应资源的RS来发送对应的ACK/NACK状态,来标识(或者区分)否定/肯定SR的方法。更具体地,对于在被链接到MIMO模式CC的2个PUCCH资源上的ACK/NACK状态,可以通过在对应PUCCH资源之间应用RS选择来标识否定/肯定SR(规则1)。并且,对于在被链接到非MIMO模式CC的1个PUCCH资源上的ACK/NACK状态,可以通过在对应PUCCH资源和SR PUCCH资源之间应用PUCCH选择来标识肯定/否定SR(规则2)。
另外,当考虑使用隐式PUCCH资源的ACK/NACK信道选择时,由于隐式PUCCH资源的特性,对于全部CC的全部CW为NACK/DTX(即,全部处于“N/D”状态)的ACK/NACK状态不可以被部分地发送。例如,对于PCC回落,仅仅与PCC的全部CW的“N”相对应并且与SCC的全部CW的“N/D”相对应的状态(即,PCC NACK回落状态)可以通过隐式PUCCH资源来发送,并且与PCC的全部CW的“D”和SCC的全部CW的“N/D”相对应的状态的发送可被丢弃(或者放弃)。然而,在肯定SR的情况下,由于SR PUCCH资源(即,显式PUCCH资源)可被使用,所以在肯定SR的情况下,为了发送对应于“N/D”的全部状态,对应状态可以被映射到SR PUCCH资源(规则3)。优选地,在PCC是MIMO模式的情况下,RS选择不适用于肯定SR+PCCNACK回落状态,并且可以用映射/发送在SR PUCCH资源上的全部“N/D”状态来代替肯定SR+PCC NACK回落状态。通过采用该方法,即使在不存在可用的隐式PUCCH资源的情形下,或者在不存在被对应用户设备接收的PDCCH/PDSCH的情形下,也可以通过肯定SR发送来对基站请求调度。
表13-表15分别示出了当2个CC被分配时用于进行SR+ACK/NACK发送的示例性的映射方法。表13示出了由1个MIMO CC+1个非MIMO CC构成的情况,表14示出了由2个MIMO CC构成的情况,表15示出了由2个非MIMO CC构成的情况。
在全部以下表中,“nSR”代表否定SR,“pSR”代表肯定SR。更具体地,规则1可应用于被链接到MIMO CC的2个PUCCH的ACK/NACK状态,并且规则2可应用于被链接到非MIMO CC的1个PUCCH的ACK/NACK状态。另外,通过应用规则3,当通过使用SR PUCCH资源发送对应于“N/D”的全部ACK/NACK状态时,在肯定SR的情况下,针对肯定SR的PCC NACK回落状态映射的单独处理可以被省略。另外,在表15的情况下(即,当存在多个非MIMO CC时),被映射到多个非MIMOCC的全部ACK/NACK状态可以均被映射到针对肯定SR发送的SR PUCCH资源的不同星座点。
[表13]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311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321
[表14]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322
[表15]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描述了一种当系统被配置为使得用户设备可使用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或者多比特UCI编码方法时,在基于CA的系统中有效地发送ACK/NACK和SR的方法。
当考虑用于通过使用SR资源和ACK/NACK资源两者来复用SR和ACK/NACK的方法时,为了防止CC重配置阶段(或者时段)内至少对于PCC调度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任何不一致,可以在SR PUCCH资源中应用与上述PCC回落相类似的映射。更具体地,在肯定SR的情况下,与针对PCC(或者PCC的每一个CW)的“A”或者“N/D”相对应的A/N状态和与每一个剩余SCC(或者剩余SCC的每一个CW)的“N/D”相对应的A/N状态可以均被通过SR PUCCH资源而映射/发送。优选地,被映射到SR PUCCH资源的每一个星座点的针对PCC(或者PCC的每一个CW)的“A”、“N/D”的映射位置可以优选地等于针对单个CC分配/操作而定义的“A”、“N”的映射位置(例如,PUCCH格式1a内的“A”、“N”的映射位置或者针对PUCCH格式1b内的每一个CW的“A”、“N”的映射位置)。
图19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参照图19,被映射到SR PUCCH资源的每一个星座点的针对PCC(或者PCC的每一个CW)的“A”、“N/D”的映射位置可以优选地等于针对单个CC分配/操作而定义的“A”、“N”的映射位置(例如,PUCCH格式1a内的“A”、“N”的映射位置或者针对PUCCH格式1b内的每一个CW的“A”、“N”的映射位置)。
优选地,在用户设备仅仅接收PCC调度的情况下,即,通过PCC调度/发送PDSCH(是指均要求ACK/NACK响应的PDSCH或者PDCCH(例如,指令(或者命令)SPS释放的PDCCH)),可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映射方法。更具体地,在肯定SR的情况下,与针对PCC(或者PCC的每一个CW)的“A”或者“N”相对应并且与每一个剩余SCC(或者剩余SCC的每一个CW)的“DTX”相对应的A/N状态可以通过SR PUCCH资源而映射/发送。换句话说,此示例对应于图19中的PCC的“N/D”被改变为“N”并且每一个SCC(CC1、CC2)的“N/D”都被改变为“D”的情况。
另外,在另一个示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映射方法的应用可以仅限于当用户设备通过全部CC未接收到甚至单个PDSCH(是指均要求ACK/NACK响应的PDSCH或者PDCCH(例如,指令(或者命令)SPS释放的PDCCH))的情况。更具体地,在肯定SR的情况下,与针对PCC(或者PCC的每一个CW)的“DTX”相对应并且与每一个剩余SCC(或者剩余SCC的每一个CW)的“DTX”相对应的A/N状态可以通过SR PUCCH资源而映射/发送。换句话说,本示例对应于图19中与“A,N/D,N/D”相对应的A/N状态被省略并且PCC和SCC(CC1、CC2)两者的“N/D”都被改变为“D”的情况。
SR资源内的A/N状态映射可以均应用于当通过使用基于E-PUCCH格式的“多比特UCI编码”方法或者通过使用基于最少和/或显式PUCCH资源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进行FDD ACK/NACK发送的情况。
图20例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UCI发送方法。为了简化,将假定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方法来发送ACK/NACK。附图示出了示例性的PUCCH资源分配过程,并且主要关注于ACK/NACK和SR。
对于ACK/NACK和SR,可以考虑以下所示的四种情况。
-情况1:在非SR子帧发送ACK/NACK
-情况2:在SR子帧发送ACK/NACK,预定条件不被满足
-情况3-1:在SR子帧发送ACK/NACK,预定条件被满足,否定SR
-情况3-2:在SR子帧发送ACK/NACK,预定条件被满足,肯定SR
参照图20,在情况1的情况下,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方法来发送ACK/NACK。更具体地,使用以上参照图12到图13描述的E-PUCCH格式/资源来发送ACK/NACK。可以通过使用ARI来显式地分配(或者指派)用于E-PUCCH格式的HARQ-ACK PUCCH资源。如表4中所示,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或者更多个SCC PDCCH的TPC(发送功率控制)字段值来指示针对E-PUCCH格式的HARQ-ACK PUCCH资源。
情况2、情况3-1和情况3-2分别示出了要在SR子帧发送ACK/NACK的示例性情况。情况2指示了预定条件不被满足的情况,并且情况3-1/情况3-2分别指示了预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
在此,该预定条件包括当ACK/NACK状态对应于针对PCC(或者PCC的每一个CW)的“A”或者“N/D”并且对应于针对剩余SCC(或者剩余SCC的每一个CW)的“D”时的情况。换句话说,该预定条件包括当仅仅在PCC上检测到一个PDSCH或者一个SPS释放PDCCH的情况。当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即,情况2),用户设备可以对ACK/NACK信息和SR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例如,1比特用于指示否定/肯定SR)(例如,否定SR:0;肯定SR:1)并且可以接着发送经联合编码的信息。可以通过使用E-PUCCH格式/资源来发送经联合编码的ACK/NACK+SR。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以及当SR对应于否定SR(即,情况3-1)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PUCCH格式1a/1b和现有的LTE系统的隐式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另选地,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以及当SR对应于肯定SR(即,情况3-2)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为了SR发送而配置的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在此情况下,可以使用PUCCH格式1a/1b来发送ACK/NACK。
实施方式4
现有的LTE TDD系统使用ACK/NACK捆绑方法和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以发送ACK/NACK。另外,当在SR子帧发送ACK/NACK时并且当各个SR对应于否定SR时,用户设备使用所配置的ACK/NACK发送方法(即,ACK/NACK捆绑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和HARQ-ACK 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相反地,当在SR子帧发送ACK/NACK时并且当各个SR对应于否定SR时,用户设备将通过多个DL子帧接收到的针对PDSCH的ACK的数量(即,ACK计数器)映射到SR资源内的星座点[b(0),b(1)],因而发送ACK。
以下的表16示出了现有LTE TDD内的ACK的数量和abc之间的关系。
[表16]
多个(UDAI+NSPS)ACK/NACK响应中的ACK的数量 b(0),b(1)
0或无(UE检测至少一个DL指派丢失) 0,0
1 1,1
2 1,0
3 0,1
4 1,1
5 1,0
6 0,1
7 1,1
8 1,0
9 0,1
在此,UDAI代表用户设备从子帧n-k(k∈K)检测到的具有所分配的PDSCH发送的PDCCH和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的总数量。NSPS指示在子帧内没有对应的PDCCH的PDSCH发送的数量。子帧n对应于SR子帧。
K由UL-DL配置给出。并且,以下的表17示出K:{k0,k1,...kM-1}其在现有LTETDD中定义。
[表17]
Figure BDA00002934957000361
在下文,将描述在基于CA的TDD系统中使得用户设备能够有效地发送ACK/NACK和SR的方法。在TDD系统中,当多个CC被聚合时,可以考虑在与各个多个DL子帧相对应的UL子帧处通过特定CC(即,A/N CC)发送关于通过多个DL子帧和多个CC接收的多个PDSCH的多个ACK/NACK信息/信号。
下面描述可以考虑的两种发送ACK/NACK的不同方法。
-完整的ACK/NACK方法:与可通过被分配到用户设备的全部CC和多个DL子帧(即,SF n-k(k∈K))发送的CW的最大数量相对应的多个ACK/NACK可以被发送。
-捆绑的ACK/NACK方法:通过应用CW捆绑、CC捆绑和子帧(SF)捆绑中的至少一种,可以减少所发送的ACK/NACK比特的总数量,因而进行发送。
CW捆绑是指对每一个DL SF应用针对每一个CC的ACK/NACK捆绑。CC捆绑是指对与每一个DL SF有关的全部CC或者CC的一部分应用ACK/NACK捆绑。SF捆绑是指对与全部DL SF或者DL SF的一部分有关的每一个CC应用ACK/NACK捆绑。ACK/NACK捆绑是指对多个ACK/NACK响应的逻辑与操作处理。另外,在SF捆绑的情况下,可以附加地考虑“ACK-计数器”方法,其通知关于全部PDSCH或者接收到的针对每一个CC的DL授权PDCCH的,针对每一个CC的ACK的总数(或者ACK中的一些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ACK计数器可以按照表16中描述(或者定义)的来定义,或者可以按照以下描述来定义。表16中的定义和以下描述的定义之间的差别是当至少一个NACK存在时,ACK的数量被计数为0。
ACK计数器:对应于用于通知针对全部PDSCH而接收的ACK的总数(或者ACK的部分数量)的方法。更具体地,仅仅当全部接收的PDSCH对应于ACK时,以及当DTX被检测到时,才由用户设备通知ACK的数量。并且,当用户设备检测到DTX时,或者当接收到的PDSCH中存在至少一个NACK时,ACK的数量可以被通知为0(被作为DTX或者NACK处理)。
另外,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的ACK/NACK发送方法来发送通过使用完整ACK/NACK方法或者捆绑的ACK/NACK方法产生的ACK/NACK载荷。可以基于ACK/NACK载荷大小适应性地应用“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选择”。
优选地,针对SR子帧中的肯定SR,并且当仅仅在对应于SR子帧的多个DL子帧接收到对PCC进行调度的PDSCH(即,通过PCC调度/发送的PDSCH)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仅仅针对PCC的PDSCH应用ACK计数器或者SF捆绑方法,而将ACK/NACK映射/发送在SR资源上。在SR子帧中,对于否定SR,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和HARQ-ACK 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
优选地,针对SR子帧中的肯定SR,并且当通过与SR子帧相对应的多个DL子帧内的全部CC不接收单个PDSCH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仅仅针对PCC的PDSCH应用ACK计数器或者SF捆绑方法而将ACK/NACK映射/发送在SR资源上。在SR子帧中,对于否定SR,用户设备可以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和HARQ-ACK 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
优选地,当多比特UCI编码被用于TDD ACK/NACK发送时,对于SR子帧中的肯定SR,并且当针对通过排除PCC之外的次CC接收到的PDSCH的ACK/NACK对应于NACK或者DTX时,用户设备可以在SR资源上映射/发送与PCC的多个DL子帧有关的ACK计数器信息。在SR子帧中,对于否定SR,用户设备可以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和HARQ-ACK 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
优选地,当基于ACK计数器的ACK/NACK信道选择被应用于TDD ACK/NACK发送时并且当SR子帧对应于肯定SR时,用户设备可以总是映射/发送与PCC的多个DL子帧有关的ACK计数器信息,而与是否接收到被调度到次CC的PDSCH无关(并且与各个ACK/NACK响应无关)。在SR子帧中,对于否定SR,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和HARQ-ACK 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
另外,在TDD情形下,可以考虑DAI(下行指派索引)被针对每一个CC独立操作的情况。更具体地,当通过PDCCH仅对对应CC的PDSCH进行DAI信令的情况。优选地,DAI可以对应于DAI计数器(例如,基于预决定的命令(例如,DL子帧命令))调度的通知PDSCH的调度顺序的参数)。在使用DAI计数器的情况下,用户设备可以进行以下操作:1)向基站通知ACK的数量,仅当接收到的DAI的数量等于ACK的总数量时,或者2)向基站通知对应于从初始DAI计数器值开始(或者从各个PDSCH开始)的相继(或者连续)增大的DAI计数器值的ACK的数量。DAI的初始值可以为0或1。
优选地,对于SR子帧中的肯定SR,以及当用户设备仅仅通过PCC接收与具有初始DAI值的PDCCH相对应的PDSCH、指示SPS释放的单个PDCCH和/或单个SPS PDSCH(即,没有对应PDCCH的PDSCH)时,用户设备可以映射/发送关于与初始DAI的PDSCH或者PDCCH和/或PCC相对应的SPS PDSCH的ACK/NACK信息(例如,ACK计数器信息)。另外,对于SR子帧中的肯定SR,当通过与SR子帧相对应的多个DL子帧内的全部CC不接收单个PDSCH或者PDCCH时(即,当不对用户设备进行PDSCH或者PDCCH发送时),用户设备可以在SR资源上映射/发送与ACK=0的数量相对应的比特值(或者调制值)。在SR子帧中,对于否定SR,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或者“ACK/NACK信道选择”和HARQ-ACK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
图2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UCI发射方法。为了简化,将假定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方法来发送ACK/NACK。附图示出了示例性的PUCCH资源分配过程,并且主要关注于ACK/NACK和SR。
对于ACK/NACK和SR,可以考虑以下所示的四种情况。
-情况1:在非SR子帧发送ACK/NACK。
-情况2:在SR子帧发送ACK/NACK,预定条件不被满足。
-情况3-1:在SR子帧发送ACK/NACK,预定条件被满足,否定SR。
-情况3-2:在SR子帧发送ACK/NACK,预定条件被满足,肯定SR。
参照图21,在情况1的情况下,使用多比特UCI编码方法来发送ACK/NACK。更具体地,使用以上参照图12到图13描述的E-PUCCH格式/资源来发送ACK/NACK,可以显式地分配(或者指派)用于E-PUCCH格式的PUCCH资源。如表4所示,可以通过使用ARI来指示通过特定PDCCH以信号形式通知的PUCCH资源。在此,特定PDCCH可以对应于排除具有初始DAI值和对P小区进行调度的PDCCH之外的PDCCH中的任意一个。
情况2、情况3-1和情况3-2分别示出了当要在SR子帧发送ACK/NACK时的示例性情况。情况2指示了当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的情况,并且情况3-1/情况3-2分别指示了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的情况。
在此,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描述的情况(1)-(3)中的至少一个。
(1)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由检测到具有下行指派索引(DAI)初始值的PUCCH指示的单个PDSCH发送;
(2)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具有所述DAI初始值并且指示半持久调度(SPS)释放的单个PDCCH发送;以及
(3)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没有对应PDCCH的单个PDSCH发送。
当预定条件不被满足时(即,情况2),用户设备可以对ACK/NACK信息和SR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例如,指示否定/肯定SR的1比特)(例如,否定SR:0;肯定SR:1)并且可以接着发送经联合编码的信息。可以使用E-PUCCH格式/资源来发送经联合编码的ACK/NACK+SR。可以使用ARI来显式分配用于E-PUCCH格式的HARQ-ACK PUCCH资源。例如,可以通过不对应于初始DAI值的至少一个或者更多个S小区PDCCH的和/或至少一个或者更多个P小区PDCCH的TPC(发送功率控制)字段的值来指示针对E-PUCCH格式的HARQ-ACK PUCCH资源。
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以及当SR对应于否定SR(即,情况3-1)时,用户设备可以通过使用PUCCH格式1a/1b和现有的LTE系统的隐式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隐式PUCCH资源可以用于情况(1)、(2),并且显式PUCCH资源可以用于情况(3)。例如,可以根据使用PUCCH格式1b的ACK/NACK信道选择方法来发送ACK/NACK。另选地,当预定条件被满足时,以及当SR对应于肯定SR(即,情况3-2)时,用户设备可以使用针对SR发送而配置的PUCCH资源来发送ACK/NACK。在此情况下,可以使用PUCCH格式1b来发送ACK/NACK。
图22例示了可应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的基站和示例性的用户设备。当骨干链路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中继器时,实现基站和中继器之间的通信。并且,在接入链路中,在中继器和用户设备之间实现通信。因此,依赖于各种情形,术语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由术语中继器适当替换。
参照图22,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110)和用户设备(UE,120)。基站(110)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和射频(RF)单元(116)。处理器(11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14)连接到处理器(112)并且存储涉及处理器(112)的操作的各种信息。RF单元(116)连接到处理器(112)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用户设备(120)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和RF单元(126)。处理器(122)可以被配置为实现本发明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24)连接到处理器(122)并且存储涉及处理器(122)的操作的各种信息。RF单元(126)连接到处理器(122)并且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基站(110)和/或用户设备(120)可以具有单个天线或者多个天线。
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对应于本发明的元素和特征和特性的预定组合。另外,除非相反地提到,本发明的特性可以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在此,还可以操作或者进行本发明的每一个元素或者特性而不与其它本发明的元素或者特性组合。或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组合本发明的某些要素和/或特征来实现。另选地,可以改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的次序。此外,本发明的任何一个特定实施方式的配置或者特性的一部分还可以被包括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或者被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共享,或者本发明的任何一个实施方式的配置或者特性的一部分可以代替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各个配置或者特性。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不具有任何明确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被组合以配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或者在提交本发明的专利申请之后在本发明的修改期间可以添加新权利要求。
在本文件中,将主要关注基站和终端(或者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偶然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被描述为由基站进行的本发明的具体操作还可以被基站的上层节点进行。更具体地,在由包括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明显的是为了与终端通信而进行的各个操作可以由基站或者不同于基站的网络节点进行。在此,可以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e节点B(eNB)、接入点(AP)等术语代替术语“基站”。此外,可以用诸如UE(用户设备)、MS(移动台)、MSS(移动用户台)等术语代替术语“终端”。
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方法,例如以硬件、固件或者软件或者硬件、估计和/或软件的组合的方式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在以硬件形式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DSP(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数字信号处理装置)、PLD(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实现至少一个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是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以固件或者软件的形式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以进行上述功能或者操作的模块、过程或者功能的形式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可将软件代码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通过处理器驱动。在此,存储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存储器单元可以通过使用已经公开的多种方法向处理器发送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明显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特性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个实际配置(或者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在全部方面,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旨在被理解和解释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不进行任何限制。将基于所附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合理的解释确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且范围将落入所附的权利要求和等同物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无线通信装置,诸如用户设备、中继器、基站等。

Claims (14)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配置了包括主小区(PCell)和次小区(SCell)的多个小区的通信设备处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的至少一个;
生成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有关的接收响应信息;以及
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调度请求(SR)子帧上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其中,当不满足预定条件时,使用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PUCCH资源来复用和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和SR信息,并且
其中,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使用用于SR的PUCCH资源来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由检测到具有下行指派索引(DAI)初始值的PUCCH指示的单个PDSCH发送;
(2)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具有所述DAI初始值并且指示半持久调度(SPS)释放的单个PDCCH发送;以及
(3)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没有对应PDCCH的单个PDSCH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DAI初始值是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使用用于SR的所述PUCCH资源来发送与针对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UC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ACK计数有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有关的所述接收响应信息包括否定确认(NACK)或间断发送(DTX)时,所述ACK计数被设定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将指示肯定/否定SR的1比特信息添加到所述接收响应信息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由不与所述DAI初始值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SCell PDCCH和/或一个或更多个PCell PD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字段值来指示针对HARQ-ACK的PUCC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时分双工(TDD)模式。
8.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了包括PCell和SCell的多个小区的情形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述通信设备包括:
射频(RF)单元;以及
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和一个或更多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的至少一个、生成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有关的接收响应信息,并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在调度请求(SR)子帧上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其中,当不满足预定条件时,使用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的PUCCH资源来复用和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和SR信息,并且
其中,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使用用于SR的PUCCH资源来发送所述接收响应信息,
其中,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1)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由检测到具有下行指派索引(DAI)初始值的PUCCH指示的单个PDSCH发送;
(2)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具有所述DAI初始值并且指示半持久调度(SPS)释放的单个PDCCH发送;以及
(3)仅在所述PCell上存在没有对应PDCCH的单个PDSCH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DAI初始值是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当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使用用于SR的所述PUCCH资源来发送与针对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UC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ACK计数有关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当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CCH和所述一个或更多个PDSCH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有关的所述接收响应信息包括否定确认(NACK)或间断发送(DTX)时,所述ACK计数被设定为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当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将指示肯定/否定SR的1比特信息添加到所述接收响应信息中。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当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由不与所述DAI初始值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SCell PDCCH和/或一个或更多个PCellPD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字段值来指示针对HARQ-ACK的PUCCH。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被配置为时分双工(TDD)模式。
CN201180044997.5A 2010-09-19 2011-09-19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3109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24559.8A CN105490784B (zh) 2010-09-19 2011-09-19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430010P 2010-09-19 2010-09-19
US61/384,300 2010-09-19
US38969310P 2010-10-04 2010-10-04
US61/389,693 2010-10-04
US40995610P 2010-11-03 2010-11-03
US61/409,956 2010-11-03
US41728210P 2010-11-26 2010-11-26
US61/417,282 2010-11-26
US201161436596P 2011-01-26 2011-01-26
US61/436,596 2011-01-26
PCT/KR2011/006909 WO2012036533A1 (ko) 2010-09-19 2011-09-19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24559.8A Division CN105490784B (zh) 2010-09-19 2011-09-19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9488A true CN103109488A (zh) 2013-05-15
CN103109488B CN103109488B (zh) 2016-01-06

Family

ID=45831804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094.6A Active CN105721117B (zh) 2010-09-19 2011-09-1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610041507.0A Active CN105721118B (zh) 2010-09-19 2011-09-1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10924559.8A Active CN105490784B (zh) 2010-09-19 2011-09-19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80044202.0A Active CN103098408B (zh) 2010-09-19 2011-09-1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201180044997.5A Active CN103109488B (zh) 2010-09-19 2011-09-19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41094.6A Active CN105721117B (zh) 2010-09-19 2011-09-1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610041507.0A Active CN105721118B (zh) 2010-09-19 2011-09-1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510924559.8A Active CN105490784B (zh) 2010-09-19 2011-09-19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180044202.0A Active CN103098408B (zh) 2010-09-19 2011-09-19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6) US9420569B2 (zh)
EP (4) EP3547586B1 (zh)
KR (2) KR101799275B1 (zh)
CN (5) CN105721117B (zh)
WO (2) WO2012036534A2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577A (zh) * 2015-03-30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352891A (zh) * 2015-11-17 2018-07-31 威尔逊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个信号链的蜂窝信号增强器
WO2019028843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86896C (en) * 2010-01-11 2017-01-0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Carrier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15595A (zh) * 2010-04-07 2011-10-1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调度请求传输方法
EP3547586B1 (en) 2010-09-19 2021-0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2050340A2 (ko) * 2010-10-11 2012-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078252B2 (en) * 2010-10-26 2015-07-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5450366B (zh) * 2010-10-28 2018-12-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830883B2 (en) * 2010-11-16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US8934440B2 (en) * 2011-01-07 2015-01-13 Pantech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respon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124996A2 (ko) 2011-03-15 2012-09-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718003B2 (en) * 2011-06-20 2014-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37804B2 (en) 2011-06-21 2015-09-15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fferent TDD configuration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2217646B1 (ko) * 2012-05-24 2021-02-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JP6239534B2 (ja) 2012-03-05 2017-11-29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多重制御チャネルタイプ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タイプの検出に対応するharq−ack信号送信
CN103368709B (zh) * 2012-04-09 2018-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3378954B (zh) 2012-04-20 2019-03-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CN108282268B (zh) * 2012-05-10 2021-01-12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无线终端装置、无线通信终端以及资源分配方法
WO2014026381A1 (zh) * 2012-08-17 2014-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748821B (zh) * 2012-08-17 2017-03-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US8923880B2 (en) 2012-09-28 2014-12-30 Intel Corporation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JP2014090396A (ja) * 2012-10-04 2014-05-15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EP2903380A4 (en) * 2012-10-16 2015-08-26 Huawei Tech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LANNING REQUEST,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RE49468E1 (en) * 2012-10-24 2023-03-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mmon channe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813433A (zh) * 2012-11-09 2014-05-2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跨基站载波聚合系统中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US20140334352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Alcatel-Lucent Usa Inc. Cell cluster coordination
EP3879733A1 (en) * 2014-01-31 2021-09-1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9973901B2 (en) 2014-03-28 2018-05-15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ing group communication services
JP6629863B2 (ja) * 2014-12-31 2020-01-15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ユーザ機器、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送信および受信方法
US10673556B2 (en) 2015-01-09 2020-06-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WO2016114593A1 (ko) * 2015-01-13 2016-07-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12187432A (zh) * 2015-05-14 2021-01-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37121B (zh) * 2015-05-15 2021-04-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WO2017023146A1 (en) 2015-08-06 2017-02-09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KR102412484B1 (ko) * 2015-08-06 2022-06-24 씨스코 시스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자원을 동적으로 할당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10299308B2 (en) * 2015-08-07 2019-05-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7925532B (zh) 2015-09-17 2021-06-04 苹果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传输
US10512102B2 (en) * 2015-11-16 2019-12-1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an active time to monitor for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EP3451600A4 (en) * 2016-04-27 2019-11-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DEVICE, BASIC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10541785B2 (en) * 2016-07-18 2020-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durations
MX2019005083A (es) 2016-11-01 2019-08-12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ario y metodo de radiocomunicaciones.
US10110357B2 (en) 2016-11-03 2018-10-2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CN114884637B (zh) 2017-01-09 2023-10-13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资源块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8347786B (zh) * 2017-01-25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调度请求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8137221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及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0463107B (zh) 2017-04-28 2022-11-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终端装置控制方法
MX2019013076A (es) 2017-05-04 2019-12-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odo de control de transmision de solicitud de programacion y producto relacionado.
US10958407B2 (en) * 2017-06-09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ith mini-slots
CN109150371B (zh) 2017-06-14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通信系统
CN110771238B (zh) * 2017-06-16 2024-05-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为用户设备配置用于传送调度请求的重叠的pucch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KR102442881B1 (ko) * 2017-08-11 2022-09-13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에서의 리소스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74955B (zh) 2017-09-08 2023-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资源位置的方法和确定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00847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设置上行时间提前量的方法及设备
CN111434067B (zh) * 2017-11-09 2021-08-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装置能力的通信方法、装置及基站
US20190149298A1 (en) * 2017-11-15 2019-05-16 Mediatek Inc. Reference Signals With Improved Cross-Correlation Properti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700820B2 (en) 2017-12-21 2020-06-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odem chips and receivers for perform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processing
CN110034850B (zh) * 2018-01-12 2020-10-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10166179B (zh) * 2018-02-12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方法,网络设备及用户设备
WO2020029184A1 (zh) 2018-08-09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发射功率确定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70398A (zh) * 2018-09-28 2021-07-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多个服务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CN111436108B (zh) * 2019-01-11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的装置
CN112512125B (zh) * 2019-09-16 2024-01-30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调度请求资源分配方法、调度请求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636882B (zh) * 2019-09-24 2022-12-09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2804033B (zh) * 2019-11-14 2023-05-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harq-ack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KR20220146587A (ko) * 2020-03-26 2022-11-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Harq-ack 전송 방법, 사용자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그리고 harq-ack 수신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22086261A1 (ko) * 2020-10-22 2022-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사용자기기, 프로세싱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그리고 하향링크 채널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기지국
CN112365697A (zh) * 2020-11-12 2021-02-12 吕梁学院 一种使用机器人收集黄土高原苔藓结皮层以下土壤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123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模块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2133B1 (ko) * 2001-11-27 2004-07-30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비동기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이브리드 에이알큐를위한 미디어 억세스 콘트롤 계층에서의 중복 정보 적용 방법
WO2006103737A1 (ja) * 2005-03-28 2006-10-0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
KR101319870B1 (ko) * 2006-01-05 2013-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JP4858312B2 (ja) 2007-05-31 2012-0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受信方法、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90015778A (ko) * 2007-08-08 2009-0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케줄링 요청 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0905385B1 (ko) * 2008-03-16 2009-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US8249010B2 (en) * 2008-11-05 2012-08-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KR101065706B1 (ko) * 2008-11-23 2011-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US8565066B2 (en) * 2009-01-08 2013-10-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295253B2 (en) * 2009-02-05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CK transmission for up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elease in LTE
US20100232311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cqi and cqi from user equipment
EP2675232B1 (en) * 2009-03-12 2019-01-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nd reselecting an uplink primary carrier
US20100271970A1 (en)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CN101588226B (zh) * 2009-05-2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US9350581B2 (en) 2009-06-02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assignment indicator design for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456108B1 (en) 2009-07-16 2019-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receiver transmit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67528B2 (en) * 2009-07-26 2014-07-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eception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05981A1 (en) * 2009-08-13 2011-08-25 Changsoo Koo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EP3691172B1 (en) * 2009-10-01 2023-1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US20120307773A1 (en) * 2010-02-12 2012-12-0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cheduling Request and ACK/NACK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Prioritization Over PUCCH in LTE
CN102792656B (zh) * 2010-03-10 2015-11-2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2552044A4 (en) * 2010-03-22 2014-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TAX INFORMATION
CN101834658B (zh) * 2010-05-05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及设备
KR20160065223A (ko) 2010-06-18 2016-06-08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시간 분할 듀플렉스 모드를 위한 개량된 물리적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포맷 자원 할당
EP3547586B1 (en) 2010-09-19 2021-01-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5450366B (zh) 2010-10-28 2018-12-2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9123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模块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G ELECTRONICS: "Multiplexing combination on PUCCH for CA", 《3GPP TSG RAN WG1 #62 R1-104759》 *
LG ELECTRONICS: "UL ACK/NACK bundling", 《3GPP TSG RAN WG1 #62 R1-104642》 *
SAMSUNG: "Discussion on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SRI and CA ACK/NACK information for LTE-Advanced", 《3GPP TSG RAN WG1 #62 R1-104583》 *
TEXAS INSTRUMENT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N Transmission on PUCCH", 《3GPP TSG RAN WG1 #62 R1-104466》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577A (zh) * 2015-03-30 2017-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0517096B2 (en) 2015-03-30 2019-12-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7431577B (zh) * 2015-03-30 2020-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11240813B2 (en) 2015-03-30 2022-0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8352891A (zh) * 2015-11-17 2018-07-31 威尔逊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个信号链的蜂窝信号增强器
WO2019028843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44073A (zh) * 2017-08-11 2019-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644073B (zh) * 2017-08-11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63487A1 (en) 2013-06-27
US20150078225A1 (en) 2015-03-19
EP2709305B1 (en) 2019-05-22
EP2618516A4 (en) 2017-12-20
US20170245266A1 (en) 2017-08-24
EP2592776A4 (en) 2017-12-20
US10694508B2 (en) 2020-06-23
CN103098408B (zh) 2016-02-17
US9674823B2 (en) 2017-06-06
US20130094410A1 (en) 2013-04-18
KR20130121673A (ko) 2013-11-06
EP2618516B1 (en) 2019-05-15
CN105490784B (zh) 2019-10-22
CN105721118B (zh) 2019-04-23
EP2592776A1 (en) 2013-05-15
CN105721117B (zh) 2019-02-15
EP2618516A2 (en) 2013-07-24
WO2012036533A1 (ko) 2012-03-22
US20190007939A1 (en) 2019-01-03
KR101799275B1 (ko) 2017-11-20
WO2012036534A2 (ko) 2012-03-22
KR20130108969A (ko) 2013-10-07
US9125193B2 (en) 2015-09-01
CN103098408A (zh) 2013-05-08
CN105721117A (zh) 2016-06-29
KR101878143B1 (ko) 2018-07-13
US9420569B2 (en) 2016-08-16
US20130100866A1 (en) 2013-04-25
CN105490784A (zh) 2016-04-13
EP2592776B1 (en) 2019-06-05
CN105721118A (zh) 2016-06-29
EP3547586B1 (en) 2021-01-27
WO2012036534A3 (ko) 2012-05-10
EP3547586A1 (en) 2019-10-02
US10064168B2 (en) 2018-08-28
CN103109488B (zh) 2016-01-06
EP2709305A2 (en) 2014-03-19
US8995313B2 (en) 2015-03-31
EP2709305A3 (en) 201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9488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18246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CN103026677B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5985498B2 (ja) 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ユーザー機器、並びに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の受信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2845012B (zh) 在载波聚合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确认信令的方法和系统
US9510326B2 (e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62455B (zh)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2068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US2012011394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175830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40033033A (ko) 단말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KR20130109119A (ko)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7104761A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026649A (zh)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KR20130114098A (ko)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418596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20170017225A (ko)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자원을 동적으로 할당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2588474B1 (ko) 상향링크 확인응답 정보 및 주기적 채널상태정보를 동시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2024013801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