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5721A - 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5721A
CN103105721A CN2012103947146A CN201210394714A CN103105721A CN 103105721 A CN103105721 A CN 103105721A CN 2012103947146 A CN2012103947146 A CN 2012103947146A CN 201210394714 A CN201210394714 A CN 201210394714A CN 103105721 A CN103105721 A CN 103105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matrix material
reflective coating
reflection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947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青木和雄
北林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technology Co Ltd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U-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05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57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02B5/10Mirrors with curved 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屏幕及其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屏幕,使来自投影机的光以适当的角度分布高效地向正面行进,可廉价且容易地得到高亮度且高对比度的图像。屏幕(S1)具有使投影光反射而进行显示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金属反射膜(2)通过转印箔(17)转印形成,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屏幕(S1)的制造方法包括将转印箔(17)加热转印到屏幕坯料(11)的工序和形成屏幕坯料(11)的凹凸部的基板变形工序。

Description

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对从投影机等的投影型显示装置投影的投影光以屏幕进行反射而使图像进行显示的屏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屏幕:呈凹形状,具有排列于平面上的多个凹面部,随着离开平面或平面的延伸面上的基准点,使以基准点为中心的放射方向上的凹面部的间距增大而使凹面部排列。由此,能够使来自投影机的光以适当的角度分布高效地向正面行进,可得到高亮度且高对比度的图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96883号公报
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屏幕为了使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高效地反射到正面方向,在形成于屏幕上的各凹面部的特定位置形成包括金属薄膜的反射膜。投影机例如相对于屏幕置于下方,来自那里的投影光通过屏幕面朝向正面进行反射。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为了使该投影光高效地向正面行进、且减少来自外部的光的反射,在屏幕的凹面部比的中心附近靠上的位置形成反射膜。
在此,为了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高效地反射到图像观看者侧、进而可得到对比度高的图像,形成于凹面部和/或凹面部的特定位置的反射膜相对于屏幕的程度方向的中心轴和/或从投影机投影的投影光的光轴必需高精度地形成。
期望具有如此高的光学性能、且廉价的屏幕及可以容易地制造如此的屏幕的屏幕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所述的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可以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本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使投影光反射而在显示区域进行显示;具备屏幕基体材料;所述屏幕基体材料在屏幕坯料的一方的面形成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在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凹面形状或所述凸面形状的所述屏幕基体材料的任一个面,具备由形成于转印箔的金属反射层转印形成的金属反射膜。
根据如此的屏幕,能够使来自投影机等的投影光以金属反射膜进行反射、高效地行进到图像观看者侧。
并且,因为形成于屏幕基体材料的显示区域内的金属反射膜由形成于转印箔的金属反射层转印形成,所以能够不依赖于采用现有的蒸镀装置的斜向蒸镀法地连续而容易地形成,能够更加廉价地提供屏幕。
应用例2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凹面形状或所述凸面形状的未转印形成所述金属反射膜的部位形成反射降低膜。
根据如此的屏幕,能够降低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以外的来自周围的外光的反射,能够廉价地提供对比度更高的屏幕。
应用例3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凹面形状或所述凸面形状的所述金属反射膜上的一部分形成反射降低膜。
根据如此的屏幕,能够降低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以外的来自周围的外光的反射,能够廉价地提供对比度更高的屏幕。
应用例4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的凸面形状的大致中心,转印形成所述金属反射膜。
根据如此的屏幕,即使在投影机与图像观看者的眼睛的位置为基本相同的高度或设置于图像观看者的后方的环境条件下,也能够廉价地提供更加明亮的对比度高的屏幕。
应用例5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基体材料包括光不透射基体材料。
根据如此的屏幕,能够对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以外的来自周围的外光进行吸收,能够廉价地提供对比度更高的屏幕。
应用例6所述应用例1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基体材料为光透射基体材料,在相对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的中心的背面的位置,转印形成所述金属反射膜。
根据如此的屏幕,在与图像观看者的眼睛的高度基本相同的高度存在投影机且在图像观看者的后方不存在照明的环境下,位于图像观看者和/或屏幕的上方的照明等的外光透射屏幕基体材料,并且无用的外光反射光减少。因此,能够容易地提供高效地反射从投影机发出的投影光、具备有明亮的显示性能的更廉价的屏幕。并且,所述的反射降低膜也变得不需要。
应用例7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金属反射膜进行保护的保护膜与所述金属反射膜同时转印形成。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则能够防止空气中的水分等成为原因的反射率的变差。并且,能够廉价提供保护膜能够容易地制造、难以弄脏的长寿命的商品性高的屏幕。
应用例8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射膜为铝薄膜。
根据如此的屏幕,来自投影机等的投影光的反射率在可见光区域中约为80%以上,能够提供显示特性近于自然色、无着色、表面亮度更高、廉价的屏幕。
应用例9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坯料包括硬质氯乙烯树脂。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则能够提供热成型温度为150℃~190℃程度相比而言比较低、成型性又好、形成金属反射膜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也小的屏幕基体材料。并且,能够提供相对于金属反射膜的紧贴性方面也优异、长寿命的屏幕。而且,也不会产生卷摺。即,通过具备卷收机构,能够提供具有更小型的收置方式的屏幕。
应用例10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降低膜包括黑色树脂涂料的固态物。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则位于图像观看者的上方的照明等的外光的反射光强度进一步降低,无用的外光反射光不会进入图像观看者的眼睛。因此,能够容易地提供从投影机发出的投影光高效地反射到图像观看者、具备有明亮的显示性能的屏幕。
应用例11本应用例涉及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使投影光反射而在显示区域进行显示,所述屏幕的制造方法包括反射膜转印工序和基体材料变形工序,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在屏幕坯料的任一个面,通过转印箔至少转印形成金属反射膜;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在所述屏幕坯料的任一个面,通过平面模具使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成型并形成屏幕基体材料。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则能够不依赖于作为金属反射膜的形成方法之一例的金属材料的蒸镀法地更加廉价地制造与蒸镀膜为同等的高反射率的反射膜。并且,通过预先在大面积的转印箔形成金属反射层,能够实现屏幕制造成本大幅度的削减。
应用例12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进行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和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则能够与屏幕基体材料的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同时进行反射膜形成工序。其结果,能够实现屏幕制造的加工费用的大幅度的削减,能够更廉价地制造屏幕。
应用例13所述应用例的涉及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在所述屏幕基体材料的任一个面形成反射降低膜的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则因为包括形成反射降低膜的工序,所以能够制造对比度更高的屏幕。
应用例14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进行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和所述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则能够更廉价地制造屏幕。
应用例15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对齐工序,该位置对齐工序使所述平面模具与所述转印箔的位置对齐,以使得形成于对应于在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中使用的所述平面模具的面上的至少2个以上的隅角的位置的位置标记与形成于对应于成为对所述金属反射膜进行转印的基体的所述转印箔上的至少2个以上的隅角的位置的位置标记相重叠。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则能够在转印箔的金属反射层或屏幕上的各个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的预期的位置自如且可靠地形成金属反射膜。
更具体地,对转印箔的金属反射层或热熔融粘接层预先采用印刷法、光刻法等进行精细图形化加工。如此地制造的大面积转印箔加工费用低廉。通过使如此的转印箔的位置标记与平面模具的位置标记重叠地进行位置对齐、进行作为屏幕基体材料的基体材料变形工序之一例的加热压接,能够在屏幕基体材料上预期的位置形成金属反射膜。其结果,能够实现屏幕制造的加工费用大幅度的削减。
应用例16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及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包含加热压接工序。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则能够与屏幕基体材料的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同时进行反射膜形成工序。其结果,能够实现屏幕制造的加工费用的大幅度的削减。
应用例17所述应用例涉及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降低剂的喷雾工序。
如果为如此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则不用担心损伤形成于屏幕的一个面的凹面形状和/或凸面形状,能够通过损伤等的防止提高外观成品率。并且,因为凹面形状和/或凸面形状不会损伤,所以能够对来自投影机等的投影光高效地进行反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的1简要剖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2的简要剖面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3的简要剖面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4的简要剖面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5的简要剖面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6的简要剖面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膜转印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变形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膜形成及基板变形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1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的简要剖面图。
图1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膜形成及基板变形工序的简要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1的光的行进路径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4的光的行进路径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对齐标记与判别标记之一例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标记实施方式涉及的对齐标记与判别标记的记载的位置的斜视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1~S4的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的排列位置的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5~S6的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的排列位置的图。
图19是同时进行反射膜转印工序和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的工序的简要图。
图20是印刷形成有反射降低层的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的概念图。
图21是同时进行金属反射层和金属反射层的保护层和反射降低层的转印的工序的简要图。
符号说明
1…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00a…凹面形状,100b…凸面形状,2…金属反射膜,3…保护膜,4…反射降低膜,5…热熔融粘接层,6…粘接层,7…金属反射层,8…保护层,9…上压盘,10…下压盘,11…屏幕坯料,12…转印箔基体材料,13…凸平模具,14…喷雾装置,15…凹平模具,16…投影机,17…转印箔,18…屏幕坯料,19…转印箔,19a、19b、19c、19d…孔,20…屏幕中间体,21…排列位置,22…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23…反射降低层,1a、1b、1c、1d…判定标记,1S、2S、3S、4S、5S、6S…屏幕,A、B、C、D、E…行进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对以下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附图的上侧为铅直线方向的上侧(上部),以附图的下侧为铅直线方向的下侧(下部)进行说明。
图1~图6作为使用状态之一例示出屏幕投影面延伸于铅直线方向地竖立、在作为投影面方向的图的右侧方向配置有图像观看者(观看者)及投影机的状态。
实施方式1
(屏幕的结构)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1的剖面的图。
如示于图1地,屏幕S1具备作为屏幕基体材料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在包括光不透射基体材料的屏幕坯料11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多个凹面形状100a。
在各凹面形状100a的表面整个区域形成金属反射膜2。而且,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并且,在形成于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各凹面形状100a的一部分形成反射降低膜4。
屏幕坯料11包括硬质氯乙烯。另外,也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树脂、丁二烯树脂、异丁烯树脂、氯乙烯、聚酰胺、聚缩醛、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甲基戊烯、丁酯戊烯、聚碳酸酯等的热塑性树脂。
形成于屏幕坯料11的凹面形状100a如示于图17地,以相对于屏幕S1设置于下部的点为中心,沿着圆弧状的排列位置21而形成。凹面形状100a的曲率半径例如为100μm程度。在图17中,概念性地以开有间隔的线表示凹面形状100a的排列位置21。实际的排列位置21的圆弧接近,通过相邻凹面形状100a彼此形成的棱线的对角方向的距离的最小值例如为100μm程度。
金属反射膜2用于使入射于屏幕S1的光其中主要来自投影机的光反射而形成。金属反射膜2包括厚度约0.1μm的铝蒸镀膜。另外也可以为银等的蒸镀膜、光学多层膜。
保护膜3用于对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进行保护而形成。保护膜3包括60重量份的厚度为2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和40重量份的特氟隆(注册商标)粉的混合物。并且,其他的热塑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等能够使用。另一方面,作为其他的耐摩擦剂也能够使用聚乙烯粉、天然蜡、合成蜡等。并且,也可以采用氧化硅、氧化铝等的薄膜。
反射降低膜4用于降低入射于屏幕S1的光其中尤其是来自投影机的光以外的光(所谓的外光)反射到图像观看者侧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降低膜4通过具备对入射进来的光进行吸收的性质,结果性地使反射降低。反射降低膜4包括厚度2μm的丙烯酸树脂粘合剂和碳微粒的混合物。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树脂例如聚酰胺树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等的树脂作为粘合剂。除了碳微粒之外,也可以采用黑色颜料微粒。
图13是表示投影机16的投影光及外光入射于屏幕S1的情况下的光的行进路径的概念图。在图13中,来自相对于屏幕S1置于下方的投影机16的投影光之中的通过行进路径A的光在凹面形状100a内由金属反射膜2反射,通过行进路径B行进到观看者侧。另一方面,来自设置于房间的天花板的照明装置等的外光相对于屏幕S1从上方照射。从而,在屏幕S1的凹面形状100a的表面,外光入射于对置于照明装置的下侧的面。沿着行进路径C入射于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外光通过形成于其入射的位置的反射降低膜4被吸收,反射光的强度变得极小,不向观看者侧行进。
(屏幕的制造方法)
关于记载于图1的屏幕S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屏幕S1经由反射膜转印工序、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而制造。
在图7表示反射膜转印工序的简要图。
反射膜转印工序通过在位于上部的上压盘9和位于下部的下压盘10之间重叠夹置屏幕坯料11和转印箔17进行加热压接而进行转印。
如示于图7地,在预先加热了的下压盘10的基本平坦的面的顶面设置屏幕坯料11,进而在屏幕坯料11的顶面设置转印箔17。
转印箔17为20μ程度的厚度的按转印箔基体材料12、粘接层6、金属反射层7的保护层8、金属反射层7及热熔融粘接层5的顺序叠层的叠层体。这些层分别为低于μ~几μ的层,以金属的连续蒸镀法或树脂材料的涂敷法、印刷涂覆法等叠层于转印箔基体材料12的一个面(表面)上而形成。
在屏幕坯料11的顶面设置转印箔17的情况下,屏幕坯料11的顶面与热熔融粘接层5对置,未叠层转印箔基体材料12的另一方的面与上压盘9的基本平坦的面对置。
将如此地进行了设置的各构件采用加热过的上压盘9和下压盘10进行加热压接。热熔融粘接层5由于热而熔融、金属反射层7和保护层8转印到屏幕坯料11。该工序相当于加热压接工序。
因为残留于转印箔基体材料12的表面上的粘接层6由于加热压接失去粘接功能,所以从转印到屏幕坯料11的保护膜3剥离转印箔基体材料12。如此一来,形成转印有金属反射膜2及保护膜3的屏幕坯料18。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150℃~160℃进行加热压接。
在图8表示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的简要图。
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在位于上部的上压盘9和位于下部的下压盘10之间,重叠夹置一方的面基本平坦而对置的另一面为凹凸形状的平板状的凸平模具13和所述的屏幕坯料18,通过边加热边施加压力在屏幕坯料18的任一个面形成凹面形状。
如示于图8地,在下压盘10的基本平坦的面的顶面,凸平模具13的一方的面设置为与下压盘10对置。
接下来,将所述的屏幕坯料18设置于预先加热过的凸平模具13的顶面,以使得屏幕坯料11与上压盘9的基本平坦的面对置、保护膜3与凸平模具13对置。之后采用进行了加热的上压盘9和下压盘10进行加热压接。该工序相当于加热压接工序。
通过该基体材料变形工序,进行屏幕坯料11的成型和保护膜3及金属反射膜2的变形,可得到在一方的面形成有凹面形状的屏幕中间体20。
在图9表示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的简要图。
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在作为屏幕基体材料的屏幕中间体20,进行反射降低剂的喷雾工序,形成反射降低膜。
如图示于9地,将屏幕中间体20设置为,例如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成为下侧,保护膜3及金属反射膜2成为上侧,长度方向沿着水平方向。在图9中,屏幕中间体20载置为,在屏幕S1的示于图1的使用状态下,成为铅直线方向的上侧的部位成为附图中左侧,成为下侧的部位成为附图中右侧。
被填充到喷雾装置14的反射降低剂,在从附图中左侧喷射之后通过行进路径E,喷雾涂敷于屏幕中间体20上。之后固化而形成反射降低膜4。
反射降低剂通过相对于屏幕中间体20的凹面形状100a的形成面倾斜行进的行进路径E,从图中左上方的斜向方向喷雾。通过行进路径E喷雾的反射降低剂受位于凹面形状100a的端部的凸部阻碍,涂敷不到凹面形状100a的基本左半部分的部位。若换言之,则位于凹面形状100a的端部的凸部遮蔽涂敷的反射降低剂,反射降低剂仅涂敷到在图1中相当于下部的凹面形状100a的基本右半部分的部位。如此一来提供示于图1的屏幕S1。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2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屏幕的制造方法)
虽然在所述的实施方式1中,屏幕S1经由反射膜转印工序、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而制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时进行反射膜转印工序和基体材料变形工序。
在图19,表示同时进行反射膜转印工序和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的工序的简要图。
如示于图19地,在预先加热过的下压盘10上,凸平模具13的基本平坦的一方的面设置为与下压盘10对置。
而且在凸平模具13的顶面,对转印箔17进行设置,以使得转印箔基体材料12的未叠层的另一方的面与凸平模具13对置。在转印箔17的顶面,对屏幕坯料11进行设置,以使得与热熔融粘接层5对置。
转印箔17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叠层体。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实施方式1的反射膜转印工序(参照图7)的设置方向上下反转而设置,将如此地进行了设置的各构件采用加热过的上压盘9和下压盘10进行加热压接。于是,热熔融粘接层5由于热而熔融、金属反射层7和保护层8转印到屏幕坯料11。与转印同时通过凸平模具13进行屏幕坯料11的变形。
即,屏幕坯料11的成型和保护层8(保护膜3)及金属反射层7(金属反射膜2)的变形同时进行。在进行了加热压接之后,将转印箔基体材料12从转印到屏幕坯料11的保护膜3进行剥离。如此一来,可得到屏幕中间体20。
然后,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形成反射降低膜4并得到屏幕S1。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3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屏幕的制造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的转印箔17,采用追加印刷有反射降低层23的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22同时进行反射膜转印工序和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由此,与反射膜转印工序及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同时进行所述的反射降低层形成工序。
图20是印刷形成有反射降低层23的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22的概念图。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22为以下叠层体: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20μ程度的厚度的转印箔基体材料12形成热熔融粘接层5、金属反射层7、金属反射层7的保护层8,另外印刷形成有反射降低层23。
而且,在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22,还印刷有对齐标记。采用该对齐标记和判别标记进行位置对齐。关于对齐标记和/或位置对齐的详情后述。
如示于图21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带反射降低层转印箔22与实施方式2(参照图19)同样地进行加热压接。通过如此的方法,金属反射层7、金属反射层7的保护层8及反射降低层23的转印与屏幕坯料11的成型同时进行,而且保护层8(保护膜3)、金属反射层7(金属反射膜2)及反射降低层23的变形也同时进行。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4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2的剖面的图。
如示于图2地,屏幕S2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与屏幕S1同样地,在屏幕坯料11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多个凹面形状100a。
在各凹面形状100a的表面,金属反射膜2形成于凹面形状100a的上侧的部分。这是因为,来自相对于屏幕S2置于下方的投影机16的投影光在凹面形状100a的表面入射到对置于投影机16的上侧的面,所以使该入射光朝向图像观看者反射。而且,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
并且,在各凹面形状100a的表面未转印形成金属反射膜2的部位形成反射降低膜4。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降低膜4虽然也可以具有对光进行吸收的功能,但是也可以仅具有防止反射的功能。具有反射防止功能的反射降低膜4例如以聚四氟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的高分子化合物而形成。
入射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2的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与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1同样地,朝向图像观看者反射。另一方面,外光在反射降低膜4具有对光进行吸收的功能的情况下在彼处被吸收,在反射降低膜4仅具有反射防止功能的情况下对其透射,通过包括光不透射基体材料的屏幕坯料11吸收。
(屏幕的制造方法)
在图10表示反射膜形成工序及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的简要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的转印箔17,采用散布金属反射层7、保护层8、粘接层6的转印箔19同时进行反射膜转印工序和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由此,与反射膜转印工序及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同时进行所述的反射降低层形成工序。
如示于图10地,在预先加热过的下压盘10的基本平坦的平面上,凸平模具13的基本平坦的一方的面设置为与下压盘10对置,进而在凸平模具13的顶面,对转印箔19进行设置,以使得转印箔基体材料12未叠层的另一面与凸平模具13的顶面对置。
转印箔19为20μ程度的厚度的、转印箔基体材料12、粘接层6、金属反射层7的保护层8、金属反射层7及热熔融粘接层5的叠层体。金属反射层7、保护层8及粘接层6事前如下地图形化而散布存在:形成于屏幕坯料11表面的凹面形状100a的配置位置及各自的凹面形状100a内预期的金属反射膜2的转印位置相一致。各个层如所述地厚度为低于μ~几μ,以金属铝的连续蒸镀法或树脂材料的涂敷法、印刷涂覆法、光刻法等精细加工。
在转印箔19的顶面屏幕坯料11设置为对置。
对于如此地进行了设置的各构件,采用加热过的上压盘9和下压盘10进行加热压接。
热熔融粘接层5由于热而熔融、金属反射层7和保护层8转印到屏幕坯料11的预期的位置而成型(变形)。在进行了加热压接之后,将转印箔基体材料12从转印到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金属反射膜2的保护膜3进行剥离。如此一来,形成屏幕S2的屏幕中间体20。
在此,需要使凸平模具13的凹面形状100a的形成位置和散布于转印箔19的金属反射层7的位置精密地位置对齐。接下来关于该位置对齐工序利用图15、16进行说明。
图15是表示使凸平模具13和转印箔19重叠时呈现于隅角的对齐标记和判别标记之一例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在凸平模具13的顶面设置转印箔19时的对齐标记和判别标记的记载的位置的斜视图的简要图。
如示于图16地,在凸平模具13的顶面,在重叠设置转印箔19的情况下,在转印箔19的4个隅角形成4个将如示于图15的圆形四等分所成的扇形形状的孔19a、19b、19c、19d。
这4个扇形形状的孔19a、19b、19c、19d,与通过圆形中心、俯视成为十字的均匀的宽度的转印箔基体材料12相接而设置。以下将该形状称为对齐标记。
散布于转印箔19内的金属反射层7等的配置分布以所述的对齐标记为基准而形成。
另一方面,在凸平模具13的4个隅角,形成如示于图15的L字状的判别标记1a、1b、1c、1d。形成于凸平模具13的凸形状决定以所述的判别标记1a、1b、1c、1d为基准形成的排列位置。
即,通过所述的对齐标记的孔19a、19b、19c、19d与判别标记1a、1b、1c、1d重叠地使凸平模具13和转印箔19的位置对齐,能够在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预期的位置,形成金属反射膜2和保护膜3。
本实施方式的对齐标记(孔19a、19b、19c、19d)和判别标记1a、1b、1c、1d相当于位置标记。
形成于屏幕S2形成的反射降低膜4因为能够与记载为所述的屏幕S1的制造方法的方法同样地形成,所以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的说明进行省略。
实施方式5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5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屏幕S3的剖面的图。
如示于图3地,屏幕S3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在屏幕坯料11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多个凸面形状100b。形成的凸面形状100b的俯视配置与屏幕S1的凹面形状100a相同。
在各凸面形状100b的表面,在对置于相对于屏幕置于下方的投影机的下侧的部分形成金属反射膜2。而且,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并且,在各凸面形状100b的表面,在未转印形成金属反射膜2的部位形成反射降低膜4。
在投影机的投影光及外光入射于屏幕S3的情况下,来自设置于屏幕S3的下部的投影机的投影光以凸面形状100b的金属反射膜2反射而行进向观看者侧。另一方面,入射于反射降低膜4的外光的反射光的强度变得极小,不向观看者侧行进。该情形因为与实施方式的屏幕S1和/或S2的情况相同所以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制造方法)
屏幕S3的制造方法相对于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2的制造方法,不同为采用凹平模具代替凸平模具13。因而,关于反射膜转印工序及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的说明进行省略。
所述实施方式的凸平模具及本实施方式的凹平模具相当于平面模具。
接下来,关于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的剖面图。
与所述的实施方式1的屏幕中间体20同样地设置屏幕中间体20。在图11中,屏幕中间体20载置为:在屏幕S3的示于图3的使用状态下,成为铅直线方向的上侧的部位成为附图中左侧,成为下侧的部位成为附图中右侧。
被填充到喷雾装置14的反射降低剂在从附图中左侧喷射后通过行进路径E,喷雾涂敷于屏幕中间体20上。此后固化并形成反射降低膜4。
反射降低剂通过相对于屏幕中间体20的凸面形状100b的形成面倾斜进行的行进路径E,从附图中左上方的斜向方向喷雾。通过行进路径E喷雾的反射降低剂因为凸面形状100b为凸形状,所以受位于凸面形状100b的中央的凸部阻碍而涂敷不到凸面形状100b的基本右半部分的部位。若换言之,则凸面形状100b表面的基本左半部分的部位遮蔽反射降低剂,反射降低剂未能涂敷凸面形状100b表面的基本右半部分的部位,仅涂敷图3中位于上部的凸面形状100b表面的基本左半部分的部位。如此一来可提供示于图3的屏幕S3。
实施方式6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6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4的剖面的图。
如示于图4地,屏幕S4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与屏幕S3同样地,在屏幕坯料11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多个凸面形状100b。
并且,在各凸面形状100b的形成面的中心附近形成金属反射膜2。而且,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
图14是表示投影机的投影光及外光入射于屏幕S4的情况下的光的行进路径的概念图。在图14中,投影机置于观看者的视线高度的后方。来自投影机16的投影光通过行进路径A,以形成于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上的凸面形状100b的中心附近的金属反射膜2反射,并通过行进路径B行进向观看者侧。
另一方面,外光通过行进路径C入射于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并入射于所述的凸面形状100b间的谷部,反射光极少向观看者方向行进。
(屏幕的制造方法)
关于屏幕S4的制造方法,与屏幕S3的制造方法相同,仅金属反射膜2及保护膜3的转印位置不同。因此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
如以上地,在实施方式2~5涉及的屏幕S1~S4中,存在能够同时进行使屏幕坯料11的形状成型的基板变形工序和将形成于转印箔17、19的金属反射膜转印到屏幕坯料11的反射膜转印工序的优点。
实施方式7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7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5的剖面的图。
如示于图5地,屏幕S5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在包括光透射性树脂的屏幕坯料11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多个凸面形状100b。在相对于各凸面形状100b的中心附近的背面侧的位置形成金属反射膜2。而且,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
关于形成于屏幕坯料11的凸面形状100b的排列间距进行说明。
如示于图18地,凸面形状100b沿着相对于如图5地设置的屏幕S5延伸于水平方向在垂直方向并排的直线状的排列位置21而形成。在图18中,概念性地以线表示凸面形状100b的排列位置21。
关于投影机的投影光及外光入射于屏幕S5的情况下的光的行进路径参考图5进行说明。投影机按观看者的视线的高度置于后方。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通过具有光透射性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以金属反射膜2反射,再次通过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行进向观看者侧。
另一方面,从屏幕S5的斜上方入射于凸面形状100b的形成面的外光之中,通过具有光透射性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并通过相邻的金属反射膜2之间的光因为脱离凸面形状100b形成面的对置面,所以反射光极少向观看者方向行进。
(屏幕的制造方法)
关于屏幕S5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屏幕S5的制造方法相对于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1~4的制造方法,金属反射膜2及保护膜3的转印形成面不同。并且,通过采用包括光透射性树脂的屏幕坯料11省略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
在图12,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反射膜形成工序及基体材料变形工序的简要图。
如示于图12地,在预先加热过的下压盘10上,凹平模具15的基本平坦的一方的面设置为与下压盘10对置。
而且,在凹平模具15的顶面,夹着屏幕坯料11,转印箔19设置为,热熔融粘接层5与屏幕坯料11对置。
转印箔19如所述地,为转印箔基体材料12、粘接层6、保护层8、金属反射层7及热熔融粘接层5的叠层体。这些层事前预先如下地图形化而散布存在:与屏幕S5表面的凸面形状100b的配置位置及各自的凸面形状100b内的预期的金属反射膜2的位置相一致。
将如此地进行了设置的各构件采用加热过的上压盘9和下压盘10进行加热压接。然后,将转印箔基体材料12从转印到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保护膜3进行剥离。如此一来,形成屏幕S5。
实施方式8
接下来,关于实施方式8涉及的屏幕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关于与所述的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将说明进行省略。
(屏幕的结构)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6的剖面的图。
屏幕S6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在包括光透射性树脂的屏幕坯料11的一方的面形成有多个凹面形状100a。在相对于各凹面形状100a的中心附近的背面侧的位置形成金属反射膜2。而且,在金属反射膜2的表面形成保护膜3。凹面形状100a的屏幕坯料11中的俯视配置与屏幕S5相同。
关于投影机的投影光及外光入射于屏幕S6的情况下的光的行进路径参考图6进行说明。投影机按观看者的视线高度置于后方。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通过具有光透射性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以金属反射膜2反射,再次通过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行进向观看者侧。
另一方面,从屏幕S6的斜上方入射于凹面形状100a的形成面的外光之中,通过具有光透射性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并通过相邻的金属反射膜2之间的光因为脱离凹面形状100a形成面的对置面,所以反射光极少向观看者方向行进。
(屏幕的制造方法)
屏幕S6的制造方法相对于所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屏幕S5的制造方法,不同为采用凸平模具代替凹平模具15。因而,详细的说明进行省略。
形成于屏幕S5及屏幕S6的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背面的金属反射层7的转印形成位置虽然位于各个屏幕S5、S6的凹面形状100a的中心或凸面形状100b的中心而形成,但是关于该位置对齐的方法,通过采用作为所述的位置标记的对齐标记及判别标记能够达到。
根据所述的实施方式,在屏幕S1~S6中,因为对应于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上的凹面形状100a或凸面形状100b转印形成金属反射膜2,所以能够使来自投影机16的投影光以金属反射膜2反射,使其高效地行进向观看者侧。
并且,因为对应于凹面形状100a或凸面形状100b而形成反射降低膜4,所以外光其反射光的强度变得极小,能够使其不向观看者侧行进。
而且,通过在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采用光不透射性树脂,能够使外光高效地被屏幕坯料11吸收,进入不了观看者的眼睛。
进而,通过在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采用光透射性树脂,能够使外光高效地向屏幕的背侧透射,进入不了观看者的眼睛。
并且,如果金属反射膜2为铝薄膜,则能够使来自投影机的投影光高效地行进到观看者的眼睛。
根据所述的屏幕S1~S6的制造方法,能够使带凹凸屏幕基体材料1的凹面形状100a或凸面形状100b的形成和金属反射层7及保护层8的变形同时进行。而且,能够与形成凹面形状100a或凸面形状100b的基板变形工序同时地,进行转印形成金属反射膜2的反射膜转印工序。由此,能够提供通过现有的作为在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形成金属反射膜的工序公知的基于金属的真空蒸镀所实现的方法无法达到的高效率的制造方法。
而且,通过在凸平模具13赋予判别标记及在转印箔19赋予对齐标记,在转印金属反射膜2时,能够使金属反射膜2的位置和凹面形状100a或凸面形状100b的形成面的中心位置容易地对齐。
而且,容易在预期的位置进行凹面形状100a或凸面形状100b的配置、相对于凹面形状100a和/或凸面形状100b的金属反射膜2等的配置,能够提供更廉价的屏幕。

Claims (17)

1.一种屏幕,其特征在于:
使投影光反射而在显示区域进行显示;
具备屏幕基体材料;
所述屏幕基体材料在屏幕坯料的一方的面形成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
在对应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凹面形状或所述凸面形状的所述屏幕基体材料的任一个面,具备由形成于转印箔的金属反射层转印形成的金属反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在对应于所述凹面形状或所述凸面形状的未转印形成所述金属反射膜的部位形成反射降低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在对应于所述凹面形状或所述凸面形状的所述金属反射膜上的一部分形成反射降低膜。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区域内的凸面形状的大致中心,转印形成所述金属反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幕基体材料包括光不透射基体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幕基体材料为光透射基体材料,在相对于所述显示区域内的所述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的中心的背面的位置,转印形成所述金属反射膜。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金属反射膜进行保护的保护膜与所述金属反射膜同时转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反射膜为铝薄膜。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幕坯料包括硬质氯乙烯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降低膜包括黑色树脂涂料的固态物。
11.一种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幕使投影光反射而在显示区域进行显示,
所述屏幕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反射膜转印工序,其在屏幕坯料的任一个面,通过转印箔至少转印形成金属反射膜;和
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其在所述屏幕坯料的任一个面,通过平面模具使凹面形状或凸面形状成型并形成屏幕基体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时进行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和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在所述屏幕基体材料的任一个面形成反射降低膜的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时进行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和所述反射降低膜形成工序。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置对齐工序,该位置对齐工序使所述平面模具与所述转印箔的位置对齐,以使得形成于对应于在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中使用的所述平面模具的面上的至少2个以上的隅角的位置的位置标记与形成于对应于成为对所述金属反射膜进行转印的基体的所述转印箔上的至少2个以上的隅角的位置的位置标记相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材料变形工序及所述反射膜转印工序包括加热压接工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屏幕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降低剂的喷雾工序。
CN2012103947146A 2011-11-14 2012-10-17 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1057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8289A JP2013104993A (ja) 2011-11-14 2011-11-14 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248289/2011 2011-11-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5721A true CN103105721A (zh) 2013-05-15

Family

ID=4828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947146A Pending CN103105721A (zh) 2011-11-14 2012-10-17 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20835A1 (zh)
JP (1) JP2013104993A (zh)
CN (1) CN1031057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5389A (zh) * 2016-03-25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反射镜面板、反射镜膜以及显示系统
CN109752911A (zh) * 2017-11-07 2019-05-1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光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50029A (zh) * 2018-07-06 2020-02-0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
WO2022134846A1 (zh) * 2020-12-22 2022-06-3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银幕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31312A (ja) * 2013-06-28 2016-10-06 シゼイ シジブ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上映館構造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多面上映システム
DE202016101134U1 (de) * 2016-03-02 2017-06-06 Thomas Haug Schutz-/Bedienungsaufnahme
CN105717733A (zh) * 2016-04-27 2016-06-29 江苏卡罗卡国际动漫城有限公司 一种高增益3d投影幕
CN105717731A (zh) * 2016-04-27 2016-06-29 江苏卡罗卡国际动漫城有限公司 一种高增益3d弧形幕
CN106681096A (zh) * 2016-11-25 2017-05-17 张雅婧 物理增益正投金属硬屏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3339A (en) * 1958-06-18 1962-11-13 William J Snyder Projection screens
US3598470A (en) * 1969-11-05 1971-08-10 Prismalite Inc Projection screen and system
US4006965A (en) * 1974-04-18 1977-02-08 Ryosaku Takada Projection screen
US4190320A (en) * 1978-10-24 1980-02-26 Jesus Ferro Projection screen
US6724529B2 (en) * 2002-04-17 2004-04-20 Howard Sinkoff Reflection-type projection screens
TW200506418A (en) * 2003-07-01 2005-02-16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Lens plat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image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N101124515B (zh) * 2003-10-09 2010-05-26 莫林技术有限公司 在背景光下工作的投影接收面
US7667893B2 (en) * 2005-04-06 2010-0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icrolens front projection screen
US7911693B2 (en) * 2006-03-20 2011-03-2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mbient light absorbing screen
US7768704B2 (en) * 2006-10-19 2010-08-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creen
US7715098B1 (en) * 2008-02-08 2010-05-1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 Projection screen having reduced ambient light scattering
JP4525769B2 (ja) * 2008-02-15 2010-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及び投射システム
JP2010066750A (ja) * 2008-08-12 2010-03-25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
JP2010097190A (ja) * 2008-09-16 2010-04-30 Seiko Epson Corp スクリーン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JP5262554B2 (ja) * 2008-10-15 2013-08-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
TWI372307B (en) * 2008-10-15 2012-09-11 Coretronic Corp Screen of projector
JP5239832B2 (ja) * 2008-12-24 2013-07-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
JP2011221272A (ja) * 2010-04-09 2011-11-04 Seiko Epson Corp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投影システム、フロント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および、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5389A (zh) * 2016-03-25 2018-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反射镜面板、反射镜膜以及显示系统
CN108885389B (zh) * 2016-03-25 2021-09-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反射镜面板、反射镜膜以及显示系统
CN109752911A (zh) * 2017-11-07 2019-05-1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光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50029A (zh) * 2018-07-06 2020-02-04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屏幕
WO2022134846A1 (zh) * 2020-12-22 2022-06-3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银幕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20835A1 (en) 2013-05-16
JP2013104993A (ja)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5721A (zh) 屏幕及其制造方法
JP6508205B2 (ja) 映像表示透明部材、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CN108803146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6529728B2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表示方法
CN109765725B (zh) 一种准直膜、准直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JP4303923B2 (ja) 視認性向上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15060193A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7003529A (zh) 半透过型反射片、导光板和显示装置
CN20633980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4164082A (ja) 再帰性反射型蓄光シート
JP5724533B2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4186249A (ja) スクリーンユニット、マルチスクリー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03502854A (zh) 具有改善照明均匀性的照明模组
JP2009063899A (ja) 集光層付き光拡散板及び面光源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076078A (ja) 映像表示透明部材を備える透明スクリーン、およ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CN105204283A (zh) 可穿透及反射的光学投影膜、其制造方法及投影荧幕
US20060176565A1 (en) Prism lens film and flat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8165749A (ja)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背面投射型表示装置
JP6476812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3197364A (ja) 発光効率の高いel発光装置
WO2021057400A1 (zh) 平视显示屏幕、平视显示组件及驾驶工具
JP2016089534A (ja) 間仕切りパネルおよび間仕切りシステム
KR101987234B1 (ko) 광학 시트
CN210348136U (zh) 多功能性调光膜
CN208429022U (zh) 一种车载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