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4841A -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4841A
CN103094841A CN2012104365373A CN201210436537A CN103094841A CN 103094841 A CN103094841 A CN 103094841A CN 2012104365373 A CN2012104365373 A CN 2012104365373A CN 201210436537 A CN201210436537 A CN 201210436537A CN 103094841 A CN103094841 A CN 1030948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park plug
holding section
instrument hold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365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岛和人
布目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4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8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制造火花塞时抑制主体金属壳的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的技术。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准备呈在主体金属壳内插入有绝缘体的状态的构件;(b)利用加工器具将主体金属壳与绝缘体固定起来。工序(b)包含以下工序:将中心线方向上的加工器具的锥面顶端的位置配置在与工具卡合部的后端相同的位置、或比工具卡合部的后端靠顶端侧,并使加工器具的锥面与位于比工具卡合部靠后端侧且比压边固定部靠顶端侧的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在将形成在中心线与加工器具的锥面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角度设为A、将形成在中心线与主体金属壳的倾斜面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角度设为B时,满足以下关系,-3°≤B-A≤10°。

Description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火花塞的制造工序中,向筒状的主体金属壳的内部插入用于确保中心电极与主体金属壳之间绝缘的绝缘体,使主体金属壳弯边而固定绝缘体,从而确保火花塞的气密性。以往,存在以下问题:在使主体金属壳弯边而固定绝缘体时,有时主体金属壳中的、供火花塞扳手嵌合的部分(以下,称为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从而该工具卡合部不能与火花塞扳手嵌合。
作为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例如,已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内容。在该技术中,在用于使主体金属壳弯边的加工器具的表面上,形成以非晶质碳相为主体的硬质碳保护膜(DLC:Diamond Like Carbon),从而抑制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
但是,在近年来,通过组合小排气量的发动机与增压器而实现高输出与低油耗的技术引人注目。若使用增压器,则发动机的燃烧室的压力变大,因此对于火花塞来说,需要谋求更高的气密性。从而,存在如下问题:若为了确保较高的气密性而增大主体金属壳的弯边时的负载,则即使使用了上述的方法,也不能充分地抑制主体金属壳的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67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制造火花塞时,抑制主体金属壳的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以往问题中的至少一部分问题,本发明能够采用以下的方式或适用例。
适用例1
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火花塞在其顶端侧具有点火部、在其后端侧具有端子,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a)准备呈在筒状的主体金属壳的内部插入有绝缘体的状态的构件,该筒状的主体金属壳包括工具卡合部、以及位于比上述工具卡合部靠后端侧处的压边固定部;以及
(b)通过利用加工器具而使上述压边固定部变形,将上述主体金属壳与上述绝缘体固定起来;
上述工序(b)包含以下工序:
在穿过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中心线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工具卡合部的外周中的、距上述中心线最远的点的截面中,
将上述中心线方向的上述加工器具的锥面顶端的位置配置在与上述工具卡合部的后端相同的位置、或比上述工具卡合部的后端靠顶端侧处,并且使上述加工器具的上述锥面与位于比上述工具卡合部靠后端侧且比上述压边固定部靠顶端侧处的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
在将形成在上述中心线与上述加工器具的上述锥面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的角度设为A、将形成在上述中心线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上述倾斜面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的角度设为B的情况下,满足以下的关系,
-3°≤B-A≤10°。
根据该方法,由于能够以适当地角度按压倾斜面,因此可抑制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
(适用例2)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满足以下的关系,
-1°≤B-A≤7°。
根据该方法,由于能够以更适当地角度按压倾斜面,因此可进一步抑制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
(适用例3)
根据适用例1或适用例2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b)中,上述加工器具处于与上述工具卡合部相分离的状态。
根据该方法,由于加工器具处于与工具卡合部相分离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加工器具变得难以从工具卡合部脱离。
(适用例4)
根据适用例1至适用例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序(b)以如下顺序包括以下工序:
(b1)使上述加工器具的弯曲部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上述压边固定部相接触;
(b2)使上述加工器具的上述锥面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上述倾斜面相接触;以及
(b3)使位于比上述工具卡合部靠顶端侧处的薄壁部弯曲。
若在加工器具的弯曲部与主体金属壳的压边固定部相接触之前,加工器具的锥面与主体金属壳的倾斜面相接触,则存在主体金属壳的倾斜面发生不期望的变形的情况。此外,若在加工器具的锥面与主体金属壳的倾斜面相接触之前,使薄壁部弯曲,则存在主体金属壳的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的情况。但是,根据该方法,能够抑制主体金属壳的倾斜面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
(适用例5)
根据适用例1至适用例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a)所准备的上述构件中,在上述工具卡合部的内侧与上述绝缘体之间配置有填充材料。
根据该方法,由于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因此能够抑制填充材料的密度降低。
(适用例6)
根据适用例1至适用例5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a)所准备的上述构件中,形成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安装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是M12以下。
工具卡合部在安装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是M12的情况下特别易于向外侧鼓出。根据该方法,即使在制造M12以下的螺纹直径的火花塞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向外侧鼓出。
另外,本发明是能够以各种的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火花塞、火花塞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系统等的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将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固定起来的工序的工序图。
图3是表示将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固定起来的工序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4是放大表示加工器具300与主体金属壳50的说明图。
图5是与比较例一起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
图6是放大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加工器具300b与主体金属壳50的说明图。
图7是放大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加工器具300c与主体金属壳50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两个类型的加工器具的说明图。
图9是以表格形式表示试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10是以图表形式表示试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工具卡合部51b为12边形的形状的火花塞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实施例按照以下的顺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A1.火花塞的结构:
A2.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A3.加工器具的详情:
A4.效果:
B.第2实施方式:
C.第3实施方式:
D.试验例:
E.变形例:
A.第1实施方式:
A1.火花塞的结构:
图1是示出利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制造的火花塞100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的(A)中,在轴线O的右侧示出火花塞100的外观,在轴线O的左侧示出以穿过轴线O(以下,也称为中心线O。)的面剖切火花塞100而成的截面。以下,在图1的(A)中将火花塞100的轴线方向OD作为附图的上下方向、将下侧(点火部侧)作为火花塞的顶端侧、将上侧(端子侧)作为火花塞的后端侧来说明。图1的(B)是从上侧示出火花塞100的说明图。在图1的(A)中所示出的截面示出了穿过图1的(B)中的中心线O与点W的A-A截面(左半部分)。该点W是供火花塞扳手(未图示)嵌合的部位、即工具卡合部51的外周中的距中心线O最远的点。关于在以下所说明的其他附图的剖视图,也同样地示出穿过中心线O与点W的截面。
火花塞100包括绝缘碍子10、主体金属壳50、中心电极20、接地电极30、以及端子金属壳40。中心电极20以沿轴线方向OD延伸的状态保持在设于绝缘碍子10的轴孔12内。绝缘碍子10具有作为绝缘体的功能,主体金属壳50以包围该绝缘碍子10的状态内插有该绝缘碍子10。端子金属壳40是用于接受电力供给的端子,设于绝缘碍子10的后端部。
绝缘碍子10是形成有沿中心线O延伸的轴孔12的筒状的绝缘体,该绝缘碍子10通过烧结氧化铝等来形成。在绝缘碍子10上,在轴线方向OD的大致中央处形成有外径最大的凸缘部19,在比该凸缘部19靠后端侧形成有后端侧主体部18。在后端侧主体部18上形成有用于增长表面长度且提高绝缘性的褶皱部11。在比凸缘部19靠顶端侧,形成有比后端侧主体部18外径小的顶端侧主体部17。在比顶端侧主体部17更靠顶端侧处,形成有比顶端侧主体部17外径小的长腿部13。长腿部13越靠顶端侧外径变得越小。在将火花塞100安装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200时,该长腿部13在内燃机的燃烧室内暴露出。在长腿部13与顶端侧主体部17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5。
中心电极20自绝缘碍子10的顶端侧朝向后端侧沿中心线O延伸,并在绝缘碍子10的顶端侧露出。中心电极20是棒状的电极,该中心电极20具有在电极母材21的内部埋设芯材25的构造。电极母材21由含有铬、硅、锰等的镍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科镍合金600或因科镍合金601等(“因科镍合金”是商标名)的镍或以镍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形成。芯材25由比电极母材21的导热性优异的铜或以铜作为主体的合金形成。在本说明书中,“以铜作为主体的合金”是指含有95%以上的铜的合金。通常,中心电极20是通过向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电极母材21的内部装入芯材25,从底侧进行挤出成形而拉长来做成的。在轴孔12内,中心电极20经由密封体4及陶瓷电阻3,与设于绝缘碍子10的后端侧的端子金属壳40电连接。
主体金属壳50是利用低碳钢材形成的筒状的金属壳,在其内部保持有绝缘碍子10。绝缘碍子10的从后端侧主体部18的一部分到长腿部13的部位被主体金属壳50包围。
主体金属壳50包括工具卡合部51和安装螺纹部52。工具卡合部51是供火花塞扳手(未图示)嵌合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轴线方向OD观察的情况下,该工具卡合部51具有六边形的形状。主体金属壳50的安装螺纹部52是为了将火花塞100安装到发动机缸盖200上而形成有螺纹牙的部位,其与设于内燃机的上部的发动机缸盖200的安装螺纹孔201螺纹结合。这样,通过使主体金属壳50的安装螺纹部52与发动机缸盖200的安装螺纹孔201螺纹结合而紧固,使火花塞100固定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200上。
在主体金属壳50的工具卡合部51与安装螺纹部52之间,形成有向径向外侧鼓出的凸缘状的凸缘部54。在安装螺纹部52与凸缘部54之间的螺纹颈59上嵌插有弯折板体而形成的环状的垫片5。在将火花塞100安装于发动机缸盖200时,垫片5在凸缘部54的卡合面55与安装螺纹孔201的开口周缘部205之间压损变形。通过该垫片5的变形,使火花塞100与发动机缸盖200之间封闭,从而抑制燃烧气体经由安装螺纹孔201的泄漏。
在主体金属壳50的比工具卡合部51靠后端侧处,设有薄壁的压边固定部53。此外,在比工具卡合部51靠后端侧且比压边固定部53靠顶端侧处,形成有倾斜面51f。在凸缘部54与工具卡合部51之间,与压边固定部53同样,设有薄壁的弯曲部58。在主体金属壳50的从工具卡合部51到压边固定部53的内周面与绝缘碍子10的后端侧主体部18的外周面之间,插入有圆环状的环构件6、7。而且,作为用于保持气密性的填充材料,在两环构件6、7之间填充有滑石9(滑石)的粉末。通过以向内侧弯折压边固定部53的方式进行压边固定,使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固定。该压边固定工序能够通过冷轧或者热轧来进行。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之间的气密性由夹设在形成于主体金属壳50的内周面的台阶部56与绝缘碍子10的台阶部15之间的环状的板密封件8保持,从而防止燃烧气体的泄漏。弯曲部58构成为在进行压边固定时随着压缩力的施加而向外挠曲变形,从而确保滑石9的压缩长度来提高主体金属壳50内的气密性。
在主体金属壳50的顶端部上,接合有从主体金属壳50的顶端部朝向中心线O弯曲的接地电极30。接地电极30是能够由以含有铬、硅、锰等的镍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或者如因科镍合金600等(“因科镍合金”是商标名)那样的耐腐蚀性较高的镍合金形成。该接地电极30与主体金属壳50之间的接合是通过熔接来进行的。接地电极30的顶端部33与中心电极20相对。
在使用火花塞100时,经由火花塞盖(未图示),在端子金属壳40上连接有高压电缆(未图示)。然后,通过对该端子金属壳40与发动机缸盖200之间施加高压电,在接地电极30与中心电极20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另外,在中心电极20与接地电极30上分别安装有以高熔点的贵金属作为主要成分形成的圆柱状的电极片90、95。具体地说,例如,在中心电极20的顶端侧的表面上,安装有电极片90,该电极片90例如利用铱(Ir)或者以铱作为主要成分添加有铂(Pt)、铑(Rh)、钌(Ru)、钯(Pd)、铼(Re)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Ir合金来形成。此外,在接地电极30的顶端部33的与中心电极20相对的表面上安装铂或以铂作为主要成分的电极片95。
A2.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图2是示出火花塞的制造工序中的、将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固定起来的工序的工序图。图3是示出将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固定起来的工序的样子的说明图。与图1的(A)同样,该图3示出穿过中心线O与主体金属壳50的工具卡合部51的外周中的、距中心线O最远的点W(图1的(A))的截面。
在工序S100(图2)中,在将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固定起来的工序之前,准备呈在主体金属壳50的内部插入有绝缘碍子10的状态的构件、以及加工器具300(图3的(A))。加工器具300是筒状,包括有形成为锥状的锥面304以及形成在锥面304的后端侧的弯曲部302。
在工序S200中,使加工器具300的弯曲部302与主体金属壳50的压边固定部53相接触(图3的(B))。此时,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不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主体金属壳50的压边固定部53从顶端侧变形。
在工序S300中,使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图3的(C))。具体地说,以将中心线O方向上的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顶端的位置304a配置在比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51a靠顶端侧处的状态下,使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倾斜面51f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另外,关于锥面304的角度与倾斜面51f的角度之间的关系见后述。
在工序S400中,使位于比工具卡合部51靠顶端侧处的薄壁部58b弯曲(图3的(D))。弯曲的薄壁部58b成为弯曲部58(图1)。当完成工序S400的工序时,移至使接地电极30以与中心电极20相对的方式进行弯曲等的、接下来的制造工序。
对利用该图2所示的工序来固定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的理由进行说明。若利用图2所示的工序来固定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则能够抑制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的变形,并且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鼓出。但是,假若在加工器具300的弯曲部302与主体金属壳50的压边固定部53相接触之前,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则存在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发生不期望的变形的情况。此外,假若在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之前,使薄壁部58b弯曲,则存在主体金属壳50的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鼓出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具卡合部51的内侧与绝缘碍子10之间,作为填充材料配置有滑石9。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那样,由于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鼓出,因此能够抑制作为填充材料的滑石9的密度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在步骤S100中准备的构件,形成于主体金属壳50的安装螺纹部52的螺纹直径是M12。
A3.加工器具的详情:
图4是放大表示加工器具300与主体金属壳50的说明图。在该图4中,将形成在中心线O与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的角度设为A。然后,将形成在中心线O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的角度设为B。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满足下述的条件式(1),更优选的是,满足下述的条件式(2)。
-3°≤B-A≤10° ...(1)
-1°≤B-A≤7°  ...(2)
即,由于角度A与角度B之差越小,越可以利用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来适当地按压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因此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变形而鼓出。作为上述条件式(1)及条件式(2)的数值范围的根据见后述。另外,在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B-A=0°。即,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的角度A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的角度B是相同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工器具300处于与工具卡合部51相分离的位置。换言之,加工器具300与倾斜面51f相接触,但未与供火花塞扳手嵌合的侧面部分、即工具卡合部51相接触。因而,即使在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鼓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加工器具300变得难于从工具卡合部51脱离。
A4.效果
图5是与比较例一起来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图5的(A)示出了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来固定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的情况,图5的(B)示出了利用比较例的制造方法来固定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的情况。
在比较例中,在使薄壁部58b弯曲而形成弯曲部58时,由于加工器具300x的锥面304x未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因此导致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变形而鼓出。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薄壁部58b弯曲而形成弯曲部58时,由于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因此能够向倾斜面51f的内侧方向施加力F,从而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变形而鼓出。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以适当地角度按压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因此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鼓出。
B.第2实施方式
图6是放大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加工器具300b与主体金属壳50的说明图。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角度A小于角度B,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即使在该实施方式中,也满足上述条件式(1)或条件式(2)。
这样,即使在角度A小于角度B的情况下,若满足上述条件式(1)或条件式(2),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变形而鼓出。其根据见后述。
C.第3实施方式
图7是放大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加工器具300c与主体金属壳50的说明图。与图4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角度A大于角度B,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即使在该实施方式中,也满足上述条件式(1)或条件式(2)。
这样,即使在角度A大于角度B的情况下,若满足上述条件式(1)或条件式(2),则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51向外侧变形而鼓出。其根据见后述。
D.试验例
在本试验例中,为了调查加工器具300的形状与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之间的关系,使用角度A不同的多个加工器具的样品来固定主体金属壳50与绝缘碍子10,调查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情况。此外,在本试验例中,准备了对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进行按压的面积不同的、两个类型的加工器具。
图8是示出两个类型的加工器具的说明图。图8的(A)所示的类型1的加工器具300具有利用锥面304来按压主体金属壳50的整个倾斜面51f的形状。另一方面,图8的(B)所示的类型2的加工器具300z具有利用锥面304z来按压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中的、端子侧的50%的表面的形状。
换言之,在类型1中,在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时,中心线O方向上的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顶端的位置304a成为配置在比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51a靠顶端侧处的状态。另一方面,在类型2中,在加工器具300z的锥面304z与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相接触时,加工器具300z的锥面304z的顶端的位置304za成为配置在比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51a靠后端侧处的状态。
图9是以表格形式表示试验结果的说明图。图10是以图表形式表示试验结果的说明图。在图9中,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在0.05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最高的评价“A”、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在0.10mm以下的情况评价为第二位的评价“B”、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在大于0.10mm的情况评价为最低的评价“C”。
另外,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作为工具卡合部51的对边之间的距离的增加量来测量。此外,在火花塞100安装于内燃机的发动机缸盖200时,若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在0.10mm以下,则即使火花塞扳手嵌合于工具卡合部51,也不会受到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的影响。
像能够从图9理解的那样,在图5的(B)所示的比较例的情况下,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为0.60mm。此外,像能够从图9、图10理解的那样,在利用加工器具300z的锥面304z来按压主体金属壳50的倾斜面51f的50%的类型2的情况下,能够理解为不能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抑制在0.10mm以下。
与此相对,在利用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来按压主体金属壳50的整个倾斜面51f的类型1的情况下,若将B-A的值设为-3°以上且10°以下,则能够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抑制为0.10mm以下。而且,若将B-A的值设为-1°以上且7°以下,则能够将工具卡合部51的鼓起控制为0.05mm。
E.变形例:
另外,该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在各种方式下都能够实施,例如也能够进行如下变形。
E1.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C)所示,将中心线O方向上的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的顶端的位置304a配置在比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51a靠顶端侧处,但也可以在将中心线O方向上的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的顶端的位置304a配置在与工具卡合部51的后端51a相同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加工器具300的锥面304与倾斜面51f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
E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制造工具卡合部51是六边形的形状的火花塞100(HEX类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1所示,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制造工具卡合部51b是12边形的形状的火花塞100b(BiHEX类型)的情况。
E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压边固定部53的内侧填充了滑石9,但也可以省略滑石9。
E4.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制造安装螺纹部52的螺纹直径是M12的火花塞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制造具有其他大小的螺纹直径的火花塞的情况。例如,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制造M12以下的螺纹直径的火花塞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3     陶瓷电阻;
4     密封体;
5     垫片;
6     环构件;
8     板密封件;
9     滑石;
10    绝缘碍子;
11    褶皱部;
12    轴孔;
13    长腿部;
15    台阶部;
17    顶端侧主体部;
18    后端侧主体部;
19    凸缘部;
20    中心电极;
21    电极母材;
25    芯材;
30    接地电极;
33     顶端部;
40     端子金属壳;
50     主体金属壳;
51     工具卡合部;
51a    后端;
51b    工具卡合部;
51f    倾斜面;
52     安装螺纹部;
53     压边固定部;
54     凸缘部;
55     卡合面;
56     台阶部;
58     弯曲部;
58b    薄壁部;
59     螺纹颈;
90     电极片;
95     电极片;
100    火花塞;
100b   火花塞;
200    发动机缸盖;
201    安装螺纹孔;
205    开口周缘部;
300    加工器具;
300b   加工器具;
300c   加工器具;
300x   加工器具;
300z   加工器具;
302   弯曲面;
304   锥面;
304a  位置;
304x  锥面;
304z  锥面。

Claims (6)

1.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在其顶端侧具有点火部,在其后端侧具有端子,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a)准备呈在筒状的主体金属壳的内部插入有绝缘体的状态的构件,该筒状的主体金属壳包括工具卡合部以及位于比上述工具卡合部靠后端侧处的压边固定部;以及
(b)通过利用加工器具使上述压边固定部变形,将上述主体金属壳与上述绝缘体固定起来;
上述工序(b)包含以下工序:
在穿过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中心线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工具卡合部的外周中的距上述中心线最远的点的截面中,
将上述中心线方向上的上述加工器具的锥面的顶端的位置配置在与上述工具卡合部的后端相同的位置或比上述工具卡合部的后端靠顶端侧的位置,并且使上述加工器具的上述锥面与位于比上述工具卡合部靠后端侧且比上述压边固定部靠顶端侧的位置的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触,
在将形成在上述中心线与上述加工器具的上述锥面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的角度设为A、将形成在上述中心线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上述倾斜面的延伸线之间的锐角的角度设为B的情况下,满足以下的关系,
-3°≤B-A≤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满足以下的关系,
-1°≤B-A≤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b)中,上述加工器具处于与上述工具卡合部相分离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工序(b)以如下顺序包括以下工序:
(b1)使上述加工器具的弯曲部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上述压边固定部相接触;
(b2)使上述加工器具的上述锥面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上述倾斜面相接触;以及
(b3)使位于比上述工具卡合部靠顶端侧处的薄壁部压曲。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a)所准备的上述构件中,在上述工具卡合部的内侧与上述绝缘体之间配置有填充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工序(a)所准备的上述构件中,形成于上述主体金属壳的安装螺纹部的螺纹直径是M12以下。
CN2012104365373A 2011-11-08 2012-11-05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0948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4264 2011-11-08
JP2011244264A JP5513466B2 (ja) 2011-11-08 2011-11-08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4841A true CN103094841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0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365373A Pending CN103094841A (zh) 2011-11-08 2012-11-05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13466B2 (zh)
CN (1) CN1030948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578A (zh) * 2014-01-15 2016-09-1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10011183A (zh) * 2017-12-08 2019-07-12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400A (zh) * 2009-02-10 2010-08-1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JP2011034677A (ja) * 2009-07-29 2011-02-17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9837A (en) * 1969-06-16 1971-10-05 Champion Spark Plug Co Spark plug seat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00400A (zh) * 2009-02-10 2010-08-11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JP2011034677A (ja) * 2009-07-29 2011-02-17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40578A (zh) * 2014-01-15 2016-09-14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5940578B (zh) * 2014-01-15 2017-09-08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10011183A (zh) * 2017-12-08 2019-07-12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CN110011183B (zh) * 2017-12-08 2020-11-06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01805A (ja) 2013-05-23
JP5513466B2 (ja)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90973B1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KR101392135B1 (ko) 스파크 플러그
EP2388792B1 (en) Spark plug
EP2672587B1 (en) Spark plug
CN103392277B (zh) 火花塞
EP2469555B1 (en) Spark plug
US8723405B2 (en)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park plug
JP5449578B2 (ja) 点火プラグ
CN103972792A (zh) 火花塞以及其制造方法
EP2461438B1 (en)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parkplugs
CN104488151A (zh) 火花塞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62369A (zh) 火花塞
JP4520320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およびその絶縁碍子の製造方法
EP2400606A1 (en) Spark plug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3094841A (zh)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3140999B (zh) 火花塞
US8063548B2 (en) Flexible spark plug
EP3065238B1 (en) Spark plug
CN103140998B (zh) 火花塞
JPH01109675A (ja)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EP2733798A1 (en) Spark plug
CN110011183A (zh) 火花塞
CN109565157A (zh) 火花塞
CN105229878A (zh) 火花塞
CN117882257A (zh) 火花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