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243A - 灯条结构 - Google Patents

灯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243A
CN103090243A CN2011103932413A CN201110393241A CN103090243A CN 103090243 A CN103090243 A CN 103090243A CN 2011103932413 A CN2011103932413 A CN 2011103932413A CN 201110393241 A CN201110393241 A CN 201110393241A CN 103090243 A CN103090243 A CN 103090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plate
fixed structure
lamp bar
luminescence component
location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32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益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Lextar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90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2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灯条结构,包括:一承载板、一发光组件、一第一固定结构与一第二固定结构。承载板之上设有两彼此互相隔离的第一、第二导电组件。发光组件位于承载板上,且发光组件具有一第一、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第二导电组件电性连接。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位于承载板上,且分别位于发光组件的两侧以抵压发光组件。

Description

灯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灯条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低温、低耗电量的特性,故广为应用于照明灯具,或者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等。
传统LED灯条的一种形成方式是在基板上进行锡膏印刷、贴装发光二极管、回焊固定。然,这种方式会使发光二极管承受因加热而损坏的风险。此外,若应用在大型液晶显示器或大型照明装置时,所需灯条长度会较长,有时甚至长度超过刷锡机的极限,进而导致制程上的不便。
另一种LED灯条的形成方式如台湾专利第I311181号所揭示。在每一控制电路板中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其上,且每一控制电路板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A端子座及一B端子座,其中A端子座及B端子座焊设于其侧面,藉由A端子座及B端子座的连结,多个控制电路板得以连结。然而,上述制成相当耗费时间,成本亦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不需利用回焊机制以定位封装发光二极管的灯条结构。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因应末端产品需求而加以改变配置的灯条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灯条结构,包括:一承载板、一发光组件、一第一固定结构与一第二固定结构。承载板之上设有两彼此互相隔离的第一、第二导电组件。发光组件位于承载板上,且发光组件具有一第一、第二电极,分别与第一、第二导电组件电性连接。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位于承载板上,且分别位于发光组件的两侧以抵压发光组件。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固定结构至少其中之一是可相对于承载板开启及闭合。当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为开启状态时,发光组件未受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抵压,当第一及/第二固定结构为闭合状态时,发光组件受第一及/第二固定结构抵压住。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是一阶梯结构。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位于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一抵压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上用以压住发光组件的一侧;第二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二连接部位于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二抵压部位于第二连接部上用以压住发光组件的另一侧,其中第一抵压部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而第二抵压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为加强第一、第二固定结构与承载板之间的连结关系,第一连接部包括一第一磁性组件,承载板包括一第二磁性组件与第一磁性组件相吸,藉此第一固定结构被吸附于承载板上;第二连接部包括一第三磁性组件,承载板包括一第四磁性组件与第三磁性组件相吸,藉此第二固定结构被吸附于承载板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抵压部的内侧包括一突出的横杆,第二抵压部的内侧包括一突出的卡固块、一凹槽以及一弹性组件位于凹槽内,其中卡固块具有一斜面,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凹槽而另一端连接卡固块。当第一、第二固定结构闭合在承载板上,第一抵压部的横杆沿斜面顺势将第二抵压部的卡固块推入凹槽内,之后横杆端面抵接第二抵压部,卡固块因弹性组件的自身恢复力弹出于凹槽外,使得横杆受卡固块固定住。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发光组件的下方设有一第一定位部,承载板上设有一第二定位部对应第一定位部,且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以使发光组件固定于承载板上。当第一定位部为一插件时,第二定位部可为一孔洞。相反地,当第一定位部为一孔洞,第二定位部可为一插件。
藉由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固定结构,发光组件不需利用回焊机制即可设置于承载板上。如此,即可避免回焊时高温对于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显示图1的A-A截线的剖面图;
图4显示图1的灯条结构的第一、第二固定结构开启后的剖面图;
图5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条结构的剖面图;以及
图6A-6C分别显示图5的第一固定结构位于不同位置时与第二固定结构的相对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100’:灯条结构
110:承载板
110a:顶面
110b:底面
110c、110d:侧面
111:第一导电组件
113:第二导电组件
115:定位部
117、119:磁性组件
120:发光组件
120a:顶面
120b:底面
121:基座
123:光源
125:第一电极
127:第二电极
129:定位部
130、130’:第一固定结构
131、131’:第一连接部
133、133’:第一抵压部
135:磁性组件
137:横杆
140、140’:第二固定结构
141、141’:第二连接部
142:凹槽
143、143’:第二抵压部
144:弹性组件
145:磁性组件
146:卡固块
146a:斜面
150:枢转件
W1-W4:宽度
D:既定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灯条结构100包括一承载板110、多个发光组件120、一第一固定结构130、一第二固定结构140以及二枢转件150。
请参阅图2、3。图2显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灯条结构100的组件的分解图;图3显示图1的A-A截线的剖面图。
承载座110包括一第一导电组件111及一第二导电组件113、多定位部115、至少一磁性组件117以及至少一磁性组件119。第一、第二导电组件111、113设置于承载座110的顶面110a上,彼此相互隔离并实质上沿承载座110长轴方向延伸。承载座110的顶面110a还形成有多个定位部115。在此实施例中,定位部115为一孔洞,其中每一定位部115皆相距一既定距离D(图2),但并不限定于此,定位部115亦可为一插件。承载座110的二个侧面110c、110d邻接顶面110a以及邻接相反于顶面110a的底面110b。磁性组件117设置于第一导电组件111与承载座110的侧面110c之间。磁性组件119设置于第二导电组件113与承载座110的侧面110d之间。定位部115以及磁性组件117、119的功能待后续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承载板110的长度及形状可依照末端产品的需求作调整。例如,若末端产品为一大型液晶电视,本发明的承载板110及第一、二导电组件111、113可相对于液晶电视的长度作延伸,并增加定位部115的数量。
请参阅第2、3、4图。图4显示图1的灯条结构100的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开启后的剖面图。发光组件120可为一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括一基座121、一光源123、一第一电极125、一第二电极127以及一定位部129。光源123设置于基座121的顶面120a的实质中心。如图2所示般,第一电极125及第二电极127彼此间隔设置于基座121的底面120b,且分别电性连结承载板110的第一导电组件111与第二导电组件113。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般,在发光组件120的厚度延伸方向上,第一电极125及第二电极127不与发光组件120相互重叠,但并不限制于此,其所产生的功效待后续说明。此外,定位部129卡合于承载板110的定位部115当中,以使发光组件120固定于承载板110上。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定位部115为一孔洞时,定位部129为一插件以插入在孔洞中,但并不限制于此,例如当定位部115为一插件时,则定位部129则为一孔洞。
第一固定结构130利用枢转件150连结于承载板110,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131及一第一抵压部133及一磁性组件135。在此实施例中,枢转件150内部具有弹力回馈机制,持续性地提供第一连接部131贴合于承载板110的外力。第一抵压部133位于第一连接部131上,并压住发光组件120相对于第一电极125的一侧。如图3或图4所示般,第一固定结构130剖面大致上为一L形或阶梯结构,第一抵压部133的宽度W1大于第一连接部131的宽度W2。此外,磁性组件135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1中,并与承载板110的磁性组件117相互吸引。
第二固定结构140利用枢转件150连结于承载板110,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141及一第二抵压部143及一磁性组件145。在此实施例中,枢转件150内部具有弹力回馈机制,持续性地提供第二连接部141贴合于承载板110的外力。第二抵压部143位于第二连接部141上,并压住发光组件120相对于第二电极127的一侧。如图3或图4所示般,第二固定结构140剖面大致上为一L形或阶梯结构,第二抵压部143的宽度W3大于第二连接部141的宽度W4。此外,磁性组件145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41中,并与承载板110的磁性组件119相互吸引。
整体观之,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皆具有一阶梯结构,以夹设发光组件120于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以及承载板110之间。此外,如图3所示般,形成于第一抵压部133与第二抵压部143之间的开口较佳地是对应于发光组件120的光源123,以避免阻碍光线进行。又,在此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125及第二电极127的位置不与发光组件120相互重叠,因此第一抵压部133与第二抵压部143可相对于第一电极125及第二电极127施予一压力,使第一电极125及第二电极127可分别稳固地电性连结于第一导电组件111与第二导电组件113。
请参阅图4。在组装发光组件120于承载板110上时,首先施予一外力将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绕枢转件150枢转,以到达开启位置。接着,将发光组件120的定位部129与承载板110的定位部115相互卡合。此时,由于每一承载板110的定位部115的距离皆已预先定位,且彼此相隔一既定距离D(图2),故发光组件120设置于承载板110上后,即完成发光组件120的定位。最后,停止施予一外力,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将受枢转件150的弹力回馈机制所提供的外力进行枢转,以到达闭合位置(图3)。此时,磁性组件117与磁性组件135相互吸引,且磁性组件119与磁性组件145相互吸引,以达到夹设发光组件120于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与承载板110之间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皆通过一枢转件150连结于承载板110。然,在另一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二固定结构其中之一的连接部可直接设置于承载板上,并利用单一固定结构可相对于承载板枢转的结构特征,达成上述功效。
请参见图5,并同时参考图3。图5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灯条结构100’的剖面图。灯条结构100’与图1-4所示的灯条结构100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将施予相似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说明。灯条结构100’与灯条结构100的差异在于:第一固定结构130’还包括一横杆137,且第二固定结构140’还包括一凹槽142、一弹性组件144及一卡固块146。横杆137位于第一抵压部133’内侧,相当于当第一固定结构130’与第二固定结构140’为闭合状态时,横杆137朝第二固定结构140’方向延伸,并抵接于第二固定结构140’的第二抵压部143’的内侧。凹槽142形成于第二固定结构140’的第二抵压部143’的内侧。弹性组件144设置于凹槽142内,其一端固定于凹槽142内,另一端连接于卡固块146。卡固块146包括一斜面146a,自第二固定结构140’的第二抵压部143’的内侧朝向灯条结构100’的内部倾斜。
请参照第5及6A-6C图。第6A-6C图分别显示横杆137于不同位置时,横杆137与卡固块146的相对关系。当第一固定结构130’自开启位置转动至闭合位置时,第一固定结构130’绕枢接件150旋转,并带动横杆137逆时针转动。当横杆137到达的转动位置开始碰触到卡固块146的斜面146a时,使卡固块146压迫弹性组件144(图6A)。横杆137持续转动,横杆137沿斜面146a顺势将卡固块146推入凹槽142内(图6B)。当第一固定结构130’闭合在承载板110上时,横杆137的端部抵接于第二固定结构140’的第二抵压部143’的内侧。此时,由于横杆137不再抵靠卡固块146的斜面146a,受弹性组件144自身恢复力影响,卡固块146回复至原位置(图6C),并卡固横杆137。藉由卡固块146卡固于横杆137的结构配置,第一、第二固定结构130’、140’将可更稳定地抵压于发光组件120上。
本发明的灯条结构藉由可相对于承载板枢转的固定结构使发光组件固定于承载板上,如此即可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高温回焊对于发光组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另外,由于承载板的形状及长度可因末端产品需求而进行改变,本发明的灯条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灯条结构拥有更大的设计自由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灯条结构,包括:
一承载板,其上设有两彼此互相隔离的第一、第二导电组件;
一发光组件,位于该承载板上,且该发光组件具有一第一、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第一、第二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一固定结构与一第二固定结构,位于该承载板上,且分别位于该发光组件的两侧以抵压该发光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结构至少其中之一是可开启或闭合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当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为开启状态时,该发光组件未受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抵压,当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为闭合状态时,该发光组件受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抵压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结构与该第二固定结构是一阶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位于该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一抵压部位于该第一连接部上用以压住该发光组件的一侧,而该第二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二连接部位于该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二抵压部位于该第二连接部上用以压住该发光组件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抵压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而该第二抵压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连接部包括一第一磁性组件,该承载板包括一第二磁性组件与该第一磁性组件相吸,藉此该第一固定结构被吸附于该承载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二连接部包括一第三磁性组件,该承载板包括一第四磁性组件与该第三磁性组件相吸,藉此该第二固定结构被吸附于该承载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二抵压部的内侧包括一突出的卡固块,该第一抵压部的内侧包括一突出的横杆,当该第一、第二固定结构闭合在该承载板上,该横杆端面抵接该第二抵压部,且该横杆受该卡固块固定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二抵压部具有一凹槽,以及一弹性组件位于该凹槽内,该弹性组件的一端连接该凹槽而另一端连接该卡固块,该卡固块可被推入于该凹槽内或弹出于该凹槽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卡固块具有一斜面,该横杆沿该斜面顺势将该卡固块推入于该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发光组件的下方设有一第一定位部,该承载板上设有一第二定位部对应该第一定位部,且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相互卡合,以使该发光组件固定于该承载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为一插件,该第二定位部为一孔洞。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为一孔洞,该第二定位部为一插件。
CN2011103932413A 2011-11-02 2011-12-01 灯条结构 Pending CN1030902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9903 2011-11-02
TW100139903A TWI440793B (zh) 2011-11-02 2011-11-02 燈條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243A true CN103090243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03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32413A Pending CN103090243A (zh) 2011-11-02 2011-12-01 灯条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243A (zh)
TW (1) TWI4407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766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3803A1 (en) * 2002-04-16 2003-10-16 Yuan Lin Flexible rod light device formed of chip on board based LED lamp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M372919U (en) * 2009-06-25 2010-01-21 Yi-Hong Gao Buckle device for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s
US2011005103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ght bar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y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93803A1 (en) * 2002-04-16 2003-10-16 Yuan Lin Flexible rod light device formed of chip on board based LED lamp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M372919U (en) * 2009-06-25 2010-01-21 Yi-Hong Gao Buckle device for 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lamps
US20110051032A1 (en) * 2009-08-26 2011-03-03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Light bar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ly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766A (zh) * 2014-12-30 2015-04-01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点灯治具
WO2016107074A1 (zh) * 2014-12-30 2016-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点灯治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9446A (zh) 2013-05-16
TWI440793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01070A1 (en) Flexible light bar and its fabrication
CN101956940B (zh) 背光模块
US9851076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obile object
US20090166661A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1644421A (zh) 光源组及侧光源背光模组
US10739886B2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202171134U (zh) 一种led灯条、led及pcb
WO2010018463A3 (en) Probe head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robe card assemblies
CN103256511A (zh) 灯条组合
CN103090243A (zh) 灯条结构
US8174842B2 (en) Light-emitting diode module
CN103032780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2235620A (zh) 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207366897U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14053219A (ja) 直管型ledランプ
CN102006726B (zh) 复合式电路板装置及制造方法
US10361386B2 (en) Plana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6058143B2 (ja) Oled照明モジュール
CN2852181Y (zh) 框架、采用该框架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1917822A (zh) 发光模块、其使用的复合式电路板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7017351B (zh) Oled平面灯源模块
CN206628608U (zh) 一种电池弹片及具有其的汽车钥匙
KR101008646B1 (ko) Led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0443984C (zh) 液晶显示器
JP200028425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