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109A - 线束隔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束隔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109A
CN103090109A CN2011103559466A CN201110355946A CN103090109A CN 103090109 A CN103090109 A CN 103090109A CN 2011103559466 A CN2011103559466 A CN 2011103559466A CN 201110355946 A CN201110355946 A CN 201110355946A CN 103090109 A CN103090109 A CN 103090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wall
partitioning device
channel
cou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59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A·德米克
M·J·佛梅尔
吴文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dui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andui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duit Corp filed Critical Panduit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3559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0109A/zh
Priority to US13/470,639 priority patent/US9067717B2/en
Publication of CN103090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109A/zh
Priority to US14/737,004 priority patent/US9663280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隔开装置,该线束隔开装置具有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第一对相对表面。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线束隔开装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一距离。在第二位置,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二距离。线束隔开装置还可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沿第一轴线延伸,第二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第三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并平行于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各通道还可被构造成:当连接构件位于通道内时,在连接构件上施加摩擦阻力。

Description

线束隔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线束隔开装置,具体涉及可用在多取向和多环境中的线束隔开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隔开装置通常设置在两个分离的线束之间,以便将两个线束彼此隔开。线束可以是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电线、电缆、软管、管子或形状呈大体圆柱形的任何东西。连接构件用来将线束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
在使用中,线束可平行于彼此延伸或可垂直于彼此延伸。传统的线束隔开装置可沿仅仅一个取向联接至线束,并可适应仅仅一个构造。也就是说,线束隔开装置可适应彼此平行延伸的线束,或者线束隔开装置可适应彼此垂直延伸的线束,但不能都适应两者。可要求第一种线束隔开装置适应彼此平行延伸的线束,并可要求第二种线束隔开装置(与第一种不同)适应彼此垂直延伸的线束。
通常,线束由一系列夹具(包括电缆扎匝和底座)来固定。然而,有时候,为了保护线束不受磨损和损坏,必须将线束以一定距离隔开,并沿水平取向或垂直取向布置线束。对于目前的技术,通常的实践是用绝缘带来将线束隔开,这增加了工作量并降低了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固定装置来有利于将所有类型的线束隔开。
因此,需要能将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呈各种不同取向并呈各种不同距离的线束隔开的单个线束隔开装置。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例中,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不同,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第一对相对表面。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线束隔开装置。在第一位置,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一距离。在第二位置,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线束并将线束隔开第二距离。
在另一实例中,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沿第一轴线延伸,第二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第三通道沿垂直于第一轴线并平行于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被分别构造成容纳连接构件。
在另一实例中,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第一壁、第二壁和多个隔开的构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延伸并接合第一壁和第二壁。第二壁与第一壁隔开并大体垂直。第一壁、第二壁和多个构件限定穿过线束隔开装置的通道,所述通道被构造成容纳穿过其的连接构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中的至少两个构件接合连接构件并将摩擦阻力施加至连接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例性线束隔开装置的顶前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线2-2剖取的剖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前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左视图;
图6是处于第一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7-7剖取的剖面图;
图8是处于第二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8中的线9-9剖取的剖面图;
图10是处于第三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10中的线11-11剖取的剖面图;
图12是处于第四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对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
图13是沿着图12中的线13-13剖取的剖面图;
图14是处于第四取向的图1所示线束隔开装置与一连接构件和一对线束的顶前立体图;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线15-15剖取的剖面图;
图16是另一示例性线束隔开装置的顶前立体图;
图17是沿着图16中的线17-17剖取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6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图16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前视图;以及
图20是图16所示线束隔开装置的左视图。
在对本发明的任何独立特征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将其应用至下面说明书所述或附图所示的结构细节和部件布置。本发明能有其它实施例,并能以各种方式被实践或实施。还有,应理解的是,这里所用的词语和术语是为了说明,而不应被看作是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图中示出了一示例性的线束隔开装置20。线束隔开装置20可定位在各线束24之间以将各线束24彼此隔开。线束隔开装置20能隔开各线束(即,在线束隔开装置的第一侧的一个线束和在线束隔开装置的另一侧的第二线束)。下文中,说明将涉及且附图将示出多个线束而非单个线束。然而,如上所述,应理解的是,线束隔开装置能隔开任何数量的线束,对于线束的参照和图示并不意欲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继续参见图1-5,线束隔开装置20包括第一壁28、与第一壁28隔开的第二壁32、以及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多个构件36A-36D。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束隔开装置20是一件式一体成形部件,且由合适等级的热塑性材料制成。
回到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中的每个壁包括一对相对的长边40、44和一对相对的短边48、52。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相对长边40、44包括凸起弧形部56、60。凸起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基本上分别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36A、36B的外表面72、76对准。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顶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顶部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对准。此外,如图1-5所示,底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底部之间延伸的构件36B的外表面76对准。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相对短边48、52基本上是直的,且基本上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36C、36D的外表面80、84对准。也就是说,如图1-5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右短边48、52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右侧之间延伸的右构件36C的外表面80对准。此外,如图1-5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左短边48、52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左侧之间延伸的左构件36D的外表面84对准。
继续参见图1-5,线束隔开装置的各表面所相交的所有角部是弄圆的,以便消除可能会接合线束并可能会导致线束的损坏或切断的尖锐角部或点。例如,线束隔开装置20包括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长边40、44和短边48、52之间过渡的弄圆角部88。类似地,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36D的各边可以是弄圆的。还应理解地是,线束隔开装置20的可被线束接合的任何表面可具有弄圆的边缘或弄圆的表面,以便消除可能会损坏线束的尖锐角部和边缘。
如图4所示,示例性的线束隔开装置20具有第一尺寸或长尺寸E1和第二尺寸或短尺寸S1。长尺寸E1和短尺寸S1可以是所需的任何尺寸,只要长尺寸E1长于短尺寸S1即可。可在线束隔开装置20的可能的最宽点处测得长尺寸E1,同时可从长边40、44的弧形部56、60的底部64、68测得短尺寸S1。例如,长尺寸E1可以是约0.5英寸,短尺寸S1可以是约0.25英寸。在该实例中,将长尺寸E1和短尺寸S1选定为与航空环境中的线束隔开规范相符合。这些规范存在变化,因此,线束隔开装置20的尺寸E1、S1也可变化以保持与线束隔开规范相符合。此外,线束隔开装置20可具有与任何环境的线束隔开规范相符合的任何尺寸。
第一孔92形成在第一壁28中,第二孔96形成在第二壁32中。第一孔92和第二孔96在形状上是大体矩形的,可以在尺寸上基本相同,并可以彼此对准。第一孔92和第二孔96包括第一尺寸100和第二尺寸104(参见图4),第一尺寸100大于第二尺寸104。或者,孔92、96可具有矩形之外的构造,诸如其它多边形、或者任何完全或局部弧形周界的形状。
多个通道形成为穿过线束隔开装置20,这些通道适于容纳穿过它们的连接构件108。第一通道112形成为从第一壁28到第二壁32穿过线束隔开装置20,并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且基本上平行于构件36A-36D延伸。第一通道112通常由第一孔92、第二孔96和构件36A-36D的内表面116A-116D来限定。如同可在图3中最佳看到的那样,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形成为沿着基本平行于短边48、52延伸的方向穿过线束隔开装置20。如图1-5所示,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分别由右构件36C和左构件36D的内表面116C、116D,顶构件36A和底构件36B的左表面和右表面128A、128B、132A、132B,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内表面来构成。如同可在图5中最佳看到的那样,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形成为沿着基本平行于线束隔开装置20的长边40、44延伸的方向穿过线束隔开装置20。如图1-5所示,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分别由顶构件36A和底构件36B的内表面116A、116B,右构件36C和左构件36D的顶表面和底表面144C、144D、148C、148D,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内表面来构成。
继续参见图1-5和附加参见图6,连接构件108可与线束隔开装置20一起使用,以便将线束24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可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连接构件108。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构件是电缆扎匝108。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缆扎匝并不意欲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其它类型的连接构件可与线束隔开装置一起使用并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示的电缆扎匝是传统的电缆扎匝,它具有宽度W(参见图6)和厚度T(参见图7)。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一通道112适于允许连接构件108沿第一取向插入并禁止连接构件108沿第二取向插入。第一通道112的第一尺寸100和第二尺寸104有利于这种对沿第一取向插入的允许和对沿第二取向插入的禁止。更具体地说,参见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尺寸100等于或大于连接构件108(诸如所示的电缆扎匝)的宽度W,从而允许连接构件108插入通过第一通道112并允许连接构件108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的具有第一尺寸100的内表面上。第一通道112的第二尺寸104小于连接构件108(诸如所示的电缆扎匝)的宽度,从而禁止连接构件108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的具有第二尺寸104的内表面上。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这种禁止的目的。
应理解地是,第一通道112可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这些各种形状和尺寸较佳地能够允许连接构件108沿一个取向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并禁止连接构件108沿第二取向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继续参见图1-5,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所示示例性实施例各具有第一尺寸152,该第一尺寸152分别限定于右构件36C和左构件36D的内表面116C、116D与顶构件36A和底构件36B的左表面和右表面128A、128B、132A、132B之间。图3最佳地从上方示出了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第一尺寸152。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具有相同的第一尺寸152,但根据特定应用所需,也可具有不同的第一尺寸。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第一尺寸152小于连接构件108(诸如所示的电缆扎匝)的厚度T。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较小第一尺寸152防止连接构件108平直穿过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而是致使连接构件108弯曲穿过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由此通过构件36A-36D对连接构件108施加摩擦力。这允许将连接构件108预先安装在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中,并允许将线束隔开装置20操纵到位,而连接构件108不会落出线束隔开装置20。这允许更容易地安装示例性线束隔开装置20。
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还包括第二尺寸156,第二尺寸156至少与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相同,但可大于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以便允许连接构件108穿过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而几乎没有来自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侧面的阻力。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第二尺寸156是相同的,但可根据特定应用所需而是不同的,只要第二尺寸156至少等于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即可。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的第一尺寸152和第二尺寸156一起有利于插入仅仅单个连接构件108。这个特征由于各种原因而是有利的,例如,它可阻止使用者将多个连接构件插入通过同一通道而将线束24错误地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在线束隔开装置20设定过程中并在线束24安装之前,使用者可能希望将连接构件108插入通过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以便将线束隔开装置20和连接构件108准备好安装。为了在使用之前将连接构件108保持在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内,必须将足够的摩擦力施加在连接构件108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摩擦力,连接构件108就会简单地滑出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并落出线束隔开装置20。因此,在安装之前,构件36A-36D将足够的摩擦力施加至连接构件108,从而将连接构件108保持在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内。
出于类似的原因,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可以与第二通道120和第三通道124类似的方式构造。也就是说,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可具有第一尺寸160,第一尺寸160分别限定于顶构件36A和底构件36B的内表面116A、116B与右构件36C和左构件36D的顶表面和底表面144C、144D、148C、148D之间。图5最佳地从侧方示出了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的第一尺寸160。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具有相同的第一尺寸160,但根据任何特定应用所需,也可具有不同的第一尺寸。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的第一尺寸160小于连接构件108(诸如所示的电缆扎匝)的厚度T。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的较小的第一尺寸160防止连接构件108平直穿过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而几乎没有通过构件36A-36D施加至连接构件108的摩擦力,而是致使连接构件108弯曲穿过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由此通过构件36A-36D将摩擦力施加至连接构件108。这允许将连接构件108预先安装在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中,并允许将线束隔开装置20操纵到位,而连接构件108不会落出线束隔开装置20。这允许更容易地安装示例性线束隔开装置20。
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还包括第二尺寸164,第二尺寸156至少与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相同,但可大于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从而允许连接构件108穿过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而几乎没有来自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的侧面的阻力。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的第二尺寸164是相同的,但可根据特定应用所需而是不同的,只要第二尺寸164至少等于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即可。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通道136和第五通道140的第一尺寸160和第二尺寸164一起有利于插入仅仅单个连接构件108。这个特征由于各种原因而是有利的,例如,它可阻止使用者将多个连接构件108插入通过同一通道而将线束24错误地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现在参见图6和7,示出线束隔开装置20处于第一取向。在该第一取向中,线束隔开装置20定位成其长尺寸E1垂直于一对平行延伸的线束24。顶线束24T定位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顶弧形部56、60以及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之内,并接合顶弧形部56、60和外表面72。顶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四通道136,从而将顶线束24T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底线束24B定位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底弧形部56、60以及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B的外表面76之内,并接合底弧形部56、60和外表面76。底连接构件108包围底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五通道140,从而将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顶弧形部和底弧形部56、60用作鞍部,以便有助于将线束24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更具体地说,顶弧形部和底弧形部56、60有助于通过防止线束24沿线束隔开装置20的长边40、44朝向和离开线束隔开装置20的侧面的滑动或运动,保持线束24与线束隔开装置20的长边40、44相接触。
当线束24紧紧联接至处于该第一取向的线束隔开装置20时,平行延伸的线束24在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二尺寸或短尺寸S1处彼此隔开。返回参见上面提供的实例,在该第一取向中,线束24将彼此隔开0.25英寸。
现在参见图8和9,示出线束隔开装置20处于第二取向。在该第二取向中,线束隔开装置20定位成其长尺寸E1平行于一对平行延伸的线束24。顶线束24T具有定位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的部分,并接合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如图9最佳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最高部分延伸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上方。这种高度差异提供了一种鞍部,顶线束24T的一部分可定位在该鞍部中,这种鞍部阻止顶线束24T滑出或移出线束隔开装置20的顶部。顶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一通道112,从而将顶线束24T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如上所述,第一通道112的第一尺寸100足够宽,以便允许顶连接构件108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的内侧。底线束24B具有定位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的部分,并接合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B的外表面76。如图9最佳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最低部分延伸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B的外表面76下方。这种高度差异提供了一种鞍部,底线束24B的一部分可定位在该鞍部中,这种鞍部阻止底线束24B滑出或移出线束隔开装置20的底部。底连接构件108包围底线束24B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一通道112,从而将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如上所述,第一通道112的第一尺寸100足够宽,以便允许底连接构件108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的内侧。
当线束24紧紧联接至处于该第二取向的线束隔开装置20时,平行延伸的线束24在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二尺寸或短尺寸S1处彼此隔开。返回参见上面提供的实例,在该第二取向中,线束24将彼此隔开0.25英寸。
现在参见图10和11,示出线束隔开装置20处于第三取向。在该第三取向中,顶线束24T和底线束24B定位成彼此垂直,线束隔开装置20定位成以其长尺寸E1平行于顶线束24T并垂直于底线束24B。或者,线束隔开装置20可定位成以其长尺寸E1垂直于顶线束24T并平行于底线束24B。顶线束24T具有定位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的部分,并接合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如图11最佳所示,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最高部分延伸于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A的外表面72上方。这种高度差异提供了一种鞍部,顶线束24T的一部分可定位在该鞍部中,这种鞍部阻止顶线束24T滑出或移出线束隔开装置20的顶部。顶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一通道112,从而将顶线束24T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如上所述,第一通道112的第一尺寸100足够宽,以便允许顶连接构件108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的内侧。底线束24B定位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底弧形部56、60以及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B的外表面76之内,并接合底弧形部56、60和外表面76。底连接构件108包围底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五通道140,从而将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当线束24紧紧联接至处于该第三取向的线束隔开装置20时,垂直延伸的线束24在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二尺寸或短尺寸S1处彼此隔开。返回参见上面提供的实例,在该第三取向中,线束24将彼此隔开0.25英寸。
现在参见图12和13,示出线束隔开装置20处于第四取向。在该第四取向中,顶线束24T和底线束24B定位成彼此平行,线束隔开装置20定位成以其长尺寸E1垂直于线束24并相交于线束24。此外,线束隔开装置20的短尺寸S1垂直于平行的线束24。如图13最佳所示,顶线束24T具有接合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C的外表面80的一部分,并可接合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顶短边48、52。顶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二通道120,从而将顶线束24T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如图13最佳所示,底线束24T具有接合在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之间延伸的构件36D的外表面84的一部分,并可接合第一壁28和第二壁32的底短边48、52。底连接构件108包围底线束24B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三通道124,从而将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当线束24紧紧联接至处于该第四取向的线束隔开装置20时,平行延伸的线束24在线束隔开装置20的第一尺寸或长尺寸E1处彼此隔开。返回参见上面提供的实例,在该第四取向中,线束24将彼此隔开0.50英寸。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束隔开装置20构造成阻止线束24以以下方式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线束隔开装置20从第四取向绕垂直轴线旋转九十度,使得线束隔开装置20的短尺寸S1平行于线束24。通过使第一通道112的第二尺寸104小于一个或多个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来阻止线束隔开装置20联接至线束24。由于第一通道112的第二尺寸104小于一个或多个连接构件108的宽度W,使用者可以一角度将连接构件108插入第一通道112,但无法将连接构件108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的具有第二尺寸104的内表面上。因为连接构件108无法平放抵靠在第一通道112内,使用者会认识到错误,并会理解线束隔开装置20必须重新取向到另一取向。由于线束隔开装置20的长尺寸E1垂直于线束24并相交于线束24,这还防止使用者使用线束隔开装置20以使线束垂直于彼此地延伸。
现在参见图14和15,示出线束隔开装置20处于第四取向,在图12和13中线束隔开装置20也处于第四取向。然而,在图14和15中,平行的线束24用单个连接构件108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在该构造中,单个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插入通过第四通道,包围底线束24B,插入通过第五通道140,然后收紧以将顶线束24T和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返回参见图6,单个连接构件108也可用来将顶线束24T和底线束24B联接至处于第一取向的线束隔开装置20。在该构造中,单个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插入通过第二通道120,包围底线束24B,插入通过第三通道124,然后收紧以将顶线束24T和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0。
现在参见图16-20,示出了线束隔开装置22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6-20所示的线束隔开装置220的各部件类似于图1-15所示的线束隔开装置220的各部件,第一组部件具有200的序列号,而第二组部件(100序列)具有300的序列号。
在图16-20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线束隔开装置220的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各包括一对相对的短边248、252,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每条短边包括凸起弧形部368、372。凸起弧形部368、372的底部或最凹部376、380基本上与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236C、236D|的外表面280、284对准。也就是说,如图16-20所示,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右短边248、252的弧形部368、372的底部376、380与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右侧之间延伸的构件236C的外表面280对准。此外,如图16-20所示,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左短边248、252的弧形部368、372的底部376、380与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左侧之间延伸的构件236D的外表面284对准。
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弧形短边248、252在功能上类似于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弧形长边240、244。更具体地说,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短边248、252的弧形部368、372用作鞍部,有助于通过防止线束24沿线束隔开装置220的短边248、252滑动或运动,而将线束24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20并帮助保持线束24与线束隔开装置220的短边248、252相接触。
图16-20所示的线束隔开装置220可用在图1-15所示的线束隔开装置220的所有相同取向中。弧形短边248、252将接合线束24的具体取向是第四取向(参见图12和13)。在该第四取向中,顶线束24T定位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短边248、252的弧形部368、372之内并接合弧形部368、372,并且接合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236C的外表面280。顶连接构件108包围顶线束24T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20的第二通道320,从而将顶线束24T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20。底线束24B定位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的短边248、252的弧形部368、372之内并接合弧形部368、372,并且接合在第一壁228和第二壁232之间延伸的相邻构件236D的外表面284。底连接构件108包围底线束24B并插入通过线束隔开装置220的第三通道324,从而将底线束24B联接至线束隔开装置220。
当线束24紧紧联接至处于该第四取向的线束隔开装置220时,平行延伸的线束24在线束隔开装置220的第一尺寸或长尺寸E1处彼此隔开。返回参见上面提供的实例,在该第四取向中,线束24将彼此隔开0.50英寸。
应理解地是,这里所述和附图所示的线束隔开装置可具有不同于所述和所示的构造,这些不同构造意欲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例如,第一壁和第二壁的长边可基本上是平直的,而不是像以上所述和附图所示那样是弧形或鞍状的。第一壁和第二壁的基本平直长边足以将线束24保持至线束隔开装置,并阻止线束滑出或移出线束隔开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第一轴线延伸;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以及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被分别构造成容纳穿过它们的连接构件。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具有能使仅仅一个连接构件容纳于其中的形状和尺寸。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第一通道具有以下的形状和尺寸:在第一位置能将连接构件容纳于其中,而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阻止将所述连接构件容纳于其中。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宽度的第一尺寸,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尺寸并小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的第二尺寸。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还包括:
第一基本平直壁;
第二基本平直壁,所述第二基本平直壁与所述第一壁隔开并基本平行;以及
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互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由穿过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孔来限定;
所述第二通道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内表面和其它构件的侧表面来限定;
所述第三通道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侧表面和其它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内表面来限定。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还包括:
第四通道,所述第四通道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延伸;以及
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三轴线延伸;其中,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被分别构造成容纳穿过它们的连接构件。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第四通道和所述第五通道具有可使仅仅一个连接构件容纳于其中的形状和尺寸。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宽度的第一尺寸,且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尺寸并小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的第二尺寸。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
第一壁;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隔开并大体平行;以及
多个隔开的构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延伸并接合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其中
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和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限定穿过所述线束隔开装置的通道,所述通道被构造成容纳穿过其的连接构件;以及
当所述连接构件定位在所述通道中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中的至少两个构件接合所述连接构件,以便将摩擦阻力施加至所述连接构件。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当所述连接构件定位在所述通道中时,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中的所有构件接合所述连接构件,以便将摩擦阻力施加至所述连接构件。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包括彼此隔开一小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的距离的两个构件。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
所述多个隔开的构件包括三个构件,所述三个构件中的两个构件彼此对准,所述三个构件中的第三构件与对准的所述两个构件偏离;以及
限定于两个对准构件和第三偏离构件之间的空间小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连接构件在所述通道内弯曲。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
所述第一壁包括一对相对长边和一对相对短边,其中所述一对相对长边隔开第一距离,所述一对相对短边隔开大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所述第二壁包括一对相对长边和一对相对短边,其中所述第二壁的所述一对相对长边隔开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壁的所述一对相对短边隔开所述第二距离;以及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联接至线束,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个壁的所述长边中的一个长边接合第一线束,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个壁的所述长边中的另一长边接合第二线束,从而将所述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个壁的所述短边中的一个短边接合第一线束,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每个壁的所述短边中的另一短边接合第二线束,从而将所述第一线束和第二线束隔开所述第二距离。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所述长边都包括弧形部。
在本发明的线束隔开装置中,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的所述短边都包括弧形部。
为了说明和描述目的,已经作出了本发明的之前描述,但这些描述不是穷举的或者用来将本发明限制于所述的精确形式。选择这些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践应用,由此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以适合于所考虑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实施例和各种改型来最好地利用本发明。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构造,但其它替代构造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并落入本发明的预期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线束隔开装置,包括:
彼此隔开第一距离的第一对相对表面;以及
彼此隔开第二距离的第二对相对表面;其中
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以及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线束可联接至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并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并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二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包括凸起弧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中的每个表面包括凸起弧形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所述线束可用单个连接构件联接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所述线束可用多个连接构件联接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的所述线束隔开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被构造成:所述线束能联接至所述线束隔开装置,使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以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线束,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线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隔开装置构被造成:所述线束能联接至所述线束隔开装置,使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接合所述线束以将所述线束隔开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接合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中的一个表面的顶线束且基本上垂直于接合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中的另一表面的底线束,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顶线束或底线束中的一个线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基本平直壁;
第二基本平直壁,所述第二基本平直壁与所述第一壁隔开并基本平行;以及
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互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对相对表面由所述第一平直壁的边、所述第二平直壁的边、以及所述构件中一些构件的外表面来限定;以及
所述第二对相对表面由所述第一平直壁的其它边、所述第二平直壁的其它边、以及所述构件中一些构件的外表面来限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沿第一轴线延伸;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延伸;以及
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沿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并平行于所述第二轴线的第三轴线延伸;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被分别构造成容纳穿过它们的连接构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具有等于或大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宽度的第一尺寸,所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尺寸并小于所述连接构件的厚度的第二尺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隔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基本平直壁;
第二基本平直壁,所述第二基本平直壁与所述第一壁隔开并基本平行;以及
多个构件,所述多个构件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相互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通道由穿过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孔来限定;
所述第二通道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内表面和其它构件的侧表面来限定;以及
所述第三通道由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内表面、所述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侧表面和其它构件中的一个构件的内表面来限定。
CN2011103559466A 2011-10-27 2011-10-27 线束隔开装置 Pending CN103090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59466A CN103090109A (zh) 2011-10-27 2011-10-27 线束隔开装置
US13/470,639 US9067717B2 (en) 2011-10-27 2012-05-14 Bundle spacing device
US14/737,004 US9663280B2 (en) 2011-10-27 2015-06-11 Bundle spac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559466A CN103090109A (zh) 2011-10-27 2011-10-27 线束隔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109A true CN103090109A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0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59466A Pending CN103090109A (zh) 2011-10-27 2011-10-27 线束隔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10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051A (en) * 1989-05-04 1990-03-20 Lee James A Keeper plate for strap handcuffs
CN1147611A (zh) * 1995-07-25 1997-04-16 潘都依特有限公司 导线固定器
CN1877937A (zh) * 2005-03-07 2006-12-13 贝尔金公司 电缆管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65660A (zh) * 2008-09-30 2011-08-2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件及电线捆扎结构
CN202674531U (zh) * 2011-10-27 2013-01-16 泛达公司 线束隔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9051A (en) * 1989-05-04 1990-03-20 Lee James A Keeper plate for strap handcuffs
CN1147611A (zh) * 1995-07-25 1997-04-16 潘都依特有限公司 导线固定器
CN1877937A (zh) * 2005-03-07 2006-12-13 贝尔金公司 电缆管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65660A (zh) * 2008-09-30 2011-08-24 东芝三菱电机产业系统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件及电线捆扎结构
CN202674531U (zh) * 2011-10-27 2013-01-16 泛达公司 线束隔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3280B2 (en) Bundle spacing device
EP2397736A1 (en) Modular conduit retention system
US9168997B2 (en) Aircraft conduit harness retention system
US9323007B1 (en) One-piece optical fiber adapter capable of switching coupling polarity of optical fiber connectors
JP2013508898A (ja) バネ力接続クランプ
US9963093B2 (en) Wire harness attachment structure and wiring unit
JP6150668B2 (ja) ホットメルトホースを配設するための吊下具および方法
CA2961197C (en) Universal mounting clip for signal-carrying cables
TWM481420U (zh) Lc光纖可疊加組合式適配器
CN202674531U (zh) 线束隔开装置
JP6546491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固定構造
CN103090109A (zh) 线束隔开装置
WO2019002066A2 (en) DEVICE FOR TUBE AND TUBE CONNECTION
US20060169482A1 (en) Adhesive backed mount strip
JP6291082B2 (ja) 留め具および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EP3093931A1 (en) Splitter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205051085U (zh) 电连接器组件
KR200492776Y1 (ko) 커넥터
EP3088786B1 (en) Modular multiple ducting system
JP2020501082A (ja) 長手方向スペーサを有する分離導管
KR102707016B1 (ko) 정렬기능을 갖는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어셈블리
EP2892110B1 (en) Field-replaceable terminal block divider
CN107878357B (zh) 一种线束管固定装置
ES2759606T3 (es) Sistema de conexión de unidades de salvaguarda de datos informáticos
EP2830174A2 (en) Cable tray coupl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