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84548B - 一种新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84548B
CN103084548B CN201310038306.1A CN201310038306A CN103084548B CN 103084548 B CN103084548 B CN 103084548B CN 201310038306 A CN201310038306 A CN 201310038306A CN 103084548 B CN103084548 B CN 103084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top board
needle plate
hole
limi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83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84548A (zh
Inventor
卢绍华
许湘泉
王军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eagull residential industry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83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84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84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4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84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84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模具,包括:母模板,公模板,公模板和母模板结合后形成铸造产品的型腔;底针板,所述底针板与所述公模板相对设置,且适于与驱动装置连接,从而为产品脱模提供原始顶出力;以及若干组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公模板和底针板之间,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对应抽出一个公模仁,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板、顶杆、锥形杆和滑板,所述顶杆在所述底针板的作用下向着所述顶板的底部运动进而推动顶板实现对应所述公模仁与产品的完全分离。本发明通过在底针板和公模板之间设置若干组顶出组件,使产品逐步从模仁中脱出,避免产品因顶出时受力过大产生凹陷或顶针突起等顶出缺陷,从而保证铸造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级顶出结构的新型模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铸造锌合金模具顶出结构一般都采用设置在产品内部的顶针,开模时,使用顶针直接将产品一次性顶出,这种顶出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由于顶针直接作用在产品上,且一次性将产品顶出,使得顶针对产品的作用力较大,从而经常造成产品顶出过程中的变形以及毛刺等,进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特别对一些结构复杂的产品来说,产品成型过程中需要的芯子较多,芯子的结构往往不同,不同的芯子对于顶出力的需求往往也不同,而采用顶针一次性顶出时,通常需要使用能够保证最难顶出的芯子顶出的作用力,进而加剧了产品的变形缺陷,也容易造成顶针凸起,从而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
为了避免脱模过程中采用顶针一次顶出造成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抽芯技术。例如,中国专利文件CN200960706Y公布了一种具有二次顶出机构的模具,该模具在下模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活动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二顶板,以及固定连接的第三、四顶板, 第二顶板上设置有顶针,第三顶板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和所述顶针的顶部直接作用在产品上,套筒内部穿插有芯子,所述芯子固定在下固定板上;在第二顶板与第三顶板之间设有用于控制第一、二顶板与第三、四顶板分和的开闭器,在第三、四顶板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三、四顶板向上运动的限位柱。脱模时,顶杆带动第一、二顶板向上运动,在开闭器的作用下,第三、四顶板随之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设置在第三顶板上的套筒和设置在第二顶板上的顶针向上运动,共同顶产品,由于芯子固定在下固定板上,在顶针与套筒顶产品的过程中完成芯子与产品的脱离,实现抽芯;完成抽芯后,限位柱抵在下模板上,并且第一、二顶板继续向上运动,脱离开闭器,致使第三、四顶板与第一、二顶板脱离而停止向上运动,进而使得安装在第二顶板上的顶针将产品顶出来。该文献公开的模具,通过二次顶出运动将产品顶出,先抽芯,再脱产品,相对于传统的一次顶出方式来说,减小了每次顶出的作用力以及作用行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品质。然而,该种模具在顶出产品时虽然采用两次顶出方式,但是套筒和顶针还是直接作用在产品上,且与产品具有较小的接触面,从而容易在抽芯过程中对产品的外观造成破坏;另外,该种模具在抽芯过程向产品脱出过程转换过程中,需要通过开闭器来实现第二顶板和第三顶板的开、合,进而实现套筒的回位,而现有技术的用于模具领域的树脂开闭器,一般采用特殊的尼龙材料做成套管,造价加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尼龙套管不断受到锥形螺栓缩紧应力的作用,从而使得尼龙套管的耐用性降低,进而降低回位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模具的顶出机构在抽芯过程中顶杆(或套筒或顶针)直接作用在产品上容易造成产品外观损坏且顶出机构使用开闭器可靠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产品外观品质且使用可靠性较高的新型模具。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模具,包括:母模板,所述母模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凸面的母模仁;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凹面的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公模仁;底针板,所述底针板与所述公模板相对设置,且适于与驱动装置连接,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着产品脱模方向移动,从而为产品脱模提供原始顶出力;以及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公模板和底针板之间,为若干组,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对应抽出一个公模仁;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活动接触地设置在所述公模板的下部;固定板,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针板之间,适于与模具的辅助设备固定,且与所述顶板对应抽出的所述公模仁的下部固定,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顶杆,所述顶杆的下部安装在所述底针板上,所述顶杆的上部穿过所述通孔伸向所述顶板的底部,所述顶杆在所述抵针板的作用下从向着所述顶板的底部运动开始,到推动顶板实现对应所述公模仁与产品的完全分离时止的运行时间为T;以及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用于在所述顶杆运行所述时间T时使所述顶杆开始回位,所述回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针板上具有回位孔的滑板以及推动所述滑板向着所述顶杆的底部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回位孔在所述顶杆运行所述时间T时正对所述顶杆的下部。
所述驱动件包括锥形杆,所述锥形杆的下部为锥形部;所述滑板上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驱动孔对准所述锥形部的锥尖,所述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顶杆运行的时间小于T的特定时刻与所述驱动孔的侧壁开始接触,并在所述顶杆运行时间T时与所述驱动孔分离。
后一组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在前一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运行所述时间T时恰好与其对应的所述顶板接触。
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
若干组所述顶出组件中的所述固定板为成型为一体的平板。
所述顶出组件为两组,脱模过程中,两组所述顶出组件中的所述滑板在所述底针板上运动方向是相向。
每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底针板上设置有面针板,所述面针板上设置有供所述锥形杆和所述顶杆穿过的导向孔。
所述滑板位于所述底针板和所述面针板之间。
所述滑板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实现所述滑板的复位。
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所述锥形杆的所述锥形部的下部还设置有一圆柱体。
所述顶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移动距离的限位件。
所述顶板和所述公模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公模板移动距离的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为顶出限位管,所述顶出限位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出限位管的下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固定板上与所述顶出限位管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限位管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出限位管的高度,所述容纳孔的开口处的口径小于所述顶出限位管的径向凸起处的管径。
所述限位件为顶出限位管,所述顶出限位管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公模板上,所述顶出限位管的下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顶板上与所述顶出限位管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限位管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出限位管的高度,所述容纳孔的开口处的口径小于所述顶出限位管的径向凸起处的管径。
所述固定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公模板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贯穿的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内设置有导向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新型模具,在公模板和底针板之间设置若干组顶出组件,每组顶出组件对应实现一个公模仁的抽出,由此可以实现对复杂产品的多次抽芯顶出,以最大限度减小顶针最后顶出产品时作用在产品上的力;并且,通过在所述公模板的下部设置顶板,在每组所述顶出组件顶出过程中,对应抽出的公模仁被固定,而其他模仁以及产品作为一个整体被顶杆顶出,这使得顶杆在作用过程中不会直接作用在产品上,从而使产品不会产生凹陷或者顶针凸起,产品的内部不会产生毛边尺寸不稳的现象,提高了铸造产品的合格率,减少了后续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本发明的模具,通过驱动件驱动滑板,并使得滑板上的回位孔在所述顶杆完成顶出运动时对准所述顶杆的下部,进而使得顶杆在完成顶出运动时回位到回位孔内,由于滑板的设置取代了以往的开闭器,使得顶出更加平稳、快捷;并克服了开闭器在开模合模交替过程中可靠性较差且更换过程中又影响生产效率的缺陷。
2.本发明的新型模具,所述驱动件包括锥形杆,所述锥形杆的下部为锥形部;所述滑板上设置有驱动孔,所述驱动孔对准所述锥形部的锥尖,所述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顶杆运行的时间小于T的特定时刻与所述驱动孔的侧壁开始接触,并在所述顶杆运行时间T时与所述驱动孔分离。通过锥形杆驱动作为驱动件来驱动滑板的驱动孔与所述顶杆的下部对准,进而实现顶杆的回位,这样的结构设置,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施加顶出推力,该顶出推力不但可以实现顶杆的顶出运动,并且使得滑板逐渐向着所述锥形杆的锥形部运动,从而使得所述锥形部驱动所述滑板运动,进而实现顶杆的回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本发明的新型模具,后一组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在前一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运行所述时间T时恰好与其对应的所述顶板接触。该种设置方式的新型模具,在前一组顶出组件的顶杆完成顶出运动开始回位时就可以对所述顶板进行顶出,进而开始下一组顶出组件的顶出运动,从而实现了前一组顶出与后一组顶出的连续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4. 本发明的新型模具,每组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针板之间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与模具的辅助设备固定,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驱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供所述顶板固定的通孔,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了对所述顶杆的导向和定位,并且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使得模具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模具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新型模具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新型模具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新型模具的C-C向剖视示意图;
图中:1-母模板;11-母模仁;2-公模板;21,22,23-公模仁;31-顶板;32-固定板;33-顶杆;34-回位孔;35-滑板;36-锥型杆;37-驱动孔;38-面针板;4-底针板;5- 产品;6顶出限位管;7-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图3以及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模具,包括母模板1,所述母模板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凸面的母模仁11,公模板2,所述公模板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凹面的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公模仁,在此,“高度不同”是指:不同的公模仁的底部相对于水平面的距离不同,这样的设置方式方便对不同所述公模仁实现分级抽芯;底针板4,所述底针板4与所述公模板2相对设置,且适于与驱动装置连接,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着产品脱模方向移动,从而为产品脱模提供原始顶出力,所述的产品脱模方向为垂直于公模板与母模板结合面的方向,驱动装置推动底针板向上运动的同时,模具依次完成抽芯和脱模动作;所述新型模具还具有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公模板2和底针板4之间,为若干组,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对应抽出一个公模仁,此处的公模仁既是指芯子,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板31,所述顶板31活动接触地设置在所述公模板2的下部;固定板32,设置在所述顶板31与所述底针板4之间,适于与模具的辅助设备固定,且与所述顶板31对应抽出的所述公模仁的下部固定,所述固定板32上设置有通孔; 顶杆33,所述顶杆33的下端部可抵在所述底针板4上,所述顶杆33的上部伸向所述顶板31的底部,所述顶杆33在所述底针板4的作用下,从向着所述顶板31的底部运动开始,到推动顶板31实现对应所述公模仁21与产品的完全分离时止的运行时间为T;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用于在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使所述顶杆33开始回位,所述回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针板4上具有回位孔34的滑板35以及推动所述滑板35向着所述顶杆33的底部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回位孔34在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正对所述顶杆33的下部。
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方案,对于实现上述核心技术方案来说,用于驱动所述底针板4沿着产品脱模方向运动的驱动装置的设置方式可以是电动驱动装置,也可以是机械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为气缸,其顶出端与所述底针板4的底面活动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驱动件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够保证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所述滑板35能够向着所述顶杆33的底部运动并使得所述回位孔34在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正对所述顶杆33下部的所述驱动件的设置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给出一种所述驱动件的设置方式,所述驱动件包括锥形杆36,所述锥形杆36的下部为锥形部;所述滑板35上设置有驱动孔37,所述驱动孔37对准所述锥形部的锥尖,所述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顶杆33运行的时间小于T的特定时刻与所述驱动孔37的侧壁开始接触,并在所述顶杆33运行时间T时与所述驱动孔37分离。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锥形杆36,其可以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2上,也可以直接固定在所述模具的辅助设置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杆36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2上,并且若干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固定板32成型为一体的平板,该种设置方式使得本实施例的模具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安装所述滑板35,并便于定位所述顶杆33,每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底针板4上设置有面针板38,所述面针板38上设置有供所述锥形杆36和所述顶杆33穿过的导向孔;所述滑板35位于所述底针板4和所述面针板38之间。设置面针板38可以便于安装滑块35,同时也便于滑块35的复位动作。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改进,所述锥形杆36的所述锥形部的下端还设置有一圆柱体,也就说,所述锥形杆36下端的锥面没有成型到所述锥形杆36的轴心处,而是在底端留有一个小的圆柱状突起,这样便于锥形杆36与驱动孔37 定位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所述滑板35进行复位,所述滑板35上设置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锥形杆36的锥形部在初始位置时不与所述驱动孔37的内壁接触。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方式,所述锥形杆36的锥形部在初始位置时也可以与所述驱动孔37的内壁接触,这样,在所述顶杆33顶出运动时,所述锥形杆36即驱动滑板35向着所述顶杆33移动。而若所述模具是多级顶出结构的模具时,即所述顶出组件为多组时,为了实现多级顶出(即分次顶出),当前一组顶出组件的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初始位置时与驱动孔37的内壁接触时,后一组顶出组件的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初始位置时不与所述驱动孔37的内壁接触。
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定所述顶板31相对于所述固定板32以及所述公模板2相对于所述顶板31的移动距离,所述顶板31和所述固定板32之间以及所述顶板31和所述公模板2之间分别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顶出限位管6,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31或公模仁2上,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下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固定板32或公模仁2上与所述顶出限位管6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高度,所述容纳孔的开口处的口径小于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径向凸起处的管径。当一级或二级顶出运动结束后,所述限位管6下端的径向凸起恰好运动到容纳孔上端孔径变小出,从而阻止顶板31或公模板2继续向上运动。
为了对所述顶板33进行更好地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2、顶板31以及公模板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贯穿的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内设置有导向柱7。所述导向柱7用于保证顶板31与公模板2在进行上下运动的时候不会向侧方向倾斜或滑动,从而使整个模具的顶出更加精确。所述导向柱7优选四根,见图1,分别设置在所述模具的四个角处。当然,根据模具的重量和形状,还可以设置成其它数量或位置。
为了实现多级顶出,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为两组,分别实现对不同公模仁的抽芯,参见图2、图3、图4。后一组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33在前一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恰好与其对应的所述顶板31接触。该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在前一组顶出组件的顶杆33完成顶出运动时,后一组顶出组件的顶杆33正好开始顶出,从而实现前后两组顶出组件的顶出运动的连续性,提高了模具的工作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后一组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33在前一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恰好与其对应的所述顶板31接触,本实施例中,事先将前一组顶出组件的顶杆33对应抽出公模仁需要运行的距离设置为一个特定常数,而将后一组顶出组件的顶杆33对应抽出公模仁需要运行的距离设置为另一个特定常数,通过驱动装置与两组顶出组件内的顶杆33运行速度进行控制即可实现两组顶出组件的连续顶出运动。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实现顶杆33的复位,所述滑板35在所述底针板4上的水平移动距离也需要进行事先预设计,即通过控制驱动装置驱动底针板4的运行速度以及通过对锥形杆36的锥形部的侧面的倾斜角度进行预先设定,使得锥形杆36能够在驱动孔37的驱动下刚好在顶杆33完成顶出运动时正对所述顶杆33的下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模具,其每一组所述顶出组件的工作过程如下:
底针板4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产品脱模方向移动,并使得所述顶杆33的上部逐渐与推动与其接触的所述顶板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杆33的上部与所述顶板31通过螺钉固定,见图2,而为了实现顶出运动的目的,所述顶杆33的上部也可以不与所述顶板31固定,在初始位置时,两者保持特定的距离,通过顶杆33的运动使得顶杆33逐渐与所述顶板31接触的设置方式也可以实现顶杆33对顶板31的作用)的底面接触,并进而推动所述公模板2沿着产品脱模方向(见图2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公模仁23与所述固定板32固定,在所述顶板31推动所述公模板2沿着产品脱模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公模仁23固定不动,从而使其从产品5中抽出,实现抽芯;将所述顶杆33从沿着产品脱模方向移动开始(即向着顶板31移动),到推动顶板31实现对应所述公模仁23与产品5的完全分离时止的运行时间定义为T,所述锥形杆36的所述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顶杆33运行的时间小于T的特定时刻与所述驱动孔37的侧壁开始接触(如图2所示),此时,所述锥形杆36的锥形部的侧壁给所述驱动孔37的内壁一个作用力,从而使得所述滑板35向着所述顶杆33的下部逐渐移动(图2中向右的方向),并挤压弹簧9,在此过程中,所述顶杆33依然在顶出运动中,当所述顶杆33运行时间T时,所述顶杆33完成顶出运动,此时,所述锥形部的侧壁与所述驱动孔37分离,锥形部不再驱动所述滑板35移动,所述回位孔34正对所述顶杆33的下部,进而使得所述顶杆33对顶板31的作用力消失,公模仁23完全从产品中抽出,进而完整实现了一级抽芯的全过程。一级抽芯结束后,模具右侧的后一组顶出组件中的锥形杆36的锥面恰好与滑板35上的驱动孔37的左侧壁贴合,底针板4继续向上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顶杆33与其对应的顶板31接触,进而推动公模板2与对应的公模仁22分离,从而使固定在固定板32上的公模仁22从产品中抽出;在此过程中,随着底针板4不断向上运动,锥形杆36克服弹簧9的阻力推动滑板35向着顶杆33的下部移动(图2中向左的方向),当锥形杆36的锥形部完全落入驱动孔37内时(即锥形部的侧壁与所述驱动孔37相分离,不再接触,而锥形杆36的圆柱部分与所述驱动孔37相接触),顶杆33的下部正对所述回位孔34,进而使得顶杆33不再对公模板2施加推力,此时公模仁22完全从产品中抽出,进而完成二级顶出运动。
从上述顶出运动可以看出,每组顶出组件对应一级公模仁的抽芯动作,最后由针底板4带动顶针8直接把产品5从公模仁21中顶出。这种顶出结构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结构设计出不同级的顶出运动,使每一次的顶出分别抽出不同部位的公模仁,也即芯子,使所铸造的产品逐步脱离公模仁,这样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铸造产品的质量,避免因抽芯时的力过大而使产品变形。
产品顶出后,底针板4在反向驱动力的作用下开始沿产品脱模方向的相反方向运动,滑板35在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
    以上事实例只是为了更好的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解释,以使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更容易理解,而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及创造精神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新型模具,包括:母模板(1),所述母模板(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凸面的母模仁(11);公模板(2),所述公模板(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成型产品凹面的若干个高度不同的公模仁;底针板(4),所述底针板(4)与所述公模板(2)相对设置,且适于与驱动装置连接,并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向着产品脱模方向移动,从而为产品脱模提供原始顶出力;以及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公模板(2)和底针板(4)之间,为若干组,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对应抽出一个公模仁;
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板(31),所述顶板(31)活动接触地设置在所述公模板(2)的下部;固定板(32),设置在所述顶板(31)与所述底针板(4)之间,适于与模具的辅助设备固定,且与所述顶板(31)对应抽出的所述公模仁的下部固定,所述固定板(32)上设置有通孔;顶杆(33),所述顶杆(33)的下部安装在所述底针板(4)上,所述顶杆(33)的上部穿过所述通孔伸向所述顶板(31)的底部,所述顶杆(33)在所述底针板(4)的作用下从向着所述顶板(31)的底部运动开始,到推动顶板(31)实现对应所述公模仁与产品的完全分离时止的运行时间为T;以及回位装置,所述回位装置用于在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使所述顶杆(33)开始回位,所述回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底针板(4)上具有回位孔(34)的滑板(35)以及推动所述滑板(35)向着所述顶杆(33)的底部滑动的驱动件,所述回位孔(34)在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正对所述顶杆(33)的下部;
   所述驱动件包括锥形杆(36),所述锥形杆(36)的下部为锥形部;所述滑板(35)上设置有驱动孔(37),所述驱动孔(37)对准所述锥形部的锥尖,所述锥形部的一个侧壁在所述顶杆(33)运行的时间小于T的特定时刻与所述驱动孔(37)的侧壁开始接触,并在所述顶杆(33)运行时间T时与所述驱动孔(37)分离;
后一组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33)在前一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顶杆(33)运行所述时间T时恰好与其对应的所述顶板(31)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6)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顶出组件中的所述固定板(32)为成型为一体的平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为两组,脱模过程中,两组所述顶出组件中的所述滑板(35)在所述底针板(4)上运动方向是相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顶出组件的所述底针板(4)上设置有面针板(38),所述面针板(38)上设置有供所述锥形杆(34)和所述顶杆(33)穿过的导向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35)位于所述底针板(4)和所述面针板(3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35)上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用于实现所述滑板(35)的复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杆(36)的所述锥形部的下部还设置有一圆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和所述固定板(3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顶板(31)相对于所述固定板(32)移动距离的限位件。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1)和所述公模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顶板(31)相对于所述公模板(2)移动距离的限位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顶出限位管(6),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顶板(31)上,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下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固定板(32)上与所述顶出限位管(6)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高度,所述容纳孔的开口处的口径小于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径向凸起处的管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顶出限位管(6),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公模板(2)上,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下端设有径向凸起;所述顶板(31)上与所述顶出限位管(6)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容纳孔,所述容纳孔的高度大于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高度,所述容纳孔的开口处的口径小于所述顶出限位管(6)的径向凸起处的管径。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2)、所述顶板(31)以及所述公模板(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贯穿的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内设置有导向柱(7)。
CN201310038306.1A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新型模具 Active CN103084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8306.1A CN103084548B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新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8306.1A CN103084548B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新型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4548A CN103084548A (zh) 2013-05-08
CN103084548B true CN103084548B (zh) 2015-04-15

Family

ID=4819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8306.1A Active CN103084548B (zh) 2013-01-31 2013-01-31 一种新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84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4717B (zh) * 2013-05-15 2015-08-26 宁波北仑大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一种具有二级联合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104228001B (zh) * 2014-09-29 2017-03-29 深圳创维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注塑模具
CN110125382B (zh) * 2019-05-21 2021-02-23 山东景阳岗金属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熔模铸造用辅助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8549A (ja) * 1984-09-25 1986-04-22 Toshiba Corp 成形型装置
CN202278715U (zh) * 2011-10-25 2012-06-20 牟维军 一种二次推出的模具机构
CN202447635U (zh) * 2011-11-30 2012-09-2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模机构及压铸装置
CN202684029U (zh) * 2012-08-24 2013-01-23 宁波市鄞州剑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轴向锁的铜钥匙的压铸模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78549A (ja) * 1984-09-25 1986-04-22 Toshiba Corp 成形型装置
CN202278715U (zh) * 2011-10-25 2012-06-20 牟维军 一种二次推出的模具机构
CN202447635U (zh) * 2011-11-30 2012-09-26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脱模机构及压铸装置
CN202684029U (zh) * 2012-08-24 2013-01-23 宁波市鄞州剑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制造轴向锁的铜钥匙的压铸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84548A (zh) 2013-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4548B (zh) 一种新型模具
CN202388755U (zh) 塑胶模具二次顶出装置
CN107571464B (zh) 一种多方向抽芯模具
CN101954723B (zh) 改进型倒扣瓶盖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CN102601942A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机构
CN102962966A (zh) 一种塑胶模具的自动切断浇口结构
CN203973859U (zh) 一种橡胶件脱模器
CN104260280A (zh) 一种汽车车灯面罩成型模具
CN111703035A (zh) 一种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204308166U (zh) 动模、定模带有推出机构的模具
CN203973935U (zh) 框架类产品的成型模具
CN203371722U (zh) 注塑机的复位装置
CN203063073U (zh) 一种楔杆三角滑块式先复位机构
CN107088993B (zh) 汽车轮护板的脱模装置
CN104859109A (zh) 一种锁销式二次顶出机构
CN210308872U (zh) 一种汽车车灯卡线结构二次顶出机构
CN210308859U (zh) 一种滑块内带斜顶模具
CN102529043B (zh) 一种简易二次定距顶出装置
CN20391960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模具雾灯安装柱的脱模结构
CN201712092U (zh) 二次顶出强脱机构
CN210148637U (zh) 一种汽车壳体模具
CN113828755A (zh) 一种二次顶出压铸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09304912U (zh) 一种一模多件二次顶出机构
CN102285034A (zh) 二次顶出强脱机构
CN202592678U (zh) 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ZHOU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ATH ARTICLES CO., LTD. OF SOUTH LARUS RIDIBUNDUS OF GUANGZHOU

Effective date: 201405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512

Address after: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Yu Street 511400 No. 363 Shanxi Road

Applicant after: Guangzhou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Yu Street Shanxi road 511400 federal industri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Bath articles Co., Ltd. of south Larus ridibundus of Guangzhou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00 No. 363 Shanxi Road, Sha tou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seagull residential industr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1400 No. 363 Shanxi Road, Sha tou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Seagull Kitchen and Bath Produc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