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9687B - 用于冷却塔的热水分配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冷却塔的热水分配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9687B
CN103079687B CN201180026979.4A CN201180026979A CN103079687B CN 103079687 B CN103079687 B CN 103079687B CN 201180026979 A CN201180026979 A CN 201180026979A CN 103079687 B CN103079687 B CN 103079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row
fluid
hot water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69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9687A (zh
Inventor
T.达利
J.A.布兰德
M.比克斯塔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osite Cooling Solutions LP
Original Assignee
Composite Cooling Solutions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osite Cooling Solutions LP filed Critical Composite Cooling Solutions LP
Publication of CN103079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9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96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3/00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C3/04Other direct-contact heat-exchange apparatus the heat-exchange media both being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F28F25/02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for distributing, circulating, and accumulating liquid
    • F28F25/06Spray nozzles or spray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具有热水分配系统的冷却塔包括置于热水槽上方的分配侧部。分配侧部向热水槽内排放流体,热水槽继而通过多个孔口释放流体。随着流体被释放,其落在热交换填充材料上,热交换填充材料辅助增加流体的冷却速率。分配侧部在结构上被构造为通过多个出口以一个或多个角度(如与水平相比)排放流体到热水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口布置为呈沿着分配侧部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一行或多行。以此方式排放流体改进和促进了在热水槽内更均匀的流体流动,这造成在填充材料上方和到填充材料上更均匀的流体流动,由此提高了热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冷却塔的热水分配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更特定而言涉及用于在冷却塔,包括横流式冷却塔中使用的热水槽和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大部分冷却塔被归类为敞开式的或关闭式的。敞开式冷却塔通常被布置为横流或逆流设计。常规横流式冷却塔使得冷却水向下流动,且空气垂直于冷却流体流动而流动。相比而言,常规逆流冷却塔使得冷却水向下流动,且空气平行于水流动而流动。
在冷却塔中的流体分配系统大体上为两种类型:重力型和喷射型,喷射系统通常用于逆流塔中,而重力系统用于横流塔中。在喷射分配系统中,喷射喷嘴安装到分配管上。在重力分配系统中,置于热交换材料(通常被称作“填充”材料)上方的热水储集器(通常被称作槽或盆)包括孔口(孔,通路),孔口被构造于槽的底部中,允许重力释放在槽内的水。在某些系统中,每个孔口被构造为具有“靶向”喷嘴以当水落到填充材料上时操纵水。在水被释放且通过孔口输出时,落下的水接触了下方的热交换材料,在水流过填充材料时,热交换材料辅助了增加水的冷却速率。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那样,水的冷却速率是重要的。分配系统的效率可增加冷却塔的冷却速率或热性能。因而,高效的热水槽分配系统是重要的。
常规横流式冷却塔通常包括两个热水槽14,且每个热水槽位于彼此相对的侧部上、且沿着外边缘。图1示出了在横流式冷却塔10的一侧上的一个热水槽分配系统12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那样,热水槽分配系统12包括热水槽14,热水槽14为矩形且还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出口(排放)管16。每个出口16管包括开口,开口被定向为用以基本上竖直(基本上垂直于水平)向下分配水。对于每个出口管16,挡板18(在此情况下,矩形)和/或堰被定位于出口区域的周围,试图提供在热水槽14内更相等的水的流动。
挡板通常被构建为高出热水槽的底部上方约数英寸。在没有挡板的情况下,当水穿过热水槽而蔓延出时所排放的水的速度将会使得通过底部孔口流动的水(向湿板面提供重力出口)将会不足,因为某些孔口将会输出比其它孔口更多或更少的水,导致热低效。这是不合需要的。但是,即使利用这些挡板结构,水流相对不均匀,导致低效率。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横流式冷却塔中进行热水分配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其增加了热水槽以及重力分配系统内的水流效率以增加冷却塔的热性能。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冷却塔中使用的热水槽分配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水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以及分配侧部管,其置于热水槽上方。管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且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热水槽内。分配侧部管包括多个排放出口,其布置为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相对于水平,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于冷却塔内的流体进行冷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冷却塔内的分配集管所运载的流体分配到分配侧部结构内;(2)将流体从分配侧部管通过于沿着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的行中所布置的至少一行排放出口而排放到热水槽内;(3)通过在热水槽内的多个孔口将流体释放到置于热水槽下方的热交换材料上;以及(4)在冷水槽中收集流体,在冷水槽中的流体具有低于热水槽中的流体温度的温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冷却流体的冷却塔。该冷却塔包括支承结构,其支承着马达、风扇、风扇堆叠、填充材料和流体分配系统。该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分配集管;储集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和分配侧部,其设置于储集槽上方、且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用于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并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储集槽内。此外,分配侧部,其包括沿着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中所布置的多个排放出口,其中从分配侧部,相对于水平,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全面理解本发明和其优点,现将参考以下描述,结合附图来理解以下描述,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物体,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在横流式冷却塔中的常规现有技术热水槽和分配系统的一部分。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热水槽分配系统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沿着图2的视图A-A的热水槽分配系统。
图4为描绘了图4所示的分配集管与一个或多个分配侧部之间的联接的更详细视图。
图5A、图5B和图5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用于将从分配集管接收的流体排放到热水槽内的分配侧部的一个实施例。
图6A、图6B和图6C示出了热水槽和分配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和分配侧部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冷却塔,其中整合了或合并了本文所示的热水槽分配系统和分配侧部中的一个或多个。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横流式冷却塔在授予Kinney等人的美国专利No.6,070,860(1999)(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和授予Kaplan的美国专利No.5,180,528(其也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中被公开。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热水槽分配系统,其可用于,整合于或合并于在美国专利No.6,070,860或美国专利No.5,180,528中所公开和描述的横流塔中,且也可结合本文所述的冷却塔的一个或多个构件使用。例如,本文所述的侧部分配管和热水槽可用于替换在美国专利No.6,070,860中所图示和描述的(多个)冷却塔内所公开的热水分配器32或槽和热水分配盘90。同样,例如,本文所述的侧部分配管和热水槽可用于替换在美国专利No.5,180,528中所公开的(多个)冷却塔内的分配系统10的全部或部分。
使用纤维加强的拉挤型框架结构的现有技术冷却塔在授予Bland等人的美国专利No.6,275,734中公开,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在US6,275,734中所描述的框架结构和冷却塔构件可与本文所述的热水槽分配系统相组合以形成横流式冷却塔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
应了解到,在本文档全文所用的用语“水”,例如在“热水槽”或“热水槽分配系统槽”中所用的水,可不仅仅指水,而是可指可用于冷却(热交换)目的的其它“流体”。
现参看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热水槽分配系统100的平面图和沿着A-A的视图。该系统100包括热水储集器、槽或盘102(在下文中被称作“槽”),各自被构造为从分配侧部结构110接收热水(或其它冷却流体)。热水槽102被形成为用以保持水,且可具有各种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水槽为矩形,包括四个侧壁,且可具有约6至30英寸的深度,2至8英尺的宽度,以及4至50英尺的长度。可利用其它尺寸,取决于冷却塔的特定构造和大小。热水槽102还包括多个孔口、孔或通路120(在下文中被称作“孔口”)用于将热水槽102内的水排出到置于槽102下方的热交换材料(未图示)上。任选地,喷嘴(未图示)可被固结于孔口120附近以接收水,且在填充材料上方且向填充材料更均匀地分配水(在图2和图3中未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口120和喷嘴(未图示)被构造成或结构化为使得每个喷嘴通过孔口120卡扣到热水槽102的底板内。
分配侧部结构110被可操作地连接到分配集管130,分配集管130向分配侧部结构110供应热水以用于分配到热水分配槽102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侧部结构110为流体输送管,其被形成为将进入的热水分配到热水槽102的大部分上。如图所示,分配侧部110平行于热水槽的大部分长度延伸、或者沿着热水槽的大部分长度在侧向延伸。
如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分配侧部110在单个点处,诸如其的中点处,从分配集管130接收流体。在其它实施例中,且如将意识到那样,可使用进入到分配侧部110内的多个排放点,且这些点可位于或置于沿着分配侧部的任何(多个)点处。也应了解到,分配侧部110可由多个构件形成,诸如两个或更多的管,且每个管联接到分配集管130的出口腔室。可利用其它构造。
虽然分配侧部110和分配集管130被示出分别垂直于和平行于热水槽102的长度延伸,可利用任何其它合适构造,诸如其中分配侧部110平行于热水槽102的长度延伸而集管垂直于热水槽102的长度延伸的构造。
现转至图4,示出了用于将分配集管130联接到分配侧部110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在分配集管130的出口腔室的相对侧上为阀140,阀140将(多个)分配集管出口腔联接到分配侧部110。
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构造中,分配侧部110基本上相对于分配集管130以直角(基本上垂直)定向,且分配侧部110包括两个侧部110a。如将了解到,虽然图2示出了两个热水槽102,每个热水槽102具有分配集管130,分配集管130具有分配侧部110a,可利用任何数量和大小的热水槽102、分配集管130和分配侧部110a,这取决于冷却塔的大小和尺寸,倘若分配侧部110沿着热水槽102定位成用于将进来的热水排放到槽102内。
如图3所述,分配侧部110置于热水槽102的底板103上方预定距离处。在各种实施例中,这个距离可大于约3英寸,大于约6英寸,或者大于约9英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分配侧部110安置且固结于特定位置处,从而使得分配侧部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热水槽102所限定(由槽的底板和壁加以限定)的内部体积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分配侧部110完全位于此内部体积内部、或完全位于此内部体积外部。
分配侧部110被构建为具有沿着分配侧部110的长度而间隔开的多个分配出口150(孔口、孔、通路)。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口150沿着分配侧部110a的大部分长度间隔开。在另一实施例中,出口150可沿着侧部110a的一个或多个具体长度而成组间隔开,而侧部的某些其它(多个)部分并不包括出口150。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出口被构造为沿着分配侧部110呈两行(如由附图标记150a、150b所标识),且当分配侧部110为圆形(在一个实施例中,诸如圆形管)时每一行150a、150b彼此间隔开,诸如在周向间隔开。分配侧部110被形成和结构化,从而使得出口和行被定位成允许冷却流体排出到热水槽102内,这促进了在热水槽102内更均匀的流体流动以增加流量和效率。
随着冷却流体被排放,多个流体流相对于水平以第一角度(角度A)离开在行150a内的那些出口150。参看图5C。同样,多个流体流相对于水平以第二角度(角度B)离开在行150b内的那些出口150。出口150和行在分配侧部110中的物理位置和分配侧部110(固结于此系统中)的方位将决定相对于水平的流体排放的角度。第一角度(角度A)不同于第二角度(角度B)。
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从水平开始在约5度至约85度之间的范围,在约10度与约80度之间的范围,在约20度与约70度之间的范围,以及在约30度与约60度之间的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水平,第一角度在约20度至约40度之间,且第二角度在约35度至约55度之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约30度且第二角度为约45度。尽管两行被示出位于分配侧部110上的不同周向点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侧部可能利用出口150的单个行150a或150b来操作。
将了解到,可利用不同角度,取决于热水槽102的尺寸和分配侧部110相对于槽102的定位、分配侧部110的直径、流体流率、和出口150的数量和直径。将了解到,分配侧部110的直径和形成于其中的出口的数量和大小应选择为用以促进通过分配侧部110的均匀的流体流动,其中通过分配侧部管的流体具有最小速度量,而同时维持该管足够的流体流量以填充其内部体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确定这些变量、而无需进行过度实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侧部(多个)管110和出口150的尺寸被构造成使得冷却流体排放速度在约0.5英尺/秒至2.5英尺/秒之间的范围。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范围在约1英尺/秒至1.5英尺/秒之间。
如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分配侧部110被示出比其它相对壁更靠近热水槽102的一个壁定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其靠近热水槽的一个壁而定位,该壁最靠近冷却塔的中心。但应了解,侧部110可定位于在槽周围的任何点处,诸如在或靠近中心处,或者更靠近一侧或另一侧。此外,可使用彼此间隔开但彼此平行的多个分配侧部110。其它构造也是可能的。
现转至图5A至图5C,在图5A(底视图)、图5B(侧视图)和图5C(沿着图5B的A-A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分配侧部110的一个实施例。排放出口150的四行150a、150b、150c和150d被示出沿着侧部110的大部分长度延伸。如图所示的那样,这些行中的每一个行定位于分配侧部110的一侧(在周向大约一半,下半部)上。因而,这些行中每一行的排放角可相对于水平在从约5度至约85度的范围(且如在上文中所述的那样)。
在先前已描述了出口行150a和150b的定位和构造(参看上文)。出口行150c和150d的定位和构造类似于在上文关于行150a和150b所述的定位和构造,但从水平开始在分配侧部110的另一侧上。参考图5C说明了此概念。因此,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第三角度(角度C)和第四角度(角度D)可从水平开始在约5度至约85度之间的范围,在约10度与约80度之间的范围,在约20度与约70度之间的范围,以及在约30度与约60度之间的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水平,第三角度在约20度至约35度之间,且第四角度在约40度至约55度之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角度为约30度且第四角度为约45度。
图5C示出了在位于热水槽上方的一个位置的分配侧部110的固定构造。如图所示,出口行150a至150d被定位成使得流体在四个不同角度排放。这在热水槽102内生成更均匀的流体流动且得到在置于热水槽下方的热交换材料上方和到热交换材料上的更均匀的流体流动,导致增加的热效率。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分配侧部110定位于与热水槽102的一个侧壁相距一定距离处,从而使得从第三行出口120c和/或第四行出口120d所排放的流体接触热水槽102的侧壁或者以(多个)角度排放,从而使得当排放时若在热水槽102中不存在流体则其将会接触所述侧壁。
在另一构造(未图示)中,分配侧部110可朝向、或在热水槽102的中心或中点而定位,从而利用多个出口行,诸如两行或更多行150a、150b、150c或150d以使得冷却流体朝向热水槽102的两侧排放。在另一类似的实施例(未图示)中,分配侧部110可包括相对于水平成约90度角度定位的一行出口(未图示)(例如,基本上竖直地排放的流体)。
将了解到,分配侧部管110的截面形状可为圆形、矩形或某些其它形状。另外,出口150的形状可为圆形、开槽、矩形、椭圆形或某些其它形状(或甚至其组合)。此外,在不同实施例中,出口150的数量可在每个分配侧部为10个至100个,可大于每个分配侧部20个,和/或可在分配侧部的每线性英尺为约3个至10个的范围。
现转至图6A至图6C,示出了本公开的热水槽分配系统的不同实施例。图6A示出了另一热水槽分配系统100b的一部分,其中,分配集管130b平行于热水槽120b的长度延伸或伸展((多个)分配侧部110b在图6A中未图示,但它们垂直于分配集管130B而延伸)。图6B(侧视图)和图6C(沿着图6B的A-A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分配侧部110b。两行650a和650b排放出口650被示出沿着侧部110b的大部分长度延伸。如图所示的那样,这些行中的每一个行定位于分配侧部110b的一侧(在轴向大约一半,下半部)上。因而,行中每一行的排放角可相对于水平在约5度至约85度的范围(且如在上文中所述的那样)。尽管在图6B中并未具体地示出(但由图6C示出),包括了排放出口的两个额外的行650c和650d。
在此实施例中,出口650具有槽或开槽的形状。可利用其它形状,如在上文中关于出口150所述的那样。
随着冷却流体被排放,多个流体流相对于水平以第一角度(角度A)离开在行650a内的那些出口650。参看图6C。同样,多个流体流相对于水平以第二角度(角度B)离开在行650b内的那些出口650。出口650和行在分配侧部110b中的物理位置以及分配侧部110b(固结于此系统中)的方位将决定相对于水平的流体排放角度。第一角度(角度A)不同于第二角度(角度B)。
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从水平开始在约5度至约85度之间的范围,在约10度与约80度之间的范围,在约20度与约70度之间的范围,以及在约30度与约50度之间的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水平,第一角度在约30度至约40度之间,且第二角度在约60度至约70度之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角度为约35度且第二角度为约65度。尽管两行被示出定位在分配侧部110b上的不同周向点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侧部可能以出口650的单个行650a或650b来操作。
将了解到,可利用不同角度,这取决于热水槽102b的尺寸和分配侧部110b相对于槽102b的定位、分配侧部110b的直径、流体流率、和出口650的数量和直径。将了解到,分配侧部110b的直径和形成于其中的出口的数量和大小应选择为用以促进通过分配侧部110b的均匀的流体流动,其中通过分配侧部管的流体具有最小速度量,同时维持该管足够的流体流量来填充其内部体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确定这些变量、而无需进行过度实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侧部(多个)管110b和出口650的尺寸被构造成使得冷却流体排放速度在约0.5英尺/秒至2.5英尺/秒之间的范围。在另一实施例中,该范围在约1英尺/秒至1.5英尺/秒之间。
在先前已描述了出口行650a和650b的定位和构造(参看上文)。出口行650c和650d的定位和构造类似于在上文关于行650a和650b所述的定位和构造,但从水平开始在分配侧部110b的另一侧上。参考图5C说明了此概念。因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三角度(角度C)和第四角度(角度D)可从水平开始在约5度至约85度之间的范围,在约10度与约80度之间的范围,在约20度与约70度之间的范围,以及在约30度与约60度之间的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相对于水平,第三角度在约30度至约40度之间,且第四角度在约60度至约70度之间。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三角度为约35度且第四角度为约65度。
图6C示出了在位于热水槽102b上方的一个位置的分配侧部110b的固定构造。如图所示,出口行650a至650d被定位成使得流体以四个不同角度排放。这在热水槽102b内生成更均匀的流体流动,且得到在置于热水槽下方的热交换材料上方和到热交换材料上的更均匀的流体流动。
现转至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冷却塔700(以局部剖视图),其中,整合或合并了本文所示的热水槽分配系统100、100b和分配侧部110、110b中的一个或多个。冷却塔700包括热水分配系统110、100b,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分配集管130(或130b),一个或多个分配侧部110(或110b)、以及一个或多个热水槽102(或102b)。冷却塔700还包括用于支承各种冷却塔构件的支承结构710,风扇720、风扇堆叠730、用于给风扇720提供动力的马达740、置于热水槽102(或102b)下方的填充材料750、以及用于收集通过填充材料的经冷却的流体的冷水槽760。
在用于冷却在冷却塔700内的流体(例如,降低在入口端口处所接收的流体温度)的方法或过程内,一个或多个分配集管130、130b运送或分配流体到一个或多个分配侧部结构或管110a、110b。在这点,流体可被称作具有第一温度的“热流体”。分配侧部110a、110b排放流体到一个或多个热水槽102、102b内,热水槽102、102b包括通常位于槽底部中的许多孔口(孔,通路)120。槽102、102b置于热交换或填充材料750上方且孔口120允许重力释放在槽内的流体。在某些系统中,每个孔口120被构造为具有“靶向”喷嘴以当流体落到填充材料750上时操纵流体。当释放了流体且流体通过槽内的孔口120输出时,下落的流体接触了下方的填充材料750,在流体流过填充材料750上时,填充材料750辅助了升高所述流体的冷却速率(降低温度),然后流体在填充材料下方的冷水槽760中被收集。在这点,流体可被称作具有第二温度的“冷流体”(低于第一温度)。
分配侧部110a、110b被构造成在结构上通过多个孔口(孔、通路)150、650以一个或多个角度(与水平相比)排放流体到热水槽102、102b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口150、160被组织为至少一行150a、650a,至少一行150a、650a沿着侧部110、110b的某预定长度延伸且定位成以该角度排放流体。在另一实施例中,两行150a-150b,650a-650b孔口(沿着侧部的一个或多个长度延伸)以两个相应角度排放流体。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利用四行或更多行150a-150b、650a-650d。由一行或多行排放孔口150、650以一个或多个角度排放流体,这促进且改进了在热水槽102、102b内更均匀的流体流动,且造成在置于热水槽102、102b下方的热交换材料750上方和到该热交换材料750上的更均匀的流体流动,得到增加的热效率。
阐明本专利文献内可使用的某些字词和短语的定义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以及其派生词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术语“或”是包括性的,意味着和/或;短语“与……相关联”和“与之相关联”以及其派生词可意味着包括,被包括在、与之互连、包含、被包含在、与……相连、与……联接、与……通信、与……合作、交织/交错、并列/并置、与……紧接、与……结合、具有,具有……的特性等。术语“联接”或“连接”指在两个构件或更多构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除非专门地指出存在直接联接或直接连接。
尽管在前文的详细描述中已描述且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和其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多个)实施例,而是在不偏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有多种重新布置、替代和修改。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在冷却塔中使用的热水槽分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热水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以及
分配侧部管,其置于所述热水槽上方、且水平地延伸以用于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所述热水槽内,所述分配侧部管包括:
多个排放出口,其布置为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其中从所述分配侧部管的水平线,所述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所述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等于所述第二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是在20度与7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在20度与40度之间且所述第二角度在35度与7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中的所述多个出口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一行中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交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所述多个出口具有圆形或开槽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数量大于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槽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且所述分配侧部管定位成与另一侧壁相比更靠近一个侧壁。
10.一种将冷却塔中的流体冷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由所述冷却塔内的分配集管所运送的流体分配到分配侧部结构内;
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分配侧部管通过布置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的行的至少一行排放出口而排放到热水槽内;其中,排放所述流体包括:从所述分配侧部管通过第一行排放出口以第一角度、且通过第二行排放出口以第二角度来排放流体;
通过在所述热水槽内的多个孔口将所述流体释放到置于所述热水槽下方的热交换材料上;以及
在冷水槽中收集所述流体,在所述冷水槽中的所述流体具有比所述热水槽中的所述流体的温度更低的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在20度至70度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角度在20度与40度之间且所述第二角度在35度与70度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中的所述多个出口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一行中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交替。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所述多个出口具有圆形或开槽的形状。
16.一种用于冷却流体的冷却塔,所述冷却塔包括:
支承结构,其支承着马达、风扇、风扇堆叠、填充材料和流体分配系统;以及
其中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包括:
分配器集管;
储集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
分配侧部,其置于所述储集槽上方且水平延伸以用于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所述储集槽内,分配侧部,其包括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而布置的多个排放出口,其中从所述分配侧部的水平线,所述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所述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角度,且所述第一角度在20度与40度之间,且所述第二角度在35度与70度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数量大于20,且所述出口的形状为圆形或开槽形状的中的至少一种。
CN201180026979.4A 2010-03-31 2011-03-31 用于冷却塔的热水分配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1981010P 2010-03-31 2010-03-31
US61/319,810 2010-03-31
US61/319810 2010-03-31
PCT/US2011/030822 WO2011123707A1 (en) 2010-03-31 2011-03-31 Hot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oling tow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9687A CN103079687A (zh) 2013-05-01
CN103079687B true CN103079687B (zh) 2015-12-16

Family

ID=4470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697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9687B (zh) 2010-03-31 2011-03-31 用于冷却塔的热水分配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602397B2 (zh)
EP (1) EP2552575A1 (zh)
CN (1) CN103079687B (zh)
BR (1) BR112012025009A2 (zh)
MX (1) MX2012011348A (zh)
WO (1) WO20111237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0140B2 (en) 2013-06-12 2016-07-26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Cooling tower with automatic hydraulic balancing
US9933170B2 (en) * 2014-08-11 2018-04-03 Lee Wa Wong Water-cooled spli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9739069B2 (en) * 2015-07-01 2017-08-22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of assembling cooling towers
US10876748B2 (en) * 2017-10-11 2020-12-29 Schneider Electric I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 water management for a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EP3781296A4 (en) * 2018-04-17 2021-05-26 Carbon Engineering Ltd. HYDRATION OF GAS FLOW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6188B1 (en) * 1991-07-31 1997-06-18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73143A (zh) * 1994-11-30 1998-02-11 托尔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塔及其建造方法
US5902522A (en) * 1996-09-09 1999-05-11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Rigid cooling towe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cooling tower
CN101065632A (zh) * 2004-09-29 2007-10-31 K·V·拉塞尔-史密斯 冷却塔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9553A (en) * 1973-07-27 1975-08-12 Ecodyne Corp Cooling tower plume control
US5180103A (en) * 1991-07-31 1993-01-19 Amste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Spray nozzle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US5364569A (en) 1992-03-06 1994-11-15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Relieved inlet structure for counterflow water cooling tower
US5427718A (en) 1994-02-22 1995-06-27 Phelps; Peter M. Upper and lower crossflow film fill stack for a cooling tower
US6070860A (en) 1998-08-14 2000-06-06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Crossflow water cooling tower having structure allowing air flow through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7128310B2 (en) 2001-10-11 2006-10-31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Air-to-air atmospheric heat exchanger for condensing cooling tower effluent
US7275734B2 (en) 2004-09-13 2007-10-02 Composite Cooling Solutions, L.P. Tower/frame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for same
WO2006035299A2 (en) 2004-09-29 2006-04-06 Kevan Vaughan Russel-Smith Cooling tow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26188B1 (en) * 1991-07-31 1997-06-18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73143A (zh) * 1994-11-30 1998-02-11 托尔技术有限公司 冷却塔及其建造方法
US5902522A (en) * 1996-09-09 1999-05-11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Rigid cooling tower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cooling tower
CN101065632A (zh) * 2004-09-29 2007-10-31 K·V·拉塞尔-史密斯 冷却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02397B2 (en) 2013-12-10
US9835379B2 (en) 2017-12-05
MX2012011348A (es) 2013-03-07
WO2011123707A1 (en) 2011-10-06
EP2552575A1 (en) 2013-02-06
CN103079687A (zh) 2013-05-01
BR112012025009A2 (pt) 2016-07-12
US20110241232A1 (en) 2011-10-06
US20140138859A1 (en)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9687B (zh) 用于冷却塔的热水分配系统和方法
US7779898B2 (en) Heat transfer tube assembly with serpentine circuits
US6598862B2 (en) Evaporative cooler
US10571168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to manage refrigerant in a heat exchanger
CN104204704B (zh) 直接接触式冷凝器
US10852079B2 (en) Apparatus for cooling liquid and collection assembly therefor
CN107179008A (zh) 冷却塔
CN107796239A (zh) 混合式流体冷却方法和装置
AU596941B2 (en) Low silhouette cooling tower with trapezoidal fill and method of air flow therethrough
CN206905238U (zh) 蒸发器排水结构及空调器
CN105783347B (zh) 降膜式蒸发器用制冷剂分配器
CN105486123B (zh) 一种蛇形换热管束
CN110044190A (zh) 一种干湿一体管束的闭式换热设备
AU64433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uid distribution in a cooling tower
CN102961883A (zh) 降膜蒸发器
AU756857B2 (en) Water distribution conduit
CN104329958B (zh) 垂直管降膜蒸发冷却塔
JP3944974B2 (ja) 冷水塔
CN205138258U (zh) 一种干湿结合闭式冷却塔
CN2461660Y (zh) 蒸汽分布器
RU2153137C2 (ru) Градирня
RU2099662C1 (ru) Градирня
CN212316032U (zh) 蒸发装置及煤油气相干燥设备
CN212409432U (zh) 一种冷却塔恒压供水系统
JP3994214B2 (ja) 冷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