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9900B -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9900B
CN103069900B CN201080068507.0A CN201080068507A CN103069900B CN 103069900 B CN103069900 B CN 103069900B CN 201080068507 A CN201080068507 A CN 201080068507A CN 103069900 B CN103069900 B CN 103069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response signal
transmission
modulation symbol
mobil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85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9900A (zh
Inventor
张元涛
张翼
兰元荣
周华
吴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889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850158B/zh
Priority to CN201710088843.5A priority patent/CN1070706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9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9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99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一种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在所述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所述移动台能够利用预先配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当出现资源不够用的情况,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移动台、基站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aluation)系统中,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用户设备UE对该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并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上传送包括该响应信号的上行控制信息,使得基站根据该上行控制信息来判断数据传输正确或错误,并以此来判断是否需要重传数据。其中,该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如确认(ACK:Acknowledgment)/否定确认(NACK:NegativeAcknowledgment)/不连续传输(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等,其中ACK表示数据正确接受,NACK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TX表示UE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即未收到任何调度下行数据发送的控制信令。
在PUCCH中发送的响应信号,分别对应一个物理信道资源,一个时域序列和一个频域序列,这三个资源和两个参数相关联。第一个参数是系统高层配置的所有小区中的用户设备UE都使用的相同的参数N1;另外一个参数与响应信号对应的调度此下行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所包含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的索引相关联。具体来说,N1决定了上行子帧中传输响应信号的PUCCH在频域的起点位置,该参数对小区内所有的UE或移动台所共享;该PDCCH的第一个CCE索引结合该起点位置决定了在该PDCCH上调度的用户设备UE在传输上行控制信令时实际采用的物理资源和序列资源。例如图1所示。
图2是LTE FDD(频分复用)系统响应信号发送时序的示意图。对于LTE FDD系统,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一一对应。即对于系统中任何一个用户设备UE,一个上行子帧中只传送一个与之对应的下行子帧数据的响应信号值。一个下行子帧中传输的数据最多可包含两个传输块(TB:transport block),即有两bit(比特)的响应信号。该两个bit的响应信号在传输前需要先调制为QPSK(四相相移键控)符号,然后映射到对应的物理资源和序列资源上。LTE FDD系统的ACK/NACK发送时序如图2所示。
图3是LTE TDD(时分复用)系统响应信号发送时序的示意图。在LTE TDD(时分复用)系统中,定义了7种上行下行子帧配置,在大多数子帧配置中,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在很多情况下是一对多的,即对于系统中任何一个用户设备UE,一个上行子帧中需要传送与之对应的多个下行子帧的响应信号值。LTE TDD系统的某个上下行子帧配置对应的ACK/NACK的发送时序如图3所示。
目前,LTE TDD系统采用一种叫做信道选择(Channel Selection)的方法在一个上行子帧中传送多个下行子帧数据对应的响应信号。其中包括:若下行子帧包含两个传输块(TB:Transmission Block),则将该两个TB的响应信号进行合并(bundling),例如,当全部响应消息为ACK时,合并后仍为ACK,否则为NACK;然后按照合并后的响应信号值查表确定调制后的符号值,以及对应的物理资源和序列资源。
表1示出了两个下行子帧对应一个上行子帧的响应信号反馈方法。如表1所示,如果用户设备UE在两个子帧中检测到的响应信号为(ACK,ACK),则选择第1个子帧的调度该用户设备UE进行下行信号传输的PDCCH的最低的CCE索引n1映射上行的物理资源和序列资源,并且调制符号值为-1。若两个子帧对应的响应信号为(ACK,NACK/DTX),则选择第0个子帧的PDCCH的最低的CCE索引n0映射上行的物理资源和序列资源,并且调制符号为j,其他信道选择方式根据表1类推。一般情况下,进行信道选择所需的资源数与响应信号的bit数相等,如响应信号为2/3/4比特,则分别需要2/3/4个资源可供选择。
表1:LTE系统2bit响应信号信道选择方法
由上述可知,在LTE TDD系统中,由于采用了响应信号的合并(bundling),这样,从每个包含数据发送的下行子帧都可以得到一个可用的资源,因此,在反馈的响应信号值向资源映射时资源够用。
在LTE先进(LTE-Advanced,也简称为LTE-A)系统中,采用载波聚合(CA:CarrierAggregation)的方式传输数据,下行和上行包含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可以在每个分量载波中给系统中的移动台调度上行数据发送和下行数据发送。系统为每个用户设备UE配置一个下行主分量载波(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和多个次分量载波(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主分量载波PCC和次分量载波SCC可以分别调度自己载波中数据的发送。
在LTE-A系统中,对于任何一个用户设备UE,在其上行主分量载波PCC中反馈与其所有配置的下行分量载波对应的控制信息,例如,每个下行分量载波数据的响应信号,下行分量载波信道状态信息等。这样就与LTE TDD类似,即移动台需要在一个主分量载波PCC上行子帧中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数据的响应信号值,此下行子帧属于不同的下行分量载波CC。
但是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在LTE-A中,采用载波聚合方式时,由于预先配置主分量载波PCC对应的资源,当基站利用次载波分量SCC发送数据时,由于单载波的要求未采用合并(bundling)方式,所以存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
例如,为某个移动台配置了2个分量载波,一个主载波分量PCC和一个次载波分量SCC,且每个分量载波上的传输方式为2个TB,则需要反馈4个响应信号值,需要4个资源可供选择,而一般情况下,预先配置主分量载波PCC对应的资源,这样,如果只是用每个分量载波CC上PDCCH的最低的CCE索引进行映射,可用的资源数仅为2。
目前,对于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
下面列出了对于理解本发明和常规技术有益的文献,通过引用将它们并入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明了一样。
1)CN101594211A,公开日2009.12.02,发明名称为“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2)CN101588226A,公开日2009.11.25,发明名称为“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3)WO2010/050688A2,
METHOD OF HAPQ ACKNOWLEDGEMENT TRANSMISSION AND TRANSPORT BLOCK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移动台、基站和通信系统,通过基站分配额外的资源,使得用户设备UE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在该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该移动台能够利用预先配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该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发送的下行数据;
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该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
若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包括次分量载波,则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该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该基站为该次载波分量分配的资源;
利用选择的该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传输该响应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判断单元,该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
资源分配单元,该资源分配单元用于在该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在该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该移动台能够利用预先配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该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台,该移动台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发送的下行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该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该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
第一资源选择单元,该第一资源选择单元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包括次分量载波时,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该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该基站为该次载波分量分配的资源;
信号传输单元,该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利用选择的该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传输该响应信号。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该基站包括上述基站;
移动台,该移动台包括上述移动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基站中执行该程序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该基站中执行上述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基站中执行上述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移动台中执行该程序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该移动台中执行上述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移动台中执行上述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基站分配额外的资源,使得用户设备UE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LTE系统的上下行控制信道映射的示意图;
图2是LTE FDD系统响应信号发送时序的示意图;
图3是LTE TDD系统响应信号发送时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传输上行相应信号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是图7中资源分配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移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3GPP的LTE Advanced系统采用载波聚合方式传输数据为例进行介绍,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LTE Advanced系统,也可以适用于类似的具有载波聚合功能的多载波通信系统中。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当基站向某移动台发送数据时,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402,否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2,若步骤401中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在该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该移动台能够利用预先配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该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401中,若基站确定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SCC发送数据时,则存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这时,基站可为该次分量载波SCC分配资源,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403,若在步骤401中判断结果为否,则说明采用主分量载波发送下行数据,由于预先配置主分量载波PCC对应的资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分配额外的资源,移动台可利用预置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通过基站分配额外的资源,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不会破坏上行单载波特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传输上行相应信号的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当基站向某移动台发送数据时,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SCC向移动台发送数据;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502,否则执行步骤505;
其中,基站可根据移动台发送的信道质量的信号来确定是否适用下行次分量载波SCC向移动台发送数据,可采用现有的任何方式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2,若步骤401中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在该次分量载波SCC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该移动台能够利用预先配置的主分量载波PCC对应的资源和为该次分量载波SCC分配的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
其中,可采用如下方式分配资源:
第一种:若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为1,则从预置的第一资源表中选择资源,该第一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1个资源;其中,包括配置的传输块TB的数量为1、以及配置的传输块TB的数量为2,而实际传输数据时使用传输块的数量为1的情况,例如,第一资源表set1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种:若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2,则从预置的第二资源表中选择资源,该第二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2个资源。例如,第二资源表set2如表2所示:
表2
步骤503,该基站将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
其中,可在该次分量载波SCC上调度该下行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
步骤504,该基站利用主分量载波PCC和该次分量载波SCC向移动台发下行数据,使得移动台接收该下行数据后,对该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处理获得相应的响应信号,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
步骤505,若在步骤501中判断结果为否,则由于预先配置主分量载波PCC对应的资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需分配额外的资源,采用主分量载波PCC发送下行数据,移动台可利用预置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并通过该次分量载波SCC的调度该下行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使得移动台获得分配的资源,并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不会破坏单波特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CC发送的下行数据;
步骤602,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该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
步骤603,若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包括次分量载波SCC,则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该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PCC对应的资源和该基站为该次分量载波SCC分配的资源;
步骤604,该移动台利用选择的该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传输该响应信号。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02中,该响应信号包括三种,分别为ACK、NACK和DTX;其中,ACK(以下表示为A)表示正确接收数据,NACK(以下表示为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TX(以下表示为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即未收到任何调度下行数据发送的控制信令。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03中,由于基站采用次分量载波SCC发送下行数据,则存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这样,基站为该次分量载波SCC分配额外的资源,使得移动台从预置的资源和分配的资源中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其中,该额外分配的资源为PUCCH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04中,该移动台利用选择的该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传输该响应信号,其中,可采用QPSK调制方式在所选择的资源上进行响应信号的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行资源和该上行资源上的调制符号来映射不同的响应状态。这样,该移动台可根据响应信号的状态来选择该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这样,移动台可发送该调制符号,基站在接收到调制符号后,可判断发送的下行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此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若基站给次分量载波SCC分配了额外的资源,基站将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移动台发送,这样,该方法还包括:该移动台接收该基站发送的基站为该下行次分量载波SCC分配的资源的索引。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步骤605,若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PCC,则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该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03和步骤605中,利用可用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时,可采用以下方式:
根据该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其中,该所选资源为该可用资源其中之一;
其中,在该映射关系中,不选择该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不区分N和D,其中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当该响应信号均为N/D时,不选择任何资源。
其中,可根据响应信号的bit数查找预先配置的映射关系表,该映射关系表中可供选择的资源数(可用资源的数量)与响应信号的bit数相等。以下分别以响应信号为4bit、3bit、2bit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种:响应信号为4bit
响应信号为4bit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为移动台配置2个CC,每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2个TB;
2)为移动台配置3个CC,其中一个CC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2个TB,其他两个CC配置的传输模式各包含1个TB;
3)为移动台配置4个CC,其中每个CC配置的传输模式均包含1个TB。
在这种情况中,可供选择的资源数,即可用资源为4个;该移动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可选择的资源的关系,如表3A所示,其中可选择的资源为可用资源其中之一或之几;对于4bit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表如表3B所示,其中所选资源为可用资源(可选择的资源)其中之一。
表3A 4bit响应信号可选择的资源
表3B 4bit响应信号的映射关系表
其中,在表3A和表3B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编号1~17表示响应信号对应的17种状态;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n0~n3表示可用资源,即可利用的用于进行选择的资源;N/A表示不适用。其中,A=ACK,N=NACK,D=DTX。表3A和3B中不区分NACK和DTX。以状态4(A,A,N/D,N/D)为例,其包含的响应信号可能为:
(A,A,N,N)、(A,A,N,D)、(A,A,D,N)、(A,A,D,D)。
由上述可知,可以看出除状态16,17之外,在每种可选择的状态中,A对应的响应信号的序号和该A对应的资源序号一致,例如,状态10中,该A对应的响应信号的序号为1、2,相应地,对应的可用资源的序号也为1、2。
此外,状态16由于只有第一个响应信号为固定的N,这样,只能选择第一个资源作为选择后的资源。第16和17行也可以合并为状态(N/D,N/D,N/D,N/D),并不选择任何资源对其进行映射。
第二种:响应信号为3bit
响应信号为3bit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为移动台配置2个CC,其中一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2个TB,另一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1个TB;
2)为移动台配置3个CC,其中每个CC配置的传输模式均包含1个TB。
在这种情况中,可供选择的资源数,即可用资源为3个;该移动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可选择的资源的关系,如表4A所示,其中可选择的资源为可用资源其中之一或之几;对于3bit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表如表4B所示,其中所选资源为可用资源(可选择的资源)其中之一。
表4A 3bit响应信号可选择的资源
表4B 3bit响应信号映射关系表
其中,在图4A和4B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编号1~9表示响应信号对应的状态;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n0~n2表示可用资源,即可利用的用于进行选择的资源;N/A表示不适用。
第三种:响应信号为2bit
为移动台配置2个CC,其中每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各包含1个TB。
在这种情况中,可供选择的资源数,即可用资源为2个;该移动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可选择的资源的关系,如表5A所示,其中可选择的资源为可用资源其中之一或之几;对于2bit响应信号该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表如表5B所示,其中所选资源为可用资源(可选择的资源)其中之一。
表5A 2bit响应信号可选择的资源
表5B 2bit响应信号的映射关系表
其中,在图5A和5B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编号1~5表示响应信号对应的状态;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n0~n2表示可用资源,即可利用的用于进行选择的资源;N/A表示不适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603和步骤605中,利用可用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时,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根据该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其中,该所选资源为该可用资源其中之一;
其中,在该映射关系中,不选择该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不区分N和D,其中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当该响应信号均为N/D时,不选择任何资源;
另外,无论为移动台配置了几个分量载波CC,若只在主分量载波PCC上发送下行数据,则需要按照LTE的资源映射方式,即用主分量载波PCC上PDCCH的最低的CCE索引进行映射。
以下按照上述映射原则,对4bit的响应信号,配置2CC,3CC和4CC的映射关系进行说明;对3bit的响应信号,配置2CC和3CC的映射关系进行说明。
第一种:4bit响应信号
当响应信号为4bit,且为移动台配置2个CC,每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2个TB时,该移动台可选择的资源如表6A所示,映射关系表如表6B所示。
表6A 2CC,4bit响应信号可选择的资源
在表6A所示的映射关系中,不选择该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并且属于同一个分量载波的第二个响应信号为N时,不使用该响应信号N对应的资源。这是由于考虑到以下情况:若为此CC配置了2个TB,但实际只有1个TB发送,则固定将第二个响应信号置为NACK,即此NACK没有对应的资源。
另外,假设表6A中CC1为主分量载波PCC,则为了遵循上述原则,表6A中第4,8,12,16行必须选择其PDCCH的第一个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即n0,其他响应信号的状态不能再用n0作为所选择的资源。
表6B 2CC4比特响应信号映射关系表
其中,在表6A、6B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编号1~17表示响应信号对应的状态;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n0~n3表示可用资源,即可利用的用于进行选择的资源;N/A表示不适用。
第二种:4bit响应信号
当响应信号为4bit,且为移动台配置3个CC,其中一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2个TB,另外两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为1个TB时,该移动台可选择的资源如表7A所示,映射关系表如表7B所示。
表7A 4bit响应信号可选择的资源
在表7A所示的映射关系中,不选择该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并且属于同一个分量载波的第二个响应信号为N时,不使用该响应信号N对应的资源。这是由于考虑到以下情况:若为此CC配置了2个TB,但实际只有1个TB发送,则固定将第二个响应信号置为NACK,即此NACK没有对应的资源。
另外,如果PCC包含2个TB,则表7A中CC1为主载波分量PCC,为了遵循上述原则,表6A中第4,8,12,16行需选择其PDCCH的第一个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即n0,其他响应信号的状态不能再用n0作为所选择的资源。
如果主分量载波PCC包含1个TB,则表7A中CC3为PCC,为了遵循上述原则,表7A中新加入了状态17,即(D,D,N/D,N),此状态与状态15,用主分量载波PCC的用于传输此TB的PDCCH的第一个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即n3。
表7B 3CC 4比特响应信号映射关系表
其中,在表7A、7B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编号1~18表示响应信号对应的状态数;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n0~n3表示可用资源,即可利用的用于进行选择的资源;N/A表示不适用。
第三种:3bit响应信号
当响应信号为3bit,且为移动台配置2个CC,其中一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包含2个TB,另外一个CC上配置的传输模式为1个TB时,该移动台可选择的资源如表8A所示,映射关系表如表8B所示。
表8A 2CC,3bit响应信号可选择的资源
在表8A所示的映射关系中,不选择该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并且属于同一个分量载波的第二个响应信号为N时,不使用该响应信号N对应的资源。这是由于考虑到以下情况:若为此CC配置了2个TB,但实际只有1个TB发送,则固定将第二个响应信号置为NACK,即此NACK没有对应的资源。
另外,如果PCC包含2个TB,则表8A中CC1为PCC,为了遵循上述原则,表6A中第2,4,6,8行必须选择其PDCCH的第一个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即n0,其他响应信号的状态不能再用n0作为所选择的资源。
如果PCC包含1个TB,则表8A中CC2为PCC,为了遵循上述原则,表8A状态7与状态9,用PCC的用于传输此TB的PDCCH的第一个CCE索引进行资源映射,即n3。
表8B 2CC 3比特响应信号映射关系表
其中,在表8A、8B所示的映射关系中,编号1~10表示响应信号对应的状态数;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n0~n2表示可用资源,即可利用的用于进行选择的资源;N/A表示不适用。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在资源不够用的情况下,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不破坏单载波特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和移动台,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基站和移动台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基于基站和移动台的上行传输方法相似,因此该基站和移动台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基站包括:判断单元701和资源分配单元702;其中,判断单元701用于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资源分配单元702,用于在判断单元70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在该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该移动台能够利用预先配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该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
如图7所示,该基站还包括信息发送单元703,信息发送单元703用于将资源分配单元702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其中,可在调度数据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将资源的索引向移动台发送,但不限于此,还可采用其他方式传送。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当通过次分量载波发送数据时,会出现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这样,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图8是图7中资源分配单元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资源分配单元702包括:第一资源分配单元801和第二资源分配单元802;其中,第一资源分配单元801,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1时,从预置的第一资源表中选择资源,该第一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1个资源;第二资源分配单元802,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2时,从预置的第二资源表中选择资源,该第二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2个资源。
其中,第一资源表和第二资源表见表1和表2,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该基站还可包括存储单元(图中未示出),用于储存预先配置的表1和表2。此外,该表1和表2中的资源为所有移动台共享。此外,该基站还可包括数据发送单元(图中未示出),该数据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下行数据。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移动台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移动台包括:数据接收单元901、数据处理单元902、第一资源选择单元909、信号传输单元904;其中,数据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发送的下行数据;数据处理单元902,用于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该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第一资源选择单元903,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包括次分量载波时,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该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该基站为该次载波分量分配的资源;信号传输单元904,用于利用选择的该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传输该响应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响应的状态通过上行资源和该上行资源上的调制符号来映射。这样,该移动台可根据响应信号的状态来选择该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这样,移动台可发送该调制符号,基站在接收到调制符号后,可判断发送的下行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此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该移动台还可包括信息接收单元905,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基站为该下行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的索引。
如图9所示,该移动台还包括第二资源选择单元906,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时,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调制符号;其中,该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资源选择单元905和第二资源选择单元906具体用于,根据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该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选资源为可用资源其中之一;
其中,在该映射关系中,不选择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不区分N和D,其中N表示数据错误接收、D表示未收到任何下行控制数据;当所述响应信号均为N/D时,不选择任何资源。其中,可根据响应信号状态选择表3A、4A、5A所示的可用资源。
优选采用表3B、4B、5B所示的映射关系表来选择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第一资源选择单元905具体用于,根据该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
其中,在该映射关系中,不选择所述响应信号为N/D对应的资源;并且属于同一个分量载波的第二个响应信号为N时,不使用该响应信号N对应的资源;
不管为移动台配置了几个CC,如果只在PCC上发送了数据,则必须按照LTE的资源映射方式,即用PCC上PDCCH的最低的CCE索引进行映射。
其中,对于配置2CC,4bit响应信号可使用图6A的可用资源,优选使用图6B的映射关系选择上行资源;对于配置3CC,4bit响应信号可使用图7A的可用资源,优选使用图7B的映射关系选择上行资源;对于配置2CC,3bit响应信号可使用图8A的可用资源,优选使用图8B的映射关系选择上行资源。
此外,该移动台还可包括存储单元907,用于存储预置的资源和分配的资源,以及上述映射关系表。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当通过次分量载波发送数据时,会出现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这样,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1和移动台1002;其中,
基站1001可采用实施例4所述的基站;移动台1002可采用实施例5所述的移动台,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当基站通过次分量载波发送数据时,会出现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这样,基站根据传输数据的传输块TB的数量来分配额外的资源,并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将该资源的索引向该移动台发送,使得移动台利用预置的资源和额外分配的资源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可较小的开销进行响应信号的反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资源不够用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基站中执行该程序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该基站中执行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基站中执行如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程序,其中当在移动台中执行该程序时,该程序使得计算机在所述移动台中执行如实施例3所述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的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可读程序使得计算机在移动台中执行如实施例3所述的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以上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所述的各种方法或步骤。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存储器等。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根据在所述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所述移动台能够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
其中,所述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包括:
根据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以及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
其中,在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情况:不选择所述响应信号为NACK/DTX对应的资源;其中NACK表示否定应答、DTX表示不连续发送;当所述响应信号均为DTX时,不选择任何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在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所述移动台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在下行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包括:
若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1,则从预置的第一资源表中选择资源,所述第一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1个资源;
若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2,则从预置的第二资源表中选择资源,所述第二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2个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所述移动台发送,包括:在所述次分量载波的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将所述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所述移动台发送。
5.一种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发送的下行数据;
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所述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
若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包括次分量载波,则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所述基站为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
利用选择的所述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传输所述响应信号;
其中,所述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包括:
根据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以及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
其中,在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情况:不选择所述响应信号为NACK/DTX对应的资源;其中NACK表示否定应答、DTX表示不连续发送;当所述响应信号均为DTX时,不选择任何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传送的下行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基站为下行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的索引。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若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响应信号为4bit时,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第一映射关系为:
其中,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否定应答、D表示不连续发送;n0~n3表示可用资源;N/A表示不适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响应信号为3bit时,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第二映射关系为:
其中,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否定应答、D表示不连续发送;n0~n2表示可用资源;N/A表示不适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响应信号为2bit时,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第三映射关系为:
其中,在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中,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否定应答、D表示不连续发送;n0~n1表示可用资源;N/A表示不适用。
11.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是否利用下行次分量载波向移动台发送数据;
资源分配单元,所述资源分配单元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在所述次分量载波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分配资源,使得所述移动台能够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为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
其中,所述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包括:
根据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以及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
其中,在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情况:不选择所述响应信号为NACK/DTX对应的资源;其中NACK表示否定应答、DTX表示不连续发送;当所述响应信号均为DTX时,不选择任何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信息发送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资源分配单元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所述移动台发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资源分配单元包括:
第一资源分配单元,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1时,从预置的第一资源表中选择资源,所述第一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1个资源;
第二资源分配单元,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块的数量为2时,从预置的第二资源表中选择资源,所述第二资源表中每个元素包括2个资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信息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次分量载波的调度所述下行数据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将所述分配的资源的索引向所述移动台发送。
15.一种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基站通过下行分量载波发送的下行数据;
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的结果获得所述下行数据的响应信号;
第一资源选择单元,所述第一资源选择单元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包括次分量载波时,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和所述基站为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
信号传输单元,所述信号传输单元用于利用选择的所述上行资源和相应的调制符号传输所述响应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选择单元和第二资源选择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预置的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映射关系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和调制符号;
其中,在所述映射关系包括如下情况:不选择所述响应信号为NACK/DTX对应的资源;其中NACK表示否定应答、DTX表示不连续发送;当所述响应信号均为DTX时,不选择任何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其中,所述移动台还包括:
信息接收单元,所述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基站为下行所述次分量载波分配的资源的索引。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其中,所述移动台还包括第二资源选择单元,所述第二资源选择单元用于在发送下行数据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时,从可用资源中选择传输所述响应信号的上行资源并选择相应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可用资源包括预置的主分量载波对应的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其中,当所述响应信号为4bit时,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第一映射关系为:
其中,在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中,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否定应答、D表示不连续发送;n0~n3表示可用资源;N/A表示不适用。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其中,当所述响应信号为3bit时,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第二映射关系为:
其中,在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中,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否定应答、D表示不连续发送;n0~n2表示可用资源;N/A表示不适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台,其中,当响应信号为2bit时,所述响应信号的状态与所选资源和调制符号的第三映射关系为:
其中,在所述第三映射关系中,A表示数据正确接收、N表示否定应答、D表示不连续发送;n0~n1表示可用资源;N/A表示不适用。
21.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权利要求11至14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
移动台,所述移动台包括权利要求15至20的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台。
CN201080068507.0A 2010-09-20 2010-09-20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99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88925.XA CN106850158B (zh) 2010-09-20 2010-09-20 移动台
CN201710088843.5A CN107070612A (zh) 2010-09-20 2010-09-20 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0/077150 WO2012037716A1 (zh) 2010-09-20 2010-09-20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8843.5A Division CN107070612A (zh) 2010-09-20 2010-09-20 通信系统
CN201710088925.XA Division CN106850158B (zh) 2010-09-20 2010-09-20 移动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9900A CN103069900A (zh) 2013-04-24
CN103069900B true CN103069900B (zh) 2017-03-22

Family

ID=4587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8925.XA Active CN106850158B (zh) 2010-09-20 2010-09-20 移动台
CN20108006850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9900B (zh) 2010-09-20 2010-09-20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CN201710088843.5A Pending CN107070612A (zh) 2010-09-20 2010-09-20 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8925.XA Active CN106850158B (zh) 2010-09-20 2010-09-20 移动台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88843.5A Pending CN107070612A (zh) 2010-09-20 2010-09-20 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3) US9232508B2 (zh)
EP (2) EP3522657B1 (zh)
JP (1) JP5772960B2 (zh)
KR (1) KR101470266B1 (zh)
CN (3) CN106850158B (zh)
BR (1) BR112013007460A2 (zh)
CA (1) CA2811844A1 (zh)
ES (1) ES2742773T3 (zh)
MX (1) MX2013003242A (zh)
RU (1) RU2533200C1 (zh)
WO (1) WO2012037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66278B1 (ko) * 2011-11-07 2020-01-15 애플 인크.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과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46502A1 (ko) * 2012-09-21 2014-03-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5113287A1 (zh) * 2014-01-29 2015-08-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KR101792167B1 (ko) 2014-01-29 2017-10-31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5099634B (zh) * 2014-05-09 2019-05-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US10869221B2 (en) * 2016-10-13 2020-12-15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JP7274038B2 (ja) * 2019-07-17 2023-05-15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情報指示、決定方法及び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US11889502B2 (en) * 2020-02-24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Two-stage feedback procedur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72A (zh) * 2008-11-12 2010-06-16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及关联的基站、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
CN101808364A (zh) * 2009-02-12 2010-08-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业务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0099271A2 (en) * 2009-02-26 2010-09-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WO2010104352A2 (en) * 2009-03-11 2010-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97736B1 (fr) 1999-08-19 2001-10-12 Mitsubishi Electric France Procede de configuration d'un systeme de telecommunications
KR100922950B1 (ko) * 2004-03-05 2009-10-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방식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 처리 결과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909531B1 (ko) * 2004-12-31 2009-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캐리어를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방법
AU2008320275B2 (en) * 2007-10-29 2012-04-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stellation control method
KR101648775B1 (ko) 2008-10-30 2016-08-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확인 응답 전송 및 전송 블록 재전송 방법
WO2010050371A1 (ja) * 2008-10-31 2010-05-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2374299A1 (en) 2008-12-30 2011-10-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ontrol channel feedback for multiple downlink carrier operations
CN101442818B (zh) * 2008-12-31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大带宽系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指示方法
CN101465720B (zh) * 2009-01-23 2013-08-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上行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00991B (zh) * 2009-02-06 2012-10-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365837B (zh) * 2009-03-29 2014-05-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0114237A2 (en) * 2009-04-02 2010-10-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ed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1588224B (zh) * 2009-05-19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及系统
CN101588226B (zh) 2009-05-22 2015-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带宽下多载波系统中的终端及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1594211B (zh) 2009-06-19 2013-12-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大带宽的多载波系统中发送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方法
CN101702644B (zh) * 2009-11-02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2378828B1 (en) * 2010-03-22 2013-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in a physical data channel
US20110235599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110268001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Lee Jung A Method of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EP2750320B1 (en) * 2010-06-16 2021-01-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evice therefor
US8923223B2 (en) * 2010-08-1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2672A (zh) * 2008-11-12 2010-06-16 阿尔卡特朗讯 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及关联的基站、用户终端和通信网络
CN101808364A (zh) * 2009-02-12 2010-08-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载波聚合系统业务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0099271A2 (en) * 2009-02-26 2010-09-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WO2010104352A2 (en) * 2009-03-11 2010-09-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0612A (zh) 2017-08-18
JP5772960B2 (ja) 2015-09-02
JP2013541892A (ja) 2013-11-14
US9893845B2 (en) 2018-02-13
BR112013007460A2 (pt) 2016-07-19
WO2012037716A1 (zh) 2012-03-29
KR101470266B1 (ko) 2014-12-05
RU2013118027A (ru) 2014-10-27
EP2621233A4 (en) 2015-12-23
US9232508B2 (en) 2016-01-05
EP3522657A1 (en) 2019-08-07
MX2013003242A (es) 2013-09-26
US20160081066A1 (en) 2016-03-17
CN106850158B (zh) 2020-04-10
RU2533200C1 (ru) 2014-11-20
ES2742773T3 (es) 2020-02-17
CN103069900A (zh) 2013-04-24
EP2621233A1 (en) 2013-07-31
US9538522B2 (en) 2017-01-03
EP2621233B1 (en) 2019-05-22
CN106850158A (zh) 2017-06-13
KR20130056351A (ko) 2013-05-29
US20130208685A1 (en) 2013-08-15
CA2811844A1 (en) 2012-03-29
EP3522657B1 (en) 2020-11-18
US20170104558A1 (en)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11710B (zh) 产生侧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69900B (zh) 传输上行响应信号的方法、基站、移动台和通信系统
KR101712895B1 (ko) 다운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7147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KR101605843B1 (ko) 스케줄링 요청 자원들을 이용한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피드백 송신
JP5666704B2 (ja) 複数の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のための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リソース割り振り
CN106533638B (zh) 用于载波聚合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US876765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2223215B (zh) Ack/nack的传输方法、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US20120044871A1 (en)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acknowledgement/negative-acknowledgement message in multi-carrier system
EP2555574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3516499B (zh) 一种ack/nack反馈比特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RU2625319C9 (ru) Способ отправки восходящей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KR101447067B1 (ko) Ack/nack 피드백 정보의 전송방법과 장치
CN104782208A (zh)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操作终端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AU2013257581A1 (en) Selection of uplink control transmission format parameters based on content of the uplink control transmission
TW201126954A (en) Transmission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for data transmissions on multiple carriers
TW201008335A (en) Mobile station devic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488334A (zh)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KR2012011917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2136896A (zh) Ack/nack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10196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CN10246959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信道资源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516491B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80823B (zh) 处理上行harq反馈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