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8426A -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的分配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的分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8426A
CN103068426A CN2011800392248A CN201180039224A CN103068426A CN 103068426 A CN103068426 A CN 103068426A CN 2011800392248 A CN2011800392248 A CN 2011800392248A CN 201180039224 A CN201180039224 A CN 201180039224A CN 103068426 A CN103068426 A CN 1030684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art
container
allotter
ai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92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8426B (zh
Inventor
艾尔弗雷德.冯舒克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84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4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84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84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45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multiple prepacked dosages on a same carrier, e.g. bli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61M15/0021Mouthpieces therefor
    • A61M15/0025Mouthpieces therefor with ca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28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3Inhalators using prepacked dosages, one for each application, e.g. capsules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using capsules, e.g. to be perforated or broken-up
    • A61M15/0043Non-destructive separation of the package, e.g. pee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2/00Special media to be introduced, removed or treated
    • A61M2202/06Solids
    • A61M2202/064Powd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6/00Characteristics of a physical parameter; associated device therefor
    • A61M2206/10Flow characteristics
    • A61M2206/16Rotating swirling helical flow, e.g. by tangential inflow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M)、尤其是包含在吸塑包装(18)中的成分的分配器(1),其中,包装具有容器部分(14)和可揭下的容器覆盖件(16),而且,在容器覆盖件(16)从容器部分(14)去除后,一抽吸空气流在极大程度上抽吸通过容器部分(14),使得经由盖(19)的狭缝(29)进入的两个空气流(a,b)从容器部分(14)的两端方向清空容器部分,并在合并之后,进入布置在口部(3)上游的涡流腔(7)。为了进一步在流动技术方面优化分配器,设计成弓形路径的空气流通道(27)通向容器部分(14)的更远端,并通过至少180°的弯曲区域(52)而围绕容器部分(14)。

Description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的分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尤其是包含在吸塑包装中的成分的分配器,该包装具有容器部分和可揭下的容器覆盖件,而且,在容器覆盖件从容器部分去除之后,一抽吸的空气流主要抽吸通过容器部分,使得经由盖中的狭缝进入的两个空气流从容器部分的两端清空容器部分,并且在合并之后,进入布置在口部(mouthpiece)上游的涡流腔。
背景技术
从WO2009/138344A1中可知所讨论的类型的分配器。
发明内容
鉴于已知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进一步在流动技术方面最优化所讨论的类型的分配器。
该技术首先并主要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解决,其中规定,构造成弓形路径的空气流通道通向容器部分的更远端,并通过至少180°的弯曲区域而围绕容器部分。由于该构造,会实现在流动技术方面的最优化,尤其相对于成分的输送,该成分从形成一空腔的容器部分排出,并被吸入。因此,由于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改善了尤其具有不同颗粒尺寸和/或混合物的成分的排出和输送。空气流通道(优选地经由盖中的开口,尤其经由狭缝连接到环境空气)通过空气流最初连接到分配器的容座(容纳存储有媒介的容器部分)的端部,尤其连接到所述容座的沿空气流方向观看时、相对于口部特别更远离的端部,优选地由于压力和/或流动的合适行为,从容器部分清出成分,使成分进入空气流通道的一部分,该部分位于容器部分在流动方向上的相对端,并连接容纳容器部分的容座。而且,空气流通道的与容器部分的更远端联合、并优选地经由狭缝连接到环境空气的部分被引导,使得其至少180°围绕容器部分或容纳容器部分的容座,尤其相对于空气流通道在分配器壳体底部的垂直突出,更优选地相对于与涡轮腔的中心轴垂直取向的平面,使得空气流通道的被引导为弓形路径的部分在合流区域中也通过流动而连接到空气流通道的与容器部分更远端相对的端部连接的部分,该合流区域布置在涡流腔沿空气流方向的上游。因此优选地,从空气入口区域开始,即从优选地设置在盖中的狭缝开始,产生了直接通向合流区域的直接通道部分和通向容器部分的更远端的容器通道部分,上述这两个通道部分在合并时更优选地通过两个通道部分彼此的逐渐过渡而形成构造为弓形路径的空气流通道,由此,这在流动技术方面是合适有利的。在该情况下,特别地,空气流通道的容器通道部分具有被带到容器部分的远端的180°弯曲区域。这样,实现了清空容器部分的空气流的转向,该转向在流动技术方面是有利的。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另外,在参考附图的说明中也将描述这些特征,这些特征通常与权利要求1的主题有优选的关联,或者与其它权利要求的特征有优选的关联。但是,这些特征也可以只与权利要求1或其它权利要求的独立特征相关联,或者这些特征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独立的,这些都很有意义。
因此在另外的优选实施例中,弓形路径通道的横截面在合并方向上逐渐变细。因此,特别地,弓形路径的连通合流区域的部分以及空气流通道的连接至容器部分的清空端的部分的开口横截面相对于空气流通道的优选地围绕容器部分180°的部分的开口横截面减小,相对于空气流通道的也连通合流区域的部分的自由流动横截面减小,即相对于空气流通道的连通合流区域的部分或空气流通道的具有180°弯曲区域的部分的平均横截面尺寸优选地减小20%至70%,更优选地减小30%至60%,最优选地减小40%。由于弓形路径通道的横截面在合流部分方向上逐渐变细,所以在合流区域中获得了弓形路径通道的喷嘴状入口。在吸入过程中实现的空气在空气流通道中流动期间,这导致作用在空气流通道的从容器部分延伸、也连通合流区域的部分上的负压,使得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帮助清空容器部分。因此,特别地在吸入期间,更特别地在清空容器部分期间,在空气流方向上实现了对存储在容器部分中的成分的抽吸和加压行为。而且,特别地在吸入过程开始时,由弓形路径通道在与容器部分的更远端相对的端部处的喷嘴状锥形产生的负压可导致一种初反应,由于在开始时的该负压或抽吸行为,成分的一部分从容器部分排出,之后,通道状流通区域在容器部分的区域中确立,用于进一步经由导引通过后面空气流通道的空气流吹出成分。
还优选地,具有凹侧面的窄肋接合在容器部分上。该肋还优选地横向于穿过容器部分的空气流延伸,而且,该肋特别设计用于空气流的转向,以使空气流进入打开的容器部分及从容器部分排出。在有利的方式中,由于设置在流动入口和流动出口处的肋的凹侧面,该空气流转向均匀柔和地发生。在优选的构造中,由于上述解决方案,相对于穿过容器部分的垂直部分和空气流通道的连接部分,这尤其导致空气流的双S形状引导,空气流穿过打开的容器部分,并清出存储在容器部分中的成分,优选地,肋的凹面的半径适合于到达容器部分后部或到达容座后部的通道部分的横截面半径,而且优选地结合该半径。
特别地,在本发明的主题的发展中,为了初始固定待插入分配器中的容器部分,提供了卡扣突缘,其接合在容器部分上,尤其接合在容器部分的支撑部上,更优选地接合在覆盖处于未使用位置的容器部分的容器覆盖件上。这些卡扣突缘优选地形成在装置上,尤其与容纳容器部分的区域在侧面相接。特别地,由于吸塑包装的围绕容器部分的支撑部的通常挠性构造,使用者通过克服突出的卡扣突缘能够轻易地插入容器部分。在该情况下,如果卡扣突缘接合在尤其为突出状(tab-like)的可揭下容器覆盖件上,那么在其它优选构造中,卡扣突缘的布置和构造选择成:尤其通过在容器部分的支撑部上卷起容器覆盖件,能够在突出的肋下方揭下容器覆盖件,然后,卡扣突缘还在容器覆盖件的揭下位置,也特别在使用或吸入位置经由支撑部接合在容器部分上。因此,优选地,由于卡扣突缘,在吸入期间还提供容器部分的预定取向。
此外,盖区域中的空气入口狭缝优选地在空气流通道的180°弯曲区域上方延伸,使得由此在吸入过程和附随的抽吸通过空气流通道期间,环境空气经由盖中的空气入口狭缝直接流入空气流通道的弯曲区域。覆盖空气流通道或其弯曲区域的空气入口狭缝的开口横截面优选地根据空气入口狭缝的总和而形成一定尺寸,使得可以得到足够的空气流体积,以在使用者吸入期间完全清空容器部分。
在另外的优选构造中,用于容器部分的空腔形成在分配器的中间基部,中间基部优选地延伸至盖处于操作位置时的平面的范围,更优选地留有辅助空气通道,该辅助空气通道形成在中间基部下方,在中间基部下方延伸,优选地在连通涡流腔的空气流通道外部连通涡流腔。经由辅助空气通道吸入的环境空气支持在同一时间内经由空气流通道引入涡流腔的成分的均匀分布,该经由辅助空气通道吸入的空气在涡流腔内与运输成分的空气流结合。
在另外的优选构造中,提供了一种肋,其还优选地具有凹侧面,并突伸进空腔的无遮盖的空隙,还优选地,当沿流动方向观看时,肋相对于无遮盖的容器部分至少约中央地布置,使得还优选地,相对于无遮盖的容器部分,在流入和流出侧产生至少约相等的流动通道横截面。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仅示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所讨论的类型的分配器的透视图,涉及不使用位置;
图2是分配器的侧视图;
图3是分配器在取下吸嘴保护帽之后的另一透视图;
图4是俯视图;
图5是分配器的透视图,涉及用于装配容器部分的准备位置;
图6是处于装配准备位置的分配器的另一透视图,中间基部显示为分解透视图;
图7是分配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分配器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9是在装配容器部分期间处于装配准备位置的分配器的另一透视图;
图10是沿图4中的线Ⅹ-Ⅹ的剖视图,具有已插入的容器部分;
图11是对应于图10的纵向剖视图,但是涉及分配器准备位置;
图12是沿图11中的Ⅻ-Ⅻ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1中的XIII-X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4是对应于图11的纵向剖视图,但是处于吸入过程中;
图15是沿图14中的XV-XV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4中的XVI-XVI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说明并描述了吸入器形式的分配器1,该吸入器制造为便于携带在口袋中的便携装置。该分配器具有纵长的大致矩形壳体2,该壳体具有约2:1至2.5:1的长宽比和约相当于长度尺寸四分之一的、以垂直于长度的视角观看的高度。分配器1的部件制造为塑料注塑件。
口部3在壳体2的纵向范围的延长部中伸出。利用总体上一体的构造,从壳体2向口部3的过渡部分相对于壳体2的宽度收腰。
抽吸通道4沿纵向方向穿过口部3,该抽吸通道的排出端终止于吸嘴5。
当不使用分配器1时,可用封闭盖6覆盖口部3,如图1和2所示。该封闭盖基本占据壳体2的宽度,并可插接在从口部3到壳体2的腰线状过渡区域中。
在壳体2中,圆形的涡流腔7具有涡流腔轴y,基本垂直于抽吸通道4延伸,并与从壳体2到口部3的过渡区域联合。该涡流腔7大致在壳体2的整个高度上延伸,形成两个高度部分,腔盖8和腔底部9由圆盘状的盖板而形成,优选地可插接在壳体2上。在所示实施例中,也是优选地,腔盖8和腔底部9是透明的。
壳体部分10背离口部3,邻接涡流腔7,并且在高度上是阶梯状的。该壳体部分10的相对于涡流腔盖8垂直偏移的连续表面平面相对于壳体2的竖直方向大致在一中央平面内延伸。空气通道12沿壳体2的纵向方向大致对准,穿过台阶11的端面,即朝向壳体部分10的偏移平面,与所述台阶11邻接涡流腔7,与口部3相对。该空气通道的直径优选地为自由台阶高度的0.7至0.8倍。在另一端,该空气通道12进入涡流腔7,尤其在涡流腔7的上层区(upper level)进入。
壳体部分10的在高度上成阶梯的区域最初构造成向上敞开,背离壳体部分底部,在该情况下,当相对于纵向范围横向地观看时,该区域由相对于宽度中央地布置的垂直腹板47沿纵向方向大致分割,因此产生具有至少大约相同尺寸的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各位于垂直腹板47的一侧。这些区域由中间基部46覆盖,该中间基部46因而形成壳体部分10的偏移平面。中间基部46的边缘大致终止于下部阶梯的边缘,终止于空气通道12的入口的下方,并且终止于壳体部分10的阶梯区域的边界,另外还优选地在操作时不可拆卸地卡扣在壳体部分10上。
朝向平面敞开的容座13形成在中间基部46中。该容座在俯视图中是狭槽状,成型在空气通道12的轴向延伸线上,并且与台阶11中的空气通道12的入口间隔开一定距离。盘状容座13的轮廓和深度与待容纳的容器部分14的轮廓和深度相适应,并沿纵向方向在每一端处相称地倒角以容纳囊状容器部分。
如由其它视图可知,容器部分14构造成吸塑包装,容器部分14存储有粉状成分M。为此,容器部分14由塑料材料制造为盘形,平面支撑部15还连接容器部分14的外围开口边缘。总体上,容器部分14由支撑部15形成而具有凹槽。
在未使用的位置,在整个表面区域上覆盖支撑部15和容器部分14的铝箔密封存储在容器部分14中的物质M,并形成容器覆盖件16。该容器覆盖件16可从支撑部15揭下,以显露容器部分14和存储在其中的物质M,为此,铝箔或容器覆盖件16从支撑部15的沿容器部分14的纵向范围的横向定向的窄区域出发,在相反的方向上自由地延伸,并自由放置地覆盖在容器覆盖件16的密封容器部分14和支撑部15的区域中。容器覆盖件16的自由端自由地伸出支撑部15的背离容器覆盖件16的转折区域的端外围边缘,以形成突出状揭下把手17。
形成在中间基部46的用于容器部分14的容座13定位在以比中间基部的表面在垂直方向低的深度偏移的区域中。垂直偏移量基本上相对于由容器部分14、容器覆盖件16和支撑部15组成的吸塑装置18的在容器部分14外的材料厚度。此外,更具体地,凹槽沿壳体2的沿纵向方向看的长度与支撑部15的沿容器部分14的沿纵向方向看的长度相适应。凹槽的围绕容座13的表面用作支撑部15在吸塑装置18插入时的支承部。
盖19与壳体部分10联合。该盖铰接在壳体部分10的台阶11区域,从而能够围绕轴线x枢转,该轴线x沿壳体2的纵向范围的横向方向延伸。该盖19具有顶20。沿壳体2的纵向范围的两侧延伸的侧壁21与顶20形成为一体,并且在盖的闭合位置与固定的壳体部分10的相关侧面在侧面相接。
盖19卡扣在盖的闭合位置,为此,卡扣突缘23设置在盖19的侧壁21上,并嵌入位于壳体部分的卡扣凹槽22。使用者能够轻易地克服如此形成的卡扣而打开盖19。
在盖的闭合位置,顶的下侧24通过形成在其上的腹板49而贴靠在中间基部46的面对的上侧,即优选地贴靠在围绕容纳容座13的凹槽的平面上。在吸塑装置18插入中间基部的容座13、同时中间基部46中的垂直偏差得到补偿时,顶的下侧24或设置在顶的下侧上的垂直腹板49优选地位于吸塑装置18上,尤其位于在自由端区域中形成揭下把手17的容器覆盖件16上。相应地,在盖的闭合位置,插入的吸塑装置18一方面通过容器部分14在容座13中以近似牢固锁定的方式装配而受到夹持,另一方面通过盖顶20和中间基部的凹槽的相应表面而在上侧和下侧受到夹持,此外,吸塑装置18的借助于支撑部15的侧向支撑一方面由台阶11提供,另一方面由凹槽的外围边界提供。
此外,通过设置在盖19的下侧上的垂直腹板49,盖19还支撑在中间基部46的相对于容纳吸塑装置18的凹槽提高的邻近平面上,同时盖19的垂直腹板49至少部分地界定流动路径。
在用于容纳吸塑装置18的位于中间基部16的凹槽的纵向范围中,卡扣突缘50形成在位于凹槽边缘的两侧上,并在容器部分的装配位置,接合在支撑部15上,而在不使用的位置,接合在容器覆盖件16上,使得由于卡扣突缘50在装配位置的接合,在盖19打开时插入的吸塑装置18被扣紧(trapped)。更具体地,由于吸塑部分的支撑部15的薄壁和可选的弹性构造,在插入及移除吸塑装置18期间能够克服卡扣突缘50。
此外,在中间基部中的凹槽的位于容座13的出口处的表面上施加了尤其是彩色标记形式的标记43。在吸塑装置18的装配位置,该标记43与位于支撑部15中的窗口状切口51垂直地对准,在揭下容器覆盖件16以准备吸入期间该窗口状切口51被暴露。
将吸塑装置18插入分配器1,使得容器覆盖件16的卷边平行于盖轴x对准并且面向空气通道12布置,此外,自由伸出的揭下把手17沿相反的方向从凹槽边缘伸出壳体2,穿过恰当地布置在中间基部46和枢转到闭合位置的盖19之间的狭槽状揭下开口25。从壳体2的纵向范围的横向方向观看,揭下开口的宽度与容器覆盖件16的宽度相适应。揭下开口25的垂直高度基本对应于容器覆盖件16的材料厚度。
通过在分配器1的纵向方向上的或在中间基部46的凹槽中的容座13的偏心布置,确保插入分配器1中的吸塑装置18正确定向。相应地,吸塑装置18具有沿纵向方向与容座13的偏心布置相适应的支撑部15的不同脚长(leg length),因此,吸塑装置18仅能在预定方向上插入。
在盖的闭合位置,在盖的下侧突出的垂直腹板49与中间基部46的面对表面一起形成空气流通道27,该空气流通道27以相对于中间基部46上的垂直突出的弓形路径的方式而受到引导。空气流通道27首先作为容器通道部分30而通向中间基部中的容座的端部或容纳在容座13中的容器部分14的端部,该端部相对于壳体中的空气通道12在更远端。从该端部开始,空气流通道27在形成180°弯曲区域52的情况下延伸到至少约与容座13的纵向平行延伸的通道部分,所述通道部分在一侧围绕容座13,并汇入直接通道部分31。
在容座13的另一端,考虑到在盖的闭合位置时与在壳体中的空气通道12之间的流动,在壳体的空气通道12的大致轴向延长线上,空气流通道27还形成有直接连接。直接通道部分31与空气流通道27的与空气通道12联合的部分一起通向合流部分32,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合流部分32形成于壳体的空气通道12中的面向空气流通道27的开口区域。
由容器通道部分30和直接通道部分31特别形成的弓形路径通道53的截面面积在朝向合流部分32的方向上逐渐变细,优选地变细为平均截面面积的约40%,相对于空气流通道27的平均截面面积流体能够自由地穿过弓形路径通道53的所述截面区域。直接通道部分31的锥形、喷嘴状端部由标号54表示。
此外,肋55形成在盖的下侧,以覆盖在容座13或插入容座13的容器部分14上。该肋在接合容座13、界定空气流通道27的一部分的两个垂直腹板49之间横向地延伸,在该情况下,在盖的闭合位置观看时肋具有高度,该高度选择成在吸入准备位置,肋55的向下突出的自由端外围边缘突进在容器覆盖件16揭下之后所暴露的打开的容器部分14上方的空隙。
肋55提供空气流通道27在朝向容座13的或朝向位于容座13中的容器部分14的方向上的转向,还提供脱离后者的转向。为了至少低损失转向,相对于图11的垂直部分,肋55在其两侧具有凹侧面56。这些凹侧面的半径优选地与空气流通道27的截面半径相适应,此外,肋55在其朝向容座13的方向上向下指向的自由端区域中具有在流动方向上观看时的宽度,该宽度对应于容座13的在相同方向上观看时的长度的约0.1-0.3,优选为约0.2。
此外,相对于容座13或容器部分14的纵向范围,肋55布置成在纵向范围的横向上中心地定向。
因此,在揭下容器覆盖件16后,根据图14,由于肋55的上述布置和构造,因而空气流通道27基本以双S形状受到引导,穿过容器部分14。
此外,空气入口狭缝29设置在盖顶20,与弓形路径通道53重叠,尤其与弯曲区域52重叠,这些空气入口狭缝优选地在盖的闭合位置时向上敞开,并优选地侧向敞开,穿过相关侧壁21。因此,获得尤其用于弯曲区域52的顶状入口格栅。
壳体中的空气通道12朝向壳体部分10敞开,在另一端进入涡流腔7的转向部分28,还进入涡流腔7的上层区33,该上层区33基本上在中间基部46和盖19之间的分隔面上方延伸。
涡流腔7的上层区33基本为环形,为此,提供一延伸经过上层区33的整个高度的环形壁34。从空气通道入口开始,上层区33的环形通道35在环形空间35之前延伸通过约270°的(相对于图4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的角,在贯穿使该上层区的底部36开口的孔37之后,进入同样形成在它下方的层区(level)38中的环形通道39。该环形通道39通过基本延伸经过涡流腔7的整个垂直高度的环形壁34限定径向内部边界。
在上层区33的区域中,在底部的开口37下游紧接着设置有在相对于空气通道12的入口的环流方向上封闭环形空间的分隔壁40,该分隔壁从相关环形壁部分径向延伸。
下层区(lower level)38的环形通道39从上部环形通道35的90°弯曲区域延伸通过约270°,到达口部3的抽吸通道4的连接处。
连接上层区33和下层区38或连接环形通道35和39的孔37延伸通过约180°的角范围,当从流动方向上看时,其覆盖上部环形通道35的从90°至270°的角范围,以及下部环形通道39的从270°至90°的角范围。因此,用于两个环形通道的过渡在约180°的范围中。
因此,在涡流腔7中产生了基本螺旋形的空气导引,这通过抽吸通过涡流腔7的空气环绕360°实现,还通过穿过两个上下相叠布置的层区实现。
在涡流腔7的下层区38的环形空间39中,外部空气开口41敞开,并且与进入上层区33的空气通道12的入口在竖直方向对准,所述外部空气开口的外部空气通道42穿过壳体2,使得外部空气开口41相切地连通环形空间39。在另一端,外部空气通道42沿壳体2的纵向方向延伸,并在台阶中空气通道12的开口的下侧连通中间基部46和壳体底部之间留出的间隙44。该中间间隙形成辅助空气通道45,该辅助空气通道形成在位于中间基部中的垂直腹板47的两侧。中间空间44的形成在容座13下方的区域通过中间基部46的垂直延伸的后壁26而在壳体的后部被闭合。在与后壁26联合的端部,基本分割中间空间44的纵向范围的垂直腹板47在高度上减少,以使彼此邻近地形成的中间基部区域通过流动连接起来,后壁26中的外部空气入口57与形成在弓形路径通道53下方的中间空间区域联合。因此,在吸入操作位置,这些外部空气入口57邻近在后壁突出壳体2的容器覆盖件16。
为了吸入成分M,首先,在盖19枢转进入图9的打开位置后,插入吸塑装置18,使得容器部分14容纳在容座13中,吸塑装置的支撑部15支撑在中间基部46的相关凹陷表面上。在该情况下,还提供卡扣突缘50覆在支撑部15上,优选地覆在位于闭合位置的容器覆盖件16上,由于在吸塑装置18的端区域中的折叠处的导引,该容器覆盖件还尤其在卡扣突缘50的区域中是双层的。自由突出的揭下把手17为了操纵而自由地伸出壳体端部。
在盖19关闭后,吸塑装置18固定在壳体2中。然后,通过卷起而揭下容器覆盖件16来打开容器部分14,为此,沿揭下方向r抽出通过揭下开口25伸出的揭下把手17。由于盖19的透明构造,尤其由于盖19的与容器覆盖件16的位移区域重叠的区域的透明构造,该揭下操作是可看见的。设置在中间基部46的表面上的标记43为使用者提供到一位置的指导,容器覆盖件16必须被拉到该位置处,以确保存储在容器部分14中的成分M完全暴露。支撑部15中的最初由容器覆盖件16覆盖的窗口状切口51在揭下容器覆盖件16的卷起动作期间得以暴露,使得通过切口51可看见标记43。相应地,这为使用者恰当地使用分配器1提供了指导。
在从容器部分14揭下容器覆盖件后,成分M暴露在流动路径中。由于没有遮盖,容器部分14现在是流动路径的一部分,并且在一端根据流动而连接到空气流通道27的通向合流部分32和空气通道12的部分,在另一端通过流动连接到空气流通道27的类似弓形路径通道的、在该另一端部又连通合流部分32的部分。
为了吸入,分配器1以笛状地优选地被大拇指和食指握持。通过经由口部3的抽吸,空气经由入口狭缝29进入空气流通道27的弓形路径通道53,然后,进入的空气被分割成穿过直接通向合流部分32的直接通道部分31,以及穿过直接通向容器部分14的容器通道部分30。存储在容器部分14中的粉状成分M通过该容器通道部分30排出,然后,与成分混合的空气部分b在合流部分32与穿过直接通道部分31的空气部分a合并。由于直接通道部分31的朝向合流部分32逐渐变细的截面构造,在空气流通道27的也连通合流部分32的一部分上获得一种抽吸效果,其帮助由于经由容器通道部分30引入的空气来清空容器部分14。通过穿过螺旋双层区涡流腔7实现了物质M在空气流中的均匀分布。在从涡流腔7流出进入口部3的抽吸通道4之前,另一外部空气c经由外部空气开口41进入。在这里作为辅助空气而吸入的外部空气c穿过外部空气通道42而进入涡流腔7,连通下层区38的外部空气开口41在与抽吸通道4相对的开口方向上定向。外部空气流c在紧接着转移到抽吸通道4之前在涡流腔7的下层区33与运载成分的空气流a,b合并。
在吸入过程中,自由容器覆盖件旗帜关闭揭下开口25的至少大部分,由此防止吸入辅助空气。
由于上述构造,空气在壳体2内的抽吸和/或导引通过绕过为吸入而移位到揭下位置的容器覆盖件16而实现。从容器部分14清空成分M的抽吸空气流不受干扰地被导引。由于空气流通道27以弓形路径通道的导引,尤其由于直接通道部分31在合流部分32的方向上的喷嘴状锥形,空气尤其是运载成分的空气流的导引得以最优化。分配器1适于吸入不同的成分M,尤其是具有不同颗粒尺寸和/或混合物的成分。
所有已公开的特征(本身)均为发明特征。因此相关/附加优先权文件的公开内容(在先申请副本)完全被引入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也为此将这些文件所述的特征容纳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中。所附权利要求以它们任选的引用关系描述对现有技术的独创性改变,尤其是为了以这些权利要求为基础提交分案申请。
参考标记列表
1   分配器
2   壳体
3   口部
4   抽吸通道
5   吸嘴
6   封闭盖
7   涡流腔
8   腔盖
9   腔底部
10  壳体部分
11  台阶
12  空气通道
13  容座
14  容器部分
15  支撑部
16  容器覆盖件
17  揭下把手
18  吸塑装置
19  盖
20  顶
21  侧壁
22  卡扣凹槽
23  卡扣突出
24  顶的下侧
25  揭下开口
26  后壁
27  空气流通道
28  转向部分
29  空气入口狭缝
30  容器通道部分
31  直接通道部分
32  合流部分
33  层区
34  环形壁
35  环形通道
36  层区的底部
37  孔
38  层区
39  环形通道
40  分隔壁
41  外部空气开口
42  外部空气通道
43  标记
44  中间空间
45  辅助空气通道
46  中间基部
47  垂直腹板
48  --
49  垂直腹板
50  卡扣突缘
51  切口
52  弯曲区域
53  弓形路径通道
54  锥形部分
55  肋
56  凹陷表面
57  外部空气入口
a   空气流
b   空气流
c   空气流
r   揭下方向
x   盖的轴
y   涡流腔轴
M   成分

Claims (7)

1.一种分配器(1),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M),尤其是包含在吸塑包装(18)中的成分,所述包装具有容器部分(14)和可揭下的容器覆盖件(16),而且,在所述容器覆盖件(16)从所述容器部分(14)去除之后,一抽吸的空气流主要抽吸通过所述容器部分(14),使得经由盖(19)中的狭缝(29)进入的两个空气流(a,b)从所述容器部分的两端清空容器部分(14),并在合并之后进入布置在口部(3)上游的涡流腔(7),其特征在于,构造成弓形路径的空气流通道(27)通向所述容器部分(14)的更远端,并通过至少180°的弯曲区域(52)而围绕所述容器部分(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弓形路径通道(53)的横截面在合并的方向上逐渐变细。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凹侧面(56)的窄肋(55)接合在所述容器部分(14)上。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卡扣突缘(50)接合在所述容器覆盖件(16)上。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入口狭缝(29),该空气入口狭缝(29)位于盖区域,并在所述180°的弯曲区域(52)上方延伸。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空气通道(45),该辅助空气通道(45)在中间基部(46)下方延伸,并连通所述涡流腔(7),所述中间基部(46)形成用于所述容器部分(14)的空腔。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肋(55)突伸进所述空腔的无遮盖的空隙。
CN201180039224.8A 2010-06-11 2011-06-07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的分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84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7333A DE102010017333A1 (de) 2010-06-11 2010-06-11 Spender für in einer gesonderten Verpackung enthaltene, pulverförmige Massen
DE102010017333.9 2010-06-11
PCT/EP2011/059326 WO2011154371A1 (de) 2010-06-11 2011-06-07 Spender für in einer gesonderten verpackung enthaltene, pulverförmige mass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8426A true CN103068426A (zh) 2013-04-24
CN103068426B CN103068426B (zh) 2015-03-11

Family

ID=44478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922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8426B (zh) 2010-06-11 2011-06-07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的分配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74841A1 (zh)
EP (1) EP2579931A1 (zh)
CN (1) CN103068426B (zh)
BR (1) BR112012031596A2 (zh)
CA (1) CA2802009A1 (zh)
DE (1) DE102010017333A1 (zh)
WO (1) WO20111543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005646B4 (de) * 2014-01-30 2016-05-12 Klaus-Dieter Beller Pulverinhalator und Pulverinhalationsset
DE102014005647B4 (de) 2014-01-30 2016-05-12 Klaus-Dieter Beller Pulverinhalator und Pulverinhalatorset
DE102014018085B3 (de) * 2014-12-09 2015-12-24 Klaus-Dieter Beller Inhalationsvorrichtung, deren Verwendung und Inhalationsset
EP3159030A1 (en) * 2015-10-23 2017-04-26 Presspart Manufacturing Ltd. Dry powder inhaler
GB2567240B (en) * 2017-10-09 2022-04-06 Senzer Ltd An inhaler particularly a cannabinoid inhaler and a method of assembling such an inhal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536A (zh) * 1996-12-18 2000-04-26 习俗焦点有限公司 药物释放和包装
CN101084033A (zh) * 2004-12-20 2007-12-05 葛兰素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药物分配器中的歧管
WO2008092864A1 (en) * 2007-01-29 2008-08-07 Novo Nordisk A/S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erosolizing a drug formulation
WO2009138344A1 (de) * 2008-05-13 2009-11-19 Alfred Von Schuckmann Spender für in einer gesonderten verpackung enthaltene, pulverförmige mass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88819A1 (en) * 2003-06-16 2004-12-22 Rijksuniversiteit te Groningen Dry powder inhaler and method for pulmonary inhalation of dry powd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1536A (zh) * 1996-12-18 2000-04-26 习俗焦点有限公司 药物释放和包装
CN101084033A (zh) * 2004-12-20 2007-12-05 葛兰素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药物分配器中的歧管
WO2008092864A1 (en) * 2007-01-29 2008-08-07 Novo Nordisk A/S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erosolizing a drug formulation
WO2009138344A1 (de) * 2008-05-13 2009-11-19 Alfred Von Schuckmann Spender für in einer gesonderten verpackung enthaltene, pulverförmige mass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17333A1 (de) 2011-12-15
CA2802009A1 (en) 2011-12-15
WO2011154371A1 (de) 2011-12-15
CN103068426B (zh) 2015-03-11
EP2579931A1 (de) 2013-04-17
BR112012031596A2 (pt) 2019-09-24
US20130074841A1 (en) 201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8426A (zh)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状成分的分配器
CN102458149B (zh) 包括过滤器的用于制备营养产品的胶囊
CN102026678B (zh) 用于包含在单独包装中的粉末状物质的分配器
US7198255B2 (en) Liquid bag, liquid bag mouth memb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8186006B2 (en) Dust separation apparatus of vacuum cleaner
US8313002B2 (en) Lid for beverage container
CN101443066B (zh) 一种简易吸入器
CN106061531B (zh) 粉末吸入器和粉末吸入组
US7757886B2 (en) Low cost spill-and-glug-resistant cup and container
CA2791149A1 (en) Two piece capsule-based inhaler having capsule cutting means
DK1283731T3 (da) Medikamentdoseringssystem med en medikamentbeholder med luftströmsindgang og -udgang i samme side
JP2006015112A (ja) 吸入口組立体とこれを備えた真空掃除機
CN105764557A (zh) 咬口件和吸入器
KR100502636B1 (ko) 스트로우
US6499600B2 (en) Compression sack
TW201031467A (en) Mist sprayer
CN107921225A (zh) 单剂量干粉吸入器
KR100842965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먼지 분리 장치
AU2014218373A1 (en) Humidifier for Respiratory Apparatus
KR20200031638A (ko) 일회량 분말약 흡입기
JPH10258850A (ja) 包装袋用注出口
CA2624508A1 (en) Closed-type blood reservoir and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la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11661251B2 (en) Nozzle
CN101677731B (zh) 真空吸尘器的灰尘分离装置
JP7316868B2 (ja) 注出用スパウト、ストッパ部材付き注出用スパウト、注出用スパウト付き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