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3057B -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3057B
CN103063057B CN201310034723.9A CN201310034723A CN103063057B CN 103063057 B CN103063057 B CN 103063057B CN 201310034723 A CN201310034723 A CN 201310034723A CN 103063057 B CN103063057 B CN 1030630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carriage
gas
tube sheet
wound aroun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47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3057A (zh
Inventor
张周卫
汪雅红
张小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347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630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630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0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30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30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By Low-Temperature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煤制气、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领域,是一种三股流管束按先后次序经层层缠绕后形成的独立管束型三股流螺旋缠绕管式热交换设备,利用管程尾气、管程CO2及管程合成气三股冷源管束预冷壳程原料气,采用中段依次打入中温冷源,三股流、双股流及单股流换热区域重合设置,整体换热器为塔式结构的三股流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以满足原料气冷却器利用三股系统工艺余冷对原料气进行预冷的工艺要求。该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可实现多股流换热,传热管热膨胀可自行补偿,容易实现大型化,可减少工艺换热设备数量等特点,以替代传统的单股流原料气冷却器用换热器。

Description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煤制气、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领域,包括-70℃低温甲醇工艺等气体低温净化、低温液化分离技术领域。根据不同进出口介质及参数,也可应用于天然气液化、空气液化分离、低温液氮洗及其它多股流换热等领域。
背景技术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换热管道经层层缠绕后形成的三股流螺旋盘管型热交换设备,主要应用三股冷源管束即管程-51.3℃工艺尾气、管程-37℃二氧化碳、管程-21.24℃合成气冷却壳程40℃原料气,使之温度降至-17℃。原料气(粗合成气)主要成份为H2(46.02%)、CO2(32.1%)、CO(19.02%)、H2S(0.23%)、N2(0.94%)、H2O(1.44%)、COS(0.01%)、H3N(0.01%)等;合成气主要成份为H2、CO等;工艺尾气主要成份为CO、H2、CH4、CH3OH等。壳程设计压力小于6.3MPa,温度介于-70~+60℃,管程设计压力分别小于6.3MPa、5.0MPa及0.7MPa,温度介于-70~+60℃。换热器实际进出口参数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调整后可重新计算换热工艺流程。首先,传统的原料气采用三台独立的单股流列管式换热器进行预冷换热,换热器体积较大,单位体积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率较低。其次,由于原料气冷却器换热温区中三股冷源的温度分别为-51.3℃、-37℃及-21.24℃,在冷却40℃原料的过程中,由于三股冷流之间存在较大温差,如果应用传统的三股流换热器,管程进口处-21.24℃合成气冷源、-37℃二氧化碳将吸收-51.3℃尾气冷源的冷量,温度降低后,再共同冷却壳程40℃原料气至-17℃,即-21.24℃合成气、-37℃二氧化碳、-51.3℃尾气将彼此换热,-21.24℃合成气、-37℃二氧化碳将经历先降温再升温的过程,从而导致冷源之间重复换热,换热效率降低,换热面积增大。再者,由于目前现有的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低温环境,内部多股流管束交叉缠绕,换热过程复杂,没有通用的设计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设计计算方法,随着工艺流程或物性参数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给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设计开发带来了障碍。最后,由于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中的缠绕管束相互缠绕的方法很多,没有统一的管道缠绕模式及理论设计计算方法用于计算机辅助计算过程,给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科学计算及标准化带来了障碍。为了提高原料气冷却器的换热效率,增大单位体积换热面积,缩小换热器体积,减少换热设备数量,推进原料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标准化过程,本发明将三股独立缠绕管束相结合的复合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换热工艺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采用管束独立缠绕、先里后外的同心圆模式依次设计缠绕管束总体结构,按照温度梯度采用中段引进两股中温冷源,形成总体三股流换热、各股相对独立、管束长度可灵活设置的换热原则,改进不同温位冷源的换热效率,给出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换热工艺流程,以此替代传统的单股流列管式换热器或传统的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使其具有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传热管热膨胀可自行补偿,容易实现大型化,可减少低温净化工艺中的换热设备数量等特点。
发明内容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技术解决方案、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等内容,主要涉及换热器基本结构、主要部件位置关系、连接关系、换热工艺技术等方面。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由上封头(1)、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接管(3)、尾气出口管箱(4)、第一支持圈(5)、CO2出口管板(6)、CO2出口接管(7)、CO2出口管箱(8)、合成气出口管板(9)、合成气出口接管(10)、合成气出口管箱(11)、第三支持圈(12)、第二隔板(13)、壳体(14)、CO2缠绕管束(15)、第四支持圈(16)、合成气进口管板(17)、合成气进口接管(18)、合成气进口管箱(19)、CO2进口管板(20)、CO2进口接管(21)、CO2进口管箱(22)、第四支持圈支架(23)、第六支持圈(24)、尾气进口接管(25)、尾气进口管箱(26)、尾气进口管板(27)、原料气出口接管(28)、人孔(29)、下封头(30)、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第五支持圈支架(34)、第二CO2进口管箱(35)、第二CO2进口接管(36)、第二CO2进口管板(37)、第五支持圈(38)、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尾气缠绕管束(42)、合成气缠绕管束(43)、第一隔板(44)、芯筒(45)、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第二支持圈(49)、第二CO2出口管箱(50)、第二CO2出口接管(51)、第二CO2出口管板(52)、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原料气进口接管(56)组成。尾气缠绕管束(42)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CO2缠绕管束(15)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合成气缠绕管束(43)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尾气缠绕管束(42)、CO2缠绕管束(15)与合成气缠绕管束(43)之间不再层内及层间交叉缠绕,尾气缠绕管束(42)、CO2缠绕管束(15)与合成气缠绕管束(43)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缠绕高度。
尾气缠绕管束(42)绕芯筒(45)缠绕;CO2缠绕管束(15)绕尾气缠绕管束(42)缠绕;合成气缠绕管束(43)绕CO2缠绕管束(15)缠绕,缠绕后的螺旋盘管安装于壳体(14)内;芯筒(45)一端安装第一支持圈(5),另一端安装第六支持圈(24),第六支持圈(24)固定于壳体(14)下部;尾气缠绕管束(42)外层安装第一隔板(44);第一隔板(44)外层上部安装第二支持圈(49),下部安装第五支持圈(38);第五支持圈(38)下部安装第五支持圈支架(34),第五支持圈支架(34)下部联接第六支持圈(24);CO2缠绕管束(15)外层安装第二隔板(13);第二隔板(13)外层上部安装第三支持圈(12),下部安装第四支持圈(16);第四支持圈(16)下部安装第四支持圈支架(23),第四支持圈支架(23)下部联接第六支持圈(24);第三支持圈(12)安装于筒体(14)上部,第四支持圈(16)安装于筒体(14)下部;尾气缠绕管束(42)缠绕于第一支持圈(5)与第六支持圈(24)之间;CO2缠绕管束(15)缠绕于第二支持圈(49)与第五支持圈(38)之间;合成气缠绕管束(43)缠绕于第三支持圈(12)与第四支持圈(16)之间。
壳体(14)上部左侧上边安装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管板(2)左侧联接尾气出口管箱(4),尾气出口管箱(4)左侧联接尾气出口接管(3);壳体(14)上部左侧中间安装CO2出口管板(6),CO2出口管板(6)左侧联接CO2出口管箱(8),CO2出口管箱(8)左侧联接CO2出口接管(7);壳体(14)上部左侧下面安装合成气出口管板(9),合成气出口管板(9)左侧联接合成气出口管箱(11)、合成气出口管箱(11)左侧联接合成气出口接管(10);壳体(14)上部右侧上边安装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右侧联接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右侧联接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壳体(14)上部右侧中间安装第二CO2出口管板(52),第二CO2出口管板(52)右侧联接第二CO2出口管箱(50),第二CO2出口管箱(50)右侧联接第二CO2出口接管(51);壳体(14)上部右侧下面安装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壳体(14)下部左侧下边安装尾气进口管板(27),尾气进口管板(27)左侧联接尾气进口管箱(26),尾气进口管箱(26)左侧联接尾气进口接管(25);壳体(14)下部左侧中间安装CO2进口管板(20),CO2进口管板(20)左侧联接CO2进口管箱(22),CO2进口管箱(22)左侧联接CO2进口接管(21);壳体(14)下部左侧上面安装合成气进口管板(17),合成气进口管板(17)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管箱(19)、合成气进口管箱(19)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接管(18);壳体(14)下部右侧下边安装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右侧联接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右侧联接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壳体(14)下部右侧中间安装第二CO2进口管板(37),第二CO2进口管板(37)右侧联接第二CO2进口管箱(35),第二CO2进口管箱(35)右侧联接第二CO2进口接管(36);壳体(14)下部右侧上面安装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尾气缠绕管束(42)顶部联接尾气出口管板(2)及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底部联接尾气进口管板(27)及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CO2缠绕管束(15)顶部联接CO2出口管板(6)及第二CO2出口管板(52),底部联接CO2进口管板(20)及第二CO2进口管板(37);合成气缠绕管束(43)顶部联接合成气出口管板(9)及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底部联接合成气进口管板(17)及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壳体(14)上封头(1)顶部联接原料气进口接管(56);下部封头(30)底部联接裙座,顶部联接原料气出口接管(28)。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应用缠绕管式换热器管程低温尾气、低温CO2、低温合成气逆流换热并冷却壳程原料气,采用中段引进CO2、中段引进合成气管程中温冷源构成三股流独立管束型缠绕管式换热器,应用三股冷源管束即管程低温尾气独立管束、低温CO2独立管束、低温合成气独立管束逆流换热并预冷壳程原料气。
尾气在-51.3℃、0.196MPa时通过尾气进口接管(25)、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分别进入尾气进口管箱(26)、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再经尾气进口管束分配于尾气缠绕管束(42),尾气缠绕管束(42)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6℃、压力降低至0.163MPa,再经尾气出口管束分别进入尾气出口管箱(4)及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通过尾气出口接管(3)及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流出换热器。
CO2在-37℃、2.45MPa时通过CO2进口接管(21)、第二CO2进口接管(36)分别进入CO2进口管箱(22)、第二CO2进口管箱(35),再经CO2进口管束分配于CO2缠绕管束(15),CO2缠绕管束(15)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4℃、压力降低至1.86MPa,再经CO2出口管束分别进入CO2出口管箱(8)及第二CO2出口管箱(50),通过CO2出口接管(7)及第二CO2出口接管(51)流出换热器。
合成气在-21.24℃、5.508MPa时通过合成气进口接管(18)、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分别进入合成气进口管箱(19)、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再经合成气进口管束分配于合成气缠绕管束(43),合成气缠绕管束(43)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2℃、压力降低至5.468MPa,再经合成气出口管束分别进入合成气出口管箱(11)及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通过合成气出口接管(10)及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流出换热器。
原料气在40℃、5.62MPa时通过原料气进口接管(56)进入壳体(14),与尾气缠绕管束(42)内的尾气、CO2缠绕管束(15)内的CO2及合成气缠绕管束(43)内的合成气进行换热,温度降至-17℃、压力降至5.5MPa时,通过原料气出口接管(28)流出壳体(14),完成整个预冷过程。
方案所涉及的原理问题: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煤化工领域或低温甲醇工艺技术包,为逆流型三股流独立管束型缠绕管式低温换热器,尾气缠绕管束(42)、CO2缠绕管束(15)与合成气缠绕管束(43)之间不再层内及层间交叉缠绕,各自按缠绕先后顺序拥有独立的缠绕区域,沿轴向具有不同的缠绕高度,按照换热温度梯度及三股管束温度与壳程流体温度差值大小,由里向外设置换热管束的缠绕次序及各自适当的缠绕高度,按计算温度梯度采用中段打入第二、第三股流体的方式,以达到提高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及换热效率的目的。本发明对原料气冷却器用独立管束逆流型三股流缠绕管式低温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换热工艺计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传统的原料气冷却器采用三台独立的单股流列管式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器体积较大,单位体积换热面积较小,换热效率较低,而本发明采用独立管束型三股流缠绕管式原料气冷却器替代传统的单股流列管式换热器,其具有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可实现双股流换热,传热管热膨胀可自行补偿,容易实现大型化,可减少低温气体净化工艺中的换热设备数量等特点,以替代传统的单股流原料气冷却器用列管式换热器。其次,原料气冷却器换热温区中三股流的温度分别为-51.3℃、-37℃及-21.24℃,在冷却40℃变换气过程中,三股冷流之间由于存在温差,在三股流进口处相互传热,如果单独应用三股流换热器,管程进口处-37℃CO2、-21.24℃合成气将吸收-51.3℃尾气的冷量,温度降低后,再共同冷却40℃原料气,使壳程原料气温度降至-17℃,即-37℃CO2、-21.24℃合成气将经历先降温再升温的过程,导致总体换热面积增大,换热效率降低。本发明采用逆流型三股流独立管束型缠绕管式低温换热器换热形式,三股管束独立缠绕,先沿芯筒(45)方向缠绕尾气管束(42),待尾气管束(42)缠绕完毕后,在尾气管束(42)缠绕基础上,再沿芯筒(45)轴向缠绕CO2管束(15)。CO2管束(15)沿轴向的起始高度及实际缠绕高度可根据CO2进出口温度及经详细计算的温度分布梯度大小适时决定,并及时在壳体上段引出CO2缠绕管束(15)。在CO2管束(15)缠绕基础上,继续缠绕合成气管束(43),合成气管束(43)沿轴向的起始高度及实际缠绕高度可根据合成气进出口温度及经详细计算的温度分布梯度大小适时决定,并及时在壳体上段引出尾气缠绕管束(42)、CO2缠绕管束(15)、合成气缠绕管束(43)。利用-51.3℃尾气在单股流区域单独冷却壳程原料气至-10℃,尾气温度升至-37℃时,将-37℃CO2打入换热器并形成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区域,继续冷却原料气至-0℃。当尾气及CO2温度升至-21.24℃,将-21.24℃合成气打入换热器并形成三股流缠绕管式区域,继续冷却原料气,合成气、CO2及尾气温度分别升至32℃、34℃及36℃时分别引出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三股管束之间不再进行换热,-37℃CO2、-21.24℃合成气不再经历被冷却过程,在三股流换热器中可直接冷却进气原料气,节约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换热效率。合成气、CO2及尾气三股管束中段提出温度可根据实际所需换热温差及合成气、CO2及尾气换热量确定,以增大传热推动力,缩小换热面积。中间温度0℃、-10℃可根据详细的换热工艺计算过程确定或根据实际进出温度参数进行调整,调整后再确定原料气中间温度的大小,并根据中间温度的大小调整各缠绕管束的实际高度。原料气预冷过程中按温度梯度采用先三股流、后双股流,再单股流换热的自上而下的换热工艺流程,中段依次引进-37℃CO2、-21.24℃合成气中温冷源逆流换热形式,改进了不同温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给出了逆流型三股流独立管束缠绕管式低温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换热工艺流程,以利于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标准化。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本发明提出了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采用三股流独立管束型缠绕管式原料气冷却器替代传统的单股流列管式换热器,三股管束之间按缠绕先后顺序拥有独立的缠绕管束,各自单独缠绕,缠绕后可按次序单独加工并安装,管道每层之间不再进行交叉缠绕,各管束沿轴向缠绕高度可以不同,按照壳程温度梯度及三股管束温度与壳程流体温差值大小,由里向外设置换热管束的缠绕次序及管束缠绕高度。采用中段打入第二、第三冷源,并根据实际换热量上段依次提出第二、第三冷源的方式,达到提高单位体积换热效率的目的。该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可实现多股流换热,传热管热膨胀可自行补偿,容易实现大型化,可减少工艺换热设备数量等特点,以替代传统的单股流原料气冷却器用换热器。本发明主要应用管程尾气、管程CO2及管程合成气三股冷源预冷壳程原料气,是一种三股流管束按先后次序经层层缠绕后形成的独立管束型三股流螺旋缠绕管式热交换设备,根据换热温度梯度设置换热器独立管束缠绕高度,采用中段依次打入中温冷源,三股流、双股流及单股流换热区域重合设置,整体换热器为三股流缠绕管式塔式换热器,以满足原料气冷却器利用系统工艺余冷对原料气进行预冷的工艺特点。换热过程中避免了三股冷源管束由于存在较大温差而相互传热的过程,节约了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缩小了换热器体积。本发明给出了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及换热工艺流程,再根据目前已有三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螺旋管束的缠绕方法及换热工艺计算方法,可获得原料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完整设计计算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部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加工制造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主要部件,包括上封头(1)、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接管(3)、尾气出口管箱(4)、第一支持圈(5)、CO2出口管板(6)、CO2出口接管(7)、CO2出口管箱(8)、合成气出口管板(9)、合成气出口接管(10)、合成气出口管箱(11)、第三支持圈(12)、第二隔板(13)、壳体(14)、CO2缠绕管束(15)、第四支持圈(16)、合成气进口管板(17)、合成气进口接管(18)、合成气进口管箱(19)、CO2进口管板(20)、CO2进口接管(21)、CO2进口管箱(22)、第四支持圈支架(23)、第六支持圈(24)、尾气进口接管(25)、尾气进口管箱(26)、尾气进口管板(27)、原料气出口接管(28)、人孔(29)、下封头(30)、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第五支持圈支架(34)、第二CO2进口管箱(35)、第二CO2进口接管(36)、第二CO2进口管板(37)、第五支持圈(38)、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尾气缠绕管束(42)、合成气缠绕管束(43)、第一隔板(44)、芯筒(45)、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第二支持圈(49)、第二CO2出口管箱(50)、第二CO2出口接管(51)、第二CO2出口管板(52)、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原料气进口接管(56)。其次,加工制造管芯,联接各部件并分别组装缠绕管式换热器壳体(14)及联接件。将尾气缠绕管束(42)绕芯筒(45)缠绕,CO2缠绕管束(15)绕尾气缠绕管束(42)缠绕,合成气缠绕管束(43)绕CO2缠绕管束(15)缠绕,缠绕后的螺旋盘管安装于壳体(14)内;芯筒(45)一端安装第一支持圈(5),一端安装第六支持圈(24),第六支持圈(24)固定于壳体(14)下部;尾气缠绕管束(42)外层安装第一隔板(44);第一隔板(44)外层上部安装第二支持圈(49),下部安装第五支持圈(38);第五支持圈(38)下部安装第五支持圈支架(34),第五支持圈支架(34)下部联接第六支持圈(24);CO2缠绕管束(15)外层安装第二隔板(13);第二隔板(13)外层上部安装第三支持圈(12),下部安装第四支持圈(16);第四支持圈(16)下部安装第四支持圈支架(23),第四支持圈支架(23)下部联接第六支持圈支架(24);第三支持圈(12)安装于筒体(14)上部,第四支持圈(16)安装于筒体(14)下部;尾气缠绕管束(42)缠绕于第一支持圈(5)与第六支持圈(24)之间;CO2缠绕管束(15)缠绕于第二支持圈(49)与第五支持圈(38)之间;合成气缠绕管束(43)缠绕于第三支持圈(12)与第四支持圈(16)之间。然后,在壳体(14)上部左侧上边安装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管板(2)左侧联接尾气出口管箱(4),尾气出口管箱(4)左侧联接尾气出口接管(3);壳体(14)上部左侧中间安装CO2出口管板(6),CO2出口管板(6)左侧联接CO2出口管箱(8),CO2出口管箱(8)左侧联接CO2出口接管(7);壳体(14)上部左侧下面安装合成气出口管板(9),合成气出口管板(9)左侧联接合成气出口管箱(11)、合成气出口管箱(11)左侧联接合成气出口接管(10);壳体(14)上部右侧上边安装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右侧联接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右侧联接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壳体(14)上部右侧中间安装第二CO2出口管板(52),第二CO2出口管板(52)右侧联接第二CO2出口管箱(50),第二CO2出口管箱(50)右侧联接第二CO2出口接管(51);壳体(14)上部右侧下面安装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壳体(14)下部左侧下边安装尾气进口管板(27),尾气进口管板(27)左侧联接尾气进口管箱(26),尾气进口管箱(26)左侧联接尾气进口接管(25);壳体(14)下部左侧中间安装CO2进口管板(20),CO2进口管板(20)左侧联接CO2进口管箱(22),CO2进口管箱(22)左侧联接CO2进口接管(21);壳体(14)下部左侧上面安装合成气进口管板(17),合成气进口管板(17)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管箱(19)、合成气进口管箱(19)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接管(18);壳体(14)下部右侧下边安装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右侧联接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右侧联接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壳体(14)下部右侧中间安装第二CO2进口管板(37),第二CO2进口管板(37)右侧联接第二CO2进口管箱(35),第二CO2进口管箱(35)右侧联接第二CO2进口接管(36);壳体(14)下部右侧上面安装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尾气缠绕管束(42)顶部联接管板(2)及管板(55),底部联接管板(27)及管板(31);CO2缠绕管束(15)顶部联接管板(6)及管板(52),底部联接管板(20)及管板(37);合成气缠绕管束(43)顶部联接管板(9)及管板(48),底部联接管板(17)及管板(41);壳体(14)上部封头(1)顶部联接原料气进口接管(56),下部封头(30)底部联接裙座(17),封头(30)顶部联接原料气出口接管(28)。加工制造并通过检测后,将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安装于工艺流程。最后,将尾气在-51.3℃、0.196MPa时通过尾气进口接管(25)、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分别打入尾气进口管箱(26)、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再经尾气进口管束分配于尾气缠绕管束(42),尾气缠绕管束(42)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6℃、压力降低至0.163MPa,再经尾气出口管束分别进入尾气出口管箱(4)及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通过尾气出口接管(3)及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流出换热器。将CO2在-37℃、2.45MPa时通过CO2进口接管(21)、第二CO2进口接管(36)分别打入CO2进口管箱(22)、第二CO2进口管箱(35),再经CO2进口管束分配于CO2缠绕管束(15),CO2缠绕管束(15)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4℃、压力降低至1.86MPa,再经CO2出口管束分别进入CO2出口管箱(8)及第二CO2出口管箱(50),通过CO2出口接管(7)及第二CO2出口接管(51)流出换热器。将合成气在-21.24℃、5.508MPa时通过合成气进口接管(18)、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分别进入合成气进口管箱(19)、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再经合成气进口管束分配于合成气缠绕管束(43),合成气缠绕管束(43)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2℃、压力降低至5.468MPa,再经合成气出口管束分别进入合成气出口管箱(11)及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通过合成气出口接管(10)及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流出换热器。将原料气在40℃、5.62MPa时通过原料气进口接管(56)打入壳体(14),与尾气缠绕管束(42)内的尾气、CO2缠绕管束(15)内的CO2及合成气缠绕管束(43)内的合成气进行换热,温度降至-17℃、压力降至5.5MPa时,通过原料气出口接管(28)流出壳体(14),完成整个原料气的预冷过程。

Claims (6)

1.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包括上封头(1)、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接管(3)、尾气出口管箱(4)、第一支持圈(5)、CO2出口管板(6)、CO2出口接管(7)、CO2出口管箱(8)、合成气出口管板(9)、合成气出口接管(10)、合成气出口管箱(11)、第三支持圈(12)、第二隔板(13)、壳体(14)、CO2缠绕管束(15)、第四支持圈(16)、合成气进口管板(17)、合成气进口接管(18)、合成气进口管箱(19)、CO2进口管板(20)、CO2进口接管(21)、CO2进口管箱(22)、第四支持圈支架(23)、第六支持圈(24)、尾气进口接管(25)、尾气进口管箱(26)、尾气进口管板(27)、原料气出口接管(28)、人孔(29)、下封头(30)、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第五支持圈支架(34)、第二CO2进口管箱(35)、第二CO2进口接管(36)、第二CO2进口管板(37)、第五支持圈(38)、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尾气缠绕管束(42)、合成气缠绕管束(43)、第一隔板(44)、芯筒(45)、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第二支持圈(49)、第二CO2出口管箱(50)、第二CO2出口接管(51)、第二CO2出口管板(52)、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原料气进口接管(56);尾气缠绕管束(42)绕芯筒(45)缠绕;CO2缠绕管束(15)绕尾气缠绕管束(42)缠绕;合成气缠绕管束(43)绕CO2缠绕管束(15)缠绕,缠绕后的螺旋盘管安装于壳体(14)内;芯筒(45)一端安装第一支持圈(5),另一端安装第六支持圈(24),第六支持圈(24)固定于壳体(14)下部;尾气缠绕管束(42)外层安装第一隔板(44);第一隔板(44)外层上部安装第二支持圈(49),下部安装第五支持圈(38);第五支持圈(38)下部安装第五支持圈支架(34),第五支持圈支架(34)下部联接第六支持圈(24);CO2缠绕管束(15)外层安装第二隔板(13);第二隔板(13)外层上部安装第三支持圈(12),下部安装第四支持圈(16);第四支持圈(16)下部安装第四支持圈支架(23),第四支持圈支架(23)下部联接第六支持圈(24);第三支持圈(12)安装于筒体(14)上部,第四支持圈(16)安装于筒体(14)下部;尾气缠绕管束(42)缠绕于第一支持圈(5)与第六支持圈(24)之间;CO2缠绕管束(15)缠绕于第二支持圈(49)与第五支持圈(38)之间;合成气缠绕管束(43)缠绕于第三支持圈(12)与第四支持圈(16)之间;壳体(14)上部左侧上边安装尾气出口管板(2),尾气出口管板(2)左侧联接尾气出口管箱(4),尾气出口管箱(4)左侧联接尾气出口接管(3);壳体(14)上部左侧中间安装CO2出口管板(6),CO2出口管板(6)左侧联接CO2出口管箱(8),CO2出口管箱(8)左侧联接CO2出口接管(7);壳体(14)上部左侧下面安装合成气出口管板(9),合成气出口管板(9)左侧联接合成气出口管箱(11)、合成气出口管箱(11)左侧联接合成气出口接管(10);壳体(14)上部右侧上边安装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右侧联接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右侧联接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壳体(14)上部右侧中间安装第二CO2出口管板(52),第二CO2出口管板(52)右侧联接第二CO2出口管箱(50),第二CO2出口管箱(50)右侧联接第二CO2出口接管(51);壳体(14)上部右侧下面安装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壳体(14)下部左侧下边安装尾气进口管板(27),尾气进口管板(27)左侧联接尾气进口管箱(26),尾气进口管箱(26)左侧联接尾气进口接管(25);壳体(14)下部左侧中间安装CO2进口管板(20),CO2进口管板(20)左侧联接CO2进口管箱(22),CO2进口管箱(22)左侧联接CO2进口接管(21);壳体(14)下部左侧上面安装合成气进口管板(17),合成气进口管板(17)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管箱(19)、合成气进口管箱(19)左侧联接合成气进口接管(18);壳体(14)下部右侧下边安装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右侧联接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右侧联接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壳体(14)下部右侧中间安装第二CO2进口管板(37),第二CO2进口管板(37)右侧联接第二CO2进口管箱(35),第二CO2进口管箱(35)右侧联接第二CO2进口接管(36);壳体(14)下部右侧上面安装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右侧联接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尾气缠绕管束(42)顶部联接尾气出口管板(2)及第二尾气出口管板(55),底部联接尾气进口管板(27)及第二尾气进口管板(31);CO2缠绕管束(15)顶部联接CO2出口管板(6)及第二CO2出口管板(52),底部联接CO2进口管板(20)及第二CO2进口管板(37);合成气缠绕管束(43)顶部联接合成气出口管板(9)及第二合成气出口管板(48),底部联接合成气进口管板(17)及第二合成气进口管板(41);壳体(14)上封头(1)顶部联接原料气进口接管(56),下封头(30)顶部联接原料气出口接管(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尾气在-51.3℃、0.196MPa时通过尾气进口接管(25)、第二尾气进口接管(33)分别进入尾气进口管箱(26)、第二尾气进口管箱(32),再经尾气进口管束分配于尾气缠绕管束(42),尾气缠绕管束(42)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6℃、压力降低至0.163MPa,再经尾气出口管束分别进入尾气出口管箱(4)及第二尾气出口管箱(53),通过尾气出口接管(3)及第二尾气出口接管(54)流出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CO2在-37℃、2.45MPa时通过CO2进口接管(21)、第二CO2进口接管(36)分别进入CO2进口管箱(22)、第二CO2进口管箱(35),再经CO2进口管束分配于CO2缠绕管束(15),CO2缠绕管束(15)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4℃、压力降低至1.86MPa,再经CO2出口管束分别进入CO2出口管箱(8)及第二CO2出口管箱(50),通过CO2出口接管(7)及第二CO2出口接管(51)流出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气在-21.24℃、5.508MPa时通过合成气进口接管(18)、第二合成气进口接管(40)分别进入合成气进口管箱(19)、第二合成气进口管箱(39),再经合成气进口管束分配于合成气缠绕管束(43),合成气缠绕管束(43)经螺旋缠绕后被来自壳体(14)壳程内的原料气加热,温度升高至32℃、压力降低至5.468MPa,再经合成气出口管束分别进入合成气出口管箱(11)及第二合成气出口管箱(46),通过合成气出口接管(10)及第二合成气出口接管(47)流出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气在40℃、5.62MPa时通过原料气进口接管(56)进入壳体(14),与尾气缠绕管束(42)内的尾气、CO2缠绕管束(15)内的CO2及合成气缠绕管束(43)内的合成气进行换热,温度降至-17℃、压力降至5.5MPa时,通过原料气出口接管(28)流出壳体(14),完成整个预冷过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尾气缠绕管束(42)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CO2缠绕管束(15)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合成气缠绕管束(43)沿连续层数独立缠绕,尾气缠绕管束(42)、CO2缠绕管束(15)与合成气缠绕管束(43)之间不再层内及层间交叉缠绕,尾气缠绕管束(42)、CO2缠绕管束(15)与合成气缠绕管束(43)三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缠绕高度。
CN201310034723.9A 2013-01-30 2013-01-30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30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4723.9A CN103063057B (zh) 2013-01-30 2013-01-30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4723.9A CN103063057B (zh) 2013-01-30 2013-01-30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057A CN103063057A (zh) 2013-04-24
CN103063057B true CN103063057B (zh) 2015-11-25

Family

ID=48105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3472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63057B (zh) 2013-01-30 2013-01-30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630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4136A (zh) * 2013-07-25 2013-10-09 烟台珈群高效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高炉塔冷却机构
CN106123484A (zh) * 2015-05-09 2016-11-16 张周卫 Lng低温液化三级制冷三股流板翅式换热器
CN104896971B (zh) * 2015-06-23 2017-01-1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变径管缠绕的螺旋管式换热器
CN106152514A (zh) * 2016-09-27 2016-11-23 郑州大学 新型双股流中心回燃真空锅炉
CN108981423A (zh) * 2018-09-13 2018-12-11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缠绕管式换热组件
CN111729620A (zh) * 2020-07-28 2020-10-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换热反应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3196U (zh) * 2010-04-08 2010-11-24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多热媒换热器
CN102455139A (zh) * 2011-10-18 2012-05-16 张周卫 一种带真空绝热的双股流低温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2538387A (zh) * 2011-11-22 2012-07-04 张周卫 Lng低温液化三级制冷螺旋缠绕管式换热装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97462A (en) * 1976-02-12 1977-08-1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Heat transmission pipe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helical coil type heat exchanger
JPS56157789A (en) * 1980-05-07 1981-12-0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Heat exchanger
US6076597A (en) * 1997-12-31 2000-06-20 Flowserve Management Company Helical coil heat exchanger with removable end plat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53196U (zh) * 2010-04-08 2010-11-24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多热媒换热器
CN102455139A (zh) * 2011-10-18 2012-05-16 张周卫 一种带真空绝热的双股流低温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2538387A (zh) * 2011-11-22 2012-07-04 张周卫 Lng低温液化三级制冷螺旋缠绕管式换热装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3057A (zh) 201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3057B (zh) 原料气冷却器用三股流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3017573B (zh) 未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3033074B (zh) 变换气冷却器用低温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2455139B (zh) 一种带真空绝热的双股流低温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3240036B (zh) 一种抗温差应力的换热反应器及其组合装置和应用
CN202747831U (zh) 一种绕管式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结构的反应器
CN102538388B (zh) Lng低温液化二级制冷三股流螺旋缠绕管式换热装备
CN102538387A (zh) Lng低温液化三级制冷螺旋缠绕管式换热装备
CN104896971B (zh) 一种变径管缠绕的螺旋管式换热器
CN108562112A (zh) 一种具有正-仲氢转化功能的冷箱
CN102980422B (zh) 低温循环甲醇冷却器用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2937369A (zh) 天然气低温提氦系统及方法
CN106931805A (zh) 一种新型双股流缠绕管式换热器
CN107448773A (zh) 一种中间介质式气化器及利用其的低温介质气化方法
CN208398490U (zh) 一种具有正-仲氢转化功能的冷箱
CN202460592U (zh) 一种抗温差应力的换热反应器及其组合装置
CN103438667B (zh) 低温液氮用三级回热多股流缠绕管式换热装备
CN103759501A (zh) 一种获得超高纯氙气的低温精馏装置
CN208042611U (zh) 从天然气中提氦并液化的装置
CN102923731B (zh) 高纯氨制备工艺中冷量利用装置及方法
CN206429866U (zh) 一种空温式组合型lng气化系统
CN202803218U (zh) 一种新型低压甲醇合成塔
CN210856000U (zh) 多管层沥青降膜冷却器
CN105135907A (zh) 一种耐高温单管程换热方法及换热器
CN103066039A (zh) 适用于高热流密度环境的冷却系统及其冷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