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3202A -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3202A
CN103053202A CN2011800382246A CN201180038224A CN103053202A CN 103053202 A CN103053202 A CN 103053202A CN 2011800382246 A CN2011800382246 A CN 2011800382246A CN 201180038224 A CN201180038224 A CN 201180038224A CN 103053202 A CN103053202 A CN 103053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relay station
radio station
upper radio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82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3202B (zh
Inventor
网中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5335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59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53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32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32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32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0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at the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1)和中继站(2)。中继站(2)执行下位无线电站(3)和上位无线电站(1)之间的无线电中继。中继站(2)单元被配置为,当与指示中继站(2)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不成功时,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不同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并被配置为经由第二上位无线电站向网络(4和5)通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

Description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基站和与该基站附接的中继站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的高级LTE(高级长期演进)中,中继站(下文中称为“中继节点(RN)”)的引入正在审阅中(见非专利文献1)。RN是用于例如提高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下文中称为“用户设备(UE)”)的通信速率和用于增大基站(下文中称为“演进NodeB(eNB)”)的小区范围的技术之一。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3GPP中审阅的RN构架的细节。
在下文中将描述非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基于RN构架的RN系统的概述。图1示出了当使用3GPP的RN时网络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基站(eNB)1属于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下文中称为“CN”)4。CN4包括移动管理实体(下文中称为“MME”)和服务网关(下文中称为“S-GW”)。eNB1产生eNB小区10,并在移动台(UE)3和CN4之间中继业务。中继站(RN)2通过回程链路(图中BL1)与eNB1附接。UE3通过接入链路(图中AL1或AL2)与eNB1或RN2附接。RN2通过与eNB1的回程链路(BL1)与CN4附接。RN2产生RN小区20,并在UE3和CN4之间中继业务。OAM服务器5管理eNB1的安装位置和eNB小区10的小区信息(使用频率、物理小区ID(PCI)等)。接下来将解释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
图2是示出了当RN与eNB和CN附接并开始RN小区操作时的时序的示意图。在最初启动时,RN按照与现有UE类似的操作(下文中称为“UE模式”)建立网络连接(步骤S1)。具体地,RN配置与eNB的无线资源控制(下文中称为“RRC”)连接。当针对RN在UE模式中与eNB和CN附接的操作完成时,RN转换到作为网络节点的操作模式(下文中称为“RN模式”),并对RN小区进行操作。当RN转换到RN模式时,控制回程链路的方法也从UE模式切换到RN模式(步骤S2)。
在引入RN的网络中,支持RN模式的eNB称为“施主eNB”(下文中称为“DeNB”)。这里,仅在描述对于与RN的连接相关的DeNB唯一的事物的情况下,术语“DeNB”用于区分于普通eNB。此外,这里,与DeNB附接的UE(例如图1中的UE3-1)称为“eNB-UE”。另一方面,与RN直接附接的UE(例如图1中的UE3-2)称为“RN-UE”。此外,在描述eNB-UE和RN-UE公共的事物的情况下,简单地使用术语“UE”。
在3GPP中关于RN的讨论中,未来存在用于支持多跳RN的需求。多跳RN是可以将另外的RN与附接于DeNB的RN以级联配置连接的技术。这里,在描述多跳的情况下,与DeNB的下位层通过无线电接口附接的RN称为“上位RN”,与上位RN的下位层附接的RN称为“下位RN”,使得将RN相互区分。此外,这里,DeNB和RN之间的和上位RN和下位RN之间的无线电接口称为“回程链路”。同时,eNB和eNB-UE之间以及RN和RN-UE之间的无线电接口称为“接入链路”。
此外,在3GPP中关于RN的讨论中,假定RN保持RN可以附接的DeNB小区的小区信息作为附接配置信息(见非专利文献3)。附接配置信息包括用于指定RN应当附接的施主基站、小区或者部分的信息。具体地,附接配置信息包括例如DeNB小区频率和物理小区ID(PCI)。RN基于附接配置信息来指定RN应当附接的DeNB。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R36.912V9.2.0(2010-03),″Feasibility studyfor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LTE-Advanced)″
[非专利文献2]3GPP TR36.806V9.0.0(2010-03),″Relayarchitectures for E-UTRA(LTE-Advanced)″
[非专利文献3]3GPP R2-101951Report of3GPP TSG RAN WG2meeting#69,March,201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RN要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的内容取决于RN的安装位置和通信载波策略,针对每个RN是不同的。因此,运营商必须考虑针对每个RN的RN的安装位置和通信载波策略来设置附接配置信息。这些操作实际上是困难的,并且存在成本(例如资本支出(CAPEX)和运营支出(OPEX))增加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和程序,这有助于在基于附接配置信息将中继站(RN)与施主基站(DeNB)附接的系统中简化附接配置信息的设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中继站装置包括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下位无线电站执行无线电通信。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执行无线电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与指示中继站装置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并被配置为向网络通知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所述附接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以及在下位无线电站和上位无线电站之间执行无线电中继的中继站。中继站单元被配置为当指示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并被配置为经由第二上位无线电站向网络通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不成功。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基站装置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移动台和中继站的无线电通信。所述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中继站的通信。当所述基站装置不对应于预先确定为与所述中继站附接的目的地的上位站时,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中继站作为移动台操作的第一连接模式,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与所述中继站连接。此外,当所述基站装置对应于上位站时,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中继站作为中继站操作的第二连接模式,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与所述中继站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用于控制能够与上位无线电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与指示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不成功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以及
(b)经由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向网络通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所述第四方案的所述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中继站装置包括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和控制单元。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下位无线电站执行无线电通信。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执行无线电通信。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保持附接配置信息,所述附接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中继站装置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与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包括在从网络获取的附接配置信息中。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以及执行下位无线电站和上位无线电站之间的无线电中继的中继站。这里,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保持附接配置信息,所述附接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与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包括在从网络获取的附接配置信息中。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用于控制能够与上位无线电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是否保持附接配置信息,所述附接配置信息指示所述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以及
(b)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与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包括在从网络获取的附接配置信息中。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中,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所述第八方案的所述方法。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移动通信系统、中继站装置、基站装置、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和程序,这有助于在基于附接配置信息将中继站(RN)与施主基站(DeNB)附接的系统中简化附接配置信息的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典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背景技术,RN与DeNB附接时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4是示出了基站1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5是示出了中继站2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6是示出了移动台2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了OAM服务器5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对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中继站2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五实施例中OAM服务器5的流程图;
图11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有效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1B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有效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中继站2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可用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中继站2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OAM服务器5的流程图;
图16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6B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中继站2的流程图;
图18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8B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中继站2的流程图;以及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中基站1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元件,并且为了解释的简洁,按照需要省略重复的解释。
<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RN临时地与eNB附接,并向上位网络装置(例如OAM服务器)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状态的通知例如包括(i)指示由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施主基站和当前附接基站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信息,(ii)指示是否保持有效附接配置信息的信息,或(iii)针对新附接配置信息的请求。
图3是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实施例的基站1、中继站2、移动台3和核心网4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示意图。将假定无线电通信系统是FDD(频分复用)-OFDMA,更具体地是基于LTE的LTE改进的无线通信系统,来描述本实施例。基站1属于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核心网4,并中继移动台3和核心网4之间的中继业务。基站1能够容纳中继站2,以及移动台3。
图4是示出了基站1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参考图4,无线通信单元11通过针对从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提供的物理信道的传输符号序列执行处理(例如映射到资源元素、OFDM信号产生(IDFT: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频率转换和信号放大),产生下行链路信号。所产生的下行链路信号从天线无线地发送。无线电通信单元11接收从移动台3或中继站2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并恢复接收符号序列。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在针对每个移动台和针对每个承载设置的缓冲区中,存储从通信单元14获取的针对移动台3或中继站2的数据,并通过执行纠错编码、速率匹配、交织等产生传输信道。此外,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向传输信道的数据序列添加控制信息,以产生无线电帧。此外,发送数据处理单元12通过针对无线电帧的数据序列执行加扰和调制符号映射,产生针对每个物理信道的发送符号序列。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从无线电通信单元11提供的接收符号序列中恢复针对每个逻辑信道的接收数据。在所获取接收数据中包括的用户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的一部分经由通信单元14向核心网络4传递。
中继节点控制单元15控制与要向移动台3和中继站2发送的数据相关的发送定时和无线电资源分配。此外,中继节点控制单元15经由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接收通过中继站2通知的指示是否支持RN操作(与RN模式相对应)的信息。中继节点控制单元15根据中继站2是否支持RN操作,执行回程链路的配置。
图5是示出了中继站2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除非明确指出,中继站2具有与基站1等同的功能。参考图5,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21经由天线接收从移动台3发送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3具有与基站1的接收数据单元13等同的功能,并且经由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24向基站1发送所获取的接收数据。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具有与基站1的发送数据单元12等同的功能,并且根据从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24获取并向移动台3发送的发送数据产生发送符号序列。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21根据符号序列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向移动台3发送该下行链路信号。
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控制与基站1相关的附接配置信息。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从基站1或核心网4经由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24和发送数据处理单元22接收附接配置信息。更具体地,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向OAM服务器5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例如,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基于与中继站2实际附接的基站的信息(DeNB小区的频率、物理小区ID(PCI)等)是否与预定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和中继站应当附接的施主基站、小区或扇区的信息匹配,确定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向OAM服务器5通知确定结果。这种情况的通知可以包括指示附接配置信息是否正确的信息。这种情况的通知可以包括能够确定中继站实际附接的基站是否与中继站应当附接的施主基站相对应的信息。
例如,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可以向OAM服务器5通知中继站2不保持附接配置信息。这种情况的通知可以包括能够确定中继站2不保持附接配置信息的信息。这种情况的通知也可以包括新附接配置信息的请求消息。例如,当中继站2保持附接配置信息,但由于超期等原因附接配置信息不可用时,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25可以向OAM服务器5通知不保持可用附接配置信息。这种情况的通知可以包括能够确定中继站2不保持可用附接配置信息的信息。
图6是示出了移动台3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31经由天线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2向缓冲区单元35发送从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恢复的接收数据。读出缓冲区单元35中存储的接收数据并取决于其目的使用。发送数据控制单元33、发送数据处理单元34和无线电通信单元31通过使用缓冲区单元35中存储的发送数据来产生上行链路信号,并向基站1或中继站2发送该信号。
图7是示出了OAM服务器5的配置示例的方框图。OAM服务器5包括执行与核心网4的通信的通信单元51、发送数据处理单元52、接收数据控制单元53和附接配置信息管理单元54。接收数据处理单元53接收从中继站2发送的数据。当接收数据包括关于中继站2的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通知或附接配置信息的请求时,接收数据向附接配置信息管理单元54传递。附接配置信息管理单元54判断是否向中继站2通知附接配置信息,并基于判断结果将附接配置信息从发送数据处理单元52向中继站2发送。
随后,将参考图8至10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状态的过程的具体示例。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状态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图8示出了OAM服务器5、核心网4、基站1和中继站2之间的交互。在图8中,“OAM”对应于OAM服务器5;“MME”对应于核心网4;“DeNB”对应于基站1;并且“RN”对应于中继站2。
在步骤S101中,RN搜索RN附接的eNB,并执行配置与检测到的eNB的RRC连接(步骤S102)。在配置RRC连接之后,RN执行与具有MME的核心网的网络附接过程(步骤S103),并转移到与MME的承载建立的处理(步骤S104)。在步骤S104中,承载建立过程在MME和eNB之间执行。在步骤S105中,承载建立过程在eNB和RN之间执行。在完成步骤S104和S105的处理之后,RN可以与OAM通信。可以与OAM通信的RN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步骤S106)。
图9是第一实施例中与RN与网络附接并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时的操作相关的流程图。图9中示出的操作开始于搜索RN可以附接的eNB。
在步骤S201中,当可以检测到RN可以附接的eNB(步骤S201中“是”)时,RN向检测到的eNB发送RRC连接配置请求(步骤S202),并且处理转移到步骤S203。当不能检测到RN可以附接的eNB(步骤S201中“否”)时,RN终止操作而不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在步骤S203中,RN判断RN是否已经完成与网络的附接。当RN已经完成与网络的附接(步骤S203中“是”)时,RN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步骤S204),并终止操作。当没有完成与网络的附接(步骤S203中“否”)时,RN返回步骤S203以在此判断是否已经完成与网络的附接。
图10是第一实施例中与OAM接收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通知的操作相关的流程图。在步骤S301中,OAM判断是否接收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通知。当OAM已经接收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通知(步骤S301中“是”)时,OAM终止接收操作。当OAM没有接收到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通知(步骤S301中“否”)时,OAM再次返回步骤S301以判断是否接收到通知。
基站1和移动台3的操作类似于典型操作,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在经由基站1与网络附接之后,根据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向OAM服务器5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这允许通信网络运营商判断附接配置信息的内容是否合适,而不需要去中继站2的安装位置,并允许通信网络运营商容易地执行附接配置信息的设置,例如纠正附接配置信息中的不匹配或改变到正确的内容。此外,因为附接配置信息的设置的简化,通信网络运营商可以期待安装操作开销的减少。
<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中继站2不能与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DeNB附接时,中继站2与另一eNB附接并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状态对应于中继站2能够与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施主基站正常地附接的情况。另一方面,附接配置信息的无效状态对应于中继站2不能与所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施主基站正常地附接的情况。中继站不能与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DeNB正常地附接(换句话说,附接不成功)的情况的具体示例包括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DeNB在中继站2的附近不存在的情况,和与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DeNB的附接被拒绝的情况。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通知可以包括指示附接配置信息是否有效的信息,或指示与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DeNB的附接不成功的信息。通知也可以包括能够确定中继站实际附接的基站是否与中继站应当附接的施主基站相对应的信息。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1A、11B和12描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过程的具体示例。
图11A和11B是示出了在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在图11A和11B中,“eNB1”对应于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基站,“eNB2”对应于附接配置信息中没有描述的基站,“RN”对应于中继站2,“OAM”对应于OAM服务器5,并且“MME”对应于核心网4。RN可以通过搜索检测eNB2。在步骤S401中,RN基于附接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可以检测到eNB1。当已经检测到eNB1时,执行步骤S402、S102至S105和S403至S404的操作(图11A中Alt1)。当没有检测到eNB1时,执行步骤S405和S101至S106的操作(图11B中Alt2)。
当在步骤S402中RN基于附接配置信息检测到eNB1时,RN向检测到的eNB发送RRC连接配置请求,并与网络附接。示出操作序列的步骤S102至S105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2至S105类似,所以其详细描述省略。当完成与网络的附接时,RN开始RN小区的操作(步骤S403)并开始接受来自RN-UE的附接请求(步骤S404)。
当RN在步骤S405中基于附接配置信息未检测到eNB1时,RN搜索RN能够附接的eNB,向所检测到的eNB2发送RRC连接配置请求,并执行操作以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示出操作序列的步骤S101至S106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1至S106类似,所以其详细描述省略。
图12是第二实施例中与中继站2与网络附接并向OAM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时的操作相关的流程图。响应于基于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来检测DeNB的操作,中继站2开始图12的流程图中示出的处理。在步骤S501中,中继站2基于所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判断是否可以检测到DeNB。当已经基于附接配置信息检测到DeNB(步骤S501中“是”)时,中继站2配置与所检测DeNB的RRC连接,并与网络附接。在发送RRC连接请求(步骤S202)之后,确定对RRC连接请求的响应是否是否定响应(步骤S503)。当对RRC连接请求的响应是否定响应(步骤S503中“是”)时,处理进行到在下文中描述的步骤S502。当对RRC连接请求的响应是肯定响应(步骤S503中“否”)时,确定与网络的附接是否已经完成(步骤S203)。
当RN没有完成向网络的附接(步骤S203中“否”)时,处理再次返回到步骤S503以确定对RRC连接请求的响应。在与网络的附接(步骤S203中“是”)之后,中继站2开始RN小区的操作(步骤S504)。当没有基于附接配置信息检测到DeNB(在步骤S501中“否”)时,或当已经接收到否定响应(在步骤S503中“是”)时,中继站2开始与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eNB不同的另一eNB的检测(步骤S502)。此后,中继站2判断检测结果,配置与所检测到的eNB的RRC连接,并在与网络附接之后,向OAM服务器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信息。示出操作序列的步骤S201至S204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201至S204类似,所以其详细描述省略。
OAM服务器5在本实施例中接收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通知的操作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类似,所以省略该详细描述。此外,基站1和移动台3的操作类似于典型操作(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当根据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不能找到中继站基于附接配置信息应当附接的基站时,中继站2经由与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基站不同的另一基站与网络附接,并向OAM服务器5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因此,即使当在向中继站2预先设置的附接配置信息中错误地作出DeNB设置时,OAM服务器5可以找到错误,而不需要运营商直接到中继站2的安装位置。这允许通信网络运营商判断附接配置信息的内容是否合适,并允许通信网络运营商容易地执行附接配置信息的设置,例如纠正附接配置信息中的不匹配或改变到正确的内容。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三实施例中,当中继站2没有保持附接配置信息时,中继站2与通过搜索检测到的和中继站可以附接的基站临时附接。然后,中继站2向OAM服务器5通知指示未保持附接配置信息的信息,或通知针对附接配置信息的请求,并从OAM服务器5获取附接配置信息。此外,中继站2基于新获取的附接配置信息,与DeNB重新附接。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3至15描述在第三实施例中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即,可用性)的过程的具体示例。图13是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可用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在图13中,“eNB1”对应于通过搜索检测到的和中继站可以附接的基站,“eNB2”对应于更新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基站,“RN”对应于中继站2,“OAM”对应于OAM服务器5,并且“MME”对应于核心网4。
在图13中,步骤S101至S106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至S106,因此将仅描述差别。在从RN接收关于附接配置信息可用性的通知之后,OAM确定要对RN设置的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601),并将其向RN发送(步骤S602)。基于附接配置信息,RN与网络重新附接。操作序列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02至S105类似,所以其详细描述省略。
图14是涉及第三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的流程图:未保持可用附接配置信息的中继站2与网络附接,向OAM服务器5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可用性,并获取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201至S204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S204,因此将仅描述差别。在步骤S204中,在向OAM服务器5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可用性之后,中继站2转移到步骤S701以确定附接配置信息的接收。附接配置信息的可用性的通知示例可以包括指示未保持可用附接配置信息的通知、关于临时连接的基站的信息的通知、和请求新附接配置信息的通知。
当在步骤S701中从OAM服务器5接收到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701中“是”)时,中继站2基于新获取的附接配置信息配置与新DeNB的RRC连接,并执行与网络附接的操作。操作步骤S202至S203的序列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步骤S202至S203的序列类似,因此其详细描述省略。在与网络的附接之后,中继站2开始RN小区的操作(步骤S702),并终止该操作。当没有从OAM服务器5接收到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701中“否”)时,中继站2终止操作。
图15是与第三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相关的流程图:OAM服务器5接收附接配置信息的可用性的通知,并向RN发送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301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步骤S301,因此将仅描述差别。在从中继站2接收到关于附接配置信息可用性的通知(步骤S301中“是”)时,OAM服务器5确定要对中继站2设置的附接配置信息,将其向中继站2发送(步骤S801),并终止操作。
基站1和移动台3的操作类似于典型操作(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在经由基站与网络附接建立之后,根据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从OAM服务器获取更新附接配置信息。然后,中继站2基于更新附接配置信息,与基站重新附接。因此,不需要向中继站2预先设置附接配置信息。可以容易地向中继站2设置附接配置信息,并可以减少安装者需要的工时。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可以期待安装操作开销的减少。
<第四实施例>
在第四实施例中,当中继站2不能基于附接配置信息与DeNB附接时,中继站2与另一eNB临时地附接,并从OAM服务器5获取更新附接配置信息。然后,中继站2基于更新附接配置信息,与DeNB重新附接。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6A、16B和17描述用于通知第四实施例的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过程的具体示例。图16A和16B是示出了第四实施例中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在图16A和16B中,“eNB1”对应于更新之前在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基站;“eNB2”对应于附接配置信息中未描述的并通过搜索检测到的和中继站可以附接的基站;“eNB3”对应于更新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基站;“RN”对应于中继站2;“OAM”对应于OAM服务器5;并且“MME”对应于核心网4。RN可以通过搜索检测到的eNB2。
步骤S101至S106、步骤S401至S405以及步骤S601至S602类似于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至S106、步骤S401至S405以及步骤S601至S602,因此将仅描述差别。RN在图16B的步骤S901中接收附接配置信息,基于所接收的附接配置信息配置与eNB3的RRC连接,并与网络重新附着。
图17是涉及第四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的流程图:当中继站2不能基于附接配置信息与DeNB附接时,中继站2与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eNB不同的另一eNB附接,并且OAM服务器5更新附接配置信息。中继站2响应于基于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检测DeNB的操作,开始图17的流程图中示出的处理。步骤S201至S204以及步骤S501至S504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S204以及步骤S501至S504,因此将仅描述差别。
在步骤S204中,中继站2向OAM服务器5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并向步骤S1001转移以判断是否接收到了更新附接配置信息。当接收到更新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1001中“是”)时,中继站2基于附接配置信息来配置与DeNB的RRC连接(步骤S202)。在与网络的附接之后,中继站2开始RN小区的操作(步骤S1002),并终止该操作。另一方面,当没有接收到更新附接配置信息(步骤S1001中“否”)时,中继站2返回步骤S1001以判断是否接收到了更新附接配置信息。
OAM服务器5接收关于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通知的操作的流程图与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类似,所以省略其详细描述。基站1和移动台3的操作类似于典型操作(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基于预先设置的附接配置信息,搜索中继站可以附接的基站。当不能检测到基站时,中继站经由另一基站与网络附接,并从OAM服务器获取更新附接配置信息。根据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基于更新附接配置信息,再次执行附接操作,并与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基站附接。因此,即使当在预先设置的附接配置信息中错误地作出基站的设置时,安装者更新中继站2保持的附接配置信息所需要的工时可以减少,并可以促进更新。因此,通信网络运营商可以期待安装操作开销的减少。
<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当RN基于附接配置信息与DeNB附接时,RN向DeNB通知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当RN临时地与eNB附接时,RN不向DeNB通知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8A、18B和19描述用于通知第五实施例的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过程的具体示例。
图18A和18B是示出了第五实施例中用于通知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过程的示例的时序图。在图18A和18B中,“eNB1”对应于附接配置信息中描述的基站;“eNB2”对应于附接配置信息中没有描述的基站;并且“RN”对应于中继站2。RN可以通过搜索检测到的eNB2。
步骤S101至S106以及步骤S401至S405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至S106以及步骤S401至S405,因此将仅描述差别。在步骤S1101中,RN基于附接配置信息,配置与检测到的eNB1的RRC连接。此时,配置RRC连接的消息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在RN完成与网络附接的处理之后,eNB1配置回程链路(步骤S1102),并且RN从UE模式切换到RN模式(步骤S1103)并开始RN小区的操作(步骤S104)。在步骤S1105中,RN配置与附接配置信息中指定的eNB1不同的eNB2的RRC连接。此时,RN不将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包括在消息中。
图19是与以下操作相关的流程图: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中继站2与网络附接的处理中,通知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步骤S201至S204以及步骤S501至S504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至S204以及步骤S501至S504,因此将仅描述差别。
在步骤S1201中,为了与附接配置信息中指定的DeNB不同的eNB临时地连接,中继站2发送不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的消息,以配置RRC连接。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2中,中继站2向附接配置信息中指定的DeNB,发送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的消息,以配置RRC连接,并在完成与网络附接之后,转移到步骤S1203以判断是否接收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当接收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步骤S1203中“是”)之后,中继站2开始RN小区的操作(步骤S503)。当没有接收到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步骤S1203中“否”)时,中继站2返回步骤S1203以判断是否接收到了回程链路配置信息。
图20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基站1的操作过程的示例的流程图。参考图20,基站1响应于来自中继站2的RRC连接配置请求的接收,开始流程图中示出的处理。
在步骤S1301中,基站1判断是否接收到RRC连接配置请求。当接收到RRC连接配置请求(步骤S1301中“是”)时,基站1转移到步骤S1302以判断RRC连接配置请求是否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当没有接收到RRC连接配置请求(步骤S1301中“否”)时,基站1返回步骤S1301以判断是否接收到了RRC连接配置请求。当基站1接收的RRC连接配置请求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步骤S1302中“是”)时,基站1设置与中继站2的RRC连接(步骤S1303),向中继站2通知回程链路配置信息(步骤S1304),并终止操作。在步骤S1302中,当RRC连接配置请求不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步骤S1302中“否”)时,基站1设置与中继站2的RRC连接(步骤S1305),并终止操作。
OAM服务器5接收关于附接配置信息的有效性的通知的操作的流程图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类似,所以省略其描述。基站1和移动台3的操作类似于典型操作(和第一实施例一样),因此省略其描述。
本实施例示出了基站1基于中继站2是否包括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判断是否可以切换到RN模式的示例,然而,当从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中不支持RN模式时,RN可以发送不同的指示。
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是基于第二实施例作出的。然而,即使当实施例是基于不是第二实施例的实施例时,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当根据本实施例的中继站2基于预先设置的附接配置信息可以与基站附接时,中继站2向基站通知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另一方面,当中继站2不能基于附接配置信息与基站附接时,并且与另一基站附接时,中继站2不向基站通知指示支持RN模式的指示。这使基站1能够仅向开始RN小区操作的中继站2设置回程链路,从而提高回程链路的无线电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他实施例>
在E-UTRAN(LTE)的情况下,中继站2(下文称为“中继节点”)可以使用以下两个小区选择过程之一。
(1)临时小区选择
本过程在中继节点中不需要附接配置信息(下文称为“施主小区信息”)。中继节点通过用于搜索合适小区的每个中继节点的功能,扫描E-UTRA(演进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频带中所有无线电信道。每个中继节点仅需要搜索每个频率载波上最强的小区。当找到合适小区时,选择该小区,中继节点向E-UTRAN(演进UMTS地面无线电接入网络)通知未保持施主小区信息。
(2)使用保持的施主小区信息的小区选择
本过程要求从之前配置的施主小区信息或之前下载的施主小区信息中获取的施主小区信息,并按需要要求关于小区参数的信息。一旦中继节点找到合适小区,中继节点选择该小区。当没有找到合适小区时或当中继站不能与所选小区附接时,开始临时小区选择程序。
上述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已经阐述了本发明应用于支持LTE系统RN的网络的情况。然而,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支持LTE系统的RN的基站。即,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任意情况,只要提供了与基站无线地或经由固定线连接的中继站,并且由基站传递的数据在中继站终止。
此外,通过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至第五实施例中描述的中继站2进行的与关于附接配置信息的状态的通知相关的处理,可以通过使计算机(例如微处理器)执行一个或更多个程序实现。可以使用任意类型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并向计算机提供此程序。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意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等)、光磁存储介质(例如磁性光盘)、CD-ROM(只读存储器)、CD-R、CD-R/W和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膜ROM、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写PROM)、闪存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该程序可以向使用任意类型的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计算机提供。瞬时性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信号和电磁波。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路(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路,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可以任意合并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例。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上述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修改本发明。
本申请是基于并要求2010年8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0-174455的优先权,其公开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1-1、1-2基站
2 中继站
3 移动台
4 核心网
5 OAM服务器
10 基站小区(eNB小区)
11 无线电通信单元
12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
13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
14 通信单元
15 中继节点控制单元
20 中继站小区(RN小区)
21 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
22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
23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
24 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
25 附接配置信息控制单元
31 无线电通信单元
32 接收数据处理单元
33 发送数据控制单元
34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
35 缓冲单元
51 通信单元
52 发送数据处理单元
53 接收数据控制单元
54 附接配置信息管理单元

Claims (23)

1.一种能够与上位无线电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装置,包括:
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下位无线电站执行无线电通信;
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与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执行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当与指示所述中继站装置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并被配置为向网络通知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所述附接不成功的通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响应于所述通知信息而从所述网络发送的更新附接设置信息,并控制与由所述更新附接设置信息指定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作为移动台操作的第一连接模式,控制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连接,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作为中继站操作的第二连接模式,控制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指示支持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指示不支持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二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当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指示支持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装置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控制单元不向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所述第一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站装置预先存储所述附接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所述通知信息包括能够确定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是否与所述中继站装置应当附接的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匹配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继站装置,其中
所述上位无线电站是基站或上位中继站,以及
所述下位无线电站是移动台或下位中继站。
9.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以及
中继站,所述中继站执行下位无线电站和上位无线电站之间的无线电中继,
其中,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当与指示所述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并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向网络通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所述附接不成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中继站接收响应于所述通知信息而从所述网络发送的更新附接设置信息,并尝试与由所述更新附接设置信息指定的上位无线电站附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中继站通过使用作为移动台操作的第一连接模式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连接,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中继站通过使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作为中继站操作的第二连接模式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中继站向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指示支持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中继站向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指示不支持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二指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中继站向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指示支持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的第一指示,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所述中继站不向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通知所述第一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中每一个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和所述第二连接模式中与所述中继站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中每一个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时,设置与所述中继站的无线电接口,以与所述第二连接模式相对应,以及
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和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中每一个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二指示时或当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示时,设置与所述中继站的所述无线电接口,以与所述第一连接模式相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中,当接收所述通知信息时,所述网络更新所述附接配置信息。
17.一种基站装置,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移动台和中继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控制与所述中继站的通信,其中
当所述基站装置不对应于预先被确定为所述中继站的附接目的地的上位站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中继站作为移动台操作的第一连接模式,控制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与所述中继站连接;以及
当所述基站装置对应于所述上位站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中继站作为中继站操作的第二连接模式,控制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与所述中继站连接。
18.一种用于控制能够与上位无线电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的方法,包括:
当与指示所述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中包括的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不成功时,与不同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以及
经由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向网络通知通知信息,所述通知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的所述附接不成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响应于所述通知信息而从所述网络发送的更新附接配置信息;以及
控制与由所述更新附接配置信息指定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控制所述中继站通过使用作为移动台操作的第一连接模式,与所述第二上位无线电站连接;以及
当所述中继站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时,控制所述中继站通过使用所述第一连接模式或作为中继站操作的第二连接模式,与所述第一上位无线电站连接。
21.一种能够与上位无线电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装置,包括:
下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至少一个下位无线电站的无线电通信;
上位无线电链路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执行与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的无线电通信;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保持指示所述中继站装置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与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包括在从网络获取的所述附接配置信息中。
22.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上位无线电站;以及
中继站,所述中继站执行下位无线电站和上位无线电站之间的无线电中继,
其中,所述中继站被配置为,确定是否保持指示所述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并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与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包括在从网络获取的所述附接配置信息中。
23.一种用于控制能够与上位无线电站无线连接的中继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是否保持指示所述中继站应当附接的上位无线电站的附接配置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确定的结果与上位无线电站附接,所述上位无线电站包括在从网络获取的所述附接配置信息中。
CN201180038224.6A 2010-08-03 2011-05-16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Active CN1030532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3592.2A CN106059647B (zh) 2010-08-03 2011-05-16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4455 2010-08-03
JP2010-174455 2010-08-03
PCT/JP2011/002708 WO2012017582A1 (ja) 2010-08-03 2011-05-16 中継局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中継局の制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33592.2A Division CN106059647B (zh) 2010-08-03 2011-05-16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3202A true CN103053202A (zh) 2013-04-17
CN103053202B CN103053202B (zh) 2016-08-10

Family

ID=455591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33592.2A Active CN106059647B (zh) 2010-08-03 2011-05-16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CN201180038224.6A Active CN103053202B (zh) 2010-08-03 2011-05-16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33592.2A Active CN106059647B (zh) 2010-08-03 2011-05-16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4) US20130137431A1 (zh)
EP (2) EP3364682A1 (zh)
JP (5) JP5803920B2 (zh)
KR (1) KR101466678B1 (zh)
CN (2) CN106059647B (zh)
BR (1) BR112013002559B1 (zh)
ES (1) ES2689963T3 (zh)
HK (1) HK1181951A1 (zh)
RU (5) RU2598816C2 (zh)
WO (1) WO20120175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2355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的实现
CN110971386A (zh) * 2013-11-25 2020-04-07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98816C2 (ru) * 2010-08-03 2016-09-27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ей
EP2621234A1 (en) * 2012-01-30 2013-07-31 Alcatel Lucent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a mobile terminal to a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entity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512032B2 (en) 2015-08-31 2019-12-17 InstrumentMail, LLC Geographical radio availability as a service
US10375608B2 (en) 2015-08-31 2019-08-06 InstrumentMail, LLC Dual network geographical radio configuration
US10021521B1 (en) * 2016-07-26 2018-07-1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ally updating the location of mobile wireless repeaters
CN109246688B (zh) * 2017-07-11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3068240B (zh) 2018-02-14 2023-01-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回传路径的转换方法、无线中继、网络侧节点及终端
RU2748302C1 (ru) * 2018-04-02 2021-05-21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Версия rrc для работы с разделенной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ей
EP3780733B1 (en) * 2018-05-22 2023-08-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Access method and transmission point
JP6973859B2 (ja) * 2019-01-21 2021-12-01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7849C (zh) * 2003-10-03 2009-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站
JP2010056857A (ja) * 2008-08-28 2010-03-1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中継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06085A (en) 1986-06-30 1990-03-06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Sideview mirror assembly with regulating filter using sunlight for automobiles
US6574211B2 (en) 1997-11-03 2003-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US6320855B1 (en) 1999-09-09 2001-11-20 Qualco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itiating idle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I20000675A (fi) * 2000-03-22 2001-09-23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Parannettu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solunvaihdon hallitsemiseksi ja solukkojärjestelmän päätelaite
EP1223776A1 (en) 2001-01-12 2002-07-17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p.A. A collision free access scheduling in cellular TDMA-CDMA networks
RU2181229C1 (ru) 2001-10-04 2002-04-10 Оао "Персональные 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Способ динамического пере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загрузки базовых станций сотовой сети связ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WO2003044970A2 (en) 2001-11-20 200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led repeater
US6961367B2 (en) 2003-02-24 2005-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 link repeater frequency watermarking scheme
CN100440768C (zh) * 2003-09-22 2008-1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用户终端在小区之间切换的方法
US8514764B2 (en) 2004-04-05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ater that reports detected neighbors
CN101014183B (zh) * 2005-10-17 2011-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用于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US8363590B2 (en) 2006-05-31 2013-0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repeater with roaming support based on multiple identifiers
JP4821471B2 (ja) * 2006-07-12 2011-1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移動局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101175833B1 (ko) * 2006-10-03 2012-08-27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타겟 기지국의 임의의 셀로의 핸드오버
CN101170342B (zh) * 2006-10-23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系统及其实现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中继基站
KR20080042549A (ko) 2006-11-10 2008-05-15 (주)한텔 의사 파일럿 pn을 이용한 무선 중계 시스템 및 그제어방법
EP2137881B1 (en) * 2007-04-04 2014-03-26 Thomson Licensing Multicast distribution tre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42163B2 (en) 2007-10-19 2015-01-27 Sparkmotion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base station extension
KR101572291B1 (ko) 2008-01-02 2015-12-02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협력적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1425440B1 (ko) * 2008-01-14 2014-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스테이션의 연합 자원 할당 및 연합 그룹 핸드오버를위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연합 자원 할당 방법
US8737267B2 (en) * 2008-01-30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ement of wireless relay nodes using routing table
FI20085193A0 (fi) 2008-02-29 2008-02-2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Toistinsolmun yhteydenhallinta
GB2458139A (en) * 2008-03-06 2009-09-09 Toumaz Technology Ltd Monitoring and tracking of wireless sensor devices in a healthcare monitoring system
KR101548957B1 (ko) * 2008-07-24 2015-09-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긴급 통화를 위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US8902805B2 (en) 2008-10-24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PL2351401T3 (pl) 2008-11-18 2017-08-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zekazywanie w systemie komunikacji
US8446856B2 (en) * 2008-12-19 2013-05-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 node selection
EP2406975B1 (en) * 2009-03-11 2013-0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tup and configuration of relay nodes
US8682327B2 (en) * 2009-03-1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search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00260098A1 (en) 2009-04-10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eader compression for ip relay nodes
JP5642167B2 (ja) * 2009-06-19 2014-12-17 ブラックベリー リミテッド タイプii中継ノード初期化プロシージャ
CN101932117A (zh) * 2009-06-20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随机接入方法
CN101932123B (zh) * 2009-06-23 2013-05-08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中继台及其后端连线方法
CN101626565B (zh) * 2009-07-28 2011-11-09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中继系统中组用户的切换方法
EP2462776B1 (en) * 2009-08-07 2018-10-31 HMD global Oy Operation in case of radio link failure
US20110051655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61074B2 (en) * 2009-08-27 2014-06-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lay backhau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657028B (zh) 2009-09-10 2011-09-28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s1接口连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120104305A (ko) * 2009-12-10 2012-09-20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중계 핸드오버 제어
CN101742671B (zh) 2009-12-11 2013-01-30 泉州市迈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载波调度功能的无线数字直放站和实现载波调度的方法
CN101730032A (zh) 2010-01-18 2010-06-09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数据前转的方法和一种施主基站
KR101759366B1 (ko) * 2010-02-11 2017-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과 중계 노드 사이의 백홀 링크 실패를 복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579874B2 (ja) * 2010-02-19 2014-08-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中継ノードの特定
CN102918779A (zh) 2010-03-12 2013-02-06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可在不同的空间特征天线方向图的情况下工作的中继节点
US9900210B2 (en) 2010-04-09 2018-02-2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Establishing connectivity between a relay node and a configuration entity
EP2387270A1 (en) * 2010-05-12 2011-11-1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adio link failure recovery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relay nodes
CN102348255B (zh) * 2010-07-30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节点接入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RU2598816C2 (ru) * 2010-08-03 2016-09-27 Нек Корпорейшн Устройств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и, система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й станцией
EP2604069B1 (en) * 2010-08-10 2018-10-1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Relay enhanced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77849C (zh) * 2003-10-03 2009-04-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以及移动站
JP2010056857A (ja) * 2008-08-28 2010-03-11 Kyocer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無線中継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R 36.806 V9.0.0》", 31 March 2010, article "Relay architectures for E-UTRA (LTE-Advanced)(Release 9)" *
HUAWEI: "《R3-101866 3GPP TSG-RAN WG3 AH》", 1 July 2010, article "Consideration on RN configuration and OAM issues" *
NEC: "《R2-103043 3GPP TSG RAN2 Meeting #70》", 14 May 2010, article "RN node Plug and play" *
QUALCOMM INCORPORATED: "《R3-101939 3GPP TSG-RAN WG3 Ad-Hoc》", 2 July 2010, article "Initial Relay Configuration"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1386A (zh) * 2013-11-25 2020-04-07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US11412491B2 (en) 2013-11-25 2022-08-09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0971386B (zh) * 2013-11-25 2022-11-08 索尼公司 通信控制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17202355A1 (zh) * 2016-05-26 2017-11-3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的实现
US10945307B2 (en) 2016-05-26 2021-03-09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relay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017582A1 (ja) 2013-09-19
JP6269764B2 (ja) 2018-01-31
US20160044573A1 (en) 2016-02-11
JP2017022765A (ja) 2017-01-26
US10136378B2 (en) 2018-11-20
JP6015829B2 (ja) 2016-10-26
CN106059647B (zh) 2019-06-14
WO2012017582A1 (ja) 2012-02-09
JP2016029800A (ja) 2016-03-03
JP5803920B2 (ja) 2015-11-04
RU2557769C2 (ru) 2015-07-27
RU2631985C1 (ru) 2017-09-29
EP2603044A4 (en) 2017-04-19
RU2015124157A (ru) 2015-12-10
RU2696238C1 (ru) 2019-07-31
US20200229066A1 (en) 2020-07-16
CN103053202B (zh) 2016-08-10
EP2603044A1 (en) 2013-06-12
RU2663360C1 (ru) 2018-08-03
HK1181951A1 (zh) 2013-11-15
JP6481779B2 (ja) 2019-03-13
RU2013109286A (ru) 2014-09-10
JP2019097188A (ja) 2019-06-20
BR112013002559A2 (pt) 2017-09-26
RU2598816C2 (ru) 2016-09-27
EP3364682A1 (en) 2018-08-22
ES2689963T3 (es) 2018-11-16
KR20130036302A (ko) 2013-04-11
US20150188764A1 (en) 2015-07-02
JP2018085742A (ja) 2018-05-31
EP2603044B1 (en) 2018-06-20
KR101466678B1 (ko) 2014-11-28
US10645629B2 (en) 2020-05-05
BR112013002559B1 (pt) 2021-09-21
CN106059647A (zh) 2016-10-26
US20130137431A1 (en) 201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3202A (zh) 中继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用于控制中继站的方法
EP2506633A1 (e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in relay network
MX2012011120A (es) Configuracion de identidades de celdas de rele en redes celulares.
CN102118808A (zh) 触发切换及移动管理实体池标识信息的传递方法和设备
US20100105384A1 (en) Location rout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873662B (zh) 多跳中继网络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413541A (zh) 配置节点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7666688B (zh) 公共流程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469439A (zh) 一种x2接口信息的指示和获取方法及系统
US20110143737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base station information of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nd femtocell base station applied therewith
CN102223617B (zh) 一种更新邻区属性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053191A (zh) 从基站向中继节点发射无线电配置参数
CN102340834A (zh) 一种中继节点的通信状态处理方法及中继节点设备
CN110769437B (zh) 中继的邻区配置方法
KR2012001585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기지국의 셀 정보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9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8195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