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50633B -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50633B
CN103050633B CN201210505951.5A CN201210505951A CN103050633B CN 103050633 B CN103050633 B CN 103050633B CN 201210505951 A CN201210505951 A CN 201210505951A CN 103050633 B CN103050633 B CN 1030506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layer
luminescent layer
level
la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59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50633A (zh
Inventor
韩美荣
成昌济
甘润锡
金信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0965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1924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50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0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50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50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40Interrelati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multiple constituent active layers or sublayers, e.g. HOMO values in adjacent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用于在高亮度条件下获得降低的驱动电压和增强的色彩稳定性的器件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和阴极设置在衬底上以彼此相对;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形成在所述阳极和所述电荷产生层之间,并且包括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形成在所述电荷产生层和所述阴极之间,并且包括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中,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掺杂有荧光掺杂剂,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更高,并且第一基质的LUMO级比第二基质的LUMO级更高。

Description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本申请要求2011年10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P10-2011-0104337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如在此完全阐述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器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在发光层中混合具有不同特性的基质(host),这提供了即使在高亮度环境下也具有减小的驱动电压和增强的色彩稳定性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可视化地表现电子信息信号的显示器领域已得到快速发展。相应地,具有诸如纤薄设计、低重量和低功耗的优异性能的各种平板显示装置已经得到发展,并且迅速取代了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
平板显示装置的详细示例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场发射显示器(FED)和有机发光装置(OLED)。
在上述平板显示装置当中,OLED因不需要独立光源并且可实现紧凑的装置设计和精确的色彩再现而具有竞争力。
在OLED的情况下,有机发光层的形成是必需的。
所提出的OLED被配置为不每像素对有机发光层进行图案化,而是包括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层的叠层(stack)彼此堆叠以显示白光。
更具体地,在白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各个层是一个在另外一个之上沉积的,而不需要在形成发光二极管时用的掩模。换句话说,使用不同材料成分来顺序形成包括有机发光层的有机膜并且在真空中沉积。
白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是多用途装置,例如,其可用在包括薄光源、LCD背光或者滤色器的全色彩显示装置中。
传统的白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被配置为使得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叠层分别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每个发光层包括单一基质和掺杂剂,该掺杂剂具有与要发射的光相同的颜色,并且适于通过引入到发光层中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而发射相应颜色的光。
然而,上述传统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具有下面的问题。
在设计包含单一基质和掺杂剂的发光层的情况下,该发光层具有窄的能带带隙,从而导致进入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中的电子和空穴的泄露,这阻碍了发光层中激子的产生或者增大了通过复合产生的激子的泄漏可能性。这导致了由电子/空穴复合引起的激励效率的劣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其基本上避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局限和缺陷引起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在发光层中混合具有不同特性的基质,这提供了具有降低的驱动电压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并且防止在高亮度条件下效率降低以及根据亮度变化的变色,从而获得增强的色彩稳定性。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部分阐述,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研读下面的说明时将部分变得清楚,或者从发明的实践中理解。可以通过在说明书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这些目标和其它优点。
根据发明的目的,为了获得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如此处体现和广泛表述的,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和阴极设置在衬底上以彼此相对;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形成在所述阳极和所述电荷产生层之间,并且包括第一发光层;以及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形成在所述电荷产生层和所述阴极之间,并且包括第二发光层,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中,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掺杂有掺杂剂,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级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更高,并且其中,第一基质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级比第二基质的LUMO级更高。
所述第一基质和所述第二基质可以包括具有5.0×10-6cm2/s·V或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以及5.0×10-8cm2/s·V的空穴迁移率的有机材料。
所述第一基质和所述第二基质可以分别具有2.7eV或者更高的能带带隙。
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可以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高0.05eV至0.6eV。
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可以在-5.4eV至-5.8eV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可以在-5.45eV至-6.0eV的范围内。
所述第一基质的LUMO级可以比所述第二基质的LUMO级高0.05eV至0.6eV。在这种情况中,所述第一基质的LUMO级可以在-2.3eV至-2.8eV的范围内,以及所述第二基质的LUMO级可以在-2.35eV至-3.0eV的范围内。
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掺杂剂作为磷光掺杂剂在550nm至620nm的波长范围内可以具有最大光亮度(PL,Photo Luminance)峰值。在这种情况中,第一发光层可以发蓝光。
所述第一叠层可以进一步包括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的第一空穴传输层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并且所述第二叠层可以包括所述电荷产生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第二空穴传输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二电子传输层。
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三重态能级可以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三重态能级高0.1eV至0.4eV。
根据情况所需,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比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HOMO级更高。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可进一步包括所述阴极上的覆盖层(capping layer)。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以上的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意性的和说明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和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叠层设置的截面图;
图2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第二叠层中的能带带隙的图;
图3是例示出与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相比,传统磷光单元的能带带隙的图;
图4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磷光单元的能带带隙的图;
图5是例示出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和比较示例的亮度变化的效率的曲线图;
图6是例示出比较示例和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每电压电流效率的曲线图;以及
图7是例示出比较示例和表1的示例的发光层的成分的能级特性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图1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叠层设置的截面图,以及图2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第二叠层中的能带带隙图。
如图1和2中所示,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110和阴极130,其堆叠在衬底100上以彼此相对;电荷产生层(CGL)120,其形成在阳极110和阴极130之间;第一叠层210,其形成在第一叠层210和电荷产生层120之间,该第一叠层210包括第一发光层115以发射蓝光;以及第二叠层220,其形成在电荷产生层120和阴极130之间,该第二叠层220包括第二发光层125,在该第二发光层125中,磷光掺杂剂与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基质1251和第二基质1252混合。
根据情况所需,只要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其它发光层能够与第二发光层的磷光材料共同作用而发射白光,就可以使用发射不同颜色的光的其它发光层取代发射蓝光的第一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中,第一发光层可包含荧光发光材料或者磷光发光材料。
第一叠层210还包括阳极110和第一发光层115之间的第一空穴传输层112以及第一发光层115和电荷产生层120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116。第二叠层220还包括电荷产生层120和第二发光层125之间的第二空穴传输层121以及第二发光层125和阴极130之间的第二电子传输层126。
阳极110可以是由铟锡氧化物(ITO)形成的透明电极,并且阴极130可以由诸如铝(A1)的反射金属形成。通过这种配置,基于所例示的图,通过第一和第二叠层210和220的发光效应,图像(image)向下投射。根据情况所需,阳极110和阴极130的构成金属可以彼此互换,以实现向上投射图像的配置。
尽管未示出,但是衬底100可以是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包括彼此交叉的选通线和数据线以及形成在选通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处的薄膜晶体管。
第二空穴传输层121或者第一空穴传输层112可以分别具有比第二发光层125或者第一发光层115的三重态能级高0.1eV至0.4eV的三重态能级。
根据情况所需,第一发光层115和第二发光层125中的每一个可分别用作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或者可包括多个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层的混合关系和数量可以依照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叠层中的电流效率的提高来确定。
如所示例的,第一叠层210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空穴传输层112下面的第一空穴注入层111。
电荷产生层120用于控制彼此邻近的第一叠层210和第二叠层220之间的电荷平衡,并且还被称为中间连接层(ICL)。在这种情况下,电荷产生层120可分成协助将电子注入到第一叠层210中的中间连接金属层120a以及协助将空穴注入到第二叠层220的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120b。中间连接金属层120a是掺杂有具有优异的电子注入特性的碱性金属材料的有机材料层。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120b是含有P型有机材料的有机半导体层。
电荷产生层120可以是单层。
白光有机发光显示装置被配置为通过从第一叠层发射的蓝光和从第二叠层发射的磷光的混合效果而发射白光。
在这种情况中,来自包括在第一叠层210中的第一发光层115的蓝光可以是荧光,并且也可以是磷光。
考虑到当前开发的蓝磷光材料具有比其它磷光材料更低的效率的事实,如下文将要描述的实验中的示例的方式将第一发光层115配置为蓝荧光发光层。如果开发了具有与红或绿磷光材料效率相当的蓝磷光材料,则可以使用蓝磷光材料。
包括在第二叠层220中的第二发光层125可发射磷光。基于与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混合的磷光掺杂剂来确定磷光的颜色。
第二发光层125的磷光掺杂剂可以在550nm至62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最大光亮度(PL)峰值。例如,磷光掺杂剂可以是两种不同材料的掺杂剂,例如,黄磷光掺杂剂和绿磷光掺杂剂,或者红磷光材料和绿磷光掺杂剂。另选地,磷光掺杂剂可以是单一材料掺杂剂,例如,带黄色的绿磷光掺杂剂或者绿磷光掺杂剂。
可进一步在阴极130上提供覆盖层140。在这种情况中,覆盖层140是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最上层,并且用于保护其它有机层和覆盖层140下面的电极,并且用于获得增大的光提取效率或者色彩校正。
更具体地,下面将参考图2对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的能带带隙特性进行描述。
在图2中,例示出第二发光层125中的第一基质1251和第二基质1252的能带带隙。
在以下描述中,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能级(即,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级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级)具有负值。也就是说,尽管较低位置的能级具有较大的绝对值,但实际能级是低的。这样,将描述的是实际能级值的比较而不是绝对值的比较。
通过比较包括在第二发光层125中的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基质1251和第二基质1252,可以考虑设计一种配置以使得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和LUMO级分别大于第二基质1252的HOMO级和LUMO级。
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H1比第二基质1252的HOMO级H2更高(H1>H2),并且第一基质1251的LUMO级L1也比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L2更高(L1>L2)时,可以考虑设计一种配置以使得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的能带带隙可以彼此交叠,并且第二基质1252的能带带隙可以稍微低于第一基质1251的能带带隙。
第一基质1251是电子支配(dominant)基质并且第二基质1252是空穴支配基质。
第一基质1251和第二基质1252可以由具有5.0×10-6cm2/s·V或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以及5.0×10-8cm2/s·V或者更高的空穴迁移率的有机材料形成。也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具有比预定级别更高的电子迁移率级别和空穴迁移率级别。这样,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电子支配基质或者空穴支配基质。尽管未示出,但是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具有比包括在发光层125中的磷光掺杂剂更高的HOMO和LUMO级。具体地,第一基质1251具有比用于发光层的典型基质更高的LUMO级,这可以防止电子和激子从第一基质1251移动至第二电子传输层126。另外,第一基质1251具有比用于发光层的典型基质更高的HOMO级,这降低了第二空穴传输层121和第二发光层125之间的界面处的空穴注入势垒,使得驱动电压降低以及效率提高。
例如,优选地,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比第二基质1252的HOMO级高0.05eV至0.6eV。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在-5.4eV至-5.8eV的范围内,并且第二基质1252的HOMO级在-5.45eV至-6.0eV的范围内。
此外,优选地,第一基质1251的LUMO级比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高0.05eV至0.6eV。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质1251的LUMO级在-2.3eV至-2.8eV的范围内,并且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在-2.35eV至-3.0eV的范围内。
第一基质1251和第二基质1252可以分别具有2.7eV或更大的能带带隙(LUMO级-HOMO级)。
以下是第二叠层220的第二发光层125包括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的原因。
提供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两个基质的第二叠层220作为磷光单元以允许第二发光层125获得宽的能带带隙,以增强电子和空穴之间的复合的可能性,以使得发光效率提高。
另外,当作为空穴支配基质的第二基质1252的能带带隙(L2-H2)与作为电子支配基质且位置更低的第一基质1251的能带带隙(L1-H1)交叠时,可实现易于将空穴注入到第二发光层125中。
换句话说,对于将空穴从第二空穴传输层121注入至第二发光层125中,可以降低传统的成问题的空穴注入势垒,这可以降低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实际所需的驱动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轻基于更大亮度的效率恶化,这保证了在高亮度条件下色彩稳定性的维持并且获得了提高的发光效率。
第一基质1251具有比第二基质1252更好的空穴传输特性,并且可以具有2.7eV或更大的能带带隙(L2-H2)和-5.4eV至-5.8eV的HOMO级。
第二发光层125的LUMO级,更具体地,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L2比邻近的第二空穴传输层121更低,这防止了电子或激子从第二发光层125移动到第二空穴传输层121并且保证电子或激子保留在第二发光层125中。
通过上述的第一基质1251的能带带隙条件,与图3例示出的比较示例的配置相比,作为空穴支配基质的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可以被增大,这保证了易于从第二空穴传输层121传输空穴。
第二基质1252的三重态能级可以是2.7eV或更高。
第一基质1251的空穴迁移率可以是5.0×10-8cm2/s·V或者更高,这保证了易于将空穴注入第二发光层125,并且改善了与第二发光层125中的电子的复合。
更优选地,包括在第二发光层125中的磷光掺杂剂具有在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的能带带隙范围内的能带带隙。也就是说,磷光掺杂剂的能带带隙必须位于L2-H1的范围内(第二基质的LUMO级和第一基质的HOMO级之间)。例如,磷光掺杂剂可具有-2.8eV的LUMO级、-5.1eV的HOMO级,以及2.2eV的三重态能级。然而,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的示例,并且前面提到的值可以在这些值处于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的能带带隙范围内的条件下变化。
图3是例示出与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相比的比较示例的磷光单元的能带带隙的图。
在图3的比较示例中,磷光单元的发光层50包括作为电子支配基质的第一基质51和作为空穴支配基质的第二基质52。此处,第一基质51的整个能带带隙在第二基质52的能带带隙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空穴支配基质的第二基质52的HOMO级和第二空穴传输层40的HOMO级差别很大,这防止了空穴注入到第二发光层50中并且提高了驱动电压。
换句话说,在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和第二基质彼此混合以获得磷光单元的宽能带带隙的系统中,空穴传输层40的HOMO级和实际上具有空穴注入作用的第二基质的HOMO级之间的差异导致了高空穴注入势垒。
此处,没有描述的参考标号60和70分别代表电子传输层和阴极。可以考虑设计使得电子传输层60的LUMO级比第二发光层50的LUMO级更低的配置。
在通过混合多个基质而构成的发光层的本发明的配置中,为了获得宽的能带带隙、自由空穴注入以及提高的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效率,可以考虑设计使得第二发光层内的第一和第二基质具有特定的相对HOMO和LUMO级条件的配置。
图4是例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磷光单元的能带带隙的图。
如图4中所示,以下是根据本发明的磷光单元的发光层及其周边的能带带隙。
第二发光层包括作为电子支配层的第二基质1252和作为空穴支配层的第一基质1251。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H1可以比第二基质1252的HOMO级H2更高并且还可以比第二空穴传输层121的HOMO级更高。这与上述图2所例示的不同,并且实现了可能的扩展实施方式,其保持了第一基质1251的HOMO级H1比第二基质1252的HOMO级H2更高的要求。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设计一种配置使得第一基质1251的LUMO级L1比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L2更高,并且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L2比第二电子传输层126的LUMO级更高。
根据情况所需,可以将第二空穴传输层121设计为双层。在这种情况下,该双层中的与第二发光层125更近的一层由具有强电子或激子阻挡功能的材料形成,并且离第二发光层125较远的另一层由具有更强的空穴传输功能的材料形成。
第二基质1252的LUMO级L2可以小于第二空穴传输层121的LUMO级,这防止了电子或激子从第二发光层125移动至第二空穴传输层121。
尽管没有例示出掺杂剂的能带带隙,根据发光效率,优选地,掺杂剂的能带带隙在第一和第二基质1251和1252的能带带隙之内。
通过设计第二发光层以满足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基质的能带带隙条件,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的发光层是可能的,该发光层通过混合具有宽能带带隙、自由空穴注入和更高的空穴与电子之间的复合效率的多个基质而配置。
图5是例示出基于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和比较示例的亮度变化的效率的曲线图。
尽管图5例示出在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和比较示例中均是亮度越高效率越低,但是能够看到的是,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表现出更小的效率劣化。具体地,能够看到的是,在更高的亮度下,比较示例表现出更大的效率劣化(在约35000cd/m2的亮度下,在比较示例和本发明之间产生了5%或更多的效率差异)。这意味着当显示明亮色彩的光时,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已缓解了效率劣化并且增强了色彩稳定性。
图6是例示出比较示例和根据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每电压电流效率的曲线图。
如图6中所示,当检测不同驱动电压下的电流密度J(mA/cm2)时,能够看到的是,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在相同的驱动电压下表现出增强的电流密度。
这意味着,基于相同色彩和相同的光的亮度,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能够在更低的驱动电压下实现显示功能。假设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用作显示设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则这意味着增强了面板的效率。
如图5和6中所示的实验是在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使用了图4的磷光单元的条件下进行的,比较示例使用了图3的磷光单元,同样都使用了蓝荧光单元,并且仅作为磷光单元内的第二发光层的空穴支配基质的第二基质的条件不同。
图7是例示出比较示例和表1的示例的发光层的成分的能级特性的图。
如表1和图7中所列出以及示出的,如果第二基质52的能带带隙完全与第一基质51的能带带隙重叠,而不管这些基质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事实,则在比较示例中,驱动电压是3.5V,亮度是74.4Cd/A,以及量子效率是21.2%。也就是说,能够看到的是,与本发明的示例相比,在所有性能上比较示例都表现出劣化。
相反,如图2和4中所示,在具有以下特征(其中,第一基质(基质1)的HOMO级大于第二基质(基质2)的HOMO级并且第一基质(基质1)的LUMO级大于第二基质(基质2)的LUMO级)的本发明的示例中,能够看到的是,驱动电压被降低至3.1V至3.2V的范围内,亮度从76.4cd/A增大至78.9cd/A(即,至少比上面的比较示例高2cd/A),以及量子效率比上面的比较示例高5%以上(即,当这些示例中的22.2%的最小量子效率与比较示例的21.2%的量子效率比较时,实现了约5%或更多的效率还原(reduction))。
在附图中,分别将比较示例和这些示例例示为掺杂剂的能带带隙,该掺杂剂的能带带隙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基质51和52(或基质1和基质2)的能带带隙的范围内。
表1
以下将参考附图1对制造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1中所例示的,在制造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中,首先,在衬底110上形成阳极110。
然后,在其上已经形成阳极110的衬底100上,顺序地彼此堆叠第一空穴注入层111、第一空穴传输层112、发射蓝光的第一发光层115和第一电子传输层116,以形成第一叠层210。
根据情况所需,第一空穴传输层112可以是双层,并且在第一空穴传输层112下面可以进一步提供第一空穴注入层(未示出)。
然后,在第一叠层210上形成电荷产生层(CGL)120。
如所例示的,电荷产生层120可以分成中间连接金属层120a和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120b。
然后,在电荷产生层120上顺序地彼此堆叠第二空穴传输层121、第二发光层125以及第二电子传输层126,以形成第二叠层220,其中,在第二发光层125中将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和第二基质与磷光掺杂剂混合。可以在第二叠层220的第二电子传输层126上进一步提供电子注入层。
然后,在第二叠层220上形成阴极130。
这里,第二空穴传输层126的三重态能级被设置为大于第二发光层125的激发三重态能级。
如上所述,显然上述的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具有下列效果。
在磷光单元和荧光单元以级联(tandem)形式堆叠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中,磷光单元的发光层包括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两个基质,获得宽的能带带隙。以这样的方式,空穴和电子被限制在发光层中,这增强了重组(rebinding)效应并且防止了激子泄漏到空穴传输层或者电子传输层,得到了提高的发光效率。
进一步的,空穴支配基质的能带带隙与电子支配基质的能带带隙交叠,并且空穴支配基质的能带带隙低于电子支配基质的能带带隙,这保证了空穴易于注入到发光层中。在这种情况下,消除了有问题的高空穴注入势垒,并且因此降低了驱动电压。
此外,与亮度增大成比例的效率劣化能够得以缓解,即使在高亮度条件下也能保持色彩稳定性,实现显示面板的效率。也就是说,可以改善高亮度条件下的效率劣化和基于亮度变化的漂移(roll-off)现象。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改进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围内提供的本发明的改进和变化。

Claims (13)

1.一种白光有机发光器件,所述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包括:
阳极和阴极,所述阳极和阴极设置在衬底上以彼此相对;
电荷产生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形成在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
第一叠层,所述第一叠层形成在所述阳极和所述电荷产生层之间,并且包括第一发光层;以及
第二叠层,所述第二叠层形成在所述电荷产生层和所述阴极之间,并且包括第二发光层、所述电荷产生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层之间的第二空穴传输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和所述阴极之间的第二电子传输层,在所述第二发光层中,具有不同传输特性的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掺杂有掺杂剂,
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级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更高,
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级比第二基质的LUMO级更高,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LUMO级比与所述第二发光层相邻的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LUMO级高,并且所述第二基质的LUMO级比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LUMO级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和所述第二基质包括具有5.0×10-6cm2/s·V或者更高的电子迁移率以及5.0×10-8cm2/s·V的空穴迁移率的有机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和所述第二基质分别具有2.7eV或者更高的能带带隙。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高0.05eV至0.6eV。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在-5.4eV至-5.8eV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基质的HOMO级在-5.45eV至-6.0eV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LUMO级比所述第二基质的LUMO级高0.05eV至0.6e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LUMO级在-2.3eV至-2.8eV的范围内,并且,所述第二基质的LUMO级在-2.35eV至-3.0eV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层的掺杂剂作为磷光掺杂剂在550nm至62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最大光亮度PL峰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发蓝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叠层进一步包括所述阳极和所述第一发光层之间的第一空穴传输层以及所述第一发光层和所述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第一电子传输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三重态能级比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三重态能级高0.1eV至0.4eV。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基质的HOMO级比所述第二空穴传输层的HOMO级更高。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所述器件还包括所述阴极上的覆盖层。
CN201210505951.5A 2011-10-12 2012-10-11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Active CN103050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04337 2011-10-12
KR20110104337 2011-10-12
KR1020120109653A KR101419249B1 (ko) 2011-10-12 2012-10-02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012-0109653 2012-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50633A CN103050633A (zh) 2013-04-17
CN103050633B true CN103050633B (zh) 2015-07-08

Family

ID=4806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5951.5A Active CN103050633B (zh) 2011-10-12 2012-10-11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884274B2 (zh)
CN (1) CN1030506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51512B1 (ko) * 2010-10-25 2014-0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941453B1 (ko) 2012-09-28 2019-01-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DE102013112602B4 (de) * 2012-12-18 2020-11-12 Lg Display Co., Ltd. Weiße organische Lichtemissionsvorrichtung
KR102046157B1 (ko) * 2012-12-21 2019-12-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081605B1 (ko) * 2013-07-31 2020-02-2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102523989B1 (ko) 2013-12-02 2023-04-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소자, 발광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조명 장치
KR102101202B1 (ko) * 2013-12-30 2020-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2106146B1 (ko) * 2013-12-31 2020-04-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348376B1 (ko) 2015-09-30 2022-0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5493307B (zh) * 2015-10-29 2017-07-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相关显示面板与显示设备
KR102574052B1 (ko) * 2015-11-19 2023-09-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31636B1 (ko) * 2015-11-26 2022-08-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1177444B2 (en) 2016-10-14 2021-11-16 Lg Chem,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7611276B (zh) * 2017-09-22 2019-03-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显示面板
KR102283121B1 (ko) * 2018-08-10 2021-07-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유기 발광 소자
US11895855B2 (en) * 2019-08-29 2024-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2121154B1 (ko) 2019-12-24 2020-06-09 두산솔루스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5962C (zh) * 2004-11-17 2009-12-02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小分子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8168B2 (en) * 2003-10-27 2011-03-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light-emitting layer with guest dopant
US7045952B2 (en) * 2004-03-04 2006-05-1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LEDs with mixed host emissive layer
CN1953234B (zh) * 2006-10-12 2012-07-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组件及其应用
JP5591822B2 (ja) * 2008-12-12 2014-09-17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光活性組成物、および、この組成物で形成された電子素子
JP5402134B2 (ja) * 2009-03-23 2014-01-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1351410B1 (ko) * 2009-09-29 2014-01-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JP2011199174A (ja) * 2010-03-23 2011-10-06 Fujifilm Corp 発光層形成用固形材料、並びに有機電界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5962C (zh) * 2004-11-17 2009-12-02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小分子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riplet host engineering for triplet exciton management in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Sung HK,et al;《jp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080304;第103卷;第05450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92909A1 (en) 2013-04-18
US8884274B2 (en) 2014-11-11
CN103050633A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50633B (zh)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
KR101419249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9997739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074656B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CN101752509B (zh) 白色有机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034934B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KR101786881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US8829504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1351417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126544B1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6609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3681760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681729A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使用它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30007873A (ko) 유기발광소자
CN103811531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752624A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CN104518003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304822B (zh) 白色有机发光装置
WO2021036467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469484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20130077555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30074654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777123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715857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1916574B (zh) 蓝光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