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原理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剩余污泥调理脱水的工艺步骤依次为:待处理的含水率90% - 95%的剩余污泥,加酸调节至pH 4.0 - 6.0之间;向污泥中添加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为污泥干重的6.0% - 8.0%,以50-10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10 - 20min;其次向污泥中添加粒径为100 - 200目的脱水助剂,加入量为污泥干重的12.0% - 15.0%,以300-50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3 - 5min;再次向污泥中添加混凝剂,加入量为污泥干重的2.0% - 5.0%,以100 - 15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5 - 7min;调理后的污泥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40% - 45%。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在适宜的pH值下,利用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剥离并酸化水解部分EPS、降解微生物,从而释放出大量结合水以提高污泥中可脱出的水分含量,再通过脱水助剂和混凝剂的辅助作用实现污泥的快速脱水。
在有限的液相中EPS的大量剥落会引起液相粘度增加,不利于后期脱水,因此保持足够的液相是十分必要的,而液相过多必然导致药剂使用量的加大,本发明所处理剩余污泥的适宜含水率范围为90% - 95%。
所用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的组合为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摩尔比2:1 - 4:1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性质和作用效果基本相同,具有很好的分散、增溶、杀菌作用,可在杀死污泥中微生物的同时将污泥絮团分散成粒径更小的絮体,通过增溶作用溶解并剥离污泥絮体上的EPS,释放结合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分散、增溶作用稍弱,但其具有生物降解的特性,用于降解污泥中微生物,释放细胞内部水。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能很好的配合,协同增效。
酸处理可有效地促进有机物水解,而且pH值的变化也会使微生物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发生胞溶并水解。但是,pH值的急剧变化也会导致污泥絮体中蛋白质变性,导致整个污泥液相胶态化,不利于脱水。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弱酸性条件下,季铵盐阳离子化合物组合调理污泥的最佳pH值范围为4.0 - 6.0。在弱酸性条件下,经过上述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调理后,污泥中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EPS)剥离率≥60%、疏松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EPS)剥离率≥90%,胞外聚合物水解率≥30%,结合水减少量≥70%。
经过上述步骤调理后的污泥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粘度随搅拌强度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当搅拌强度≥300 r/min,粘度降低趋势变缓,粘度值趋于稳定。采用300-500 r/min的高搅拌强度,可将从污泥絮体上剥落下来的EPS破碎,促进其溶于液相中,释放结合水,并减小污泥粘度。
在高速搅拌的同时,向污泥中加入脱水助剂,脱水助剂为二氧化硅(SiO2)、硅酸钙(CaSiO3)、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中的至少一种,具有无塑性、渗透系数及内摩擦角大,粘结力小等性质,以100-200目的微粒加入,通过搅拌均匀分布在污泥液相中。在后续的污泥混凝凝聚过程中,脱水助剂作为新的污泥混凝的内核,使污泥形成更加紧实、体积更大的絮体,减少水分在污泥絮体中的存积,同时其无塑性、渗透系数及内摩擦角大,粘结力小的特点可提高机械脱水过程中污泥中水分的渗透性。
经过上述步骤的调理,污泥絮体呈小颗粒分散在液相中,加入混凝剂使污泥重新凝聚以提高脱水速度,与常规方法中使用混凝剂处理污泥的工艺不同的是,此步骤中混凝的污泥是已经脱除结合水的污泥颗粒,而非传统方法中的混凝操作会将污泥连同附着在污泥上结合水一起凝聚,混凝剂为三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2(SO4)3)、氯化铝(AlCl3)、硫酸铝(Al2(SO4)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至少一种。经过调理后的污泥导入压滤机中进行脱水,污泥滤饼含水率为40% - 45%。
如图2所示为污泥分别采用未调理/调理的方式处理,并压滤脱水后的扫描电镜照片,未调理污泥(图2(a))较为松散,包含有许多细小孔隙并呈现一定的骨架结构,细胞内部水存在于其中,在L-EPS、T-EPS的包裹下,大量水分吸附于孔状骨架结构中,形成毛细吸附水附着在污泥表面和间隙中,不易脱除;经过调理后(图2(b)),污泥中EPS剥落溶于水中并部分水解,间隙水、表面吸附水、毛细吸附水、细胞内部水得到释放,以脱水助剂为核心重新凝聚的污泥絮体变得密实,减少水分在污泥絮体内的存积,脱水助剂的高渗透系数有助于水分的滤出。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中污泥调理脱水的效果作说明,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某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0.5%的剩余污泥200kg,加入浓度1.0 mol/L的硫酸(H2SO4)溶液调节至pH值4.6;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6.6%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摩尔比2.5:1),以10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15 min;之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12.0%、粒径150目的脱水助剂二氧化硅(SiO2),以30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5 min;再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2.0%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以12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6.5 min;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43.6%。
实施例2:
某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2.7%的剩余污泥55kg,加入浓度1.3 mol/L的盐酸(HCl)溶液调节至pH值5.3;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7.2%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摩尔比4:1),以6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10min;之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14.3%、粒径100目的脱水助剂硅酸钙(CaSiO3),以50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3 min;再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4.4%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以15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5min;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44.9%。
实施例3:
某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5.0%的剩余污泥320kg,加入浓度1.5 mol/L的醋酸(CH3COOH)溶液调节至pH值6.0;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8.0%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摩尔比3:1),以5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20 min;之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15.0%、粒径200目的脱水助剂硅酸钙(CaSiO3),以45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4.5 min;再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3.5%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以10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5.5min;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40.2%。
实施例4:
某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3.8%的剩余污泥135kg,加入浓度1.1 mol/L的磷酸(H3PO4)溶液调节至pH值4.0;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6.0%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摩尔比2:1),以8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13 min;之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13.1%、粒径160目的脱水助剂硅酸三钙(3CaO·SiO2),以40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4min;再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5.0%的硫酸铝(Al2(SO4)3)与硫酸铁(Fe2(SO4)3)以摩尔比1:1配合的混凝剂,以11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7 min;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41.7%。
实施例5:
某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4.3%的剩余污泥566kg,加入浓度1.2 mol/L的盐酸(HCl)与磷酸(H2SO4)以摩尔比2:1配制的溶液调节至pH值4.8;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7.5%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摩尔比3.5:1),以9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17 min;之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12.6%、粒径130目的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以质量比3:1配合的脱水助剂,以350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3.5min;再后,向污泥中加入质量为污泥干重2.5%的三氯化铁(FeCl3)与氯化铝(AlCl3)以摩尔比2:1配合的混凝剂,以130 r/min的搅拌强度,搅拌5 min;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压滤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降至42.6%。
含水率:将一定量调理后污泥输入板框压滤机,在1.0MPa压力下保压至无滤液流出,然后在105℃下干燥至恒重,计算滤饼含水率。计算式如下:
L-EPS(疏松结合的胞外聚合物)的提取:取污泥样品,混合均匀后,量取一定体积的污泥,采用离心机,于3000rpm(离心力为 1800g)下离心20min,弃除离心后的上清液,补充去离子水至原取样污泥体积的1/3(即将污泥浓缩3倍),并搅拌均匀;量取60ml 该污泥样品,于冰水浴中采用超声仪于21KHz、40W下作用2min;然后采用 EBA21 台式离心机,于6000rpm(离心力为 4200g)下离心 30min,上清液经 0.22μm 纤维素滤膜过滤,所得溶液即为疏松结合的 EPS 样品。
T-EPS(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的提取:紧密结合EPS的提取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具体提取与分离步骤如下:将提取LEPS后离心沉降的污泥丸,用去离子水冲洗,使其重新悬浮,并将体积恢复为60ml。然后在冰水浴中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提取紧密结合的EPS(树脂进行化学清洗后洗至中性,根据湿树脂体积与树脂干重之间的关系,量取一定体积的湿树脂,用真空泵抽吸湿树脂颗粒间的间隙水然后投加到污泥中)。在该提取过程中,树脂投加量为80g/g VSS,搅拌速率 550rpm,提取时间为1.5h。然后,在真空泵抽吸作用下,用孔径为250μm 的尼龙筛网滤除树脂颗粒。将过滤得到的污泥混合液于6000rpm 下离心30min,再用0.22μm的滤膜过滤,滤液即为紧密结合的EPS样品。
EPS(胞外聚合物)测定:胞外聚合物包含蛋白质、多糖、核酸,蛋白质采用Folin-酚(Lowry)法、多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核酸采用二苯胺法测定。
粘度:采用Anton Paar MCR302型流变仪测定。
污泥絮体粒径:采用激光粒径分析仪测定。
结合水:采用TG-DSC 分析仪测定结合水含量,污泥样品以10℃/min 的速率由20℃降温至-30℃,然后再以同样的速率升温至20℃。通过分析在样品冷冻、升温过程中的放热量、吸热量计算出污泥中结合水的含量。计算式如下:
WB=WT - △H/△H0
式中,WB为结合水含量,g/g;WT为总水分含量,g/g;△H为样品DSC吸热,△H0为冰的标准熔化热,334.7kJ/kg。
原泥性质:
试验中所处理污泥为平均含水率93.4%的浓缩污泥,pH值为7.29,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为36.22 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为25.37g/L。
由于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的性质及在污泥调理中所起作用基本一致,下面仅以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所配合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的调理效果来进行说明。
记A为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分别比较A:B=1:1、A:B=2:1、A:B=3:1、A:B=4:1、A:B=5:1五种配比组合对污泥的调理效果。
(1)pH值、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配比
以0.5为间隔,在pH值2-12之间调节污泥至不同pH值,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投加量、脱水助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固定在适宜值,pH值、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配比对污泥脱水效果影响的典型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pH值、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配比对污泥滤饼含水率的影响
相比中性及弱碱性条件,弱酸性条件更适于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发挥调理作用,有效降低污泥滤后含水率,表1中经过不同配比组合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的调理,污泥均在pH值4-6之间达到最低含水率。强酸、强碱性条件下,pH值的急剧变化也会导致污泥絮体中蛋白质变性,不利于污泥脱水,导致污泥滤后含水率明显高出许多,pH值为2.0时,污泥滤后含水率>52%,pH值为12.0,污泥滤后含水率>82%,导致整个污泥液相胶态化,不利于脱水。A:B=2:1、A:B=4:1的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配比组合的调理效果(污泥滤后含水率44.3%、42.4%、43.3%)好于A:B=1:1、A:B=5:1的配比组合(污泥滤后含水率47.8%、45.6%),A(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侧重剥离、水解EPS,释放间隙水、表面吸附水、毛细结合水,B(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侧重降解污泥中微生物,释放细胞内部水,从处理效果角度考虑A、B配比应为2:1 - 4:1。
(2)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
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投加量分别取污泥干重的0%-10%,pH值、脱水助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固定在适宜值,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对污泥脱水效果影响的典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下污泥滤饼含水率
随着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的增加,污泥滤后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且降幅非常明显。当加入量≥6%时,污泥含水率的降低程度趋于平缓,加入量≥8%后变化以很小,以性价比角度考虑,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的加入量应为6%-8%。
(3)污泥滤液中EPS,絮体中T-EPS、L-EPS、结合水含量变化
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配比及投加量、pH值、脱水助剂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固定在适宜值,污泥滤液中EPS含量的典型数据如表3所示,T-EPS、L-EPS、结合水含量的典型数据如表4所示。
表3 污泥滤液中EPS含量
随着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的增加,污泥滤液中EPS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为0%-3.0%时,EPS含量由668.3mg/L升高至1287.8mg/L,此过程中大量EPS从污泥絮体上剥离下来,EPS的剥离量大于其水解量,导致滤液中EPS总量增加;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为4%-10.0%时,EPS含量逐渐减低并趋于平稳,这与表2中污泥滤后含水率的变换趋势相吻合,此过程中EPS被部分水解,EPS含量由1090.4mg/L降至741.8mg/L,EPS水解率>30%。
表4 污泥絮体中T-EPS、L-EPS与结合水含量变化
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投加量 (%) |
T-EPS (%) |
L-EPS (%) |
结合水 (%) |
0.0 |
100.0 |
100.0 |
22.1 |
1.0 |
95.5 |
71.5 |
16.4 |
2.0 |
88.3 |
63.4 |
13.7 |
3.0 |
81.1 |
52.8 |
11.8 |
4.0 |
65.9 |
30.7 |
8.6 |
5.0 |
44.8 |
15.6 |
7.3 |
6.0 |
38.4 |
9.2 |
6.2 |
7.0 |
36.6 |
8.8 |
5.5 |
8.0 |
34.3 |
8.6 |
5.1 |
9.0 |
33.6 |
8.4 |
5.2 |
10.0 |
32.5 |
8.4 |
4.8 |
随着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的增加,污泥絮体中T-EPS、L-EPS含量均被大量剥离,当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6%时,T-EPS含量降至40%以下,L-EPS含量降至10%以下,这也是污泥滤液中EPS含量增加的原因。随着T-EPS、L-EPS的剥离和水解,污泥中结合水释放出来成为自由水,结合水在污泥中总水量的比重由22.1%降至5.1%(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加入量8%),此时再继续增加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的加入量,效果已不明显。由于结合水向自由水的转化,污泥中可被滤出的水分增加,过滤后污泥含水率明显降低。
(4)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调理后的污泥搅拌强度选择
大量的EPS剥离并水解,使污泥液相形成局部交胶体状,会使污泥变得粘稠,粘度增大。高速搅拌有助于将从污泥絮体上剥落下来的EPS破碎,促进其溶于液相中,释放结合水,并减小污泥粘度。污泥粘度与搅拌强度的典型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搅拌强度对污泥粘度的影响
注:搅拌速度=剪切速度×60
调理后的污泥呈现明显的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随着搅拌速度的提高,污泥粘度快速下降。搅拌强度≥300 r/min时,污泥粘度变化趋于平稳;搅拌强度≥500 r/min后,污泥粘度的下降幅度已很小,此时在继续加大搅拌强度对污泥粘度的降低及污泥滤后含水率降低的有益效果已不明显。以性价比角度考虑,季铵盐阳离子有机物调理后的污泥搅拌强度应为300-500r/min。
(5)脱水助剂粒径与污泥絮体粒径的关系
在后续的污泥混凝凝聚过程中,脱水助剂作为新的污泥混凝的内核,使污泥形成更加紧实、体积更大的絮体,减少水分在污泥絮体中的存积,为达到以上目的,需要确定适宜的脱水助剂粒径范围,我们选取粒径为30目、50目、100目、150目、200目、250目、300目的脱水助剂分别进行试验,脱水助剂粒径与污泥絮体粒径的关系的典型数据如表6所示。
表6 脱水助剂粒径与污泥絮体粒径
注:d10、d50、d90为样品中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10%、50%、90%时所对应的粒径
当脱水助剂粒径较大(30目、50目)时,脱水助剂在污泥液相中易下沉至污泥下层,且混凝后形成的污泥粒径较小,不能很好的起到凝结核心的作用。当脱水助剂粒径≥100目时,脱水助剂悬浮在污泥液相的各层中,混凝后形成的污泥絮体粒径明显增大;当脱水助剂粒径≥200目后,污泥絮体粒径的增大幅度变得较小。考虑到脱水助剂的粒径越大,制备成本也将也高,因此脱水助剂的粒径定为100-200目。
(6)脱水助剂粒径与污泥絮体粒径的关系
经过上述步骤的调理,污泥絮体呈小颗粒分散在液相中,加入混凝剂使污泥重新凝聚以提高脱水速度,与常规方法中使用混凝剂处理污泥的工艺不同的是,此步骤中混凝的污泥是已经脱除结合水的污泥颗粒,而非传统方法中的混凝操作会将污泥连同附着在污泥上结合水一起凝聚。如图2所示为污泥分别采用未调理/调理的方式处理,并压滤脱水后的扫描电镜照片。
未调理污泥(图2(a))较为松散,包含有许多细小孔隙并呈现一定的骨架结构,细胞内部水存在于其中,在L-EPS、T-EPS的包裹下,大量水分吸附于孔状骨架结构中,形成毛细吸附水附着在污泥表面和间隙中,不易脱除;经过调理后(图2(b)),污泥中EPS剥落溶于水中并部分水解,间隙水、表面吸附水、毛细吸附水、细胞内部水得到释放,以脱水助剂为核心重新凝聚的污泥絮体变得密实,减少水分在污泥絮体内的存积,脱水助剂的高渗透系数有助于水分的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