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7062B -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7062B
CN103027062B CN201210585583.XA CN201210585583A CN103027062B CN 103027062 B CN103027062 B CN 103027062B CN 201210585583 A CN201210585583 A CN 201210585583A CN 103027062 B CN103027062 B CN 103027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icide
mixture
weight
indoxacarb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55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7062A (zh
Inventor
陶婧
徐妍
罗湘仁
刘世禄
潘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INDLEADER AGRO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55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27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27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7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7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7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01-90。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及该杀虫剂在防治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持效性好;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具体地,涉及一种含有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杀虫剂组合物,以及该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及该杀虫剂在防治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存在不同类型害虫混合发生的问题,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的害虫及线虫是经常同时存在或相继存在的害虫,例如在蔬菜、茶树、果树、水稻、棉花、玉米、烟草及观赏植物上。
对于上述常见害虫往往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杀虫剂进行防治,例如,稻飞虱一般采用吡蚜酮或噻嗪酮进行防治,蓟马一般采用杀虫单或马拉硫磷进行防治,蝽一般采用马拉硫磷进行防治,稻摇蚊一般采用吡虫啉或毒死蜱进行防治,线虫一般采用杀螟丹或克百威进行防治,象甲一般采用醚菊酯进行防治,棉蚜一般采用功夫进行防治,棉铃虫一般采用氟啶脲或功夫进行防治,小地老虎一般采用辛硫磷或甲拌磷进行防治,棉叶螨一般采用炔螨特或氧化乐果进行防治,棉红蜘蛛一般采用哒螨灵或甲氰菊酯进行防治。
目前的害虫防治不仅防治效果差,而且针对不同害虫,还要使用不同的杀虫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连续使用单一活性成分的杀虫剂容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治效果好、持效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且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害虫的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当杀虫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有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且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01-90时,特别是当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选自丁硫克百威、乙硫苯威和抗蚜威中的一种或多种时,更特别是当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丁硫克百威,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5;或当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乙硫苯威,茚虫威与乙硫苯威的重量比为1:1-3;或当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抗蚜威,茚虫威与抗蚜威的重量比为1:1-10时,杀虫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茚虫威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持效性好;杀虫剂组合物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含有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01-90。
优选地,所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选自丁硫克百威、乙硫苯威和抗蚜威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丁硫克百威,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5。
优选地,所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乙硫苯威,茚虫威与乙硫苯威的重量比为1:1-3。
优选地,所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抗蚜威,茚虫威与抗蚜威的重量比为1:1-10。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其中,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棉蚜、棉铃虫、小地老虎、棉红蜘蛛、棉叶螨、稻飞虱、蓟马、蝽、稻摇蚊、线虫和象甲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茚虫威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持效性好;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含有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01-90。
根据本发明,杀虫剂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含有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01-90,即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杀虫剂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持效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
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包括很多种,例如:噁虫威、甲萘威、丙硫克百威、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呋线威、抗蚜威、棉铃威、涕灭威、丁酮威、丁酮砜威、灭多威、杀线威、硫双威、久效威、乙硫苯威、仲丁威、异丙威、甲硫威、速灭威、残杀威、混杀威、灭除威、灭杀威等。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选自丁硫克百威、乙硫苯威和抗蚜威中的一种或多种,增效作用更显著,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因此,优选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选自丁硫克百威、乙硫苯威和抗蚜威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丁硫克百威,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5;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乙硫苯威,茚虫威与乙硫苯威的重量比为1:1-3;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为抗蚜威,茚虫威与抗蚜威的重量比为1:1-10,增效作用更显著,可更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本发明中,茚虫威的化学名称为7-氯-2,3,4a,5-四氢-2-[甲氧基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甲酰基]茚并[1,2-e][1,3,4-]恶二嗪-4a-羧酸甲酯。
本发明中,丁硫克百威的化学名称为2,3-二氢-2,2-二甲基苯并呋喃-7-基(二丁基氨基硫)甲基氨基甲酸酯。
本发明中,乙硫苯威的化学名称为2-(乙硫甲基)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
本发明中,抗蚜威的化学名称为2-二甲氨基-5,6-二甲基嘧啶-4-二甲基氨基甲酸酯。
本发明中,对于活性成分在杀虫剂组合物中的总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杀虫剂组合物配制的不同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基于杀虫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重量%。
本发明中,对于杀虫剂组合物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它成分无特殊要求,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本领域常用的成分,例如,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固体惰性载体。因此,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还含有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成分可以根据杀虫剂组合物配制的剂型选择常规的用量,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对于上述成分均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物质,例如:
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吡咯烷酮、亚甲基双萘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拉开粉、月桂醇硫酸钠和烷基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防冻剂可以为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稳定剂可以为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羟基茴香醚。
增稠剂可以是硅酸铝镁、黄原胶、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和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乳化剂可以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用于液体制剂的乳化剂均可使用。优选情况下,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丁二酸酯磺酸钠、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醚醇六硬脂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醚蜂蜡衍生物、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二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二乙二醇脂肪酸酯、二乙二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聚氧乙烯月桂醇醚、聚氧乙烯单棕榈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醚单油酸酯、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正戊醇、异戊醇、正己醇、正庚醇、正辛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二甲醚、山梨醇、芳香烃溶剂油和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溶剂可以为甲醇、异丙醇、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环丁砜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固体惰性载体可以为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蒙脱土、膨润土、滑石粉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成分已经混合;也可以每种成分以单独制剂的形式提供,使用时直接进行桶混。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其中,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上述各剂型中除活性成分外的其它成分及其含量以及活性成分的含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配比,例如:
悬浮剂一般含有5-70重量%活性成分、0.5-12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余量为水。悬浮剂通常需湿法粉碎以获得稳定的、可流动、易测量体积的悬浮液体。
水乳剂一般含有10-60重量%活性成分、5-20重量%乳化剂、0.5-10重量%防冻剂、0.5-2重量%增稠剂,0.01-0.2重量%消泡剂,3-10重量%溶剂,0.5-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等,余量为水。
微囊悬浮剂一般含有5-50重量%活性成分(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小于10%)、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0.5-3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余量为水。
水分散粒剂一般含有3-95重量%活性成分、0.5-1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粘合剂,余量为固体惰性载体,如高岭土等。水分散粒剂通常制成10-100目国际标准筛目(1676-152μm)颗粒,可通过喷雾造粒、挤压造粒、高速旋转造粒、流化床造粒等方法制备。
微乳剂一般含有10-80重量%活性成分、5-15重量%乳化剂、0.5-5重量%防冻剂、0.5-6重量%助溶剂,0.5-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等,余量为水。
油悬浮剂一般含有5-40重量%活性成分、0.5-20重量%分散剂、0.5-5重量%润湿剂、0.1-10重量%防冻剂、0-10重量%其它添加剂如稳定剂、防腐剂、增稠剂,余量为有机液体。
乳油、可湿性粉剂和颗粒剂也均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成分和含量,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中,对于各种剂型的制备方法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各种剂型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稀释使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上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棉蚜、棉铃虫、小地老虎、棉红蜘蛛、棉叶螨、稻飞虱、蓟马、蝽、稻摇蚊、线虫和象甲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实施例
以下的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一)增效作用生物检测
采用孙云沛(Sun Y-P)法,通过计算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CTC),评价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混用效果,具体如下:
评价标准:当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计算公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混剂实际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混剂的LC50)×100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A的含量+B剂的TI×混剂有效成分中B的含量
毒力指数(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把A剂、B剂中的一种作为标准药剂)
A剂、B剂分别为两种相混的活性成分,混剂为A剂和B剂相混后的混合物。
试验例1.1
试验靶标: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3龄若虫,室内饲养三代后的种群。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
药剂配制:本试验例中,A剂为茚虫威原药(94%),B剂为丁硫克百威原药(98%),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下混剂:混剂1(A:B=1:0.01);混剂2(A:B=1:0.02);混剂3(A:B=1:0.1);混剂4(A:B=1:0.3);混剂5(A:B=1:1);混剂6(A:B=1:3);混剂7(A:B=1:5);混剂8(A:B=1:10);混剂9(A:B=1:20);混剂10(A:B=1:50);混剂11(A:B=1:90)。分别准确称取如上11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选取实验室培养的健壮一致的分蘖期水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10cm长的带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备用。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稍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试管中,每试管3株。挑选整齐一致的3龄若虫用吸虫器将其移入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以浸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每一处理重复5次。处理48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每种混剂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A) 6.28 100 -- --
丁硫克百威(B) 58.30 10.77 -- --
混剂1(A:B=1:0.01) 5.06 124.11 100.11 125.22
混剂2(A:B=1:0.02) 4.53 138.63 98.25 141.10
混剂3(A:B=1:0.1) 4.24 148.11 91.89 161.19
混剂4(A:B=1:0.3) 4.18 150.24 79.41 189.19
混剂4(A:B=1:1) 5.65 111.15 55.39 200.67
混剂5(A:B=1:3) 9.17 68.48 33.08 207.01
混剂7(A:B=1:5) 12.20 51.48 25.64 200.78
混剂8(A:B=1:10) 17.45 35.99 18.88 190.63
混剂9(A:B=1:20) 24.82 25.30 15.02 168.44
混剂10(A:B=1:50) 35.40 17.74 12.52 141.69
混剂11(A:B=1:90) 43.67 14.38 11.75 122.38
试验例1.2
试验靶标: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室内饲养一周后的雌成虫。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渍法。
药剂配制:本试验例中,A剂为茚虫威原药(94%),B剂为乙硫苯威原药(96%),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下混剂:混剂1(A:B=1:0.01);混剂2(A:B=1:0.1);混剂3(A:B=1:0.3);混剂4(A:B=1:0.5);混剂5(A:B=1:1);混剂6(A:B=1:3);混剂7(A:B=1:5);混剂8(A:B=1:10);混剂9(A:B=1:50);混剂10(A:B=1:90)。分别准确称取如上10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将采自棉田的带蚜虫叶片带回室内,在双目解剖镜下用毛笔清除有翅胎生雌蚜和其它昆虫、杂质,室内饲养2天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无翅雌成虫50头,连同叶片浸入稀释液中,10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多余药液,放入带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置于培养箱培养,每一浓度重复5次,另浸渍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在培养箱培养48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2。
表2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A) 31.17 100 -- --
乙硫苯威(B) 55.81 55.85 -- --
混剂1(A:B=1:0.01) 25.60 121.75 100.55 121.08
混剂2(A:B=1:0.1) 25.29 123.25 95.99 128.40
混剂3(A:B=1:0.3) 24.87 125.33 89.81 139.55
混剂4(A:B=1:0.5) 24.53 127.07 85.28 149.00
混剂5(A:B=1:1) 21.20 147.03 77.93 188.67
混剂6(A:B=1:3) 24.54 127.02 66.89 189.89
混剂7(A:B=1:5) 34.85 89.44 63.21 141.50
混剂8(A:B=1:10) 39.27 79.37 59.86 132.26
混剂9(A:B=1:50) 42.62 73.13 56.71 128.96
混剂10(A:B=1:90) 45.89 67.92 56.34 120.55
试验例1.3
试验靶标: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室内饲养一周后的雌成虫。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渍法。
药剂配制:本试验例中,A剂为茚虫威原药(94%),B剂为抗蚜威原药(95%),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下混剂:混剂1(A:B=1:0.01);混剂2(A:B=1:0.1);混剂3(A:B=1:0.3);混剂4(A:B=1:0.5);混剂5(A:B=1:1);混剂6(A:B=1:3);混剂7(A:B=1:5);混剂8(A:B=1:10);混剂9(A:B=1:50);混剂10(A:B=1:90)。分别准确称取如上10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将采自棉田的带蚜虫叶片带回室内,在双目解剖镜下用毛笔清除有翅胎生雌蚜和其它昆虫、杂质,室内饲养2天后,挑选生长均匀一致的无翅雌成虫50头,连同叶片浸入稀释液中,10s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干多余药液,放入带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置于培养箱培养,每一浓度重复5次,另浸渍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在培养箱培养48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3。
表3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A) 30.50 100 -- --
抗蚜威(B) 3.05 1000.00 -- --
混剂1(A:B=1:0.01) 22.36 136.40 108.86 125.30
混剂2(A:B=1:0.1) 12.02 253.74 181.82 139.56
混剂3(A:B=1:0.3) 7.03 433.85 307.69 141.00
混剂4(A:B=1:0.5) 5.37 567.97 400.00 141.99
混剂5(A:B=1:1) 3.41 894.43 550.00 162.62
混剂6(A:B=1:3) 2.40 1270.83 775.00 163.98
混剂7(A:B=1:5) 2.04 1495.10 850.00 175.89
混剂8(A:B=1:10) 2.07 1473.43 918.18 160.05
混剂9(A:B=1:50) 2.27 1343.61 982.35 136.77
混剂10(A:B=1:90) 2.36 1292.37 989.12 130.65
试验例1.4
试验靶标: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室内饲养F1代三龄幼虫。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60-80%,光照:L:D=(14:10)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渍法。
药剂配制:本试验例中,A剂为茚虫威原药(94%),B剂为灭多威(98%),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下混剂:混剂1(A:B=1:0.01);混剂2(A:B=1:0.1);混剂3(A:B=1:0.3);混剂4(A:B=1:0.5);混剂5(A:B=1:1);混剂6(A:B=1:3);混剂7(A:B=1:10);混剂8(A:B=1:50);混剂9(A:B=1:90)。分别准确称取如上9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将去除表面蜡层的甘蓝叶片洗净晾干后,用口径1.5cm的打孔器打成圆片,在待测药液中浸渍10s,取出后晾干,放入24孔板内,每孔2片,再接入生长状况良好且一致的3龄幼虫,放入24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每一浓度重复5次,另浸渍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在培养箱培养72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4。
表4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A) 35.28 100
灭多威(B) 406.34 8.68
混剂1(A:B=1:0.01) 28.60 123.36 99.10 124.48
混剂2(A:B=1:0.1) 27.25 129.47 97.10 133.33
混剂3(A:B=1:0.3) 32.07 110.00 78.93 139.38
混剂4(A:B=1:0.5) 35.77 98.63 69.56 141.79
混剂5(A:B=1:1) 45.68 77.23 54.34 142.12
混剂6(A:B=1:3) 82.93 42.54 31.51 135.01
混剂7(A:B=1:10) 168.20 20.78 16.98 134.62
混剂8(A:B=1:50) 261.92 13.47 10.47 128.65
混剂9(A:B=1:90) 335.68 10.51 8.69 120.94
试验例1.5
试验靶标: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3龄若虫,室内饲养三代后的种群。
试验条件:温度:24-26℃,湿度:RH60-80%,光照:L:D=(16:8)h。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1-2008》,采用稻茎浸渍法。
药剂配制:本试验例中,A剂为茚虫威原药(94%),B剂为异丙威(98%),选择A剂作为标准药剂,将A剂和B剂分别以各自有效成分的重量为基准,配制成如下混剂:混剂1(A:B=1:0.01);混剂2(A:B=1:0.1);混剂3(A:B=1:0.3);混剂4(A:B=1:0.5);混剂5(A:B=1:1);混剂6(A:B=1:3);混剂7(A:B=1:10);混剂8(A:B=1:50);混剂9(A:B=1:90)。分别准确称取如上9种混剂,每种混剂均用丙酮配置成母液,并用蒸馏水将母液稀释成为具一定浓度梯度的系列药剂。
药剂处理:选取实验室培养的健壮一致的分蘖期水稻苗,连根挖取、洗净,剪成10cm长的带根稻茎,于阴凉处晾至表面无水痕备用。将准备好的稻茎在配置好的药液中浸渍30s,取出稍晾干,用湿脱脂棉包住根部保湿,外包保鲜膜置于试管中,每试管3株。挑选整齐一致的3龄若虫用吸虫器将其移入试管中,每试管15头,管口用纱布罩住。以浸不含药剂的溶剂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每一处理重复5次。处理48h后检查死虫数,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采用几率值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数据用DPS软件进行处理,求出每种混剂毒力回归线的LC50,并用孙云沛法算出共毒系数,结果见表5。
表5
供试药剂 LC50(mg/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茚虫威(A) 6.30 100 -- --
异丙威(B) 45.36 13.89 -- --
混剂1(A:B=1:0.01) 5.28 120.00 99.15 121.03
混剂2(A:B=1:0.1) 5.54 113.72 92.17 123.38
混剂3(A:B=1:0.3) 5.66 111.31 80.13 138.91
混剂4(A:B=1:0.5) 6.36 99.06 71.30 138.93
混剂5(A:B=1:1) 7.89 79.85 56.95 140.21
混剂6(A:B=1:3) 12.53 50.28 35.42 141.95
混剂7(A:B=1:10) 20.95 30.07 21.72 138.44
混剂8(A:B=1:50) 30.46 20.68 15.58 132.73
混剂9(A:B=1:90) 35.88 17.56 13.85 126.78
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当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从表1-5可以看出,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重量比为1:0.01-90,均可实现增效作用;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的丁硫克百威、乙硫苯威或抗蚜威复配后增效作用显著;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5,茚虫威与乙硫苯威的重量比为1:1-3,茚虫威与抗蚜威的重量比为1:1-10,增效作用更显著。其中,尤其当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复配,且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3时,增效作用最好。
(二)田间药效试验,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杀虫广谱性。
以下试验例中采用如下药剂,药剂中活性成分均为茚虫威和丁硫克百威,茚虫威和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均为1:3。
药剂1:40重量%茚虫威·丁硫克百威水悬浮剂
活性成分40重量%,木质素磺酸钠5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2重量%,海藻酸钠1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5重量%,水51重量%。
药剂2:75重量%茚虫威·丁硫克百威水分散粒剂
活性成分75重量%,亚甲基双萘磺酸钠6重量%,丁二酸酯磺酸钠4重量%,蔗糖2重量%,硅藻土13重量%。
药剂3:28重量%茚虫威·丁硫克百威油悬浮剂
活性成分28重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重量%,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3重量%,聚乙二醇5重量%,大豆油54重量%。
药剂4:20重量%茚虫威·丁硫克百威微囊悬浮剂
活性成分20重量%(其中,游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占总活性成分重量分数的8重量%),木质素磺酸钙5重量%,十二烷基硫酸钠1重量%,黄原胶1重量%,硅酸镁铝0.5重量%,有机硅消泡剂0.5重量%,余量为水。
试验例2.1
试验共7个处理,即上述4种药剂和1个空白对照(即不施用药剂,下同)、2个对比药剂。2个对比药剂如下:
对比药剂1: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茚虫威。
对比药剂2:按照药剂1的配方进行配制,不同的是,活性成分为丁硫克百威。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5g/亩
药剂2:2.67g/亩
药剂3:7.15g/亩
药剂4:10g/亩
对比药剂1:5g/亩
对比药剂2:5g/亩
实验设在河北沧州市青县一农户的棉花田中,土壤类型为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为6.5,有机质含量为2.6%,前茬作物为玉米。主要害虫有棉蚜、棉铃虫、小地老虎、棉红蜘蛛、棉叶螨。药后第1、3、7、14、30天调查防治效果,共查6次。每小区随机调查30个芽稍上的活虫数,计算防效。防效(即,校正防治效果)计算法:
Figure BDA00002673262400161
Figure BDA00002673262400162
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Figure BDA00002673262400163
Figure BDA00002673262400171
试验例2.2
试验共7个处理,采用试验例2.1的如上4种药剂、2个对比药剂,并设1个空白对照。
每种药剂亩用量分别如下:
药剂1:5g/亩
药剂2:2.67g/亩
药剂3:7.15g/亩
药剂4:10g/亩
对比药剂1:5g/亩
对比药剂2:5g/亩
试验设在江苏省靖江市一农户的责任田中,试验田为连作稻田,土壤pH值7.5,肥力中等,主要害虫有稻飞虱、蓟马、蝽、稻摇蚊、线虫、象甲。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1、3、7d、14d、30d各调查一次,共调查6次。依据药前虫口基数和药后各天的残虫量计算防效。虫口减退率及防效计算方法见试验例2.1。计算结果见表7。
表7
Figure BDA00002673262400181
从表6-7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对混合发生的多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组合物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由表6和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30天时对比药剂的防效已经很低,但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防效依然在80%以上,这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持效性好。
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相对于单成分的茚虫威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增效作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持效性好;含有非单一活性成分,不易产生抗药性;可防治混合发生的多种不同种类的害虫,从而可降低用药量,节约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杀虫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茚虫威和丁硫克百威,茚虫威和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0.0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茚虫威与丁硫克百威的重量比为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杀虫剂组合物的总重量,所述活性成分的含量为1-99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还含有分散剂、防冻剂、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溶剂、助溶剂和固体惰性载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5.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所制备的杀虫剂,其中,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颗粒剂。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杀虫剂在防治棉蚜、棉铃虫、小地老虎、棉红蜘蛛、稻飞虱、蓟马、蝽、稻摇蚊、线虫和象甲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CN201210585583.XA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03027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5583.XA CN103027062B (zh)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5583.XA CN103027062B (zh)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7062A CN103027062A (zh) 2013-04-10
CN103027062B true CN103027062B (zh) 2014-06-11

Family

ID=48014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5583.XA Active CN103027062B (zh) 2012-12-28 2012-12-28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2706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3135A (zh) * 2010-01-29 2010-07-14 中国水稻研究所 茚虫威与仲丁威复配农药
WO2011117272A2 (en) * 2010-03-24 2011-09-29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esticidal mixtures
CN102325445A (zh) * 2009-02-20 2012-01-18 迪帕克·普让嘉文达斯·沙 一种新型水分散性颗粒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5445A (zh) * 2009-02-20 2012-01-18 迪帕克·普让嘉文达斯·沙 一种新型水分散性颗粒组合物
CN101773135A (zh) * 2010-01-29 2010-07-14 中国水稻研究所 茚虫威与仲丁威复配农药
WO2011117272A2 (en) * 2010-03-24 2011-09-29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Pesticidal mixture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15%杜邦安打悬浮剂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孙新元 等;《浙江农业科学》;20031025(第5期);第269-271页 *
孙新元 等."15%杜邦安打悬浮剂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浙江农业科学》.2003,(第5期),第269-271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7062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2136B (zh) 一种杀菌剂组合物和制剂及其应用
CN103651381B (zh) 一种杀螨制剂及其应用
CN104430477A (zh) 一种含有氟噻虫砜和烟碱类杀虫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5191931B (zh) 一种农用增效剂与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组合物
CN10296036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24017B (zh) 一种含有噻唑膦和高效氟氯氰菊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4365606B (zh) 二卤代吡唑酰胺与唑虫酰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3947655B (zh) 一种包含伊维菌素和螺螨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3210953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246766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与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
CN107950541A (zh) 一种大蒜种衣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09573A (zh) 一种含有乙基多杀菌素与螺虫乙酯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81913A (zh)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与醚菌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03027062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2210320A (zh) 一种含有氟啶虫胺腈的杀虫组合物
CN103027066B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5532657B (zh) 一种用于单子叶作物的除草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1213975B (zh) 含有唑螨酯有效成分的杀螨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066798A (zh) 一种含环溴虫酰胺和苦参碱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55751A (zh) 一种含有乙螨唑和依维菌素的杀螨组合物
CN104255735A (zh) 啶虫丙醚和四氯虫酰胺复配杀虫组合物
CN104082323B (zh) 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
CN108432785A (zh) 一种含天维菌素和硫双威的农药组合物
CN103081941A (zh) 一种杀虫剂组合物和杀虫剂及其应用
CN103271042B (zh) 乙螨唑和噻螨酮杀螨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