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4274A - 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24274A CN103024274A CN201210548067XA CN201210548067A CN103024274A CN 103024274 A CN103024274 A CN 103024274A CN 201210548067X A CN201210548067X A CN 201210548067XA CN 201210548067 A CN201210548067 A CN 201210548067A CN 103024274 A CN103024274 A CN 1030242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ing
- taken
- main body
- image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并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以及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提醒用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本发明通过在拍照前进行图像识别并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对需要调整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进行提示,以保证拍摄的整体效果,有效地避免用肉眼观察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时,容易受到外界光线、色彩及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误判,提高了拍摄操作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机拍照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相机在拍照之前进行取景时,尤其是对人物取景时,首先通过眼睛观察被拍摄主体的位置及间距并做适当的调整,随后观察屏幕中显示的取景画面,判断主体的相对位置及间距,以判断被拍摄主体是否处于最佳的位置及间距,来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调整主体位置及间距,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然而,肉眼在观察时容易受场景、光线及颜色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视觉上的误差并影响对主体位置及间距的判断。当显示取景的屏幕较小时,如小尺寸的手机屏幕,主体的实际大小及实际间距都被缩小显示在小屏幕上,极易导致对较大的主体间距的误判,而误认为主体间的间距已经处于最佳状态,最终影响成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相机需要用户通过眼睛判断被拍摄主体的位置及间距的问题,提供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包括:
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并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提醒用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所述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的步骤具体为: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进行识别,并获取人脸两眼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所述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的步骤具体为: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并获取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所述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的步骤具体为:根据图像中全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时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处于提醒范围,否则判断不处于提醒范围。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提醒用户的步骤之后执行的: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间距指令,是则转到初始步骤重新取景判断间距,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包括:
间距获取模块,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并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间距提醒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提醒用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所述间距获取模块进一步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取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进行识别;
间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单元识别的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获取人脸两眼的中心位置参数并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所述间距获取模块进一步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取图像;
轮廓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
间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轮廓识别单元识别的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获取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所述间距提醒模块进一步包括:
间距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发送用户提醒信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用户提醒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户提醒信号后提醒用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间距指令,是则发送启动信号给所述间距获取模块重新取景判断间距,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在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所述间距判断单元中根据图像中全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时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处于提醒范围,否则判断不处于提醒范围。
实施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拍照前进行图像识别并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并对需要调整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进行提示,以保证拍摄的整体效果,有效地避免用肉眼观察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时,容易受到外界光线、色彩及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误判,提高了拍摄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间距获取步骤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间距获取步骤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间距判断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间距获取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间距获取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间距提醒模块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该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S101中,流程开始;本发明可以在相机进入拍摄模式时自动执行,或者在相机进入拍摄模式且用户启动间距检测功能时开始执行。
随后,在步骤S102中,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得图像,即预先通过相机的镜头和传感器获取当前相机取景的图像。
随后,在步骤S103中,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本发明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被拍摄主体,并根据被拍摄主体的位置参数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本发明所提及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指相邻的被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在该步骤中对所有相邻的被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即获得所有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随后,在步骤S104中,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表示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则转步骤S105,否则表示间距适中转步骤S106。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判定方式来确定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后续将进行详细说明。
在步骤S105中,提醒用户。本发明在确定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时可以通过弹出提醒框提醒“画面中部分间距过大”或者“画面中部分间距过小”。本发明还可以在间距过大或者过小的两个被拍摄主体之间弹出闪烁的线框、线条及其他提醒图案,提醒用户当前的被拍摄主体的位置及间距未处于最佳状态,以便用户可以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拍摄状态。随后,该流程可以转步骤S107结束,用户在调整间距后再发送拍摄指令给相机进行拍照。
在步骤S106中,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本发明在确定被拍摄主体的间距适中时可以不进行任何提示,此时用户可以判断间距适中,进而按下快门发送拍摄指令给相机进行正常拍照。
最后,该流程结束于步骤S107。
请参阅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间距获取步骤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前述间距获取步骤,即图1的步骤S103中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具体地,该间距获取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S201中,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进行识别。该步骤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并能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对获得的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识别。
随后,在步骤S202中,获取人脸两眼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根据步骤S201中识别的每个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获取每个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间的中心位置参数,然后建立相邻的被拍摄主体的距离模型。
最后,在步骤S203中,计算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由于每个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的高度可能不一致,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建立的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简单地将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而不考虑高度的不同。
请参阅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间距获取步骤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前述间距获取步骤,即图1的步骤S103中可以通过身体轮廓识别技术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具体地,该间距获取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S301中,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该步骤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并能应用的身体轮廓识别技术,对获得的图像中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
随后,在步骤S302中,获取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根据步骤S301中识别的每个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获取每个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然后建立相邻的被拍摄主体的距离模型。
最后,在步骤S303中,计算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由于每个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的高度可能不一致,因此本发明可以通过建立的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简单地将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而不考虑高度的不同。
虽然上述给出了间距获取步骤的两种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基础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人脸识别和身体轮廓识别相结合,对于某两个相邻的被拍摄主体,计算他们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并求平均值得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人脸识别作为主要计算参数,身体轮廓识别作为辅助计算参数,即先计算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在其与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相差较大时,取两者平均值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请参阅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中间距判断步骤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前述间距判断步骤,即图1的步骤S104中可以通过计算平均间距判断各个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具体地,该间距判断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S401中,根据图像中全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
随后,在步骤S402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位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是则转步骤S403,否则转步骤S40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判断其位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否则位于预设波动范围内。例如,有四个被拍摄主体,相邻被拍摄主体之间的间距分别为3cm、2.8cm和5cm,则计算的间距平均值为3.6,而预设阈值为1cm,则对值为5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进行提醒,例如在这两个主体之间用宽为5cm的线框或者线段进行闪烁提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比例,是则判断其位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否则位于预设波动范围内。例如,预设比例为20%时,前述值为2.8cm和5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均位于预设波段范围外。
在步骤S403中,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处于提醒范围。
在步骤S404中,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不处于提醒范围。
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通过预设间距范围对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进行判断。例如设预设间距范围为3-4.2cm,以相邻被拍摄主体之间的间距分别为3cm、2.8cm和5cm为例,其中值为2.8cm和5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均位于预设波段范围外,需要对用户进行提醒,而值为3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预设波段范围内。
请参阅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该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区别仅在于增加了步骤S506;
首先,在步骤S501中,流程开始;本发明可以在相机进入拍摄模式时自动执行,或者在相机进入拍摄模式且用户启动间距检测功能时开始执行。
随后,在步骤S502中,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得图像,即预先通过相机的镜头和传感器获取当前相机取景的图像。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2相同。
随后,在步骤S503中,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3相同。
随后,在步骤S504中,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表示间距过大或者过小则转步骤S505,否则表示间距适中转步骤S507。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4相同。
在步骤S505中,提醒用户。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5相同。
在步骤S506中,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间距指令,是则转到步骤S502,重新取景判断间距,否则转步骤S507;例如可以在提醒用户之后弹出选择框“调整间距”和“不调整间距”;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调整间距”来输入调整间距指令,或者通过选择“不调整间距”直接输入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在步骤S507中,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该步骤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6相同。
最后,该流程结束于步骤S508。
请参阅图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的模块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10至少包括间距获取模块11和间距提醒模块12。
其中,间距获取模块11,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并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本发明可以在相机进入拍摄模式时自动执行,或者在相机进入拍摄模式且用户启动间距检测功能时开始执行。间距获取模块11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出被拍摄主体,并根据被拍摄主体的位置参数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本发明所提及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指相邻的被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间距获取模块11对所有相邻的被拍摄主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即获得所有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间距提醒模块12与间距获取模块11相连,用于判断间距获取模块11计算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提醒用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间距提醒模块12可以通过多种判定方式来确定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后续将进行详细说明。间距提醒模块12在确定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时可以通过弹出提醒框提醒“画面中部分间距过大”或者“画面中部分间距过小”。间距提醒模块12还可以在间距过大或者过小的两个被拍摄主体之间弹出闪烁的线框、线条及其他提醒图案,提醒用户当前的被拍摄主体的位置及间距未处于最佳状态,以便用户可以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拍摄状态。随后,该流程结束,用户在调整间距后再发送拍摄指令给相机进行拍照。间距提醒模块12在确定被拍摄主体的间距适中时可以不进行任何提示,此时用户可以判断间距适中,进而按下快门发送拍摄指令给相机进行正常拍照。
请参阅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间距获取模块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间距获取模块11进一步包括:图像获取单元111、人脸识别单元112和间距计算单元113。
其中,图像获取单元111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取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112与图像获取单元111相连,用于对图像获取单元111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进行识别。该实施例中人脸识别单元112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并能应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对获得的图像中的人脸进行识别。
间距计算单元113与人脸识别单元112相连,用于根据人脸识别单元112识别的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获取人脸两眼的中心位置参数并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由于每个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的高度可能不一致,因此间距计算单元113可以通过建立的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间距计算单元113也可以简单地将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而不考虑高度的不同。
请参阅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间距获取模块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间距获取模块11进一步包括:图像获取单元111、轮廓识别单元114和间距计算单元113。
其中,图像获取单元111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取图像。
轮廓识别单元114与图像获取单元111相连,用于对图像获取单元111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轮廓识别单元114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并能应用的身体轮廓识别技术,对获得的图像中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
间距计算单元113与轮廓识别单元114相连,用于根据轮廓识别单元114识别的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获取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间距计算单元113可以根据识别的每个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获取每个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然后建立相邻的被拍摄主体的距离模型。由于每个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的高度可能不一致,因此间距计算单元113可以通过建立的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的水平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简单地将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而不考虑高度的不同。
虽然上述给出了间距获取模块11的两种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基础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人脸识别和身体轮廓识别相结合,对于某两个相邻的被拍摄主体,计算他们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并求平均值得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人脸识别作为主要计算参数,身体轮廓识别作为辅助计算参数,即先计算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在其与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相差较大时,取两者平均值作为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请参阅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中间距提醒模块的模块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间距提醒模块12进一步包括:间距判断单元121和用户提醒单元122。
其中,间距判断单元121用于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发送用户提醒信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优选地,间距判断单元121根据图像中全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时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处于提醒范围,否则判断不处于提醒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间距判断单元121可以通过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是则判断其位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否则位于预设波动范围内。例如,有四个被拍摄主体,相邻被拍摄主体之间的间距分别为3cm、2.8cm和5cm,则计算的间距平均值为3.6,而预设阈值为1cm,则对值为5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进行提醒。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判断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比例,是则判断其位于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否则位于预设波动范围内。例如,预设比例为20%时,前述值为2.8cm和5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均位于预设波段范围外。在本发明的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通过预设间距范围对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进行判断。例如设预设间距范围为3-4.2cm,以相邻被拍摄主体之间的间距分别为3cm、2.8cm和5cm为例,其中值为2.8cm和5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均位于预设波段范围外,需要对用户进行提醒,而值为3cm的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预设波段范围内。
用户提醒单元122与间距判断单元121相连,用于在接收到用户提醒信号后提醒用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间距指令,是则发送启动信号给间距获取模块11重新取景判断间距,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例如可以在提醒用户之后弹出选择框“调整间距”和“不调整间距”;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调整间距”来输入调整间距指令,或者通过选择“不调整间距”直接输入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应该说明地是,本发明提供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所采用的原理和流程相同,因此对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的各个实施例的详细阐述也适用于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
本发明是根据特定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时,可进行各种变化和等同替换。此外,为适应本发明技术的特定场合或材料,可对本发明进行诸多修改而不脱离其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包括所有落入到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并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提醒用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的步骤具体为:
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进行识别,并获取人脸两眼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并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的步骤具体为:
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并获取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的步骤具体为:根据图像中全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时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处于提醒范围,否则判断不处于提醒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提醒用户的步骤之后执行的: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间距指令,是则转到初始步骤重新取景判断间距,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6.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距获取模块,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并对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进行识别,计算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间距提醒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提醒用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获取模块进一步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取图像;
人脸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进行识别;
间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人脸识别单元识别的被拍摄主体的人脸获取人脸两眼的中心位置参数并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人脸两眼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获取模块进一步包括: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对被拍摄主体进行取景获取图像;
轮廓识别单元,用于对所述图像获取单元取景获得的图像中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进行识别;
间距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轮廓识别单元识别的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获取身体轮廓的中心位置参数建立相邻主体距离模型,计算被拍摄主体的身体轮廓的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作为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提醒模块进一步包括:
间距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是否处于提醒范围,是则发送用户提醒信号,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用户提醒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户提醒信号后提醒用户,并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间距指令,是则发送启动信号给所述间距获取模块重新取景判断间距,否则根据用户的拍摄指令进行拍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判断单元中根据图像中全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计算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在被拍摄主体的间距位于所述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平均值的预设波动范围外时判断该被拍摄主体的间距处于提醒范围,否则判断不处于提醒范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8067XA CN103024274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548067XA CN103024274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24274A true CN103024274A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72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548067XA Pending CN103024274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024274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80308A (zh) * | 2014-01-09 | 2015-07-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16154806A1 (zh) * | 2015-03-27 | 2016-10-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360375A (zh) * | 2017-08-29 | 2017-11-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8174108A (zh) * | 2018-03-08 | 2018-06-15 |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在移动终端中调整拍照效果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2572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图像获取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
CN101415074A (zh) * | 2007-10-17 | 2009-04-2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
CN101600051A (zh) * | 2008-06-06 | 2009-12-09 | 索尼株式会社 | 图像拍摄设备、图像拍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
2012
- 2012-12-17 CN CN201210548067XA patent/CN1030242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2572A (zh) * | 2006-12-27 | 2008-07-0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图像获取设备及图像获取方法 |
CN101415074A (zh) * | 2007-10-17 | 2009-04-2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成像装置和成像控制方法 |
CN101600051A (zh) * | 2008-06-06 | 2009-12-09 | 索尼株式会社 | 图像拍摄设备、图像拍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80308A (zh) * | 2014-01-09 | 2015-07-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WO2016154806A1 (zh) * | 2015-03-27 | 2016-10-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464799A (zh) * | 2015-03-27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变焦的方法和装置 |
US10317777B2 (en) | 2015-03-27 | 2019-06-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Automatic zoo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7360375A (zh) * | 2017-08-29 | 2017-11-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8174108A (zh) * | 2018-03-08 | 2018-06-15 |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在移动终端中调整拍照效果的方法和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248374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technology depth map acquisition and fusion | |
US9106830B2 (en) |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a subject | |
CN104127301B (zh) | 导盲智能眼镜及其导盲方法 | |
CN101301236B (zh) | 基于三维摄像的视力保护系统及方法 | |
WO2017054700A1 (zh) | 火灾监测方法和装置 | |
US20120098992A1 (en) | Imaging apparatus | |
WO2018176376A1 (zh) | 一种环境信息采集方法、地面站及飞行器 | |
US20120044373A1 (en) | Imaging system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 |
CN103024274A (zh) | 一种相机主体间距检测拍照方法和系统 | |
CN103813093A (zh) | 摄像装置及其摄像方法 | |
EP307666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framing information | |
CN105573627A (zh) | 一种通过智能眼镜提示用户进行护眼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110037862A1 (en) | Adjust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mera | |
CN102598650A (zh) | 摄像装置、调整装置和摄像装置的光轴调整系统 | |
CN105744160A (zh) | 一种拍照的方法及装置 | |
EP1995951A3 (en) |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 |
CN106210536A (zh) | 一种屏幕亮度调节方法、装置及终端 | |
US8842202B2 (en) |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adjusting magnification of camera and program | |
CN102288611A (zh) | 印刷质量检测设备 | |
JP2012160978A (ja) | 撮像制御装置、テンプレート取得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9160928B2 (en) |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sensing image capturing conditio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JP6002204B2 (ja) | 立体表示装置の校正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校正方法 | |
JP2013251826A (ja) | 移動体通信機および撮像システム | |
KR20170123614A (ko) | 촬상 제어 장치, 촬상 제어 방법 및 촬상 제어 시스템 | |
JP2009217188A (ja) | 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