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9533A -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9533A
CN103019533A CN2011102797113A CN201110279711A CN103019533A CN 103019533 A CN103019533 A CN 103019533A CN 2011102797113 A CN2011102797113 A CN 2011102797113A CN 201110279711 A CN201110279711 A CN 201110279711A CN 103019533 A CN103019533 A CN 103019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rt
operation mode
electronic equipment
mode
predetermined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97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217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28904A/zh
Priority to CN2011102797113A priority patent/CN1030195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19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9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模态识别方法的电子设备,该模态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所述模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Description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识别,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模态识别方法以及使用该模态识别方法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平板电脑(PAD)、笔记本、电话、MP3、电子像框等电子产品被普遍应用。每种产品有其特定的应用优势,例如,PAD屏幕大,无键盘,适合于用户操作较少的应用场合;笔记本功能强大,屏幕大且通常有键盘,适合于用户操作较多的应用场合;电话体积小,屏幕小,适合于单手操作并且易携带;MP3体积小,无需屏幕或仅需要小屏幕,适合于简单的媒体播放应用场合。
然而,与其应用优势相伴随,每种产品也具有其不便性,例如,笔记本的体积相对较大也较重,携带困难;PAD尽管相对于笔记本而言,重量稍有减轻,但受到其屏幕大小的限制,也不便于携带;电话的屏幕小,不适合于用来观看影片放映与电子书;MP3的功能简单。
为了能够满足各种应用需求,用户往往需要携带多种电子产品,例如,平板电脑(PAD)、电话、以及MP3。这通常造成了用户使用的不便和困扰。
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够满足大屏幕操作的需要并且又能够满足电话的通话需要的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工作模态识别方法,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包括两个显示部分,该两个显示部分的连接位置可以弯折,根据该两个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识别该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第一工作模态、以及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态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所述模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
在所述模态识别方法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注意,可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两个显示部分预先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替代地,可以根据所检测的两个显示部分的位置关系来实时地定义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
在所述模态识别方法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笔记本工作模态。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所述模态识别方法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PAD工作模态。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PAD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一起作为PAD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三角度范围内。
在所述模态识别方法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其中所述第四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四角度范围内。
在所述模态识别方法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五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电子像框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五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五角度范围内。
优选地,依据本发明的模态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锁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再次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在再次检测到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与当前工作模态所对应的预定条件不同的另一预定条件时,从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到与该另一预定条件对应的工作模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位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模态识别部件,依据所检测到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识别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其中,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
优选地,依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模态锁定部件,用于锁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以及模态切换部件,用于切换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其中,当所述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与当前工作模态所对应的预定条件不同的另一预定条件时,所述模态识别部件控制所述模态锁定部件解除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的锁定,并且控制所述模态切换部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到与该另一预定条件对应的工作模态。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的扩展的流程图。
图3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锁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可能工作模态的示例。
图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模态识别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可能工作模态的应用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模态识别方法以及使用该模态识别方法的电子设备。
首先,将参考图1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100,该模态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该模态识别方法100依据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识别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100在步骤S101开始。
在步骤S110,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所述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夹角、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高低位置关系等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存在其它的相对位置关系。
接下来,在步骤S120,判断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
在步骤S130,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在所述手机工作模态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如图4中左下图所示。
优选地,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被用作控制操作检测区域,其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特定控制操作来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例如,所述特定控制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双击操作、向左滑动操作、向右滑动操作、向上滑动操作、以及向下滑动操作。相应地,与双击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为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手机交互界面的主页面;与向左滑动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返回之前在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上显示的页面;与向右滑动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调用任务管理器以便显示已经运行了哪些任务/应用程序;与向上滑动操作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调入当前运行任务/应用程序的菜单,例如,在阅读文档时,在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上执行向上滑动操作,则调入文档编辑的菜单。
作为示例,将第一显示部分与第二显示部分内折叠重合时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定义为0度,而将第一显示部分与第二显示部分外折叠相背时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定义为360度。
例如,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内,例如,在330-360度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注意,可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两个显示部分预先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替代地,可以根据所检测的两个显示部分的位置关系来实时地定义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地,不指定固定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而根据所检测到的两个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设置两个显示部分中的位于上方的、或位于前方的、或位于观看者左侧等等的显示部分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另一个显示部分为第二显示部分。
在此情况下,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将位于上方的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例如,如图4中的左下图所示,两个显示部分中的位于上方的显示部分被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位于下方的显示部分被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即,该第一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而该第二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下表面。
最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在步骤S199结束。
尽管在图1中未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不仅可以识别手机工作模态而且还可以识别与手机工作模态不同的第一工作模态。如图4所示,该第一工作模态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笔记本工作模态、PAD工作模态、MP3工作模态、以及电子像框工作模态。
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示例模态识别方法200的流程图。模态识别方法200除了识别手机工作模态之外,还识别与手机工作模态不同的第一工作模态。
步骤S201-S230的操作与步骤S101-S130的操作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步骤S240,模态识别方法200判断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定条件。
在步骤S245,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界面显示屏。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内,例如,60-150度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此情况下,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将位于上方的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例如,如图4中的右上图所示,两个显示部分中的位于上方的显示部分被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位于下方的显示部分被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即,该第一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而该第二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下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夹角在第二角度范围内。
此外,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可以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键盘显示区域(如图6中的笔记本输入栏中所示)、媒体库显示区域(如图6中的笔记本媒体栏中所示)、以及照片库显示区域(如图6中的笔记本拍照栏中所示)。
在步骤S250,模态识别方法200判断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三预定条件。
在步骤S255,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PAD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一起作为PAD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三角度范围内,例如,150-210度内。例如,如图4中的左上图所示,两个显示部分并排放置。
在此情况下,可以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将位于上方的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替代地,可以不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而根据重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定义第一显示部分,即,将位于观看者左侧的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
在步骤S260,模态识别方法200判断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四预定条件。
在步骤S265,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音乐播放器MP3工作模态。
作为示例,所述第四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四角度范围内,例如,0-60度内。例如,如图4中右下图所示,两个显示部分分别处于该电子设备的内侧,并且两个显示部分内折叠重合。
在此情况下,可以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将位于上方的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替代地,可以不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而按照预定设置、随机地或根据重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将两个显示部分中的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替代地,可以不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也可以不定义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而一旦检测到两个显示部分之间的夹角在第四角度范围内,就立即识别该电子设备处于MP3工作模态。
在步骤S270,模态识别方法200确定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五预定条件。
在步骤S275,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五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电子像框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以显示电子照片。
作为示例,所述第五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五角度范围内,例如,210-330度内。
在此情况下,通常无需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而按照预定设置、随机地或重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将两个显示部分中的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个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并且利用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分别显示不同的电子照片,或者利用第一显示部分满屏显示照片而利用第二显示部分显示多个不同的小照片,或者仅利用一个显示部分显示电子照片。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检测两个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将两个显示部分中处于上方的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利用其来显示电子照片。
然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200在步骤S299结束。
尽管在图2中将步骤S220、S240、S250、S260、S270并列地示出,但是在具体实现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况来分级地实现,例如,先进行步骤S220的判断,在S220的判断结果为否定时,再进行步骤S240的判断,依此类推。
此外,尽管在图2中示出了模态识别方法可以识别五种工作模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可以识别更多的工作模态,或者可以仅识别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模态,例如,手机工作模态、PAD工作模态、以及电子像框工作模态的组合;手机工作模态、PAD工作模态、以及MP3工作模态的组合;手机工作模态、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以及MP3工作模态的组合。
在应用中,如果不断地进行步骤S220到步骤S275的操作,可能加重该电子设备的操作负担。因此,优选地,在该电子设备进入一具体工作模态时,锁定该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直至其进入另一具体工作模态。
在图3中示出了工作模态锁定方法300的流程图。
在步骤S310,锁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
在步骤S320,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步骤S330,判断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与当前工作模态所对应的预定条件不同的另一预定条件。
在步骤S340,从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到与该另一预定条件对应的工作模态。
作为示例,在锁定该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时,转动手机,很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先前定义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但仍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并且第一显示部分仍位于第二显示部分的上方,在此情况下,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仍满足第一预定条件,因此,不进行工作模态的切换。
2)先前定义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角度仍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但是它们处于同一高度而不再存在上下方关系,在此情况下,新检测到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满足之前定义的任一预定条件,因此,不进行工作模态的切换以及先前定义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及其所执行的功能的切换。
3)先前定义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间的角度仍在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内,先前检测到的处于上方的第一显示部分变得处于下方,在此情况下,所定义的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发生变化,即,将原来的第二显示部分定义为当前的第一显示部分,因此,根据所检测到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电子设备仍处于手机工作模态,而切换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所执行的功能。
此外,在笔记本工作模态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接下来,将参考图5来说明实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的电子设备500。该电子设备500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
该电子设备500包括:显示屏510,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位置检测部件520,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模态识别部件530,依据所检测到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识别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
例如,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夹角、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高低位置关系等等。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存在其它的相对位置关系。
作为示例,将第一显示部分与第二显示部分内折叠重合时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定义为0度,而将第一显示部分与第二显示部分外折叠相背时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定义为360度。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530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优选地,所述第二显示部分被用作控制操作检测区域,其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特定控制操作来确定对应的控制指令。
作为示例,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内,例如,在330-360度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如图4中的左下图所示,该第一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而该第二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下表面,且该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该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为360度。
此外,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530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
作为示例,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内,例如,60-150度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如图4中的右上图所示,该第一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而该第二显示部分是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下表面,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为120度。
此外,作为示例,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可以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键盘显示区域(如图6中的笔记本输入栏中所示)、媒体库显示区域(如图6中的笔记本媒体栏中所示)、以及照片库显示区域(如图6中的笔记本拍照栏中所示)。
此外,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530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PAD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一起作为PAD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
作为示例,所述第三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三角度范围内,例如,150-210度内。
如图4中的左上图所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为180度,即,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并排放置,而可以不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如何。
此外,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530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
作为示例,所述第四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四角度范围内,例如,0-60度内。
如图4中右下图所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为零度,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分别处于该电子设备的内侧,而可以不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如何。
此外,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五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530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电子像框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以显示电子照片。
作为示例,所述第五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五角度范围内,例如,210-330度内。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500有利地还包括:模态锁定部件540,用于锁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以及模态切换部件550,用于切换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
当所述位置检测部件520检测到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与当前工作模态所对应的预定条件不同的另一预定条件时,所述模态识别部件530控制所述模态锁定部件540解除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的锁定,并且控制所述模态切换部件550将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到与该另一预定条件对应的工作模态。
在图6中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四种工作模态的操作示例。
如图6中第一行所示的PAD工作模态,其中在使用电话功能时,在PAD屏幕的至少一部分上出现电话的显示界面,而在不使用电话功能时,电话图标可以显示在PAD屏幕上作为一个图标。
如图6中第二行所示的笔记本工作模态,其中在使用电话功能时,在第一显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电话的显示界面,在第二显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笔记本的操作界面。
如在图6中第三行所示的MP3工作模态,其中在来电时,在第一显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电话的来电显示界面。
尽管在图6中没有示出,但是如上所述,当在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下使用电话功能时,当在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上均显示电子照片时,在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之一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电话的显示界面;而当仅在第一显示部分上显示电子照片时,优选地在第二显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电话的显示界面,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显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显示电话的显示界面。
电子设备500中的显示屏510可以是由两个物理分离的独立显示屏组成的显示屏,其中,一块独立显示屏作为显示屏510的一个显示部分。在此情况下,在两个独立显示屏之间可以存在转轴。
另外,电子设备500中的显示屏510可以由柔性屏形成的一整块显示屏,其中,通过屏幕的显示驱动电路的设计,将该整块显示屏划分为两个显示部分。
如上所述,在该电子设备中,通过位置检测部件520来检测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该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夹角、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上下位置关系等等。
因此,该位置检测部件520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分别安置在第一显示部分和第二显示部分上的第一陀螺仪和第二陀螺仪;重力传感器;轴角度传感器等。
例如,根据两个陀螺仪的输出参量,例如,陀螺仪所在的显示部分的高度以及方向,将两个显示部分中位于上方的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将另一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即:第一陀螺仪输出第一显示部分的高度以及方向,第二陀螺仪输出第二显示部分的高度以及方向。根据所确定的第一显示部分的方向和所确定的第二显示部分的方向来确定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
例如,在两个陀螺仪的输出参量表示两个显示部分处于同一高度时,根据重力传感器的输出参量,将位于观看者左侧的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一显示部分,而另一显示部分定义为第二显示部分。
例如,在显示屏510可以是由两个物理分离的独立显示屏组成的情况下,通过轴角度传感器来测量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
此外,在识别并进入该电子设备的一具体工作模态之后,启用与该具体工作模态相应的电源管理模式,切断其它工作模态所专有的一些操作部件的电力,或者降低了电子设备的处理负荷,从而节省了电力。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以及使用该模态识别方法的电子设备,可以在一个电子设备中实现多种工作模态,并且易于在多种工作模态之间进行切换。此外,通过在各种工作模态下采用不同的电源管理方式,也相应地降低了功耗,例如,MP3工作模态的功耗<手机工作模态的功耗<PAD工作模态的功耗<笔记本工作模态的功耗。
尽管在上文中给出了第一到第五角度范围的数值,但应理解,所述角度范围的数值仅仅是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应用习惯或设计需要,可以改变所述数值,例如,所述第一角度范围可以为300-360度,所述第二角度范围可以为50-160度,第三角度范围可以为160-220度,第四角度范围可以为0-50度,第五角度范围可以为220-300度。
应当理解,可以以硬件、软件、固件、专用处理器或它们的组合的各种形式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态识别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还应当理解,优选地用软件来实现在附图中示出的一些组成系统组件和方法,因此这些系统组件或处理功能块之间的实际连接可以根据本发明被编程的方式而不同。给出这里的描述,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想到本发明的这些和类似的实现或配置。
尽管在这里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所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中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变化。

Claims (14)

1.一种模态识别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所述模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识别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识别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笔记本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识别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平板电脑PAD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PAD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一起作为PAD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三角度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识别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其中所述第四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四角度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识别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五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电子像框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五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五角度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态识别方法,进一步包括:
锁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
再次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在再次检测到的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与当前工作模态所对应的预定条件不同的另一预定条件时,从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到与该另一预定条件对应的工作模态。
8.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含第一工作模态和不同于所述第一工作模态的手机工作模态,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第一显示部分和与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连接的第二显示部分;
位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
模态识别部件,依据所检测到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识别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
其中,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一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机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至少用于显示一手机交互界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外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笔记本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笔记本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作为笔记本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内、并且分别作为该电子设备内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平板电脑PAD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三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PAD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一起作为PAD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三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三角度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四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音乐播放器工作模态,其中所述第四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四角度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工作模态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
在所述相对位置关系满足第五预定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模态识别部件识别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电子像框工作模态,并且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作为电子像框工作模态下的显示屏,其中所述第五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显示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旋转角度在第五角度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模态锁定部件,用于锁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以及
模态切换部件,用于切换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态,
其中,当所述位置检测部件检测到所述第一显示部分和所述第二显示部分的当前相对位置关系满足与当前工作模态所对应的预定条件不同的另一预定条件时,所述模态识别部件控制所述模态锁定部件解除对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模态的锁定,并且控制所述模态切换部件将所述电子设备从当前工作模态切换到与该另一预定条件对应的工作模态。
CN2011102797113A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30195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21773.8A CN107728904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2011102797113A CN103019533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797113A CN103019533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21773.8A Division CN107728904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9533A true CN103019533A (zh) 2013-04-03

Family

ID=479681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97113A Pending CN103019533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201711021773.8A Pending CN107728904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21773.8A Pending CN107728904A (zh) 2011-09-20 2011-09-20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0195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4432A (zh) * 2014-01-20 2014-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4423846A (zh) * 2013-09-09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5106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bile Computer Device Binding Feedback
CN10203591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多屏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3678A (ja) * 2004-08-10 2006-02-23 Toshiba Corp ユニバーサルヒューマン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7714801B2 (en) * 2005-01-05 2010-05-11 Nokia Corporatio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a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070097014A1 (en) * 2005-10-31 2007-05-03 Solomon Mark 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45106A1 (en) * 2009-03-30 2010-09-30 Microsoft Corporation Mobile Computer Device Binding Feedback
CN102035910A (zh) * 2009-09-29 2011-04-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多屏手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3846A (zh) * 2013-09-09 2015-03-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23846B (zh) * 2013-09-09 2019-04-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744432A (zh) * 2014-01-20 2014-04-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744432B (zh) * 2014-01-20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动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8904A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0784B2 (ja) 単一ディスプレイと複数ディスプレイとの間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表示の移行
EP2736226B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5308550B (zh) 信息显示终端
KR101416992B1 (ko) 터치 입력 장치를 구비한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아이템 표시 방법
JP5333397B2 (ja) 情報処理端末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846242B1 (en) Method of adjusting screen magnification of electronic device, machine-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3680471A (zh) 一种显示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461312A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111790A (zh) 显示装置
CN10442382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4191332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graphically enhancing the user interface of a device
CN105739812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界面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1451534B1 (ko)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10698566B2 (en) Touch control based application launch
CN102981790B (zh) 显示方法、终端设备以及多终端设备系统
TWI514243B (zh) 虛擬鍵盤控制系統及方法
CN107861653A (zh) 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系统和显示控制方法
KR102020133B1 (ko) 데스크탑 아이콘들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 방법 및 이동 단말기
CN103019533A (zh)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3186280A (zh) 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JP6188377B2 (ja) 表示制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765564A (zh) 一种截图方法及装置
CN112287708A (zh) 近场通信nfc模拟卡切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2890606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CN10374460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