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423846A -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423846A
CN104423846A CN201310407556.8A CN201310407556A CN104423846A CN 104423846 A CN104423846 A CN 104423846A CN 201310407556 A CN201310407556 A CN 201310407556A CN 104423846 A CN104423846 A CN 104423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state
component
forestland
predeterminated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75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423846B (zh
Inventor
陈羽
林委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0755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238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423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423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423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with respect to the supporting surface, e.g. legs for adjusting the tilt ang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Description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目前,以平板电脑为例,市场上大多数的平板电脑产品功能,形态趋于相同。平板电脑偏重于娱乐,常用来看网页、看视频、看书籍、玩游戏。为了满足用户多种使用需求,用户在使用时,会根据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所在状态来调整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例如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触摸屏以竖屏方式显示,在所述触摸屏相对于竖直状态偏转90度时,所述触摸屏以横屏方式显示。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电子设备是通过重力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来判定所述触摸屏所在状态,在所述触摸屏在同一个平面进行转动时,所述重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并不能够准确获取所述触摸屏的状态,以智能手机为例,在所述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以竖屏方式显示时,放置在一水平桌面上,所述触摸屏转动到任意一个角度,所述触摸屏仍以竖屏方式进行显示,而不会根据转动的角度进行模式切换,进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时,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多种使用模式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支撑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运动,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具体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传感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其中,所述第二侧部为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时,所述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或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或,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或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或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展开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为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或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或在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所述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
可选的,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
可选的,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针对所述标识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使用模式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支撑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运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至少两个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处理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可选的,所述处理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
可选的,所述处理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所述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有第一子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子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经由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别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使得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通孔或腔体;所述连接件具体为转轴。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通孔时,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端面上。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腔体时,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且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和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同的中心。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为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使得所述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申请实施例是在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在所述位置状态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进而使得检测到所述任意两个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需要检测所述两个状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更准确将所述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时,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切换模式的技术效果。
其二、由于申请实例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然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从而使得所述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模式下进行输出,导致可以将一个应用在某一模式下输出时,该应用的输出效果更好,进而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三、由于申请实例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使得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组件参数也不同,从而根据所述使用模式的不同,灵活的调整组件参数,例如调节显示单元的色温和亮度等,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还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以提示用户,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通过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以及通过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而使得通过输入操作能够获取所述多种使用模式的相关内容信息,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图1和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切换模式的方法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处于手持模式时的形态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处于输入模式时的形态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在显示单元显示目标模式的标识的结构图;
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在显示单元上显示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的介绍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8A-图8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支撑体的结构图;
图9A-图9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正视图;
图11A-图11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端部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时,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存在的电子设备无法独立支撑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由于申请实施例是在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在所述位置状态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进而使得检测到所述任意两个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需要检测所述两个状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更准确将所述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时,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切换模式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通过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多种使用模式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支撑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运动。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多媒体播放器等平板设备,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斜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10,包括一显示单元101,显示单元101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面11;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201和支撑体202,第二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5;支撑体202能够通过连接件201相对于第一部件10发生运动,其中,当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运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时,支撑体202能够用于支撑第一部件10。
参见图2,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201: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
步骤202: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
步骤203: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其中,在步骤201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传感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
具体来讲,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起始模式,通过所述至少两个传感器获取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传感器可以是重力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以及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例如是竖直状态,近似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等,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例如是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等。
参见图1,在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为所述展开状态时,支撑体202从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弹出,进而使得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当支撑体202进入所述电子设备的内部时,进而使得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处于所述闭合状态,可以通过霍尔传感器支撑体202和第一部件10之间的所述第一关系状态,在支撑体202和第一部件10上分别设置一块永久磁铁,在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所述霍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两块永久磁铁的中间位置,使得所述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磁感应强度为0,在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时,使得所述霍尔传感器从所述两块永久磁铁的中间位置调整到其它位置,进而使得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磁感应强度要大于0,通过所述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磁感应强度就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关系状态。
进一步,可以通过角速度传感器和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为竖直状态,近似水平状态还是倾斜状态,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为竖直状态,近似水平状态还是倾斜状态。
接下来执行步骤202,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其中,所述第二侧部为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时,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或,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位置关系状态是否与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或,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位置关系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
其中,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为: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或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
具体来讲,所述第一使用模式具体为手持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手持模式时,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处于所述闭合状态,且所述第一部件处于倾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也处于所述倾斜状态,所述倾斜状态是指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水平面处于10°~80°之间的任何一个角度,且包括10°和80°,具体如3A所示,用户可以握持在所述电子设备中的靠近连接件201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近似水平状态是指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水平面处于0°~10°之间的任何一个角度,且包括0°,不包括10°。
进一步的,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是指所述第一部件或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水平面处于80°~115°之间的任何一个角度,且包括115°,不包括80°。
由于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手持模式,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处于所述闭合状态,且所述第一部件处于倾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也处于所述倾斜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或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来确定是否切换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模式,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这样能够更准确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目标模式。
当然也可以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时,也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执行步骤203。
例如,参见图1,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手持模式,这时通过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第一部件10的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也为所述近似竖直状态,进而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同样,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和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展开状态相匹配,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和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例如,参见图1,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手持模式,这时通过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第一部件10的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近似竖直状态,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到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的第一关系状态为所述展开状态,进而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进一步的,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和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展开状态相匹配,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和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展开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
其中,所述非近似水平状态具体为所述倾斜状态和所述近似竖直状态,上述已经具体叙述了所述倾斜状态和所述近似竖直状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具体来讲,所述第二使用模式具体为输入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输入模式时,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且所述第一部件处于所述近似水平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也处于所述近似水平状态,具体如图3B所示。
其中,参见图3B,当用户想要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文档的编辑或者文字录入,为了加快输入效率,用户可以采用双手在电子设别的虚拟键盘上打字,此时,用户可以将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5放置在远离用户的位置上,将第二侧部16放置在靠近用户的位置上,由支撑体202和第二侧部16支撑第一部件10,进一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显示单元101的显示方向,方便用户输入。当然,当电子设备处于输入模式时,用户不一定是在输入,也有可能是通过双手敲击键盘在进行游戏,比如弹钢琴等,只要用户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电子设备,均可以让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输入模式。
具体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输入模式时,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例如,参见图1,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输入模式,这时通过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第一部件10的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也为所述近似竖直状态,进而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当然,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输入模式时,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具体的,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参见图1,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输入模式,这时通过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第一部件10的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近似竖直状态,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到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的第一关系状态为所述展开状态,进而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当然,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输入模式时,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具体的,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为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
其中,所述非近似竖直状态具体为所述倾斜状态和所述近似水平状态,上述已经具体叙述了所述倾斜状态和所述近似水平状态,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具体来讲,所述第三使用模式具体为站立模式,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站立模式时,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处于所述展开状态,且所述第一部件处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也处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具体如图1所示,在站立模式下,用户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观看视频,或者浏览网页等等。
具体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站立模式时,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竖直状态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例如,参见图3A,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站立模式,这时通过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第一部件10的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倾斜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也为所述倾斜状态,进而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当然,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站立模式时,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具体的,在检测到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站立模式时,还可以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具体的,在检测到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和/或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闭合状态相匹配时,即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进而执行步骤203。
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执行步骤203,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例如,参见图3A,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为站立模式,这时通过重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第一部件10的第一位置状态为所述倾斜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也为所述倾斜状态,进而可以判定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而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持模式,所述第一位置状态和所述第二位置状态均为倾斜状态,进而可以确定所述目标模式为手持模式,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模式从所述站立模式调整为所述手持模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
具体来讲,所述电子设备在不同的模式具有一些特定的输出应用,所述电子设备在站立模式下,可以输出媒体输出应用例如可以开启本地和网络视频播放器;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输入模式下时,可以输出文本编辑应用例如可以是记事本应用,WORD应用;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持模式时,可以输出文本输出应用例如可以是电子书应用等。
例如,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站立模式调整为输入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站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为本地播放器应用,基于所述输入模式,确定所述第二输出应用为WORD应用,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本地播放器应用调整为WORD应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所述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手持模式时,需要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显示参数,使得显示参数和环境参数匹配,具体可以检测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色温和亮度,基于所述显示单元所在环境的色温和亮度,调整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和亮度;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站立模式时,可以调节所述电子设备的音频参数,进而开启立体声效果;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输入模式时,在所述显示单元显示虚拟全键盘。
例如,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站立模式调整为输入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为开启了3个声音播放单元,基于所述输入模式,可以关闭所述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声音播放单元,并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显示虚拟全键盘,以方便用于进行输入。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可以通过语音数据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所述语音数据例如是“当前正处于输入模式”,还可以在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单元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例如可以用图案,文字等信息表示。
进一步的,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针对所述标识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是在所述标识显示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时,通过点击或滑动所述标识的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可以包括对所述目标模式的介绍,还可以对所述目标模式下的一些应用的介绍;当然所述第一输入操作还可以是语音输入操作,例如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显示目标模式的介绍”的语音数据时,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
例如,参见图4A和图4B,在所述电子设备从站立模式调整为输入模式之后,在显示单元101上的第一显示区域30上显示输入模式的标识例如是输入模式,五角星,三角形等,在检测到用户触控了第一显示区域30,或在第一显示区域30上进行了滑动时,在显示单元101中的第二显示区域31上显示对输入模式的介绍。
进一步的,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使用模式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将与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显示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
其中,参见图4B,在用户再次触控第二显示区域31或在第二显示区域31进行滑动时,将站立模式和/或手持模式的相关介绍也进行加载,通过滑动第二显示区域31,可以将站立模式和/或手持模式的相关介绍显示在显示单元10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申请实施例是在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在所述位置状态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进而使得检测到所述任意两个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需要检测所述两个状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更准确将所述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时,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切换模式的技术效果。
其二、由于申请实例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然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从而使得所述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模式下进行输出,导致可以将一个应用在某一模式下输出时,该应用的输出效果更好,进而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三、由于申请实例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使得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组件参数也不同,从而根据所述使用模式的不同,灵活的调整组件参数,例如调节显示单元的色温和亮度等,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还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以提示用户,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通过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以及通过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而使得通过输入操作能够获取所述多种使用模式的相关内容信息,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支撑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运动。
参见图5,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板501;
至少两个传感器502,电性连接电路板501,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
处理芯片503,设置于电路板501上,用于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其中,至少两个传感器502可以是重力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和霍尔传感器等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可以通过重力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以及通过霍尔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例如是竖直状态,近似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等,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例如是展开状态和闭合状态等。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503,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503,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所述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503,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503,还用于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针对所述标识的第一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
进一步的,处理芯片503,还用于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之后,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第二输入操作;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使用模式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
下面介绍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图,具体如下:
如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斜视图,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10,包括一显示单元101,显示单元101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面11;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201和支撑体202,第二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5;支撑体202能够通过连接件201相对于第一部件10发生运动,其中,当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运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时,支撑体202能够用于支撑第一部件10。
下面先介绍第二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仍参考图1,第二部件由连接件201和支撑体202组成,这两部分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支撑体202套设在连接件201上,但是支撑体202与连接件201是固定连接的,也就是说,连接件201运动,支撑体202也会被带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件201可以是如图7A所示的一根转轴,也可以是如图7B所示的多根直径不同的转轴组成,较优的,为了使支撑体202与第一部件10的相对运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时,能够保持处于该位置来支撑第一部件10,连接件201可以为阻尼转轴,这样,支撑体202可以停在任意位置上,对第一部件10保持支撑。
进一步,在连接件201的内部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空腔,用来容置电子设备的电池,当然,还可以容置如主板上的走线或者占用空间较大的功能模块,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较优的,当连接件201内容置的是电池时,该电池可以为柱状电池,以适应连接件201内的至少一个空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A(曲线右侧为其他功能部件)所示,支撑体202的至少一个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弯曲曲面,如图8B所示(曲线右侧为其他功能部件)。当支撑体202的至少一个表面为曲面时,如果将支撑体202放置在一平面,如桌面上,支撑体202与桌面的接触面就是至少两个,此时支撑体202提供给第一部件10的支撑力更大。
接下来,介绍第一部件10。
请参考图9A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左侧视图,第一部件10还包括与第一面11对应的第二面12,第二面12可以为电子设备的背板。进一步,结合图9B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右侧视图,在第一面11和第二面12之间,第一部件10还包括至少两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13和第二侧面14,这两个侧面的位置相对。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正视图,第一侧部15即为用户正常使用电子设备,即显示单元101朝向用户时,第一部件10与支撑面,如桌面接触的那一侧的侧部。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单元101可以为普通LED显示屏,还可以为触摸显示屏,也可以为柔性屏等,只要具备显示功能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第一部件10还包括第二侧部16、第三侧部17和第四侧部18,其中,第二侧部16与第一侧部15相对,第三侧部17与第四侧部18相对,第三侧部17与第一侧面13同侧,第四侧部18与第二侧面14同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侧部17也可以位于第一部件10的右侧,即与第四侧部18互换位置,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请继续参考图10,第一侧部15包括第一端部151和第二端部152,在第一端部151上设有第一子连接部,在第二端部152上设有第二子连接部;连接件201经由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与第一部件10连接。
较优的,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分别套设在连接件201上,使得连接件201能够在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运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可以为通孔或腔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1为一根转轴。较优的,连接件201可以为一阻尼转轴,使得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转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时被固定保持,例如,当支撑体202与第一部件10之间的夹角转动到60°时,通过连接件201,即阻尼转轴,支撑体202能够与第一部件10保持处于该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0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这些输入输出部件可以为按键、指示灯、扬声器、摄像头和接口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组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输入输出部件可以且不仅有以下两种设置方式。
第一种,当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通孔时,连接件201的两端分别从第一子连接部穿出,使得连接件201一端的端面外露,此时,如图11A所示的第一端部的侧视图,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设置在连接件201的端面2011上,当然,在端面2011的对端的端面上,也就是第二端部152的连接件201的端面2012上,也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
第二种,当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腔体时,连接件201的两端分别容置在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中,此时,如图11B所示的第一端部的侧视图,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设置在第一部件10上,且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和连接件201具有相同的中心,例如,输入输出部件40为圆形按键时,该圆形按键与连接件201以类似同心圆的形状设置,当然,如果输入输出部件40为正方形,该正方形案件与连接件201仍以同心的形状设置。
可选的,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40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5的第一端部151、第二端部152或者第一端部151及第二端部152上。
在实际应用应用中,还可以将如USB接口、耳机接口、数据线接口等至少一个输入输出40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三侧面13或者第四侧面14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第一部件10的重心下移,使得支撑体202支撑第一部件10时更加稳固,如图9A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第一部件10的厚度在第一侧部15到第二侧部16的方向上趋于减小,也就是说,第一部件10由下到上厚度逐渐减小,形成楔形。
对应的,为了使得第二侧部16的厚度减小,将第一部件10内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如主板,CPU,摄像头模块,扬声器,声卡、显卡等占用空间较大的器件都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15的位置,这样,就会形成第一部件10的厚度由第一侧部15逐渐减小到第二侧部16。
进一步,为了将电子设备的整体重心向下以及向后移,使得支撑体202能够更加稳固支撑第一部件10,如图12所示的第一部件10的后视图,第一部件10的第一端部151的外表面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面17形成一个夹角,当然,第一端部151的外表面与第一部件10的第二侧面18也形成一个夹角,与第一侧面17对称。较优的,该夹角可以大于一阈值,如3°、5°、10°等,此时,如图9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后视图,第一端部151和第二端部152的外表面以及第一部件10的第二面12能够同时被用户观察到。
进一步,如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的斜视图,第一部件10的第二面12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21,该凹槽121可以用来容置支撑体202。当支撑体202完全嵌入到第二面12时,支撑体202与第二面12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凹槽121的底部还可以至少开设有一第二凹槽122,用来容置用来实现通信或存储功能的智能卡和/或手写笔,比如,容置手写笔、SIM卡、SD卡、记忆棒等等,在实际应用中,该第二凹槽122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凹槽,也可以是与上述智能卡或者手写笔的形状完全匹配的凹槽,这样,当智能卡或者手写笔放在第二凹槽122中时,能够卡合固定在第二凹槽122内,不会因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晃动电子设备而晃动发出噪声,也不会在支撑体202支撑第一部件10时,由于支撑体202的打开,导致智能卡或者手写笔的丢失。
进一步,为了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在第一部件10上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图像采集装置,例如,如图12所示,第一部件10上设置有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91,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91为后置摄像头,那么,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91就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二面12上,同时,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第二侧部16的厚度尽可能小,该第一图像采集装置191设置在第一侧部15上。较佳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含一前置摄像头,那么,第一部件10就还设置有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图10所示,该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92设置在第一面11上,但是由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5上的功能部件较多,而第二侧部16上的厚度要尽可能的小,所以,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92就设置在第一部件10的第三侧部17上,此时,如图10所示,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92位于第三侧部17,即第一部件10的左侧,当然,如果第三侧部位于第一部件10的右侧时,第二图像采集装置192就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右侧,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不设置在第一侧部15和第二侧部16即可。
进一步,为了增加电子设备的娱乐功能,如图10所示,第一部件10还可以设置有音频输出装置110,即扬声器,音频输出装置110设置在第一侧部16上且该音频输出装置110设置在第一面11上。较优的,可以在第一侧部10的第一端部151和第二端部152上分别设置一个音频输出装置110,使得用户能够获得较好的声音感受。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一固定单元,用来将电子设备固定或者悬挂在一平面上。该固定单元可以为第二面12上的固定孔,也可以为支撑体202上的固定孔。当固定单元为支撑体202上的固定孔时,用户通过该固定孔将支撑体悬挂于一平面,如墙面上,电子设备能够根据此时电子设备的姿态,改变显示单元101的显示方向,比如,当以支撑体202支撑第一部件10时,显示单元101的显示方向为由第二侧部16指向第一侧部15的方向,当通过固定孔将电子设备悬挂在前面上时,显示单元101的显示方向为第一侧部15指向第二侧部16的方向。
下面描述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
该电子设备有且不限有以下三种使用模式。
第一种使用模式,手持模式。如图3A所示,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手持模式时,支撑体202相对于第一部件10处于所述闭合状态,且第一部件10处于倾斜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部件也处于所述倾斜状态,所述倾斜状态是指第一部件10或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水平面处于10°~80°之间的任何一个角度,且包括10°和80°。
第二种使用模式,输入模式。如图3B所示,当用户想要使用电子设备进行文档的编辑或者文字录入,为了加快输入效率,用户可以采用双手在电子设别的虚拟键盘上打字,此时,用户可以将与第一部件10的第一侧部15放置在远离用户的位置上,将第二侧部16放置在靠近用户的位置上,由支撑体202和第二侧部16支撑第一部件10,进一步,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显示单元101的显示方向,方便用户输入。当然,当电子设备处于该模式时,用户不一定是在输入,也有可能是通过双手敲击键盘在进行游戏,比如弹钢琴等,只要用户同时使用双手操作电子设备,均可以让电子设备处于该输入模式。
第三种使用模式,站立模式。如图1所示,当用户想要将电子设备由平板模式切换到站立模式时,用户只需将支撑体202由第一凹槽121中旋出,通过连接件201的转动,带动支撑体202旋转到与第一部件10呈如60°夹角的第一相对位置,并通过连接件201的阻尼作用,第一部件10与支撑体202保持处于该位置,此时,电子设备处于站立模式,由支撑体202和第一侧部15支撑第一部件10。进一步,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支撑体202和第一部件10之间的夹角,提高用户体验。在站立模式下,用户可以使用电子设备观看视频,或者浏览网页等等。
有上述可知,由于在电子设备的第一部件的第一侧部设置有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体,支撑体能够通过连接件相对于第一部件发生运动,使得支撑体与第一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放生改变,当支撑体相对于第一部件的相对位置运动到第一相对位置时,支撑体支撑第一部件,实现电子设备的独立支撑,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电子设备无法独立支撑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独立支撑的电子设备,提高用户体验。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其一、由于申请实施例是在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在所述位置状态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进而使得检测到所述任意两个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由于需要检测所述两个状态,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够更准确将所述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进而解决了现有的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时,存在模式切换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准确切换模式的技术效果。
其二、由于申请实例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然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从而使得所述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模式下进行输出,导致可以将一个应用在某一模式下输出时,该应用的输出效果更好,进而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三、由于申请实例在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使得在不同的使用模式下,组件参数也不同,从而根据所述使用模式的不同,灵活的调整组件参数,例如调节显示单元的色温和亮度等,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四、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还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以提示用户,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其五、由于本申请实施例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通过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以及通过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进而使得通过输入操作能够获取所述多种使用模式的相关内容信息,进一步方便用户操作,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6)

1.一种切换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具有多种使用模式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支撑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运动,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
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
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具体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两个传感器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其中,所述第二侧部为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时,所述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或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或
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或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近似竖直状态或所述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一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近似竖直状态或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展开状态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二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水平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第二预设位置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为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二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起始模式为所述多个使用模式中的第三使用模式时,所述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匹配,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位置状态是否与非近似竖直状态相匹配,以及检测所述第一关系状态是否与闭合状态相匹配。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或在所述第二位置状态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或在所述第一关系状态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
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
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所述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所述目标模式的标识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上的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针对所述标识的第一输入操作;
响应所述第一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至少显示与所述目标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获取第二输入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输入操作,在所述触控显示单元上显示与至少一个使用模式相关的内容信息,所述至少一个使用模式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除所述目标模式之外的至少一个使用模式。
1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多种使用模式,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部件,在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面上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部件,包括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支撑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运动,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电路板;
至少两个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起始模式时,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位置状态,其中,所述位置状态包括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位置状态,所述第二部件的第二位置状态和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第一关系状态中的任意两个;
处理芯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检测所述位置状态是否与预设位置状态相匹配,在所述位置状态与所述预设位置状态匹配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目标模式,其中,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均为所述多种使用模式中的模式,且所述起始模式和所述目标模式为不同的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输出应用,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输出应用,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输出应用从所述第一输出应用调整为所述第二输出应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芯片,还用于在所述将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使用模式从所述起始模式调整为所述目标模式之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起始模式下的第一组件参数,并基于所述目标模式,确定第二组件参数,以及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组件参数从所述第一组件参数调整为所述第二组件参数。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一端部上设有第一子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子连接部;所述连接件经由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分别套设在所述连接件上,使得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内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撑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运动。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通孔或腔体;所述连接件具体为转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通孔时,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端面上。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子连接部具体为腔体时,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且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和所述连接件具有相同的中心。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输入输出部件设置在第一部件的第一侧部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上。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为所述第一部件上与所述第一侧部相对的侧部;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功能部件设置在靠近第一侧部的位置,使得所述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在所述第一侧部到所述第二侧部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CN201310407556.8A 2013-09-09 2013-09-09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4423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7556.8A CN104423846B (zh) 2013-09-09 2013-09-09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07556.8A CN104423846B (zh) 2013-09-09 2013-09-09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846A true CN104423846A (zh) 2015-03-18
CN104423846B CN104423846B (zh) 2019-04-26

Family

ID=52972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7556.8A Active CN104423846B (zh) 2013-09-09 2013-09-09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38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5204A (zh) * 2016-05-30 2016-10-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4082886A1 (zh) * 2022-10-18 2024-04-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支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57478A1 (en) * 1998-05-11 1999-11-17 Origin Electric Co. Ltd. Disk bond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2037425A (zh) * 2008-04-01 2011-04-27 利特尔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种显示配置模式的便携式电脑
CN102760078A (zh) * 2011-11-02 2012-10-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数据处理终端工作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数据处理终端
US20130021265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Imerj LLC Second view
CN103019533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3261995A (zh) * 2010-10-01 2013-08-21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单显示器和多显示器之间的应用程序显示过渡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57478A1 (en) * 1998-05-11 1999-11-17 Origin Electric Co. Ltd. Disk bond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02037425A (zh) * 2008-04-01 2011-04-27 利特尔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种显示配置模式的便携式电脑
CN103261995A (zh) * 2010-10-01 2013-08-21 Flex Electronics ID Co.,Ltd. 单显示器和多显示器之间的应用程序显示过渡
US20130021265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Imerj LLC Second view
CN103019533A (zh) * 2011-09-20 2013-04-0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模态识别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CN102760078A (zh) * 2011-11-02 2012-10-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切换数据处理终端工作模式的方法、装置及数据处理终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55204A (zh) * 2016-05-30 2016-10-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6055204B (zh) * 2016-05-30 2020-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1857485A (zh) * 2016-05-30 2020-10-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4082886A1 (zh) * 2022-10-18 2024-04-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23846B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3426A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06073929A3 (en) User interface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02638292B (zh) 近场通信设备和显示控制方法
CN103064818B (zh) 便携式终端和共享其组件的方法
CN109669659B (zh) 用于连接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WO2021238806A1 (zh) 接口电路与电子设备
CN20348037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63066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289455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ear jack assemb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 same
CN104423846A (zh) 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60164326A1 (en) Charging device
CN10367713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9271095B (zh) 用于连接移动终端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CN112780237B (zh) 水平井分段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495121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385854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29971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650293U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20406594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446427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4238628A (zh) 电子装置
WO2021098561A1 (zh) 可穿戴设备、其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9883380U (zh) 一种信息化电子讲台
KR200474007Y1 (ko) 영상 및 음성의 출력이 가능한 2단 독서대
CN20363066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