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7563A -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7563A
CN103017563A CN2012105232701A CN201210523270A CN103017563A CN 103017563 A CN103017563 A CN 103017563A CN 2012105232701 A CN2012105232701 A CN 2012105232701A CN 201210523270 A CN201210523270 A CN 201210523270A CN 103017563 A CN103017563 A CN 103017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er
recirculated water
cooling tower
heat pump
absorption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32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彦海
王廷良
邓彦斌
陈运辉
熊开椿
孟凡理
刘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Construction & Investment Guoro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nstruction & Investment Guoro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nstruction & Investment Guoro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Construction & Investment Guorong Ener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232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1756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017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75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包括:两个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冷却塔及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

Description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热量回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供暖普遍采用热电联产技术。大型供热湿冷机组一般投产都是双台,采用单元制,一台机配一个冷却塔。冬季供暖时,热电联产技术虽然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大型抽凝供热机组的蒸汽经汽轮机做功发电后,仍有大量余热无法利用,只能在凝汽器中传热至循环冷却水,通过冷却塔排放至大气环境中,该部分热量可占燃料燃烧总发热量的20%,相当于供热量的50%,造成能源浪费;同时造成循环水巨大的蒸发损失,水资源消耗巨大。另外冬季供暖季节,有大量抽汽加热城市热网水不再到凝汽器散热,均存在单机循环水量偏大,水温过冷,造成冷却塔调整困难,结冰严重,损坏填料等;严重的大量落冰堵塞循环水管道,威胁机组安全运行。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其能有效改善能源利用问题,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包括第一、第二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第一、第二冷却塔、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所述输入端管路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及第二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运行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系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位于所述输入端管路中。
一种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首先,将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再从第一凝汽器流出;
然后,将从第一凝汽器流出的循环水的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塔,另一部分经由循环水升压泵增压,然后进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最后,将从吸收式热泵系统流出的循环水分为两个输出管路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流出后,先流经一循环水泵,然后再流入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该系统包括:两个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两个冷却塔、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以及用于控制各个设备运行的控制系统。
所述两个冷却塔包括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两个机组,而所述两个凝汽器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两个机组,其利用所述辅助管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双向连接,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冷却塔分别通过两个流向相反的管路与所述第一凝汽器连接,即,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经管路连接至第一冷却塔的输入端,而第一冷却塔的输出端经管路又返回至第一凝汽器并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连接,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回路,请图1所示,图中管路上的箭头表示流向,所述第二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也采用相同的连接方式,从而在第二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之间形成一循环回路,其中,为了使从冷却塔流向凝汽器的回路更为顺畅,本发明在所述第一冷却塔和第二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的管路中还设有一循环水泵。
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利用汽轮机原部分抽汽为动力,用于回收凝汽器循环水中的余热,减少冷却塔散热,并将城市热网回水进行初级加热。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所述输入端管路连接至所述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管路上的A处并通过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使从第一凝汽器输出端管路输出的水经升压后能顺利进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凝汽器输入端管路的B处和第二冷却塔输入端管路的C处,另外,为了实现更好的调节控制,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R1、R2。
由上可知,本发明循环水运行系统的运行方法为:循环水经第一冷却塔散热后,进入第一凝汽器后温度又升高,再从第一凝汽器排出并经由循环水升压泵(A处)增压而流经吸收式热泵系统从而使温度降低,温度降低过程中的热量,有一部分经调整门R1回到第一凝汽器入口(B点),剩余的余热经调整门R2回到第二冷却塔输入端管路上的C处,从而进入第二冷却塔散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其中一台凝汽器循环水排放到大气中的部分热量,减少其中一台冷却塔的散热,剩余的热量由另一机冷却塔散热,实现冬季两机一塔的节能运行方式,显著节约热电厂的能源,提高了热电厂的供热能力、经济性和安全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系统循环水的凝结散热由原来的第一冷却塔散热改为由吸收式热泵系统回收大部分热量,其他的热量经调整门R2回到第二冷却塔散热,双机双塔散热改为双机单塔散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第二凝汽器、分别与所述两个凝汽器对应连接的第一、第二冷却塔、连接所述凝汽器和冷却塔之间的辅助管路系统、连接于所述辅助管路系统上的吸收式热泵系统、以及连接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水升压泵;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设有一输入端管路及两输出端管路,所述输入端管路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输出端管路分别与第一凝汽器的输入端及第二冷却塔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式热泵系统的两个输出端管路上还设有调节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运行系统还包括一控制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运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升压泵位于所述输入端管路中。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首先,将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流向第一凝汽器,再从第一凝汽器流出;
然后,将从第一凝汽器流出的循环水的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塔,另一部分经由循环水升压泵增压,然后进入吸收式热泵系统;
最后,将从吸收式热泵系统流出的循环水分为两个输出管路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冷却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从第一冷却塔、第二冷却塔流出后,先流经一循环水泵,然后再流入第一凝汽器和第二凝汽器。
CN2012105232701A 2012-12-09 2012-12-09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ending CN1030175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32701A CN103017563A (zh) 2012-12-09 2012-12-09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232701A CN103017563A (zh) 2012-12-09 2012-12-09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7563A true CN103017563A (zh) 2013-04-03

Family

ID=47966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32701A Pending CN103017563A (zh) 2012-12-09 2012-12-09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175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7245A (zh) * 2015-02-28 2015-07-2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
CN105807803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国家电网公司 燃气热电厂闭式冷却水系统及其启停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6105Y (zh) * 2008-04-29 2009-02-18 刘雄晋 火力发电机组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CN201706478U (zh) * 2010-02-10 2011-01-12 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型除盐水加热系统
CN102207356A (zh) * 2011-05-19 2011-10-05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中凝汽器止流阻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066098U (zh) * 2011-05-24 2011-12-07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6105Y (zh) * 2008-04-29 2009-02-18 刘雄晋 火力发电机组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CN201706478U (zh) * 2010-02-10 2011-01-12 同方川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回收型除盐水加热系统
CN102207356A (zh) * 2011-05-19 2011-10-05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循环水余热回收系统中凝汽器止流阻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2066098U (zh) * 2011-05-24 2011-12-07 北京创时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803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国家电网公司 燃气热电厂闭式冷却水系统及其启停控制方法
CN105807803B (zh) * 2014-12-31 2018-11-06 国家电网公司 燃气热电厂闭式冷却水系统及其启停控制方法
CN104807245A (zh) * 2015-02-28 2015-07-2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
CN104807245B (zh) * 2015-02-28 2017-09-19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05831A (zh) 一种玻璃厂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6705185A (zh) 一种降低供热回水温度的节能供热系统
CN202419765U (zh) 热电厂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冷却供暖装置
CN204006255U (zh) 一种余热回收集中供热系统
CN109489101B (zh) 一种集中供热系统及其集中供热方法
CN103713607A (zh) 热电厂循环水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2226602B (zh) 一种两级引射式热泵型换热机组
CN103423591B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加气站的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2769778U (zh) 一种回收电厂开式循环水余热的供热系统
CN203745866U (zh) 热电厂循环水系统
CN211926188U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的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3017563A (zh) 循环水运行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7270373A (zh) 一种分级抽汽梯级利用供热系统
CN104235870A (zh) 凝汽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及节能方法
CN102486317A (zh) 热电厂冷却水余热回收节能系统的供热方法
CN107014020A (zh) 建筑领域的综合能源系统
CN203385306U (zh) 空冷机组高背压节能系统
CN203687444U (zh) 一种三用型地源吸收式热泵系统
CN105953215A (zh) 一种除盐水吸收热电厂余热的回收系统
CN103032913B (zh) 利用循环冷却水做热网水的发电厂凝结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2813542U (zh) 一种电厂余热提取与供热阶梯加热的系统
CN204404316U (zh) 一种适合空冷机组热电厂的高效多级热网加热系统
CN202647719U (zh) 亚临界湿冷供热机组热网疏水处理系统
CN103438492A (zh) 基于超大温差热网的低真空吸收式热泵复合余热供热系统
CN209960462U (zh) 一种利用热泵吸收汽轮机余热对锅炉给水进行加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