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7665A -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7665A
CN103007665A CN2012105016280A CN201210501628A CN103007665A CN 103007665 A CN103007665 A CN 103007665A CN 2012105016280 A CN2012105016280 A CN 2012105016280A CN 201210501628 A CN201210501628 A CN 201210501628A CN 103007665 A CN103007665 A CN 103007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econdary pollution
dust catcher
micronic
eli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16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7665B (zh
Inventor
曹熙东
曹文博
朱培德
王艳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tee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tee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tee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tee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016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07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07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7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7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766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数个隔板,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和盲板部分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和吸尘活性炭。经实验分析,普通家用吸尘器使用本发明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后,每分钟排放的PM2.5为0.1微克/立方米,远远低于未使用前的每分钟排放PM2.5高达2.4到5.4微克/立方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包含上述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消除室内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含有上述装置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研究证明,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附、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并且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吸尘器是清洁室内的卫生工具,许多人用它来为家里除尘,除尘过程中,尘埃和脏物随着气流进入吸尘器桶体内,再经过集尘袋的过滤,尘垢留在集尘袋,净化后的空气则经过电动机重新逸入室内,起到冷却电机、净化空气的作用。由于现有吸尘器的集尘袋只能将颗粒较大吸附在除尘袋内,而除尘袋是有微孔的,这样颗粒小的微尘(PM2.5)就会从除尘袋的微孔中随净化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空间,形成微尘二次污染。最近一组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一篇研究文章,发现吸尘器已经成为室内最大的PM2.5来源。在他们调查的所有真空吸尘器中,都会排放微尘和细菌到空气里。而所谓的高效率粒子空气过滤真空吸尘器排放的细菌和粉尘量仅仅比一般吸尘器稍微低一点。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些吸尘器每分钟排放出来的PM2.5为2.4到5.4微克/立方米,是室内最大的PM2.5来源;同时,在细菌的排放率中,最多每分钟可以达7.4×10的5次方个。吸尘器会排放细菌和粉尘,加剧室内的空气污染,而这些细菌和粉尘还会传播疾病并且引发哮喘,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吸附吸尘器工作后释放在室内空气中的PM2.5,消除使用吸尘器吸尘时对室内空间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数个隔板,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和盲板部分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和吸尘活性炭。
采用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的方式,可以延长气体通过该装置的路径。
所述孔板部分处于隔板的上部或者下部。
再进一步,所述孔板部分面积为隔板面积的一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板的数量为4个。这样,相邻隔板之间形成的空间为3个,这种配置有利于吸附PM2.5,也有利于气体从微尘排气孔顺畅流出去。
进一步,所述含水海绵体的水分含量为25%~35%,吸尘活性炭的活性炭量为240g~260g。
作为优选,所述含水海绵体的水分含量为30%,吸尘活性炭的活性炭量为250g。
进一步,所述隔板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孔径为1mm。
本发明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所述装置的微尘进气口和吸尘器相连接,由于吸尘器的动力,从吸尘器中排出的含有PM2.5的微尘空气进入进气口,然后通过第一个隔板上的孔板部分进入含水海绵,此时一部分微尘被含水海绵吸附,穿过含水海绵中后,气体接着通过第二隔板的通孔进入活性炭,在通过活性炭的过程中,气体中的微尘及有害物质被进一步吸附,最后,气体再次进入下一个含水海绵体,其中所剩微尘被再次吸附。经过连续的吸附,气体中的PM2.5被完全吸附,避免了室内空气被二次污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含水海绵和活性炭的吸附,使吸尘器工作时排出的微尘被有效吸收,保证了室内空气的清洁。
2、经实验分析,普通吸尘器使用本发明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后,每分钟排放的PM2.5为0.1微克/立方米,远远低于未使用前的每分钟排放PM2.5高达2.4到5.4微克/立方米,
3、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宜于推广。
由于每个隔板上的孔板部分交替设置,因此,气体在壳体中的路径为Z字形的连续弯折,延长了气体在该装置的路径,使其吸附效果更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含上述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
上述吸尘器的工作过程是,灰尘被吸尘器吸附后,吸尘器所排放细菌和粉尘进入消除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气体中的PM2.5被完全吸附,避免吸尘过程中了室内空气被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壳体后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与现有吸尘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壳体;1a、弹性接口;1b、微尘排气孔;2、隔板;2a、孔板部分;2a-1、通孔;2b、盲板部分;3、含水海绵体;4、吸尘活性炭;5、吸尘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4,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1a,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1b,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数个隔板2,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2a和盲板部分2b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2a-1,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3和吸尘活性炭4。
结合图6,使用本发明时,将本发明所述装置的微尘进气口和吸尘器相连接,由于吸尘器的动力,从吸尘器中排出的含有PM2.5的微尘空气进入微尘进气口,然后通过第一个隔板上的孔板部分进入含水海绵,此时一部分微尘被含水海绵吸附,穿过含水海绵中后,气体接着通过第二隔板的通孔进入活性炭,在通过活性炭的过程中,气体中的微尘及有害物质被进一步吸附,最后,气体再次进入下一个含水海绵体,其中所剩微尘被再次吸附。经过连续的吸附,气体中的PM2.5被完全吸附,避免了室内空气被二次污染。
根据需要,所述孔板部分2a可以设置于隔板的上部或者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孔板部分2a面积为隔板面积的一半。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2的数量为4个。所述隔板2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含水海绵体的水分含量为25%~35%,吸尘活性炭的活性炭量为240g~260g。
作为优选,所述含水海绵体的水分含量为30%,吸尘活性炭的活性炭量为250g。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2a-1的孔径为1mm。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含上述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该吸尘器既具有现有吸尘器的功能,不会对室内造成二次污染。

Claims (9)

1.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作为微尘进气口的橡胶弹性接口(1a),后端具有若干微尘排气孔(1b),壳体内设置迷宫式吸尘结构,所述迷宫式吸尘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的数个隔板(2),每个隔板由孔板部分(2a)和盲板部分(2b)组成,所述孔板部分具有若干通孔(2a-1),相邻隔板的孔板部分错位设置,相邻隔板之间依次交替设置含水海绵体(3)和吸尘活性炭(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部分(2a)处于隔板的上部或者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部分(2a)面积为隔板面积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数量为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海绵体的水分含量为25%~35%,吸尘活性炭的活性炭量为240g~260g。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水海绵体的水分含量为30%,吸尘活性炭的活性炭量为250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相互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a-1)的孔径为1mm。
9.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
CN201210501628.0A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7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1628.0A CN103007665B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1628.0A CN103007665B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7665A true CN103007665A (zh) 2013-04-03
CN103007665B CN103007665B (zh) 2015-09-02

Family

ID=47957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162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7665B (zh) 2012-11-30 2012-11-30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0766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6893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楼宇室内集中送新风的空气净化实验装置
CN105674417A (zh) * 2015-12-28 2016-06-15 李翰明 一种与吸尘器配套使用的室内空气净化箱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6876Y (zh) * 2004-10-28 2005-12-21 赵刚 吸尘器的加水过滤装置
CN2899796Y (zh) * 2006-04-21 2007-05-16 陈克敏 一种组合迷宫式气液消毒杀菌装置
CN102652892A (zh) * 2011-03-03 2012-09-05 四川高精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动态空间分离网气体净化分离装置
CN202921132U (zh) * 2012-11-30 2013-05-08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46876Y (zh) * 2004-10-28 2005-12-21 赵刚 吸尘器的加水过滤装置
CN2899796Y (zh) * 2006-04-21 2007-05-16 陈克敏 一种组合迷宫式气液消毒杀菌装置
CN102652892A (zh) * 2011-03-03 2012-09-05 四川高精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动态空间分离网气体净化分离装置
CN202921132U (zh) * 2012-11-30 2013-05-08 宝钢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4417A (zh) * 2015-12-28 2016-06-15 李翰明 一种与吸尘器配套使用的室内空气净化箱
CN105536893A (zh) * 2015-12-29 2016-05-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楼宇室内集中送新风的空气净化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7665B (zh) 2015-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12874U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CN103486675B (zh) 湿法去除室内空气颗粒物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65633A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203489373U (zh) 紫外线led功能加强型空气净化器
CN104089337B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器
CN206055800U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111365790A (zh) 一种新型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设备
CN202921132U (zh)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CN103007665B (zh) 一种消除吸尘器微尘二次污染的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吸尘器
CN203750372U (zh) 二氧化碳吸收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06846997U (zh) 一种轮转热回收新风系统
CN207350498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净化器
CN203329571U (zh) 一种具有正反转风扇的空气净化器
CN207365306U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空气吸入系统
CN106288060B (zh) 一种新风净化装置
CN204693645U (zh)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04902027U (zh) 等离子空间净化器
CN209644301U (zh) 一种档案整理除尘台
CN102512896A (zh) 除烟空气净化柜
CN209454744U (zh) 动车组客室空调机组及动车组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06269260U (zh) 一种环保型室内具有换气功能的除尘装置
CN206459268U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CN207831539U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婴儿床
CN203075798U (zh) 直立式除烟空气净化柜
CN204987270U (zh) 双重过滤式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61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