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97384A -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97384A
CN102997384A CN2012105028080A CN201210502808A CN102997384A CN 102997384 A CN102997384 A CN 102997384A CN 2012105028080 A CN2012105028080 A CN 2012105028080A CN 201210502808 A CN201210502808 A CN 201210502808A CN 102997384 A CN102997384 A CN 102997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wind
exhaust duct
fresh air
indoor
aju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28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97384B (zh
Inventor
刘文龙
郭进斌
李军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SCEC Paul Y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SCEC Paul Y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CSCEC Paul Y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028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97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97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7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97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97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步骤一、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预留排风管洞口;步骤二、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完毕后,安装位于新风送风管井和新风机房中的排风管与新风送风管;步骤三、安装位于室内的排风管与新风送风管,关于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安装,第一步是布置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的同时在新风出口所在的位置预留模盒,第二步是布完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后再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第三步是浇筑发泡混凝土垫层,并抹水泥砂浆找平层,第四步是在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新风出口上安装送风口,第五步是将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填平。本方法解决了全置换式新风系统施工时间长的问题,并保证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从预埋到运行均可以安全无损。

Description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建筑物中的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住宅对室内空气的质量很难控制,一般都是开窗通风,开窗或不开窗全部由业主控制。但这受到很多实际情况的限制,比如冬天太冷不能开窗,夏天太热不能开窗,或者是休息的时候为了保持室内安静也不开窗,导致无法保证开窗通风。
现有一种全置换式新风系统,该新风系统中的风管包括有排风管和新风送风管,其中一部分排风管沿天花板下表面敷设,一部分新风送风管埋在楼板结构层上方的垫层中,其余的排风管和新风送风管位于新风送风管井和新风机房中。使用时,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送风管进入室内,室内的污浊空气通过排风管排出至室外。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是一种能够全天24小时持续不断地将室内污浊空气及时排出,同时引入室外新鲜空气,并能有效控制风量大小和增加能量回收的新风系统,它具有占用空间少、综合投入低、运行成本少的特点,并兼顾有节能、环保、可再生等诸多优点,所以采用全置换式新风系统来置换新风,不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节约国家能源战略方面,均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是一种可以营造健康良好的室内高品质生活环境、可以为居民打造健康节能住宅的环保系统。它避免了很多问题,比如传统开窗通风风向气流盲目可能把卫生间和厨房异味带到客厅和卧室的问题,室外灰尘及扬沙进入室内的问题,噪音污染严重的问题,在使用空调时开窗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的问题,以及如果室外无风或下雨时不能进行通风换气的的问题等。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可以全天不分季节的置换室内空气,可以保证新风高效、高质量的置换,解决了传统换气扇雨季无法开窗,室内容易发霉,无法连续排除异味,时开时关,不能连续不断通风换气等问题。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解决了新风换气问题,即新风在已成正压的区域难以送入、污浊空气不能迅速排出室外的问题(因为传统的户室中央空调带排风口但无法同室外空气交换、没有排风,所以新风难以送入、污浊空气也不能迅速排出),有效防止了“空调病”。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可以彻底解决卫生间、厨房间的异味和水蒸气,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可防止室内的家具衣物的发霉,可清除室内装饰后长期释放的有害气体和室内装饰大量使用石材存在氡气,解决办公室,大商场,会议室,公共场所空气质量低劣的问题。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不但简化设计,而且适用各种改造工程;它可以室内外双向换气,新风和污风等量置换;它内置有高效静止板式热回收器,热回收效率大于70%,可实现高效节能;它内置有低噪音风机,并可以内部消音处理,阻止了对现场的干扰,整机除风机外无运动部件,可确保长期稳定工作;它利用了热回收技术,节能降耗,可节约新风处理能耗70%以上,所以大幅降低了运行费用,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节省了人工费用。 
虽然全置换式新风系统具有很多优点,但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排风管和新风送风管的安装非常的复杂繁琐,尤其是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安装,具有安装时间长、交叉工序多、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难、新风出口的位置由于穿插作业易跑位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新风送风管的施工方法,要解决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新风送风管的施工安装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在墙体上靠近天花板下方需要走排风管的位置预留排风管洞口。
步骤二、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完毕后,安装位于新风送风管井和新风机房中的排风管与新风送风管,并且在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排风管上开排风管连接口,在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新风送风管上开新风送风管连接口。
步骤三、安装位于室内的排风管与新风送风管。
关于位于室内的排风管的安装,是先沿天花板敷设室内的排风管,并且将室内的排风管穿过排风管洞口、与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排风管上的排风管连接口法兰对接连接,然后再在卫生间内、在室内的排风管的入风口上安装排风口,敷设室内的排风管时,室内的排风管要用支架、吊架或托架支承,安装支架、吊架或托架时,相同管径处的支架、吊架或托架应等距离排列。
关于位于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安装,第一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布置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的同时在新风出口所在的位置预留模盒,模盒要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第二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布完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后再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布置在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的上面,并且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与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新风送风管上的新风送风管连接口法兰对接连接,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时,需要使用固定卡子将新风送风管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第三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浇筑发泡混凝土垫层,并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都预埋在发泡混凝土垫层和水泥砂浆找平层中,同时因模盒的作用,使新风出口所处的位置留有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第四步是利用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在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新风出口上安装送风口,第五步是将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填平。
所述步骤三中,支承水平安装且大边长小于400mm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4m,支承水平安装的且大边长大于等于400mm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3m,支承垂直安装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4m。
所述步骤三中,用支架、吊架或托架敷设排风管时,先把两端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安装位置测量好,然后以两端的支架、吊架或托架为基准,拉线找出中间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标高,以确保准确。
所述步骤三中,布置新风送风管时,新风送风管由固定卡子固定,固定卡子每隔1~1.5m设一个,固定卡子在地面打胀丝时,地面钻孔的深度应小于等于5cm。
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送风口通过连接波纹管连接在新风送风管的新风出口上,在布置新风送风管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波纹管在最上层,连接波纹管下面最多允许一层电气管线或一层给排水管线与之交叉,且电气管线或给排水管线必须紧贴地面安装,以免连接波纹管超出发泡混凝土垫层8和水泥砂浆找平层10的高度。
所述步骤三中,连接波纹管在越电气管、给排水管或隔穿墙的位置,需在越管线前后各设置一个固定卡子来固定连接波纹管。
所述步骤三中,在法兰对接连接处的垫料采用厚度为2~4mm的8501密封胶条,并且垫料与法兰齐平。
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排风口可为排风静压箱或圆盘排风口。
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送风口可为送风静压箱或圆盘送风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是一种简易、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法,它的施工过程简单、施工时间短、交叉工序少,解决了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排风管和新风送风管的安装复杂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克服了施工过程中新风送风管保护难、安装质量难以保证的缺点,保证了排风管和新风送风管从预埋到运行均可以安全无损。具体来说,由于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不结实,所以传统的布置新风送风管的方法容易损坏新风送风管,而本发明在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的上面布置新风送风管,同时采用浇筑不易损坏新风送风管的发泡混凝土垫层的方法,降低了新风送风管损坏的几率,此外,因为新风送风管材质较轻,浇筑发泡混凝土时又易使新风送风管浮起,所以为了克服漂浮的问题,又设计了固定卡子,使新风送风管在垫层浇筑前、先通过固定卡子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 
本发明还克服了新风出口的位置由于穿插作业易造成跑位的缺点。具体来说,就是设置了模盒,通过模盒使新风出口所处的位置留有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这样不但方便了新风出口处的送风口的安装,而且可以保证施工一开始就锁定新风出口的位置,保证了新风出口不跑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全置换式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新风送风管设置在楼板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风管、2-排风口、3-新风送风管、4-送风口、5-新风送风管井、6-新风机房、7-楼板结构层、8-发泡混凝土垫层、9-水泥砂浆找平层、10-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这种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在墙体上靠近天花板下方需要走排风管1的位置预留排风管洞口。
步骤二、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完毕后,安装位于新风送风管井5和新风机房6中的排风管1与新风送风管3,并且在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排风管上开排风管连接口,在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新风送风管上开新风送风管连接口。
步骤三、安装位于室内的排风管与新风送风管。
关于位于室内的排风管的安装,是先沿天花板敷设室内的排风管,并且将室内的排风管穿过排风管洞口、与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排风管上的排风管连接口法兰对接连接,然后再在卫生间内、在室内的排风管的入风口上安装排风口2,敷设室内的排风管时,室内的排风管要用支架、吊架或托架支承,安装支架、吊架或托架时,相同管径处的支架、吊架或托架应等距离排列,但不得设置在风口,风阀、检视门、及测试孔等处,否则将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应适当错开一定距离。排风管1外包有保温层时,支架、吊架或托架与排风管1间应镶以垫木,垫木的厚度与保温层的厚度一致,支架、吊架或托架设置于保温层外部,不得损坏保温层。
关于位于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安装,第一步是在楼板结构层7上布置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10的同时在新风出口所在的位置预留模盒,模盒要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模盒大小应满足安装送风口4所需的施工空间,同时,为满足送风口的安装要求,最好要求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距此处散开500mm左右的距离,第二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布完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后再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布置在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的上面,并且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与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新风送风管上的新风送风管连接口法兰对接连接,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时,需要使用固定卡子将新风送风管3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第三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浇筑发泡混凝土垫层8,并抹水泥砂浆找平层9,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10都预埋在发泡混凝土垫层8和水泥砂浆找平层10中,同时因模盒的作用,使新风出口所处的位置留有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第四步是利用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在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新风出口上安装送风口4,第五步是将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填平。送风口4与新风送风管3的连接应严密、牢靠,
所述送风口4是等发泡混凝土垫层8和水泥砂浆找平层10浇筑完毕了以后再安装的,这样可以避免浇筑时损坏送风口4。
所述第三步中,因为新风送风管不结实,所以为了克服垫层浇筑施工容易损坏新风送风管的缺点,采用了不易损坏新风送风管的发泡混凝土来作垫层。而由于新风送风管材质较轻,施工发泡混凝土时又易使新风送风管浮起,所以为了克服漂浮的问题,敷设新风送风管时又设计了固定卡子,新风送风管需要通过固定卡子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与此同时,由于第三步中要浇筑发泡混凝土,而发泡混凝土属液态,所以布设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时,需要将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用胶条缠裹严实,以免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被覆盖在发泡混凝土垫层中后,发泡混凝土流进堵塞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
所述步骤三中,支承水平安装且大边长小于400mm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4m,支承水平安装的且大边长大于等于400mm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3m,支承垂直安装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4m。
所述步骤三中,当排风管的直线距离较时,用支架、吊架或托架敷设排风管1时,先把两端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安装位置测量好,然后以两端的支架、吊架或托架为基准,拉线找出中间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标高,以确保准确。
所述步骤三中,布置新风送风管3时,新风送风管3由固定卡子固定,固定卡子每隔1~1.5m设一个,固定卡子在地面打胀丝时,由于有些楼板内有天棚敷设管线,因此地面钻孔的深度应小于等于5cm,以防破坏楼板内的天棚敷设管线。
所述送风口4通过连接波纹管连接在新风送风管3的新风出口上,在布置新风送风管3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波纹管在最上层,连接波纹管下面最多允许一层电气管线或一层给排水管线与之交叉,且电气管线或给排水管线必须紧贴地面安装,以免连接波纹管超出发泡混凝土垫层8和水泥砂浆找平层10的高度。连接波纹管在越电气管、给排水管或隔穿墙的位置,需在越管线前后各设置一个固定卡子来固定连接波纹管。
在法兰对接连接处的垫料采用厚度为2~4mm的8501密封胶条,并且垫料与法兰齐平,不得凸入管内。
所述排风口2可以是排风静压箱,也可以是圆盘排风口。当排风口2为排风静压箱时,排风静压箱上线面或侧面开有一长条形的风口,直接与天花板相接即可,这种风口应注意风口位置应严格安装精装定位来安装;当排风口2为圆盘排风口时,圆盘排风口上自带70℃防火阀,节省了防火阀的安装空间。此外,送风口4可以是送风静压箱,也可以是圆盘送风口。
安装调节阀等调节配件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设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多叶阀、防火阀、止回阀等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房屋内的每根排风管1上均安装有防火阀和止回阀,防火阀安装要注意其方向,易熔件应迎向气流方向,为了在失火时能最快时间发挥作用;同时止回阀安装时也仍要注意方向。

Claims (9)

1. 一种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在墙体上靠近天花板下方需要走排风管(1)的位置预留排风管洞口;
步骤二、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完毕后,安装位于新风送风管井(5)和新风机房(6)中的排风管(1)与新风送风管(3),并且在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排风管上开排风管连接口,在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新风送风管上开新风送风管连接口;
步骤三、安装位于室内的排风管与新风送风管;
关于位于室内的排风管的安装,是先沿天花板敷设室内的排风管,并且将室内的排风管穿过排风管洞口、与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排风管上的排风管连接口法兰对接连接,然后再在卫生间内、在室内的排风管的入风口上安装排风口(2),敷设室内的排风管时,室内的排风管要用支架、吊架或托架支承,安装支架、吊架或托架时,相同管径处的支架、吊架或托架应等距离排列;
关于位于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安装,第一步是在楼板结构层(7)上布置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10)的同时在新风出口所在的位置预留模盒,模盒要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第二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布完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后再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布置在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的上面,并且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与新风送风管井中的新风送风管上的新风送风管连接口法兰对接连接,布置室内的新风送风管时,需要使用固定卡子将新风送风管(3)固定在楼板结构层上,第三步是在楼板结构层上浇筑发泡混凝土垫层(8),并抹水泥砂浆找平层(9),使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线(10)都预埋在发泡混凝土垫层(8)和水泥砂浆找平层(10)中,同时因模盒的作用,使新风出口所处的位置留有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第四步是利用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在室内的新风送风管的新风出口上安装送风口(4),第五步是将安装送风口用的施工空间填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支承水平安装且大边长小于400mm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4m,支承水平安装的且大边长大于等于400mm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3m,支承垂直安装的排风管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间距不超过4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用支架、吊架或托架敷设排风管(1)时,先把两端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安装位置测量好,然后以两端的支架、吊架或托架为基准,拉线找出中间各支架、吊架或托架的标高,以确保准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定卡子每隔1~1.5m设一个,固定卡子在地面打胀丝时,地面钻孔的深度应小于等于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送风口(4)通过连接波纹管连接在新风送风管(3)的新风出口上,在布置新风送风管(3)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波纹管在最上层,连接波纹管下面最多允许一层电气管线或一层给排水管线与之交叉,且电气管线或给排水管线必须紧贴地面安装,以免连接波纹管超出发泡混凝土垫层8和水泥砂浆找平层10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连接波纹管在越电气管、给排水管或隔穿墙的位置,需在越管线前后各设置一个固定卡子来固定连接波纹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在法兰对接连接处的垫料采用厚度为2~4mm的8501密封胶条,并且垫料与法兰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排风口(2)为回风静压箱或圆盘排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送风口(4)为出风静压箱或圆盘送风口。
CN201210502808.0A 2012-11-30 2012-11-30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2997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2808.0A CN102997384B (zh) 2012-11-30 2012-11-30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2808.0A CN102997384B (zh) 2012-11-30 2012-11-30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7384A true CN102997384A (zh) 2013-03-27
CN102997384B CN102997384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92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2808.0A Active CN102997384B (zh) 2012-11-30 2012-11-30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9738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7572A (zh) * 2013-11-18 2014-02-0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外墙风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65624A (zh) * 2017-11-22 2018-04-27 广州正德工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锂电池涂膜机风管制备及安装工艺
CN109138421A (zh) * 2018-08-21 2019-01-04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在预制叠合楼板上安装地面新风管的施工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129A (zh) * 2005-05-13 2006-11-15 王建民 一种置换式新风管路的施工方法
CN201412929Y (zh) * 2009-06-15 2010-02-24 北京锋尚阳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预埋在建筑墙体中的下送上回全置换新风管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129A (zh) * 2005-05-13 2006-11-15 王建民 一种置换式新风管路的施工方法
CN201412929Y (zh) * 2009-06-15 2010-02-24 北京锋尚阳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预埋在建筑墙体中的下送上回全置换新风管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7572A (zh) * 2013-11-18 2014-02-05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外墙风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965624A (zh) * 2017-11-22 2018-04-27 广州正德工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锂电池涂膜机风管制备及安装工艺
CN109138421A (zh) * 2018-08-21 2019-01-04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在预制叠合楼板上安装地面新风管的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97384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7488A (zh) 一种双层玻璃幕墙的通风技术和方法及构造
WO2015139430A1 (zh) 地板空气调节系统
CN102997384B (zh) 全置换式新风系统中的风管的施工方法
CN208998272U (zh)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系统
CN201080705Y (zh) 地冷式降温住宅楼房
CN207881073U (zh) 一种建筑物供热通风系统
CN206279817U (zh) 一种通过自然通风减少层高的地下车库
CN201844487U (zh) 地道湿帘送风降温系统
CN205717723U (zh) 一种置换通风装置
CN103363613B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新风机组的进排风装置
CN109937717A (zh) 大直径立筒仓渗流通风控温系统
CN102141277B (zh) 空气循环地源空调系统
CN209588322U (zh) 装配式竖向风管连接结构
CN220083250U (zh) 一种集装箱房用通风结构
CN205606822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的地下汽车库机械通风系统
CN201412929Y (zh) 预埋在建筑墙体中的下送上回全置换新风管路
CN206347691U (zh) 基于建筑工业化预制置换新风装置
CN206160367U (zh) 一种用于竹复合综合管廊的通风系统
CN205536362U (zh) 减少热压作用的进风系统
CN204762673U (zh) 多层养猪舍
CN204554932U (zh) 一种高层住宅厨房均匀排烟系统
CN219825882U (zh) 一种并列卫生间的出屋面风井节点
CN210263542U (zh) 一种可减少噪声的内循环呼吸式幕墙
CN205481480U (zh) 一种吸热式节能建筑物
CN203404888U (zh) 一种超高层建筑新风机组的进排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