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3466A - 卡片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片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3466A
CN102983466A CN2012103199925A CN201210319992A CN102983466A CN 102983466 A CN102983466 A CN 102983466A CN 2012103199925 A CN2012103199925 A CN 2012103199925A CN 201210319992 A CN201210319992 A CN 201210319992A CN 102983466 A CN102983466 A CN 102983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holding section
switch
connector
switch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9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3466B (zh
Inventor
田口一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83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3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346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卡片连接器,可防止卡片连接器的卡片检测机构的开关弹簧构件的塑性变形,并可促进卡片连接器的小型化。卡片检测机构(14)的基本结构是开关,其包括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开关弹簧片(15)和开关对向片(16)。开关弹簧片(15)的基端部(151)植设在连接器外壳(11)的左侧壁(11a)侧,弹性变形部(152)、卡合部(153)及触点部(154)形成为一体的悬臂状结构。基端部(151)侧为支点,触点部(154)作为自由端而发生弹性变位。卡合部(153)与立设在卡片收容空间(12)侧部的固定突起(17)卡合,一旦施加有因卡片从卡片插拔口(13)插入而引起的过载荷,则卡合部(153)被卡定在固定突起(17)上。此外,可抑制超过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极限的变位。

Description

卡片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装拆例如存储芯片等内置有电路的卡片的卡片连接器,特别地涉及包括对卡片的插入或安装进行检测的卡片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个人电脑、数码照相机、录音机、移动电话、便携式音响、PDA(个人数字助理)、各种信息终端设备等电子设备中,内置IC卡片(以下仅称为卡片)的使用正在增加。作为进行信息记录、传输或处理的内置有IC的卡片,存在内置有半导体芯片的、薄片等薄板状的卡片,例如PC卡片、MMC(多媒体卡)卡片、SD(安全数码)卡片、SIM(客户识别模块)卡片等多种卡片。
通常,这些卡片装设在安装于上述设备的电路基板等的卡片连接器(以下仅称为连接器)上使用。在此,卡片沿与其表面平行的方向从设于连接器的筐体(以下称为连接器外壳)的卡片插拔口插入卡片收容部,至少其前端区域被收容在连接器外壳内。此外,与卡片内部的电路导通并引出到表面上的接触垫会与设于连接器外壳的底部的接触端子电连接。
此外,在连接器的供卡片插入的连接器外壳的内部设有卡片检测机构。此外,能对所插入的卡片的状态,例如是否设定有写入保护(write protect)进行检测(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能对卡片向连接器外壳内的插入进行检测,并对其外形、接触垫位置等不同的种类进行识别(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卡片检测机构的基本结构是开关,其包括安装于连接器外壳内部的、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开关弹簧片。一旦卡片被插入连接器外壳内,上述开关弹簧片受到上述卡片的按压力而弹性变形。此外,设置在开关弹簧片的规定位置上的开关的触点发生弹性变形,其可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内的开关的其它触点接触或分离。在此,上述一对触点的接触分离可通过是否有因在触点之间施加的电压而产生的电流来判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36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862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许第3640343号公报
但是,与连接器的小型化、低背化(薄型化)对应地,连接器外壳的卡片收容空间缩小。因此,形成与卡片的接触部配置在插拔口旁边的结构。在上述结构中,进行上述开关动作的由板簧形成的开关弹簧片以从其基端部到前端部的方向与卡片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式安装于连接器外壳的侧部。即,固定在连接器外壳内的卡片收容部的侧部的基端部一侧变为支点,作为开关弹簧片的自由端的前端部能发生弹性变形。在此,将开关弹簧片的前端部越靠近卡片收容部的卡片插入口即卡片插拔口,越能缩短连接器外壳在卡片插入方向上的尺寸。藉此,能促进连接器的小型化。
但是,在现有的卡片检测机构中,若开关弹簧片的前端部的位置靠近卡片插拔口,则随之开关弹簧片容易因卡片插入操作而产生损伤。
如上所述,随着卡片的小型化、薄型化,会出现大小不同的多种卡片,则容易发生使用者误将与标准规格的卡片不同的卡片插入连接器的误插入操作。此外,若将平面尺寸比标准规格小的非标准规格卡片从卡片插拔口例如斜插入操作,则该卡片的前端会对开关弹簧片施加与适当的按压力不同的预想外的过载荷。在上述预想外的过载荷中,例如具有将开关弹簧片朝插入操作卡片的方向用力压入的压入力。在此,若为了矫正倾斜插入,而反复进行卡片的倾斜旋转操作,则会施加将开关弹簧片的前端部朝卡片收容部的中央方向挤出的力。这种过载荷会对开关弹簧片施加超过弹性极限的变位,并引起其塑性变形。
此外,即便是将例如两种不同的卡片从一个卡片插拔口装填至分别不同的卡片收容部的结构的连接器,也有可能因平面尺寸较小的卡片而与上述相同的误插入进而产生开关弹簧片的塑性变形。在现有的卡片检测机构所使用的开关弹簧片中,为了预先防止上述这样的弹簧损伤,因此,不得不将其前端部配置成远离卡片插拔口一定距离。这些问题是阻碍具有卡片检测机构的连接器小型化、薄型化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高卡片检测机构所使用的开关弹簧片的前端部对于因斜插入卡片这样的非标准操作而产生的预想外的过载荷的耐性,并防止其塑性变形。此外,其目的在于消除包括卡片检测机构的连接器的小型化的限制。
本发明的卡片连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形成有供卡片收容的卡片收容空间及与其连通的卡片插拔口;多个接触端子,这些接触端子设置在上述外壳的底部,并与被收容的上述卡片电连接;卡片检测机构,该卡片检测机构配置在上述卡片收容空间的侧部,并对上述卡片向上述卡片收容空间的插入或安装进行检测,上述卡片检测机构具有开关弹簧构件和开关对向构件,其中,上述开关弹簧构件在因插入上述卡片所受到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开关动作,并具有弹性和导电性,上述开关对向构件与该开关弹簧构件接触、分离,上述开关弹簧构件从其基端部到前端部沿与上述卡片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固定突起,该固定突起设于上述卡片收容空间的侧部并位于上述开关弹簧构件的上述前端部,即便上述开关弹簧构件的上述前端部受到上述按压力而施加有超过上述开关弹簧构件的弹性极限的过载荷,上述固定突起也会与上述前端部卡合并进行卡定。
根据本发明,能提高对于因例如斜插入卡片这样的非标准的操作而产生的预想外的过载荷的耐性,并可防止卡片检测机构的开关弹簧片的塑性变形。此外,可促进包括卡片检测机构的连接器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卡片连接器的一例,其是将卡片连接器的上壁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向视的剖视放大图。
图3是用于说明具有写入保护的卡片连接器的插入动作的图,图3(a)是表示通过卡片的按压力使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的、将连接器上壁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俯视图,图3(b)是表示将卡片从图3(a)的状态进一步插入连接器内部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具有写入保护的卡片连接器的插入动作的图,图4(a)是表示将写入保护开关接通的卡片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的、将连接器上壁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俯视图,图4(b)是表示将写入保护开关断开的卡片安装于连接器的状态的、将连接器上壁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卡片检测机构的作用效果的、将连接器上壁的一部分切除后的俯视放大图。
(符号说明)
10卡片连接器
11连接器外壳
11a左侧壁
11b下壁
11c上壁
11d前壁
11e右侧壁
11f倾斜面
12卡片收容空间
13卡片插拔口
14卡片检测机构
15开关弹簧片(开关弹簧构件)
151基端部
152弹性变形部
153卡合部(前端部)
153a第一卡合部
153b第二卡合部
153c第三卡合部
153d第四卡合部
154触点部
16开关对向片(开关对向构件)
17固定突起
17a第一突起面
17b第二突起面
17c第三突起面
17d第四突起面
17e第五突起面
18、19开关用外部连接端子
20接触端子
20a接触用外部连接端子
21接触端子间隔壁
22左导向台阶部
23右导向台阶部
100标准规格卡片
100a左侧端
100b、200a前端
100c后端
100d、200b左角落部
101写入保护按钮
200非标准规格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彼此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部分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了便于对卡片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而统一成以卡片相对于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为基准的用语。例如,对卡片前端的插入方向标注用语“前”,对卡片后端的拔出方向标注用语“后”。此外,对连接器中配置有接触端子的底部侧标注用语“下”,对其相反方向标注用语“上”。
如图1、图2所示,卡片连接器10在外形呈大致扁平的长方体的连接器外壳11内具有卡片收容空间12。此外,卡片收容空间12在连接器外壳11的后端敞开作为卡片插拔口13。此外,在连接器外壳11内的位于卡片收容空间12侧部的左侧壁11a上,设置有对从卡片插拔口13插入或安装的卡片进行检测的卡片检测机构14。上述左侧壁11a与后述的卡片100的左侧端100a相对应。
在此,连接器外壳11由绝缘性的、例如液晶聚合物这样的树脂材料形成为一体结构。或者,能形成如下结构:在例如由加工性优异的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具有端子的底座构件上,组装有例如不锈钢等的金属板盖这样的由板簧金属材料构成的盖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由分别上下重叠的盖构件和底座构件,来形成卡片收容空间12和供卡片检测机构14配置的空间。
如图1所示,卡片检测机构14的基本结构是开关,其具有由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板簧形成的开关弹簧片15和与该开关弹簧片15相对的开关对向片16,来作为一对开关片。开关弹簧片15的基端部151被植设在例如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连接器外壳11的左侧壁11a一侧,弹性变形部152、卡合部153及触点部154形成为一体的悬臂结构。在此,触点部154位于开关弹簧片15的前端部即卡合部153的最前端。此外,固定在连接器外壳11的左侧壁11a上的基端部151一侧为支点,开关弹簧片15的自由端能发生弹性变位。
上述开关弹簧片15从其基端部151至卡合部153沿与卡片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卡合部153可与固定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侧部的固定突起17卡合。此外,即便因卡片从卡片插拔口13插入而引起的过载荷施加在卡合部153上,卡合部153也会卡定在固定突起17上。此外,可防止超过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极限而塑性变形进而导致变位。因此,将卡合部153配置在靠近卡片插拔口13的位置上。
在图1、图2所示的例子中,卡合部153的作为开关弹簧片15的自由端的区域弯曲数次而形成为半环状,并从卡片收容空间12侧围住固定突起17后折返。卡合部153具有最前端部分的第一卡合部153a、第二卡合部153b、第三卡合部153c及第四卡合部153d。在此,第一卡合部153a在其最前端具有带两个触点的触点部154,第四卡合部153d与弹性变形部152相连。
固定突起17在连接器外壳11内被固定设置在卡片收容部12的侧部,从而在相对于连接器10装拆卡片时,能与开关弹簧片15的卡合部153卡合。另外,设置成能抑制超过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极限的变位。
在图1、图2所示的例子中,固定突起17固定于连接器外壳11的下壁11b,并朝上壁11c的方向立起设置。在此,固定突起17形成为其截面形状呈多边形的棱柱,其具有与上述卡合部153的半环形状相对应的第一突起面17a、第二突起面17b、第三突起面17c及第四突起面17d、第五突起面17e。此外,上述第一卡合部153a、第二卡合部153b、第三卡合部153c及第四卡合部153d能分别与第一突起面17a、第二突起面17b、第三突起面17c及第四突起面17d抵接。
在固定突起17中使用绝缘性材料。固定突起17最好由与连接器外壳11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且与连接器外壳11或底座构件形成为一体结构。或是,也可以是由与连接器外壳11同种或不同种的绝缘性材料构成的固定突起17安装在连接器外壳11侧部的结构。
开关对向片16与开关弹簧片15同样,是植设在连接器外壳11的左侧壁11a一侧的悬臂状金属片,其与开关弹簧片15并排形成。此外,开关对向片16的自由端的区域是因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变位而与触点部154接触的部位。在此,为了使触点部154与开关对向片16可靠地接触,使触点部154承受在开关对向片16的表面上滑动接触的变位(滑触)。即便在开关弹簧片15的触点部154或开关对向片16的自由端区域的表面上存在灰尘或氧化覆膜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在它们之间实现可靠的电连接,这点是有效的。此外,由于触点部154具有多个例如两个触点,因此,可增加与开关对向片16的接触可靠性,从而可得到稳定的接触。
开关弹簧片15及开关对向片16能以分别与从连接器外壳11的前壁11d朝外壳外延伸出的开关用外部连接端子18、19连接的方式一体形成。此外,上述这些开关用外部连接端子18、19通过例如锡焊连接等方式与安装有卡片连接器10的电路基板的配线电连接。接着,上述这些组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器件通过对施压电压有无产生电流进行检测,来判断开关弹簧片15及开关对向片16的接通、断开,即开关弹簧片15与开关对向片16是接触,还是没有接触。
在开关弹簧片15上最好使用具有适当弹性的金属来作为其材料。作为这种金属材料,可列举出磷青铜、铍青铜等铜合金。例如,对上述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制造细长的弹簧片。此外,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对上述弹簧片进行折曲加工,就可形成具有所希望的卡合面的卡合部153。在此,至少在触点部154上最好形成例如由金、铂等构成的镀层,从而不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氧化覆膜。
对于开关对向片16,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来作为其材料。作为金属材料,最好是例如不锈钢、铝或合金等具有机械强度、容易加工的金属材料。或者,作为兼具适当弹性的金属材料,可列举出磷青铜、铍青铜等铜合金。对上述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以制造出细长金属片的开关对向片16。在此,也可以在至少与开关弹簧片15的触点部154接触的开关对向片16的自由端的区域,形成例如由金、铂等构成的镀层,从而不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氧化覆膜。
此外,将SD卡片这样的内置IC卡片从在卡片收容空间12后端敞开的卡片插拔口13相对于卡片收容空间12插入或拔出。在此,在连接器外壳11的底部,与例如设于卡片前端部的接触垫加压接触的、多个(在图中为九个)由弹性接触片构成的接触端子20分别呈线状设置。上述接触端子20埋入或压入连接器外壳11的下壁11b而植设成所希望的形状。此外,在接触端子20的周围设置有接触端子间隔壁21。另外,接触端子20不局限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底部的例子,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的顶部。
上述这些接触端子20分别与从连接器外壳11的前壁11d朝外壳外延伸出的接触用外部连接端子20a连接。上述这些接触用外部连接端子20a通过例如锡焊连接等方式与安装有卡片连接器10的电路基板的配线电连接。
例如,SD卡片在两侧缘形成有带台阶的导向件。在相对于卡片收容空间12插入拔出上述卡片时,与SD卡片的侧缘相对应地,卡片的左右侧端分别被例如左导向台阶部22及右导向台阶部23顺畅地导向。在此,左导向台阶部22与连接器外壳11的左侧壁11a平行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1内,其是用于配置卡片检测机构的区域与卡片收容空间12之间的分隔部。另一方面,右导向台阶部23沿着连接器外壳11的右侧壁11e设置。
在将卡片安装到卡片连接器10中时,设置在接触端子20周围的接触端子间隔壁21与设于卡片前端部的凹部(未图示)嵌合。此外,设置在卡片前端部的右角的倒角部(未图示)与倾斜面11f抵接,其中,该倾斜面11f形成在连接器外壳11的前壁11d和右侧壁11e相交的区域处。在安装完成时,卡片前端部的安装于上述凹部的内表面的接触垫与各接触端子20电连接。另外,上述倾斜面11f或接触端子间隔壁21也是防止卡片误插入卡片连接器10的误插入防止机构。
接着,参照图3及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卡片连接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以下,对将适合于能设定写入保护的卡片连接器10的标准规格卡片100安装于卡片连接器10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a)所示,能滑动的写入保护按钮101配置在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左侧端100a的规定部位,其可滑动到实线表示的一方位置。将上述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前端100b插入卡片连接器10的卡片插拔口13,并对后端100c进行按压。通过上述按压,前端100b的具有圆角的左角部100d与开关弹簧片15的卡合部153中的第二卡合部153b抵接,开关弹簧片15发生弹性变形。
接着,卡合部153因在第二卡合部153b处受到的来自标准规格卡片100的按压片而朝卡片的插入方向及开关对向片16的方向变位。通过这种弹性变位,第一卡合部153a的最前端即触点部154与开关对向片16接触,从而使开关接通。与此同时,开关弹簧片也朝卡片插入方向挠曲,卡合部153的第一卡合部153a与固定突起17的第一突起面17a抵接。
接着,若将标准规格卡片100进一步插入,则第一卡合部153a与第一突起面17a卡合而被卡定。然后,通过第一卡合部153a与第一突起面17a的卡定,就可抑制并防止因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变形而使卡合部153朝卡片插入方向变位一定以上。此外,也可限制因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左角部100d与第二卡合部153b的摩擦而产生的、卡合部153向卡片收容空间12的中央区域的变位。
接着,在到达图3(b)所示的卡片插入的阶段后,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左侧端100a与卡合部153的第三卡合部153c抵接。与此同时,第三卡合部153c与固定突起17的第三突起面17c抵接。接着,标准规格卡片100还被上述第三卡合部153c导向而插入。此外,在上述卡片插入的阶段,第一卡合部153a与所卡合的固定突起17的第一突起面17a分开而分离。此外,与此同时,第一卡合部153a朝后方移动,其前端的触点部154在与开关对向片16接触的情况下,在其接触面上滑动。即,开关弹簧片15的触点部154出现滑触。
此外,在图4(a)所示的完成标准规格卡片100的插入的阶段,配置在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左侧端的写入保护按钮101与卡合部153的第三卡合部153c抵接。接着,第三卡合部153c与固定突起17的第三突起面17c抵接,开关弹簧片15通过触点部154的接触而与开关对向片16电连接。例如,上述电连接可如上所述经由电路基板而被电子设备检测出。此外,可检测出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属性信息,例如可写入数据。
另外,在将标准规格卡片100从卡片连接器10上拔下时,通过抓住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后端100b侧,并与插入时相反地将标准规格卡片100从卡片插拔口13中拔出来进行。在此时的标准规格卡片100的拔出时,因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动作与插入卡片时基本相反。
此外,在没有设定写入保护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写入保护按钮101被滑动到虚线所示的另一方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标准规格卡片100的插入与图3(a)及图3(b)相同。此外,在标准规格卡片100完成插入的阶段,如图4(b)所示,配置在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左侧端100a的写入保护按钮101不再与卡合部153的第三卡合部153c抵接。此外,开关弹簧片15的触点部154处于与开关对向片16分离且没有接触的开关断开状态。上述分离可如上所述由电子设备检测出。此外,可检测出禁止标准规格卡片100写入数据。
在将此时的标准规格卡片100拆下时,若抓住其后端100b侧,并与插入时相反地将标准规格卡片100从卡片插拔口13拔出,则卡合部153的第四卡合部153d首先会与标准规格卡片100的左侧端100a的凹部抵接。此外,之后因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动作与插入卡片时基本相反。
上述写入保护的设定及非设定如上所述可被电子设备从卡片检测机构14中的开关动作而判断出。在此,相反地,也可以将卡片检测机构14的开关接通的状态即图4(a)的状态设定为禁止向标准规格卡片100写入,并将开关断开的状态即图4(b)的状态设定为能向标准规格卡片100写入。
接着,参照图5,对上述卡片检测机构14中的开关弹簧片15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以下,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开关弹簧片15对于预想外的过载荷的塑性变形耐性。在此,图5是将例如平面尺寸较小的非标准规格卡片200从卡片连接器10的卡片插拔口13斜插入时的俯视图。
一旦将非标准规格卡片200从卡片插拔口13斜插入操作,则上述卡片的前端200a的左角部200b会对开关弹簧片15中的卡合部153的第二卡合部153b施加与适当的按压力不同的预想外的过载荷。在此,一旦为了矫正斜插入而使卡片200进行朝旋转方向M旋转的操作,则上述过载荷变为对开关弹簧片15的卡合部153施加的朝向卡片200插入的方向的压入力F1和朝卡片收容空间12的中央方向挤出的压出力F2。
在上述非标准规格卡片200的斜插入操作时,首先卡合部153的第一卡合部153a与固定突起17的第一突起面17a卡合。接着,上述第一卡合部153a从第一突起面17a受到与上述压入力F1方向相反但绝对值相等的阻力R1。同样地,还从第一突起面17a受到与上述压出力F2方向相反但绝对值相等的阻力R2。接着,第一卡合部153a被牢固地卡定在第一突起面17a上。
通过上述第一卡合部153与第一突起面17a的卡定,就可抑制开关弹簧片15超过其弹性极限的变位。此外,可防止开关弹簧片15的塑性变形。开关弹簧片15的塑性变形通常会因反复受到上述预想外的过载荷而容易变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开关弹簧片15上,由于对过载荷的阻力从固定突起17始终作用在卡合部153上,因此,也可抑制这种塑性变形。
在上述开关弹簧片15中,最好是在发生各种预想外的过载荷的情况下,卡合部153始终能与固定突起17卡合。为此,在处于图1所示状态的开关弹簧片15中,卡合部153围住固定突起17而沿着固定突起17的周向形成,第一卡合部153a朝连接器的前端侧折返。藉此,最前端即触点部154位于比固定突起17更靠卡片插入方向前方的位置。在图1、图2所示的例子中,触点部154位于比固定突起17的第一突起面17a与第二突起面17b相交的棱线P更靠插入方向前方的位置。若是这种配置,则即便是在图5中说明的压出力F2的绝对值比压入力F1的绝对值大的预想外的过载荷的情况下,第一卡合部153a也能容易地与第一突起面17a卡合。
接着,对上述卡片检测机构14中的开关弹簧片15、开关对向片16、固定突起17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对开关弹簧片15为悬臂状板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其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棒状弹簧。或者,也可以是棒状弹簧的部分与板状弹簧的结合。此外,上述卡合部153只要为钩状而可与固定突起17卡合即可,除了上述半环状之外,也可以是半圆环状,或者还可以是上述这些部分结合而成的半环状。在这种情况下,卡合部153能以围住立设的固定突起17的一部分表面并朝卡片收容空间12一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为半环状。
除此之外,还能想到各种变形例,在任何情况下,即便因卡片从卡片插拔口13插入而引起的过载荷施加在卡合部153上,卡合部153也会被卡定在固定突起17上。此外,只要可防止超过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极限、并防止因其塑性变形导致变位即可。此外,在开关弹簧片15中,上述触点部154不局限于卡合部153的最前端,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弹性变形部152的规定部位上。
开关对向片16只要与开关弹簧片15一起构成开关即可,也可以不呈弹簧状。例如,在图1中,也可以通过接合而固定于左侧壁11a的内表面。或者,其一部分也可以被埋入固定在下壁11b上。此外,例如以朝向开关对向片16一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在弹性变形部152上的触点部能将上述被固定的开关对向片16的规定位置作为相对触点来进行接触。
固定突起17可以不必是柱状的。此外,固定突起17也可以呈筒状。或者,其截面形状除了多边形之外,也可以是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在任何情况下,固定突起17在连接器外壳11内被固定设置在卡片收容部12的侧部,从而在相对于连接器10装拆卡片时,能与开关弹簧片15的卡合部153卡合。此外,只要克服超过开关弹簧片15的弹性极限的过载荷来对卡合部153进行卡定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卡片向连接器的插入或安装进行检测的卡片检测机构设置在卡片收容空间的侧部。构成上述基本结构的开关的开关弹簧片从其基端部到前端部为止,沿与卡片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位于其前端部的卡合部与固定设置在卡片收容空间侧部的固定突起卡合。此外,即便因卡片从卡片插拔口插入而引起的过载荷施加在卡合部上,卡合部也会被卡定在固定突起上,从而可防止超过开关弹簧片的弹性极限、并防止因塑性变形导致变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卡片检测机构中,可使开关弹簧片对于因例如斜插入这样的卡片误插入操作而引起的预想外的过载荷的耐性变得非常高,并可防止塑性变形。在此,预想外的过载荷有无法预测的各种力,例如能想到朝向卡片被插入的方向的很强的压入力,或朝向卡片收容空间的中央方向挤出的压出力等。因而,可实现可靠性高的高品质的连接器。
此外,由于上述开关弹簧片对于预想外的过载荷的耐性变高,因此,可使开关弹簧片的前端部位于卡片插拔口旁边的位置。因此,与现有的卡片检测机构的情况相比,能缩短开关弹簧片在连接器中的卡片插入方向上的尺寸。因而,可容易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加以限定。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技术范围的情况下施以各种变形、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SD卡片的连接器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应用在其它卡片上。此外,对上述实施方式的卡片检测机构设于卡片收容空间的左侧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其也可以安装在卡片收容空间的右侧部。
此外,连接器也可以是设置有将安装于卡片收容空间内的卡片推出的排出机构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形成有能实现两种以上卡片的装拆的多个卡片收容空间,并设置有防止上述这些卡片误插入的误插入防止机构的结构。

Claims (9)

1.一种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该外壳形成有供卡片收容的卡片收容空间及与其连通的卡片插拔口;
多个接触端子,这些接触端子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与被收容的所述卡片电连接;
卡片检测机构,该卡片检测机构配置在所述卡片收容空间的侧部,并对所述卡片向所述卡片收容空间的插入或安装进行检测,所述卡片检测机构具有开关弹簧构件和开关对向构件,其中,所述开关弹簧构件在因插入所述卡片而受到的按压力的作用下进行开关动作,并具有弹性和导电性,所述开关对向构件与因所述按压力而弹性变形的所述开关弹簧构件接触,所述开关弹簧构件从其基端部到前端部沿与所述卡片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固定突起,该固定突起设于所述卡片收容空间的侧部并位于所述开关弹簧构件的所述前端部,所述固定突起与所述开关弹簧构件的所述前端部卡合,并抑制所述开关弹簧构件向卡片插入方向的变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围住所述固定突起并被折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以围住所述固定突起的一部分表面并朝所述卡片收容空间侧凸出的方式形成为半环状,并与从所述卡片插拔口插入所述卡片收容空间的所述卡片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是板簧,其由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及第四卡合部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卡合部从其最前端朝向所述基端部沿所述固定突起的周向在板厚方向上弯曲数次,并从所述卡片的插入方向的前方至后方朝所述卡片收容空间侧倾斜,所述第二卡合部从所述卡片的插入方向的后方至前方朝所述卡片收容空间侧倾斜,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卡片的插入方向基本平行,所述第四卡合部从所述卡片的插入方向的后方至前方朝所述卡片收容空间的外侧倾斜,所述固定突起为多棱柱状或多棱筒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第三卡合部及第四卡合部分别抵接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的最前端与所述开关对向构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的最前端具有多个触点部。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突起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下壁上,并朝向所述外壳的上壁立起设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突起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下壁上,并朝向所述外壳的上壁立起设置。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突起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下壁上,并朝向所述外壳的上壁立起设置。
CN201210319992.5A 2011-09-02 2012-08-31 卡片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3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1841A JP5803449B2 (ja) 2011-09-02 2011-09-02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2011-191841 2011-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3466A true CN102983466A (zh) 2013-03-20
CN102983466B CN102983466B (zh) 2015-04-01

Family

ID=47857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999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83466B (zh) 2011-09-02 2012-08-31 卡片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03449B2 (zh)
CN (1) CN10298346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508A (zh) * 2013-10-30 2015-05-06 Smk株式会社 卡连接器
CN105281071A (zh) * 2014-05-28 2016-01-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单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5163Y (zh) * 2001-03-24 2002-01-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EP1538710A2 (en) * 2003-12-01 2005-06-08 J.S.T. Mfg. Co., Ltd. Memory card connector
CN201061023Y (zh) * 2007-06-21 2008-05-14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检测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
CN201421901Y (zh) * 2009-04-10 2010-03-10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EP2214252A1 (en) * 2007-10-23 2010-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device
CN201797170U (zh) * 2010-02-05 2011-04-13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侦测卡片插入的卡片连接器
CN201868602U (zh) * 2010-09-29 2011-06-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6299A (ja) * 2001-07-06 2003-03-20 Iriso Denshi Kogyo Kk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4023389B2 (ja) * 2003-05-26 2007-12-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メモリカード用ソケット
TWM248058U (en) * 2003-06-17 2004-10-21 Molex Taiwan Ltd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75163Y (zh) * 2001-03-24 2002-01-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EP1538710A2 (en) * 2003-12-01 2005-06-08 J.S.T. Mfg. Co., Ltd. Memory card connector
CN201061023Y (zh) * 2007-06-21 2008-05-14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检测功能的电子卡连接器
EP2214252A1 (en) * 2007-10-23 2010-08-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device
CN201421901Y (zh) * 2009-04-10 2010-03-10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CN201797170U (zh) * 2010-02-05 2011-04-13 泰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侦测卡片插入的卡片连接器
CN201868602U (zh) * 2010-09-29 2011-06-1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508A (zh) * 2013-10-30 2015-05-06 Smk株式会社 卡连接器
CN105281071A (zh) * 2014-05-28 2016-01-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单元
CN105281071B (zh) * 2014-05-28 2017-08-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03449B2 (ja) 2015-11-04
JP2013054885A (ja) 2013-03-21
CN102983466B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9639B1 (ko) 일체형 감지스위치를 갖는 메모리카드 및 sim카드장착소켓
CN101854013B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US8770996B2 (en) Card connector
EP3128723B1 (en) Sim card holder and terminal mobile having sim card holder
CN102299451A (zh) 卡片连接器
US10381759B2 (en) Card socket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02780106A (zh)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US7112077B2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card(s) detection capabilities
US772699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a wedge-shaped block
US20140045364A1 (en) Connector
US7357642B2 (en) Card connector
CN102983466B (zh) 卡片连接器
US8206166B2 (en) Card connector
US7670161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5117559B2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2016115663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3986004A (zh) 卡连接器
US9461381B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with metal pins of terminals connected by an electronic card received therein
CN104577515B (zh) 设有侦测、复位机构的卡座
CN104577516B (zh) 通过卡套实现锁卡、侦测的卡座
CN2826735Y (zh) 断电式侦测记忆卡到位的连接器
CN103166055A (zh) 卡连接器
CN101685931B (zh) 电子装置及其卡片固定模块
CN201638999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6877031A (zh) 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8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