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61672A -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61672A
CN102961672A CN2012105381763A CN201210538176A CN102961672A CN 102961672 A CN102961672 A CN 102961672A CN 2012105381763 A CN2012105381763 A CN 2012105381763A CN 201210538176 A CN201210538176 A CN 201210538176A CN 102961672 A CN102961672 A CN 102961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fructus
radix
medicine
corii asin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3817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守强
边晓媛
时维武
郝鑫
田林林
陈延强
崔聪
巩雪
徐亮
唐霞
Original Assignee
陈守强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陈守强 filed Critical 陈守强
Priority to CN20121053817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61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961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61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50-350份、麦冬120-180份、五味子20-40份、川芎120-180份、丹参150-250份、半夏70-110份、陈皮120-180份、焦三仙各250-350份、乌贼骨250-350份、木香120-180份、砂仁50-70份、连翘120-180份、生甘草50-70份、阿胶450-550份。该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健脾宁心消痞的功效,主治气阴两虚、血瘀痞满。本发明药物原料易得,服用及携带方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生活压力的增大带来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导致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球有近四分之一人口为心血管疾病及相关疾病所威胁,2004年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总数达到了1530万人,占全球疾病总死亡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疾病。预计到202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将增加到2500万,其中1900万在发展中国家。据卫生部2003年中国卫生年鉴,2002年我国大城市居民心脏病死亡率达75.68/10万,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居死因的第3位;农村居民心脏病死亡率达73.93/10万,仅次于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居死因的第4位。
在众多心血管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伴有上腹胀、早饱、恶心等中医“痞满”的证候,同时,一些“痞满”患者经常伴有胸闷、胸痛、气短、心悸、心烦、失眠等心血管病症状,我们将其统称为“心痞证”。
目前,国外及国内的一些研究对心血管疾病合并胃肠疾病都进行了论述,对一些相关机制进行了阐述,但治疗上仅限于对症处理,而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许多必需药物,如抗凝药阿司匹林等本身对胃肠道即有损害作用,对临床医生提出很大挑战。中医对胸痹、痞满的单独治疗有诸多经验,且可避免西药的诸多副作用,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心绞痛或痞满的单独论治,尚未有人将其作为整体进行探讨。
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疾病兼痞满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阴两虚(心脾气虚,心胃阴虚),标实为血瘀痞满(心血瘀阻,胃脘痞满);这些伴随症状除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外,还常影响主要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但未引起临床大夫的足够重视,
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同时治疗痞满的药物,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材容易、疗效显著、口感好、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本发明为中药制剂,可达到益气养阴活血,健脾宁心消痞,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50-350份、麦冬120-180份、五味子20-40份、川芎120-180份、丹参150-250份、半夏70-110份、陈皮120-180份、焦三仙各250-350份、乌贼骨250-350份、木香120-180份、砂仁50-70份、连翘120-180份、生甘草50-70份、阿胶450-550份。
上述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80-320份、麦冬140-160份、五味子25-35份、川芎140-160份、丹参180-220份、半夏80-100份、陈皮140-160份、焦三仙各280-320份、乌贼骨280-320份、木香140-160份、砂仁55-65份、连翘140-160份、生甘草55-65份、阿胶480-520份。
上述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300份、麦冬150份、五味子30份、川芎150份、丹参200份、半夏90份、陈皮150份、焦三仙各300份、乌贼骨300份、木香150份、砂仁60份、连翘150份、生甘草60份、阿胶500份。
上述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为膏剂剂型形式。
上述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8-10倍,每次煎煮2-3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8-12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蜂蜜/木糖醇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健脾宁心消痞的功效,主治气阴两虚、血瘀痞满。
用法用量:每日4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及睡前半小时各服用一次,每次3大匙(约75g),10日为一疗程。
本发明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中: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长于健脾补中,益卫固表,利水退肿,补气偏于行。《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汤液本草》:“补五脏诸虚不足,而泻阴火,去虚热。无汗则发之,有汗则止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黄芪中所含黄芪多糖可使甘油三醋(T份)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Ch)明显升高,从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黄芪多糖还可抑制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的核因子一xB(NF—x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症反应。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具有养阴生津,清心安神之效。《本草汇言》:“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具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作用,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谓 “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本草备要》载其“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医林纂要》曰:“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五味子酚具有抑制氧自由基产生的作用,可保护细胞膜系统免受氧自由基的侵害;另外,五味子酚可以提高心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从而使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下降,增强心肌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同时,五味子酚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可提高细胞内cAMP的含量,抑制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及溶酶体酶的释放,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本草汇言》言其“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日华子》曰:“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川芎嗪可减轻缺血对线粒体的损害,对心悸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适量川芎嗪可促进胃液分泌量的增加。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心包、肝经。色赤入血,可升可降。功效活血祛瘀,除烦安神。《日华子本草》载其:“养血定志,通理关节……破宿血,补新生血”,《淮南本草》谓其:“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品汇精要》:“主养阴血,除邪热”。《本草便读》曰:“丹参,功同四物,能祛瘀以生新,善疗风而散结,性平和而走血……补血之力不足,活血之力有余,为调理血分之首药”。丹参中所含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且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还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名医别录》言:“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医学启源》言其:“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半夏能激活迷走神经传出活动而具有镇吐作用;具抗心律失常作用,其煎剂对犬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有拮抗作用;半夏还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阻止或延缓高脂血症的形成,并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具有抑制心脏和短暂的降压作用。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功善理气健脾。《神农本草经》谓其:“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名医别录》载其“下气,止呕咳”。 陈皮在体外具有抗人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其水提液对离体唾液淀粉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临床处方中,焦三仙是指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三味药合在一起的简称,此表达方式为临床上常用的表达方式。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之效。《日用本草》谓其“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纲目》曰:“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山楂含有VC、VB、胡萝卜及多种有机酸,口服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并能增强酶的活性,促进消化;另外还含有淀粉酶,能增强胰脂肪酶活性,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达到消食开胃、增进食欲的作用;此外山楂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醇.促进心肌收缩,保护心肌不受损害,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
神曲味甘、辛,性温。归脾、胃经。善消食健胃。《药性论》载其“化水谷宿食,癥结积滞,健脾暖胃。”《本草纲目》言“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诸气。”
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肝经。长于消食健胃。《名医别录》载其“消食和中”,《本草纲目》曰:“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乌贼骨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功效收敛制酸。
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芳香行散,可升可降。功效温中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导滞。可通调全身之气机,以资气血生化之源,《曰华子本草》言:“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安胎。”《本草纲目》曰:“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木香的药理作用集中表现在消化、心血管系统方面,同时具有抗菌、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糖等作用。不同剂量的木香煎剂对胃排空及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这种量效关系在促胃动力作用方面更为明显。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药性论》谓其:“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砂仁对盐酸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伤、吲哚美辛—乙醇引起的胃粘膜细胞障碍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清热散结之效。《珍珠囊》言其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近几年药理研究提示其在抗氧化,降血脂方面有一定作用。
生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心、肺经。气和性缓,可升可降。《名医别录》言:“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本草正》曰:“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祛邪热,坚筋骨,健脾胃,长肌肉。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故称国老。”本方中用之协和寒热、平调升降,调和诸药,为使药。野甘草乙醇提取物对胃HK—ATP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发挥抗溃疡、解痉作用;其多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及解毒作用也被药理研究所证实。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能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症及燥症。
本发明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中,黄芪甘温,健脾补中,益卫固表,补气偏于行,兼具活血之效;麦冬养心阴,清心热,除烦安神,同时可滋养胃阴,二者合用可补益心脾气之不足及心胃阴虚;麦冬配伍阿胶,治热病伤阴,虚烦不眠;丹参味苦微寒,活血化瘀止痛而不伤气血,三药共为君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之效;臣以五味子补益心肾,以助麦冬收敛心气,增强宁心安神之效;川芎助丹参活血祛瘀之功;焦三仙消食和胃;佐以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开胃,醒脾化湿,使气机通畅;半夏、连翘散结除痞,降逆和胃;乌贼骨制酸止痛;甘草益气养心,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加入黄酒、蜂蜜/木糖醇、阿胶收膏,全方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健脾宁心消痞之效。
本发明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以这些兼证为重点,在治疗主症的同时,兼顾次要症状,在有效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时,对主症的恢复亦有良好促进作用。
     为了说明本发明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的安全性,特提供本发明药物的毒理学实验结果及临床试验结果:
1、急性毒性试验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膏剂,在488.8g生药/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膏剂的最大给药量为488.8g生药/kg/d(LD50>488.8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膏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1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膏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4888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2、长期毒性试验 
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18.0、6.0、2.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膏剂,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0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
临床试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74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9—75岁,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拟定。 (1)症状与体征:发作性胸痛,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发,疼痛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下颌部,呈紧缩性或烧灼感,持续3-5分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发作时可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2)辅助检查:心电图可见心肌缺血表现。
1.2.2 中医“心痞证”气阴两虚,血瘀痞满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主症:胸痛/胸闷、脘腹胀满。次症:心悸,神疲乏力,声息低微,少气懒言,易汗出,纳差,干呕,口燥咽干等。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或薄黄或少苔,脉沉细涩或弱涩。
符合西医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具备以上主症及舌脉,结合次症,可确诊为“心痞证”气阴两虚,血瘀痞满型。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的心绞痛,除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外以脘腹胀满异常为主要表现者。
(2)有中医痞满证候者;
(3)中医辩证为气阴两虚,血瘀痞满型;
(4)年龄在35-70岁之间;
(5)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1.4 病例排除标准 
(1)急性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劳累性心绞痛Ⅳ级及其他心脏病患者;
(2)合并控制不良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100mmHg)、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快速房颤、房扑、阵发性室速等)者;
(3)合并严重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肝功能(ALT、AST)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5倍者,肾功能异常者;
(4)精神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综合征、胃及食管反流、食道裂孔疝、主动脉夹层等所致胸痛;
(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6)对试验药物成分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7)近一个月内参加其他临床药物试验;
(8)近期4周内作过较大手术者;
(9)四周内使用过已知对主要脏器有损害的药物者;
(10)中医辨证不属气阴两虚,血瘀痞满证者。
(11)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对照组每天给予拜阿司匹林100mg、立普妥20mg、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依姆多20mg、明同40mg等,10天为1疗程。
2.2治疗组给予本发明膏剂:每日4次,每次3大匙(约75g),10天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项目 (1)中医证候(主症、次症)每周观察其变化。(2)心绞痛、脘腹胀满发作的时间、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原因。(3)相关体征:血压、脉搏、体温、心率、呼吸、舌、脉。(4)相关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生活量表测定,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3.2 安全性检查(1)一般性体检项目。(2)血、小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
3.3 疗效标准
3.3.1中医症候疗效判断标准
症候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编写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标准)
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30%,小于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小于0。
3.3.2单项症状、体征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改善在2级以上;
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症状改善1级,而未消失;
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3.3.3动态心电图指标
心肌缺血总负荷: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同时记录全十二导联24h心电信息.计算采用“三个一”心肌缺血诊断标准(ST段低≤1.0mm、持续时间≥1min、两次间隔时间≥lmin),以ST 段压低幅度与连续压低持续时间的乘积的总和作为 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单位: mm·min)。由于每天缺血发作存在差异, 发作减少50%才被认为是治疗因素所致。
3.3.4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别判断患者身体及心理状态,以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具体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中文版(WHOQOL-BREF)》(见附表1),量表的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3.3.5安全性评价标准
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
2级:比较安全,有轻度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
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检查有轻度异常,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
4级: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止试验,或安全性指标检查明显异常。
3.4整理有效资料,全部数据均应用SAS8.1(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8.1)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方差检验,计数无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有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差异显著。
3.5 治疗结果见表1—4。
表1两组临床症候总疗效比较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例,%)
治疗组 30 9(30.0) 19(63.33) 2(6.67) 28(93.33)
对照组 30 3(10.00) 16(53.33) 11(36.67) 19(63.33)
表1统计学分析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心痞证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30 20.87±3.92 10.84±4.73
对照组 30 20.60±3.68 14.33±3.98
表2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两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TIB(mm·min) 治疗后TIB(mm·min)
治疗组 15 20.45±13.26 10.06±5.92
对照组 14 20.13±12.87 9.53±5.03
表3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比较
表4统计分析提示: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生活质量各领域,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自身生活总评价方面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社会关系领域、周围环境领域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心理领域、自身生活总评价方面,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典型病例: 
刘××,男,54岁,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血压最高180/120mmHg;高胆固醇血症病史4年;冠心病病史1年半。近1月来因工作繁忙出现心前区疼痛2次,为刺痛,伴背部放射痛,持续40-50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及休息后逐渐缓解,双下肢轻度水肿,口干、口臭,饮食、睡眠差,大便粘,舌红、苔黄,脉滑数。本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兼痞证”之范畴,予予本发明药物膏方,每日4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及睡前半小时各服用一次,每次1大匙(约75g),10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复诊,胸痛未再发作,无口干、口臭症状,食欲明显增加,无其他不适。
李××,女,59岁,既往冠心病病史3年余,症见胸闷,背痛,口干,胃胀,纳差,大便5日1行,双下肢略浮肿,舌紫暗,苔黄腻,脉沉。予予本发明药物膏方,每日4次,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及睡前半小时各服用一次,每次1大匙(约75g),10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患者无胸闷、胃胀,背痛、口干明显减轻,食欲好转,双下肢无浮肿,大便正常,好转出院。
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能直达病灶,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处方:黄芪300g、麦冬150g、五味子30g、川芎150g、丹参200g、半夏90g、陈皮150g、焦三仙各300g、乌贼骨300g、木香150g、砂仁60g、连翘150g、生甘草60g、阿胶500g。
制备方法:
a:先将以上重量配比的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3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8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蜂蜜200g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实施例2
处方:黄芪280g、麦冬160g、五味子25g、川芎160g、丹参180g、半夏100g、陈皮140g、焦三仙各320g、乌贼骨280g、木香140g、砂仁55g、连翘140g、生甘草65g、阿胶480g。
制备方法:
a:先将以上重量配比的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12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蜂蜜200g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实施例3
处方:黄芪320g、麦冬140g、五味子35g、川芎140g、丹参220g、半夏80g、陈皮160g、焦三仙各280g、乌贼骨320g、木香160g、砂仁65g、连翘160g、生甘草55g、阿胶520g。
制备方法:
a:先将以上重量配比的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10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蜂蜜200g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实施例4
处方:黄芪250g、麦冬180g、五味子20g、川芎180g、丹参150g、半夏110g、陈皮120g、焦三仙各350g、乌贼骨250g、木香120g、砂仁50g、连翘180g、生甘草50g、阿胶450g。
制备方法:
a:先将以上重量配比的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10倍,每次煎煮3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12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木糖醇200g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实施例5
处方:黄芪350g、麦冬120g、五味子40g、川芎120g、丹参250g、半夏70g、陈皮180g、焦三仙各250g、乌贼骨350g、木香180g、砂仁70g、连翘120g、生甘草70g、阿胶550g。
制备方法:
a:先将以上重量配比的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8倍,每次煎煮2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8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木糖醇200g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Claims (5)

1.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50-350份、麦冬120-180份、五味子20-40份、川芎120-180份、丹参150-250份、半夏70-110份、陈皮120-180份、焦三仙各250-350份、乌贼骨250-350份、木香120-180份、砂仁50-70份、连翘120-180份、生甘草50-70份、阿胶450-5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280-320份、麦冬140-160份、五味子25-35份、川芎140-160份、丹参180-220份、半夏80-100份、陈皮140-160份、焦三仙各280-320份、乌贼骨280-320份、木香140-160份、砂仁55-65份、连翘140-160份、生甘草55-65份、阿胶480-5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黄芪300份、麦冬150份、五味子30份、川芎150份、丹参200份、半夏90份、陈皮150份、焦三仙各300份、乌贼骨300份、木香150份、砂仁60份、连翘150份、生甘草60份、阿胶5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为膏剂剂型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先将黄芪、麦冬、五味子、川芎、丹参、半夏、陈皮、焦三仙、乌贼骨、木香、砂仁、连翘、生甘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为药物重量的8-10倍,每次煎煮2-3小时,煎煮液在室温20度以内的环境下沉淀8-12小时,滤取煎液,药渣压榨,压榨液与滤液合并,加热浓缩,先武火加热至沸,后文火加热,捞去浮沫,浓缩至用搅拌棒挑起滴落成线,得到稠厚的药物清膏;
b:阿胶烊化:阿胶加黄酒烊化,得阿胶烊化液,备用;
c:将蜂蜜/木糖醇和步骤b中制得的阿胶烊化液加入到步骤a制得的药物清膏中,混匀,浓缩成相对密度1.38-1.42的稠膏,即得。
CN2012105381763A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961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81763A CN102961672A (zh)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381763A CN102961672A (zh)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61672A true CN102961672A (zh) 2013-03-13

Family

ID=4779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381763A Pending CN102961672A (zh) 2012-12-13 2012-12-13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616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6235A (zh) * 2017-09-07 2018-01-19 成都兴倍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守强,等: "宁心消痞方临床应用体会", 《实用中医药杂志》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6235A (zh) * 2017-09-07 2018-01-19 成都兴倍加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1816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3405668B (zh) 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剂
CN101745078B (zh) 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病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3849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2879A (zh) 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1711853B (zh) 一种治疗心动过缓病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45249B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CN104208425A (zh) 一种用于调理临界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01361797B (zh) 一种中药降压鞋垫
CN101195003B (zh) 一种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的中成药
CN100515462C (zh) 治疗心、脑血栓性疾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2961672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79804B (zh) 一种治疗心绞痛的中药
CN110882347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2940847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病兼痞满的中药组合物
CN108936665A (zh) 一种滋阴补肾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940809B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兼汗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22852A (zh)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工艺及用途
CN104645252A (zh) 一种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6035C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制剂
CN105770520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726813A (zh) 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56984B (zh) 一种防治女性缺铁性贫血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84679B (zh) 基于治未病和药食同源理论的防治心血管病的食疗制剂
CN103655917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病的中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