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5468B - 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5468B
CN102955468B CN201210306401.0A CN201210306401A CN102955468B CN 102955468 B CN102955468 B CN 102955468B CN 201210306401 A CN201210306401 A CN 201210306401A CN 102955468 B CN102955468 B CN 1029554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unit
controller
boundary element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064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5468A (zh
Inventor
林良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 Der Saving Energy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 Der Saving Energy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 Der Saving Energy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San Der Saving Energy Tech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5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5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54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其中开放式监控系统包含感测器单元、控制器单元、使用者界面单元以及伺服主机单元。开放式监控系统的伺服主机单元可通过与感测器单元、控制器单元及使用者界面单元的连接,传输自感测器单元的数据信息至使用者界面单元,使用者界面单元根据数据信息及使用者设定运算产生控制指令信息。控制器单元通过伺服主机单元接收控制指令信息,其根据控制指令信息输出控制动作/信号。其中,伺服主机单元不必事前得知各感测器单元、控制器单元及使用者界面单元的网络位址,也能成功的转传数据信息至欲接收信息的使用者界面单元以及转传控制指令信息至欲接收信息的控制器单元。

Description

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网络上的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监控系统是由感测器将感测的信息,通过通讯方法如串序列传输方式传递给一伺服主机。监控系统在中央监控应用相当普遍,且亦应用在能源管理、数字家庭及医疗照护等领域。因此,监控系统的数据监控就显得相当重要。
以能源管理及节能的应用为例,随着人口的进展使各个都市扩大,各种设备也随着被扩大使用而使能源的使用量也极大幅度地上升,如何有效节能也成为各大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上的重要关键。故此,该些大小企业多半通过摆设各种感测器于所欲进行节能的设备中,以便能监控该些设备、收集其设备的各种数据,以及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以供设计更有效的节能方法。然而,以目前传统设备数据处理的方法而言,实施传统的数据监控处理方法需花费大量的成本及时间建设节能监控系统。
图1为传统中央监控系统的监控系统10,如图1所示,监控系统10包含感测器20、控制器30以及伺服主机40。感测器20通常会感测使用者欲监控目标的变化,并产生一数据信息传至伺服主机40。伺服主机40具有安装逻辑运算程序,以便处理该数据信息,并产生一控制指令给控制器30。逻辑运算程序通常是安装于伺服主机40内的存储器45中。传统的监控系统10的感测器20通常是根据各个中央监控系统设备系统专用设定、订做或撰写各种程序。若需于别处建设另一设备系统,则需重新设计另一适合该场所的设备系统,并另订做符合该场所设备系统的感测器。另外,在传统的监控系统10中,感测器20通过以串序列通讯方式或网络连接方式与伺服主机30连接。若以前者串序通讯方式连接,伺服主机40与感测器20及控制器30的摆设则受限制,无法与感测器20及控制器30离太远。若以网络方式连接,感测器20、控制器30及伺服主机则需要设固定网络地址,以便各单元知道双方的网络位址而可传输数据或指令至对的单元。以上两种情况,当使用者有欲增加其他感测器或控制器时,则需要更改伺服主机40的逻辑运算程序,而由于该伺服主机40的逻辑运算程序是特别为该订做的监控系统写的程序,能修改伺服主机40的程序则需要非常熟悉该监控系统10及该程序内容的程序设计师。然而,该程序设计师不见得懂得如何设计节能的方案,而懂得设计节能的方案也因为不了解各个不同订做的监控系统而无法实施其节能方案。为解决上述的问题,势必需要有提高监控系统的弹性、开放性及方便性,以便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建立新的或加盖于一旧的监控系统上,而同时也具可让各种不同使用者自己设计节能方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以达到能克服逻辑运算的功能集中于监控系统中的伺服主机单元而导致监控系统无法更具有弹性及开放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以达到通过网际网络使复数个具有浮动网络位址的感测器单元,通过一具有固定网络位址的伺服主机单元与复数个具有浮动网络位址的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提供一种任何时候可以增加减少感测器单元、控制器单元或使用者界面单元的数目的开放式监控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其利用复数个使用者界面单元,让不同使用者可自己设计逻辑运算的方案,以便更多使用者可不必熟悉程序设计,也能轻易有效于该监控系统实施节能方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通过增加感测器单元,使用者界面单元及控制器单元的数量可让使用者简单快速的建立起监控系统,以便进行节能方案。
本发明的监控系统包含:感测器单元、控制器单元、使用者界面单元、以及伺服主机单元,其中感测器单元用以产生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包含感测器识别码;控制器单元,用以产生控制器连接信息及接收控制指令信息;伺服主机单元,用以接收数据信息、控制器连接信息、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及控制指令信息,其中当数据信息的感测器识别码符合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的目标感测器识别码,伺服主机单元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以及当控制器连接信息的控制器识别码符合控制指令信息的目标控制器识别码,伺服主机单元将控制指令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单元。
本发明的监控系统包含感测器单元、控制器单元、使用者界面单元、以及伺服主机单元,其操作方法包含:产生数据信息于感测器单元;产生感测器连接信息,其中包含感测器识别码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产生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其中包含目标感测器识别码;比较感测器识别码及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并当目标感测器识别码符合感测器识别码时使数据信息自感测器单元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解读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产生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及控制指令信息,其中包含目标控制器识别码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产生控制器连接信息,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其中包含控制器识别码;以及比较控制器识别码及目标控制器识别码,并当目标控制器识别码符合控制器识别码时,使控制指令信息自使用者界面单元传输至控制器单元。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监控系统;
图2A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2B为图2A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流程图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4A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使用者界面单元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4B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使用者界面单元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4C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使用者界面单元的另一较佳实施例;
图4D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使用者界面单元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以及
图5为本发明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A组                      110B2:感测器单元B2
B:B组                      110C:感测器单元C
C:C组                      120:控制器单元
1~3:连接                   120A:控制器单元A
10:监控系统                120B:控制器单元B
20:感测器                  120C1:控制器单元C1
30:控制器                  120C2:控制器单元C2
40:伺服主机                130:伺服主机单元
45:存储器                  140:使用者界面单元
100:监控系统               140A:使用者界面单元A
110:感测器单元             140B:使用者界面单元B
110A:感测器单元A           140C:使用者界面单元C
110B1:感测器单元B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能源管理、数字家庭、医疗照护等领域,或在公司、厂商等场所或其他地方需节能的场景下,通过本发明使用者也能轻松、迅速、简单的看到公司或厂商等场所的现场数据,对此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处理,并根据运算结果控制监控系统的控制器,以便使用者可轻易自由的设计新的节能方案。
图2A所示为本发明监控系统100的一较佳实施例,在最基本的情况下,数据储存系统100包含至少一感测器单元110、至少一控制器单元120、一伺服主机单元130、以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感测器单元110包含为温度感测器、电压感测器、气压感测器等具有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感测器单元110具可为温度、声音、湿度、光度、电压、电流、电阻、频率、加速度、电容、电感、电导度、酸碱值等电子信号或其组合的感测器。控制器单元120包含任何可控制影响感测器单元110所能感测到的信息的电子装置,如升降温度、声音、湿度、光度、电压、电流、电阻、频率、加速度、电容、电感、电导度、酸碱值等电子信号或其组合的控制器。伺服主机单元130包含为一具能与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连接并于该些单元之间转传数据的电子装置。在较佳实施例中,伺服主机单元130包含为伺服器装置或电脑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是通过网际网络与伺服主机单元130通讯连接,其中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各具有一浮动网络位址(亦即浮动Internet Protocol、简称浮动IP),伺服主机单元130则具有一固定网络位址(亦即固定Internet Protocol、简称固定IP)。在本实施例中,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是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如WiFi)、Zigbee、Zwave或蓝牙等通讯传输方式连接。本发明监控系统100的一特点在于,即使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浮动网络位址事先未记录于伺服主机单元130内,伺服主机单元130还是能通过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主动告知其浮动网络位址给伺服主机单元130,并通过伺服主机单元130提供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互相间接的通讯连接方法。以下将更详细描述上述的连接方式。
如图2A所示,伺服主机单元130与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连接,其连接在此图中被标为连接线1、2及3,以便协助解释本实施例结构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如图2A所示,感测器单元110可被实际摆设于一场所里,如公司或厂商等场所。感测器单元110具有一浮动网络位址,并当感测到所欲监控的目标的变化时,如温度的变化等可测量的环境数据,感测器单元110将会根据侦测到的变化产生一数据信息,其中包含一感测器识别码。感测器识别码可为任何文字数字号码或其组合的识别码,如“AAA”、“1234”、“A2B3”等组合。感测器单元110具有预设储存伺服主机单元130的固定网络位址,通过此固定网络位址与伺服主机单元130网络通讯连接(如图2A中的连接1),并将产生的数据信息传至伺服主机单元130接收。同时,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也具有预设储存伺服主机单元130的固定网络位址,并通过此预设储存的固定网络位址传送一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至伺服主机单元130,使用者界面讯连接息包含一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其中,目标感测器识别码为使用者界面单元140自所欲感测器单元中取得数据信息的感测器识别码。换言之,如系统中有一感测器单元A,其感测器识别码为“AAA”,而使用者界面单元140若想请求接收感测器单元A的数据信息,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则只需将目标感测器识别码设为感测器识别码的“AAA”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会事先将包含目标感测器识别码的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伺服主机单元130所在的固定网络位址。当伺服主机单元140接收到此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时,伺服主机单元130将会当下比较目前有接收到的感测器识别码及目标感测器识别码。若发现有相符的组合,伺服主机单元130将会把感测器单元110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在较佳实施例中,当伺服主机单元130自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接收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时,伺服主机单元130会于一段预设时间等待感测器单元110主动与其连接。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感测器110为固定网络位址或感测器110事前先与伺服主机单元130连接,伺服主机单元130则可主动请求感测器单元110的数据信息,以便可迅速的将其数据信息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140。
如图2A所示,当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接收到数据信息时,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会根据数据信息及一使用者设定来产生一控制指令信息。在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为一具有运算逻辑程序功能的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智慧手机等手持式电子装置或其他更大型的电子装置。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可为电子装置中的软件程序;但不限于此。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亦可为纯硬体的实施,如实体按钮等可设定的输入界面。使用者通过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界面输入欲监控的设定,而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根据此些设定产生使用者设定。根据此使用者设定及数据信息,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会产生一控制指令信息,其中控制指令信息包含目标控制器识别码。目标控制器识别码为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所欲控制的控制器单元120的控制器识别码。当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产生控制指令信息后,其将会传输控制指令信息至伺服主机单元130。接着,如上述所描述的感测器单元11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方式,伺服主机单元130将对比控制器单元120的控制器识别码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控制指令信息中的目标控制器识别码,并当两者识别码相符时,伺服主机单元130将会把控制指令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单元120接收。而当控制器单元120接收到控制指令信息时,控制器单元120根据控制指令信息输出一控制动作或信息,如调整电压、温度、湿度等动作。在较佳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120所控制的范围是与控制器单元120同组的感测器单元110具有相关性。比如说,若感测器单元110是感测温度,控制器单元120所控制的范围较佳是与感测器单元110所感测的温度相关,如开启/关闭冷气机。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感测器单元110与控制器单元120之间的关系并不限于此;感测器单元110及控制器单元120亦可是不相关的组合(亦即,控制器单元120所输出的控制动作或信息不见得会影响到感测器单元110所感测的信息,因此不见得会影响到感测器单元110所产生的数据信息)。
图2B所示为图2A的实施例中,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伺服主机单元13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一较佳实施例。如图2B所示,为更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功能,感测器单元110及控制器单元120被组合成A、B、C组,而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则有使用者界面单元A、B及C等复数个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如图2B所示,A组、伺服主机单元13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A为图2A所示的实施例。B组则有较多感测器单元110(如图所示的感测器单元110B1及感测器单元110B2)。在本实施例中,B组的感测器单元110B1及110B2各别将会传输数据信息至伺服主机单元130,并如同上述方式传输此些数据信息至使用者界面单元140B。在此实施例中,伺服主机单元130分别传输感测器单元110B1及110B2的数据信息至使用者界面单元140B。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伺服主机单元130亦可将感测器单元110B1及110B2的数据信息结合为一综合数据信息,并一并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140B接收。亦即,伺服主机单元130可接收复数个感测器单元110(如感测器单元110B1及感测器单元110B2)的数据信息,并分别(或结合)传送数据信息至使用者界面单元140B。然而,若其他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如使用者界面单元140A或140C)也于伺服主机单元130请求B组的感测器单元110B1或/及感测器单元110B2的数据信息,伺服主机单元130则也会将数据信息传输至该些使用者界面单元140A或使用者界面单元140C中。
如图2B中的C组所示,C组包含复数个控制器单元120(控制器单元120C1及120C2),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图仅是为更佳的描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并不会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图C组所示,感测器单元110C的数目较控制器单元120(控制器单元120C1及120C2)的数目少(本实施例不限本发明于只有一个感测器单元)。在此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C于伺服主机单元130请求C组的感测器单元110C的数据信息,并根据使用者设定及数据信息产生控制指令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C是产生一综合控制指令信息,其包含复数个目标控制器识别码及其组合的控制指令。使用者界面单元140C将综合控制指令信息传输至伺服主机单元130,而伺服主机单元130则将其解读,并分别传输该些控制指令至与该些控制指令所组合的目标控制器识别码相符的控制器识别码的控制器单元120C1及120C2。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C亦可分别单独的传送该些控制指令至伺服主机单元130。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单元140C亦可于不同组的感测器单元110及控制器单元120取得数据信息,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组下达控制指令信息。换言之,举例而言,使用者界面单元140A可从B组的感测器110B1或/及110B2取得数据信息,并向C组中的控制器单元120C1或/及120C2下指令。
图3所示为本发明监控系统100的直型中的一流程图,如图3所示,步骤200包含感测器单元110传送数据信息;步骤201包含伺服主机单元传送数据给指定的使用者界面单元;步骤202包含使用者界面单元接收数据信息;步骤203包含读取使用者所输入的控制规则;步骤204包含控制策略运算;步骤205包含控制信号输出;步骤206包含伺服主机单元传送控制指令信息给控制器单元120;步骤207包含控制器单元接收控制指令信息,并解读其中的指令并采取相对应的动作。此处所言的动作是上述已提过控制温度等数据,致使可影响到感测器单元可感测到数据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数据信息。
图4A至4B为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不同实施例,以下将详细讲解图4A至4B的特征。
如图4A所示的一较佳实施例,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包含为一电子装置中的文字使用者界面(亦即text user interface、text UI),通过软件程序实施展现,如图4A所示,使用者可于其中间的空白地方直接输入指令的文字规则,其指令规则的规格不限于任何一种市场上的指令程序模式。举例而言,如使用者希望以Java、JavaScript、C++或Visual Basic等程序设计语言实施的话,本发明不会做任何限制的。如图4A所示,“IF AAA>26oC THEN冷气开关=ON;”为一伪代码(pseudo-code),本发明监控系统其中一特点在于能让使用者自己设计使用者输入指令规则的模式。若使用者期望以Java程序语言输入逻辑运算规则,使用者则仅于任何电子装置(如手持智慧型手机,或以手机短信方式的输入及传输方式等文字输入界面)设计相关的文字输入界面的逻辑运算使用者界面,既可达成使用者可简单、方便、并于易了解或使用者本身惯用的方式实施输入节能设定的规则。
如图4B所示的另一较佳使用者界面单元的实施例,使用者亦可设计一图形使用者界面(亦即,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如图4B所示的使用者界面,使用者可于一预设时段间点选开起或关闭各种温度或光度相关的电子装置,亦即使用者可先设计好欲设定的规则范围,并以同型使用者界面实施,以供任何使用者可通过其使用者界面设定节能的规则。以图4B的实施例为举例,使用者界面是以时间的感测器单元取数据信息,并参考使用者所设的规定(如第一框内第3行中开启冷气机1、冷气机2及暖气机等设定)及数据信息中的数据产生控制指令信息。
图4C所示为图4B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4C所示,使用者亦可限制其他使用者可输入的设定。与图4B相比之下,图4C少了可供使用者在时间上做的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此使用者界面是通过程序软件实施于一电子装置上;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亦可于实体的硬体上实施,如实体的按钮可供使用者输入设定规则。
图4D所示为使用者界面单元的使用者界面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4D所示,设定规则已内建设定好了,使用者则只会看到感测器单元110及控制器单元120的信息。举例而言,如图4D中的第一行所示,当“AAA”大于25度时,通过控制器单元120的显示信息为“可开启空调”。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显示信息”右边的长框可为下拉选择框(pull-downselection box),以供使用者可点选选择喜欢的设定规则的规则输入法。
图5为本发明监控系统操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1包含产生一数据信息于一感测器单元,以供一伺服主机单元接收,该数据信息包含一感测器识别码。在较佳实施例中,伺服主机单元可为一电子装置或伺服器,如电脑、企业级的伺服器等装置。当感测器单元感测到信息或环境的变化时,感测器单元将会产生数据信息,并即时传输至伺服主机单元。其中,感测器识别码是感测器单元的识别码,如“AAA”、“1234”或“A1B3”等文字/数字号码的识别码。在此实施例中,每个感测器单元具有独一无二的感测器识别码。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亦可有复数个具有同样的感测器识别码的感测器感测器单元。
步骤302包含产生一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以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其中,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包含一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在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较佳是产生于使用者界面单元,其作用在于让伺服主机单元知道使用者界面单元的存在,由于在本发明当中使用者界面单元的网络位址可为浮动网络位址(IP)或固定网络位址,因此伺服主机单元并不会事先知道使用者界面单元的存在或其网络位址,通过传送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伺服主机单元可得知使用者界面单元的网络位址。使用者界面单元与伺服主机单元的连接方式可为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如WiFi)、Zigbee、Zwave或蓝牙等传输协定方式。
步骤303包含产生一控制器连接信息于一控制器单元中,以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控制器连接信息包含一控制器识别码。在较佳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是一种可输出控制动作/信号的控制器。控制器连接信息的控制器识别码的用途与上述感测器识别码的用途相同,其作用在于让伺服主机单元得知控制器单元的存在及其网络位址。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具有一浮动网络位址,并通过主动定时传输控制器连接信息至伺服主机单元,可让伺服主机单元得知控制器单元的网络位址及控制器识别码。控制器识别码是引用与上述感测器识别码相同知道理,控制器识别码可为数字号码等编码。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控制器单元的控制器识别码在监控系统中是独一无二的,但不限于此,监控系统具可有复数个具有相同控制器识别码的控制器单元。此外,控制器连接信息可进一步包含一密码组合,而控制指令可进一步包含一目标控制器登入密码。其作用在于,可供本发明监控系统一种认证的方法,以便阻止未授到使用本发明监控系统之权的使用者利用其资源及服务。
步骤304包含比较感测器识别码及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并当感测器识别码符合目标感测器识别码时,使伺服主机单元将数据信息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在较佳实施例中,伺服主机单元会自感测器单元及使用者界面单元接收到感测器识别码及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其中目标感测器识别码代表使用者界面单元所欲间接(通过伺服主机单元)连接的感测器单元(亦即,使用者界面单元所欲撷取数据信息的感测器单元)。在此情况下,伺服主机单元会先对比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及感测器识别码,以确认两者是否是指着相同的感测器单元。当伺服主机单元确认目标感测器识别码是与感测器识别码相符时,伺服主机单元将会把自感测器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输至使用者界面单元。
步骤305包含根据一使用者设定与数据信息运算产生一控制指令信息,并传输至该伺服主机单元。在较佳实施例中,控制指令信息是产生于使用者界面单元中。其用意在于,可以把数据分析处理的逻辑运算动作从伺服主机单元中转移至使用者界面单元上。通过此方式,本发明监控系统可在扩大过程中不带给伺服主机单元过多的负担。此外,由于数据分析处理的逻辑运算动作被移到使用者界面单元端中,当使用者希望更改运算的逻辑或想利用监控系统的其他不同感测器或控制器时,使用者则不必在伺服主机单元端做任何动作,仅只需于自己所使用的使用者界面单元中修正更改程序或硬体的逻辑运算功能即可。
步骤306包含比较控制器识别码及目标控制器识别码,并当控制器识别码符合目标控制器识别码时,传输控制指令信息至控制器单元。在较佳实施例中,伺服主机单元会进行上述比较动作,并当判断确认控制器识别码符合目标控制器识别码时,通过网际网络传输控制指令信息至相对于控制器识别码的控制器单元。其中,控制器单元是可为控制电压、电流、电阻、频率、加速度、电容、电感、温度、音量、光度或其组合的控制器。本发明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可进一步包含使控制器单元根据控制指令信息输出一控制动作或信息。举例而言,根据控制指令信息的指示,控制器单元可输出一控制动作,如关起冷气机。在较佳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所控制的范围是与控制器同组的感测器单元具有相关性。比如说,若感测器单元是感测温度,控制器单元所控制的范围较佳是与感测器单元所感测的温度相关,如开启/关闭冷气机。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感测器单元与控制器单元之间的关系并不限于此;感测器单元及控制器单元亦可是不相关的组合(亦即,控制器单元所输出的控制动作或信息不见得会影响到感测器单元所感测的信息,因此不见得会影响到感测器单元所产生的数据信息)。
综上所述,本发明监控系统100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由于本发明的监控系统100是通过网络通讯联系,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伺服主机单元13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摆设位置可实际上为不同场所;仅需要插上网络线或通过无线网络方式连上网络,即可与监控系统100进行通讯联系。此处优点在于,不必限制伺服主机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摆设位置于感测器单元110及控制器单元120附近,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摆设位置也不必限于伺服主机单元130附近;第二个优点在于,由于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有记录伺服主机单元130的固定IP位址,即使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处于网络防火墙内,也能简单快速地与伺服主机单元130联系,以便于使用者不必为设定防火墙让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或使用者界面单元140通过而烦恼。简单来讲,本发明的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仅要插上网络线或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至网络上,即可简单快速地与伺服主机单元130形成监控系统100;第三个优点在于,由于伺服主机单元130不会事先记录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网络位址,而通过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记录伺服主机单元130的固定IP位址,并主动与伺服主机单元130通讯联系,因此若需更改监控系统100的构造,使用者即可不必担心需要重新设定各个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与伺服主机单元130的联系设定,也可以简单快速地增加或减少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或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数量;第四个优点在于,由于伺服主机单元130不必进行自感测器单元110的数据信息的逻辑运算处理工作,也不必长期记录所有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使用者界面单元140的网络位址,也不必储存来自复数个感测器单元110的过多的数据,因此,与前案技术相较之下,本发明监控系统100对于伺服主机单元130的负担较少,故此可使监控系统100提高扩大的弹性、提升系统的运作速度与效率,并且可以增加更多感测器单元110、控制器单元120及不同使用者界面140及其不同使用者设定的节能规则,也不会对伺服主机单元130产生负面的影响。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监控系统及其相关操作方法还有进行许多不同修改及变更的可能性。因此,本发明将涵盖所附申请专利范围及其均等范围内的所有修改与变更。

Claims (19)

1.一种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
至少一感测器单元,用以产生一数据信息,该数据信息包含一感测器识别码;以及
至少一控制器单元,用以产生一控制器连接信息及接收一控制指令信息,该控制器连接信息包含一控制器识别码;
至少一使用者界面单元,用以接收该数据信息以及产生一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及该控制指令信息,该使用者界面单元根据该数据信息及一使用者设定信息运算产生该控制指令信息,该使用者界面连接信息包含一目标感测器识别码,该控制指令信息包含一目标控制器识别码;以及
一伺服主机单元,用以接收该数据信息、该控制器连接信息、该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及该控制指令信息,其中当该数据信息的该感测器识别码符合该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的该目标感测器识别码时,该伺服主机单元将该数据信息传输至该使用者界面单元,该使用者界面根据该数据信息与该使用者设定信息运算产生控制该控制指令并传送至该伺服主机单元,以及当该控制器连接信息的该控制器识别码符合该控制指令信息的该目标控制器识别码,该伺服主机单元将该控制指令信息传输至该控制器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该使用者界面单元为一可视觉化的电子模块信号呈现单元与控制器单元信号的控制输入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该使用者界面单元为可通过人机界面输入可编辑的文字或图形化标志叙述指令、可产生该控制指令信息的实体的按钮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该感测器单元、该使用者界面单元及该伺服主机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网络、WiFi、Zigbee、Zwave或蓝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控系统,其中该伺服主机单元的通讯地址为固定IP或可被定址的网络位址,该感测器单元、该控制器单元、及该使用者界面单元的通讯地址为固定IP或可被定址的网络位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该感测器单元为电压、电流、电阻、频率、加速度、电容、电感、电导度、酸碱值、温度值、音值、湿度值、光度亮度或其组合的感测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中该控制器连接信息进一步包含一密码组合,该控制指令进一步包含一目标控制器登入密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中该伺服主机单元将自复数个该感测器单元接收的数据信息结合为一综合数据信息并传输至该使用者界面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中该伺服主机单元自该使用者界面单元接收一综合控制指令,该伺服主机单元将该综合控制指令解码为复数个该控制指令并传输该些复数个该控制指令至复数个控制器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控系统,其中该使用者界面单元为具有一使用者界面的电脑或智慧型手机。
11.一种监控系统的操作方法,该监控系统包含至少一感测器单元、至少一控制器单元、一伺服主机单元以及至少一使用者界面单元,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产生一数据信息于该感测器单元以供该伺服主机单元接收,该数据信息包含一感测器识别码;
产生一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供该伺服主机单元接收,该使用者界面单元连接信息包含一目标感测器识别码;
产生一控制器连接信息于该控制器单元,以供伺服主机单元接收,该控制器连接信息包含一控制器识别码;
比较该感测器识别码及该目标感测器识别码,并当该感测器识别码符合该目标感测器识别码时,该伺服主机单元将该数据信息传输至该使用者界面单元;
根据一使用者设定信息与该数据信息运算产生一控制指令于该使用者界面单元,并传输至该伺服主机单元;以及
比较该控制器识别码及该目标控制器识别码,并当该控制器识别码符合该目标控制器识别码时,传输该控制指令信息至该控制器单元。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该电子模块、该使用者界面单元及该伺服主机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网络、WiFi、Zigbee、Zwave、蓝牙等通讯。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该伺服主机单元的通讯地址为固定网际网络协定位址的固定IP或可被定址的网络位址,该感测器单元、该控制器单元、及该使用者界面单元的通讯地址为固定IP、可被定址的网络位址或浮动网际网络协定位址的浮动IP。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该感测器单元为电压、电流、电阻、频率、加速度、电容、电感、电导度、酸碱值、温度值、音值、湿度值、光度亮度或其组合的感测器。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该控制器连接信息进一步包含一密码组合,该控制指令进一步包含一目标控制器登入密码。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结合复数个感测器单元的数据信息为一综合数据信息,并传输该综合数据信息至该使用者界面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进一步包含解码一综合控制指令为复数个该控制指令信息,并传输该些控制指令信息至相对应的控制器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该使用者界面单元让使用者利用可视觉化的电子模块输出信号的呈现单元与接收使用者利用一控制输入单元产生该控制指令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方法,该使用者界面单元为一可通过人机界面输入可编辑的文字或图形化标志叙述指令、可产生该使用者设定信息的实体的按钮指令。
CN201210306401.0A 2011-08-26 2012-08-24 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5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0785A TWI470970B (zh) 2011-08-26 2011-08-26 開放式監控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TW100130785 2011-08-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5468A CN102955468A (zh) 2013-03-06
CN102955468B true CN102955468B (zh) 2015-04-15

Family

ID=47744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0640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5468B (zh) 2011-08-26 2012-08-24 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53988A1 (zh)
KR (1) KR102060573B1 (zh)
CN (1) CN102955468B (zh)
TW (1) TWI4709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7224B2 (en) 2011-08-09 2016-11-15 CloudPassag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computer security
US8412945B2 (en) 2011-08-09 2013-04-02 CloudPassag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lementing security in a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EP2984581B1 (en) 2013-04-10 2018-03-07 Illumio,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management using a logical multi-dimensional label-based policy model
US9882919B2 (en) 2013-04-10 2018-01-30 Illumio, Inc. Distributed network security using a logical multi-dimensional label-based policy model
KR102219365B1 (ko) 2014-04-10 2021-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부 환경정보를 제공하는 전자장치 및 방법
TWI533203B (zh) * 2014-12-05 2016-05-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模型建立方法
CN104571055A (zh) * 2015-01-20 2015-04-29 四川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
CN104735143B (zh) * 2015-03-18 2018-05-25 湖南天冠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家居云平台的批量控制系统和方法
TWI532003B (zh) * 2015-05-19 2016-05-01 Kun-Xian Xie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unit, and ligh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US10055781B2 (en) 2015-06-05 2018-08-21 Boveda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humidity in a closed environment with automatic and predictive identification, purchase and replacement of optimal humidity controller
US10909607B2 (en) 2015-06-05 2021-02-02 Boveda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humidity in a closed environment with automatic and predictive identification, purchase and replacement of optimal humidity controller
CN106325703B (zh) * 2015-07-03 2019-07-19 宁波弘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页人机界面控制设备及其运行方法
JP6509656B2 (ja) * 2015-07-07 2019-05-08 株式会社東芝 施設管制システムおよび施設管制方法
US10178447B2 (en) * 2015-07-23 2019-01-08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ensor network system
CN105160845A (zh) * 2015-08-21 2015-12-16 湖北中科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内外融合的闸道器系统
TWI621096B (zh) * 2015-11-27 2018-04-11 Bright light line lighting system
CN106814777A (zh) * 2015-12-01 2017-06-09 陈政煌 智能检测控制系统
TWI655558B (zh) * 2015-12-01 2019-04-01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Key confidential data protection system
TWI607407B (zh) * 2016-08-22 2017-12-01 Kun Xian Xie Light lamp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10490058B2 (en) * 2016-09-19 2019-11-26 Siemens Industry, Inc. Internet-of-things-based safety system
US10250955B2 (en) * 2016-11-15 2019-04-02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Wireless building sensor system
CN108388494B (zh) * 2017-02-03 2021-07-13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与其控制方法
TWI650972B (zh) * 2017-05-04 2019-02-1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管理系統及其自動註冊連網裝置的方法
CN112526918A (zh) * 2020-12-16 2021-03-19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能源管理云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638A (zh) * 2003-10-16 2005-05-25 三菱扶桑卡客车株式会社 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WO2007092824A2 (en) * 2006-02-09 2007-08-16 Alps Automotive, Inc. Wireless sourceless sensor
CN200986470Y (zh) * 2006-11-28 2007-12-05 李彩珍 温度传感器
CN101722802A (zh) * 2010-01-19 2010-06-09 上海宸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2043317A (zh) * 2010-08-26 2011-05-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机及用于投影机防盗的保全系统
CN102118486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及其传感器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4893B2 (en) * 1998-06-22 2005-07-05 Statsignal Ipc,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remote devices
WO2002028083A1 (fr) * 2000-09-27 2002-04-04 Ntt Docomo, Inc. Procede de commande a distance de dispositifs electroniques et installation de gestion de ces dispositifs
US8706913B2 (en) * 2001-12-31 2014-04-22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Residential gateway system for automated control of residential devices
US20070043478A1 (en) * 2003-07-28 2007-02-22 Ehlers Gregory A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HVAC system
TWM284145U (en) * 2005-09-29 2005-12-21 Univ Nat Taipei Technology Smart-type service system
KR100719067B1 (ko) * 2006-08-03 2007-05-18 한국수자원공사 소규모 무인 급수가압장 원격 자동제어시스템
KR100830833B1 (ko) * 2006-08-14 2008-05-20 인태환 온도, 습도 및 영상 취득 시스템
KR20090001812A (ko) * 2007-05-23 2009-01-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복수의 모니터링 장소에 대한 환경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TWI318283B (en) * 2007-07-06 2009-12-1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Network-based air-conditioning equipment remot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CN101408754B (zh) * 2008-10-30 2010-12-29 中山大学 基于数据挖掘的智能家居优化系统
US8548607B1 (en) * 2008-11-03 2013-10-01 Autani Corp. Automation system network management, architectures, and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TW201025181A (en) * 2008-12-22 2010-07-01 Tatung Co Hom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ZigBee devices
TW201032152A (en) * 2009-02-26 2010-09-0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Residenti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2302605A1 (en) * 2009-09-24 2011-03-30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set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CN102098349A (zh) * 2009-12-09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映射方法及接入业务节点
TW201126462A (en) * 2010-01-28 2011-08-01 shi-bin Zhou Home intelligent control apparatus
TWM388701U (en) * 2010-01-28 2010-09-11 shi-bin Zhou Intelligent family controller
TWM396431U (en) * 2010-04-01 2011-01-11 Univ Chaoyang Technology Consumer electronic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human emotional and physical status
KR101021182B1 (ko) * 2010-10-01 2011-03-15 (주)지이아이티 신재생 에너지를 이용한 그린하우스 모니터링 및 성장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8638A (zh) * 2003-10-16 2005-05-25 三菱扶桑卡客车株式会社 车辆高度调节设备
WO2007092824A2 (en) * 2006-02-09 2007-08-16 Alps Automotive, Inc. Wireless sourceless sensor
CN200986470Y (zh) * 2006-11-28 2007-12-05 李彩珍 温度传感器
CN102118486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及其传感器管理方法
CN101722802A (zh) * 2010-01-19 2010-06-09 上海宸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102043317A (zh) * 2010-08-26 2011-05-04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投影机及用于投影机防盗的保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70970B (zh) 2015-01-21
KR20130022373A (ko) 2013-03-06
CN102955468A (zh) 2013-03-06
TW201310944A (zh) 2013-03-01
KR102060573B1 (ko) 2019-12-30
US20130053988A1 (en) 201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5468B (zh) 开放式监控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Soliman et al. Smart home: Integrating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web services and cloud computing
CN103034182B (zh) 使建筑物或包括许多建筑物的校园自动化的装置
CN103154856B (zh) 针对手势识别的环境相关动态范围控制
Chang et al. NCASH: NFC phone-enabled personalized context awareness smart-home environment
Kaur et al. Literature survey for IoT-based smart home automati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Djehaiche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2M-Smart home based on Arduino-UNO
Pandey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home automation system
KR101501731B1 (ko) 하이브리드 클라우드를 이용한 스마트홈 시스템
Patil et al. AI based Home Automation System using Raspberry Pi
TW200934175A (en)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with sensing,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functions
Sosa et al. Smart home automation using fuzzy logic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ies
Chhabr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home automation system on fpga board using iot
Gozuoglu et al. CNN-LSTM Based Deep Learning Application on Jetson Nano: Estimating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for Future Smart Homes
Wang et al. Research on Smart Home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Herm et al. Bridging the architectural gap in smart homes between user control and digital automation
Chaitanya et al. Multiple home automation on Raspberry Pi
Narvios et al. Utilizing web page for electrical load control and power monitoring
Bathula et al. Home Automation Using Packet Tracer
Shrivastava et al. Enhancement of Safe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using Lo Ra Technology
Baran et al. Designing of GUI-Based Home Automation System Using Arduino and MATLAB
Fan Smart homes, smarter living: home automation with IoT
Goel et al. Secure Smart Devices Control with Low Power Consumption
Rahma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Web-based Hom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for Demand Response Applications
Huang et al.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ology Based on ZigBe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