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9244A -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9244A
CN102949244A CN2012103493374A CN201210349337A CN102949244A CN 102949244 A CN102949244 A CN 102949244A CN 2012103493374 A CN2012103493374 A CN 2012103493374A CN 201210349337 A CN201210349337 A CN 201210349337A CN 102949244 A CN102949244 A CN 102949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on
send
carbon dioxide
bottle
digestive endoscop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93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9244B (zh
Inventor
李兆申
王东
吴仁培
凌建鸿
刘志华
项伟平
丰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G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493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49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49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9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9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9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和与端盖连接的本体,端盖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气管;本体中空形成集气腔,本体具有集气腔内延伸的凸块,凸块上具有进气通孔,该进气通孔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消化内镜的结构的前提下,向消化内镜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用方便,成本低。

Description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化内镜用的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消化内镜领域,通常是以空气为二氧化碳,通过对患者自然腔道注气注水,可以为消化内镜提供合适的手术视野和空间,协助手术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在消化内镜治疗中越来越多地采用高频电治疗,使用空气二氧化碳时存在使患者组织灼伤的风险, 因此迫切需要用二氧化碳替代原有空气二氧化碳,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但是由于消化内镜的结构复杂,无法直接更换原有的气源和供气装置,因此如何将空气起源替换为二氧化碳气源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不改变消化内镜的原有结构的前提下向内镜通入二氧化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包括端盖和与端盖连接的本体,端盖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气管;本体中空形成集气腔,本体具有集气腔内延伸的凸块,凸块上具有进气通孔,该进气通孔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
进一步,本体与集送瓶连接,集送瓶的内腔与集气腔连通;端盖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液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液管,集送瓶内装有液体,注液管插入集送瓶的液面下;液体在集气腔的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注液管。
进一步,端盖与本体通过螺纹连接,端盖上为内螺纹、本体上为外螺纹,端盖与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本体上设有允许集送瓶进入的配合槽,本体与集送瓶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槽上设有内螺纹、集送瓶设有外螺纹,本体与集送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第一工作部的直径小于第二工作部,与端盖连接的外螺纹设置于第一工作部,与集送瓶连接的配合槽设置于第二工作部。
或者,本体与集送瓶一体。
或者,本体与集送瓶为紧配合插接式连接。
或者,本体与集送瓶粘接连接。
进一步,注气管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
进一步,凸块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每个凸块上设置一个进气通道。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端盖的注气管与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连接、注液管与内镜的液体输送管路连接,因此本发明可以直接与现有的消化内镜连接,而无需改变内镜的现有结构,使用方便,成本低。
内镜需要注气时,保持注气管畅通,打开二氧化碳气源,即可将二氧化碳气体经气道、注气管送入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若为了确保气体输送时无液体混入,将注液管与内镜断开即可。内镜需要注液时,保持注液管与内镜连通,同时封闭端盖的注气管的出口,打开二氧化碳气源,气体进入集送瓶内,在气压的作用下将集送瓶内的液体压入注液管,从而将液体输入内镜。
注气瓶内可以存放液体,液体的液位必须在上限液位线和下限液位线之间才允许使用液体。
本体采用高分子耐热材料制成(如医用级聚砜、医用级聚碳酸酯等),并使用耐热医用密封圈,可以按照医用消毒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本发明利用二氧化碳的惰性和可被人体吸收等特性,能够有效防范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本发明能够兼容原有各种消化内镜设备,在保持原内镜手术功能的情况下,很方便地连接到消化内镜二氧化碳供气装置或其它使用于消化内镜的气源。
本发明直接在本体上形成气源接口,可以独立进行消毒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消化内镜的结构的前提下,向消化内镜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用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本体与集送瓶一体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本体与集送瓶分体的示意图。
图5是第二种实施方式注气时的示意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方式注液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包括端盖3和与端盖3连接的本体6,端盖3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气管2,注气管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本体中空形成集气腔,本体具有集气腔内延伸的凸块9,凸块9上具有进气通孔7,该进气通孔7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凸块9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每个凸块9上均设有进气通孔7。凸块9的形状不限,只需满足能够在凸块9上设置进气通孔7即可。进气通孔7可以是沿凸块9的轴向设置,也可以是与凸块9的轴线方向交叉,只要能能够满足顺畅进气尽可。
凸块9设置于本体6内,不会阻挡或磕碰到消化内镜的相关器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消化内镜,使用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是:端盖3的注气管2与消化内镜连接,本体6的进气通孔7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通过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消化内镜的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二氧化碳供应。利用二氧化碳的惰性和可被人体吸收等特性,能够有效防范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本实施例只用于注气。
实施例二
参照图3-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体6与集送瓶10连接,集送瓶10的内腔与集气腔连通;端盖3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液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液管1,集送瓶内装有液体,注液管1插入集送瓶10的液面下;液体在集气腔的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注液管。注液管1与内镜一起构成液体输送管路。
端盖3与本体6通过螺纹连接,端盖3上为内螺纹、本体6上为外螺纹;本体6上设有允许集送瓶10进入的配合槽,本体6与集送瓶10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槽上设有内螺纹、集送瓶10设有外螺纹。当然,本体6与集送瓶10还可以是通过紧配合插接、粘接等常用配合方式,只要能保证本体6与集送瓶10的气密性即可,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举例。
端盖3与本体6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4,本体6与集送瓶1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8。
本体6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第一工作部的直径小于第二工作部,与端盖3连接的外螺纹设置于第一工作部,与集送瓶10连接的配合槽设置于第二工作部。
当然,本体6和集送瓶10也可以是一体式,当本体与集送瓶一体时,本体与集送瓶之间无需设置螺纹和第二密封圈。
集送瓶10的上设有下限液位线和上限液位线。集送瓶10至少有一部区域是透明或半透明的,以便清楚观察液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注气瓶10内存放液体5,液体5的水位必须在上限水位线和下限水位线之间才允许使用液体5。液体5通常是无菌水或医疗液体等。
其余结构都相同。
支座端盖3、本体6、集送瓶10的材料是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的金属、塑胶高分子材料或其它复合材料,如医用不锈钢、PP、PPSU、PVC等。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瓶装置的整体及可分离件都满足生物相容性要求,允许单独或与内窥镜一起进行消毒。使用PP、PPSU、PVC材料时,本体、集送瓶均可以是一次性器具。
本实施例的技术构思是:端盖3的注气管2与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连接、注液管1与内镜的液体输送管路连接,因此本发明可以直接与现有的消化内镜连接,而无需改变内镜的现有结构,使用方便,成本低。
内镜需要注气时,保持注气管2畅通,打开二氧化碳气源,即可将二氧化碳气体经气道7、注气管2送入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若为了确保气体输送时无液体混入,将注液管1与内镜断开即可。内镜需要注液时,保持注液管1与内镜连通,同时封闭端盖3的注气管2的出口,打开二氧化碳气源,气体进入集送瓶10内,在气压的作用下将集送瓶10内的液体压入注液管1,从而将液体输入内镜。
本体6采用高分子耐热材料制成(如医用级聚砜、医用级聚碳酸酯等),并使用耐热医用密封圈,可以按照医用消毒规范进行消毒、灭菌。
本实施例既可以用于注气,也可以用于注液。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消化内镜的结构的前提下,向消化内镜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用方便,成本低。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10)

1.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和与端盖连接的本体,端盖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气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气管;本体中空形成集气腔,本体具有集气腔内延伸的凸块,凸块上具有进气通孔,该进气通孔与二氧化碳气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与集送瓶连接,集送瓶的内腔与集气腔连通;端盖上设有与消化内镜的液体输送管路连接的注液管,集送瓶内装有液体,注液管插入集送瓶的液面下;液体在集气腔的气压的作用下进入注液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端盖与本体通过螺纹连接,端盖上为内螺纹、本体上为外螺纹,端盖与本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上设有允许集送瓶进入的配合槽,本体与集送瓶通过螺纹连接,配合槽上设有内螺纹、集送瓶设有外螺纹,本体与集送瓶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第一工作部的直径小于第二工作部,与端盖连接的外螺纹设置于第一工作部,与集送瓶连接的配合槽设置于第二工作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与集送瓶一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与集送瓶为紧配合插接式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本体与集送瓶粘接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注气管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凸块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每个凸块上设置一个进气通道。
CN201210349337.4A 2012-09-18 2012-09-18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Active CN102949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9337.4A CN102949244B (zh) 2012-09-18 2012-09-18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9337.4A CN102949244B (zh) 2012-09-18 2012-09-18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9244A true CN102949244A (zh) 2013-03-06
CN102949244B CN102949244B (zh) 2015-07-08

Family

ID=47759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337.4A Active CN102949244B (zh) 2012-09-18 2012-09-18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4924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2491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Kenji Nod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redetermined gas into body cavities of a specimen
US20050234391A1 (en) * 2004-03-31 2005-10-20 Takefumi Uesug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predetermined gas into body cavities of a specimen
CN101065049A (zh) * 2004-12-15 2007-10-3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送气装置、送气装置的控制方法、送气系统和内窥镜系统
JP2008295823A (ja) * 2007-05-31 2008-12-11 Teruaki Rokuta 気管支鏡装置及び気管支鏡に使用する噴霧装置
US20100022834A1 (en) * 2008-07-28 2010-01-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apparatus
CN102006817A (zh) * 2008-04-16 2011-04-06 布拉蔻诊断公司 用于内窥镜水瓶的转接器
CN102334973A (zh) * 2010-07-14 2012-02-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送气系统
CN202875477U (zh) * 2012-09-18 2013-04-17 李兆申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22491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Kenji Nod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redetermined gas into body cavities of a specimen
US20050234391A1 (en) * 2004-03-31 2005-10-20 Takefumi Uesug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predetermined gas into body cavities of a specimen
CN101065049A (zh) * 2004-12-15 2007-10-3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送气装置、送气装置的控制方法、送气系统和内窥镜系统
JP2008295823A (ja) * 2007-05-31 2008-12-11 Teruaki Rokuta 気管支鏡装置及び気管支鏡に使用する噴霧装置
CN102006817A (zh) * 2008-04-16 2011-04-06 布拉蔻诊断公司 用于内窥镜水瓶的转接器
US20100022834A1 (en) * 2008-07-28 2010-01-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e apparatus
CN102334973A (zh) * 2010-07-14 2012-02-0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送气系统
CN202875477U (zh) * 2012-09-18 2013-04-17 李兆申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9244B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4364777B2 (en) UV sterilizing catheters and catheter connectors
CN107398009A (zh) 用于iv无针连接器的消毒帽
EP2251061A3 (en) Discriminating fluid connection system
JP2007236567A (ja) 回転コネクタ
CN202875477U (zh)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CN102949244B (zh) 消化内镜用二氧化碳集送装置
CN205494632U (zh) 带分隔膜密闭式堵头的鼻胃管
CN200939265Y (zh) 联接接头及流体输送装置
CN207101297U (zh) 一种带有注药管的内窥镜
CN105268044A (zh) 一种肠胃灌洗系统
CN202884463U (zh) 消化内镜用注气瓶
CN205586297U (zh) 一种带单向功能的无针加药接头
CN108785777A (zh) 一种防止移位的腹膜透析导管
CN202822169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可视插管的肠胃营养管
CN201333245Y (zh) 一种造瘘管
CN102853248A (zh) 消化内镜用注气瓶
CN206745745U (zh) 多功能中心静脉导管封管帽
CN205867203U (zh) 分隔膜无针输液接头
CN204951774U (zh) 端盖及具有该端盖的血液净化装置
CN205698686U (zh) 一种具有止液功能的输液器
CN204619139U (zh) 双腔正压开关式胃管
CN208785420U (zh) 一种防护扁翼螺纹接头
CN104970981B (zh) 便于更换的鼻饲管及更换方法
CN204394572U (zh) 一种刺穿式b超探头
CN203915523U (zh) 胃肠营养给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433 No. 168 Changhai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Wang Dong

Patentee after: Li Zhaoshen

Co-patentee after: Wu Renpei

Co-patentee after: Hangzhou anje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433 No. 168 Changhai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Wang Dong

Patentee before: Li Zhaoshen

Co-patentee before: Wu Renpei

Co-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anjes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8

Address after: 311100 Building 597 Kangxin Road, Yuh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5 and 6 (except room 103 and 20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433 No. 168 Changhai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Co-patentee before: Wang Dong

Patentee before: Li Zhaoshen

Co-patentee before: Wu Renpei

Co-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Anjis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