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0804B -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40804B CN102940804B CN201210479161.4A CN201210479161A CN102940804B CN 102940804 B CN102940804 B CN 102940804B CN 201210479161 A CN201210479161 A CN 201210479161A CN 102940804 B CN102940804 B CN 1029408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portions
- radix
- blood
- flo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三七80~110份、生地70~100份、蒲黄60~85份、鸡血藤60~80份、大蓟55~75份、小蓟50~70份、茜草50~65份、白芨45~60份、地榆40~55份、白茅花35~50份、槐花侧30~45份、侧柏叶25~40份、水牛角20~35份、艾叶15~30份、紫珠草10~25份、仙鹤草5~20份。本发明采用中药,所选中药材阴阳调和、水火相济,有滋阴清热、行瘀敛疮之功效,增加血小板数量,促进血管局部收缩,抑制纤溶酶活性,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外科清创止血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疗效较佳,且愈后不易留下斑痕。
Description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外科临床上,外伤出血、手术中出血以及术后创口出血是常见的症候,在外伤处置、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监控过程中,都必须将止血作为最紧迫的处置手段。目前,对外伤创口出血,采用的止血方法是在清创后用消毒棉覆盖,再用消毒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固定伤口、止血的目的;对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部位止血一般采用止血钳临时止血,然后采用结扎或烧灼方法处理;对术后创口出血一般采用消毒、清瘀后消毒棉覆盖包扎的方法处理。这些方法具备一定的效果,但对大面积的创伤、深层创伤等失血较多的情况,效果不够理想,愈合时间长,术后创口延期愈合,且容易留下难看的疤痕。此外,在止血后的消毒抗感染方面,外伤创口采用包扎止血方法时,通常使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辅以碘酒等消毒剂抗感染,效果不够理想;对手术创面伤口的消毒一般使用局部清创消毒,辅以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感染,对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影响较大,愈合时间长,易感染,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体验,也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许多传统中药材在止血凝血、消肿排脓、灭菌抗病毒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也出现了一些中药配方制剂,应用于手术创面和外伤创口的止血消毒。但是目前的外科止血用中药制剂,普遍只针对止血抗凝和抑制感染的效果,缺乏对消肿排脓、愈后创口易留疤痕问题的关注。本发明采用三七、生地等传统凉血止血药,辅以蒲黄、大蓟、小蓟等具有敛疮溶血功效的选材,以水牛角、仙鹤草为使,达到抗菌消毒、凉血止血、排脓消肿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具有滋阴清热、行瘀敛疮、生肌洁肤之功效,有效消毒及抑制感染,对外科消毒止血敛疮具有很好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80~110份 生地70~100份 蒲黄60~85份 鸡血藤60~80份
大蓟55~75份 小蓟50~70份 茜草50~65份 白芨45~60份
地榆40~55份 白茅花35~50份 槐花30~45份 侧柏叶25~40份
水牛角20~35份 艾叶15~30份 紫珠草10~25份 仙鹤草5~20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90~100份 生地80~90份 蒲黄65~80份 鸡血藤55~75份
大蓟50~70份 小蓟55~65份 茜草53~62份 白芨47~58份
地榆43~53份 白茅花32~48份 槐花32~43份 侧柏叶28~38份
水牛角23~33份 艾叶18~27份 紫珠草12~22份仙鹤草7~18份
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92份 生地83份 蒲黄70份 鸡血藤62份
大蓟58份 小蓟57份 茜草55份 白芨50份
地榆45份 白茅花35份 槐花34份 侧柏叶30份
水牛角25份 艾叶20份 紫珠草15份 仙鹤草9份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紫珠草、槐花、蒲黄用文火微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2)将地榆、水牛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3)将茜草、侧柏叶烧成灰,过120目细粉,备用。
(4)将三七、生地、大蓟、小蓟、白芨、白茅花、仙鹤草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4~6小时后,取浸泡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两倍量的水,浸泡2~3小时后,取浸泡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泡液,在60℃下蒸发成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
(5)将艾叶、鸡血藤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2~3小时后,取浸煮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一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1~2小时后,取浸煮液;合并两次所得浸煮液,在50℃下蒸发成相对密度1.15~1.20的稠膏。
(6)将步骤(1)、步骤(2)、步骤(3)所得的细粉与步骤(4)、步骤(5)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18℃~-25℃下速冻后研末,制备成每粒1.5g的片剂。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无毒。归肝、胃、心、肺、大肠经。止血;散血;定痛。主治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疮痈肿痛。据《本草纲目》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据《玉揪药解》载:“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七能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促使血管局部收缩,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心血管系统保健、抗炎、保肝、抗肿瘤、镇痛的药理功效。
生地: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日华子本草》载:“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生地是有效的免疫增强剂,包含对人体有好处的多类氨基酸、多类糖类,并且有强心、利尿、降压、降糖、保肝、抑菌、升高血细胞等药理作用。
蒲黄:味甘;微辛;性平。归肝;心;脾经。止血;祛瘀;利尿。主治汢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日华子本草》载:“治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血气心腹痛,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血痢。”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蒲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cAMP水平,增加血液中的凝血酶,促使血块溶解,有利于止血而不留瘀。具有防治冠心病、高血脂症、心肌梗塞等功效。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心;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饮片新参》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鸡血藤具有补血作用,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有抗噬菌体作用。
大蓟: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肝经。凉血止血;行瘀消肿。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外伤出血;疮疡肿痛;瘰疬;湿疹;肝炎;胃炎。《滇南本草》载:“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蓟有一定的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的作用,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还有通便泻下功能,对收敛疮口,生肌除脓有较好的效果。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入肝;脾经。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分类草药性》载:“治血淋肿痛,跌打损伤,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蓟能收缩血管,升高血小板数目,促进血小板聚集及增高凝血酶活性,抑制纤溶酶,从而加速止血。对白喉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降脂、利胆、利尿、强心、升压等作用。
茜草:味苦;性寒。归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疮痈;痔肿。《本草经疏》载:“止鼻洪,月经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尿血,扑损瘀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茜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降低血压却不影响心脏的功效,能纠正肝素引起的凝血障碍,有利尿及兴奋离体肠管的作用。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入肺;肝;胃经。止咳祛痰;活血止血。主治咳嗽痰多;咳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日华子本草》载:“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症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芨富含胶质、淀粉、挥发油等,有效抵抗杆菌,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广泛应用于各类外伤出血。
地榆:味苦;酸;性寒,无毒。入肝;肺;肾;大肠经。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疮痈肿痛;湿疹;水火烫烧。《别录》载:“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
白茅花:味甘;性温。入肺,肝二经。活血止血;消瘀止痛;止血疗伤。主治吐血;衄血;刀伤。《唐本草》载:“主衄血,吐血,炙疮,罯刀箭疮,止血并痛。”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白茅花能改善血管壁功能,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
槐花:味苦;性微寒。入肝;肺;心;大肠经。凉血止血。主治肠风便血;痔疮下血;血痢;尿血;血淋;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草正》载:“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下疳伏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槐花所含的芸香甙可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改善血管壁脆性,降低血压、抗水肿,对高血压有防止脑血管破裂的功效,此外还有抗炎作用。
侧柏叶:味甘;涩;性微寒。入肺;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下血;崩漏不止;痹痛;丹毒;烫伤。《药品化义》载:“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侧柏叶含有槲皮素和鞣质,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醇提物可有效抗炎,此外还有镇咳、祛痰等功效。
水牛角:味酸;咸;性寒;小毒。入心;肝;阳明经。清热;凉血;定惊;解毒。主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斑疹;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肿毒。《陆川本草》载:“凉血解毒,止衄。治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水牛角有强心、抗炎、抗感染、镇静、镇惊功效,有效缩短出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等作用。
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主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尿血;崩漏;妊娠下血;痛经;泄泻久痢;疥癣;痔疮;痈疡。《药性论》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镇静及抗过敏作用,保肝利胆,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加快血小板凝结速度。
紫珠草:味苦;涩;性凉;平。归肝;脾;胃经。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外用治疗外伤出血;跌打肿痛;风湿骨痛。《本草拾遗》载:“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瘘,蛇虺虫螫,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紫珠草含有黄酮类缩合鞣质的止血成分,增加血小板数量,促使血管局部收缩,具有止血、散瘀、消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外科手术时切口出血及手术后出血。
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入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主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百草镜》载:“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仙鹤草为强壮性收敛止血药,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有强心、升血压、凝血、止血、凉血、抗菌等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中药,所选中药材阴阳调和、水火相济,有滋阴清热、行瘀敛疮之功效,增加血小板数量,促进血管局部收缩,抑制纤溶酶活性,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外科清创止血以及术后刀口愈合疗效较佳,且愈后不易留下斑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三七100g 生地90g 蒲黄75g 鸡血藤70g
大蓟68g 小蓟62g 茜草60g 白芨55g、
地榆50g 白茅花45g 槐花40g 侧柏叶35g
水牛角30g 艾叶27g 紫珠草20g 仙鹤草15g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紫珠草、槐花、蒲黄用文火微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2)将地榆、水牛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3)将茜草、侧柏叶烧成灰,过120目细粉,备用。
(4)将三七、生地、大蓟、小蓟、白芨、白茅花、仙鹤草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4~6小时后,取浸泡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两倍量的水,浸泡2~3小时后,取浸泡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泡液,在60℃下蒸发成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
(5)将艾叶、鸡血藤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2~3小时后,取浸煮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一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1~2小时后,取浸煮液;合并两次所得浸煮液,在50℃下蒸发成相对密度1.15~1.20的稠膏。
(6)将步骤(1)、步骤(2)、步骤(3)所得的细粉与步骤(4)、步骤(5)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18℃~-25℃下速冻后研末,制备成每粒1.5g的片剂。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3g~4.5g,饭后一小时内温开水送服,10天为一个疗程,通常1~2个疗程有效,顽症需3~4个疗程。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三七95g 生地85g 蒲黄72g 鸡血藤65g
大蓟63g 小蓟60g 茜草57g 白芨53g
地榆48g 白茅花40g 槐花38g 侧柏叶33g
水牛角28g 艾叶23g 紫珠草17g 仙鹤草12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92g 生地83g 蒲黄70g 鸡血藤62g
大蓟58g 小蓟57g 茜草55g 白芨50g
地榆45g 白茅花35g 槐花34g 侧柏叶30g
水牛角25g 艾叶20g 紫珠草15g 仙鹤草9g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经本院外科门诊、急诊及外科手术临床314例患者临床使用对比统计,服用本发明所述片剂的患者,外伤创口止血、手术创面止血的止血时间平均缩短21分钟,外伤创口愈合、手术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平均缩短17.1天,创口发炎化脓现象相对减少87%;且服用本发明所述片剂的患者,浅层外伤创口、小范围手术创口愈后无疤痕,深层外伤创口、大范围手术创口愈后疤痕痕迹不明显。统计资料表明,本发明所述片剂对外科消毒、止血、敛疮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Claims (4)
1.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80~110份 生地70~100份 蒲黄60~85份 鸡血藤60~80份
大蓟55~75份 小蓟50~70份 茜草50~65份 白芨45~60份
地榆40~55份 白茅花35~50份 槐花30~45份 侧柏叶25~40份
水牛角20~35份 艾叶15~30份 紫珠草10~25份 仙鹤草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90~100份 生地80~90份 蒲黄65~80份 鸡血藤55~75份
大蓟50~70份 小蓟55~65份 茜草53~62份 白芨47~58份
地榆43~53份 白茅花35~48份 槐花32~43份 侧柏叶28~38份
水牛角23~33份 艾叶18~27份 紫珠草12~22份 仙鹤草7~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三七92份 生地83份 蒲黄70份 鸡血藤62份
大蓟58份 小蓟57份 茜草55份 白芨50份
地榆45份 白茅花35份 槐花34份 侧柏叶30份
水牛角25份 艾叶20份 紫珠草15份 仙鹤草9份。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紫珠草、槐花、蒲黄用文火微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2)将地榆、水牛角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3)将茜草、侧柏叶烧成灰,过120目细粉,备用;
(4)将三七、生地、大蓟、小蓟、白芨、白茅花、仙鹤草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水,浸泡4~6小时后,取浸泡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两倍量的水,浸泡2~3小时后,取浸泡液;合并两次所得浸泡液,在60℃下蒸发成相对密度1.20~1.25的稠膏;
(5)将艾叶、鸡血藤放入容器中,加入三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2~3小时后,取浸煮液;在剩余的药渣内再加入一倍量的乙醇,加热蒸煮1~2小时后,取浸煮液;合并两次所得浸煮液,在50℃下蒸发成相对密度1.15~1.20的稠膏;
(6)将步骤(1)、步骤(2)、步骤(3)所得的细粉与步骤(4)、步骤(5)制得的稠膏混合搅拌均匀,-18℃~-25℃下速冻后研末,制备成每粒1.5g的片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79161.4A CN102940804B (zh) | 2012-11-23 | 2012-11-23 |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79161.4A CN102940804B (zh) | 2012-11-23 | 2012-11-23 |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40804A CN102940804A (zh) | 2013-02-27 |
CN102940804B true CN102940804B (zh) | 2014-06-25 |
Family
ID=4772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7916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40804B (zh) | 2012-11-23 | 2012-11-23 |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408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1995A (zh) * | 2014-08-25 | 2014-11-26 |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外伤性出血用止血凝血粉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435866A (zh) * | 2014-12-30 | 2015-03-25 | 范靖 | 一种用于大面积创伤后止血的中药组合物 |
CN105168643A (zh) * | 2015-07-31 | 2015-12-23 | 李祖德 | 用于止血止痛的中药组合物和制得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079535A (zh) * | 2015-08-17 | 2015-11-25 | 哈尔滨膳宝酒业有限公司 | 一种香茅清热解毒酒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381233A (zh) * | 2015-11-10 | 2016-03-09 | 薛学明 | 一种体外止血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729018A (zh) * | 2016-12-08 | 2017-05-31 | 广西大学 | 一种促进血液凝结的药膏 |
CN108310222A (zh) * | 2018-05-08 | 2018-07-24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锯茸止血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15364265B (zh) * | 2022-08-25 | 2024-05-17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微电极创可贴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812A (zh) * | 1997-02-26 | 1998-03-25 | 陕西省计划生育科技指导所 | 皮埋止血中成药 |
CN101766804A (zh) * | 2010-04-20 | 2010-07-07 |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2
- 2012-11-23 CN CN201210479161.4A patent/CN10294080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812A (zh) * | 1997-02-26 | 1998-03-25 | 陕西省计划生育科技指导所 | 皮埋止血中成药 |
CN101766804A (zh) * | 2010-04-20 | 2010-07-07 | 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鼻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40804A (zh) | 2013-02-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40804B (zh) | 一种用于消毒止血敛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2552722B (zh) | 一种用于止血消毒的中药制剂 | |
CN101791378B (zh) | 一种用于伤口止血、抗炎、生肌的中药制剂 | |
CN102327478A (zh) |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91769A (zh) | 治疗外伤的中药复方凝胶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2526411B (zh) | 一种治疗外科伤口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631423A (zh) | 一种用于伤口清洗的护理液 | |
CN108186839A (zh) | 一种治疗盆腔炎的热敷剂及其热敷方法 | |
CN106581439A (zh) | 一种治疗创伤、糖尿病足和皮肤溃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84109B (zh) | 一种治疗烧、烫、冻伤,促进真皮再生的药物 | |
CN104815039A (zh) | 一种消炎杀菌促进细胞新生的中药复方外用涂敷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17781A (zh) | 一种治疗外科伤口的中药 | |
CN106309598A (zh) | 一种用于伤口清洗的中药护理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973744B (zh) | 一种用于混合型痔疮护理的外用药膏 | |
CN111991471A (zh) | 一种治疗刀伤、创伤、烧烫伤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26382B (zh) | 一种消肿止痛的膏药 | |
CN104958757A (zh) | 压疮膏及压疮膏的制备方法 | |
CN103599377A (zh) | 治疗烧伤的中药 | |
CN104623304A (zh) | 一种治疗湿热毒蕴型慢性皮肤溃疡的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77115A (zh) | 一种治疗外伤及感染的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5928A (zh) | 一种治疗肛周脓肿的中药混合物 | |
CN102895564A (zh) | 一种治疗输卵管不通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617273A (zh) | 一种用于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 |
CN105596770A (zh) | 一种用于促进骨折愈合的外用药膏及制备方法 | |
CN105535209A (zh) | 一种治疗痔疮外洗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