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32928A -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32928A CN102932928A CN2012100499699A CN201210049969A CN102932928A CN 102932928 A CN102932928 A CN 102932928A CN 2012100499699 A CN2012100499699 A CN 2012100499699A CN 201210049969 A CN201210049969 A CN 201210049969A CN 102932928 A CN102932928 A CN 1029329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rh
- described terminal
- terminal
- macro
- communication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460 N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04J11/005—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of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H04J11/0056—Inter-base station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6—Hybrid resource partitioning, e.g. channel borrowing
- H04W16/08—Load shedd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4—Co-operative use of antennas of several sites, e.g. in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r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1—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small cells within macro cells, e.g. femto, pico or micro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及其控制方法。该基站具有:收发单元,与通信节点及终端进行数据的收发;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终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区域扩展状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至少基于所述终端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和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确定对所述终端的服务策略。能够充分发挥eICIC和CoMP的优势,针对不同终端的实际信道状态,实现二者的结合或转换,从而实现网络全局的优化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服务的设备和方法。尤其涉及到多基站联合服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服务器、基站以及终端。这里提到的移动通信网络为支持多基站联合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以及对数据速率的高需求,传统的蜂窝式网络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是一个国际标准组织,曾经开发出第二代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系统架构和标准。这些标准已经应用于目前已经部署空中接口的网络上。当前,3GPP正在着手制定面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长期演进的提升版本LTE(Long-Term Evolution),及其演进版本LTE-Advanced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吞吐量/带宽),尤其是小区边缘的频谱利用率。
传统的蜂窝网普遍考虑的是蜂窝同构网的场景。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都可以看成一个蜂窝,由于基站采用相同的发射功率,蜂窝的大小也相同。组成了一个“同构”的规则分布的网络。然而在现实的网络中,运营商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覆盖和容量,往往在宏基站覆盖范围内的热点地区增加一些非传统节点。这些节点包括“微基站”(pico eNB),“家庭基站”(homeeNB),”中继”(relay)等等。这些节点和传统宏基站之间不存在有线连接,依靠无线传输通信。由于这些节点的存在,网络存在多层覆盖,每层覆盖的范围也是不规律的,称为“异构网”。
在异构网中,由于宏基站和微基站共信道传输(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传输),处在微小区边缘的用户,会受到来自宏基站的很强的干扰。在LTE及其演进版本LTE-A中,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干扰抑制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为了简单,本发明将采用中文术语的英文缩写进行表述。
图1是基于eICIC的干扰消除机制的典型异构网服务场景。这种机制称为增强型小区间干扰抑制eICIC(enhanc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coordination)。宏基站Macro eNB 1覆盖的范围称为宏小区。微基站Pico 2覆盖的范围称为微小区。通过扩展微小区的覆盖范围,来取得小区分裂的增益,进而实现小区频谱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扩展小区覆盖范围的方法称为“Range Expansion”,就是在用户(后面将用UE:User Equipment代替)进行小区附着的时候增加一个偏置值,只有当宏小区比微小区的信号强于这个偏置值时,才选择宏小区作为服务小区。否则,尽管微小区的信号不如宏小区强,还是会选择微小区作为服务小区。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边缘UE3会受到宏小区的很强的共道干扰。普遍采取的做法是在时间域进行资源划分。宏小区采用一种特定的资源格式,包括ABS(Almost BlankSubframe/几乎空白帧)和普通帧。处于微小区边缘的UE只能在宏小区发ABS帧的时候被调用,这样就可以免受宏小区的干扰而提升性能。
图2是基于图1场景的帧资源分配示例。在该示例中宏小区在子帧2和子帧6处配置ABS帧。此时宏小区在非参考信号的资源粒子上保持静默状态,即不发送任何数据信号。因此对于微小区的UE而言,在这两个子帧的对应位置处的信号会收到较小的干扰,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在微小区采用了子帧偏置以避免小区间广播信息冲突的基础上,微小区在本小区子帧编号为子帧0和子帧4的位置上为自己的边缘UE进行数据传输。而在其他子帧位置上,宏小区对己方小区内的UE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对于微小区的UE干扰较强,因此微小区在此时只适合于对信噪比较高的己方小区中心附近UE进行调度。
图3是基于的CoMP干扰消除机制的典型异构网服务场景。宏小区1通过光纤与远端射频单元(RRH,Remote Radio Head)3相连。(为了文字简洁,远端射频单元在下文中统一用英文缩写RRH表示。)RRH用来为热点区域提供服务,提供微小区覆盖。由于有高容量低时延的接口支持,复杂而繁多的小区间的协作信息可以在多个节点快速交换,使CoMP的实现成为可能。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就是通常所说的多点协作传输。多点协作传输能按照终端距离各个点的位置进行波束赋形,可以消除小区间的干扰,甚至把小区间的干扰转变为有用信号,能极大地增强小区边缘UE性能。
图10是RRH内部结构图。1001:来自基站的通过光纤传输的基带信号。1002:变频器,即对信号进行频谱搬移的过程。下行:通过变频使基带信号成为频带信号;上行:通过变频使频带信号成为基带信号。1003:模数转换器,下行: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上行: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1004:滤波器,从信号中滤除某些频率分量,以抑制和防止干扰。1005:功放。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满足发射功率要求。1006:双工器,将发射和接收信号相隔离,保证二者都能正常工作。1007:天线,发射接收无线信号。
图4是基于图3场景的帧资源分配示例。在该示例中宏小区在子帧4处与微小区进行协作,为微小区边缘UE提供服务。此时宏小区依据调度信息对发送信号进行波束赋形,以消除对于微小区目标UE的干扰;或者和微小区一起同时向目标UE发送信号,从而使得目标UE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宏小区和微小区之间协作需要两者进行信息的交互和统一的调度。对于其他帧,双方各自对自己小区内其它UE提供服务。由于边缘处UE信噪比较低,在非协作帧内不宜调度这些UE进行数据传输。
在现有技术中,有关于eICIC和CoMP来进行异构网的干扰抑制从而提升性能的方法被提出过很多次。
在3GPP提案R1-105710中,介绍了为什么在异构网络中采用RangeExpansion技术,以及如何通过使用eICIC技术来避免采用了RangeExpansion技术的异构网络中传输点相互干扰的问题。
在3GPP提案R1-105724中,给出了eICIC及其相关技术的详细说明,例如宏小区ABS帧分配样式的设计和微小区边缘UE测量集的确定。宏小区ABS帧分配样式的设计需要在保护微小区边缘UE数据传输的同时支持宏小区系统信息的广播,同时需要满足对微小区边缘UE反馈信息的保护要求。由于eICIC属于在时域上的复用,因此需要对特定UE进行信道测量时机的调整,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在3GPP提案R1-111722中,给出了对于3GPP组织所提出的CoMP仿真场景下的具体结果,同时提出了确定CoMP的测量集合和协作集合的方法。文献给出的仿真结果显示出联合处理型(Joint Processing)CoMP相对于eICIC能够提供更好的系统吞吐量和小区边缘UE吞吐量。
在上述的提案和发明中,大多把着眼点放到了eICIC和CoMP各自能带来的好处上面。但是在实际系统中,eICIC和CoMP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用的。比如,当网络业务量大时,需要采用RE技术实现业务量向微小区的转移。对处于微小区边缘的UE,会收到差异很大的来自宏小区和微小区的信号。因此,在这种状况下,采用宏小区和微小区之间的CoMP是不会带来任何增益的。当网络业务量小时,不必采用RE来进行业务分担,此时,eICIC就显得不必要了。如果网络中一直开启eICIC,为了消除对微小区的干扰,宏小区在特定的帧上是不发送数据的。但如果长时间内没有处于微小区边缘的UE,这样的配置显然是对宏小区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需要充分发挥eICIC和CoMP的优势,针对不同UE的实际信道状态,实现二者的结合或转换,从而实现网络全局的优化设计。本发明就将介绍这样一种UE特定的干扰消除机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发单元,与通信节点及终端进行数据的收发;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终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区域扩展状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至少基于所述终端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和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确定对所述终端的服务策略。
其中,所述服务策略为Macro-RRH eICIC服务策略(803+821)、RRH-RRH CoMP或RRH-Macro CoMP服务策略(815)、Macro-RRH CoMP服务策略(819)、Macro-RRH eICIC+RRH-RRH CoMP服务策略(803+809)、Macro或RRH独自服务策略(821)。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ABS帧时,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时,且若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eICIC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ABS帧时,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时,且若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eICIC+RRH-RRH CoMP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时,用户为主服务小区中心用户时,且若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Macro或RRH)独自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时,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时,用户的RE状态为开时,此用户将不被分给任何资源。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时,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时,用户的RE状态为关时,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或Macro)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时,且若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RRH)独自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时,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时,用户的RE状态为关时,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或Macro)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时,且若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RRH-RRH CoMP或RRH-Macro CoMP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时,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时,用户的RE状态为无时,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时,且若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Macro)独自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时,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时,用户的RE状态为无时,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时,且若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CoMP服务策略。
优选的是,还具备业务量检测单元,通过读取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该终端与各个通信节点的信道质量差,根据该质量差来估计终端的位置。
优选的是,还具备优先级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各终端被调用的优先级信息,所述基站在每个调度周期按照优先级来调用各所述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发挥eICIC和CoMP的优势,针对不同终端的实际信道状态,实现二者的结合或转换,从而实现网络全局的优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eICIC的干扰消除机制的典型异构网服务场景的图。
图2是表示基于图1场景的帧资源分配示例的图。
图3是表示基于的CoMP干扰消除机制的典型异构网服务场景的图。
图4是表示基于图3场景的帧资源分配示例的图。
图5是表示基于用户特定的干扰消除机制的典型异构网服务场景的图。
图6是表示基站内部结构图示例的图。
图7是表示各小区和用户的典型信令交互的图。
图8是用户特定的干扰消除机制判定和资源分配算法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中最终用户特定的帧资源分配示例。
图10是RRH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5、图6、图7、图8以及图9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5是基于UE特定的干扰消除机制的典型异构网服务场景。在一个宏小区的覆盖地区,分布着4个RRH。RRH只有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功能。所有的控制功能都由宏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完成,见图6-601。网络中分布着很多UE。其中,UE5是处于宏基站中心的用户,UE6是处于RRH中心的用户,对于这些中心用户,接收到的来自基站或者RRH的信号足够好,干扰相对小,可以直接由基站或RRH提供服务,不必采用eICIC或者CoMP技术。而其中UE1,UE2,UE3和UE4分别是处于RRH边缘的UE,将受到很大的干扰。本发明将基于这个场景针对这些边缘用户,来进行干扰消除机制的阐述。
图6是基站内部结构图示例。
601: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负责高层的无线资源控制的算法。里面列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些模块和参数。
6011:用户RE状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该用户对应的RRH,是否使用了RE操作。如果RE开启,则将会设定较高的RE偏置值,UE会利用此值进行小区选择。对于宏小区的UE,这个值为无。
用户ID | 主服务小区 | RE状态(开/关/无) |
UE1 | RRH1 | 开 |
UE2 | RRH2 | 开 |
UE3 | RRH3 | 关 |
UE4 | RRH4 | 关 |
... | ... | ... |
UEn | Macro | 无 |
6012:用户信道质量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该用户测量的其主服务小区和邻小区的信道质量。信道质量由两个参数表示,一个是导频信号接收功率,英文名称是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定义为导频信号资源块功率和的线性平均。代表的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绝对值。一个是导频信号接收质量,英文名称是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Quality)。定义为传输带宽内的有用接收功率比接收总功率的和。代表的是信号干扰比的相对值。
6013:用户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每个用户的大概位置情况,是中心用户还是边缘用户,如果是边缘用户,处在哪些节点的边缘。
6014:用户信道状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每个用户的CSI信息(信道状态信息)。用户的测量集的每个小区都对应着CSI值。
6015:用户优先级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每个用户的优先级信息。优先级的计算方法采用比例公平算法。某个用户k的优先级参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rk为这个调度时刻的即时传输速率,为用户k在过去一段时间窗内的平均传输速率。
6016:业务量监测单元。这个模块主要通过读取宏基站覆盖区各小区的无线资源占有量,来进行业务量分布预测。当宏小区的资源负荷高于一个门限值时考虑给应进行负载分担和接入控制。挑选宏小区用户业务密度较集中的区域,挑选负载相对较轻的RRH开启RE功能。并把结果保存在6011中。
6017:用户信道质量监测单元。通过读取用户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保存在用户信道质量信息存储单元6012中,计算该用户与各个汇报N个小区的信道质量差。如果质量差很大,证明此用户处于主服务小区中心。如果质量差很小,说明处于小区边缘。并根据接收到(N-1)个信道质量差值,估计该用户位置信息。这里,N为1以上的正整数。
6018:干扰抑制控制与无线资源分配单元。根据用户RE状态信息存储单元6011中存储的用户RE状态信息,用户位置信息存储单元6013中存储的用户位置信息,用户信道状态信息存储单元6014中存储的用户信道状态信息,用户优先级信息存储单元6015中存储的用户优先级信息,按照图8,图9的方法进行判决和资源分配。把对应于某个用户分配的结果通知基带信号处理单元。控制信息的内容包含用户ID、包含的服务小区ID以及干扰抑制策略等。
602:用户数据缓存。存储待发送的用户数据。
6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将收到的来自用户数据缓存602的用户数据和和来自干扰抑制控制与无线资源分配单元6018的资源分配控制信令,进行调制编码等一系列基带处理。
以图9中的资源分配结果为例。603将得到6018的信息,在Macro eNB#2帧的时刻,将调用小区边缘用户UE1和UE3。对于UE1,603将按照Macro-RRH1 eICIC,RRH1单独对UE1服务的策略进行干扰估计。把这部分数据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单小区MIMO预编码等基带处理后由605发送给RRH1(604)的相应天线端口。RRH1将在#0帧的时刻对UE1进行数据发送。对于UE3,603将按照Macro-RRH1 eICIC,RRH3-RRH4对UE3进行CoMP服务的策略进行干扰估计。把这部分数据进行信道编码,调制,联合(RRH3和RRH4)预编码等基带处理后由605发送给RRH3和RRH4(604)的相应天线端口。RRH3和RRH4将在#0帧的时刻对UE3进行数据发送。为了保证来自不同发射节点的CoMP的联合传输,各个发射节点一定是保持严格同步的。
图7是各小区和用户的典型信令交互图。
701:中心控制单元601中的业务量监测单元6016通过网络中所有用户的传输类型和状态实时对网络各业务密度分布情况进行监测。然后根据宏小区用户业务量的高低决定各个下属RRH是否开启RE功能。在网络的高业务量区域,通过给这些RRH开启RE功能来实现负载从宏小区向RRH的转移。在低业务量区域,不用开启RE功能来特意进行网络负载分担。
702:各个UE上报信道质量测量报告消息给其主服务小区。测量报告消息中包含该UE与其主服务小区以及邻小区之间的信道质量信息。
RRC:MeasurementReport消息中IE(Information Element/信息元件)MeasResults里的相关信息如下:
如果UE的主服务小区是宏基站,则直接把信道质量信息储存下来。如果UE的主服务小区是RRH,则由RRH转发给宏基站并存储。测量报告消息的格式为:主服务小区ID/对应的RSRP/RSRQ值,多个邻小区ID/对应的RSRP/RSRQ值。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601中的用户信道质量监测单元6017根据各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来计算用户的位置信息,存储在用户位置信息存储单元6013中。
703:基站根据边缘UE(RE开启)和总UE的已知信息在预选定好的帧格式中选择一个ABS疏密程度较合适的帧格式。如果没有边缘UE(RE开启),基站不采取任何ABS帧格式,发送普通帧。帧格式的选择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已知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主服务小区为RRH1,RRH2,...,RRHn微小区的边缘UE(RE开启)的数目分别为x1,x2,...,xn,主服务小区为宏小区的UE数目为xm,则ABS帧在一个周期内所占的比例应为:
其中α为一个因子,目的是为了平均微小区边缘UE数最大值max{x1,x2,...,xn}对于系统性能带来的整体影响。该因子可以通过多种生成方法,例如令其等于微小区边缘UE数平均值与最大值的比值,即α=mean{x1,x2,...,xn}/max{x1,x2,...,xn}等。当ABS帧的比例确定后,即可在预选好的ABS帧格式中选择对应疏密度的帧格式。
704:基站通过RRH给UE配置测量信息。通过一个参数“限制性测量指示”来通知UE。如果此指示关闭,则不会为UE配置ABS信息,否则,将把选择好的ABS帧格式信息下发给UE。MeasObjectEUTRA里的相关信息如下:
705:边缘UE按照帧格式进行限制性测量并上报限制性测量报告。测量报告消息格式同702。
706:按照测量报告,计算用户的CSI测量集。比如提前定义一个门限,只要某邻小区的RSRP/RSRQ值与主服务小区RSRP/RSRQ值的差小于这个门限的,该小区就被加入这个CSI测量集中。或者提前定义一个测量集大小N。将信号质量最好的N个小区加入这个CSI测量集中。
707:把CSI测量集配置信息下发给UE。现有的Rel.10的MeasObjetEUTRA IE需要扩充。新增一个CSI Measurement Set Config字段,包含处于测量集中所有小区的参考符号配置信息和反馈配置信息。具体信息如下:
708:UE按照测量配置测量导频并计算信道状态信息。
709:各个UE反馈CSI给其主服务小区。现有的Rel.10中的PUCCH的CSI信息需要扩充。应该包含对应于CSI测量集中的各小区的CSI信息。如果UE的主服务小区是宏基站,则直接把信道状态信息储存在6014中。如果UE的主服务小区是RRH,则由RRH转发给宏基站并存储。
710: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开始判断用户特定的干扰抑制方式。
711:基站中心控制单元把特定用户的数据根据特定的干扰抑制方式进行基带处理。
712:基带信号发送到相应的发送节点进行传输。
图8是用户特定的干扰消除机制判定和资源分配算法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中最终用户特定的帧资源分配示例。图7中703提到,基站会配置40ms的ABS帧格式901,或者没有周期限制的非ABS格式902,并通过RRH发送给UE.本图中截取8ms的帧资源进行资源分配说明。每1ms为一个帧的长度903,也是图8中描述的一个调度周期。资源将每个调度周期分配一次,每次按照图8的方法进行分配。
中心控制单元601中的业务量监测单元6016通过网络中所有用户的传输类型和状态实时对网络个业务密度分布情况进行监测。在本例中,RRH1和RRH2附近业务量较大,两者被分配的RE状态是开启。RRH3和RRH4附近业务量较小,两者被分配的RE状态是关闭。中心控制器把RE状态通知各个RRH,在由其下发给其附属的UE。为了描述简单并突出重点,我们将忽略处于宏小区和RRH小区中心的用户(如图5中UE5和UE6)的状态和资源分配方式。这些用户被分配的RE状态是无,直接由其所在的小区提供服务。这里重点描述直接和本发明相关的RRH的边缘用户的干扰抑制策略。
UE ID | 所属RRH的RE状态 |
UE1 | 开 |
UE2 | 开 |
UE3 | 关 |
UE4 | 关 |
UE上报信道质量测量报告消息给其主服务小区,保存在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601中的用户信道质量信息存储单元6012中。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601中的用户信道质量监测单元6017根据各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来计算用户的位置信息,存储在用户位置信息存储单元6013中。在本例中,通过信号强度对比计算,发现了4个典型的边缘用户:
比如UE2,它的主服务小区是RRH2。邻小区是RRH1,RRH3,RRH4和宏小区。来自主服务小区的信号低于门限T1,证明不是小区中心用户,而是处在RRH2的边缘。主服务小区与邻小区是RRH1,RRH3,RRH4信号差分别是,D1,D2,D3其中D1小于门限T2,证明它处在RRH1的边缘,离RRH3,RRH4较远。由于此用户接入的是RRH2,认为它就处在宏小区边缘。
UE ID | 位置 |
UE1 | RRH1和Macro边缘 |
UE2 | RRH1,RRH2和Macro边缘 |
UE3 | RRH3,RRH4和Macro边缘 |
UE4 | RRH4和Macro边缘 |
基站边缘用户UE1和UE2,选择一个ABS帧格式。RRH把基站选择好的ABS帧格式信息下发给其边缘UE,边缘UE按照帧格式进行限制性测量。本例中UE1,UE2只有在ABS帧位置可以被调用,所以只测量ABS帧位置的RSRQ和RSRP值。而UE3,UE4在ABS帧和非ABS帧位置都有被调用的可能。因此,应该分别测ABS帧位置的RSRQ和RSRP值,以及非ABS帧位置的RSRQ和RSRP值。
各UE上报限制性测量报告。中心控制单元按照测量报告,计算边缘用户的CSI测量集。
UE ID | CSI测量集 |
UE1 | {RRH1,Macro} |
UE2 | {RRH1,RRH2,Macro} |
UE3 | {RRH3,RRH4,Macro} |
UE4 | {RRH4,Macro} |
把测量配置信息下发给UE。UE按照测量配置测量导频并计算信道状态信息。各个UE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给其主服务小区。如果UE的主服务小区是宏基站,则直接把信道状态信息储存在6014中。如果UE的主服务小区是RRH,则由RRH转发给宏基站并存储。
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中的干扰抑制控制与无线资源分配单元6018开始判断用户特定的干扰抑制方式。将把6011,6013,6014,6015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按照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得到下表。
基站的中心控制单元中的6018开始执行图8的算法流程,给用户判定干扰抑制方式并分配帧资源。值得说明的是,在用户调度中,会有很多处于小区中心的用户夹杂在其中,由于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这里不多做说明,它们的资源分配方法在图8中806,812,820,821中有所体现,将分配为占用的主服务小区资源。它们的资源分配结果在图9中用深色帧表示。
我们这里只是强调4个典型RRH边缘用户的资源分配方法。
801新的调度周期开始。假设这里对应图9的Macro层的#2帧,RRH层的#0帧。(假设上两个调度期,#1,#2两个帧被小区中心用户占用)。假设此时用户的优先级从高到低顺序是UE1,UE2,UE3,UE4(其中夹杂着小区中心UE)。
802,由于此调度周期对应的Macro帧是ABS帧,在此时调度的用户都应该采用803Macro-RRH eICIC策略。804调用最高优先级的用户UE1。由于它不是宏小区用户(805),也不是小区中心用户(806),RRH1没有和其他RRH进行CoMP的可能(807),主服务小区的帧没被占用(820),分配主服务小区RRH1的资源#0帧给它(821)。资源分配结果Macro-RRH1 eICIC,如图9中的904。823此调度期还有未分配的资源RRH2的#0帧,RRH3的的#0帧,RRH4#0帧。
还在这个调度周期,选择最高优先级用户UE2(804)。由于它不是宏小区用户(805),也不是小区中心用户(806),RRH2有与RRH1进行CoMP的可能(807),但是RRH1的#0帧此时已经被UE1占用了(808),所以UE2在这个调度期不被调用(822)。
还在这个调度周期,选择最高优先级用户UE3(804)。由于它不是宏小区用户(805),也不是小区中心用户(806),RRH3可以与RRH4进行CoMP(807),且RRH3的#0帧和RRH4的#0帧没有被占用(808),所以UE3最终采用RRH3-RRH4的CoMP策略(809)。由于对应宏小区是ABS帧,意味着宏小区和RRH间默认为eICIC的策略。综合后的资源分配结果是Macro-RRH eICIC+RRH3-RRH4CoMP如图9中的905。
调用其它小区中心UE的过程,直到此调度周期没有可分配的资源(823)。转入下一个调度周期。
801新的调度周期开始,对应Macro层的#3帧,RRH层的#1帧。用户优先级列表重新排列。UE2,UE4,UE1,UE3(其中夹杂着小区中心UE)。假设在这个周期内调度了优先级高的小区中心的用户。直到资源占用完全。
801新的调度周期开始,对应Macro层的#4帧,RRH层的#2帧。此时宏小区帧非ABS帧(802)。用户优先级列表重新排列。假设排列顺序为UE2,UE4,UE1,UE3(其中夹杂着小区中心UE)。选择最高优先级用户UE2(811)。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812),RE状态是开(816),该用户在此帧不被分配任何资源(822)。
还在这个调度周期,选择最高优先级用户UE4(811)。用户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812),用户的RE状态是关(816),RRH4可以与Macro来进行CoMP,RRH4的帧#2和Macro的帧#4没有被占用,分配RRH4-MacroCoMP(815),结果如图9中的906。
调用其它小区中心UE的过程,直到此调度周期没有可分配的资源(823)。转入下一个调度周期。
801新的调度周期开始,对应Macro层的#5帧,RRH层的#3帧。用户优先级列表重新排列。UE2,UE1,UE3,UE4(其中夹杂着小区中心UE)。假设在这个周期内调度了优先级高的小区中心的用户。直到资源占用完全。
801新的调度周期开始,对应Macro层的#6帧,RRH层的#4帧。用户优先级列表重新排列。UE2,UE1,UE3,UE4(其中夹杂着小区中心UE)。调用用户UE2。802,由于此调度周期对应的Macro枕是ABS帧,在此时调度的用户都应该采用803Macro-RRH eICIC策略。804调用最高优先级的用户UE2(804)。其不是主服务小区的中心用户(806),该用户的CSI测量集中有RRH1可以进行CoMP,分配RRH2-RRH1CoMP策略。综合803后的资源分配结果是Macro-RRH eICIC+RRH2-RRH1CoMP如图9中的907。
最后,本实施例中4个典型边缘用户的最终干扰抑制策略如下表所示。资源分配结果如图9所示。
用户ID | 最终干扰抑制策略 |
UE1 | Macro-RRH1 eICIC |
UE2 | Macro-RRH eICIC+RRH2-RRH1 CoMP |
UE3 | Macro-RRH CoMP+RRH3-RRH4CoMP |
UE4 | RRH4-Macro CoMP |
Claims (22)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网络的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发单元,与通信节点及终端进行数据的收发;
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所述终端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
区域扩展状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至少基于所述终端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和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确定对所述终端的服务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策略为Macro-RRH eICIC服务策略(803+821)、RRH-RRHCoMP或RRH-Macro CoMP服务策略(815)、Macro-RRH CoMP服务策略(819)、Macro-RRH eICIC+RRH-RRH CoMP服务策略(803+809)、通信节点(Macro或RRH)独自服务策略(821)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ABS帧、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eICIC服务策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ABS帧、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eICIC+RRH-RRHCoMP服务策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中心用户、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Macro或RRH)独自服务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且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开时,所述终端将不被分配任何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关、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或Macro)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RRH)独自服务策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关、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或Macro)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RRH-RRH CoMP或RRH-Macro CoMP服务策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无、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Macro)独自服务策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无、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CoMP服务策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业务量检测单元,通过读取所述终端反馈的信道质量信息,计算该终端与各个通信节点的信道质量差,根据该质量差来估计所述终端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优先级信息存储单元,存储各终端被调用的优先级信息,
所述基站在每个调度周期按照优先级来调用各终端。
13.一种基站的控制方法,所述基站具有:收发单元,与通信节点及终端进行数据的收发;位置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所述终端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区域扩展状态信息存储单元,存储着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以及控制单元,至少基于所述终端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和各终端所对应的各通信节点的区域扩展状态信息,确定对所述终端的服务策略;所述基站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宏小区对应帧是否为ABS帧、有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是否被占用、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中心用户还是边缘用户、以及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确定对所述终端的服务策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策略为Macro-RRH eICIC服务策略(803+821)、RRH-RRHCoMP或RRH-Macro CoMP服务策略(815)、Macro-RRH CoMP服务策略(819)、Macro-RRH eICIC+RRH-RRH CoMP服务策略(803+809)、通信节点(Macro或RRH)独自服务策略(821)中的任意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ABS帧、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eICIC服务策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ABS帧、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eICIC+RRH-RRHCoMP服务策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中心用户、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Macro或RRH)独自服务策略。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且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开时,所述终端将不被分配任何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关、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或Macro)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RRH)独自服务策略。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关、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或Macro)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RRH-RRH CoMP或RRH-Macro CoMP服务策略。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所述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无、没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所述通信节点的资源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所述通信节点(Macro)独自服务策略。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终端被调度时,若宏小区对应帧为非ABS帧、所述终端为主服务小区边缘用户、终端的区域扩展状态为无、有相邻的其他通信节点(RRH)能够与所述通信节点进行CoMP、且这些通信节点的资源都未被占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终端采用Macro-RRH CoMP服务策略。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499699A CN102932928A (zh) | 2011-08-12 | 2012-02-29 |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
EP20120823735 EP2744254A4 (en) | 2011-08-12 | 2012-07-25 | BASIC STATION AND TAX PROCEDURE THEREFOR |
PCT/CN2012/079152 WO2013023517A1 (zh) | 2011-08-12 | 2012-07-25 |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
US14/238,077 US20140187263A1 (en) | 2011-08-12 | 2012-07-25 |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JP2014523183A JP2014524678A (ja) | 2011-08-12 | 2012-07-25 | 基地局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230920.9 | 2011-08-12 | ||
CN201110230920 | 2011-08-12 | ||
CN2012100499699A CN102932928A (zh) | 2011-08-12 | 2012-02-29 |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32928A true CN102932928A (zh) | 2013-02-13 |
Family
ID=4764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499699A Pending CN102932928A (zh) | 2011-08-12 | 2012-02-29 |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40187263A1 (zh) |
EP (1) | EP2744254A4 (zh) |
JP (1) | JP2014524678A (zh) |
CN (1) | CN102932928A (zh) |
WO (1) | WO2013023517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1733A (zh) * | 2013-05-22 | 2013-09-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构网络中下行发射方法和控制设备、基站和异构系统 |
CN104168558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用户位置信息报告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5814953A (zh) * | 2013-12-02 | 2016-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进行静默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13696A (zh) | 2012-09-27 | 2015-07-29 | 美国博通公司 | 用于协调资源分配以解决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
US9413502B2 (en) * | 2012-10-15 | 2016-08-09 | Headwater Partners LLC | Backhaul assisted by user equipment |
WO2015151207A1 (ja) * | 2014-03-31 | 2015-10-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局および制御局 |
US10034271B2 (en) | 2014-06-13 | 2018-07-24 | Apple Inc. | Decoding of PCFICH in LTE for power savings and range improvement |
EP3165050A4 (en) | 2014-07-04 | 2018-03-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mote radio head and associated method |
JP6495803B2 (ja) * | 2015-10-30 | 2019-04-03 | Kddi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指向方向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4369839A3 (en) * | 2015-12-24 | 2024-05-22 | Wilus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hich use discontinous channel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2601A (zh) * | 2007-09-18 | 2008-02-27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中继技术的多频点td-scdma组网及通信的实现方法 |
US20080247340A1 (en) * | 2007-04-05 | 2008-10-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483873A (zh) * | 2008-12-26 | 2009-07-1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结合小区间干扰协调的上行多点协作实现方法 |
CN101931439A (zh) * | 2009-06-24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378124B1 (ko) * | 1998-12-10 | 2003-06-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단말기의위치추정장치및방법 |
US7042856B2 (en) * | 2001-05-03 | 2006-05-09 | Qualcomm, In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873477B2 (en) * | 2010-10-29 | 2014-10-2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perative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8781400B2 (en) * | 2011-06-30 | 2014-07-1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
-
2012
- 2012-02-29 CN CN2012100499699A patent/CN102932928A/zh active Pending
- 2012-07-25 US US14/238,077 patent/US2014018726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2-07-25 EP EP20120823735 patent/EP274425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7-25 WO PCT/CN2012/079152 patent/WO2013023517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7-25 JP JP2014523183A patent/JP2014524678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247340A1 (en) * | 2007-04-05 | 2008-10-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132601A (zh) * | 2007-09-18 | 2008-02-27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中继技术的多频点td-scdma组网及通信的实现方法 |
CN101483873A (zh) * | 2008-12-26 | 2009-07-1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结合小区间干扰协调的上行多点协作实现方法 |
CN101931439A (zh) * | 2009-06-24 | 2010-1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点协作传输方法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NTT DOCOMO: "Views on eICIC Schemes for Rel-10",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2BIS》 *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68558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用户位置信息报告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4168558B (zh) * | 2013-05-17 | 2017-12-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用户位置信息报告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3281733A (zh) * | 2013-05-22 | 2013-09-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构网络中下行发射方法和控制设备、基站和异构系统 |
WO2014187194A1 (zh) * | 2013-05-22 | 2014-11-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构网络中下行发射方法和控制设备、基站和异构系统 |
CN103281733B (zh) * | 2013-05-22 | 2016-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构网络中下行发射方法和控制设备、基站和异构系统 |
CN106413114A (zh) * | 2013-05-22 | 2017-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构网络中下行发射方法和控制设备、基站和异构系统 |
US9949287B2 (en) | 2013-05-22 | 2018-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trol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heterogeneous system |
CN106413114B (zh) * | 2013-05-22 | 2019-11-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异构网络中的控制设备 |
CN105814953A (zh) * | 2013-12-02 | 2016-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进行静默的方法和系统 |
CN105814953B (zh) * | 2013-12-02 | 2019-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资源进行静默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187263A1 (en) | 2014-07-03 |
EP2744254A4 (en) | 2015-04-29 |
WO2013023517A1 (zh) | 2013-02-21 |
EP2744254A1 (en) | 2014-06-18 |
JP2014524678A (ja) | 2014-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1664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an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in wireless network | |
US20200374733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KR101752921B1 (ko) | 다중 셀 협력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2932928A (zh) | 基站及其控制方法 | |
EP2560426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igh-power base station, low-powe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RU2621678C2 (ru) | Способ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а, относящиеся к эффективным измерениям со сниженными помехами | |
KR101575694B1 (ko) | 충돌하는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들의 취급을 허용하는 사용자 장비, 기지국들 및 방법들 | |
CN102348266B (zh) | 基站及蜂窝无线通信系统 | |
KR101595503B1 (ko) | 간섭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US9578526B2 (en) | Method and a network node for determining an indication of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
US862607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using beamforming | |
EP3304781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electing a coordination node in a coordinated multipoiint set | |
CA2902445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cell resource sharing | |
KR20150079922A (ko) | 강하고 그리고/또 크게 변하는 간섭의 존재를 측정하는 방법 | |
CN105122871A (zh) | 无线网络中自适应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 |
KR20150011354A (ko) | 셀룰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14524182A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元接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ダウンリンク干渉測定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444223A (zh) | 限制异类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 | |
US20140376517A1 (en) | Opportunistic activation of relays in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US958419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ncelling interference | |
Agrawal et al. | Small cel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 |
ANTENEH | IMPACT ANALYSIS OF ENHANCED 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ON HETNET TOPOLOGY IN LTE-A | |
Balachandran et al. | Virtual soft-handoff with resource blank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
Ji et al. | Interference avoidance and coordination for small cells in B4G cellular networks | |
Wang et al. | Cross-tier interference-aware uplink scheduling over non-ideal backhau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