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665A -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904665A CN102904665A CN 201110208644 CN201110208644A CN102904665A CN 102904665 A CN102904665 A CN 102904665A CN 201110208644 CN201110208644 CN 201110208644 CN 201110208644 A CN201110208644 A CN 201110208644A CN 102904665 A CN102904665 A CN 1029046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ymbols
- symbol
- regs
- res
- interlea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108010014691 Lithostathi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102100023882 Endoribonuclease ZC3H12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6
- 101710112715 Endoribonuclease ZC3H12A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6
- QGVYYLZOAMMKAH-UHFFFAOYSA-N pegnivacogin Chemical compound COCCOC(=O)NCCCCC(NC(=O)OCCOC)C(=O)NCCCCCCOP(=O)(O)O QGVYYLZOAMMKA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6
- 101100301524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Reg-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4
- 108091058543 REG3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2100027336 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protein 3-alpha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9
- 101001096074 Homo sapiens 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protein 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8
- 102100037889 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protein 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108700012361 REG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150108637 RE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100120298 Rattus norvegicus Flo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100412403 Rattus norvegicus Reg3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1044053 Mus musculus Lithostathine-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其中,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对经过信号空间分离后的符号进行发送;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演进系统(LTE,Long Term Evolution)或长期演进-A(LTE-A,Long Term Evolution-A)系统中,下行多址接入方式采用的是正交频分复用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从而系统的下行资源从时间上看被划分成了OFDM符号,从频率上看被划分成了子载波。
一般的,一个正常下行子帧可以包括14或12个OFDM符号。一个下行子帧调度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时,对每个UE分配的物理资源的最小单位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其中,一个PRB在频域上包含12个子载波,在时域上为半个子帧时长,即包含7或6个符号。
子帧上承载的各种数据,是在子帧的物理时频资源上划分出各种物理信道来组织映射的。这些物理信道大体可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相应地,控制信道承载的数据可称为控制数据或控制信息,业务信道承载的数据可称为业务数据或业务信息。其中,通信的根本目的是传输业务数据,而控制信道的作用是为了辅助业务数据的传输,所以一个通信系统的设计最好使控制信道占用的资源尽量少。
在现有技术中,当基站有多个天线端口(antenna port)时,控制信息采用的发送方式是发射分集方式,即不管具体每个天线端口到接收端的信道情况怎样,它都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然后发送,所以,为了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就需要使用码率更低的编码方式,即要把这一定数量的控制信息比特编码成更多的码字比特,而这更多的码字比特必然需要占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传输,导致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增大;而且,该发送方式并不适用于单天线端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也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而且可以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开销。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
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对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
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所述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编码加扰单元,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调制单元,用于对编码加扰单元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交织单元,用于对调制单元进行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发送单元,用于对交织单元进行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编码加扰单元,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调制单元,用于对编码加扰单元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所述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交织单元,用于对调制单元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发送单元,用于对交织单元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与用户设备以可通信的方式相连;
用户设备,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符号。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b是正常的QPSK图;
图1c是旋转后的QPSK图;
图1d是一个控制信道在时域和频域的占有位置的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中分量交织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空间分离的流程图;
图2c是正常的QPSK图中经过衰落后的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2d是旋转后的QPSK图中经过衰落后的星座点的示意图;
图2e是实部或虚部交织的示意图;
图2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中分量交织的示意图;
图2g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中分量交织的另一示意图;
图2h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中分量交织的又一示意图;
图2i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中分量交织的又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分量变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下将对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和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等进行简略地说明。
在通信系统中,如LTE系统,在一个子帧中,控制信道可以占用整个系统所有PRB的前3个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符号。其中,在控制信道上,一个REG占4个RE,一个RE是在时域上一个OFDM符号的频域上的一个子载波。以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为例,PDCCH承载调度等控制信息,一个完整的PDCCH有一个或几个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组成,一个CCE由9个REG组成。一个PDCCH可以由1,2,4,8个CCE组成,并且近似均匀的分布在时频域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网络设备的角度进行描述,该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或其他发射台。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对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对经过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参见图1a,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101、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步骤102、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其中,调制具体可以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Keying)、或者16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或者64QAM,等等。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以QPSK调制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其他的调制方式也同样适用。
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正常的调制,得到正常的调制后的符号(即得到正常的星座图),比如,可以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正常的QPSK调制,得到正常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即得到正常的QPSK星座图);例如,可参见图1b,该图为正常的QPSK星座图,其中,“10”、“00”、“11”和“01”为星座点。
QPSK调制的具体执行流程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正常的调制指的是不改变调制得到的星座图。比如,正常的QPSK调制指的是不改变QPSK调制得到的QPSK星座图。
步骤103、对调制后的符号,比如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过程称为信号空间分离。例如,具体可以如下:
如果在步骤102中,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了正常的调制,比如进行了正常的QPSK调制,则此时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可以包括:
首先,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比如,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需说明的是,星座旋转的角度不能使一个星座点从一个象限转到另一个象限。即如果一个星座点在某个象限,则旋转后仍在某个象限,比如,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一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一象限,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二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二象限,等等。
其次,在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之后,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其中,对于调制后的符号而言,符号的实部或虚部可以作为一个分量,所以,具体可以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实部和/或虚部进行交织,即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比如,具体可以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的实部和/或虚部进行交织。需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均以实部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虚部的实现方式与此相同,不再赘述。例如,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交织:
第一种方式,以一个控制信道为单位(即以一个控制信道作为排序和交换的范围),如下:
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G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
也就是说,将一个控制信道中的所有REG都进行排序,然后进行两两交换,比如,以控制信道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为例,如图1d所示,若一个PDCCH信道上有6个REG,在时域(time)上占两个符号,其中,符号1的频域上有3个REG:REG1、REG3和REG5;符号2的频域上有3个REG:REG2、REG4和REG6;则首先可以将这6个REG映射到频域上,以确定这6个REG在频域上的位置,并根据这些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REG1->REG2->REG3->REG4->REG5->REG6,然后在对REG1、REG2、REG3、REG4、REG5和REG6上的符号的分量根据设置的索引间隔进行两两交换,比如,以设置的索引间隔为2个REG,且进行实部交换为例,则参见图1e,具体交换可以如下:
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
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
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
上述REGi与REGj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的交换的例子见图2e。
当然,也可以不对实部进行交换,而是对虚部进行交换,交换规则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除了可以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之外,也可以以其他单位作为交换单位,比如以RE作为交换单位,即:
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或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的交换方法与以REG作为交换单位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方式,以同一控制信道内的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符号为单位(即以一个OFDM符号作为排序和交换的范围),如下:
根据同一控制信道内的属于同一个OFDM符号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G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其中,这里的OFDM符号区别于调制后的符号与星座旋转后的符号;OFDM符号指的是系统下行资源在时域上划分而成的一段数据;换而言之,由于在LTE系统中,下行多址接入方式采用的是OFDMA,所以系统的下行资源从时间上看可以被划分成了OFDM符号(从频率上看可以被划分成了子载波)。
也就是说,将一个OFDM符号中的所有REG都进行排序,然后进行两两交换,比如,还是以第一种方式中的例子为例,参见图1d,OFDM符号1的频域上有3个REG:REG1、REG3和REG5;OFDM符号2的频域上有3个REG:REG2、REG4和REG6;则首先可以确定OFDM符号1中的3个REG在频域上的位置,并根据这些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REG1->REG3->REG5,然后在对REG1、REG3和REG5上的符号的分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进行两两交换,比如,以设置的索引间隔为1个REG,且进行实部交换为例,则具体交互可以如下:
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而REG2上的符号不进行交换。
需说明的是,在REG的个数为奇数时,有一个REG上的符号的分量可以不进行交换,只对剩余的偶数个REG上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两两交换。当然,也可以设定频域间隔不是一个固定的值,比如,以上述例子为例,
REG3与REG6的实部进行交换。除了REG1的实部可以与REG5的实部进行交换之外,也可以设定REG2的实部也与REG5的实部进行交换,以此类推。
其他OFDM符号如OFDM符号2中的REG交换与OFDM符号1相同,即首先可以确定OFDM符号2的3个REG在频域上的位置,并根据这些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REG2->REG4->REG6,然后在对REG2、REG4和REG6上的符号的分量按照索引间隔进行两两交换,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也可以不对实部进行交换,而是对虚部进行交换,交换规则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除了可以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之外,也可以以其他单位作为交换单位,比如以RE作为交换单位,即:
根据同一控制信道内的属于同一个OFDM符号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的交换方法与以REG作为交换单位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种方式,以一个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为单位(即以一个CCE作为排序和交换的范围),如下:
根据同一个CCE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G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实现与前两种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除了可以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之外,也可以以其他单位作为交换单位,比如以RE作为交换单位,即:
根据同一个CCE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排序后的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的交换方法与以REG作为交换单位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面三种方式中,索引间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进行设置,具体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可以是一个不固定的值,另外,实部/虚部进行两两交换的REG或RE之间可以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让多个REG上的符号或RE上的符号进行交织,使得所有REG上的符号或RE上的符号都能够进行交织,具体可以如下: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确定奇数个的REG;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一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G上符号的实部和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近行互换;或者,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确定奇数个的REG;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一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G上符号的虚部和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近行互换;或者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确定奇数个的RE;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一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上符号的实部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近行互换;或者,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确定奇数个的RE;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一RE上符号的虚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上符号的虚部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近行互换;或者,
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一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有REG上符号的实部都进行过代替;或者,
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一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有REG上符号的虚部都进行过代替;或者,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一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有RE上符号的实部都进行过代替;或者
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一RE上符号的虚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有RE上符号的虚部都进行过代替若实部/虚部进行两两交换的REG或RE之间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则在REG或RE的个数为奇数时,剩余的一个REG上的符号的分量或RE上的符号的分量不进行交换。
其中,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多个REG或RE进行交织,使得所有REG或RE都能够进行交换的这种交织方式称为环形交织,所谓环形交织,就是使得参与交织的REG或RE首尾相连进行交织,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比如,若让REG1、REG3和REG5上的符号进行环形交织,则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又比如,若让REG1、REG3、REG5和REG9上的符号进行环形交织,则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
当然,除了上述所说明的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之外,也可以不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按照预置的变换矩阵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分量变换,具体为利用酉矩阵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变换,得到交织后的符号。
步骤104、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即步骤103)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103A和步骤103B;
步骤103A、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比如,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例如,具体可以对进行正常的调制如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或者,对产生旋转的调制如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其中,层映射和预编码的具体执行步骤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103B、以REG为单位或以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为单位对层映射和预编码后的符号进行子块交织,并进行RE映射;子块交织以及RE映射的具体操作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则此时,步骤103具体为:对RE映射后的符号(也是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具体的信号空间分离方法与前面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网络设备的角度进行描述,该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或其他发射台。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包括: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该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也就是说,在对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网络设备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旋转的调制,得到产生旋转的调制后的符号。比如,可以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旋转的QPSK调制,得到产生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
其中,旋转的调制,指的是对调制得到的星座图进行旋转。比如,旋转的QPSK调制,指的是对QPSK调制得到的QPSK星座图进行旋转,例如,可参见图1c,该图为将图1b旋转后的QPSK星座图,其中,“10”、“00”、“11”和“01”为星座点。
如果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了旋转的调制,得到了产生旋转的调制后的符号;比如,已经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了旋转的QPSK调制,得到了产生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则此时可以不需要再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直接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其中,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的方法与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的方法相同,具体可参见前面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对信号进行旋转的QPSK调制,然后经过层映射、预编码、子块交织和RE映射等一系列处理后,将处理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以便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即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根据实施例一和二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在分别实施例三和四中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将以调制具体为QPSK调制、网络设备具体为基站、控制信道具体为PDCCH、且控制信道是1个天线端口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控制信道。另外,当控制信道是多个天线端口时,每个天线端口上的操作和控制信道是1个天线端口的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参见图2a,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201、由于多个PDCCH信道中的信号可以在一个子帧里传输,所以,在步骤201中,基站可以将多个PDCCH信号(也称为PDCCH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进行加扰,其中,信道编码和加扰的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需说明的是,PDCCH信道中的信号即为控制信息。
步骤202、基站对信道编码和扰码后的数据进行QPSK调制,得到QPSK调制后的符号,即可以得到正常的QPSK调制的QPSK星座图。
其中,QPSK调制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203、基站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需说明的是,如果该PDCCH中的信号(即控制信息)是针对多天线端口的PDCCH发送的,比如是针对两天线端口的PDCCH发送的,则需要使用发送分集方式,此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发送分集方式所对应的发送规则来获取每个发送天线端口的层映射和预编码的结果。比如,如果使用了空频块编码(SFBC,Spatial-Frequency Block Code)的发送分集方式,则此时需要根据SFBC的发送规则,来得到每个发送天线端口的层映射和预编码的结果。其中,SFBC技术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204、基站将PDCCH每个天线端口要发送的符号进行子块交织,并映射到RE上去。
具体的,将待发送的PDCCH中的符号以REG为单位,进行REG的子块交织,并将这些PDCCH的符号分配到时频资源上去。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5、基站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具体可通过一个信号空间分离器来实现。由于一个PDCCH信道的所有REG在时域和频域都近似均匀或近似随机的分布,所以可以通过信号空间的设计,来提高PDCCH的性能。
例如,参见图2b,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2051、基站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
参见图1b和图1c,其中,图1b为正常的QPSK星座图,图1c为将图1b旋转后的QPSK星座图,也就是说,图1c为将QPSK的调制符号(RE映射后的符号也是一种QPSK的调制符号)进行星座旋转后所对应的QPSK星座图。需说明的是,星座旋转的角度不能使一个星座点从一个象限转到另一个象限。即如果一个星座点在某个象限,则旋转后仍在某个象限,比如,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一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一象限,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二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二象限,等等。
参见图2c,图1b中的星座点经过衰落后,变成图2c中的X1、X2、X3和X4,如果经过衰落后的星座点X1、X2、X3和X4在QPSK星座图中的位置如图2c中所示,则可以看出,星座点X1和X2的距离为d1,如果将QPSK星座图进行旋转后,则经过衰落后的星座点X1和X2的距离将进一步增大,参见图2d,其中,d2为在旋转后的QPSK星座图中星座点X1和X2的距离,比较图2c和图2d可以看出,d2>d1,可见,对QPSK星座图进行旋转,有利于更好地将符号区分开来,即旋转的星座图可以更好的抗噪声。
步骤2052、基站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具体可以由分量交织器来实现。该分量交织器具体可以是针对某个用户设备的搜索空间的一个PDCCH信道,比如针对某个用户设备中的一个PDCCH信道中REG的实部或虚部的分量交织器,其中,对实部进行交织(即交换)的分量交织器称为实部交织器,对虚部进行交织(即交换)的分量交织器称为虚部交织器。若分量交织器为此类型的交织器,则具体可以如下:
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以实部交织器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虚部交织器的实现方式与此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其中,该实部交织器可以表示为一个序列的交织器,如下:
令Q(k)为这个序列原来的位置,k为交织后的位置。其中,k为整数,1≤k≤L,或0≤k≤L-1,L为序列的长度。
比如,以L=5的交织器,且1≤k≤L为例。若交织前的5个符号为s1=a1+i*b1;s2=a2+i*b2;s3=a3+i*b3;s4=a4+i*b4;s5=a5+i*b5;且Q(1)=3;Q(2)=5;Q(3)=4;Q(4)=2;Q(5)=1;则这5个符号间的交织可以如下:
交织后第1个符号的实部用交织前的第3个符号的实部代替;
交织后第2个符号的实部用交织前的第5个符号的实部代替;
交织后第3个符号的实部用交织前的第4个符号的实部代替;
交织后第4个符号的实部用交织前的第2个符号的实部代替;
交织后第5个符号的实部用交织前的第1个符号的实部代替;
则交织后输出的序列为:y1=a3+i*b1;y2=a5+i*b2;y3=a4+i*b3;y4=a2+i*b4;y5=a1+i*b5。
关于上述这种针对一个PDCCH信道的交织器,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交织:
(1)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
参见图1d,该图给出了一个PDCCH信道在时域和频域上所占位置的示意图。在该图中,一个PDCCH在频域上占有6个REG,在时域上占有两个符号,其中,在符号1的频域上有3个REG,而在符号2的频域上有3个REG。则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1、将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参见图1d,该图标明了REG1到REG6在频域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的排序。需说明的是,如果多个,比如m(m>1)个占不同的时域符号的REG在频域的位置相等,则m个REG可以编号(即索引值)为:j,j+1,...,,j+m-1,但这m个REG哪个编号在前,哪个编号在后都可以。
需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在图1d中,只画出6个REG,应当理解的是,实际中一个PDCCH信道可以占1、2、4或8个CCE,而一个CCE可以占9个REG,在这些情况下,其实现方法与本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在步骤1之后,以REG为单位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两两交换实部。交换的准则是两两交换的频域间隔(即索引间隔)尽量大。比如,可参见图1e,具体交互可以如下:
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
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
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与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换。
需说明的是,若REG的个数N为偶数,则编号为“k”的REG与编号为“k+N/2”的REG上的符号进行实部交换,其中,k≤N/2。比如,一个REG有4个RE,其中,REG1包括S01,S11,S21和S31;REG4包括S04,S14,S24和S34;则参见图2e,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和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交织具体可以如下:
S01的实部(或虚部)和S04的实部(或虚部)交换;S11的实部(或虚部)和S14的实部(或虚部)交换;S21的实部(或虚部)和S24的实部(或虚部)交换;S31的实部(或虚部)和S34的实部(或虚部)交换。图1e中的其他REG的实部(或虚部)的交织与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
若REG的个数N为奇数,则可以让其中的一个REG不进行交织,让剩余的偶数个REG进行两两交织。
例如,以一个PDCCH信道占9个REG为例,参见图2f,编号为k的REG与编号为的REG上的符号进行实部(或虚部)交换,其中,k<N/2,表示x下取整。在图2f中,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7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8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而编号最大的REG9上的符号没有其他的REG和它进行交换。
又例如,还是以一个PDCCH信道占9个REG为例,参见图2g,编号为k的REG与编号为的REG进行实部(或虚部)交换。其中,k<N/2,表示x下取整。在图2g中,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7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8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而中间的REG5上的符号没有其他的REG和它交换。
在上述的两个例子中,REG之间均为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除此之外,REG之间还可以不全都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让其中的奇数个REG进行环形交织。例如,还是以一个PDCCH信道占9个REG为例,参见图2h,在该图中,有部分REG上的符号的分量(即REG2、REG3、REG4、REG6、REG7和REG8)交换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有部分REG上的符号的分量交换(即REG1、REG5和REG9)则是环形交织的关系,如下:
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7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与REG8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
采用这种多个REG上的符号互相交织的方式,可以保证每个符号都能够被交织到,即保证每个符号都能够得到分集的效果。
需说明的是,在图2h的例子中,因为参与交织的REG的数目为奇数,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其中的某一个REG上的符号无法与其他REG上的符号进行交织的情况,才会选择奇数个REG上的符号进行环形交织,应当理解的是,也可以选择偶数个REG上的符号进行环形交织。当然,除了如图2h中所示的,将其中的奇数个REG上的符号(即REG1、REG5和REG9)进行环形交织之外,也可以让所有的REG上的符号都进行环形交织,如图2i所示:
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2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3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4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5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6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7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7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8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8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REG9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放到REG1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上。
采用这种让所有REG上的符号都进行环形交织的方式,同样也可以保证每个符号都能够被交织到,即保证每个符号都能够得到分集的效果。
需说明的是,将A的实部(或虚部)与B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与将A的实部(或虚部)放到B的实部(或虚部)上是不同的,参见图1e、图2e、图2f、图2g、图2h和图2i,将A的实部(或虚部)与B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换为双向箭头,将A的实部(或虚部)放到B的实部(或虚部)上为单向箭头。举例说明,如果A=a+bj,B=c+dj,则将A的实部与B的实部进行交换指的是将“a”和“c”互换,即得到的结果是:A=c+bj,B=a+dj,虚部的互换与此同理;而将A的实部放到B的实部上指的是将“a”放置到“c”的位置,而“c”不一定会放置到“a”的位置,即得到的结果是:B=a+dj,而此时A的实部则可能是别的REG或RE的放过来的实部,比如如果C=e+fj,将C的实部放到A的实部上,则此时A=e+bj,以此类推,其中,虚部的交换方法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其中,这里的A、B和C指的是RE上的符号,或REG的RE上的符号。
(2)以同一PDCCH信道内的OFDM符号为单位;
即将同一PDCCH信道内属于同一个OFDM符号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在一个OFDM符号内对REG上的符号进行交织的方法与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类似,具体可参见本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3)以一个CCE为单位;
在一个CCE内对REG上符号进行交织的方法与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类似,具体可参见本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上述针对一个PDCCH信道内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织的分量交织器具体可以是行列交织器。其中,行列的数目可以根据待交织的REG的数目而定。比如REG的数目为N,则设定一个R(行)×C(列)的矩阵。当R×C>N时,设定F=R×C-N个填充比特。行列交织器一般是行写入,列读出,在进行写入时,可以先放填充比特,也可以后放填充比特。
除了可以是行列交织器之外,还可以是是随机的交织器,具体可以通过输入输出的映射矩阵,来确定实部或虚部的交换规则。可选的,还可以是Costa交织器,例如,可以如下所示。
假设希望产生长度为L的交织器,则首先按如下交织器产生。
Q(k)=αk mod P,k=0,...,P-2
在上式中,P为比L大的最小素数,α是GF(P)中的最小本原元(primitiveelement),其中,GF表示伽罗瓦域(Galois field)。如果L=P-1,那么交织器的输出就是:Q(k)for k=0,...,L-1。
如果L<P-1,那么交织器的输出的长度就需要从P-1缩短到L。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迭代来实现。在每一次迭代,可以用最后的一个Q(k)来代替Q(k)的最大的值。如果Q(k)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就是最大值,那么直接去掉最后一个元素就可以了。这样,每一次迭代,都可以从Q(k)中去掉一个值,直到Q(k)的长度为L。
步骤206、基站对经过信号空间分离后的符号进行发送,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除了可以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之外,也可以以其他的单位作为交换单元,比如以RE作为交换单位,等等,如果以其他的单位作为交换单元的话,则其实现方式以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REG中的RE的数目并不仅仅只限于上述例子,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RE数目的场景。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仅仅以PDCCH信道和QPSK调制为例进行说明,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控制信道以及其他的调制方式同样适用。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预编码、子块交织和RE映射等一系列处理后,将处理后的QPSK调制符号进行星座旋转,以便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即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实施例四、
与在实施例三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在对信道编码和扰码后的数据进行的是旋转的QPSK调制。所谓旋转的QPSK调制,指的是对QPSK调制得到的QPSK星座图进行旋转,比如,具体可参见图1c。
参见图3,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步骤301、基站可以将多个PDCCH信号(也称为PDCCH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进行加扰,该步骤与实施例三中的步骤2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2、基站对信道编码和扰码后的数据进行旋转的QPSK调制,产生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即可以得到旋转的QPSK星座图,可参见实施例二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基站对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该步骤与实施例三中的步骤2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4、基站将PDCCH每个天线端口要发送的符号进行子块交织,并映射到RE上去。该步骤与实施例三中的步骤204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5、基站对RE映射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这是因为,在步骤302中,基站已经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了旋转的QPSK调制,已经得到了产生旋转的QPSK星座图,所以此时可以不需要再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直接对RE映射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其中,对RE映射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的方法与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的方法相同,即:
具体可以由分量交织器来实现。该分量交织器具体可以是针对某个用户设备的搜索空间的一个PDCCH信道,比如可以是实部交织器,也可以是虚部交织器。
关于上述这种针对一个PDCCH信道的交织器,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交织:
(1)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
将一个PDCCH信道内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以REG为单位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的实部两两交换实部(或虚部)。交换的准则是两两交换的频域间隔尽量大。
(2)以同一个PDCCH信道的OFDM符号为单位;
即将同一个PDCCH信道内属于同一个OFDM符号内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上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两两交换。交换的准则是两两交换的索引间隔尽量大。
(3)以一个CCE为单位;
在一个CCE内对REG进行交织的方法与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类似。
具体实施时,上述针对一个PDCCH信道内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织的分量交织器具体可以是行列交织器,也可以是是随机的交织器,还可以是Costa交织器,等等。
具体可参见实施二中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6、基站对经过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除了可以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之外,也可以以其他的单位作为交换单元,比如以RE作为交换单位,等等,如果以其他的单位作为交换单元的话,则其实现方式以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仅以PDCCH信道和QPSK调制为例进行说明,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控制信道以及其他的调制方式同样适用。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对信号进行旋转的QPSK调制,然后经过层映射、预编码、子块交织和RE映射等一系列处理后,将处理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以便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即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三和四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对QPSK调制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进行分量变换。即利用酉矩阵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变换,得到交织后的符号。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三和四的区别在于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的方式不同(即实施例三中的步骤205和实施例四中的步骤305),而其他步骤则与实施例三和四相同。
本实施例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的方法具体可以如下:
本实施例的分量交织器和实施例散中的步骤2052类似,但差别在于,此时的分量交织器不是实部或虚部的交织,而是通过分量变换来实现。
以图1e中的REG1上的符号和REG4上的符号进行交织,以及图2e中的S01(即REG1的第一个RE上的符号)和S04(即REG4的第一个RE上的符号)进行交织为例。则其在分量变换中的实现可以如下:
y=U×s
其中,s是待交织的符号向量,是一个N×1的向量;U为N×N酉矩阵;y为一个N×1的向量。U的一种实现为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矩阵。
以图1e和图2e为例,其中,s=[S01,S04]T,假设输出的y=[Y01,Y04]T。则输出y可以如图4所示,其中,Y01、Y11、Y21和Y31为REG1的输出,Y04、Y14、Y24和Y34为REG4的输出,如下:
将Y01放入REG4的第一个RE,将Y04放入REG1的第一个RE;
将Y11放入REG4的第二个RE,将Y14放入REG1的第二个RE;
将Y21放入REG4的第三个RE,将Y24放入REG1的第三个RE;
将Y31放入REG4的第四个RE,将Y34放入REG1的第四个RE。
需说明的是,REG中的RE的数目并不仅仅只限于上述例子,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RE数目的场景。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仅以PDCCH信道和QPSK调制为例进行说明,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控制信道以及其他的调制方式同样适用。
由上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对信号进行QPSK调制,以及经过层映射、预编码、子块交织和RE映射等一系列处理后,将处理后的符号进行分量变换,以便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即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实施例六、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如图5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编码加扰单元501、调制单元502、交织单元505和发送单元506。
编码加扰单元501,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调制单元502,用于对编码加扰单元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其中,调制具体可以为QPSK调制、或者16QAM调制、或者64QAM调制,等等。
交织单元505,用于对调制单元502进行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过程称为信号空间分离;比如,对调制单元502进行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
发送单元506,用于对交织单元进行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该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预处理单元503和交织映射单元504;
预处理单元503,用于对调制单元进行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比如,对调制单元进行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交织映射单元504,用于以REG为单位或以RE为单位对预处理单元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后的符号进行子块交织,并进行RE映射;
则交织单元505,用于对交织映射单元504进行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即对交织映射单元504进行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
其中,交织单元505可以包括旋转子单元和分量交织子单元;
旋转子单元,用于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比如,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需说明的是,星座旋转的角度不能使一个星座点从一个象限转到另一个象限。即如果一个星座点在某个象限,则旋转后仍在某个象限,比如,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一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一象限,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二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二象限,等等。
此外,如果该网络设备包括了交织映射单元504,则:
旋转子单元,具体用于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
分量交织子单元,用于对旋转子单元进行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其中,分量交织子单元,具体用于对旋转子单元进行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和/或虚部进行交织;即用于对旋转子单元进行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例如,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进行交织:
(1)以一个控制信道为单位,如下:
旋转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资源元素组REG或资源元素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G或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2)以同一个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为单位,如下:
旋转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同一控制信道内的属于同一个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符号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G或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这里的OFDM符号区别于调制后的符号与星座旋转后的符号;OFDM符号指的是系统下行资源在时域上划分而成的一段数据,而调制后的符号与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指的是需要进行实部或虚部交换的向量。
(3)以一个CCE为单位,如下:
旋转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元素CCE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这些REG或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交织单元505具体可以为一个控制信道内的分量交织器,根据交织方式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量交织器,比如,具体是如下任意一种:
在一个控制信道内,针对一个终端的特定搜索空间的分量交织器;或者,
在一个控制信道内,针对一个CCE内的REG或RE的分量交织器;或者,
在一个控制信道内,针对一个OFDM符号内的REG或RE的分量交织器。
当然,除了上述所说明的对调制(比如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之外,也可以不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按照预置的变换矩阵对REG进行分量变换;即:
信号空间分离单元505,具体用于利用酉矩阵对调制后的符号(比如QPSK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变换,得到交织后的符号。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具体实现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
该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或其他类型的发射机。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编码加扰单元501、调制单元502、预处理单元503、交织映射单元504等单元在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预编码、子块交织和RE映射等一系列处理后,可以由交织单元505将处理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实施例七、
根据实施例六所提供的网络设备,其中,调制单元502除了可以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正常的调制(比如QPSK调制)之外,还可以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旋转的调制(比如旋转的QPSK调制),以得到产生旋转的调制后的符号(比如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即,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编码加扰单元、调制单元、交织单元和发送单元。
编码加扰单元,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调制单元,用于对编码加扰单元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所述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交织单元,用于对调制单元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发送单元,用于对交织单元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可选的,该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预处理单元;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产生旋转的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比如,用于对产生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则交织单元,具体用于对RE映射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以上各个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具体实现时,以上各个单元可以作为独立的实体来实现,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作为同一或若干个实体来实现。
该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或其他类型的发射机。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的调制单元可以对编码加扰单元编码加扰后的符号进行旋转地调制,然后由交织单元将调制后的符号进行交织,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实施例八、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与用户设备以可通信的方式相连。其中,该网络设备具体可参见实施例六和七,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网络设备,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对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或者,
网络设备,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该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其中,调制具体可以为QPSK调制、或者16QAM调制、或者64QAM调制,等等。为了描述方便,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以QPSK调制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其他的调制方式也同样适用。
用户设备,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符号。
需说明的是,星座旋转的角度不能使一个星座点从一个象限转到另一个象限。即如果一个星座点在某个象限,则旋转后仍在某个象限,比如,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一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一象限,如果一个星座点在第二象限,则旋转后仍在第二象限,等等。
其中,在在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空间进行变换和交织之前,还可以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以及进行子块交织和RE映射,即可以如下:
网络设备,具体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以REG为单位或以RE为单位对层映射和预编码后的符号进行子块交织,并进行RE映射,对RE映射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其中,网络设备具体可以为基站或其他发射站。
以上各个设备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将举例对该通信系统的执行流程进行简略说明,如下:
步骤1、网络设备可以将多个PDCCH信号(也称为PDCCH数据)进行信道编码并进行加扰,其中,信道编码和加扰的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需说明的是,PDCCH信道中的信号即为控制信息。
步骤2、网络设备对信道编码和扰码后的数据进行QPSK调制,得到QPSK调制后的符号,即可以得到正常的QPSK调制的QPSK星座图。
其中,QPSK调制方法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3、网络设备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和预编码。
需说明的是,如果该PDCCH中的信号(即控制信息)是针对多天线端口的PDCCH发送的,比如是针对两天线端口的PDCCH发送的,则需要使用发送分集方式,此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发送分集方式所对应的发送规则来获取每个发送天线端口的层映射和预编码的结果。比如,如果使用了SFBC的发送分集方式,则此时需要根据SFBC的发送规则,来得到每个发送天线端口的层映射和预编码的结果。其中,SFBC技术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步骤4、网络设备将PDCCH每个天线端口要发送的符号进行子块交织,并映射到RE上去。主要是将待发送的PDCCH中的符号以REG为单位,进行REG的子块交织,并将这些PDCCH的符号分配到时频资源上去。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一个PDCCH信道的所有REG在时域和频域都近似均匀或近似随机的分布,所以可以通过信号空间的设计,来提高PDCCH的性能,即可以执行步骤5。
步骤5、网络设备对RE映射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交换,并对交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即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具体可通过一个信号空间分离器来实现。如下:
首先,网络设备对RE映射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
其次,网络设备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具体可以由分量交织器来实现。该分量交织器具体可以是针对某个用户设备的搜索空间的一个PDCCH信道,比如可以是实部交织器,也可以是虚部交织器。
关于上述这种针对一个PDCCH信道的交织器,具体可以采用如下任意一种方式进行交织:
(1)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
将一个PDCCH信道内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以REG为单位对排序后的REG上的符号两两交换实部(或虚部)。交换的准则是两两交换的频域间隔尽量大。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2)以一个PDCCH信道的OFDM符号为单位;
即将同一个PDCCH信道内属于同一个OFDM符号内的REG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然后按照预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两两交换。交换的准则是两两交换的索引间隔尽量大。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3)以一个CCE为单位;
在一个CCE内对REG上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的方法与以一个PDCCH信道为单位类似,具体可参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上述针对一个PDCCH信道内的符号的实部或虚部进行交织的分量交织器具体可以是行列交织器,也可以是是随机的交织器,还可以是Costa交织器,详见前面的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6、网络设备将经过信号空间分离后的符号发送给用户设备,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网络设备还可以在本实施例的步骤2中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了旋转的QPSK调制,得到了产生旋转的QPSK调制后的符号,则此时,在本实施例的步骤5,网络设备不需要再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直接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除了上述所说明的网络设备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之外,网络设备也可以不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而是按照酉矩阵对REG进行分量变换。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为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除了可以以REG作为交换单位之外,也可以以其他的单位作为交换单元,比如以RE作为交换单位,等等,如果以其他的单位作为交换单元的话,则其实现方式以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仅仅以PDCCH信道和QPSK调制为例进行说明,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控制信道以及其他的调制方式同样适用。
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设备采用对QPSK调制后的符号进行层映射、预编码、子块交织和RE映射等一系列处理后,将处理后的符号进行信号空间分离,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不同的符号区分开来;所以,对于衰落信道,控制信道传输错误的概率降低。在需要传输一定比特数量的控制信息,并达到性能要求的场景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更高码率的编码方式,占用较少的码字比特,即采用该方案,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控制信道的资源开销。而且,该方案不仅可以适用于多个天线端口的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单天线端口的系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9)
1.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对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包括:
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
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资源元素组REG或资源元素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REG或RE进行排序;
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同一控制信道内的属于同一个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符号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资源元素组REG或资源元素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REG或RE进行排序;
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包括:
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元素CCE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资源元素组REG或资源元素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REG或RE进行排序;
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两两交换的符号所在的REG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对应关系,在所述REG的个数为奇数时,所述REG中一个REG不进行交换;或,
进行所述两两交换的符号所在的RE之间为一一对应的对应关系,在所述RE的个数为奇数时,所述RE中的一个RE不进行交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包括: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确定奇数个的REG;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一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G上符号的实部和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近行互换;或者,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确定奇数个的REG;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一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G中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G上符号的虚部和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近行互换;或者,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确定奇数个的RE;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一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上符号的实部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近行互换;或者,
在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确定奇数个的RE;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一RE上符号的虚部代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将所述奇数个的RE中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替所述奇数个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述奇数个的RE上符号的虚部都进行过代替,将剩余的偶数个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近行互换;或者,
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一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实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有REG上符号的实部都进行过代替;或者,
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一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的第二REG上符号的虚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G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G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有REG上符号的虚部都进行过代替;或者,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一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实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实部,使得所有RE上符号的实部都进行过代替;或者,
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一RE上符号的虚部代替将所述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将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的第二RE上符号的虚部代替需要进行两两交换的RE中其他没有被代替过的RE上符号的虚部,使得所有RE上符号的虚部都进行过代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包括:
利用酉矩阵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变换,得到交织后的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具体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
10.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对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所述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对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11.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加扰单元,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调制单元,用于对编码加扰单元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交织单元,用于对调制单元进行调制后的符号的信号空间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发送单元,用于对交织单元进行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织单元包括:
旋转子单元,用于对调制后的符号进行星座旋转;
分量交织子单元,用于对旋转子单元进行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或对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交织的同时对所述星座旋转后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交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量交织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资源元素组REG或资源元素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REG或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者,
所述分量交织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同一控制信道内的属于同一个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符号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REG或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者,
所述分量交织子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同一个控制信道元素CCE内的星座旋转后的符号所在的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按照所述REG或RE在频域上的位置的索引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所述REG或RE进行排序;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或按照设置的索引间隔对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实部进行两两交换的同时对所述排序后的REG或RE上的符号的虚部进行两两交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织单元具体为一个控制信道内的分量交织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控制信道内的分量交织器具体为:
在一个控制信道内,针对一个终端的特定搜索空间的分量交织器;或者,
在一个控制信道内,针对一个CCE内的REG或RE的分量交织器;或者,
在一个控制信道内,针对一个OFDM符号内的REG或RE的分量交织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织单元,具体用于利用酉矩阵对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变换,得到交织后的符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所述的任一项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制具体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16正交幅度调制QAM、或64QAM。
1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编码加扰单元,用于对控制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进行信道编码和加扰;
调制单元,用于对编码加扰单元信道编码和加扰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在所述调制过程中进行了星座旋转,得到调制后的符号;
交织单元,用于对调制单元调制后的符号的分量进行交织;
发送单元,用于对交织单元交织后的符号进行发送。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至18所述的任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与用户设备以可通信的方式相连;
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符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208644 CN102904665A (zh) | 2011-07-25 | 2011-07-25 |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208644 CN102904665A (zh) | 2011-07-25 | 2011-07-25 |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904665A true CN102904665A (zh) | 2013-01-30 |
Family
ID=4757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208644 Pending CN102904665A (zh) | 2011-07-25 | 2011-07-25 |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904665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44015A (zh) * | 2013-05-09 | 2014-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可见光通信的方法、系统及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WO2014183461A1 (zh) * | 2013-05-13 | 2014-1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WO2017139915A1 (zh) * | 2016-02-15 | 2017-08-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适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WO2018058532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数据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08702737A (zh) * | 2016-05-12 | 2018-10-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219149A (zh) * | 2017-07-08 | 2019-01-1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525359A (zh) * | 2017-09-18 | 2019-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912586A (zh) * | 2018-09-14 | 2020-03-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
CN112272047A (zh) * | 2017-03-09 | 2021-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2011
- 2011-07-25 CN CN 201110208644 patent/CN10290466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906297B2 (en) | 2013-05-09 | 2018-02-27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visible-light communication, sending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
CN104144015B (zh) * | 2013-05-09 | 2018-08-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可见光通信的方法、系统及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CN104144015A (zh) * | 2013-05-09 | 2014-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可见光通信的方法、系统及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
WO2014183461A1 (zh) * | 2013-05-13 | 2014-11-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发送、接收装置 |
US9998319B2 (en) | 2013-05-13 | 2018-06-12 | Zte Corporation |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end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
WO2017139915A1 (zh) * | 2016-02-15 | 2017-08-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适用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US10841901B2 (en) | 2016-05-12 | 2020-11-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nter-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8702737A (zh) * | 2016-05-12 | 2018-10-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8058532A1 (zh) * | 2016-09-30 | 2018-04-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数据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12272047A (zh) * | 2017-03-09 | 2021-01-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N112272047B (zh) * | 2017-03-09 | 2022-04-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219149A (zh) * | 2017-07-08 | 2019-01-1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动态调度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0931424B2 (en) | 2017-07-08 | 2021-02-23 | Shanghai Qiy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dynamic scheduling |
US11943161B2 (en) | 2017-07-08 | 2024-03-26 | Shanghai Qiy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dynamic scheduling |
CN109525359A (zh) * | 2017-09-18 | 2019-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US11251997B2 (en) | 2017-09-18 | 2022-02-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o reduce complexity of interleaving modulation symbols |
CN109525359B (zh) * | 2017-09-18 | 2022-03-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912586A (zh) * | 2018-09-14 | 2020-03-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
CN110912586B (zh) * | 2018-09-14 | 202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接收方法、设备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36247B2 (en) | Identification of packet traffic transmitted by various devices operated in multiple overlapped frequency bands in packet-based OFDM systems | |
CN102904665A (zh) | 一种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
JP6441129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インターリービ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 |
JP6320338B2 (ja) | コードブロックを受信する方法、チャンネルインターリービング方法、受信機の反復動作方法および受信機 | |
KR101321023B1 (ko) | 코딩 전송을 위한 다차원 성상도들 | |
JP5533873B2 (ja) | 複数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ofdma通信システム | |
WO201012762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interleaver and layer mapping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5359509B (zh) | 传输广播信号的装置、接收广播信号的装置、传输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 |
JP2018504026A (ja) | データ送信方法、送信側装置、および受信側装置 | |
CN101730138B (zh) | 无线通讯方法与系统 | |
CN108289009A (zh) |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9495209A (zh) | 比特交织、解交织方法及装置 | |
WO2012100484A1 (zh) | 数据重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