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624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4624A
CN102904624A CN2012101728337A CN201210172833A CN102904624A CN 102904624 A CN102904624 A CN 102904624A CN 2012101728337 A CN2012101728337 A CN 2012101728337A CN 201210172833 A CN201210172833 A CN 201210172833A CN 102904624 A CN102904624 A CN 102904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ntenna
path
transceiver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28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4624B (zh
Inventor
许源
申晩秀
河正郁
金男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904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4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6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和安装在主体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收发信机,该第一收发信机包括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第二收发信机,该第二收发信机包括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第一双工器,该第一双工器连接到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以及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以使第一信号的传送频率与第二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以及第二双工器,该第二双工器连接到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以及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以使第一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信号的传送频率分离。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并且具体地,涉及支持多个移动通信服务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终端可以基于其移动性被分类为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此外,移动终端可以进一步被分类为手持终端和车载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捕捉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播放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等,以便于被实现为集成多媒体播放器。另外,为了支持和增强移动终端的功能,可以在结构或软件方面考虑对移动终端的改进。
移动终端可以被配置为传送和接收多个频带信号,以便于提供多个移动通信服务,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和长期演进(LTE)。
然而,由于移动终端同时处理多个频带信号,所以可以生成互调失真(IMD)。IMD可以使接收机敏感度恶化。因此,为了在同时提供多个移动通信服务中使性能稳定,需要将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模块设计为避免IMD。
发明内容
因此,该详细说明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由于同时处理多个频带信号所生成的互调失真(IMD)的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以及安装在主体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收发信机,该第一收发信机包括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第二收发信机,该第二收发信机包括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第一双工器,该第一双工器连接到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以使第一信号的传送频率与第二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以及第二双工器,该第二双工器连接到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和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以使第一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信号的传送频率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体;安装在主体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第一天线到第三天线,该第一天线到第三天线被布置在主体的不同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无线通信模块,以分别发射第一信号到第三信号。该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一收发信机,该第一收发信机用于控制第一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第二收发信机,该第二收发信机用于选择性地控制第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以及第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一接收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一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第一信号从第一收发信机传送到第一天线,并且将第一信号从第二天线传送到第一收发信机;第二传送路径和第二接收路径,该第二传送路径和第二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第二信号从第二收发信机传送到第二天线,并且将第二信号从第一天线传送到第二收发信机;以及第三传送路径和第三接收路径,该第三传送路径和第三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第三信号从第二收发信机传送到第三天线,并且将第三信号从第三天线传送到第二收发信机。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并且被并入和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原理。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2是示意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3A至图3C是在移动终端的主体中设置的图2中图示的天线的概念性图示。
图4至图9是图示图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的修改的框图。
图10是示意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1A至图11H是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在移动终端的主体中设置的图10中图示的天线的概念性图示。
图12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13A至图13C是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在移动终端的主体中布置的图12中图示的天线的概念性图示。
图14是图示在图1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的修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框图。参考图1,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音频/视频(A/V)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电源单元190等。然而,如图1中图示的组成元件不是必要的,并且可以用比所图示的元件更多或更少数目的元件来实现该移动终端。
在下文中,将按顺序描述该移动终端100的组成元件110-190。
该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元件,该一个或多个元件允许在移动终端100和无线通信系统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或者允许在移动终端100和移动终端100所位于的网络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例如,该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因特网模块113、短距离通信模块114、位置信息模块115等。
广播接收模块111通过广播信道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接收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这里,广播相关信息可以指与广播信道、广播节目、广播服务提供商等相关的信息。广播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提供,并且在该情况下,广播相关的信息可以由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通过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向至少基站、外部终端或者服务器传送无线电信号,和/或从至少基站、外部终端或者服务器接收无线电信号。这里,无线电信号可以根据文本和/或多媒体消息传送和/或接收来包括语音呼叫信号、视频呼叫信号和/或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
作为用于支持无线因特网访问的模块的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内置或者外部地安装到移动终端100。该无线因特网模块113可以使用无线因特网技术,包括WLAN(无线LAN)、Wi-Fi、Wibro(无线宽带)、WimaxTM(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等。
短距离通信模块114是用于支持短距离通信的模块。该短距离通信模块114可以使用短距离通信技术,包括蓝牙TM、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会(IrDA)、超宽带(UWB)、紫蜂TM(ZigBeeTM)等。
位置信息模块115是用于检查或获得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的模块,并且作为代表性示例,存在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
参考图1,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接收音频或者视频信号,并且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照相机121、麦克风122等。该照相机121处理图像帧,诸如在视频电话呼叫或图像捕捉模式中由图像传感器获得的静止或者运动图像。所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51上。由照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传送到外部设备。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使用环境来提供两个或更多个照相机121。
麦克风122在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中通过麦克风接收外部音频信号,并且将音频信号处理为电子语音数据。由麦克风122处理的该处理的语音数据可以被转换和输出为在电话呼叫模式中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传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该麦克风122可以实现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程中生成的噪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输入数据。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通过包括键盘、圆顶开关(dome switch)、触摸板(压力式或电容式)、滚动轮(jog wheel)、轻摇开关(jog switch)等来进行配置。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态,诸如移动终端100的开启或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移动终端100的定向等。感测单元140生成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感测信号。
例如,当该移动终端100是滑盖电话型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滑盖电话的开启或关闭状态。此外,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是否由电源单元190供应电力,或者外部设备是否耦合到接口单元170。
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此外,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用于感测对显示单元151的触摸操作的触摸传感器(未示出)。
触摸传感器可以被实现为触摸膜、触摸片、触摸板等。触摸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将施加到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或者从显示单元151的特定部分出现的电容的改变转换成电输入信号。而且,触摸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不仅感测触摸的位置和触摸的区域,而且还感测触摸压力。
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传感器在其间具有层叠结构时,该显示单元151可以用作输入设备,而不是输出设备或者作为输出设备的补充。显示单元151可以被称为“触摸屏”。
当存在通过触摸屏的触摸输入时,将相应的信号传送到触摸控制器(未示出)。该触摸控制器处理该接收到的信号,并且然后将与所处理的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传送到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以感测该显示单元器151的哪个区域已经被触摸。
当以电容型实现触摸屏时,触摸屏可以被配置为使得通过电磁场的改变来感测检测对象的接近。在该情况下,该触摸屏可以被分类为接近传感器141。
该接近传感器141指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使用电磁场或者红外线来检测存在或者不存在检测对象的传感器。该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型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简要解释,指示器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位于触摸屏附近的状态将被称为“接近触摸”,而指示器实际上与触摸屏接触的状态将被称为“接触触摸”。对于与指示器在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相对应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与在指示器接近触摸时指示器面向垂直于触摸屏的位置相对应。
接近传感器141感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可以在触摸屏上输出与感测到的接近触摸和感测到的接近触摸模式相关的信息。
输出单元150被配置为提供与视觉、听觉、触觉等相关联的输出,并且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151、音频输出模块152、报警单元153、触觉模块154等。
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输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呼叫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与呼叫相关联的用户界面(UI)或图形用户界面(GUI)。当该移动终端100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图像捕捉模式时,显示单元151可以显示捕捉到的图像和/或接收到的图像、UI或者GUI。
显示单元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或者电子墨(e-墨)显示器中的至少一个。
包括在显示单元151中的至少一个显示器(或者显示元件)可以被配置为透明或者光学透明类型以允许通过显示单元对外部进行观看。其可以被称为透明显示器。典型的透明显示器的示例可以包括透明LCD(TOLED)等。在该配置下,用户可以通过由终端主体的显示单元151所占据的区域来观看位于终端主体的后侧的对象。
显示单元151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的方面在数目上以两个或更多个来实现。例如,多个显示单元151可以彼此分离或者彼此集成地布置在一个表面上,或者可以被布置在不同的表面上。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呼叫接收模式、呼叫发起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中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音频数据,或者将其存储在存储器160中。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输出与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相关的音频信号(例如,报警接收到呼叫或者接收到消息的声音等)。该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接收机、扬声器、蜂鸣器等。
报警单元153输出通知来自移动终端100的事件发生的信号。来自移动终端100的事件发生可以包括接收到呼叫、接收到消息、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报警单元153不仅可以输出视频或音频信号,还可以输出其他类型的信号,诸如以振动方式通知事件发生的信号。由于视频或音频信号可以通过显示单元151或音频输出单元152输出,所以该显示单元151和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被分类为报警单元153的一部分。
触觉模块154生成用户可以感觉到的各种触觉效果。由触觉模块154生成的触觉效果的代表性示例包括振动。由触觉模块154生成的振动可以具有可控制强度、可控制模式等。例如,不同的振动可以以合成的方式或者以连续的方式输出。
触觉模块154可以生成各种的触觉效果,不仅包括振动,还包括下述步骤:相对于触摸皮肤垂直移动的针、通过注射孔或者吸气孔的注入力或吸气力、皮肤表面的触摸、存在或者不存在与电极的接触、由于诸如静电力的刺激而导致的效果、使用吸热设备或放热设备的冷或热感觉的再现等。
触觉模块154可以被配置为通过用户的直接接触或者使用手指或手的用户的肌觉来传送触觉效果。触觉模块154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的配置在数目上以两个或更多个来实现。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和控制该控制器180的程序。替代地,存储器160可以临时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与各种模式的振动以及当该触摸屏上触摸输入时输出的声音相关的数据。
存储器160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适当存储介质来实现,存储介质包括闪速存储器型、硬盘型、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卡型(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与网络存储装置(web storage)相结合地进行操作,该网络存储装置在因特网上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
接口单元170通常可以被实现为将移动终端100与外部设备对接。接口单元170可以允许从外部设备的数据接收、对移动终端100中的每个部件的电力传递、或者数据从移动终端100到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接口单元170可以包括例如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耦合具有标识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该标识模块可以被配置为用于存储认证用于使用移动终端100的权限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的芯片,其可以包括用户身份模块(UIM)、订户身份模块(SIM)等。而且,具有标识模块的设备(在下文中,称为“标识设备”)可以以智能卡的类型来实现。因此,该标识设备可以经由端口耦合到移动终端100。
而且,接口单元170可以在将移动终端100连接到外部托架时用作电源从外部托架向移动终端100供应电力的路径,或者用作用于由用户向移动终端100传送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的路径。从该托架输入的这样的各种命令信号或电力可以用作用于识别到移动终端100已经准确地被安装到托架的信号。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该移动终端10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电话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相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包括提供多媒体回放的多媒体模块181。该多媒体模块181可以作为控制器180的一部分或者单独的部件来进行配置。该控制器180可以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便于将在触摸屏上执行的书写或者绘图输入识别为文字或者图像。
电源单元190接收外部和内部电力,以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提供各种部件所需要的电源。
在此处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使用软件、硬件或者其任何组合在计算机或者类似设备可读的介质中实现。
可以通过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序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协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被设计成执行在此处描述的功能的电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硬件实现。在一些情况下,这样的实施例可以在控制器180本身中实现。
对于软件实现,诸如过程或者功能的实施例可以与允许执行至少一个功能和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一起实现。软件码可以通过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来实现。软件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由控制器180来执行。
在下文中,将描述对移动终端100的用户输入的处理方法。
用户输入单元130被操纵为接收用于控制便携式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并且可以包括多个操纵单元。操纵单元通常可以被指定为操纵部分,并且如果是允许用户以触觉感觉执行操纵的触觉方式,则可以采用任何方法。
可以在显示单元151上显示各种类型的视觉信息。视觉信息可以以字符、数字、符号、图形或图标的形式进行显示,或者可以以三维固体图像来实现。对于视觉信息的输入,字符、数字、符号、图形或者图标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以预定的方案来显示,以便于以键盘的形式实现。这样的键盘可以被称为所谓的“软键”。
显示单元151可以在整个区域上进行操作,或者通过划分成多个区域来进行操作。在后者的情况下,多个区域可以被配置为以相关的方式进行操作。
例如,可以分别在显示单元的上部和下部上显示输出窗口和输入窗口。该输出窗口和输入窗口可以是分别分配给输出信息或者输入信息的区域。在其上显示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等的数字的软键被显示在输入窗口上。
当软键被触摸时,在输出窗口上显示与所触摸的软键相对应的数字。当该操纵单元被操纵时,尝试对于在输出窗口上显示的电话号码的呼叫连接,或者可以将在输出窗口上显示的文字输入到应用。
显示单元151或者触摸板可以被配置为感测触摸滚动。用户可以通过滚动显示单元151或者触摸板来移动在显示单元151上显示的目标,例如,位于图标上的光标或指示器。另外,当手指在显示单元151或者触摸板上移动时,手指的路径可以可视地在显示单元151上进行显示。这可能有助于编辑在显示单元151上显示的图像。
当显示单元151和触摸板在预定的时间段内被一起触摸时,可以执行移动终端100的一个功能。例如,当用户使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移动终端100的终端主体时,可能出现一起触摸。在移动终端100中执行的功能中的一个可能涉及显示单元151或触摸板的激活或去激活。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用于避免通过同时处理多个频带信号所生成的互调失真(IMD)的移动终端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可以共同地提供第2代(2G)、第3代(3G)和第4代(4G)移动通信服务以及未来或者其他现有的服务。例如,移动终端可以被配置为同时处理用于移动通信方法的多个频带信号,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长期演进(LTE)等。
移动通信方法的频带如下。GSM方法使用诸如850MHz、900MHz、1800MHz和1900MHz的频带。2G CDMA方法(IS-95)和3G CDMA方法(诸如CDMA2000和WCDMA)可以被划分成数字蜂窝网络(DCN)方法和个人通信服务(PCS)方法。DCN方法使用诸如800MHz和850MHz的频带。PCS方法使用诸如1800MHz(IS-95)、1900MHz(CDMA2000)和2100MHz(WCDMA)的频带。LTE方法使用700MHz的频带。
图2是示意地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200的框图。参考图2,移动终端2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202以及第一至第四天线ANT1至ANT4。
无线通信模块202被安装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中,并且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收发信机210和220、双工器231至233、功率放大单元241至243以及接收滤波器单元250。
第一收发信机210和和第二收发信机220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传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例如,第一收发信机210可以包括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211a和接收终端211b。第二收发信机220可以包括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221a和接收终端221b、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222a和接收终端222b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在下文中,称为GPS信号)的接收终端223。
这里,第一信号是依照DCN 1x的信号,第二信号是依照DCN优化的演进数据或者仅演进数据(EVDO)方法的信号,在该方法中使用与在DCN 1x方法中使用相同的频带(例如,850MHz),并且第三信号可以是依照LTE方法的信号,在该LTE方法中使用与在DCN 1x和DCNEVDO方法中使用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例如,700MHz)。也就是说,第一信号是用于语音服务的射频(RF)信号,并且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可以是用于数据服务的无线频率信号。
第一收发信机210可以控制第一信号的传送和接收。第二收发信机220可以选择性地控制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也就是说,第二收发信机220不能在传送和接收第二信号的同时传送和接收第三信号。第二收发信机220不能在传送和接收第三信号的同时传送和接收第二信号。此外,第二收发信机220可以控制GPS信号的接收。
第一双工器231连接到第一天线ANT1、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211a和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221b,并且可以使第一信号的传送频率与第二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这意味着当从第一收发信机210向第一天线ANT1传送第一信号,并且从第一天线ANT1接收第二信号并将其传递到第二收发信机220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彼此分离。
第二双工器232连接到第二天线ANT2、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211b和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221a,并且可以使第一信号的接收频率与第二信号的传送频率分离,这意味着当从第二收发信机220向第二天线ANT2传送第二信号,并且从第二天线ANT2接收第一信号并将其传递到第一收发信机210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彼此分离。
第三双工器233连接到第三天线ANT3以及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222a和接收终端222b,并且可以使第三信号的传送频率和接收频率彼此分离。
将第一功率放大单元241连接在第一双工器231和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211a之间,以放大第一信号的功率。因此,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功率放大单元241可以包括传送滤波器、功率放大器和隔离器。在第一功率放大单元241中的传送滤波器可以传送第一信号的传送频率,并且可以去除混入第一信号中的噪声。传送滤波器可以通过表面声波(SAW)滤波器来实现。功率放大器对从SAW滤波器传送的第一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隔离器隔离在相反方向上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反射波,以防止功率放大器被损坏。
将第二功率放大单元242连接在第二双工器232和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221a之间,以放大第二信号的功率。将第三功率放大单元243连接在第三双工器243和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222a之间,以放大第三信号的功率。第二功率放大单元242和第三功率放大单元243可以具有与第一功率放大单元241相同的结构。
将接收滤波器单元250连接在第四天线ANT4和GPS信号的接收终端223之间,以传送GPS信号的接收频率。因此,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该接收滤波器单元250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以及至少一个接收滤波器。LNA放大从第四天线ANT4传送的GPS信号。该接收滤波器传送GPS信号的接收频率。接收滤波器可以通过SAW滤波器来实现。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以上描述的无线通信模块202的结构所形成的第一信号至第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路径。
第一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下文中,称为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一接收路径)包括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一接收路径。第一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一收发信机210到第一天线ANT1的第一信号,并且第一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二天线ANT2到第一收发信机210的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下文中,称为第二传送路径和第二接收路径)包括第二传送路径和第二接收路径。第二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220到第二天线ANT2的第二信号,并且第二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一天线ANT1到第二收发信机220的第二信号。
如上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共享第一双工器231。第二传送路径和第一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共享第二双工器232。
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下文中,称为第三传送路径和第三接收路径)包括第三传送路径和第三接收路径。第三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220到第三天线ANT3的第三信号,并且第三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三天线ANT3到第二收发信机220的第三信号。
第一至第四天线ANT1至ANT4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的不同的区域中。可以根据两个天线的布置来确定在第一至第四天线ANT1至ANT4中的任何两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例如,当两个天线彼此远离时,在两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可以增加。
第一天线ANT1至第三天线ANT3发射通过如在图2中图示的第一传送路径至第三传送路径所传送的第一信号至第三信号。此时,当通过一个天线发射的信号可能由于在两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而衰减时,而通过一个天线发射的信号由另一个天线接收。例如,在通过第三天线ANT3发射的第三信号由于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隔离度而衰减之后,该第三信号可以由第一天线ANT1接收。
当衰减的第三信号和从第一功率放大单元241传送的第一信号同时由作为非线性元件的第一双工器231(其是非线性元件)进行处理时,可以生成IMD信号(在下文中,称为第一IMD信号)。
为了去除第一IMD信号,用于拒绝(reject)与第一IMD信号相对应的频带的陷波滤波器可以连接到第一双工器231。然而,由于通常使用电介质来制造陷波滤波器,所以陷波滤波器的体积相当大。因此,当使用陷波滤波器时,移动终端的尺寸可能增加。此外,第一IMD信号不能由陷波滤波器完全去除。
另一方面,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虽然生成了第一IMD信号,但是由于第一IMD信号被传送到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221b,所以第一IMD信号不影响第一信号的接收机敏感度。
如上所述,在传送和接收第三信号的同时,不传送和接收第二信号,并且在传送和接收第三信号的假设下生成第一IMD信号。因此,当生成第一IMD信号时,不传送和接收第二信号。因此,虽然通过第二接收路径向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221b传送第一IMD信号,但是不影响第二信号的接收机敏感度。
另一方面,当通过第一天线ANT1和第三天线ANT3同时发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时,由于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之间的隔离度而衰减的第一信号以及由于在第二天线ANT2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隔离度而衰减的第三信号可以被接收到第二天线ANT2。
当第二双工器232同时处理衰减的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时,可以生成IMD信号(在下文中,第二IMD信号)。然而,与在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之中仅第三信号衰减的状态下生成的第一IMD信号不同,由于第二IMD信号在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被衰减的状态下生成,所以可以在通信标准的允许范围中测量第二IMD信号的强度。
因此,虽然通过第一接收路径将第二IMD信号传送到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211b,但是第一信号的接收机敏感度没有显著恶化。此外,当天线ANT1至ANT4被布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中,使得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之间的隔离度以及在第二天线ANT2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隔离度增加时,第二IMD信号的强度可以进一步降低。
简单地说,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模块202的结构中,在同时处理多个频带信号的同时,第一IMD信号通过处于空闲状态的接收路径被发出,使得能够在不使用陷波滤波器的情况下防止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机敏感度由于第一IMD信号而恶化。因此,能够同时处理多个频带信号的移动终端的尺寸可以降低,并且性能可以稳定。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模块202和无线通信模块202的天线ANT1至ANT4的结构中,第二IMD信号的幅值被降低到处于允许范围中,使得能够防止第一信号的接收机敏感度由于第二IMD信号而恶化。
图3A至图3C图示了在图2中图示的天线ANT1至ANT4被布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中的示例。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的不同区域中。例如,如在图3A至图3C中图示的,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的边缘部分处。
参考图3A,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可以分别地被布置在右下端、左上端、左下端和右上端。可以根据两个天线的布置,特别是,在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在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中的任何两个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为了增加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之间的隔离度或者在第二天线ANT2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隔离度以降低第二IMD信号的强度,天线ANT1至ANT4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之间的距离以及在第二天线ANT2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远。此外,天线ANT1至ANT4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之间的隔离度或者在第二天线ANT2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隔离度大于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三天线ANT3之间的隔离度。
在图3B和图3C中,相对于在图3A中图示的布置,第一天线ANT1和第三天线ANT3的位置反转,并且第二天线ANT2和第四天线ANT4的位置反转。
在图3A至图3C中图示的天线ANT1至ANT4被布置在移动终端200的主体中的示例可以适用于在图4至图9中图示的移动终端200的修改。由天线ANT1至ANT4发射的信号可以根据该修改而变化。
图4至图9是图示在图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200的修改的框图。在下文中,将描述在图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200的修改(特别是,无线通信模块202的修改)之间的差异。
参考图4,无线通信模块2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信机210和第二收发信机220、双工器231至234、功率放大单元241至245、接收滤波器单元250、双讯器(diplexer)260、前端模块(FEM)270和开关单元280。
第一收发信机210包括具有与第一信号至第三信号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例如,1900MHz)的第四信号的传送终端212a和接收终端212b,并且可以控制第四信号的传送和接收。在这里,例如,第四信号可以是用于依照PCS 1x方法的信号(也就是说,语音服务)的无线频率信号。
此外,第一收发信机210可以包括具有不同频带的其他信号(例如,依照GSM方法的信号(在下文中,称为GSM信号))的传送终端213a和接收终端213b,以控制GSM信号的传送和接收。其他的信号不限于GSM信号,而可以包括各种信号。
第四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在下文中,称为第四传送路径和第四接收路径)包括第四传送路径和第四接收路径。第四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一收发信机210到第一天线ANT1的第四信号,并且第四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一天线ANT1到第一收发信机210的第四信号。
将第四双工器234连接到第一天线ANT1、第四信号的传送终端212a以及第四信号的接收终端212b,以使第四信号的传送频率与第四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
将第四功率放大单元244连接在第四双工器234和第四信号的传送终端212a之间以放大第四信号的功率。将功率放大单元245连接在FEM 270和GSM信号的传送终端213a之间以放大GSM信号的功率。
将双讯器260连接到第一双工器231和第四双工器234以及开关单元280,以使第一信号的频带与第四信号的频带分离。
将FEM 270连接在第一收发信机210和开关单元280之间,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选择GSM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中的一个。也就是说,FEM 270可以切换GSM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此外,FEM270可以使每个GSM信号的传送频率与每个GSM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
该开关单元280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双讯器260和FEM 270中的一个连接到第一天线ANT1。开关单元280可以以单刀双掷开关(SPDT)的形式实现。
当生成第一IMD信号时,作为非线性元件的开关单元280可以生成IMD信号(在下文中,称为第三IMD信号)。然而,可以类似于避免第一IMD信号的方法来避免第三IMD信号。
第三IMD信号可以通过第一天线ANT1发射以由第二天线ANT2来接收。因为第三IMD信号由于在第一天线ANT1和第二天线ANT2之间的隔离度而衰减,所以通过第二天线ANT2接收的第三IMD信号的强度可以被测量为在通信标准的允许范围中。因此,虽然第三IMD信号通过第一接收路径被传送到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211b,但是第一信号的接收机敏感度没有显著恶化。
参考图5,FEM 27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在图4中图示的开关单元280的功能。参考图6,FEM 27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在图4中图示的双讯器260的功能以及开关单元280的功能。如上所述,从无线通信模块202中去除作为生成IMD信号的源的非线性元件以减少IMD信号的生成。
参考图7,无线通信模块2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信机210和第二收发信机220、双工器231至233、功率放大单元241至244、接收滤波器单元250、双讯器261至263和终结器291。
第二收发信机220包括具有与第一信号至第三信号的频带不同的频带(例如,1900MHz)的第四信号的传送终端224a和接收终端224b,并且可以控制第四信号的传送和接收。在这里,例如,第四信号可以是依照PCS EVDO方法的信号,也就是说,是用于数据服务的无线频率信号。
第一双讯器261连接到第一天线ANT1、第一双工器231和第三功率放大单元243,并且可以使由第一双工器231所处理的信号的频带(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合成频带)与第三信号的频带分离。
第二双讯器262连接到第二天线ANT2、第二双工器232和第二功率放大单元242,并且可以使由第二双工器232所处理的信号的频带(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合成频带)与第四信号的频带分离。
将第三双讯器263连接到第三天线ANT3、第三双工器233和第四功率放大单元244,以使第三信号的频带与第四信号的频带分离。
与在图2中图示的信号传送路径的差异在于,第三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220到第一天线ANT1的第三信号。因此,代替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222a的终结器291可以连接到第三双工器233。这里,终结器291可以具有50Ω的电阻值。第四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220到第三天线ANT3的第四信号。第四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天线ANT2到第二收发信机220的第四信号。其他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在图2中所示。
参考图8,无线通信模块2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信机210和第二收发信机220、双工器231至233、功率放大单元241至244、接收滤波器单元250、双讯器260、三讯器(triplexer)264和终结器291。
将三讯器264连接到第二天线ANT2、第四信号的接收终端224b以及第二双工器232和第三双工器233。三讯器264可以使由第二双工器232所处理的信号的频带(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合成频带)、由第二双工器232所处理的信号(第三信号)的频带和第四信号的频带彼此分离。
与在图7中图示的信号传送路径的差异在于,第三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二天线ANT2到第二收发信机220的第三信号。其他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图7中所示。
参考图9,无线通信模块2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信机210和第二收发信机220、双工器231至234、功率放大单元241至244、接收滤波器单元250、三讯器264和终结器291。
将第四双工器234连接到第三天线ANT3以及第三功率放大单元243和第四功率放大单元244,以使第三信号的传送频率与第四信号的传送频率分离。
与在图8中图示的信号传送路径的差异在于,第三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220到第三天线ANT3的第三信号。其他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图8中所示。
图10是示意地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300的框图。在下文中,将描述与在图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200的差异。
参考图10,移动终端3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302以及第一天线ANT1至第五天线ANT5。无线通信模块3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信机310至第三收发信机330、双工器341至343、功率放大单元351至353、接收滤波器单元360、双讯器364以及开关单元382。
第三收发信机330包括WiFi信号的传送终端331a和接收终端331b以控制WiFi信号的传送和接收。这里,WiFi信号具有2.4GHz和5GHz的频带。虽然在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三收发信机330可以控制具有与WiFi信号的频带相同的频带的蓝牙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将双讯器364连接到第五天线ANT5、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322b和开关单元382,以使第三信号的频带与WiFi信号的频带分离。
开关单元382可以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WiFi信号的传送终端331a和接收终端331b中的一个连接到双讯器364。开关单元382可以以单刀双掷开关的形式来实现。
与在图2中图示的信号传送路径的差异在于,第三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五天线ANT5到第二收发信机220的第三信号。WiFi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在第三收发信机330和第五天线ANT5之间传送WiFi信号。也就是说,WiFi信号的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三收发信机330到第五天线ANT5的WiFi信号,并且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五天线ANT5到第三收发信机330的WiFi信号的接收路径。其他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图2中所示。
图11A至图11H图示了图10所图示的天线ANT1至ANT5被布置在移动终端300的主体中的示例。第一天线ANT1至第五天线ANT5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300的主体的不同区域中。例如,如附图中图示的,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300的主体的边缘部分。第五天线ANT5可以如在图11A和图11B中图示的被布置成邻近于第二天线ANT2,或者可以被布置在如在图11C至图11H中图示的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中的任何两个天线之间。
图12是示意性地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400的框图。在下文中,将描述与在图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200的差异。
移动终端400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402以及第一天线ANT1至第五天线ANT5。无线通信模块402可以包括第一收发信机410和第二收发信机420、双工器431至434、功率放大单元441至444、接收滤波器单元450、双讯器461和462以及终结器491和492。
将第三双工器433连接到第二双讯器462、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422b以及第一终结器491。将第四双工器434连接到第五天线ANT5、第三功率放大单元443以及第二终结器492。根据上述结构,第三双工器433作为传送第三信号的接收频率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操作,并且第四双工器434作为传送第三信号的传送频率的带通滤波器进行操作。
将第一双讯器461连接到第二天线ANT2、第四信号的接收终端424b和第二双工器432,以使由第二双工器432所处理的信号的频带(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合成频带)与第四信号的频带分离。
将第二双讯器462连接到第三天线ANT3、第三双工器433和第四功率放大单元444,以使由第三双工器433所处理的信号的频带(第三信号的频带)与第四信号的频带分离。
与在图2中图示的信号传送路径的差异在于,第三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420到第五天线ANT5的第三信号。第四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420到第三天线ANT3的第四信号。第四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二天线ANT2到第二收发信机420的第四信号。其他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图2中所示。
图13A至图13C图示了图12中所图示的天线ANT1至ANT5被布置在移动终端400的主体中的示例。第一天线ANT1至第五天线ANT5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400的主体的不同的区域中。例如,如在附图中图示的,第一天线ANT1至第四天线ANT4被布置在移动终端400的主体的边缘部分,并且第五天线ANT5可以被布置成邻近于第二天线ANT2。
在图13A至图13C中图示的天线ANT1至ANT5被布置在移动终端400的主体中的示例可以适用于在图14中图示的移动终端400的修改。由天线ANT1至ANT5发射的信号可以根据该修改而变化。
图14是图示在图1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400的修改的框图。在下文中,将描述与在图12中图示的移动终端400的修改(特别是,无线通信模块402的修改)的差异。
参考图14,将第三双工器433连接到第二双讯器462、第三功率放大单元443和第二终结器492。将第四双工器434连接到第五天线ANT5、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422b以及第一终结器491。
与在图12中图示的信号传送路径的差异在于,第三传送路径可以被形成为传送从第二收发信机420到第三天线ANT3的第三信号。第三接收路径可以被形成为接收从第五天线ANT5到第二收发信机420的第三信号。其他的信号传送路径如图12中图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上述方法可以通过可以由处理器在记录程序的介质中读取的代码实现。可以由处理器读取的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装置等。还包括载波(例如,通过因特网进行传输)形式的实现。
在此处公开的移动终端中,不受限制地应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和方法,但是该实施例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可以选择性地彼此结合,使得可以执行各种修改。

Claims (26)

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主体;以及
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第一收发信机,所述第一收发信机包括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
第二收发信机,所述第二收发信机包括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
第一双工器,所述第一双工器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以使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频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以及
第二双工器,所述第二双工器连接到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以使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频率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收发信机进一步包括: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以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第一天线至第三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至所述第三天线被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不同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发射由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生成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路径包括将所述第一天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双工器的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路径和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路径包括将所述第二天线连接到所述第二双工器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的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一收发信机之间,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
前端模块(FEM),所述前端模块(EFM)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被配置为选择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的所述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中的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被配置为将由所述第一双工器生成的互调失真(IMD)信号传送到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终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大于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之间的隔离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收发信机进一步包括:第四信号的传送终端和第四信号的接收终端,所述第四信号具有与所述第一信号至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带不同的频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四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并且将所述第四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包括第四天线的主体,所述第四天线连接到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接收终端,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信机进一步包括所述GPS信号的接收终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
第三收发信机,所述第三收发信机包括WiFi信号的传送终端和WiFi信号的接收终端;以及
第五天线,所述第五天线被布置在所述主体的第五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WiFi信号的传送终端和所述WiFi信号的接收终端,
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五天线。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第五天线,所述第五天线被布置在邻近所述第二天线被布置在其中的第二区域的第五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五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第五天线,所述第五天线被布置在邻近所述第二天线被布置在其中的第二区域的第五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
其中,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三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的接收终端连接到所述第五天线。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是用于语音服务的无线频率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是用于数据服务的无线频率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频带是相同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的频带彼此不同。
21.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主体;
安装在所述主体中的无线通信模块;以及
第一天线至第三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至所述第三天线被布置在所述主体的不同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分别发射第一信号至第三信号,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
第一收发信机,所述第一收发信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第二收发信机,所述第二收发信机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和接收以及所述第三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一接收路径,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一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一收发信机传送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一信号从所述第二天线传送到所述第一收发信机;
第二传送路径和第二接收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二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收发信机传送到所述第二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一天线传送到所述第二收发信机;以及
第三传送路径和第三接收路径,所述第三传送路径和第三接收路径被形成为将所述第三信号从所述第二收发信机传送到所述第三天线,并且将所述第三信号从所述第三天线传送到所述第二收发信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收发信机控制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发射的其他信号的传送和接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其他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其他信号的接收路径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一收发信机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被配置为选择所述第一传送路径和所述第一接收路径或所述其他信号的传送路径和所述其他信号的接收路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前端模块(FEM),所述前端模块(FEM)连接在所述开关单元和所述第一收发信机之间,并且被配置为选择所述其他信号的传送路径或所述其他信号的接收路径。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进一步包括:
第一双工器,所述第一双工器连接到所述第一天线,并且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信号的传送频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频率分离;以及
第二双工器,所述第二双工器连接到所述第二天线,并且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信号的接收频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的传送频率分离。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进一步包括:第四天线,所述第四天线被布置在所述主体中,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收发信机,
其中,所述第二收发信机控制从所述第四天线传送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的接收。
CN201210172833.7A 2011-07-28 2012-05-29 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4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75478 2011-07-28
KR1020110075478A KR101798046B1 (ko) 2011-07-28 2011-07-28 이동 단말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624A true CN102904624A (zh) 2013-01-30
CN102904624B CN102904624B (zh) 2015-06-17

Family

ID=4600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283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04624B (zh) 2011-07-28 2012-05-29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8351B2 (zh)
EP (1) EP2552029B1 (zh)
KR (1) KR101798046B1 (zh)
CN (1) CN10290462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71A (zh) * 2014-08-30 2016-03-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的通信方法及mimo系统
CN106911350A (zh) * 2015-12-22 2017-06-3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10445497A (zh) * 2019-07-30 2019-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及终端
CN111193526A (zh) * 2020-01-14 2020-05-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和电子设备
CN113796017A (zh) * 2019-05-15 202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单天线的多频带通信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US11652505B2 (en) 2020-01-14 2023-05-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F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349584A1 (en) * 2013-05-24 2014-11-27 Thorsten Clevor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9331835B1 (en) * 2014-03-19 2016-05-0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Radio frequency (RF) front-end circuitry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wide area network (WAN)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ommunications
WO2016052782A1 (ko) * 2014-10-02 2016-04-07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기지국 장치
EP3203651B1 (en) 2014-10-02 2020-01-01 KMW Inc. Base station de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78070A1 (en) 2015-05-05 2016-11-10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Distributed duplexer configuration for blocking and linearity
CN105656504A (zh) * 2015-08-31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JP6322174B2 (ja) * 2015-09-24 2018-05-0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モジュール
US20170302429A1 (en) * 2016-04-15 2017-10-19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Duplexing and combining networks
CN106452471B (zh) * 2016-09-29 2019-10-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gsm射频电路及包括该电路的终端
CN108282182B (zh) * 2017-12-25 2020-08-2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的射频前端电路及其电路板、终端
US20200220927A1 (en) * 2019-01-09 2020-07-09 Dahyu Patel Activity synchronization
CN110113450A (zh) * 2019-04-02 2019-08-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EP4084344A4 (en) 2019-12-31 2023-06-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ADIO FREQUENCY MODULE, CONTROL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A
CN111147100A (zh) * 2019-12-31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85732B (zh) * 2021-05-24 2023-01-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天线切换方法和通信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5954A (zh) * 2002-03-19 2003-10-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信号分路设备和方法
US20040116089A1 (en) * 2002-12-16 2004-06-17 Lee Chang Yong High frequency composite component
CN101442838A (zh) * 2007-11-23 2009-05-27 Nxp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双工器实现多模待机终端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3078A (en) * 1997-03-18 1999-11-09 Cellularvision Technology & Telecommunications, Lp Channel spacing for distortion reduction
US9065537B2 (en) * 2002-09-03 2015-06-2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multi-mode, multi-standar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7373171B2 (en) * 2003-02-14 2008-05-13 Tdk Corporation Front end module
US20060121937A1 (en) * 2004-12-07 2006-06-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frequency band signals according to mobile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S20060189277A1 (en) * 2005-02-23 2006-08-24 Tero Ranta Transceiver device with switching arrangement of improved linearity
JP4939125B2 (ja) * 2006-06-29 2012-05-23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MX2011013156A (es) * 2009-06-08 2012-03-06 Powerwave Technologies Inc Arreglo de antena de elementos multiples compensado por amplitud y fase con predistorsion adaptable para red inalambrica.
US8644198B2 (en) * 2010-03-12 2014-02-04 Rf Micro Devices, Inc. Split-band power amplifiers and duplexers for LTE-advanced front end for improved IMD
US8552816B2 (en) * 2010-03-23 2013-10-08 Rf Micro Devices, Inc. Multib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ront end architecture
WO2011146404A1 (en) * 2010-05-17 2011-11-24 Tyco Electronics Services Gmbh Duplexer with enhanced isolation
JP5429384B2 (ja) * 2010-08-11 2014-02-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5954A (zh) * 2002-03-19 2003-10-01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信号分路设备和方法
US20040116089A1 (en) * 2002-12-16 2004-06-17 Lee Chang Yong High frequency composite component
CN101442838A (zh) * 2007-11-23 2009-05-27 Nxp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双工器实现多模待机终端的系统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0271A (zh) * 2014-08-30 2016-03-3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的通信方法及mimo系统
CN105450271B (zh) * 2014-08-30 2018-08-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imo的通信方法及mimo系统
CN106911350A (zh) * 2015-12-22 2017-06-30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06911350B (zh) * 2015-12-22 2019-06-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
CN113796017A (zh) * 2019-05-15 2021-12-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单天线的多频带通信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13796017B (zh) * 2019-05-15 2023-04-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使用单天线的多频带通信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10445497A (zh) * 2019-07-30 2019-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模组及终端
CN111193526A (zh) * 2020-01-14 2020-05-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射频系统和电子设备
US11652505B2 (en) 2020-01-14 2023-05-16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F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624B (zh) 2015-06-17
KR101798046B1 (ko) 2017-11-15
EP2552029A1 (en) 2013-01-30
KR20130013713A (ko) 2013-02-06
US20130028148A1 (en) 2013-01-31
US8958351B2 (en) 2015-02-17
EP2552029B1 (en)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4624B (zh) 移动终端
US1038175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100845827B1 (ko) 디스플레이로부터의 간섭 에너지가 감소된 이동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7513423A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移動端末
US10107952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919885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8240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0971262B (zh) 射频电路、天线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302373B (zh) 射频电路开关芯片、射频电路、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1391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721002A (zh) 一种终端滤波方法、系统、装置和可滤波终端
CN111244613A (zh)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1719772U (zh)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KR20120067461A (ko) 휴대 단말기의 복합 기능 일체형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CN111211421A (zh) 天线调谐电路及移动终端
KR101658088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
CN214153186U (zh) 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5357339A (zh) 一种天线
CN104980587A (zh) 一种调节屏幕内容大小的方法及终端
CN220492214U (zh) 天线模组和移动终端
KR101984096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5117598B (zh)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CN112259966B (zh) 一种多频段天线结构
CN213071353U (zh) 一种天线模组和终端设备
KR101864619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