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4031B -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 Google Patents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4031B
CN102904031B CN201110183437.XA CN201110183437A CN102904031B CN 102904031 B CN102904031 B CN 102904031B CN 201110183437 A CN201110183437 A CN 201110183437A CN 102904031 B CN102904031 B CN 102904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artificial composite
theta
curved surface
refractive ind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34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4031A (zh
Inventor
刘若鹏
季春霖
岳玉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Kuang Chi Innovativ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Chi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18343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4031B/zh
Priority to EP11855266.0A priority patent/EP2731197A4/en
Priority to US13/522,958 priority patent/US914289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82290 priority patent/WO201300406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4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4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相对设置于辐射源的电磁波传播方向上;设辐射源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第一表面上一点的连线与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夹角θ唯一对应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且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所述曲面的母线为抛物线弧;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逐渐减小;电磁波经过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后在每一圆环体的顶面平行射出。通过将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的跳变设计为曲面状,从而大大减少跳变处的折射、衍射和反射效应,减轻了互相干涉带来的问题,使得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Description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背景技术
在常规的光学器件中,利用透镜能使平面波经过透镜折射后变为球面波,该球面波好像是从透镜虚焦点上的点光源辐射出似的。目前透镜的发散是依靠透镜的球面形状的折射来实现。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过程中,发现透镜天线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透镜的体积大而且笨重,不利于小型化的使用;透镜对于形状有很大的依赖性,需要比较精准才能实现天线的定向传播;电磁波反射干扰和损耗比较严重,电磁能量减少。而且,多数透镜天线的折射率的跳变是沿一条简单的且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直线,导致电磁波经过透镜时的折射、衍射和反射较大,严重影响透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折射、衍射和反射较大、透镜性能差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性能的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人工复合材料,相对设置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上,平面电磁波入射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第一表面并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球面波的形式射出;射出的电磁波反向延伸相交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虚焦点上;
设虚焦点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上一点的连线与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夹角θ唯一对应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具有相同夹角θ的点的集合构成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的边界,且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中,所述曲面的折射率分布满足:
n ( θ ) = 1 S ( θ ) [ ( F + d ) cos θ - ( F + d ) + n min d ] ;
其中S(θ)为所述抛物线弧的弧长,F为所述虚焦点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距离,d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厚度;nmin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最小折射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中,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包括至少一个人工复合材料片层,每个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中,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由至少一根金属丝组成的具有几何图案的平面或立体结构。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中,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工”字形、“十”字形或者椭圆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包括辐射源和设置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人工复合材料;平面电磁波入射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第一表面并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球面波的形式射出;射出的电磁波反向延伸相交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虚焦点上;
设虚焦点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上一点的连线与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夹角θ唯一对应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具有相同夹角θ的点的集合构成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的边界,且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中,所述曲面的折射率分布满足:
n ( θ ) = 1 S ( θ ) [ ( F + d ) cos θ - ( F + d ) + n min d ] ;
其中S(θ)为所述抛物线弧的弧长,F为所述虚焦点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距离,d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厚度;nmin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最小折射率。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中,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包括至少一个人工复合材料片层,每个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中,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由至少一根金属丝组成的具有几何图案的平面或立体结构
在本发明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中,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工”字形、“十”字形或者椭圆形。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的跳变设计为曲面状,从而大大减少跳变处的折射、衍射和反射效应,减轻了互相干涉带来的问题,使得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工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发散作用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人工复合材料10内一夹角θ唯一对应的一曲面的形状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的人工复合材料10的侧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弧线示意图;
图5是折射率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弧线为抛物线弧的坐标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的弧线为椭圆弧的坐标示意图;
图8是在yx平面上的折射率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人工复合材料10对电磁波的发散作用示意图,人工复合材料10相对设置于辐射源的电磁波传播方向上。平面电磁波入射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第一表面A并在与第一表面A相对的第二表面B以球面波的形式射出。射出的电磁波反向延伸相交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虚焦点J上。
作为公知常识我们可知,电磁波的折射率与成正比关系,当一束电磁波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外一种介质时,电磁波会发生折射,当物质内部的折射率分布非均匀时,电磁波就会向折射率比较大的位置偏折,通过设计人工复合材料中每一点的电磁参数,就可对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分布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改变电磁波的传播路径的目的。
图2是图1所示的人工复合材料10内一夹角θ唯一对应的一曲面的形状示意图。如图所示,设虚焦点J与人工复合材料10第二表面B(与A相对的表面)上一点的连线与经过人工复合材料10第一表面A的中心O且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10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夹角θ唯一对应所述人工复合材料10内的一曲面Cm,具有相同夹角θ的点的集合构成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Cm的边界(图示为圆圈11),且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Cm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该曲面的母线为弧线m。人工复合材料10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逐渐增大。
如图2所示,曲面Cm的母线为弧线m,曲面Cm由弧线m直线绕L旋转而成。图3示出了人工复合材料10的侧视图。人工复合材料10的厚度如图d所示,L表示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的直线。折射率相同的曲面的侧视截面图为两段弧线,相对于L对称分布。实线所示的弧线为人工复合材料10内一虚拟曲面的母线。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相同曲面上的折射率相同,对人工复合材料内部的虚拟曲面(实际不存在,只是为了描述方便,虚拟出的一个曲面)也进行阐述。如图4所示,辐射源与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B上一点O1的连线与经过第一表面中心O且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10的直线L之间的夹角为θ1,对应的弧线为m1,该弧线m1旋转而成的虚拟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同理,辐射源与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上一点O2的连线与直线L之间的夹角为θ2,对应的弧线为m2,该弧线m2旋转而成的虚拟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
虚拟曲面的折射率分布满足: n ( θ ) = 1 S ( θ ) [ ( F + d ) cos θ - ( F + d ) + n min d ] . 如图5所示,其中S(θ)为虚拟曲面的母线(弧线m)的弧长,F为虚焦点J到人工复合材料10的距离,d为人工复合材料10的厚度;nmin为人工复合材料的最小折射率,nmax为人工复合材料的最大折射率。
下面分别以弧线m为抛物线弧和椭圆弧为例进行阐述。
假设弧线m为抛物线弧,则抛物线弧m的弧长S(θ)满足:
S ( θ ) = d 2 [ log ( | tan θ | + 1 + tan 2 θ ) + δ | tan θ | + δ + 1 + tan 2 θ ] ; 其中,δ为预设小数,比如0.0001,δ可以保证在夹角θ接近0的时候比值收敛。夹角θ取值范围为
如图6所示,以经过人工复合材料10第二表面的中心O且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10的直线L为横坐标轴,以经过人工复合材料10第二表面的中心O且平行于第二表面的直线为纵坐标轴,虚焦点J与B面上某一点O’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夹角θ与抛物线弧上每一点(x,y)满足如下关系式:
θ ( x , y ) = tan - 1 [ 2 dy 2 d ( F + d + x ) - x 2 ] .
假设抛物线上实线所示的抛物线弧m所在的抛物线方程为:y(x)=ax2+bx+c。该抛物线经过点(0,(F+d)tanθ),即y(0)=c=(F+d)tanθ。为了使得电磁波沿着所设计的抛物线的方向传播,则需使电磁波经过人工复合材料第一表面A时抛物线弧的切线是与x轴平行的,即保证y′(d)=0。由于y′(x)=2ax+b,因此y′(d)=2ab+b=0。另外还要保证电磁波到达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B时,电磁波沿着夹角θ对应的切线方向传播,因此y′(0)=tanθ。B面上任意一点O’的电磁波的出射方向是圆心为J的圆球E中圆心J与该点O’所在的半径JO’的方向,也即垂直于圆球E表面的方向。由以上几个条件可得到抛物线的方程为 y ( x ) = tan θ ( - 1 2 d x 2 + x + F + d ) . 由此可得夹角θ与抛物线弧m上每一点(x,y)的关系式 θ ( x , y ) = tan - 1 [ 2 dy 2 d ( F + d + x ) - x 2 ] . 夹角θ唯一对应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该曲面就是由母线m绕L(x轴)旋转而来的,夹角θ唯一对应的该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
假设弧线m为抛物线弧,如图7所示,以经过人工复合材料10第二表面的中心O且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10的直线L为横坐标轴,以经过人工复合材料10第二表面的中心O且平行于第二表面的直线为纵坐标轴,虚焦点J与B面上任意一点O’的连线与x轴的夹角为θ。椭圆上实线所示的椭圆弧m所在的椭圆方程为:椭圆的中心位于第一表面A上,坐标为(d,c)。该椭圆经过点(0,(F+d)tanθ),即y(0)=(F+d)tanθ,代入椭圆公式可得平面波入射到人工复合材料时,需使电磁波在人工复合材料第一表面A的椭圆弧的切线是与x轴平行的,即保证y′(d)=0。由于椭圆上任一点(x,y)处的切线方程为由此可得满足y′(d)=0。B面上任意一点O’的电磁波的出射方向是圆心为J的圆球E中圆心J与该点O’所在的半径JO’的方向,也即垂直于圆球E表面的方向。
夹角θ所对应的第二表面B上的点O’的折射角为θ′,该点的折射率为n(θ),根据斯奈尔定律可知:电磁波从外界到达人工复合材料10的第二表面B时,电磁波沿着折射角θ′对应的切线方向传播(如图6所示),也就是说在椭圆弧m无限接近O’的位置处满足y′(0+)=tanθ′,由此可得如下关系式:
y ′ ( 0 + ) = tan θ ′ = sin θ n 2 ( θ ) - sin 2 ( θ ) = b 2 a 2 d ( F + d ) tan θ - c ;
sin θ n 2 ( θ ) - sin 2 ( θ ) = b 2 a 2 d ( F + d ) tan θ - c .
夹角θ唯一对应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该曲面就是由母线m绕L(x轴)旋转而来的,夹角θ唯一对应的该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当椭圆中的a=b时,椭圆就变为真正的圆;而对应的椭圆弧就变为圆弧,曲面就是圆弧绕L(x轴)旋转而成的曲面。
人工复合材料可用于将辐射源发射的平面波波转换为球面波。其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从nmin增大到nmax,如图8所示。抛物线上实线所示的抛物线弧段为一虚拟曲面的母线,相同曲面上的折射率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人工复合材料还可应用在球面波转换为平面波的情况,也即图1中的可逆情景,人工复合材料本身的构造无需改变。因此,只要是应用本发明的原理而进行的各种应用场景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人工复合材料在实际的结构设计时,可以设计为多个人工复合材料片层,每个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或人造孔结构。多个人工复合材料片层结合在一起后整体的折射率分布需要满足或近似满足上述公式,使得在同一曲面上的折射率分布相同,曲面的母线设计为抛物线弧。当然,在实际设计时,可能设计成精确的抛物线弧或椭圆弧比较困难,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近似的抛物线弧、椭圆弧或者阶梯状,具体的精确程度可依据需要来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设计的方式也会不断更新,可能会有更好的人工复合材料设计工艺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折射率排布。
对于人造微结构来说,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由金属丝组成的具有几何图案的平面或立体结构,例如但不限于“十”字形、平面雪花状、立体雪花状。金属丝可以为铜丝或银丝,可通过蚀刻、电镀、钻刻、光刻、电子刻或离子刻的方法附着在基板上。人工复合材料内多个人造微结构使得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而增大。在入射电磁波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设计人造微结构的拓扑图案和不同尺寸的人造微结构在电磁波汇聚元件内的排布,就可以调整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分布,进而实现平面形式的电磁波球面波形式转变为发散的电磁波。
为了更直观的表示人工复合材料片层在yx面上折射率折射率分布规律,将折射率相同的单元连成一条线,并用线的疏密来表示折射率的大小,线越密折射率越大,则符合以上所有关系式的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分布如图8所不。
上文以抛物线弧和椭圆弧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作为非限制性例子,本发明还可以适用于其他种类的曲线,例如不规则的曲线。满足本发明折射率分布原理的情况都包含在保护之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天线,除了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人工复合材料10外,还包括设置在人工复合材料10一侧的辐射源,人工复合材料10的具体结构和折射率变化如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前文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可以是图2所示的形状,当然也可以制作成是其他需要的形状例如圆环状等,只要能够满足前文所述的折射率变化规律即可。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使得人工复合材料的性能更好,减少反射,可以在人工复合材料两侧均设置阻抗匹配层。关于阻抗匹配层的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资料,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在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的跳变设计为曲面状,从而大大减少跳变处的折射、衍射和反射效应,减轻了互相干涉带来的问题,使得人工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上,平面电磁波入射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第一表面并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球面波的形式射出;射出的电磁波反向延伸相交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虚焦点上;
设虚焦点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上一点的连线与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夹角θ唯一对应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具有相同夹角θ的点的集合构成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的边界,且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所述曲面的折射率分布满足:
n ( θ ) = 1 S ( θ ) [ ( F + d ) cos θ - ( F + d ) + n min d ] ;
其中S(θ)为所述曲面的母线的弧长,F为所述虚焦点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距离,d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厚度;nmin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最小折射率;
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包括至少一个人工复合材料片层,每个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由至少一根金属丝组成的具有几何图案的平面或立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工”字形、“十”字形或者椭圆形。
5.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辐射源和设置在电磁波传播方向上的人工复合材料;平面电磁波入射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第一表面并在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以球面波的形式射出;射出的电磁波反向延伸相交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虚焦点上;
设虚焦点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第二表面上一点的连线与垂直于人工复合材料的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θ,夹角θ唯一对应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内的一曲面,具有相同夹角θ的点的集合构成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的边界,且夹角θ唯一对应的曲面上每一处的折射率均相同,所述曲面的折射率分布满足:
n ( θ ) = 1 S ( θ ) [ ( F + d ) cos θ - ( F + d ) + n min d ] ;
其中S(θ)为所述曲面的母线的弧长,F为所述虚焦点到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距离,d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厚度;nmin为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最小折射率;
所述人工复合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夹角θ的增大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复合材料包括至少一个人工复合材料片层,每个片层包括片状的基板和附着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人造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具有几何图案的平面或立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复合材料天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人造微结构为“十”字形、雪花状。
CN201110183437.XA 2011-07-01 2011-07-01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Active CN102904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3437.XA CN102904031B (zh) 2011-07-01 2011-07-01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EP11855266.0A EP2731197A4 (en) 2011-07-01 2011-11-16 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AND ANTENNA THEREOF
US13/522,958 US9142891B2 (en) 2011-07-01 2011-11-16 Man-mad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an-made composite material antenna
PCT/CN2011/082290 WO2013004063A1 (zh) 2011-07-01 2011-11-16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3437.XA CN102904031B (zh) 2011-07-01 2011-07-01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031A CN102904031A (zh) 2013-01-30
CN102904031B true CN102904031B (zh) 2015-05-27

Family

ID=47576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3437.XA Active CN102904031B (zh) 2011-07-01 2011-07-01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403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3195A3 (en) * 2004-07-23 2008-10-30 Univ California Metamaterials
CN101459270A (zh) * 2008-12-12 2009-06-17 清华大学 可调谐全介质多频段各向同性零折射平板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US7570432B1 (en) * 2008-02-07 2009-08-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amaterial gradient index lens
EP2171695A1 (en) * 2007-03-09 2010-04-07 Mazhar Ali Bari Security mark
WO2010050666A1 (en) * 2008-10-27 2010-05-0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lanar meta-material having negative permittivity, negative permeability, an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planar meta-materi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planar meta-material, and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the planar meta-material structure
CN201515017U (zh) * 2009-11-04 2010-06-23 东南大学 一种透镜天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69744B2 (ja) * 2005-06-20 2011-04-13 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光学材料、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3195A3 (en) * 2004-07-23 2008-10-30 Univ California Metamaterials
EP2171695A1 (en) * 2007-03-09 2010-04-07 Mazhar Ali Bari Security mark
US7570432B1 (en) * 2008-02-07 2009-08-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etamaterial gradient index lens
WO2010050666A1 (en) * 2008-10-27 2010-05-06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Planar meta-material having negative permittivity, negative permeability, and negative refractive index, planar meta-materi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planar meta-material, and antenna system including the planar meta-material structure
CN101459270A (zh) * 2008-12-12 2009-06-17 清华大学 可调谐全介质多频段各向同性零折射平板透镜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15017U (zh) * 2009-11-04 2010-06-23 东南大学 一种透镜天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high-directivity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based on zero-index metamaterial;Hang Zhou等;《IEEE antenna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091231;第8卷;第538-54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4031A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31160U (zh) 基于超材料的天线
CN102480062B (zh) 基于超材料的天线
CN102800976B (zh) 一种超材料和超材料天线
CN102790275B (zh) 电磁波分束器
CN102904031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904052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810748B (zh) 阻抗匹配元件和超材料面板
CN102904060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856660B (zh) 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904054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856659B (zh) 一种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904053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810751B (zh) 一种超材料和超材料天线
CN102904059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CN102810752B (zh) 一种超材料和超材料天线
CN102904056B (zh) 人工复合材料和人工复合材料天线
US9142892B2 (en) Metamaterial and metamaterial antenna
CN102810750B (zh) 超材料和超材料天线
EP2728669B1 (en) Metamaterial and metamaterial antenna
US9142891B2 (en) Man-made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an-made composite material antenna
CN102904029B (zh) 超材料天线
CN102709693B (zh) 高增益天线罩和天线系统
EP2731197A1 (en) 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and antenna thereof
EP2738873A1 (en) 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and antenna made of 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EP2738876A1 (en) 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and antenna made of artificial composite mater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