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3618A - 数据传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3618A
CN102893618A CN2011800232785A CN201180023278A CN102893618A CN 102893618 A CN102893618 A CN 102893618A CN 2011800232785 A CN2011800232785 A CN 2011800232785A CN 201180023278 A CN201180023278 A CN 201180023278A CN 102893618 A CN102893618 A CN 102893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ata
equipment
data
osd
parallax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32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秀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93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3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72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image signals comprising non-image signal components, e.g. headers or format information
    • H04N13/183On-screen display [OSD] information, e.g. subtitles or menu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a graphic pattern, e.g. using an all-points-addressable [APA] memo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56Mixing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94Transmission of image sig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2Overlay of images, i.e. displayed pixel being the result of switching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input pixels
    • G09G2340/125Overlay of images, i.e. displayed pixel being the result of switching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input pixels wherein one of the images is motion video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G09G2370/045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g. parallel and serial
    • G09G2370/047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using multipl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e.g. parallel and serial using display data channel standard [DDC]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2Use of DVI or HDMI protocol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2Synchronisa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unit and other units, e.g. other display units, video-disc p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在公开的传送系统中,即使从多个分层级连接的设备中的每个设备输出立体图像数据,所述数据也以叠加的方式适当地显示,而不会在显示部件上显示若干组立体数据并具有不自然的立体效果。第一设备(例如,播放器30)输出第一立体图像数据(例如,OSD数据)和与该第一立体图像数据相关的第一视差信息。第二设备(例如,AV播放器20)连接到第一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立体图像数据和第一视差信息,并且输出第一立体图像数据和第二立体图像数据。第二设备基于第一视差信息和与第二立体图像数据相关的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第二立体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数据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分层级连接的多个设备之间执行三维图像数据的传送的数据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眼镜型三维显示器,其中允许用户佩戴利用光的偏振和/或液晶快门的专门的立体(stereoscopy)眼镜,使得观看者的双眼看到具有视差的不同图像,从而实现立体视觉(stereoscopic vision)。另外,已知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型或透镜型三维显示器作为允许用裸眼而无需佩戴专门眼镜的立体视觉的三维显示器系统的示例。由于为了实现立体视觉左眼和右眼需要看到不同的图像,因此需要包括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的至少两个视差图像。例如,在眼镜型三维显示器中,左眼图像和右眼图像在时间上被分开,并且被交替显示在诸如液晶显示面板之类的二维显示面板上。另外,快门眼镜的用于左眼和右眼的液晶快门被控制为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定时同步地交替开或关(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立体视觉。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发布了使能这样的三维显示的消费者TV(电视)装置。
另一方面,近来,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已经被广泛用作传送图像和/或声音的数字接口。在典型接口中,必须使用例如用于视频、音频和控制的多根连接电缆在两个设备之间进行连接。在HDMI中,仅需要一根电缆,并且控制信号支持双向传送。因此,例如,控制信号被中继给通过HDMI电缆从监视器连接的STB(机顶盒)或者诸如DVD播放器之类的输出单元,使得诸如家庭影院之类的整个AV系统能够由一个遥控器操作。
在HDMI中,CEC(消费者电子控制)被定义为用于在设备之间执行控制的控制协议(参见非专利文献1)。CEC基于被分配给在HDMI网络中存在的每个设备的特定物理地址和特定逻辑地址,而使能各种类型的控制。例如,在TV通过HDMI网络与DVD播放器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TV的遥控器集中地执行对TV和DVD播放器每个的具有OSD(屏上显示)的菜单操纵、以及电源的开/关操作。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11101。
[PTL2]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5-6114。
[非专利文献]
[NTL 1]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Specification(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规范),1.3a版,2006年11月10日
发明内容
在HDMI中,多个设备通过HDMI电缆被分层级连接,上层设备可以利用CEC协议集中地控制下层设备。例如,如果AV放大器通过HDMI电缆连接到TV,并且如果诸如DVD播放器之类的播放器设备和/或诸如DVD记录器之类的记录器设备连接到AV放大器,则TV被设置为最高层的根设备。在此情况下,AV放大器为第一层级设备,播放器和记录器每个相对于TV为第二层级设备。
图7示意性地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在多个设备通过HDMI电缆连接的典型数据传送系统中所述多个设备输出二维OSD数据时,多个输出的OSD数据以叠加方式二维显示在TV的一个屏幕上。应注意,OSD显示指各种操作菜单、TV的各种类型的节目信息、以及例如带有GUI(图形用户界面)的其它数据的显示。图7图示了作为最高层的根设备的TV、作为第一层级的AV放大器、以及作为第二层级的播放器之间的连接的示例情况。TV显示来自播放器的二维OSD图像130A、来自AV放大器的二维OSD图像120A、以及来自TV的二维OSD图像110A,这些图像按照从较下层侧开始的顺序被叠加从而处于二维合成OSD图像110B的形式。如图7所示,设备输出二维OSD数据,并且TV以二维合成OSD图像110B的形式显示数据。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识别合成OSD图像110B,而没有不愉快。
另一方面,图8示意性地图示了以下状态,其中,在多个设备通过HDMI电缆连接的典型数据传送系统中所述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多个输出的OSD数据以叠加方式三维显示在TV的一个屏幕上。如同图7,图8图示了作为最高层的根设备的TV、作为第一层级的AV放大器、以及作为第二层级的播放器之间的连接的示例情况。TV显示来自播放器的三维OSD图像230A、来自AV放大器的三维OSD图像220A、以及来自TV的三维OSD图像210A,这些图像按照从较下层侧开始的顺序被叠加从而处于三维合成OSD图像210B的形式。
如图8所示,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并且TV以三维合成OSD图像210B的形式显示数据。在此情况下,如果来自每个设备的三维OSD图像的三维级别不合适,则合成OSD图像210B看起来不自然。这里,三维级别指三维显示中的立体效果。例如,在相对前侧看到图像的情况下的三维级别比在相对后侧看到图像的情况下的三维级别更高。尽管运动图像的三维级别通常依赖于在屏幕中或在场景上的位置而变化,但是认为三维级别对于OSD显示或电影字幕而言应是固定的。
在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并且如果来自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具有比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更高的三维级别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识别合成OSD图像210B,而没有不愉快。然而,例如,如图8所示,如果来自作为较下层设备的播放器的OSD图像230A的三维级别最高,并且如果来自作为较上层设备的TV的OSD图像210A的三维级别最低,则来自作为较下层设备的播放器的OSD图像230A在合成OSD图像210B中被显示在最前侧。这样的显示状态导致针对用户的不自然的观看。
尽管专利文献1和2每个都公开了有关传送三维图像数据的技术,但是每个文献都没有描述通过诸如HDMI之类的数字接口的传送,并且也没有描述如上所述的从分层级连接的多个设备输出三维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的问题。
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送系统,其中,即使从多个分层级连接的设备中的每个设备输出三维图像数据,每个三维图像数据也不以不正常的立体效果在显示部件上显示,而是以适当叠加的方式显示。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送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其输出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有关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的第一视差信息;以及第二设备,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一视差信息,并且输出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二三维图像数据。另外,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和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相关的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或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
例如,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叠加方式显示在同一显示部件上。例如,它们每个是三维OSD数据。
在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送系统中,第一设备输出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与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相关的第一视差信息。第二设备从第一设备接收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一视差信息,并且输出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二三维图像数据。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和关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或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传送系统,连接到第一设备的第二设备基于来自第一设备的第一视差信息和自身设备的有关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自身设备的第二三维图像数据或第一三维图像数据,使得即使在显示部件上显示每个三维图像数据,也能够以适当叠加的方式显示三维图像数据,而不会显示为具有不自然的立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的示例配置的框图。
图2是图示由于不同的视差级别引起的三维图像之间的不同观看方式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性地图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当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多个输出OSD数据以叠加方式在一个屏幕上三维地显示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4是图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当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执行的控制操作的框图。
图5是图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当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执行的控制操作的框图。
图6是图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当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执行的控制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意性地图示在典型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多个设备输出二维OSD数据时多个输出OSD数据以叠加方式在一个屏幕上二维地显示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8是示意性地图示在典型的数据传送系统中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多个输出OSD数据以叠加方式在一个屏幕上三维地显示的情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第一实施例>
[系统配置]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的示例配置。在该数据传送系统中,多个设备通过HDMI电缆71、72、73和74连接以形成HDMI网络。多个设备包括TV 10、AV放大器20、播放器30、第一记录器40、和第二记录器50。TV 10具有第一输入端子IN1和第二输入端子IN2。AV放大器20具有第一输入端子IN1、第二输入端子IN2和一个输出端子OUT。播放器30、第一记录器40和第二记录器50每个具有一个输出端子OUT。
TV 10的第一输入端子IN1通过HDMI电缆71连接到AV放大器20的输出端子OUT。TV 10的第二输入端子IN2通过HDMI电缆72连接到第二记录器50的输出端子OUT。AV放大器20的第一输入端子IN1通过HDMI电缆73连接到播放器30的输出端子OUT。AV放大器20的第二输入端子IN2通过HDMI电缆74连接到第一记录器40的输出端子OUT。
HDMI电缆71、72、73和74每个包括TMDS(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线和CEC线60,所述TMDS线用于以差分方式将从较下层设备(例如,播放器30)输出的图像数据数字地传送到较上层设备(例如,AV放大器20),所述CEC线60用于在设备之间利用CEC协议双向传送控制信号。另外,HDMI电缆71、72、73和74每个包括例如未绘出的DDC(显示数据通道)线,其用于传送EDID(增强的扩展的显示标识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AV放大器20或TV 1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设备”的具体示例。这里,例如,如果AV放大器20被假设为第二设备,则播放器30或第一记录器4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设备”的具体示例。另外,如果TV 10被假设被第二设备,则AV放大器20或第二记录器5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设备”的具体示例。
另外,HDMI电缆73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电缆”的具体示例。CEC线60对应于本发明的“控制线”的具体示例。另外,例如,HDMI电缆73的TMDS线对应于本发明的“数据线”的具体示例。
TV 10包括CTRL 11、OSD处理部分12、存储器13、以及显示部分14。CTRL 11执行数据的传送控制和设备内部的控制,并且包括控制微计算机。OSD处理部分12依据CTRL 11的控制输出例如具有GUI的OSD数据。例如,基于预先存储在OSD处理部分12或TV 10的预定存储区域中的用于OSD显示的数据(诸如用于操作菜单的数据)生成用于OSD显示的数据。用于OSD显示的数据还可以包括例如在广播接收期间获得的EPG(电子节目指南)数据。存储器13是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TV 10的设备信息和/或其它信息作为EDID(增强的扩展的显示标识数据)。显示部分14是诸如例如液晶面板和有机EL(电致发光)面板之类的显示面板。显示部分14基于通过广播接收的图像数据、从内部OSD处理部分12输出的OSD数据、从另一设备输出的图像数据或者其它数据,显示图像。CTRL 11根据例如来自未绘出的遥控器等的操作指令,执行在显示部分14上显示的图像的切换控制。
AV放大器20包括CTRL 21、OSD处理部分22以及存储器23。CTRL 21执行数据的传送控制和设备内部的控制,并且包括控制微计算机。OSD处理部分22依据CTRL 21的控制输出OSD数据。例如,基于预先存储在OSD处理部分22或AV放大器20的预定存储区域中的用于OSD显示的数据(诸如用于操作菜单的数据)生成用于OSD显示的数据。存储器23是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存储AV放大器20的设备信息和/或其它信息作为EDID。AV放大器20通过HDMI电缆71将从内部OSD处理部分22输出的OSD数据、从另一设备输出的图像数据等等输出到TV 10。CTRL 21根据例如来自未绘出的遥控器等的操作指令,执行要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控制。
播放器30是例如诸如DVD播放器之类的再现设备。播放器30包括CTRL31和OSD处理部分32。CTRL 31执行数据的传送控制和设备内部的控制,并且包括控制微计算机。OSD处理部分32依据CTRL 31的控制输出OSD数据。例如,基于预先存储在OSD处理部分32或播放器30的预定存储区域中的用于OSD显示的数据(诸如用于操作菜单的数据)生成用于OSD显示的数据。播放器30通过HDMI电缆73将从内部OSD处理部分32输出的OSD数据、从诸如DVD之类的记录介质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AV放大器20。CTRL 31根据例如来自未绘出的遥控器等的操作指令,执行要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控制。
第一记录器40是例如诸如DVD记录器和HDD(硬盘驱动器)记录器之类的记录再现设备。第一记录器40包括CTRL 41和OSD处理部分42。CTRL41执行数据的传送控制和设备内部的控制,并且包括控制微计算机。OSD处理部分42依据CTRL 41的控制输出OSD数据。例如,基于预先存储在OSD处理部分42或第一记录器40的预定存储区域中的用于OSD显示的数据(诸如用于操作菜单的数据)生成用于OSD显示的数据。第一记录器40通过HDMI电缆74将从内部OSD处理部分42输出的OSD数据或者从诸如DVD之类的记录介质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AV放大器20。CTRL 41根据例如来自未绘出的遥控器等的操作指令,执行要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控制。
第二记录器50是例如诸如DVD记录器和HDD记录器之类的记录再现设备。第二记录器50包括CTRL 51和OSD处理部分52。CTRL 51执行数据的传送控制和设备内部的控制,并且包括控制微计算机。OSD处理部分52依据CTRL 51的控制输出OSD数据。例如,基于存储在OSD处理部分52或第二记录器50的预定存储区域中的用于OSD显示的数据(诸如用于操作菜单的数据)生成用于OSD显示的数据。第二记录器50通过HDMI电缆72将从内部OSD处理部分52输出的OSD数据或者从诸如DVD之类的记录介质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TV 10。CTRL 51根据例如来自未绘出的遥控器等的操作指令,执行要输出的图像数据的切换控制。
[设备之间的相互识别]
在该数据传送系统中,TV 10作为最高层的根设备,其它设备通过HDMI连接分层级连接。根据HDMI标准,利用CEC协议执行设备之间的相互识别。另外,为每个设备设置物理地址。
尽管在HDMI网络中唯一地设置物理地址,但是如果外部设备添加到HDMI网络或者从HDMI网络分离时,物理地址自动调整。物理地址以(n.n.n.n)的地址格式来表达。如果将直接连接到TV 10的外部设备的层级假设为第一层级,则连接到第一层级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应于第二层级,并且层级编号随着距TV 10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另外,以如下方式表达物理地址:随着从地址格式(n.n.n.n)的左端到右端的n的递增,层级编号增大。
作为根设备的TV 10具有物理地址(0.0.0.0)。在两个外部设备直接连接到TV 10的情况下,第一外部设备(AV放大器20)的物理地址被表达为(1.0.0.0),第二外部设备(第二记录器50)的物理地址被表达为(2.0.0.0)。另外,例如,如果两个外部设备(播放器30和第一记录器40)连接到第一外部设备,则物理地址分别被表达为(1.1.0.0)和(1.2.0.0)。
例如,图1中的AV放大器20和播放器30的物理地址的设置流程如下。没有HDMI输出端子OUT的TV 10作为根设备具有物理地址(0.0.0.0)。TV 10依据HDMI的物理地址分配规则,将作为连接到第一输入端子IN1的设备的物理地址的(1.0.0.0)设置给自身设备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EDID,并且声明EDID读取许可。
连接到TV 10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AV放大器20响应于TV 10的许可声明而读取TV 10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EDID,并且理解向自身设备分配了物理地址(1.0.0.0)。
AV放大器20将作为连接到自身设备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设备的物理地址的(1.1.0.0)设置给自身设备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EDID,并且声明EDID读取许可。另外,AV放大器20将(1.2.0.0)设置为连接到自身设备的第二输入端子IN2的设备的物理地址。AV放大器20声明对与播放器30连接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EDID读取许可。
连接到AV放大器20的第一输入端子IN1的播放器30响应于AV放大器20的许可声明,读取AV放大器20的EDID,并且理解向自身设备分配了物理地址(1.1.0.0)。
应注意,尽管省略了描述,但是在设置物理地址之后设置逻辑地址以定义每个设备的类别。
[三维显示的三维级别]
在该数据传送系统中,三维图像数据被可变地控制,使得即使从分层级地连接的多个设备的每个输出三维图像数据,也不以不自然的立体效果在显示部件(TV 10的显示部分14)上显示每个三维图像数据,而是以适当叠加的方式显示每个三维图像数据。在描述这样的可变控制的方法之前,参考图2的(A)到(C)对执行三维显示的情况下的三维级别(例如效果或深度感)进行描述。
图2的(A)到(C)示意性地图示了在立体视差图像(左眼图像L1和右眼图像R1)的显示位置和立体视觉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视差级别的差别而不同地观看到三维(3D)图像。在图2的(A)中,观看者通过他/她的左眼5L和右眼5R观看图像面(图像显示面)上的同一像素位置。换句话说,左眼图像L1和右眼图像R1位于同一像素位置,导致零视差级别,这实质上与二维(2D)显示相同。在此情况下,显示图像没有视差,从而观看者观看到真实图像P。另一方面,图2的(B)和(C)每个图示了有视差地显示左眼图像L1和右眼图像R1的情况。
在图2的(B)中,在图像显示面上右眼图像R1相对于左眼图像L1位于左侧。左眼图像L1和右眼图像R1之间具有视差级别D1。在图2的(B)的情况下,观看者以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在前侧观看到虚拟图像P1的方式立体地观看图像。
在图2的(C)中,左图像和右图像的位置不同于图2的(B)的情况下的位置。具体地,在图2的(C)中,在图像显示面上右眼图像R1相对于左眼图像L1位于右侧。左眼图像L1和右眼图像R1之间具有视差级别D2。在图2的(C)的情况下,观看者以相对于图像显示面在后侧观看到虚拟图像P2的方式立体地观看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图2的(A)的状态(零视差级别的状态)被定义为三维级别H=0。另外,图2的(B)的状态被定义为三维级别H的+(加)侧,而图2的(C)的状态被定义为三维级别H的-(减)侧。在该定义中,随着三维级别H的值的增大,在更前侧观看到图像。与在相对后侧观看到的图像相比,在相对前侧观看到的图像中,三维级别H高(大)。换句话说,与在相对前侧观看到的图像相比,在相对后侧观看到的图像中,三维级别H低(小)。
[三维图像数据(OSD数据)的控制操作]
接下来,参考图3和4描述数据传送系统中三维图像数据的控制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对OSD数据为三维图像数据的示例情况进行描述。
图3示意性地图示了在数据传送系统中多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时以叠加方式在TV 10的一个屏幕上三维地显示多个输出OSD数据的情况。图3图示了以叠加方式显示从作为最高层的根设备的TV 10、作为第一层级的AV放大器20、以及作为第二层级的播放器30输出的OSD数据的示例情况。TV10的显示部分14显示来自播放器30的三维OSD图像30A、来自AV放大器20的三维OSD图像20A、以及来自TV 10的三维OSD图像10A,这些图像按照从较下层侧开始的顺序叠加从而处于三维合成OSD图像10B的形式。
在每个设备输出三维OSD数据的情况下,如果来自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保持具有比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更高的三维级别,则用户可以识别出合成OSD图像10B,而没有不愉快。具体地,执行控制使得来自作为最下层的播放器30的OSD图像30A具有最低的三维级别,而来自作为最高层的TV 10的OSD图像10A具有最高的三维级别。为了执行该控制,较下层设备通过CEC线60将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输出给较上层设备。由于例如如上所述取决于视差级别而确定三维级别H,因此输出指示视差级别的数据(视差信息)作为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
因此,较上层设备(第二设备)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一视差信息)、以及指示自身设备的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级别H(视差级别)。更具体地,较上层设备(第二设备)执行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视差级别的可变控制,使得在以叠加方式在同一显示部件上显示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OSD数据(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自身设备(第二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与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相比,在前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
图4示意性地图示了执行这样的可变控制的情况中的具体示例。在该示例中,由播放器30的OSD处理部分32生成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5。另外,由第一记录器40的OSD处理部分42生成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0。另外,由第二记录器50的OSD处理部分52生成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9。
播放器30的CTRL 31通过CEC线60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AV放大器20的CTRL 21通知三维级别的数据。第一记录器40的CTRL 41类似地通过CEC线60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AV放大器20的CTRL 21通知三维级别的数据。第二记录器50的CTRL 51通过CEC线60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TV 10的CTRL 11通知三维级别的数据。
例如,当从播放器30向AV放大器20的CTRL 21通知三维级别5时,CTRL 21控制OSD处理部分22,使得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变得大于5。在此情况下,OSD处理部分22例如生成并输出6的OSD数据,其三维级别增大了1。另外,AV放大器20的CTRL 21通过CEC 60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TV 10的CTRL 11通知三维级别的数据。
例如,当从第二记录器50向TV 10的CTRL 11通知三维级别9时,CTRL11控制OSD处理部分12,使得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变得大于9。在此情况下,OSD处理部分12例如生成并输出10的OSD数据,其三维级别增大了1。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可变地控制OSD数据,使得来自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保持具有比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更高的三维级别,从而即使在显示部件上显示每个三维图像数据,也能够以适当叠加的方式显示三维图像数据,而不以不正常的立体效果显示。
以此方式,以与GUI叠加的方式显示多个设备的OSD数据,由此例如可以三维地操作多个设备。例如,在TV 10的屏幕上显示用于选择和指示的光标,并且沿Z轴方向(与屏幕垂直的方向)移动光标,使得能够操作例如用于任何设备的操作菜单等。这使能了取决于设备的连接层级的直观操作,例如,诸如在将光标向最前侧移动时TV 10的操作菜单的操作、以及在将光标向最后侧移动时播放器30的操作菜单的操作。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
本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的基本配置与图1所示的配置相似。然而,本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在三维图像数据(OSD数据)的控制操作方面不同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较上层设备(第二设备)可变地控制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H(视差级别),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不改变三维级别H本身。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一视差信息)和自身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二视差信息),控制输出或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在以叠加方式在同一显示部件上显示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OSD数据(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自身设备(第二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与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相比将在前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自身设备的三维级别高于较下层设备的三维级别),则输出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以及自身设备的OSD数据两者。此外,执行控制,使得如果与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相比将在后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如果自身设备的三维级别低于较下层设备的三维级别),则执行控制使得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而仅输出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
图5示意性地图示了执行这样的可变控制的情况的具体示例。在该示例中,由播放器30的OSD处理部分32生成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5。另外,由第一记录器40的OSD处理部分42生成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0。另外,由AV放大器20的OSD处理部分22生成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3。
播放器30的CTRL 31通过HDMI电缆73的数据传送线(TMDS线)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AV放大器20输出由OSD处理部分32生成的OSD数据。同时,CTRL 31通过CEC线60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AV放大器20的CTRL 21通知三维级别的数据。
类似地,第一记录器40的CTRL 41通过HDMI电缆74的数据传送线(TMDS线)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AV放大器20输出由OSD处理部分42生成的OSD数据。同时,CTRL 41通过CEC线60向作为较上层设备的AV放大器20的CTRL 21通知三维级别的数据。
在AV放大器20的CTRL 21传送来自播放器30的OSD数据的情况下,CTRL 21执行控制,使得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而仅将来自播放器30的OSD数据传送给TV 10,这是因为自身设备的三维级别较低。另一方面,在AV放大器20的CTRL 21传送来自第一记录器40的OSD数据的情况下,CTRL 21执行控制,使得将自身设备的OSD数据和来自播放器30的OSD数据两者都传送给TV 10,这是因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较高。
此外,例如,假设AV放大器20为“第二设备”,播放器30为“第一设备”,TV 10为“第三设备”,第二设备不仅考虑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一视差信息)而且还考虑来自较上层设备(第三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三视差信息),来控制输出或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更具体地,在以叠加方式在同一显示部件上显示来自较上层设备(第三设备)的OSD数据(第三三维图像数据)和自身设备(第二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如果与基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相比将在前侧显示和观看到基于来自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自身设备的三维级别低于较上层设备的三维级别),则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另外,如果与基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相比将在后侧显示和观看到基于来自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自身设备的三维级别高于较上层设备的三维级别),则执行控制使得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
图6图示了在执行这样的可变控制的情况下的处理操作的示例。应注意,图6所示的处理操作是AV放大器20的CTRL 21执行的处理操作的示例。如果不显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步骤S1:否),则AV放大器20不执行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处理操作。如果显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步骤S1:是),则AV放大器20继续监视较下层设备(例如,播放器30)是否开始绘制OSD数据。如果较下层设备开始绘制OSD数据(步骤S2:是),则AV放大器20进一步确定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是否大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步骤S4)。如果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不大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步骤S4:否),则AV放大器20不特别执行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可变控制。如果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大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步骤S4:是),则AV放大器20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而是允许将其从显示部件的屏幕中擦除。
另一方面,如果显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步骤S1:是),并且如果较下层设备未开始绘制OSD数据(步骤S2:否),则AV放大器20进一步继续监视较上层设备(TV 10)是否开始绘制OSD数据(步骤S3)。然后,如果较上层设备未开始绘制OSD数据(步骤S3:否),则AV放大器20照原样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从而允许在显示部件的屏幕上照原样显示OSD数据。
如果较上层设备开始绘制OSD数据(步骤S3:是),则AV放大器20进一步确定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是否小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步骤S5)。如果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不小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步骤S5:否),则AV放大器20不特别执行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可变控制。如果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小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步骤S5:是),则AV放大器20不输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而是允许将其从显示部件的屏幕中擦除。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送系统,在其层比自身设备的层低的连接设备在比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更大的三维级别执行OSD显示的情况下,不显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这使得可以防止以下情况:自身设备的OSD数据和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以不自然的叠加方式三维地显示。
另外,在其层比自身设备的层高的连接设备在比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更小的三维级别执行OSD显示的情况下,不显示自身设备的OSD数据。这使得可以防止以下情况:自身设备的OSD数据和较上层设备的OSD数据以不自然的叠加方式三维地显示。过去,与三维级别无关地将较上层设备的OSD简单地叠加到较下层设备的OSD,因此用于OSD的GUI的设计受限于避免三维的不自然显示。在本实施例中,取决于三维级别来控制显示或不显示OSD,允许减轻对GUI设计的限制。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每个实施例,而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例如,尽管上面已经以OSD的三维显示为例描述了每个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三维显示除OSD之外的图像数据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执行控制,使得例如以作为最下层设备的播放器30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参考点,相对于播放器30在较上层侧的AV放大器20和TV 10的OSD数据以更高的三维级别在更前方依序显示。然而,例如,可以以作为最高层设备的TV 10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参考点来执行控制。例如,可以执行控制,使得以作为最高层设备的TV 10的OSD数据的三维级别为参考点,相对于TV 10在较下层侧的AV放大器20和播放器30的OSD数据以更低的三维级别在更后方依序显示。在此情况下,较上层设备(第二设备)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一视差信息)以及自身设备的指示三维级别H的数据(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第一设备的OSD数据(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级别H(视差级别)。更具体地,在来自较下层设备(第一设备)的OSD数据(第一三维图像数据)以及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叠加方式显示在同一显示部件上的情况下,较上层设备(第二设备)执行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视差级别的可变控制,使得与基于自身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相比,在后侧显示和观看到基于来自较下层设备的OSD数据的三维图像。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送系统,包括:
第一设备,其输出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一视差信息,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关于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以及
第二设备,其连接到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并且输出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和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或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所述第二视差信息关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叠加方式显示在同一显示部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和所述第二视差信息,可变地控制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或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的视差级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叠加方式显示在同一显示部件上时,所述第二设备可变地控制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视差级别,以便允许在相较于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的前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视差信息和所述第二视差信息,控制输出或不输出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叠加方式显示在同一显示部件上时,所述第二设备执行控制以便:
如果将在相较于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的前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则允许输出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两者;以及
如果将在相较于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的后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则允许不输出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而仅输出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还包括:第三设备,其连接到第二设备,通过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从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输出所述第一三维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及输出第三三维图像数据,
其中,第二设备还从第三设备获取有关所述第三三维图像数据的第三视差信息,并且基于所述第一视差信息、所述第二视差信息和所述第三视差信息,控制输出或不输出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当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和所述第三三维图像数据以叠加方式显示在同一显示部件上时,所述第二设备执行控制以便:
如果将在相较于基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的前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所述第三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则允许输出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以及
如果将在相较于基于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的后侧显示并观看到基于所述第三三维图像数据的三维图像,则允许不输出所述第二三维图像数据。
9.如权利要求1到8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还包括:连接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连接电缆,
其中,所述连接电缆包括:
数据线,其允许传送第一三维图像数据;以及
控制线,其允许传送包括第一视差信息的控制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送系统,其中,
所述连接电缆是根据HDMI标准的连接电缆,以及
所述控制线是根据HDMI标准的CEC线。
CN2011800232785A 2010-05-18 2011-05-11 数据传送系统 Pending CN1028936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14654A JP2011244218A (ja) 2010-05-18 2010-05-18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JP2010-114654 2010-05-18
PCT/JP2011/060873 WO2011145503A1 (ja) 2010-05-18 2011-05-11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3618A true CN102893618A (zh) 2013-01-23

Family

ID=44991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32785A Pending CN102893618A (zh) 2010-05-18 2011-05-11 数据传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057649A1 (zh)
EP (1) EP2574067A4 (zh)
JP (1) JP2011244218A (zh)
KR (1) KR20130070592A (zh)
CN (1) CN102893618A (zh)
BR (1) BR112012028936A2 (zh)
RU (1) RU2012147785A (zh)
WO (1) WO20111455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02790A1 (ja) * 2012-06-25 2014-01-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TWI482485B (zh) * 2012-11-14 2015-04-21 Amtran Technology Co Ltd 影音播放系統、影音播放系統之控制方法及顯示裝置
JP7109272B2 (ja) * 2018-06-18 2022-07-29 ローム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ブリッジチ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自動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77969A2 (en) * 2007-12-18 2009-06-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port of stereoscopic image data over a display interface
CN101523924A (zh) * 2006-09-28 2009-09-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菜单显示
WO2010026736A1 (ja) * 2008-09-02 2010-03-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伝送システム、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出力装置
JP2010068251A (ja) * 2008-09-10 2010-03-25 Nippon Hoso Kyokai <Nhk> 三次元情報統合装置および三次元情報統合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7384B2 (ja) * 1994-06-20 2001-04-1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装置
JP3789794B2 (ja) 2001-09-26 2006-06-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処理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7646907B2 (en) * 2002-12-16 2010-01-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e generating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image delivery method
JP4190357B2 (ja) 2003-06-12 2008-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放送データ送信装置、放送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放送データ受信装置
JP4400143B2 (ja) * 2003-08-20 2010-01-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2006325165A (ja) * 2005-05-20 2006-11-30 Excellead Technology:Kk テロップ発生装置、テロップ発生プログラム、及びテロップ発生方法
JP2009135686A (ja) * 2007-11-29 2009-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立体映像記録方法、立体映像記録媒体、立体映像再生方法、立体映像記録装置、立体映像再生装置
JP4657313B2 (ja) * 2008-03-05 2011-03-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8508582B2 (en) * 2008-07-25 2013-08-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3D display handling of subtitles
US9124870B2 (en) * 2008-08-20 2015-09-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video apparatus and method providing on screen display applied thereto
WO2010032399A1 (ja) * 2008-09-18 2010-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視映像再生装置、及び立体視映像表示装置
JP5505637B2 (ja) * 2010-06-24 2014-05-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立体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表示装置の表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23924A (zh) * 2006-09-28 2009-09-0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三菜单显示
WO2009077969A2 (en) * 2007-12-18 2009-06-2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Transport of stereoscopic image data over a display interface
WO2010026736A1 (ja) * 2008-09-02 2010-03-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立体映像伝送システム、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映像出力装置
JP2010068251A (ja) * 2008-09-10 2010-03-25 Nippon Hoso Kyokai <Nhk> 三次元情報統合装置および三次元情報統合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244218A (ja) 2011-12-01
EP2574067A1 (en) 2013-03-27
RU2012147785A (ru) 2014-05-20
US20130057649A1 (en) 2013-03-07
BR112012028936A2 (pt) 2016-07-26
WO2011145503A1 (ja) 2011-11-24
EP2574067A4 (en) 2014-07-02
KR20130070592A (ko) 201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0839B1 (en) Receiv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3d image
CN102648633B (zh) 图像显示设备、控制图像显示设备的方法和图像显示系统
CN102163413B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用于操作该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US8606076B2 (en) 3D video reproduction matching the output format to the 3D processing ability of a display
KR101634569B1 (ko) 3d 이미지 데이터의 전송
EP2299724A2 (en) Video processing system and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JP5809064B2 (ja) 3d画像データの転送
CN102413343B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操作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法
US2011029324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over a video interface and for compositing 3d video and 3d overlays
CN103546734A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菜单显示方法
CN102177724A (zh) 立体图像数据传输装置、立体图像数据发送方法、立体图像数据接收装置和立体图像数据接收方法
JP5608475B2 (ja) 伝送システム及びSource機器
US20140198193A1 (en) Head mount display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US2011018170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and shutter glasses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2893618A (zh) 数据传送系统
CN102572462B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JP2012049934A (ja) 伝送システム
US8848042B2 (en) Display device, video device, menu-screen display method, and video display system
CN102378021B (zh) 影像显示系统及再现装置
CN103141109A (zh) 重放装置及重放方法
US9117387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2378034A (zh) 视频显示系统、显示装置以及再生装置
JP2012128357A (ja)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JP2012080306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2012516071A (ja) 3d画像データの転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