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2462B -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2462B
CN102572462B CN201110303721.6A CN201110303721A CN102572462B CN 102572462 B CN102572462 B CN 102572462B CN 201110303721 A CN201110303721 A CN 201110303721A CN 102572462 B CN102572462 B CN 102572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ent
signal
image
display
video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37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72462A (zh
Inventor
长谷川实
甲展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030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83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72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2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89Recording image signals; Reproducing recorded imag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44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or flicker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61Encoding,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different image signal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72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image signals comprising non-image signal components, e.g. headers or format information
    • H04N13/178Metadata, e.g. disparity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H04N13/31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using parallax barr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2D影像内容制作者,可能希望将该2D影像内容作为3D影像显示,或者希望附加某些限制。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无法考虑到内容制作者的意图。本发明的再现方法,包括将内容解码的步骤,和将解码后的内容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步骤,在输出的内容为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的情况下,对输出的内容附加关于3D影像的显示的限制的信息。

Description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涉及影像信号的发送接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以“提供一种立体影像接收装置和立体影像系统,能够降低立体影像接收装置的成本,能够对接收到的影像信息进行实时处理而生成立体影像”(参照专利文献1[0008])为课题,公开了其解决方法为“在基于从发送装置发送的影像信息来生成立体影像的装置中,包括:接收对从上述发送装置发送的二维影像信息和用于生成立体影像的附加信息进行编码而得的信号的接收单元;根据该接收单元接收到的信号将上述二维影像信息和附加信息分别解码的解码单元;和使用由该解码单元解码而得的上述二维影像信息和上述附加信息,生成使用了视差信息的立体影像的生成单元。”(参照专利文献1[0009])。
此外,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于HDMI(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简称,HDMILicensing,LLC的注册商标)的用于显示3D影像的信号的传送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7861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High-DefinitionMultimediaInterfaceSpecificationVersion1.4aExtractionof3DSignalingPortion”,HDMI、LLC发行http://www.hdmi.org/manufacturer/specification.aspx
发明内容
2D影像内容制作者,可能希望将该2D影像内容作为3D影像显示,或者希望附加某些限制。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具有从2D变换为3D的功能的影像显示装置中,存在无法考虑到内容制作者的意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采用以下记载的结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内容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内容解码的解码部;和将由解码部解码后的内容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输出部,在输出的内容为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的情况下,在从输出部输出的内容中附加关于3D影像的显示的限制的信息。
本发明包含多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而列举其中一例,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内容解码的步骤和将解码后的内容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步骤,在输出的内容为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的情况下,对输出的内容附加关于3D影像的显示的限制的信息。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对观众提供反映了内容制作者的意愿的优质的3D影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影像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记载例的图。
图3是表示将限制3D变换的信息记载到元数据中的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记载例的图。
图5是表示将限制3D变换的信息记载到元数据中的示例的图。
图6是表示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记载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影像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1是表示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的动作流程图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影像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13是表示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记载例的图。
图14是表示将限制3D信号的显示的信息记载到元数据中的示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影像系统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影像信号再现装置,111、光盘驱动器,112、光盘ASSP,113、HDMI输出端子,12、3D显示装置,121、HDMI输入端子,122、影像处理器,123、TCON,124、显示面板,125、3D眼镜同步信号发生器,126、网络连接部,127、水印检索部,13、HDMI线缆,14、快门眼镜,15、服务器装置,16、影像信号发生装置,161、HDMI输入端子,162、影像信号内容检索部,163、3D收看条件判定部,164、叠加元数据生成部,165、元数据叠加部,166、HDMI输出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3D指的是三维,2D指的是二维。例如3D影像指的是通过提示左右眼存在视差的影像,来使观察者能够感觉到某物体立体地存在于与自身相同的空间的影像。此外,例如3D显示装置指的是能够显示3D影像的显示装置。另外,例如3D内容指的是包含能够通过3D显示装置的处理来进行3D影像的显示的影像信号的内容。
作为3D显示装置显示3D影像的方法,有补色方式(例如红蓝眼镜)、偏振显示方式、帧序列方式、视差(parallax)栅栏方式、柱状透镜(1enticularlens)方式、微透镜阵列方式、光线再现方式等。
补色方式指的是将从左右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影像分别用红色和蓝色光重叠着再现,使用左右带有红色和蓝色的彩色滤光片的眼镜(以下称为“补色眼镜”)进行观看的方式。
偏振显示方式指的是使左右的影像具有正交的直线偏振重叠着投影,将其用带有偏振滤光片的眼镜(以下也称为“偏振眼镜”)加以分离的方式。
帧序列方式指的是将从左右不同角度拍摄的影像交替地再现,使用具备将左右视野交替地屏蔽的液晶快门的眼镜(以下也称为快门眼镜)进行观看的方式。
视差栅栏(视差屏障)方式指的是通过在显示器上重叠被称为“视差栅栏”的纵条纹的栅栏,来使右眼观看右眼用的影像,左眼观看左眼用的影像的方式,用户不需要佩戴特别的眼镜等。视差栅栏方式能够进一步分为收看的位置较为狭窄的2视点方式、收看的位置较广的多视点方式等。
柱状透镜方式指的是通过在显示器上重叠柱状透镜,来使右眼观看右眼用的影像,左眼观看左眼用的影像的方式,用户不需要佩戴特别的眼镜等。柱状透镜方式能够进一步分为收看的位置较为狭窄的2视点方式、收看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较广的多视点方式等。
微透镜阵列方式指的是通过在显示器上重叠微透镜阵列,来使右眼观看右眼用的影像,左眼观看左眼用的影像的方式,用户不需要佩戴特别的眼镜等。微透镜阵列方式是收看的位置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较广的多视点方式。
光线再现方式指的是通过再现光线的波前来对观察者提示视差图像的方式,用户不需要佩戴特别的眼镜等。此外,收看位置也较广。
另外,3D影像的显示方式为一例,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方式。此外,补色眼镜、偏振眼镜、快门眼镜等收看3D影像所必须的工具和装置统称为3D眼镜、3D收看装置或者3D收看辅助工具。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施例的设备的结构的一例。影像信号再现装置11经由HDMI线缆13与3D显示装置12连接。
影像信号再现装置11中,伺服电动机驱动器111驱动光盘驱动器112(也称为“记录再现部”),在将读出的信号用光盘ASSP(ApplicationSpecificStandardProduct:特殊应用标准产品)113进行解码等处理之后,将影像信号从HDMI输出部经由HDMI线缆13传送到3D显示装置12。
在3D显示装置12中由HDMI输入端部121接收影像信号,在影像处理器122进行图像处理之后,经过TCON(timingcontroller,时序(定时)控制器)123,在显示面板124上显示3D影像。此外,用于驱动快门眼镜的同步信号从影像处理器122发送到3D眼镜同步信号发送器125,从3D眼镜同步信号发送器125通过红外线或电波等无线通信发送到快门眼镜126。此外,本实施例中以采用帧序列方式的3D显示装置为例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采用其他方式的3D显示装置。
接着,对3D收看限制信息进行说明。3D收看限制信息指的是,在关于3D显示装置中的3D影像的显示存在某些条件(例如,仅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允许3D影像的显示)的情况下,表示该条件的信息。3D收看限制信息可以记录在光盘介质上,也可以随同著作权保护,按规定的光盘介质或者影像信号再现装置的种类定义。BD(蓝光)播放器等影像信号再现装置,基于这些3D收看限制信息,对影像输出附加内容的3D收看限制信息元数据再将其输出。
在机顶盒等影像信号再现装置具有接收广播的调谐器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广播波中包括的3D收看限制信息,对由调谐器接收并解码后的影像信号附加内容的3D收看限制信息元数据再将其输出。
图2是表示记载了关于HDMI传送时的3D影像格式的信息的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供应商制定InfoFrame(信息框架))的数据结构的图。纵向表示Byte(字节)单位的地址编号,横向表示各Byte的bit(比特)单位的结构。首先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地址编号PB4的HDMI_Video_Format表示影像信号为HDMI独自定义的影像格式,“000”表示一般的2D影像信号,“001”表示4k2k的2D影像信号,“010”表示3D影像信号。其中,4k2k的2D影像信号指的是1帧的像素数为全高清HD1920×1080像素的大约2倍的像素(具体而言为4096×2160或者3840×2160像素)的影像信号。
将HDMI中被作为保留区域(Reserved(0))的地址编号PB4的bit4的1个bit,作为表示关于从2D影像变换为3D影像即所谓的3D变换的3D收看限制信息的存在的部分,在图2中定义为“3D_limit_Present”。该3D_limit_Present为“0”时表示没有3D收看限制信息,为“1”时表示另外记载了3D收看限制信息。
图2中假定一般的2D影像传送,将HDMI_Video_Format设定为“000”。该情况下PB5之后为保留区域Reserved(0),因此将该保留区域的开头的PB5分配给记载3D收看限制信息的详细内容的区域“3D_Conversion_Condition”。
图3表示3D_Conversion_Condition所示的3D收看限制信息的详细的例子。能够列举“禁止3D变换”(Bit7(比特7))、“将两眼视差量的上限设为50mm并允许3D变换”(Bit6)、“将两眼视差量的上限在全HD分辨率的情况下设为57像素并允许3D变换”(Bit5)、“如果显示装置为一定尺寸以下则允许3D变换”(Bit4、3)、“仅在快门眼镜方式的3D显示装置中允许3D变换”(Bit2、1)、“仅在具有5.1ch声音系统的3D显示装置中允许3D变换”(Bit0)的情况,但也能够设定将其中多个组合的条件。其中,两眼视差量的上限等具体的数值为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为该数值。
此外,在仅设定“禁止3D变换”即可的情况下,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也可以代替图2为图4这样简略记载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地址编号PB4的bit4、3这2个bit设定“3D_Conversion”。图5为该3D_Conversion的一例。设定了“没有与3D变换相关的信息”、“允许3D变换”、“禁止3D变换”。
像这样添加了关于3D变换的信息的2D信号,在图1中的3D显示装置12中的影像处理器122内处理。图6是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到2D信号时的影像处理器122内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的一例。
首先,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2D信号(S601)。分析该2D信号的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中记载的元数据,检测有无禁止3D变换信号(S602)。其结果,如果没有禁止3D变换,则观众能够通过遥控器操作等来选择是以2D收看,还是收看3D变换后的影像(S605),能够收看所选择的影像(S604、606、607)。在检测到禁止3D变换信号的情况下,3D显示装置使3D变换功能无效,使得3D变换动作无法进行(S603)。因此,观众只能选择收看2D影像(S604)。
图7是即使接收到禁止3D变换信号也能够根据观众的意愿强制地进行3D变换的3D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动作流程图的一例。该情况下,不能使3D变换功能无效,因此在对禁止3D变换信号进行检测之前,由观众选择是收看2D还是收看3D。
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到2D信号时(S701),用户选择收看2D影像还是收看3D影像(S702)。在用户选择了收看2D影像的情况下,不进行向3D影像的变换,进行2D影像的显示(S708)。
在S702用户选择了收看3D影像的情况下,对有无禁止3D变换信号进行检测(S703)。在没有禁止3D变换信号的情况下,进行向3D影像的变换(S706),观众能够收看变换为3D影像的影像(S707)。
在S703检测到禁止3D变换信号的情况下,在显示画面上通过OSD(屏幕显示)等发出“不推荐3D变换,进行3D显示么?”等进行警告的显示(S704)。在此基础上,向观众确认是否强制进行3D变换的意愿(S705),根据观众的选择确定是否向3D影像变换。
图8是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到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的2D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流程图的一例。首先,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2D信号(S801)。分析该2D信号的元数据,检测“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的2D信号”的有无(S82)。
其结果,如果没有实施“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则观众能够选择是以2D收看,还是收看3D变换后的影像(S806),在选择了收看2D影像时,不进行向3D影像的变换,显示2D影像(S805),在选择了收看3D影像时,进行向3D影像的变换(S807),显示3D影像(S808)。
在检测到“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信号的情况下,3D显示装置判断显示装置的结构是否符合条件,或者是否具备进行指定的条件下的3D变换的能力(S803)。在不符合允许条件的情况下,使3D变换功能无效(S804),进行2D影像的显示(S805)。在符合允许条件的情况下,观众能够任意地选择是以2D收看,还是收看3D变换后的影像(S806)。
根据该结构,能够依据叠加于影像信号的3D收看限制信息来执行3D显示的限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假定将3D收看限制信息的详细内容记载到图2的“3D_Conversion_Condition”中。但是,可能会难以细致地将复杂的条件全部标准化来分配信号。
因此,也可以仅在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中记载相当于识别编号的信息,关于详细的3D收看限制的信息则向网络上的服务器等外部设备查询。此外,通过采用服务器连接来获得限制信息,能够列举以下优点:内容持有者能够观察市场动向,进行缓和或者强化收看条件、与活动联动等时效性的应对。
图9是该情况下的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数据结构的示例。将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地址编号PB4的bit3定义为“3D_Server_Present”,表示是否在服务器中登记有详细的限制信息。
如果此处为“0”,则不需要向服务器查询信息,而是遵循“3D_Conversion_Condition”的信息。如果为“1”,则表示服务器上存在限制信息。此时,由于存在显示装置没有与网络连接等无法向服务器查询信息的可能,该情况下遵循“3D_Conversion_Condition”的信息。
从而,即使“3D_Server_Present”为1,也优选在“3D_Conversion_Condition”中记载限制信息。仅在向服务器查询成功的情况下,才使服务器记载的信息比“3D_Conversion_Condition”的信息优先。
在“3D_Server_Present”为“1”的情况下,进而在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地址编号PB6中定义为“3D_Limit_Code”的区域中记载限制信息的识别编号。显示设备基于该识别编号识别限制信息,根据该限制进行处理。
图10是向外部设备查询限制信息的情况下的设备的结构的一例。3D显示装置12从网络连接部126通过网络线路与外部服务器连接。在影像处理器中判断为影像信号是表示“向外部服务器查询限制信息”的信号的情况下,向外部服务器查询限制信息,根据该限制进行处理。
此外,还可以将限制信息保存在显示装置内的存储器中,在外部服务器更新该限制信息时将显示装置的存储器内的信息重写。该情况下,影像处理器能够向显示装置内的存储器查询限制信息,使处理高速化。
图11是具有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到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的2D信号、且为需要向外部设备查询条件的信号的情况下的动作流程图的一例。
首先,具备3D变换功能的3D显示装置接收2D信号(S1101),对禁止3D变换信号进行检测(S1102)。在检测到禁止3D变换信号的情况下,使向3D影像变换的功能无效(S1109),进行2D影像的显示(S1112)。
在S1102中没有检测到禁止3D变换信号的情况下,对“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信号进行检测(S1103)。
其结果,如果没有检测到“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则根据观众的选择(S1110)进行2D影像的显示(S1112),或者向3D影像变换(S1111)进行3D影像的显示(S1108)。
在检测到“允许附带条件的3D变换”的情况下,3D显示装置判定“条件”是否直接记载在信号中(S1104)。其结果,在“条件”没有直接记载在信号中的情况下,向服务器等外部设备进行关于“条件”的询问(S1105)。
接着,对获得的“条件”进行显示装置的结构是否符合条件的判断(S1106)。在不符合允许条件的情况下,使3D变换功能无效(S1109),进行2D影像的显示(S1112)。在符合允许条件的情况下,根据“条件”进行向3D影像的变换(S1107),显示3D影像(S1108)。此外,也可以采用即使在S1106中符合条件,也能够根据用户的选择来显示2D影像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较少的bit(比特)数设定3D收看限制信息,能够有时效性地变更、追加3D收看限制信息。
[实施例3]
实施例1、2中假定将关于3D变换的信息作为元数据记载在影像信号中。但是,元数据可能会因经由机顶盒等中间设备的期间的处理而发生改变或者消失。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以元数据以外的形式记载关于3D变换的信息。
作为一例,有作为水印在影像信号的颜色信号中记载信息等方式。图12是该情况下的设备的结构的示例。从影像信号再现装置11传送的影像信号,由3D显示装置12的HDMI输入端子121接收。在从HDMI输出端子121发送到水印检索部127的影像信号的颜色信号中,进行水印的检测。其检测结果和影像信号被发送到影像处理器122,影像处理器122基于接收到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3D收看限制信息记载到影像信号的颜色信号中,而不是作为元数据记载,能够实现不使用元数据的3D影像显示的限制。
[实施例4]
实施例1~3假定对2D影像信号的3D变换施加制约,但也存在显示3D影像信号时施加限制的情况。例如,能够列举“在内容制作者要求必须用3D收看的情况下禁止2D收看”、“2D显示的情况下显示左眼用影像”、“使两眼视差量的上限为xxmm并允许3D变换”、“使两眼视差量的上限在全HD分辨率的情况下为xx像素并允许3D变换”、“如果显示装置为一定尺寸以下则允许3D变换”、“仅在裸眼方式的3D显示装置中允许3D变换”、“仅在具备5.1ch声音系统的3D显示装置中允许3D变换”。
图13是该情况下的HDMIVendorSpecificInfoFrame的一例。在“HDMI_Video_Format”中记载了表示为3D信号的“010”。进而在“3D_Limit_Present”中记载了表示“存在变换限制”的“1”。实施例1中前者为“000”、后者为“1”,而像本实施例这样前者为“010”、后者为“1”的情况下,之后的“3D_Conversion_Condition”的定义与图3不同。
图14是表示像本实施例这样在显示3D内容时施加限制、即“HDMI_Video_Format”为“010”、“3D_Limit_Present”为“1”的情况下的“3D_Conversion_Condition”的一例的图。记载了将3D内容进行2D显示的情况下,或者将3D内容进行3D显示的情况下的限制。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显示3D影像信号时进行遵循3D收看限制信息的显示。
[实施例5]
图15是用于生成附加了限制2D或3D显示的信号的影像信号的信号发生器的结构例。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的影像信号再现装置11和3D显示装置12的中间配置影像信号发生装置16。
该信号发生装置16利用HDMI输入端子161接收从影像信号再现装置11传送的影像信号。影像信号内容检索部162检索接收到的影像信号的颜色信号的内容。由3D收看条件判定部163接收该检索结果,基于关于“3D变换的情况下两眼视差的量过大”、“由于短时间内两眼视差的量剧烈地变化,不优选用3D收看”、“场景变换频繁,不优选用3D收看”这样的3D收看条件的数据,判定限制3D变换的必要性。
元数据叠加部165接收该判定结果,生成将元数据叠加在2D信号上的影像信号。此外,在需要基于内容制作者的意愿等而限制2D显示或3D显示等情况下,在叠加元数据生成部164中通过键盘输入等生成限制信息,元数据叠加部165接收该限制信息,生成作为元数据与2D信号叠加的影像信号。添加了限制3D变换的元数据的2D信号被传送到3D显示装置12,进行遵循元数据记载的3D变换限制信息的处理。
根据该结构,能够制作、发送将未记载的3D收看限制信息叠加在原有的影像信号上的影像信号。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向3D影像的变换处理可以由影像处理器122进行,也可以在影像处理器之外设置不同的变换处理部。

Claims (6)

1.一种将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内容解码而生成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的解码部;和
将由所述解码部生成的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输出部,
在所述解码部解码的内容为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的情况下,在从所述输出部输出的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中附加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
所述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包括“禁止3D变换”、“3D显示时的两眼视差量的上限值”和“3D显示时的显示尺寸的上限值”中之任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记录介质再现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的记录再现部,
所述解码部对由所述记录再现部再现的内容进行解码而生成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
所述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与所述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一起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收包含内容的广播波的接收部,
所述解码部对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广播波中包含的内容进行解码而生成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
所述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与所述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一起通过所述广播波由所述接收部接收。
4.一种在再现装置中将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内容解码而生成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的步骤;和
将生成的所述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输出到外部的显示装置的步骤,
在解码的内容为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的情况下,对输出的非压缩的2D影像信号附加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
所述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包括“禁止3D变换”、“3D显示时的两眼视差量的上限值”和“3D显示时的显示尺寸的上限值”中之任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从记录介质再现记录在该记录介质中的内容的步骤,
所述解码的内容是从所述记录介质再现的内容,
所述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与所述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一起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收包含内容的广播波的步骤,
所述解码的内容是接收到的所述广播波中包含的内容,
所述3D影像的显示被限制的内容,与所述3D影像显示的限制信息一起通过所述广播波接收。
CN201110303721.6A 2010-10-01 2011-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Active CN102572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3078.7A CN105208367A (zh) 2010-10-01 2011-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3384A JP5543892B2 (ja) 2010-10-01 2010-10-01 再生装置、再生方法、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10-223384 2010-10-0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3078.7A Division CN105208367A (zh) 2010-10-01 2011-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2462A CN102572462A (zh) 2012-07-11
CN102572462B true CN102572462B (zh) 2015-11-25

Family

ID=458894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3721.6A Active CN102572462B (zh) 2010-10-01 2011-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N201510603078.7A Pending CN105208367A (zh) 2010-10-01 2011-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3078.7A Pending CN105208367A (zh) 2010-10-01 2011-09-29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20081514A1 (zh)
JP (1) JP5543892B2 (zh)
CN (2) CN1025724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3320B (zh) 2012-08-17 2015-0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4k2k分辨率放大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4k2k分辨率放大系统
CN103886265B (zh) * 2014-03-28 2016-04-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发送装置
US9769417B1 (en) * 2014-11-05 2017-09-19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adata transfer in audio video systems
JP6373179B2 (ja) * 2014-11-28 2018-08-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受信装置、デジタル放送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8062061A1 (ja) * 2016-09-29 2018-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編集方法、生成方法、編集装置、生成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3122A2 (en) * 1998-06-04 1999-1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ing system
JP2004248214A (ja) * 2003-02-17 2004-09-02 Kazunari Era 認証用画像生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4235B2 (ja) * 1994-02-01 1997-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2次元映像を3次元映像に変換する方法及び3次元映像信号生成装置
KR100397511B1 (ko) * 2001-11-21 2003-09-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양안식/다시점 3차원 동영상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0339875C (zh) * 2002-08-27 2007-09-26 夏普株式会社 可用最佳的重放模式重放内容的内容重放装置和内容识别方法
CN1703915A (zh) * 2002-09-27 2005-11-30 夏普株式会社 3-d图像显示单元,3-d图像记录装置和3-d图像记录方法
WO2004030376A1 (ja) * 2002-09-27 2004-04-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立体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記録方法
JP2004357156A (ja) * 2003-05-30 2004-12-16 Sharp Corp 映像受信装置および映像再生装置
JP2009135686A (ja) * 2007-11-29 2009-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立体映像記録方法、立体映像記録媒体、立体映像再生方法、立体映像記録装置、立体映像再生装置
KR20100002032A (ko) * 2008-06-24 2010-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생성 방법,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09157713A2 (en) * 2008-06-24 2009-12-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P2326101B1 (en) * 2008-09-18 2015-02-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Stereoscopic video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stereoscopic video display device
KR101547151B1 (ko) * 2008-12-26 2015-08-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TW201130289A (en) * 2009-07-14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Image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5454396B2 (ja) * 2010-03-23 2014-03-2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立体画像生成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生成方法、情報送信装置および情報送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3122A2 (en) * 1998-06-04 1999-12-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Stereoscopic imaging system
JP2004248214A (ja) * 2003-02-17 2004-09-02 Kazunari Era 認証用画像生成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080305A (ja) 2012-04-19
US20150281670A1 (en) 2015-10-01
CN105208367A (zh) 2015-12-30
US20120081514A1 (en) 2012-04-05
CN102572462A (zh) 2012-07-11
JP5543892B2 (ja)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30839B1 (en) Receiv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3d image
JP4772928B2 (ja) 映像再生装置
CN103563367B (zh) 视频显示系统、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CN102572462B (zh) 再现装置和再现方法
CN102197655A (zh) 暂停模式中的立体图像再现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立体图像再现装置
CN102144395A (zh) 高速搜索模式中的立体图像再现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立体图像再现装置
KR101445777B1 (ko) 재생 기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568404B2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再生装置
CN103141109A (zh) 重放装置及重放方法
JP5527730B2 (ja) 再生装置
CN102378034B (zh) 视频显示系统及显示装置
CN102893618A (zh) 数据传送系统
JP2012080306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US20120033934A1 (en) Video displaying system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5586403B2 (ja) 映像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映像データ送信方法
JP2012039339A (ja)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装置
JP2012222376A (ja) 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3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30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