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2759A -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2759A
CN102882759A CN2011101963578A CN201110196357A CN102882759A CN 102882759 A CN102882759 A CN 102882759A CN 2011101963578 A CN2011101963578 A CN 2011101963578A CN 201110196357 A CN201110196357 A CN 201110196357A CN 102882759 A CN102882759 A CN 102882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ial networks
recipient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ser to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63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2759B (zh
Inventor
丁欣
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high tech Zone Weish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1963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8275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2672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65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882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2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2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2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1Social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向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转发所述媒体消息。本发明是的不同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得以互相通信,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包括跨社交网络网关及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互联网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近几年,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社交网络”的新业务,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络有Facebook、Twitter、LinkedIn,以及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等。通过这些社交网络,人们可以方便的和网络中的其他好友互相发送消息,分享各种信息,甚至也包括多媒体内容。
然而,各种社交网络的纷纷涌现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不同社交网络之间的互通问题。具体的说,就是处于一个社交网络中的用户A怎样才能将一个消息发送给处于另一个社交网络中的用户B?例如,用户A在Facebook上登录,用户B在Twitter上登录,用户A希望将一个保存在其Facebook中的媒体文件发送给用户B。根据现有技术,用户A只能先将该媒体文件下载到本地,然后再登录Twitter,再将该媒体文件上传、发送给Twitter中的用户B,而不能直接将该媒体文件发送给用户B。这显然是一个不好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和系统,以不同社交网络中的用户不能互相通信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向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转发所述媒体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本地缓存融合地址本,所述融合地址本包括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通过查询本地缓存的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获取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的步骤包括: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向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接收所述查询请求,查询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并反馈查询响应,所述融合地址本包括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所述查询响应,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社交网络网关,该跨社交网络网关包括:
媒体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网络标识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媒体消息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向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转发所述媒体消息。
进一步地,网络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融合地址本,用于保存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网络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查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查询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的反馈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融合地址本服务器,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包括:
查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融合地址本,用于保存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查询响应发送模块,用于反馈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送方社交网络、接收方社交网络以及如上所述的跨社交网络网关,其中:
所述发送方社交网络,用于发送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用于接收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转发的媒体消息。
另一种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送方社交网络、接收方社交网络、如上所述的跨社交网络网关以及与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其中:
所述发送方社交网络,用于发送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用于接收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转发的媒体消息。
本发明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可使处于不同的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方便的进行互通,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案提出的融合地址本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跨社交网络网关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融合地址本服务器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将社交网络分配给用户使用并且在该社交网络中用以区分不同用户身份的标识信息称为用户标识,比如某个用户标识信息为“abcdomain.com”。
根据本发明方案,在网络中建立一个融合的网络地址本,其中记录了各个社交网络用户的信息。所述地址本中,在每一位用户的名下,记录着该用户的所有的社交网络用户标识,其中包括了属于不同社交网络的用户标识,除用户标识外,该融合地址本还包含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即,融合地址本中保存了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该地址本保存用户信息的方式如图1所示。在该地址本中,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联系卡”,在这个联系卡上标明了该用户所注册的所有社交网络,同时,对应于每个注册的社交网络,还记录了该用户在这个社交网络上的标识信息。每当用户注册了一个新的社交网络,他在所述地址本中的信息就更新一次,将新的社交网络信息添加进他的个人联系卡。
如果当前登入某社交网络(称为第一社交网络)的用户A希望共享一个媒体内容给另一社交网络(称为第二社交网络)中的用户B,则所述媒体消息中将包含用户B的用户标识。当所述媒体消息到达第一社交网络与其它网络进行交互的跨社交网络网关时,该跨社交网络网关查询融合地址本,从中获取用户B所在的第二社交网络标识。随后,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第二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将媒体消息路由至第二社交网络中。通过以上的方法,用户A也可以将一个媒体消息同时发送给处于多个不同的社交网络中的多个用户。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描述了利用本发明方案实现不同社交网络之间媒体消息互通的一个简单流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社交网络中的用户A希望向第二社交网络中的用户B、第三社交网络中的用户C以及第四社交网络中的用户D传送信息,该实施例以传送信息中携带相关社交网络标识为例。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第一社交网络发送用户A在终端上创建待传送信息,假定预期的接收方为用户B、C、D。该信息中,包含了用户B、C、D的用户标识信息如B用户在Facebook的用户标识为b1facebook.domain,而C在Twitter上的用户标识为c1twitter.domain,而D在LinkedIn的用户标识是d1linkedin.domain。还包含接收方用户B、C、D所在的社交网络标识信息,如Facebook、Twitter、LinkedIn的标识信息为MSN-1、MSN-2、MSN-3,该标识可以被跨社交网络网关用来选择目的社交网络。
该步骤中,用户A在传递消息之前,可以通过融合地址本查看其接收好友的在各个社交网络的用户标识信息,可以从中选择出预期的接收好友的某些用户标识进行传送。
具体地,每个用户(包括用户A)在融合地址本中有一个联系人列表(或称为好友列表),用户A在自己的联系人列表中选定一个联系人(好友)后,就可以看到所选定的联系人的个人联系卡信息,包括该联系人在各社交网络的用户标识信息。
以上信息用户通过终端采用HTTP协议传送到其当前所处的社交网络服务器。
该消息被发送至第一社交网络与其它网络进行交互的跨社交网络网关。
步骤102: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到待传送的信息后,根据信息中携带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进行目的社交网络的选择,将信息传送到该社交网络当中。即根据信息中携带的MSN-1、MSN-2、MSN-3标识,将信息分别传送至预期的用户B、C、D所属的社交网络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描述了利用本发明方案实现不同社交网络之间媒体消息互通的一个简单流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社交网络中的用户A希望向第二社交网络中的用户B、第三社交网络中的用户C以及第四社交网络中的用户D传送信息,该实施例以传送信息中不携带相关社交网络标识为例。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社交网络(即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用户A在终端上创建的媒体消息,假定预期的接收方为用户B、C、D。该信息中,包含了用户B、C、D的用户标识信息如B用户在Facebook的用户标识为b1facebook.domain,而C在Twitter上的用户标识为c1twitter.domain,而D在LinkedIn的用户标识是d1linkedin.domain。
该步骤中,用户A在传递消息之前,可以通过融合地址本查看其接收好友的在各个社交网络的用户标识信息,可以从中选择出预期的接收好友的某些用户标识进行传送。
以上信息用户通过终端采用HTTP协议传送到其当前所处的社交网络服务器。
该消息被发送至第一社交网络与其它网络进行交互的跨社交网络网关。
步骤202: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到第一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后,与网络中的融合地址本服务器进行交互,根据消息中提供的用户B、C、D的标识信息,在地址本中找到了用户B、C、D的个人联系卡,并进而获取了用户B所在的第二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同时得到了用户C、D所在的第三、第四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以及用户C、D在第三、第四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标识信息。
具体的,与融合地址本服务器交互的过程包括: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向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即用户B、C、D的标识信息;
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接收所述查询请求,查询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并反馈查询响应,所述融合地址本包括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所述查询响应,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步骤203: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从融合地址本服务器获取的信息,将所述媒体消息分别传送至用户B、C、D所属的社交网络(即接收方社交网络)中。
可替换地,以上融合地址本也可以在跨社交网络网关实现。具体地,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本地缓存融合地址本,所述融合地址本包括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通过查询本地缓存的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对应于前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社交网络网关,如图4、5所示,该跨社交网络网关包括:
媒体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网络标识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媒体消息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向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转发所述媒体消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网络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融合地址本,用于保存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可替换地,如图5所示,所述网络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查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查询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的反馈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如图6所示,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包括:
查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融合地址本,用于保存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查询响应发送模块,用于反馈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送方社交网络、接收方社交网络、如图4所示的跨社交网络网关。
其中:
所述发送方社交网络,用于发送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用于接收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转发的媒体消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送方社交网络、接收方社交网络、如图5所示的跨社交网络网关以及如图6所示的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其中:
所述发送方社交网络,用于发送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用于接收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转发的媒体消息。
本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方案,可使处于不同的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方便的进行互通,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Claims (9)

1.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根据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向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转发所述媒体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本地缓存融合地址本,所述融合地址本包括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通过查询本地缓存的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获取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的步骤包括: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向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接收所述查询请求,查询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并反馈查询响应,所述融合地址本包括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接收所述查询响应,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4.一种跨社交网络网关,其特征在于,该跨社交网络网关包括:
媒体消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方社交网络发送的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网络标识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媒体消息转发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向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转发所述媒体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社交网络网关,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网络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融合地址本,用于保存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社交网络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标识获取单元包括:
查询请求发送模块,用于向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查询响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发送的反馈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7.一种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包括:
查询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查询请求,其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融合地址本,用于保存用户标识信息与社交网络标识信息的对应关系;
查询模块,用于根据查询请求查询所述融合地址本,获取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查询响应发送模块,用于反馈查询响应,所述查询响应中携带所述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社交网络的标识信息。
8.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发送方社交网络、接收方社交网络、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社交网络网关,其中:
所述发送方社交网络,用于发送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用于接收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转发的媒体消息。
9.一种跨社交网络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发送方社交网络、接收方社交网络、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跨社交网络网关以及与权利要求7所述的融合地址本服务器,其中:
所述发送方社交网络,用于发送媒体消息,所述媒体消息中携带接收方的用户标识信息;
所述接收方社交网络,用于接收所述跨社交网络网关转发的媒体消息。
CN201110196357.8A 2011-07-14 2011-07-14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Active CN1028827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6357.8A CN102882759B (zh) 2011-07-14 2011-07-14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PCT/CN2012/072672 WO2012155652A1 (zh) 2011-07-14 2012-03-21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6357.8A CN102882759B (zh) 2011-07-14 2011-07-14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2759A true CN102882759A (zh) 2013-01-16
CN102882759B CN102882759B (zh) 2017-08-11

Family

ID=4717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6357.8A Active CN102882759B (zh) 2011-07-14 2011-07-14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82759B (zh)
WO (1) WO201215565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9915A (zh) * 2013-10-09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07302485A (zh) * 2016-04-15 2017-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网络中设备互连的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9120496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WO2021128152A1 (en) * 2019-12-26 2021-07-01 Mastercard Shanghai Business Consulting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plurality of message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8628A (zh) * 2004-01-15 2004-12-29 广州市华仕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电子邮件系统
CN1852331A (zh) * 2005-11-24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用户终端中自动添加特定标识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1431537A (zh) * 2008-11-19 2009-05-1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在不同网络间互通地址本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72677A (zh) * 2008-04-28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融合地址本的方法及融合地址本服务器
US20100057858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Leveraging communications to identify social network friends
US20100077045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Sendm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essaging between users of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and between user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users of oth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025698A (zh) * 2009-09-09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ip消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US20110161427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aware messag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0084A1 (en) * 2003-10-28 2005-06-02 Yu Hu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maintaining, and utilizing an online universal address book
CN101860446A (zh) * 2009-04-10 2010-10-13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通知网络内容更新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CN101959150B (zh) * 2010-09-25 2015-1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的转发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8628A (zh) * 2004-01-15 2004-12-29 广州市华仕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电子邮件系统
CN1852331A (zh) * 2005-11-24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用户终端中自动添加特定标识的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101572677A (zh) * 2008-04-28 2009-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融合地址本的方法及融合地址本服务器
US20100057858A1 (en) * 2008-08-28 2010-03-04 Microsoft Corporation Leveraging communications to identify social network friends
US20100077045A1 (en) * 2008-09-22 2010-03-25 Sendm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messaging between users of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and between users of social networks and users of oth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431537A (zh) * 2008-11-19 2009-05-1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在不同网络间互通地址本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25698A (zh) * 2009-09-09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ip消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US20110161427A1 (en) * 2009-12-28 2011-06-30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on-aware messagin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9915A (zh) * 2013-10-09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媒体消息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07302485A (zh) * 2016-04-15 2017-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网络中设备互连的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7302485B (zh) * 2016-04-15 2020-11-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网络中设备互连的方法、设备及装置
CN109120496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处理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WO2021128152A1 (en) * 2019-12-26 2021-07-01 Mastercard Shanghai Business Consulting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plurality of messages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55652A1 (zh) 2012-11-22
CN102882759B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4484B2 (ja) 割り当てられた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を有するデバイスにアクセスするクライアントローカルプロキシサーバを使用した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9961035B2 (en) Social messaging hub
CN101415010B (zh) Web浏览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JP6001601B2 (ja) 知識共有サービス提供システム、そ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2244845B (zh) 访问im业务系统存储服务器的方法和im业务系统
CN102150443A (zh) 用于在即时消息用户和短消息服务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RU2014117278A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службы мгновенного обмена сообщениями
JP2005312045A5 (zh)
KR20150005708A (ko) 정보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US8291027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uploading media content from a user device to at least one network entity
CN104320327A (zh) 基于社交网络同一账号的多角色同时在线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3248665A (zh) 一种用于分享第三方应用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124254A (zh) 一种建立定向推送的方法、服务器和装置
WO2013063886A1 (zh) 一种网关、跨社区群组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2223293B (zh)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2693487A (zh) 基于社交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
WO2017147683A1 (en) Managing multiple profiles for a single account in an asynchronous messaging system
CN101340397A (zh) 一种终端和即时通讯中的消息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2882759A (zh) 跨社交网络的通信方法、网元及系统
CN102123133A (zh) 不同消息业务平台互通时传送消息回执的方法和消息系统
CN104283972B (zh) 基于浏览器的消息推送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909281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用户社交方法和装置、系统
CN101909019A (zh) 请求消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137107A (zh) 一种实现机顶盒订阅用户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US20100104085A1 (en) Method enabling interoperab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al and virtual communi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4

Address after: 224006 6 Kaifang Road, Louwang Town, Yandu District,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o)

Patentee after: Yancheng high tech Zone Weish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