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293B -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3293B
CN102223293B CN201010153289.2A CN201010153289A CN102223293B CN 102223293 B CN102223293 B CN 102223293B CN 201010153289 A CN201010153289 A CN 201010153289A CN 102223293 B CN102223293 B CN 1022232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lient
return receipt
request
receipt re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5328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23293A (zh
Inventor
卢艳
谢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15328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23293B/zh
Priority to US13/641,464 priority patent/US944477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71431 priority patent/WO2011127772A1/zh
Priority to BR112012026472A priority patent/BR112012026472A2/pt
Priority to EP11768384.7A priority patent/EP2560329B1/en
Publication of CN102223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2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232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2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48Message addressing, e.g. address format or anonymous messages, alia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Reliability checks, e.g. acknowledgments or fault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selective forwar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几个同时在线的客户端,其中一个通过指定服务器向对端发送消息请求时,指定同时在线的客户端中的一个作为对端针对该消息请求的所反馈消息请求的接收方客户端,并在发送的消息请求中携带该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对端根据该全局唯一标识,将反馈的消息请求通过指定服务器发送至该指定客户端。通过本发明,满足了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短消息业务能够提供短信回执功能,即,发送方发送短消息后会接收到一条回执报告,从而获知该短消息已经被发送至接收方。彩信业务的回执除了提供传输报告(Delivery Report)外,还提供阅读报告(Read Report),即接收方阅读该条彩信后,产生一条阅读报告以便告知发送方该条彩信已被阅读。
即时消息业务(Instant Message)可以支持类似的回执报告。即时消息系统通过给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标识(或称帐户或者地址)来区分用户,用户使用这个用户标识进行登录注册以及相互通信。为提高用户体验,越来越多的终端(包括手机、个人PC等)支持一个用户标识同时登录多个终端的功能。以即时消息业务为例,一个用户可以拥有一个用户标识,并同时多个不同的终端上登录注册在线。
当即时消息用户向群组(包括预设群组和临时群组)发送即时消息时,那么对于群组中的每个即时消息接收方,都会返回回执报告,而对于发送方来说,如果发送一条即时消息会接收到多条回执报告则显得有些烦扰。
对于IP电话或视频会议(邀请一个群组参加会议),会议受邀方也需要向会议发起方返回回执消息(不一定是回执报告的形式),即需要将回执信息按照先返回群组服务器再返回给会议发起方客户端这样的路径返回。
融合即时消息(Converged IP Messaging,简称为CPM)能够实现多种消息业务的互通,提供统一消息业务以及完善一致并且方便的消息业务体验。CPM的业务形式包括:基于pager-mode寻呼模式的CPM、基于session-mode会话模式的Large Message Mode CPMMessage(大消息模式CPM)、基于session的其他CPM会话业务(CPM Session业务)。在用户正常使用这些业务前,需要注册登录到CPM系统,即通常所说的“上线”,或称CPM系统内可达(Available)。
CPM地址(CPM Address)是CPM系统(可称为CPM Enabler,即CPM业务引擎)中用来区分系统中不同用户的用户标识,且可以支持两种回执报告(Disposition Notification),即传输报告和阅读报告。为提高用户体验,在CPM系统中,一个用户可以拥有多个CPM地址,并且可以在多个终端设备上注册,即同时“在线”。
现在相关现有技术中提出了用户向群组发送即时消息时,如果用户指明需要回执报告,那么CPM系统可以将每个接收方返回的回执报告合并后再发送给即时消息发送方,从而解决了用户被打扰的问题。合并方法比如,对于群组中的每个接收方返回的回执报告,回执报告先路由至群组服务器,由群组服务器进行对多个回执报告合并,再将合并的回执报告发送给原来的即时消息发送方客户端。
在以上的即时消息系统及CPM系统中,如果一个用户向群组发送了消息且该用户为该条消息申请了回执,则网络侧业务服务器在接收到接收方的回执报告后,将回执报告发送给原消息的发送方。为防止用户被打扰,回执报告需要路由到相关群组服务器进行合并处理,然而,若原发送方有多个消息客户端同时在线,现有技术无法确定具体向哪个在线消息客户端发送该回执报告,无法对该回执报告进行后续的处理,导致回执报告无法发送给指定的客户端。
类似地,对于CPM系统中的CPM Session的业务,在CPMSession的发起方CPM客户端向群组发起一个CPM Session会话时,在需要接收方向原来发起方CPM客户端返回回执消息时,也面临也以上问题。具体地,一个用户向群组发起一个CPM Session会话,对于群组内的接收方,向原来的发送方客户端返回一个回执消息,那么这个回执消息也可以像上面介绍的CPM Message回执报告一样先由各个会话受邀请方路由至CPM控制功能实体,由CPM控制功能实体对回执消息合并处理后,再发送给原来的会话邀请方客户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其中一个客户端发送第一消息请求时,在该第一消息请求中携带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和一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所述第一消息请求根据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路由至所述指定服务器,其中所述指定客户端为所述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中的一个;
所述指定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产生第二消息请求,在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携带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所述第二消息请求由接收方客户端接收;
所述接收方客户端产生第三消息请求,在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所述第三消息请求根据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路由至所述指定服务器;
所述指定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产生第四消息请求,所述第四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所述第四消息请求根据所述全局唯一标识路由至所述全局唯一标识对应的指定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为即时消息客户端;所述服务器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功能处理实体;
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即时消息;
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功能处理实体发送的第二即时消息;
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发送的与所述第二即时消息对应的回执报告;
所述第四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
所述指定客户端为预先指定的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即时消息客户端中的一个,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也称为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
进一步地,对于向群组发送的即时消息,将所述即时消息的回执报告路由至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包括:
群组中各个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即时消息中获取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在发送的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根据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回执报告被路由至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
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获取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的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在发送的合并处理后的回执报告中携带该全局唯一标识,根据该标识,所述回执报告被路由至所述指定的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全局唯一标识包括:全局可路由用户代理全球资源标识符GRUU。
进一步地,即时消息发送方客户端在发送即时消息时,在该即时消息中携带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具体为:
对于通过SIP:MESSAGE传送的即时消息内容的情况,在SIP:MESSAGE消息头部携带GRUU,或者通过消息内的MIME头部携带GRUU;
对于通过SIP协议进行信令控制而采用MSRP传送即时消息内容的情况,在SIP:INVITE消息头部携带GRUU;或者通过媒体面消息内容携带GRUU。
进一步地,所述在SIP:MESSAGE消息头部携带GRUU包括:采用消息头部的From字段;
所述通过消息内的MIME头部携带GRUU包括:在即时消息消息内容为通用呈现和即时消息CPIM格式时,采用CPIM头部From字段携带;
所述在SIP:INVITE消息头部携带GRUU包括:在SIP:From字段或者SIP:Contact字段携带;
所述通过媒体面消息内容携带GRUU包括:在即时消息消息内容为CPIM格式时,在CPIM头部From字段携带。
进一步地,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通过以下方式在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通过所述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所述群组服务器路由地址;或,通过所述回执报告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IMDN-Route中携带。
进一步地,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通过以下方式在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通过所述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或,通过所述回执报告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IMDN-Route携带;或,通过所述回执消息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CPIM To携带;或,通过所述回执消息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CPIM From携带。
进一步地,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通过以下方式在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全局唯一标识:通过所述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全局唯一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即时消息发送方客户端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为CPM客户端,所述即时消息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即CPM寻呼消息和大消息模式CPM消息;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为CPM系统的控制功能实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息请求的处理系统,包括: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和指定服务器,其中,
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用于发送第一消息请求,还用于在该第一消息请求中携带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和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其中,所述指定客户端为与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或者与所述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使用同一用户标识中的客户端中的一个;
指定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产生第二消息请求,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携带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
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消息请求,还用于产生第三消息请求,还用于在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
所述指定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产生第四消息请求,还用于在第四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获取的全局唯一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和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为即时消息客户端;所述服务器为即时消息系统中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
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为所述发送方即时消息客户端发送的即时消息;
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即时消息;
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即时消息对应的回执报告;
所述第四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
所述指定客户端为预先指定的使用与所述发送方即时消息客户端相同用户标识的其它客户端,也即指定回执报告的接收方客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方客户端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为CPM客户端,所述即时消息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为CPM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实体。
采用本发明,对现有的消息请求路由业务进行了改进和补充。相比较而言,现有技术中,对于消息请求发送方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同时在线时,无法通过服务器将消息请求接收方反馈的消息路由至指定的客户端接收;而本发明,能够根据预先的指定,将消息请求接收方反馈的消息经过服务器路由至指定的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同时在线的客户端中的一个接收,满足了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即时消息的发送及回执报告的发送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请求路由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以即时消息为实施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来区分属于同一个用户标识的不同的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即时消息的发送方向群组发送即时消息后,发送方有多个客户端同时在线(即有多个客户端使用同一个用户标识同时在线)的情况下,即时消息的回执报告无法路由到给指定的客户端的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具体是发送方客户端在发送即时消息时,在该即时消息中携带群组服务器(即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和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即时消息路由至群组服务器之后,群组服务器向群组中的每个接收方均发送即时消息,在每个即时消息中均携带群组路由地址和回执报告接收方的全局唯一标识,接收方客户端在回复回执报告时,在回执报告中携带群组服务器和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全局唯一标识。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即时消息的发送及回执报告的发送流程图,在图1中,发送方有n个使用同一个用户标识的发送方客户端(也可以称为即时消息客户端)同时在线(具体是指在即时消息服务器将回执报告发送给发送方客户端之时),在其中一个发送方客户端发送即时消息后,由于该消息中的路由地址为即时消息群组服务器,该即时消息路由到群组服务器中,群组服务器再针对群组中的每个接收方发送即时消息,为保证回执报告仍然返回到群组服务器进行合并处理,群组服务器在发送的即时消息中携带本服务器的路由地址,接收方客户端在接收到即时消息之后,将针对该即时消息回复一个回执报告,并在回执报告中携带群组服务器地址和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地址。
在实际应用中,在这种实施方案中接收方客户端在接收到即时消息时,获取该即时消息中携带的即时消息群组服务器路由地址和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在发送的回执报告中携带该群组服务器路由地址和全局唯一标识;
接收方客户端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在回执报告中携带上述群组服务器地址:接收方客户端通过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上述群组服务器地址;或者,也可以通过回执报告消息内容的头字段IMDN-Route携带;或者,。
接收方客户端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在回执报告中携带上述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接收方客户端通过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或者通过回执报告的内容头字段From字段携带;或者通过回执报告内容头字段CPMTo字段携带;或者通过回执报告内容头字段IMDN-Route携带。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发送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可以为该发送方客户端的全局可路由用户代理全球资源标识符(GRUU)。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两种实施方案均可用于CPM系统和基于IMS的即时消息系统中,在CPM系统中,上述发送方的客户端可以为CPM客户端,即时消息可以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优选地,可以为CPM系统中的寻呼消息或大消息模式CPM消息,而即时消息服务器可以包括CPM系统的参与功能实体(ParticipatingFunction)和控制功能实体(Controlling Function)。
在CPM系统中,采用上述实施方案时,即时消息群组服务器是通过把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保存在即时消息系统中获得的,则该全局唯一标识也可以为发送方归属的源端参与功能实体来保存;或者,由接收方归属的目的端参与功能实体来保存该全局唯一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及的即时消息,对于一般的即时消息业务来说,即时消息的消息内容可以看作是按照MIME格式编码的;当即时消息具体为CPM消息时,可以确定CPM消息的两种方式,即CPM寻呼消息和大消息模式CPM消息的消息内容,该两种方式的即时消息消息内容是按照CPIM(Common Presence and InstantMessaging,通用呈现和即时消息)格式来进行编码的。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同样适用于基于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简称为IMS)的即时消息系统,在IMS系统中,SIP/IP核心网为IMS核心网,即时消息服务器为IMS系统中的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
另外,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其他基于SIP协议的即时消息系统,本发明即时消息架构为基于SIP/IP核心网的架构,在某些网络环境下,SIP/IP核心网可以是与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集成在一起的功能单元,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这种组网情况。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两种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施例的流程图,不失一般性,假定Client-B、Client-C、Client-D为群组中三个接收方即时消息客户端。本实施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发送方客户端向一个群组发送即时消息,即时消息路由至群组服务器。其中,该即时消息中携带有请求回执报告的指示信息,其中,回执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报告中的至少之一:传输报告、阅读报告;
该即时消息是可以通过SIP Message方式或基于MSRP协议的大消息方式传输。图1中省略了即时消息的发送过程具体流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即时消息也可以不携带请求回执类消息的指示信息,此时可以根据事先设定默认为请求或不请求回执类消息来确定。在该即时消息中,携带群组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指定的回执报告接收方全局路由唯一标识,指定的回执报告接收方为即时消息的发送方或者与该接收方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其他客户端。
在具体应用中,即时消息服务器可以为由一个或多个功能实体组成的业务系统,群组服务器为即时消息服务器中的一个功能实体,主要处理和群组相关的业务。一般情况,可以将网络侧(相对于客户端来说)实现全部即时消息业务功能的实体看作是即时消息服务器。图1省略了其他功能实体,只标注了和本发明直接相关的群组服务器。
步骤102-步骤104,群组服务器向群组中的用户Client-B、Client-C、Client-D发送即时消息;
群组服务器在发送的即时消息中,携带本身的路由地址,用于回执报告仍然能够返回到群组服务器,进行回执报告的合并处理。
步骤105-步骤107,Client-B、Client-C、Client-D发送回执报告;
即时消息接收方在发送的回执报告中,携带群组服务器的地址和指定的回执报告接收方全局唯一标识,用于回执报告仍然能够返回到群组服务器,进行回执报告的合并处理。
步骤108,群组服务器接收到群组内的各个接收方发来的回执报告后,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合并后的回执报告发送给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
在上述步骤中,即时消息服务器也可以把即时消息携带的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的全局唯一标识进行保存,从而群组服务器可以从即时消息服务器中获得该标识,而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则不必携带该全局唯一标识。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即时消息可以通过SIP协议的MESSAGE方式,或采用SIP协议进行信令控制且采用MSRP协议传送即时消息内容的方式传输,其中,在即时消息通过SIP协议的MESSAGE方式传输的情况下,即时消息的内容格式按照多功能因特网邮件扩充服务(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简称为MIME)协议编码,请求回执类消息的指示信息在MIME头部携带;在即时消息通过采用SIP协议进行信令控制且采用MSRP协议传送即时消息内容的方式传输的情况下,即时消息的内容格式按照MIME协议编码,请求回执类消息的指示信息在MSRP SEND消息体的MIME头部携带。
上述步骤101中,携带的发送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可以为该客户端的全局可路由用户代理全球资源标识符(Globally RoutableUser Agent Universal Resource Identifier,简称为GRUU),对于通过SIP:MESSAGE传送的即时消息内容的情况,可以在SIP:MESSAGE消息头部携带GRUU,如采用消息头部的From字段或者Contact字段携带;或者通过消息内的MIME头部携带,如即时消息内容为CPIM格式时,可以采用CPIM头部From字段携带;对于通过SIP协议进行信令控制而采用MSRP传送即时消息内容的情况,在SIP:INVITE消息头部携带GRUU,如通过SIP:From字段或者SIP:Contact字段携带;或者通过媒体面消息内容,如MIME头部携带,在即时消息内容为CPIM格式时,可以采用CPIM头部From字段携带。
步骤101中,即时消息通过在SIP Request-URI携带群组服务器相关的路由地址,对于预设群组(Pre-defined Group),将预设群组地址设置为该路由地址;对于临时群组,将群组服务器地址设置为该路由地址。根据该地址,即时消息路由至群组服务器,群组服务器在向群组中的每个接收方发送即时消息中,将自己路由地址添加在即时消息内容CPIM头部字段IMDN-Record-Route中。
接收方可以通过SIP头部字段Request-URI在回执报告中携带群组服务器路由地址,并且将即时消息携带的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通过即时消息内容CPIM头部字段CPIM-To携带。
群组服务器接收到各个接收方发送的回执报告后,进行合并处理,并将合并后的回执报告发送给回执报告的接收方,具体是将CPIM-To中携带的全局唯一标识取出,将SIP Request-URI字段设置为回执报告接收方全局唯一标识。
本实施例适用于CPM系统,本实施例中的群组服务器为CPM控制功能实体。
在CPM系统中,消息的回执报告由CPM消息的接收方CPM客户端发出后,路由至控制功能实体,由控制功能实体合并处理后再发送给回执报告接收方CPM客户端。
上述提到的终端是指运行即时消息客户端的物理实体,一般情况,一个物理实体上可以运行一个即时消息客户端,所以,发送给特定终端也就是发送给运行在该终端上的即时消息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由CPM系统控制功能实体获取并保存即时消息中携带的回执报告接收方的全局唯一标识,并在回复回执报告中添加该全局唯一标识,以使回执报告回复至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由CPM参与功能实体在接收到即时消息时,获取并保存该即时消息中的携带的回执报告接收方的全局唯一标识。
在具体应用中,上述系统可以应用于CPM系统,上述发送方客户端和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可以为CPM客户端,即时消息服务器至少包括CPM系统中的参与功能实体和控制功能实体,即时消息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具体可以为CPM系统中的寻呼消息或大消息模式CPM消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回执报告的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请求路由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22,用于发送第一消息请求,还用于在该第一消息请求中携带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和指定服务器24的路由地址;其中,所述指定客户端为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或者与所述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客户端中的一个;
指定服务器24,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产生第二消息请求,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携带所述指定服务器24的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
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26,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消息请求,还用于产生第三消息请求,还用于在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服务器24的路由地址和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
指定服务器26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产生第四消息请求,还用于在第四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获取的全局唯一标识。
其中,客户端A1、客户端A2、客户端A3为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同时在线的客户端,客户端B、客户端C、客户端D为发送方客户端发送的消息请求的接收方客户端。
本发明提供的一系统实施例中,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和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为即时消息客户端;服务器为即时消息系统中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
第一消息请求为所述发送方即时消息客户端发送的即时消息;
第二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即时消息;
第三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即时消息对应的回执报告;
第四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
指定客户端为预先指定的使用与所述发送方即时消息客户端相同用户标识的其它客户端,也即指定回执报告的接收方客户端。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系统实施例中,发送方客户端和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为CPM客户端,即时消息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为CPM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实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执报告的发送方案尤其适用于在即时消息的发送方向群组发送即时消息后,具备多个客户端同时在线的情况,从而解决了在即时消息发送方有多个客户端同时在线的情况下,回执报告无法发送给指定的客户端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中,群组服务器也可以将接收到的即时消息中携带的回执报告接收方全局唯一标识保存在本地,而即时消息接收方则可以不把该标识添加在回执报告中,当群组服务器需要向即时消息发送方返回回执报告时,群组服务器再把本地保存的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唯一标识添加在回执报告中发送出去。
即时消息群组服务器在接收到即时消息时,获取并保存该即时消息中携带的发送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接收方客户端在发送回执报告时,按照现有的发送方式发送,即时消息群组服务器在接收到各个接收方返回的回执报告时,进行回执报告合并处理,将保存的上述发送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携带在该处理后的回执报告中(具体也可以通过回执报告的Request-URI携带)发送,该回执报告最终路由至该全局唯一标识对应的发送方客户端。
在具体应用中,即时消息群组服务器可以通过记录即时消息的相关信息,例如,消息识别号(Message ID)等,以便在接收到该即时消息的回执报告后,可以根据回执报告的消息识别号确定该回执报告是针对上述即时消息的回执,从而将即时消息与其回执报告关联。目前现有技术中已提供多种确定即时消息与回执报告对应关系的方法,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定。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其中一个客户端发送第一消息请求时,在该第一消息请求中携带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和一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所述第一消息请求根据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路由至所述指定服务器,其中所述指定客户端为所述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中的一个;
所述指定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产生第二消息请求,在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携带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所述第二消息请求由接收方客户端接收;
所述接收方客户端产生第三消息请求,在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所述第三消息请求根据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路由至所述指定服务器;
所述指定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产生第四消息请求,所述第四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所述第四消息请求根据所述全局唯一标识路由至所述全局唯一标识对应的指定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多个客户端,为即时消息客户端;所述服务器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
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客户端发送的第一即时消息;
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二即时消息;
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发送的与所述第二即时消息对应的回执报告;
所述第四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
所述指定客户端为预先指定的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即时消息客户端中的一个,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也称为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向群组发送的即时消息,将所述即时消息的回执报告路由至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包括:
群组中各个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从接收到的所述第二即时消息中获取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在发送的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根据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回执报告被路由至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
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获取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的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在发送的合并处理后的回执报告中携带该全局唯一标识,根据该标识,所述回执报告被路由至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局唯一标识包括:全局可路由用户代理全球资源标识符GRUU。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即时消息发送方客户端在发送即时消息时,在该即时消息中携带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具体为:
对于通过SIP:MESSAGE传送的即时消息内容的情况,在SIP:MESSAGE消息头部携带GRUU,或者通过消息内的MIME头部携带GRUU;
对于通过SIP协议进行信令控制而采用MSRP传送即时消息内容的情况,在SIP:INVITE消息头部携带GRUU;或者通过媒体面消息内容携带GRUU。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SIP:MESSAGE消息头部携带GRUU包括:采用消息头部的From字段;
所述通过消息内的MIME头部携带GRUU包括:在即时消息消息内容为通用呈现和即时消息CPIM格式时,采用CPIM头部From字段携带;
所述在SIP:INVITE消息头部携带GRUU包括:在SIP:From字段或者SIP:Contact字段携带;
所述通过媒体面消息内容携带GRUU包括:在即时消息消息内容为CPIM格式时,在CPIM头部From字段携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通过以下方式在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路由地址:通过所述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群组服务器路由地址;或,通过所述回执报告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IMDN-Route中携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通过以下方式在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通过所述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或,通过所述回执报告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IMDN-Route携带;或,通过所述回执报告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CPIM To携带;或,通过所述回执报告的消息内容头部字段CPIM From携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通过以下方式在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中携带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全局唯一标识:通过所述回执报告中的请求全球资源标识符字段Request-URI携带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全局唯一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消息发送方客户端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为CPM客户端,所述即时消息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即CPM寻呼消息和大消息模式CPM消息;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为CPM系统的控制功能实体。
11.一种消息请求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和指定服务器,其中,
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用于发送第一消息请求,还用于在该第一消息请求中携带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和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其中,所述指定客户端为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或者与所述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使用同一用户标识的客户端中的一个,也即指定回执报告的接收方客户端;
指定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产生第二消息请求,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携带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所述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
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消息请求,还用于产生第三消息请求,还用于在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中获取的所述指定服务器的路由地址和指定客户端的全局唯一标识;
指定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产生第四消息请求,还用于在第四消息请求中携带从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中获取的全局唯一标识,并根据所述全局唯一标识将所述第四消息请求路由至所述全局唯一标识对应的指定客户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息请求发送方客户端和消息请求接收方客户端为即时消息客户端;所述服务器为即时消息系统中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
所述第一消息请求为所述发送方即时消息客户端发送的即时消息;
所述第二消息请求为所述即时消息系统中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即时消息;
所述第三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接收方客户端发送所述第二消息请求对应的回执报告;
所述第四消息请求为即时消息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发送的所述回执报告;
所述用户标识用以区分不同用户的地址或者帐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客户端和所述指定回执报告接收方客户端为CPM客户端,所述即时消息为CPM系统中的CPM消息,所述群组逻辑处理功能实体为CPM系统中的控制功能实体。
CN201010153289.2A 2010-04-16 2010-04-16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32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3289.2A CN102223293B (zh) 2010-04-16 2010-04-16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US13/641,464 US9444777B2 (en) 2010-04-16 2011-03-01 Method and processing system for routing a message request
PCT/CN2011/071431 WO2011127772A1 (zh) 2010-04-16 2011-03-01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BR112012026472A BR112012026472A2 (pt) 2010-04-16 2011-03-01 método para rotear um pedido de mensagem e sistema para processar um pedido de mensagem
EP11768384.7A EP2560329B1 (en) 2010-04-16 2011-03-01 Method and processing system for routing a message reques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53289.2A CN102223293B (zh) 2010-04-16 2010-04-16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293A CN102223293A (zh) 2011-10-19
CN102223293B true CN102223293B (zh) 2015-09-16

Family

ID=4477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328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23293B (zh) 2010-04-16 2010-04-16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44777B2 (zh)
EP (1) EP2560329B1 (zh)
CN (1) CN102223293B (zh)
BR (1) BR112012026472A2 (zh)
WO (1) WO20111277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7321A (zh) * 2012-02-23 2013-09-11 王正伟 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03297444A (zh) * 2012-02-23 2013-09-11 王正伟 身份解析方法和装置
US20140141821A1 (en) * 2012-11-16 2014-05-22 Infinite Convergence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s to Convey Session Participant List to a Store and Forward Group Chat Recipient
US9231894B1 (en) * 2013-08-14 2016-01-05 Infinite Convergence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devices for instant message client swap
US10448241B2 (en) * 2015-05-07 2019-10-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rvi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US10237212B2 (en) 2016-07-18 2019-03-19 T-Mobile Usa, Inc. RCS origination forking
US10153993B2 (en) * 2016-07-18 2018-12-11 T-Mobile Usa, Inc. RCS origination forking
CN108075904A (zh) * 2016-11-16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群消息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797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用户终端设备信息的方法和通信业务功能实体
CN101557352A (zh) * 2008-04-11 2009-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群组消息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8251A (zh) * 2008-09-05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业务系统实现群组消息业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5404A (en) * 1997-09-09 2000-03-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current user access control in stateless network computing service system
ES2246048T3 (es) * 2002-05-06 2006-0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ervicio de mensajes multimedia multiusuario.
US7461151B2 (en) * 2003-11-13 2008-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nabling future messaging directives based on past participation via a history monitor
KR100824043B1 (ko) * 2005-04-08 2008-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인스턴트 메시지 전송 방법 및 시스템
US7529683B2 (en) * 2005-06-29 2009-05-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incipals and methods for balancing the timeliness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delivery with the expected cost of interruption via deferral policies
US20080147804A1 (en) * 2006-12-19 2008-06-19 Wesley Jerome Gyure Response requested 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
WO2009104860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messages in a converged ip messaging service
KR101457217B1 (ko) * 2008-05-02 2014-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클라이언트 간 세션 이동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1524313B1 (ko) * 2008-12-11 2015-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합 메시징 서비스에서 인스턴트 메시징 처리 통지 요청과 응답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797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得用户终端设备信息的方法和通信业务功能实体
CN101557352A (zh) * 2008-04-11 2009-10-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群组消息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668251A (zh) * 2008-09-05 2010-03-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融合业务系统实现群组消息业务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0329B1 (en) 2016-04-27
US20130036183A1 (en) 2013-02-07
EP2560329A4 (en) 2014-04-02
CN102223293A (zh) 2011-10-19
BR112012026472A2 (pt) 2016-08-16
EP2560329A1 (en) 2013-02-20
US9444777B2 (en) 2016-09-13
WO2011127772A1 (zh) 2011-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3293B (zh) 消息请求的路由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2130845B (zh) 回执报告的发送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1374118B (zh) 一种消息互连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7526563B2 (en) Interworking gateway and method
US9204264B2 (en) Exchange of messages and sessions
EP19297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nt messaging
CN102150443A (zh) 用于在即时消息用户和短消息服务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KR101120656B1 (ko) 그룹 통신
CN102123133B (zh) 不同消息业务平台互通时传送消息回执的方法和消息系统
JP2009512931A (ja) オフラインインスタントメッセージのリトリーブ
WO2004112368A3 (en) Transmission of a data file by notification of a reference to the intended recipient and teleconference establishment using a unique reference
CN104753877A (zh) 一种群组通信方法及装置
FI114773B (fi) Menetelmä ja laite aktiviteettipohjaisen läsnäolotiedon välittämiseksi
CN103368818B (zh) 一种即时消息发送的方法
CN102340456B (zh) 互通网关系统的通信方法及互通网关系统
US9037655B2 (en) Maintaining instant messaging conversations when a recipient is not at their primary workstation
CN101909019A (zh) 请求消息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2026109A (zh) 一种融合ip消息的路由系统及方法
CN104184647A (zh) 社交化的电子邮件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2026112B (zh) 一种融合ip消息的发送方法及系统
US87387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nstant messages
WO2010009642A1 (zh) 多企业间的短信实现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790137A (zh) 一种融合ip消息的转发方法及系统
CN101753468B (zh) 一种融合业务系统及转发群组消息的反馈消息的方法
CN101925017A (zh) 一种大消息模式融合ip消息的传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