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8446A -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8446A
CN102878446A CN2011102045728A CN201110204572A CN102878446A CN 102878446 A CN102878446 A CN 102878446A CN 2011102045728 A CN2011102045728 A CN 2011102045728A CN 201110204572 A CN201110204572 A CN 201110204572A CN 102878446 A CN102878446 A CN 102878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ngle
reflection
sourc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457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振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20457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784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78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84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其中光源结构包含有集光体及光源,集光体设置于光源的出光面,通过压缩光源的出光角度,使大角度的出光能够有效被利用,而达到提高光使用率的目的,因此在集光体上具有入光侧、反射侧与出光侧,其中反射侧连接于出光侧与入光侧之间,且反射侧与入光侧之间具有一个钝角夹角,而光源组件将光源结构配合导光体加以使用,以得到一个光效率良好的平面光源,用以提供其它装置使用。

Description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特别是将光源结构应用于光源组件上。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照明用光源结构都在光源四周设置光反射罩,光在空气中行进并在光反射罩作反射来改变光的行进路线,获致集中光线而有优选的照明效果。但因光源向四面八方呈辐射的出光角度,必须以较大角度的反射罩来捕捉并反射光线来获得光线的集中,所以其光源结构的体积都比较大而占空间。
另外,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均具有一个背光模块,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而背光模块通常具有光源及导光体。由光源所发出的光会射入导光体内,当光进入导光体后,会在导光体内被重复地全反射,直至光自导光体的出光面离开导光体,此时导光体的出光面即形成一个均匀的面光源,可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使用。
而现有的光源种类很多,例如冷阴极灯管(CCFL)等,但多数的主流均已采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其中发光二极管会被制成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单元,也就是一个半导体芯片会被以树脂来包封,而光会由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单元射出。但是,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单元所发出的光的定向性较低,故光会以不同的角度来朝前及斜向地呈辐射状射出。而此将会造成一个问题,即由发光二极管的封装单元所射出的光,未经适当的收敛,而使得进入导光体的光的使用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结构及应用其光源结构的光源组件,适于作为照明或背光光源使用,并具提高光使用率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结构,其由光源及集光体组成,通过将大视角的光加以收敛,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其中光会以集中且以高指向性的形态进入导光体中。
依据本发明光源结构的实施例,包含有集光体及光源,其中集光体设置在光源的出光面,且集光体上具有入光侧、反射侧与出光侧,其中出光侧大于入光侧,且反射侧连接于出光侧与入光侧之间,此外,反射侧与轴心线具有一个斜向角度,且相对面反射侧所夹的角度小于出光角度。
依据本发明光源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包含有集光体及光源,其中集光体设置于在光源的出光面,且集光体上具有入光侧、反射侧与出光侧,其中出光侧大于入光侧,且反射侧连接于出光侧与入光侧之间,此外,反射侧与入光侧之间具有钝角夹角,在本实施例中钝角夹角例如是90度至110度,而其中优选的角度是100度。
依据本发明光源结构的再一实施例,包含有集光体及光源,其中集光体设置在光源的出光面,且集光体上具有入光侧、反射侧与出光侧,其中出光侧面积大于入光侧面积,且反射侧连接于出光侧与入光侧之间,此外,反射侧具有一个复合式的反射面,其可大致定义为第一反射段以及第二反射段,其中第一反射段的一端与入光侧连接,且与水平线形成有一个水平夹角,另一端则与第二反射段连接,而第二反射段的另外一端再与出光侧连接,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段以直斜面为例,而第二反射段以曲弧面为例,由于本发明将反射侧设计为复合式,除可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加以导向外,更可以将大角度的光线加以聚集,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更进一步说,上述实施例中,光源所射出的光线与集光体的轴心线至少形成有第四夹角以及第五夹角,且光线会在上述的复合式反射侧上进行反射,故光线与反射侧间会具入射角与反射角,且本实施例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反射角中还包括与水平线形成的第一反射夹角以及第二反射夹角,而第一反射夹角由水平线与反射侧的壁面所形成,第二反射夹角则由光线与水平线所形成,此外,水平线与反射侧间也形成有水平夹角,且水平夹角与入射角之和等于第四夹角,但反射角小于水平夹角与入射角之和,亦即反射角小于第四夹角。
依据本发明光源结构的再一实施例,包含有集光体及光源,其中集光体设置于在光源的出光面,且集光体上具有入光侧、反射侧与出光侧,反射侧同样连接于出光侧与入光侧之间,且反射侧同样具复合式反射面,在本实施例中为多个斜面,换言之,反射侧中的第一反射段为单斜率的直斜面,而第二反射段为复斜率的直斜面,由于本实施例中不同斜率的直斜面亦可达到加强收敛光源所射出大角度光线的效果,使大角度的光线向中心轴方向集中,可进一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
依据本发明光源组件的实施例,其将上述光源结构配合导光体加以使用,以得到一个有效角度光效率良好的平面光源,用以提供其它装置使用。而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包括导光体以及多个光源结构,其中导光体具有入光面,且入光面位于导光体的底面,而多个光源结构以矩阵形态平均布设于导光体的底面,如此一来,通过集光体提高有效角度的光利用率的设计,可较传统使用较少的光源结构及所占的体积,以达到节省成本及空间的目的。
依据本发明光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其同样将上述光源结构配合导光体加以使用,以得到一个有效角度光效率良好的平面光源,用以提供其它装置使用。而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光源结构以等距或非等距的方式交错配置于导光体的底面,例如在中央部分需要较高的亮度,故可将多个光源结构以较密的间距配置,而在外围的部分,多个光源结构的间距则可采较疏的方式配置,如此一来,通过疏密不同的配置,亦可达到较传统使用较少光源结构的目的,以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此外,在上述结构中,虽然光源具有较大角度射出的光,但光进入集光体后,光便会被集光体的反射侧的斜面全反射,甚或多次的全反射,并在集光体的内部导进通过。如此一来,由光源射出的光便能被有效率地利用,因此具有集中指向性的光便能被引入导光体中,而使导光体效率提高。
并且,依据本发明光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光源组件包括导光体以及多个光源结构,其中导光体具有入光面,且入光面位于导光体的侧面,而多个光源结构设置于导光体的侧面,如此一来,利用集光体提高光利用率的设计,亦可达到提高光源组件效率的目的。
另外,依据本发明光源组件的另一实施例,光源组件包括导光体以及光源结构,其中导光体具有入光面,且入光面位于导光体的角隅部,而光源结构即设置于导光体的角隅部处,如此一来,同样可以利用集光体来达到提高光利用率的目的。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所达到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结合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的侧面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图7a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7b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图8a为图2实施例的侧面分解示意图;
图8b为图2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二实施的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第三实施例的对角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图16为第三实施例反射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以及
图19为第四实施例反射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光源10
出光面11
集光体20
入光侧21
出光侧22
折射面221
反射侧23
第一反射段231
第二反射段232
集光体的轴心线M
光源结构70
导光体80
入光面81
光源组件90
出光角度a
斜向角度b
钝角夹角c
第一夹角x
第二夹角y
第三夹角r
第四夹角S1
第五夹角S2
水平基线g
第一水平线G1
第二水平线G2
第一水平夹角g1
第二水平夹角g2
入射角N1
反射角N2
第一反射夹角n1
第二反射夹角n2
第一光线L1
第二光线L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依次说明本发明的光源结构及其应用的实施例,其应用指的是将上述光源结构应用于光源组件上。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光源结构70主要包括有光源10以及集光体20,其中光源10可为发光二极管(LED),而集光体20可为四角锥体或多角锥体,在本实施例中所绘的图示以四角锥体为例。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集光体20为圆锥体,由此可知集光体20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一种,以上所举出的例子仅为方便说明,而非为限制性的。
以下请同时参阅图1、图3至图6,其中图3至图6分别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侧面示意图、侧面分解示意图以及光路示意图,如各图中所示,本发明光源结构70所包括的光源10,其具有出光面11,光源10的光线自出光面11中射出,而出光面11上因结构的特性,其具有出光角度a,在本实施例中,出光角度a以120度为例;而集光体20设置于光源10的出光面11,且集光体20上亦具有入光侧21、反射侧23与出光侧22,其中出光侧22与入光侧21位于同一个轴心线上,且出光侧22大于入光侧21,而反射侧23则连接于出光侧22与入光侧21之间,且反射侧23可以是直斜面(集光体20为四角锥体或多角锥体时)或是曲弧面(集光体20为圆锥体时),此外,反射侧23与入光侧21具有斜向角度b,且斜向角度b为锐角。换句话说,上述的反射侧23与入光侧21之间具有钝角夹角c,在本实施例中钝角夹角c包括90度至110度,为便于说明,以下将钝角夹角c以100度的优选角度,且反射侧23为直斜面为例来进一步说明,由图5及图6可清楚看出钝角夹角c为100度,故反射侧23的外侧面与入光侧的斜向角度b为80度,光源10的出光角度a为120度时,相对面的二个反射侧23所夹的角度小于该出光角度,因此,虽然光源10所发出的光优选是轴向地朝前照射,但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光的定向性较低,光会以不同角度朝前方及斜向行进,如箭头所示,因此,通过集光体20的设计,可将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10所发出的光加以导向,并可自大角度范围中加以聚集,再以高平行度的方式自集光体20射出,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如图6所示,当设置于集光体20一侧的光源10所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由于折射率的不同,大角度光线自集光体20的入光侧21射入时,会先经过折射后再朝向集光体20的反射侧23前进,如此一来,大角度的光线光便会在介于入光侧21及出光侧22间的反射侧23上进行全反射后,在集光体20的内部以高平行度的方式导进通过,并自出光侧22射出于集光体20,而使光源10所射出的大角度光线将能被有效率地利用。
另外,在图7a以及图7b中为显示集光体20的反射侧23为多个斜面的形式及光路情形,如图所示,反射侧23为多个斜面时,在图示中以二个斜面为例,其中反射侧23包括第一反射段231与第二反射段232,且第一反射段231与水平基线g间具有第一夹角x,第二反射段232与水平基线g间具有第二夹角y,且第二反射段232与出光侧22间还具有折射面221,其折射面221可为平面或曲弧面,在本实施例中以平面为例,此外,折射面221与出光侧22间具有第三夹角r,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角r例如为25度至35度,同样的,因为发光二极管的光的定向性较低,光会以不同角度朝前方及斜向行进,如箭头所示,因此,通过集光体20上多个斜面的设计,可将光源10所发出的光加以导向,并可自大角度范围中加以聚集,再以高平行度的方式自集光体20射出,以提高光的利用率,而第一反射段231因最邻近光源10,其接受大量的大角度光线,故第一夹角x优选包括8度至12度,在本实施例中以10度为例,第二夹角y优选则包括5度至7度,在本实施例中以6度为例,而上述的第三夹角r优选包括25度至35度,在本实施例中以30度为例,再加上位于第二反射段232与出光侧22间的折射面221,可加强收敛由导引光源10所射出大角度光线的效果,使大角度的光线向中心轴方向集中,进一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上述结构可达到有效提高照射距离的目的。
在图8a以及图8b中为显示集光体20的反射侧23为曲弧面的形式及光路情形,如图所示,反射侧23为曲弧面时,其亦可有效导引光源10所射出的大角度光线,同样可让光使用效率得到改善。
以下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90将上述光源结构配合导光体80加以使用,以得到一个光效率良好的平面光源,用以提供其它装置使用,例如可提供照明的光源结构使用。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90包括导光体80以及多个光源结构70,其中导光体80在本实施例中以四角锥的实施例表示,但不限于此,其例如可为多角锥体或圆锥体。
上述导光体80具有入光面81,且入光面81位于导光体80的底面,而多个光源结构70便以矩阵形式平均布设,其中各个光源结构70的出光侧22面对于入光面81,且各集光体20位于各光源10与导光体80之间,如此一来,各个光源结构70所产生的光线,便可进入于导光体80中,而通过集光体20提高光利用率的设计,在要求相同亮度的平面光源下,配置于导光体80底面的多个光源结构70数量,可较传统未具有集光体20的数量少,因此,可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然而,使用矩阵方式配置,仅为多个光源结构70位于导光体80底面的其中一种设计,其配置方式可依使用者用途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例如将多个光源结构以等距或非等距的方式交错配置于导光体的底面,如在中央部分需要较高的亮度,可将多个光源结构以较密的间距配置,而在外围的部分,多个光源结构的间距则可采用较疏的方式配置,如此一来,通过疏密不同的配置,亦可达到较传统使用较少光源结构的目的,并更可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以下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光源结构70设置在导光体80的侧面,且各集光体20位于各光源10与导光体80之间,换言之,导光体80的入光面81位于侧面,同样的,通过集光体20提高光利用率的设计,在要求相同亮度的平面光源下,可减少配置于导光体80侧面光源结构70的数量,而达到维持出光效率并可降低成本的目的。
以下请共同参阅第11及12图,所示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及其对角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结构70设置在导光体80的角隅部,且集光体20位于光源10与导光体80之间,换言之,导光体80的入光面81同样位于角隅部,通过集光体20的设计,光源10射出的光将能被有效率地利用。故即,具有高平行度的光将能被引入该导光体中,因此利用此种配置方式的平面光源同样具有优选的出光效率。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发明光源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的另一对角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较大的不同在于,集光体20其中一侧的反射侧23与导光体80的底面平行,如此一来,在光源组件与其它组件组合时,通过集光体20与导光体80具有同一平面的设计,可使组装较为简便,并可减少组装公差的产生。
依据本发明光源组件的实施例,除了可将上述光源结构配合导光体加以使用,以得到一个有效角度光效率良好的平面光源,用以提供其它装置使用,还可配合下列的光源结构使用,而为简化描述,以下仅对光源结构不同实施例的部分进行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光源结构的其它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4、图15以及图16,其中图14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三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三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图16为第三实施例反射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光源结构70主要包括有光源10以及集光体20,其中光源10可为发光二极管(LED),而集光体20可为四角锥体、多角锥体或圆锥体等其中之一,故集光体20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一种,且以上所举出的例子仅为方便说明,而非为限制性的。
上述光源结构70中所包括的光源10,其具有出光面11,光源10的光线自出光面11中射出,例如图示中的第一光线L1以及第二光线L2,而集光体20设置于光源10的出光面11,且集光体20上亦具有入光侧21、反射侧23与出光侧22,其中出光侧22与入光侧21位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M上,且出光侧22的面积大于入光侧21的面积,而反射侧23则连接于出光侧22与入光侧21之间,且反射侧23包括有第一反射段231以及第二反射段232,其中第一反射段231的一端与入光侧21连接,且与第一水平线G1形成第一水平夹角g1,另一端则与第二反射段232连接,而第二反射段232的另一端与出光侧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段231以直斜面为例,而第二反射段232以曲弧面为例,请参阅图16所示。
此外,上述第一光线L1与集光体的轴心线M具有第四夹角S1,而第二光线L2与集光体的轴心线M具有第五夹角S2,且当光源10的光线自出光面11中射出后,会在集光体20上的反射侧23进行反射作用,为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仅以第一光线L1在反射侧23的第一反射段231上的光路为代表,来说明光源10光线相关的光路,其中的第一光线L1与反射侧23间具入射角N1与反射角N2(在此处的入射角N1、反射角N2非指于法线的夹角,但依据全反射定律仍可得出本实施例中的入射角N1等于反射角N2(N1=N2)),且反射角N2中包括与第二水平线G2形成的第一反射夹角n1以及第二反射夹角n2,而第一反射夹角n1由第二水平线G2与反射侧23的壁面所形成,第二反射夹角n2则由第一光线L1与第二水平线G2所形成,此外,第二水平线G2与反射侧23间亦形成有第二水平夹角g2,且第二水平夹角g2与入射角N1之和等于第四夹角S1(S1=g2+N1),但反射角N2小于第二水平夹角g2与入射角N1之和(N2<g2+N1),亦即反射角N2小于第四夹角S1(N2<S1)。
由此说明可知,通过本发明将反射侧23设计为复合(多段)式,除可将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10所发出的光线加以导向外,还可以将大角度的光线加以聚集,以提高光的利用率,为更清楚说明,以下以反射侧23的第一反射段231与第一水平线G1形成第一水平夹角g1为15度、第四夹角S1为40度,以及第五夹角S2为30度作为例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五夹角S2可包括6.6度至30度。
如图所示,当第一光线L1与集光体之轴心线的第四夹角S1为40度时,根据内错角相等的定律可知,第四夹角S1等于第二水平夹角g2与入射角N1之和,故第二水平夹角g2与入射角N1之和为40度,而第一水平夹角g1为15度,故第二水平夹角g2亦为15度,由此即可得出入射角N1为25度,再依上述已知入射角N1等于反射角N2(N1=N2),故反射角N2等于25度,而由对角相等的定律可得知,第二水平夹角g2等于第一反射夹角n1,故第一反射夹角n1亦为15度,由反射角N2减去第一反射夹角n1便可得到第二反射夹角n2等于10度。
由上述例子中便可清楚得知,通过本发明可将光源10所发出的大角度的光线,即第四夹角S1大于等于40度以上的第一光线L1,通过第一反射段231的设计,可将光线有效的加以压缩聚集,使其可以达到最佳的光利用率,而在出光角度为30度至40度之间的光线,即出光角度小于第四夹角S1、大于或等于第五夹角S2之第二光线L2,则通过第二反射段232的设计,同样可将光线有效的加以压缩聚集,而达到最佳光利用率的目的,如此一来光源10所射出的所有大角度光线都将能被有效率地利用。
另外,请参阅图17、图18以及图19所示,其中图17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四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光源结构第四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图19为第四实施例反射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图示中可看出,集光体20的反射侧23为多个斜面及光路情形,如图所示,反射侧23为多个斜面,其中第一反射段231为单斜率的直斜面,而第二反射段232为复斜率的直斜面,换言之,在第四实施例中通过不同斜率的直斜面亦可达到加强收敛光源10所射出大角度光线的效果,使大角度的光线向中心轴方向集中,再进一步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因此,上述结构同样可达到有效提高照射距离的目的。
由上述所有的说明可知,对利用发光二极管为发光源的此类照明单元中,光会呈大角度分布,而大角度的光线若无法加以利用,是光利用上的损失,更可能因为光利用率不佳,而导致光效率不足的情形,而通过本发明的光源结构与使用光源结构的光源组件,可使由光源射出的光将能被有效率地利用,也就是说,通过本发明的集光体设计可以让大角度的光线转换为具有高平行度的光,并能被引入导光体中而加以利用,从而达到提高光使用效率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型,均应包含于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光源结构,包含:
光源,具有出光面,且该出光面具有出光角度;以及
集光体,设置于该光源的一侧,且该集光体具有入光侧、多个反射侧与一出光侧,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位于轴心线上,且出光侧大于该入光侧,而各该反射侧连接于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之间,其中各该反射侧与该入光侧具有斜向角度,且这些反射侧中的两个相对的反射侧所夹的角度小于该出光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集光体为四角锥体、多角锥体或圆锥体等其中之一。
3.一种光源结构,包含:
光源,具有出光面,且该出光面具有出光角度;以及
集光体,设置于该光源的该出光面,且该集光体具有入光侧、反射侧与出光侧,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位于轴心线上,且出光侧大于该入光侧,而该反射侧连接于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之间,其中该反射侧与该入光侧具有钝角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钝角夹角包括90度至110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钝角夹角为100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反射侧包括直斜面或曲弧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反射侧包括第一反射段与第二反射段,且该第一反射段与水平基线间具有第一夹角,该第二反射段与水平基线间具有第二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一夹角包括8度至12度,且该第二夹角包括5度至7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二反射段与该出光侧间具有折射面,且该折射面与该出光侧间具有第三夹角,而该第三夹角包括25度至35度。
10.一种光源结构,包含:
光源,至少具有第一光线以及第二光线;以及
集光体,设置于该光源的一侧,且该集光体具有入光侧、多个反射侧与一出光侧,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位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上,且该第一光线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具有第四夹角,而该第二光线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具有第五夹角,此外,该出光侧面积大于该入光侧面积,而各该反射侧连接于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之间,其中各该反射侧包括有第一反射段与第二反射段,且该第一反射段为直斜面,而该第二反射段为曲弧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一反射段的一端与该入光侧连接,且与第一水平线形成第一水平夹角,另一端则与该第二反射段连接,而该第二反射段的另一端与该出光侧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一光线与这些反射侧间具有入射角与反射角,且该反射角中包括与第二水平线形成的第一反射夹角以及第二反射夹角,其中该第一反射夹角由该第二水平线与这些反射侧的壁面形成,该第二反射夹角由该第一光线与该第二水平线形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这些反射侧间与该第二水平线形成第二水平夹角,且该第二水平夹角与该入射角之和等于该第四夹角,该反射角小于该第二水平夹角与该入射角之和。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四夹角为40度,该第五夹角包括6.6度至30度。
15.一种光源结构,包含:
光源,至少具有第一光线以及第二光线;以及
集光体,设置于该光源的一侧,且该集光体具有入光侧、多个反射侧与一出光侧,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位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上,且该第一光线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具有第四夹角,而该第二光线与该集光体的轴心线具有第五夹角,此外,该出光侧面积大于该入光侧面积,而各该反射侧连接于该出光侧与该入光侧之间,其中各该反射侧包括有第一反射段与第二反射段,且该第一反射段为单斜率的直斜面,而该第二反射段为复斜率的直斜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一光线与这些反射侧间具有入射角与反射角,且该反射角中包括与水平线形成的第一反射夹角以及第二反射夹角,其中该第一反射夹角由该水平线与这些反射侧的壁面形成,该第二反射夹角由该第一光线与该水平线形成,此外,这些反射侧间与该水平线形成水平夹角,且该水平夹角与该入射角之和等于该第四夹角,而该反射角小于该水平夹角与该入射角之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结构,其中该第一反射段的一端与该入光侧连接,另一端与该第二反射段连接,而该第二反射段的另一端与该出光侧连接,此外该第四夹角为40度,该第五夹角包括6.6度至30度。
18.一种光源组件,包括:
导光体,具有入光面;以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结构,配置于该入光面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底面,且这些光源结构为矩阵方式配置,而各该集光体位于该各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底面,且这些光源结构为等距或不等距方式交错配置,而各该集光体位于该各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角隅部,且该集光体位于该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侧边,且该集光体位于该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3.一种光源组件,包括:
导光体,具有入光面;以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结构,配置于该入光面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底面,且这些光源结构为矩阵方式配置,而各该集光体位于该各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底面,且这些光源结构为等距或不等距方式交错配置,而各该集光体位于该各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角隅部,且该集光体位于该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入光面位于该导光体的侧边,且该集光体位于该光源与导光体之间。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光源组件,其中各该集光体与导光体一体成型。
CN2011102045728A 2011-07-13 2011-07-13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Pending CN1028784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45728A CN102878446A (zh) 2011-07-13 2011-07-13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045728A CN102878446A (zh) 2011-07-13 2011-07-13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8446A true CN102878446A (zh) 2013-01-16

Family

ID=47479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45728A Pending CN102878446A (zh) 2011-07-13 2011-07-13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784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0258A (zh) * 2017-12-23 2018-04-20 深圳市实用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高密度直线反射led灯具
CN108037612A (zh) * 2017-11-30 2018-05-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3330A (en) * 1991-09-25 1994-08-30 Rousseau Sauve Warren Inc. Double refraction and total reflection solid nonimaging lens
US20080030974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Abu-Ageel Nayef M LED-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1251673A (zh) * 2006-10-26 2008-08-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1750666A (zh) * 2008-12-05 2010-06-23 清华大学 导光板以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WO2010091097A1 (en) * 2009-02-03 2010-08-12 Fraen Corporation Light mixing optics and systems
CN101900292A (zh) * 2010-07-30 2010-12-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透镜及使用该聚光透镜的灯具
CN201666535U (zh) * 2010-03-16 2010-12-08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高清监控led补光灯透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3330A (en) * 1991-09-25 1994-08-30 Rousseau Sauve Warren Inc. Double refraction and total reflection solid nonimaging lens
US20080030974A1 (en) * 2006-08-02 2008-02-07 Abu-Ageel Nayef M LED-Based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1251673A (zh) * 2006-10-26 2008-08-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CN101750666A (zh) * 2008-12-05 2010-06-23 清华大学 导光板以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WO2010091097A1 (en) * 2009-02-03 2010-08-12 Fraen Corporation Light mixing optics and systems
US20100226127A1 (en) * 2009-02-03 2010-09-09 Fraen Corporation Light mixing optics and systems
CN201666535U (zh) * 2010-03-16 2010-12-08 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高清监控led补光灯透镜
CN101900292A (zh) * 2010-07-30 2010-12-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光透镜及使用该聚光透镜的灯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7612A (zh) * 2017-11-30 2018-05-1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7940258A (zh) * 2017-12-23 2018-04-20 深圳市实用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光线高密度直线反射led灯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2698B (zh) 环境光辅助的液晶显示器
CN102003676A (zh) 透镜
EP3754248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lighting lamp with the same
CN203849450U (zh) 一种导光板
CN101865376A (zh) 背光模块、显示器以及背光模块的反射罩的制造方法
CN105402687A (zh) 聚光透镜以及使用该聚光透镜的灯具
CN101900293A (zh) 聚光透镜以及使用该聚光透镜的灯具
CN104880759B (zh) 背光单元及显示装置
CN103047614A (zh) 光导入系统、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TW201418781A (zh) 漸層型集光圓盤
TWI472817B (zh) A light guide means and a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light guide means
CN102878446A (zh) 光源结构及光源组件
CN202203858U (zh) 一种led灯透镜
WO2015154413A1 (zh) 一种单向透光膜、光收集器和背光源模组
CN205509227U (zh) 一种光纤输出to封装半导体激光器
CN102494284A (zh) 提高led光效的侧入光式背光模组
TW201342333A (zh) 發光二極體顯示單元及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CN102095141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2606930B (zh) 一种led模块化灯
CN104238250A (zh) 微型lcos投影光学引擎
CN210662723U (zh) 一种用于usb插口的导光筒及配光系统
CN10209514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3363870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9356703U (zh) 一种手机导光组件
CN103883931B (zh) 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