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4912A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74912A CN102874912A CN2011104594255A CN201110459425A CN102874912A CN 102874912 A CN102874912 A CN 102874912A CN 2011104594255 A CN2011104594255 A CN 2011104594255A CN 201110459425 A CN201110459425 A CN 201110459425A CN 102874912 A CN102874912 A CN 1028749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um
- aspergillus niger
-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 biological flocculant
- bl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优点在于絮凝率高、降低了各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限制,使其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包括体积比为1∶1的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其中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分别是指培养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得到的培养原液、由培养原液离心得到的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将培养原液经过破碎得到的破碎液或将破碎液离心得到的破碎离心上清液,其中黑曲霉培养原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分别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a、富集培养b、适应性培养c、再次富集培养d、活性培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煤泥水的净化一直难以解决。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选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煤泥水中细粒煤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煤泥水集中了原煤中最细、最难处理的微细颗粒,由于这些颗粒粒度细、灰分高、粘性大、难以沉降,因而极难用常规的沉淀、回收和脱水设备处理。目前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只有采用絮凝剂进行处理,才能有效地实现煤泥水的闭路循环,由于煤泥水工艺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成为全厂最复杂、投资最多、生产成本最大、管理最困难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和使用该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优点在于:絮凝率高、降低了各种因素对絮凝效果的限制。
本发明中所用生物材料来源如下:黑曲霉,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种编号:GIM3.25。黄孢原毛平革菌,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种编号:BKM-F-1767。
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体积比为1∶1的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其中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分别是指培养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得到的培养原液、由培养原液离心得到的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将培养原液经过破碎得到的破碎液或将破碎液离心得到的破碎离心上清液,其中黑曲霉培养原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分别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黑曲霉:a、富集培养:将黑曲霉接种于黑曲霉培养基中28℃培养3d;b、适应性培养:将富集培养的黑曲霉培养基菌液接种于1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后,将1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2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后,再把2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3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c、再次富集培养:再将3号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黑曲霉培养基,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3d后;d、活性培养:再将富集培养的黑曲霉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黑曲霉培养基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2-4d;
所述黑曲霉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7H2O1.5g,维生素B1 8mg,pH=6,其中20%马铃薯汁的配制方法为: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所述1号培养基配方为:9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1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2号培养基配方为:7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3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3号培养基配方为:4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60体积%煤泥水混合;
2)黄孢原毛平革菌:a、富集培养: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28℃培养7d;b、适应性培养:将富集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菌液接种于1’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后,将1’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2’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后,再把2’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3’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c、再次富集培养:再将3’号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7d;d、活性培养:再将富集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2-4d;
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KH2PO4 3g,MgSO4·7H2O 1.5g,维生素B1 8mg,pH=6,其中20%马铃薯汁的配制方法为: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所述1’号培养基配方为:9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1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2’号培养基配方为:7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3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3’号培养基配方为:4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60体积%煤泥水混合。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中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培养步骤的条件为: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3d。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中所述黑曲霉菌液为黑曲霉培养原液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中所述黑曲霉菌液为黑曲霉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中所述离心的条件是:5000r/min离心30min。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中所述破碎的条件是:SK2200H超声波破碎仪破碎30min。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中: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适应性培养步骤中,所述接种的接种量为每100mL培养基中接5mL菌液;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再次富集培养和活性培养步骤中,所述接种的接种量为每100mL培养基中接1mL菌液。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煤泥水中加入助凝剂,搅拌均匀,其中:助凝剂为2质量%的CaCl2水溶液,煤泥水与助凝剂的体积比为90∶(1-4);
2.加入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5-8,搅拌均匀,其中步骤1中的煤泥水与煤炭生物絮凝剂的体积比为90∶(1-4)。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煤泥水与助凝剂的体积比为90∶(3-4)。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煤泥水与煤炭生物絮凝剂的体积比为90∶3。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7-8。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中所述煤泥水与助凝剂的体积比为90∶3。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8。
本发明不同于现有技术之处在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时絮凝率均高于单一使用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时平均絮凝率为91.76%;以黑曲霉单一菌种净化煤泥水,平均絮凝率为84.02%;以黄孢原毛平革菌单一菌种净化煤泥水,平均絮凝率为86.50%;如图1所示,通过复合菌种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单一菌种在净化煤泥水时的条件限制,使其适用范围更广,絮凝范围更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和单一菌种净化煤泥水时的絮凝率对比图,其中◆表示复合菌种,■表示黑曲霉,▲表示黄孢原毛平革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获得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以及培养原液的各部分
1、获得黑曲霉培养原液
黑曲霉培养基配方:20%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7H2O 1.5g,维生素B1 8mg,pH=6(20%马铃薯汁配制: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
基于上述黑曲霉培养基配方,得到下面3种液体培养基:
1号培养基:9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10体积%煤泥水混合。
2号培养基:7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30体积%煤泥水混合。
3号培养基:4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60体积%煤泥水混合。
将各培养基在121℃条件下高温灭菌15min备用。
黑曲霉培养方法:a、富集培养:用接种针挑取1环黑曲霉接种于黑曲霉培养基中,28℃培养3d进行富集培养;b、适应性培养:将5mL富集培养的黑曲霉培养基菌液接种于100mL1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后,将1号培养基菌液5mL接种于100mL 2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后,再把2号培养基菌液5mL接种于100mL 3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c、再次富集培养: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 3号培养基菌液,接种到100mL的黑曲霉培养基中,在160rpm,28℃恒温振荡培养箱内进行培养3d;d、活性培养:再将富集培养的黑曲霉培养基菌液1mL接种到黑曲霉培养基100mL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2-4d。
2、获得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配方:20%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KH2PO4 3g,MgSO4·7H2O 1.5g,维生素B1 8mg,pH=6(20%马铃薯汁配制: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
基于上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配方,得到下面3中液体培养基:
1’号培养基:90体积%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和10体积%煤泥水混合。
2’号培养基:70体积%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和30体积%煤泥水混合。
3’号培养基:40体积%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和60体积%煤泥水混合。
将各培养基在121℃条件下高温灭菌15min备用。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方法:a、富集培养:用接种针挑取1环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28℃培养7d进行富集培养;b、适应性培养:将5mL富集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接种于100mL 1’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后,将1’号培养基菌液5mL接种于100mL 2’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后,再把2’号培养基菌液5mL接种于100mL 3’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c、再次富集培养: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ml3’号培养基菌液,接种到100mL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在160rpm,28℃恒温振荡培养箱内进行培养7d并保存;d、活性培养:再将富集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菌液1mL接种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100mL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2-4d;其中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与黑曲霉的活性培养时间相等。
3、由培养原液5000r/min离心30min得到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将培养原液经过破碎SK2200H超声波破碎仪破碎30min得到破碎液,将破碎液以5000r/min离心30min得到破碎离心上清液。
实施例2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
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时的絮凝效果以絮凝率来衡量,絮凝率越高,絮凝效果越好。絮凝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o-未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时的上清液OD660值;
Ai-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絮凝之后上清液OD660值。
为了保证煤泥颗粒絮凝的绝对量具有可比性,以下实例中将各反应体系总体积保持在固定量。
以下实例中所用煤泥水取自淮南望峰岗选煤厂浮选尾煤泥水。煤泥水相关性质如表2:
表2
煤泥的粒度组成及其灰分分析如表3:
表3
实例1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2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3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7,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原液离心上清液1.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原液离心上清液1.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2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2.4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黑曲霉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7.8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黄孢原毛平革菌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93.0%。
实例2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4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1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8,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破碎液0.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液0.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2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7.8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1ml黑曲霉破碎液,絮凝率为95.4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1ml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液,絮凝率为93.5%.
实例3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1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4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6,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破碎离心上清液2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离心上清液2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2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62.1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4ml黑曲霉破碎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42.0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4ml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91.86%。
实例4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3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3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6,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破碎液1.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液1.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3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5.9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黑曲霉破碎液,絮凝率为92.8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液,絮凝率为8721%。
实例5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2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2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8,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破碎离心上清液1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离心上清液1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3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4.9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2ml黑曲霉破碎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6.2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2ml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0.73%。
实例6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4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4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7,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培养原液2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2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3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8.0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4ml黑曲霉培养原液,絮凝率为95.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4ml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絮凝率为82.41%。
实例7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1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1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5,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0.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0.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3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0.2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1ml黑曲霉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7.1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1ml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4.9%。
实例8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3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1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7,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破碎离心上清液0.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离心上清液0.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4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6.4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1ml黑曲霉破碎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7.3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1ml黄孢原毛平革菌破碎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79.76%。
实例9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4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2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6,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原液离心上清液1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原液离心上清液1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4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0.5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2ml黑曲霉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5.3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2ml黄孢原毛平革菌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7.88%。
实例10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1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3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6,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培养原液1.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1.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4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1.4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黑曲霉培养原液,絮凝率为72.4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絮凝率为78.25%。
实例11
1)取90mL搅拌均匀的煤泥水,再加入2质量%CaCl2助凝剂3mL,用磁力慢速搅拌器搅拌1min;
2)加入煤炭生物絮凝剂3mL,补加煤泥水至100mL,用笔型pH计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8,再用磁力搅拌器慢速搅拌1min,其中煤炭生物絮凝剂包括黑曲霉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1.5mL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1.5mL,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活性培养时间均为3天。
3)静置30min吸取上清液,用UV-5100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60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度值,得到絮凝率为99.3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黑曲霉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82.3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煤炭生物絮凝剂换成3ml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絮凝率为91.95%。
本发明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是采用将黑曲霉菌液与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并对煤泥水进行了絮凝活性试验,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复合菌种的絮凝效果要优于单一菌种。从实例1-11来看,复合菌种净化煤泥水,絮凝率在90%以上的有10组,平均絮凝率为91.76%;以黑曲霉单一菌种净化煤泥水,平均絮凝率为84.02%;以黄孢原毛平革菌单一菌种净化煤泥水,平均絮凝率为86.50%。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协同作用一方面提高了絮凝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其它因素对絮凝效果的限制,使其适用范围更广,絮凝范围更宽。因此降低了煤炭生物絮凝剂在絮凝煤泥水时的条件限制,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体积比为1∶1的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其中黑曲霉菌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分别是指培养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得到的培养原液、由培养原液离心得到的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将培养原液经过破碎得到的破碎液或将破碎液离心得到的破碎离心上清液,其中黑曲霉培养原液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分别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黑曲霉:a、富集培养:将黑曲霉接种于黑曲霉培养基中28℃培养3d;b、适应性培养:将富集培养的黑曲霉培养基菌液接种于1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后,将1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2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后,再把2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3号培养基中,28℃培养3d;c、再次富集培养:再将3号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黑曲霉培养基,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3d后;d、活性培养:再将步骤c所得的黑曲霉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黑曲霉培养基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2-4d;
所述黑曲霉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KH2PO4 3g,MgSO4·7H2O1.5g,维生素B1 8mg,pH=6,其中20%马铃薯汁的配制方法为: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所述1号培养基配方为:9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1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2号培养基配方为:7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3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3号培养基配方为:4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60体积%煤泥水混合;
2)黄孢原毛平革菌:a、富集培养: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于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28℃培养7d;b、适应性培养:将富集培养的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菌液接种于1’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后,将1’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2’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后,再把2’号培养基菌液接种于3’号培养基中,28℃培养7d;c、再次富集培养:再将3’号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7d;d、活性培养:再将步骤c所得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菌液接种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中,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2-4d;
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配方为:20%马铃薯汁1000mL,葡萄糖20g,KH2PO4 3g,MgSO4·7H2O 1.5g,维生素B1 8mg,pH=6,其中20%马铃薯汁的配制方法为: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煮沸2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1000mL;所述1’号培养基配方为:9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1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2’号培养基配方为:7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30体积%煤泥水混合;所述3’号培养基配方为:40体积%黑曲霉培养基和60体积%煤泥水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曲霉菌液为黑曲霉培养原液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曲霉菌液为黑曲霉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所述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液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原液离心上清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活性培养步骤的条件为:在160rpm,28℃的条件下培养3d。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其特征在于: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适应性培养步骤中,所述接种的接种量为每100mL培养基中接5mL菌液;黑曲霉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再次富集培养和活性培养步骤中,所述接种的接种量为每100mL培养基中接1mL菌液。
6.一种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煤泥水中加入助凝剂,搅拌均匀,其中:助凝剂为2质量%的CaCl2水溶液,煤泥水与助凝剂的体积比为90∶(1-4);
2)加入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5-8,搅拌均匀,其中步骤1中的煤泥水与煤炭生物絮凝剂的体积比为90∶(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水与助凝剂的体积比为90∶(3-4)。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水与煤炭生物絮凝剂的体积比为9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7-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净化煤泥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泥水与助凝剂的体积比为90∶3,所述调节煤泥水的pH值至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59425 CN102874912B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10459425 CN102874912B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74912A true CN102874912A (zh) | 2013-01-16 |
CN102874912B CN102874912B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7476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10459425 Active CN102874912B (zh) | 2011-12-31 | 2011-12-31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74912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6172A (zh) * | 2014-04-14 | 2014-07-23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煤炭生物与非生物絮凝剂复配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CN104326576A (zh) * | 2014-11-25 | 2015-02-04 | 安徽理工大学 | 选煤废水的生物絮凝处理方法 |
CN105481106A (zh) * | 2016-01-19 | 2016-04-13 | 安徽理工大学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改善煤泥水絮体过滤性能的方法 |
CN110257454A (zh) * | 2019-06-19 | 2019-09-20 | 桂林理工大学 | 胞外多糖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23389A (ja) * | 1995-05-30 | 1996-12-10 | Tonen Corp | フェノール類含有排水の微生物的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微生物 |
CN102154108A (zh) * | 2011-01-19 | 2011-08-17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木糖渣或糠醛渣预处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2011
- 2011-12-31 CN CN 201110459425 patent/CN1028749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323389A (ja) * | 1995-05-30 | 1996-12-10 | Tonen Corp | フェノール類含有排水の微生物的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微生物 |
CN102154108A (zh) * | 2011-01-19 | 2011-08-17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木糖渣或糠醛渣预处理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东晨等: "煤泥微生物絮凝试验机絮凝机理FTIR研究", 《安徽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 生物质能篇》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6172A (zh) * | 2014-04-14 | 2014-07-23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煤炭生物与非生物絮凝剂复配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CN103936172B (zh) * | 2014-04-14 | 2015-07-15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煤炭生物与非生物絮凝剂复配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CN104326576A (zh) * | 2014-11-25 | 2015-02-04 | 安徽理工大学 | 选煤废水的生物絮凝处理方法 |
CN105481106A (zh) * | 2016-01-19 | 2016-04-13 | 安徽理工大学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改善煤泥水絮体过滤性能的方法 |
CN110257454A (zh) * | 2019-06-19 | 2019-09-20 | 桂林理工大学 | 胞外多糖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74912B (zh) | 2013-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61631B (zh) | 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环保工艺 | |
CN103911332B (zh) |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脱氮除磷复合菌的培育方法 | |
CN104230004B (zh) | 一种处理谷氨酸发酵废水的生物制剂 | |
CN110627213B (zh) | 一种微藻光发酵法高效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 |
CN103013880A (zh) | 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157632A (zh) |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用耐盐除氨氮复合菌剂 | |
CN101225405A (zh) | 一种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方法及使用方法 | |
CN102874912B (zh) | 复合菌种煤炭生物絮凝剂及其净化煤泥水的方法 | |
CN102433284B (zh) | 奶牛养殖废水专用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所用菌株 | |
CN104232552B (zh) | 一种清洁生产谷氨酸钠的环保工艺 | |
CN102604865B (zh) | 含咖啡碱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及所用菌 | |
CN102703420A (zh) | 一种城市垃圾及污水微生物降解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200059089A (ko) | 효모 침강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CN108660178A (zh) | 一种高絮凝率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0759754B (zh) | 一种氨基葡萄糖发酵菌渣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法 | |
CN110903994B (zh) | 产高温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1948183A (zh) |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211610A (zh) | 一种谷氨酸钠提取新工艺 | |
CN104326576A (zh) | 选煤废水的生物絮凝处理方法 | |
CN101942407B (zh) | 利用小麦淀粉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菌及生产方法 | |
CN114292797B (zh) | 一株粘着剑菌及其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
CN109626596A (zh) | 一种复合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3787481A (zh) | 一种尾煤水的生物絮凝处理方法 | |
CN110029131B (zh) | 以富含氨基酸废水为基料的双菌发酵制备生物色素的方法 | |
CN106085923B (zh) |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生物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