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4723B - 屏体移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屏体移动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74723B CN102874723B CN201210391053.1A CN201210391053A CN102874723B CN 102874723 B CN102874723 B CN 102874723B CN 201210391053 A CN201210391053 A CN 201210391053A CN 102874723 B CN102874723 B CN 1028747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screen body
- frame
- move tool
- str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cree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与瓶体结构相匹配的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卡位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两侧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机架顶端连接有至少两根能左右滑动的竖直滑动杆,所述竖直滑动杆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支撑件;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拉杆、调节杆、支撑杆和固定在机架底部的两根转轴,所述支撑杆左右对称设置两根,分别铰接在转轴上,所述的调节杆垂直贯穿于机架底部,该调节杆顶端连接有拉杆,底端活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的内端。所述屏体移动工具和现有技术相比,在保护屏的移动过程中,省时省力,具有移动效率高,移动时间短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屏体移动工具。
背景技术
变电站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包括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在内的整个屏体的更换,保护屏、测控屏新旧更换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屏体的移动问题,现有生产屏体的厂家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屏体的参数是相似的,在屏体的左右两侧都设有如附图4所示的横杆和竖杆(用于保证屏体构架稳定和固定端子排)的结构,具有体积大、重量大的共同点,在屏体的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搬运,存在用人多、用时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人少、用时短的屏体移动工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卡位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两侧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机架顶端连接有至少两根能左右滑动的竖直滑动杆,所述竖直滑动杆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可以卡在屏体上的横杆上;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拉杆、调节杆、支撑杆和固定在机架底部的两根转轴,所述支撑杆左右对称设置两根,分别铰接在转轴上,所述的调节杆垂直贯穿于机架底部,该调节杆顶端连接有拉杆,底端活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的内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保护屏的左右两侧都有横杆(用于保证屏体构架稳定和固定端子排),所以根据保护屏两侧横杆所处的位置在屏体移动工具上安装卡位机构,产生垂直向上的动力,在屏体脱离地面时承担屏体的重量;高度调节机构用于承受保护屏的重量,利用杠杆原理使保护屏体离开地面,为整个机架提供一个承受力;上述两个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屏体离地效果,在叉车或自有行走机构的作用下实现移动。
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水平安装在机架内框两侧的水平滑动杆,该水平滑动杆上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紧固件,所述的紧固件与屏体上的竖杆的位置相匹配。本优选方案中的限位机构可用于将屏体卡位固定,进而保证移动过程中不会出现左右移动的可能,通过增设的紧固件增加了左右方向的力,使得屏体移动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紧固件均为“U”形、“V”形、“L”形或“C”形中的一种。本优选方案的实施是为了增加屏体在抬起和移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防止屏体滑出承力构架。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滑动杆与支撑件之间、水平滑动杆与紧固件之间通过棘齿限位固定。本优选方案中的棘齿限位结构可更加方便的稳固支撑件、紧固件,保证屏体在机架上的牢固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拉杆通过活动节与调节杆活动连接,该活动节呈“U”形,调节杆安装在“U”形开口内。采用本优选方案后,拉杆就只能在前后方向移动,活动节可起到限位活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底部设有与支撑杆配合使用的提升面。本优选方案中的提升面可以为支撑杆提升时提供向上的提升力,使得保护屏离开地面时更加省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拉杆与调节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本改进方案中的锁定装置可以是偏心轮自动锁定装置,也可为插销锁定装置,起到固定拉杆,锁定屏体离地高度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下方、转轴外侧的位置设置有行走机构。本优选方案中的行走机构用于提供移动动力(人力或辅助工具等),使屏体能够在地面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机构是指滚轮、万向轮或滚珠中的一种。本优选方案的实施能够保证行走的便捷性,方便实施,制作成本低廉。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灵活等特点,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该屏体移动工具的使用使单个屏体的移动由4人减少到了1人,省时省力,具有移动效率高,移动时间短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2是图1的右视图;
附图3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机架,2、拉杆,3、支撑件,4、紧固件,5、转轴,6、支撑杆,7、调节杆,7.1、提升面,8、活动节,9、行走机构,10、水平滑动杆,11、棘齿,12、固定杆,13、竖直滑动杆,14、横杆,15、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屏体移动工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卡位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1两侧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和机架1顶端连接有至少两根能左右滑动的竖直滑动杆13,所述竖直滑动杆13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支撑件3,所述的支撑件与屏体上的横杆14的位置相匹配;;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拉杆2、调节杆7、支撑杆6和固定在机架1底部的两根转轴5,所述支撑杆6左右对称设置两根,分别铰接在转轴5上,所述的调节杆7垂直贯穿于机架1底部,该调节杆7顶端连接有拉杆2,底端活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6的内端;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水平安装在机架1内框两侧的水平滑动杆10,该水平滑动杆10上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紧固件4,所述的紧固件与屏体上的竖杆15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支撑件3、紧固件4均为 “V”形;所述竖直滑动杆13与支撑件3之间、水平滑动杆10与紧固件4之间通过棘齿11限位固定;所述拉杆2通过活动节8与调节杆7活动连接,该活动节8呈“U”形,调节杆7安装在“U”形开口内;所述调节杆7底部设有与支撑杆6配合使用的提升面7.1;所述的拉杆2与调节杆7之间设有锁定装置;所述支撑杆6底部靠外的位置设置有行走机构9;所述行走机构9为滚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必须有一个承力点,能够承担保护屏体的重量,同时鉴于每个保护屏的左右两侧都有横杆14和竖杆15(用于保证屏体构架稳定和固定端子排等),所以我们根据保护屏两侧横杆14所处的位置在屏体移动工具上安装一个卡位机构,该卡位机构的结构包括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卡位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1两侧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和机架1顶端连接固定有两根竖直滑动杆13,所述竖直滑动杆13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 “V”型支撑件3;,所述竖直滑动杆13与支撑件3之间通过棘齿11限位固定,调节杆7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在机架1顶壁和固定杆12上。
另外屏体在移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左右方向的力来约束保护屏,保护屏难免会有左右移动的可能,增加了移动过程中的不稳定性,所以我们就增设了限位机构增加左右方向的力,使得屏体移动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该限位机构的结构包括水平安装在机架1内框两侧的水平滑动杆10、该水平滑动杆10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可左右滑动的“V”紧固件4,所述水平滑动杆10与紧固件4之间通过棘齿11限位固定
与此同时,高度调节机构设置在机架1底部,包括拉杆2、调节杆7、支撑杆6和固定在机架1底部的两根转轴5,所述支撑杆6左右对称设置两根,分别铰接在转轴5上,所述的调节杆7垂直贯穿于机架1底部,该调节杆7顶端通过“U”型活动节8连接有拉杆2,该调节杆7顶端安装在“U”形开口内,底端设有提升面7.1卡在两根支撑杆6内端的下部,支撑杆6的底部设有滚轮作为行走机构9。向下拉动拉杆2,带动调节杆7上的提升面7.1向上运动,给支撑杆6的内端提供向上的提升力,利用杠杆原理的作用,实现屏体离开地面,在滚轮的作用下实现移动。
使用时分以下步骤:A.将屏体移动工具紧贴保护屏的右侧(左侧),将支撑件3顶在保护屏右下侧(左下侧)横杆上,推动紧固件4,卡在保护屏侧面的两个竖杆上。
B.重复A步骤的方法将另一个屏体移动工具固定在保护屏的另一侧。
C.拉动拉杆2,支撑杆6就在杠杆作用下抬高,这样屏体自然脱离地面,通过偏心轮自动锁定装置固定拉杆,锁定屏体的离地高度。
D.利用行走机构9推动屏体使其移动到所需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还可做出很多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 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机架(1)、设在机架(1)上的卡位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
卡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1)两侧的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和机架(1)顶端连接有至少两根能左右滑动的竖直滑动杆(13),所述竖直滑动杆(13)上安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支撑件(3),所述的支撑件(3)与屏体上的横杆(14)的位置相匹配;
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拉杆(2)、调节杆(7)、支撑杆(6)和固定在机架(1)底部的两根转轴(5),所述支撑杆(6)左右对称设置两根,分别铰接在转轴(5)上,所述的调节杆(7)垂直贯穿于机架(1)底部,该调节杆(7)顶端连接有拉杆(2),底端活动连接在两根支撑杆(6)的内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水平固定在机架(1)两侧的水平滑动杆(10),该水平滑动杆(10)位于固定杆(12)下方,并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左右滑动的紧固件(4),所述的紧固件与屏体上的竖杆的位置相匹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3)、紧固件(4)均为“U”形、“V”形、“L”形或“C”形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滑动杆(13)与支撑件(3)之间、水平滑动杆(10)与紧固件(4)之间通过棘齿(11)限位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通过活动节(8)与调节杆(7)活动连接,该活动节(8)呈“U”形,调节杆(7)安装在“U”形开口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7)底部设有与支撑杆(6)配合使用的提升面(7.1)。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2)与调节杆(7)之间设有锁定装置。
8. 根据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6)下方、转轴(5)外侧的位置设有行走机构(9)。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体移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9)是指滚轮、万向轮或滚珠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91053.1A CN102874723B (zh) | 2012-10-16 | 2012-10-16 | 屏体移动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391053.1A CN102874723B (zh) | 2012-10-16 | 2012-10-16 | 屏体移动工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74723A CN102874723A (zh) | 2013-01-16 |
CN102874723B true CN102874723B (zh) | 2014-10-22 |
Family
ID=47476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391053.1A Active CN102874723B (zh) | 2012-10-16 | 2012-10-16 | 屏体移动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747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9578B (zh) * | 2013-11-26 | 2015-12-0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屏体移动工具及使用方法 |
CN110366335B (zh) * | 2019-07-30 | 2021-07-27 | 深圳视爵光旭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球场屏箱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30607U (ja) * | 1982-08-21 | 1984-02-2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機器の転倒防止装置 |
JPH0235530B2 (ja) * | 1982-10-05 | 1990-08-10 | Toshiba Plant Kensetsu Kk | Kikinohansooyobisuetsukesochi |
CN2086944U (zh) * | 1990-06-20 | 1991-10-16 | 廖金葵 | 组合式低压配电屏 |
CN2390352Y (zh) * | 2000-01-20 | 2000-08-02 | 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高频开关型变电站直流电源成套装置 |
US20090045015A1 (en) * | 2007-08-08 | 2009-02-19 | Robert Anstead | Process and fixture for installing, removal and servicing of wall or ceiling mounted electronics and hardware |
CN202829487U (zh) * | 2012-10-16 | 2013-03-27 |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滨州供电公司 | 屏体移动工具 |
-
2012
- 2012-10-16 CN CN201210391053.1A patent/CN10287472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74723A (zh) | 2013-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96062B (zh) | 检修升降平台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690597U (zh) | 用于轨道梁架设的可移动挂篮 | |
CN102874723B (zh) | 屏体移动工具 | |
CN202829487U (zh) | 屏体移动工具 | |
CN207725446U (zh) | 一种开关柜下置转运车 | |
CN204661215U (zh) | 一种组合式可移动手动吊机 | |
CN202880793U (zh) | 移动式单柱型高空作业平台 | |
CN211037745U (zh) | 一种道路工程安装升降架 | |
CN201587828U (zh) | 龙门吊 | |
CN101723254B (zh) | 用于移动集装箱内设备的装置 | |
CN104420689A (zh) | 立体停车设备上车台联动防坠装置 | |
CN116332028A (zh) | 一种移动门式起重机 | |
CN217264706U (zh) | 一种电力安装检修平台 | |
CN207566795U (zh) | 一种移动升降装置 | |
CN202625326U (zh) | 转向架构架翻转工装 | |
CN205822812U (zh) | 一种楼板钢筋网片防踩踏装置 | |
CN203900459U (zh) | 一种可实现钢包全程带盖操作的自动加揭盖装置 | |
CN210366899U (zh) | 一种升降平台 | |
CN203850675U (zh) | 一种用于搬运铠装移开式开关柜功能车的液压升降车 | |
CN103848321A (zh) | 一种能斜向及竖向移动的高空施工吊篮 | |
CN204588584U (zh) | 一种人工冻土三轴试验机压力室吊装可移动式小车 | |
CN203129554U (zh) | 一种用于桁架式钢梁吊装施工的下辅助平台 | |
CN204173817U (zh) | 一种精铋铸锭用起吊装置 | |
CN211248130U (zh) | 一种便于移动的法兰锻造设备 | |
CN203150964U (zh) | 室内变电站设备维护吊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