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2388B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2388B
CN102872388B CN201210410167.6A CN201210410167A CN102872388B CN 102872388 B CN102872388 B CN 102872388B CN 201210410167 A CN201210410167 A CN 201210410167A CN 102872388 B CN102872388 B CN 1028723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eczema
chinese medicine
heat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01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2388A (zh
Inventor
张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4101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723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72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2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2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238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白鲜皮6-15份、地肤子6-15份、蛇床子6-15份、赤芍8-20份、牡丹皮12-30份、金银花15-30份、栀子15-30份、薏苡仁8-20份、土茯苓8-20份、滑石6-20份、蝉蜕6-15份、荆芥穗4-15份,胆草根1-5份。每味药都丝丝入扣,配方合理,具有疗效高、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春夏季节多见。湿疹其临床表现具多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皮肤病、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近几年来由于栽花种草,美化环境,工业污染严重,加上药物过敏,使每年的皮肤过敏、皮肤起疱疹、红色丘疹、瘙痒病成上升趋势,而且治疗起来越来越不好治,有些顽固的皮肤瘙痒,无论任何样的抗过敏药,包括打针吃药,都不管用,有的只是临时起作用,过不了几天又发作,反复治疗不愈。西医认为皮肤瘙痒,起红斑丘疹是因为过敏反应引起的;中医则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湿热造成的。凡是人体皮肤的疾病,都是人体内部的病引起。中医学认为,“诸疮痛痒皆属于火”,兼有湿侵入肌肤,蕴藏于皮里膜外的腠理之间,阻碍了血液的微循环系统,微循环的通道被阻塞,通道变狭窄了,湿热过多就溢出(冲破)了皮肤表层,形成了丘疹。这个湿和热是由肝经湿热所致,肝经湿热蔓延至皮肤,从而形成湿疹。中医认为“痒是痛之微,痛是痒之极”,痒是轻微的痛,痛是极度的痒,痛痒源于火,所以痒就是火。湿疹严重者奇痒难忍,彻夜难眠。轻微者只有丘疹,而且不痛不痒。现在上市的,有很多的中成药疗效不佳,都认为皮肤搔痒是因为血虚生风,有些现在上市的治疗湿疹的成品药很多都加了当归和丹参,治疗湿疹需要疏通微循环,当归和丹参把经络微循环补凝了就会没有疗效的,配方也极不合理,没有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以致疗效不满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药物对湿疹治疗效果不佳,久治不愈的缺陷,应该先找出湿疹的病因:皮肤瘙痒过敏的病因是风、湿、热。起丘疹或水泡是湿引起的,红斑是热入血分,丘疹是微循环受阻不通引起的,是湿引起微循环受阻引起的。“痒是痛之微,痛是痒之极”,痛、痒同源。“通则不痛(痒),痛(痒)则不通”,痛也是痒,痒也是痛。痛痒实际上都是病因把微循环阻塞了,把阻碍体液的微循环的风、湿、热病因去掉后,微循环畅通了,各种皮肤瘙痒、水泡、丘疹、红斑等皮肤病就会迎刃而解,就不会出现痒、红斑和水泡的现象了。因此,治疗应该清解肝经之火和湿,除风,除风就是打开毛孔发汗,让风和热湿从汗解,发汗同时也就打开了微循环的通道,使湿疹迅速消退。治疗原则应该是清热、除湿、祛风、打开毛孔,加强微循环为主。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白鲜皮6-15份、地肤子6-15份、蛇床子6-15份、赤芍8-20份、牡丹皮12-30份、金银花15-30份、栀子15-30份、薏苡仁8-20份、土茯苓8-20份、滑石6-20份、蝉蜕6-15份、荆芥优选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白鲜皮6份、地肤子6份、蛇床子6份、赤芍8份、牡丹皮12份、金银花15份、栀子15份、薏苡仁8份、土茯苓8份、滑石6份、蝉蜕6份、荆芥穗4份、胆草根3份。
或优选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白鲜皮8份、地肤子10份、蛇床子8份、赤芍8份、牡丹皮12份、金银花18份、栀子15份、薏苡仁10份、土茯苓8份、滑石8份、蝉蜕6份、荆芥穗8份、胆草根3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单独或加入适当药学可接受载体和/或助剂制备成任意药学可接受的剂型,如:汤剂、丸剂、粉剂、胶囊剂、片剂、冲剂等。
方解:
白鲜皮:苦;成;寒。
归经:脾;肺;小肠;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祛风药;祛湿药;清热解毒药。
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用于风疹,湿疹,疥癬,燥湿止痒。治风疹,素体湿重,风热蕴滞肌腠而致皮肤瘙痒。凡是止痒的药都能够抗过敏。
地肤子:味苦、寒。
归经:膀胱经。
主治:清热、利尿、止痒。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周身瘙痒湿疮。
蛇床子:味微苦气辛,性温。
归经:入肾、脾、肺、三经。
主治:祛风,燥湿,杀虫,止痒。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风湿痹痛,疥癣湿疮。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湿疹,痒疹。
赤芍:味涩苦,酸,性凉。
归经:入肝,脾二经。
主治:行淤凉血,消肿,止痛。通順血脉,缓中散恶血,祛水气,消痈肿,疮疖,退热除烦,益气,强五脏,滋补肝阴血功同白芍。
牡丹皮:味辛苦,酸。性凉。
归经:入心、肝、肾经。
主治:清热,凉血,和血,散瘀,消斑,镇静。热入血分发斑,通经扩张毛细血管,加强血液的微循环,散诸痛。一切血分热症。配合赤芍能够清血热,镇静,活血散瘀消斑,疏通腠理(腠理是指皮里膜外,西医指体液微循环系统)。
金银花:味甘,性寒。
归经:入心、肺、胃经。
主治: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热入营血分,善清解肺经邪热,各种疮疡热毒,治一切皮肤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
栀子: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肝、肺、胃、三焦经。
主治:降热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透泄三焦邪热,高热烦躁,有外透内清之效,肝郁化火,血虚发热,瘀血疮疡肿痛。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脾、胃、肺经。
主治:利水渗湿,祛风通痹,除湿健脾,清热排脓。可治舌苔厚腻,水湿贮留或湿热内瘾,清泻皮肤和体内湿热。可化解舌苔厚腻引起的顽固性湿疹。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
归经:归肝、胃经。
主治:清热,除湿,解毒。通利关节,除皮里膜外之湿,梅毒,湿热所致的各种皮肤疮毒,湿疮毒,膀胱经湿热淋浊带下,阴痒。
滑石:味甘、淡。性寒。
归经:胃、膀胱经。
主治: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淋病涩痛。湿疹、湿疮,痱子,热疮等。用于湿热浸淫肌肤所致之湿疹湿疮。配合薏苡仁、土茯苓,能清解皮里膜外之湿热,湿热一除,腠理一疏通,疏通了血液微循环,腠理开合自然,湿疹、泡疹、水痘、黄水疮,就会很快治愈。蝉蜕:味甘。性寒。
归经:肺、肝经。
主治:疏散风热,透疹止痒,祛风解痉。疏风散热,风疹瘙痒,宣散透发风疹,治疗风毒与湿热相搏所致的湿疹、风疹疹点红色,皮肤瘙痒等等。祛风热,止痒,抗过敏。
荆芥穗:味辛。性微温。
归经:肺、肝经。
主治:发散风热,透疹消疮。祛风,除湿止痒,风邪在表,
芥穗能散发风邪,消疮疡肿痛,风疹,湿疹属于风毒侵袭,湿热相搏者。能除血中之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能使汗腺打开,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的通道,汗液分泌旺盛,皮肤血液微循环增强。
胆草根:苦,寒。
归经:入肝、胆经。
主治:清热燥湿、清泻肝胆实火、治肝经湿热郁蒸引起的皮肤湿疹、及黄疸和头面之疾除下焦湿热阴痒。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热痢,痈肿疮疡,阴部湿疹。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体现了祛风、燥湿、活血、散瘀、消斑、清血热,疏通腠理,加强血液的微循环。病因去除后,皮肤诸症自消。
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是燥湿、止痒,抗过敏;
赤芍、牡丹皮是清解血热,镇静,疏通血液的微循环,赤芍还有滋阴的作用;
金银花、栀子是清解三焦之热,抗炎,祛风热;
薏苡仁、土茯苓、滑石是去除皮里膜外之湿,也是疏通微循环系统;
蝉蜕是祛风热、止痒,抗过敏;
荆芥穗是解表,皮肤瘙痒就是有表邪,开汗腺,启腠理,加强体液的微循环而达到疏通的目的,抗过敏的目的。
胆草是清解肝经湿热,有胆草疗效更佳。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君臣佐使:
君药: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荆芥穗,蝉蜕是燥湿祛风和抗过敏的药,因为湿疹是湿与风造成皮肤微循环障碍而产生的过敏,它们是去除风和除湿、止痒、抗过敏的主药,所以它们是君药。
臣药:银花,栀子,赤芍,丹皮清三焦之火和血热。血热也是发生湿疹原因,赤芍、丹皮这两味药是清血热,通血脉的药,加强微循环的作用。赤芍还有滋养肝阴的作用,对于有肝阴虚的患者,尤为重要,银花清热除风,栀子清三焦之热兼有活血作用,所以定它们为臣药。佐药:薏苡仁,土茯苓,滑石是增强除湿的效果,这三味药能够去除体内外的湿热,湿彻底去除后,微循环系统就疏通了,湿疹才会痊愈得快定为佐药。
使药:胆草根是去除肝经湿热的药,湿疹大部分是肝经湿热引起的,肝经湿热郁蒸才引发皮肤湿疹,清解肝热,是治疗湿疹不可缺少的环节。君臣佐使互相配合才能够消除湿疹。治疗机理: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去除病因,祛风、除湿、清血热,风、热、湿去除后,就打开了微循环的通道,皮肤痒才会止,湿疹就会自然而然的消除。一些经年不愈的患者,主要是体内长期有湿与热的存在,才使得服用西药当时有效,不久就复发。西医没有治病因,是在止痒,这是患者多年不愈的原因。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安全疗效快捷。本中药组合物,理、法、方、药,清楚,每味药都丝丝入扣,配方极为合理。具有疗效高、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因为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寒、热、虚、湿、实灵活掌握用药,所以有100%的疗效。湿疹目前是常见病、高发病,而且利用其它方法治疗,疗效越来越不可靠,有的患者的湿疹非常的顽固,有的长达10多年不痊愈,反复发作,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就会痊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基本药物不能随便加减,分量不能任意更改,这样才能保证该方整体性和完整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疗效。
临床试验
诊断依据:湿疹症状符合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标准,包括瘙痒,红斑,丘疹,糜烂,渗液等。
排除标准:(1)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皮肤病;(2)孕妇、哺乳期妇女;(3)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病、血液病;(4)其他疾病引起的皮肤瘀斑、红点瘙痒。
病例组成:小孩65人,成年男性19人,成年女性16人,共100人。
给药方案:给病人服用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并可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小范围的适当调整剂量,例如采用实施例2的组合物和给药方式。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皮损消退≥95%;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皮损消退≥70%;
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统计
效果类型 病例(总数100) 比例
痊愈 95 95%
显效 5 5%
无效 0 0%
统计结果显示,使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如实施例1所述的组合物对100名患者进行治疗,有95%的治愈率,5%的患者显效,只要能够忌口,可以达到100%的彻底治愈率。
毒副作用:
该方对肝肾没有损害,所以没有特别的疗程,只是身体较弱者,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遵医嘱。
禁忌:
服药期间忌燥辣之物,凡是香味的佐料都燥火,必须禁忌,动物、植物性油脂的食品尽量不要吃,含油脂高的花生、核桃、芝麻少吃或者不吃,有外感更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不要把微循环补凝了,补凝了疗程就会延长。身体羸弱者减量服药,或者遵照医师的嘱咐服药,医师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身体强弱用药。
典型临床病例:
覃xx,男,43岁,木匠。生湿疹10多年,全身有发红的丘疹,丘疹连成片形成红斑,奇痒。抠破后还流水液。曾经到过成都、重庆去找专家治疗过,都是当时有效,停药就复发,并且逐渐加重。后来发展越来越严重,全身皮肤起红色丘疹,巨痒,彻夜难眠。他到我处治疗,吃了这个方药,大约服了10天左右就一天比一天好转。至今3年来吃燥辣的,酗酒都没有复发过。
王xx,男,教师,30岁。有一天身上痒,就到医院去弄药吃,药越吃越痒,打针,静脉输液,都没有见好转的迹象,而且一天一天的加重。全身长满红色的丘疹,巨痒难忍,彻夜难眠,曾经两天两夜没有睡觉,后来到我处来治疗,他神色疲惫,双手不停的抓身体,口里还不断的哼哼着,也不敢坐,不断的走动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烦和难忍的巨痒。我开了此方药,他当天晚上就能够入眠了,而且症状每天逐渐的减轻,大约10天后治疗痊愈了,全身皮肤还脱了一层坏死了的皮肤,这是因为皮肤表面微循环受阻,皮肤缺乏营养而坏死后脱落的。这次治疗痊愈后,从此就再没有发生过皮肤病。
卢xx,女,5岁,每年春天都要发生湿疹,年年治疗,年年发,2008年特别厉害,以前的药物根本就没有效果,而且越治越严重。孩子体胖,舌苔厚腻,微黄,全身长满湿疹,呈红色,抓破了地方还有液体渗出,奇痒。以这个处方吃了3天,由开始的红色湿疹变成了紫色,渗出液没有了,皮肤痒停止,舌苔开始变薄,6天后就彻底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白鲜皮6g、地肤子6g、蛇床子6g、赤芍8g、牡丹皮12g、金银花15g、栀子15g、薏苡仁8g、土茯苓8g、滑石6g、蝉蜕6g、荆芥穗4g、胆草根3g粉碎过筛,制成药丸,成人每次5g,3岁小孩服用成年人的1/4,6岁小孩服用成年人的2/5,9岁小孩服用成年人的1/2,一日3次。
实施例2
将白鲜皮8g、地肤子10g、蛇床子8g、赤芍8g、牡丹皮12g、金银花18g、栀子15g、薏苡仁10g、土茯苓8g、滑石8g、蝉蜕6g、荆芥穗8g、胆草根3g加水淹没药约2公分,泡约半小时,微火慢煎开后煮10分钟,成人每次150ml,1岁小孩每次12ml,3岁小孩服用成年人的1/4,6岁小孩服用成年人的2/5,9岁小孩服用成年人的1/2,一日3次。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3)

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白鲜皮6份、地肤子6份、蛇床子6份、赤芍8份、牡丹皮12份、金银花15份、栀子15份、薏苡仁8份、土茯苓8份、滑石6份、蝉蜕6份、荆芥穗4份、胆草根3份。
2.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配制而成:白鲜皮8份、地肤子10份、蛇床子8份、赤芍8份、牡丹皮12份、金银花18份、栀子15份、薏苡仁10份、土茯苓8份、滑石8份、蝉蜕6份、荆芥穗8份、胆草根3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药学可接受载体。
CN201210410167.6A 2012-10-13 2012-10-13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23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0167.6A CN102872388B (zh) 2012-10-13 2012-10-13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0167.6A CN102872388B (zh) 2012-10-13 2012-10-13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2388A CN102872388A (zh) 2013-01-16
CN102872388B true CN102872388B (zh) 2014-04-02

Family

ID=47474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016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72388B (zh) 2012-10-13 2012-10-13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723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9070A (zh) * 2016-03-31 2016-07-13 单县领翔金银花种植合作社 一种治疗产后湿疹的中药
CN106434057A (zh) * 2016-08-28 2017-02-22 骆志明 清热祛湿婴儿护肤手工研磨皂
CN106266830A (zh) * 2016-09-05 2017-01-04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辨证治疗湿疹161例";张清旺;《陕西中医》;20051231;第26卷(第11期);第1189-1190页 *
张清旺."中医辨证治疗湿疹161例".《陕西中医》.2005,第26卷(第11期),第1189-1190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2388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1729A (zh) 一种治疗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静脉炎的外用中药
CN101869626B (zh) 中药复方制剂舒阴液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4116981A (zh) 治疗妇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中药组合物的医用护垫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72388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11128A (zh) 一种预防口腔溃疡的漱口水
CN104984303A (zh) 一种治疗小儿黄疸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69636B (zh) 紫油生肌膏
CN103638316B (zh) 一种治疗皮炎的中药制剂
CN102078549A (zh) 治疗蛲虫病的中药
CN104940729A (zh) 一种治疗胆结石的中药
CN103263606B (zh) 一种足浴护理治疗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5381020A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外用药物
CN103211911A (zh) 一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药物
CN107875284A (zh) 一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621B (zh) 一种快速治疗酒渣鼻的中药制剂
CN102579777A (zh) 一种治疗搔痒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CN103212025A (zh)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药制剂
CN102793827A (zh) 一种治疗血热型失眠的中药制备方法
CN102579772A (zh) 一种治疗痰浊壅塞型臁疮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CN102631633B (zh) 一种治疗便秘型红丝疔的中药洗剂制备方法
CN102688455B (zh) 治疗胃痛的蒲公英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
CN106074694A (zh) 一种夏枯草湿疹洗剂
CN102366591B (zh) 一种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96705A (zh) 牛皮癣外用中药酊剂
CN105214065A (zh) 外用冻疮散、制备工艺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1810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