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0490A -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0490A
CN102870490A CN2012800009081A CN201280000908A CN102870490A CN 102870490 A CN102870490 A CN 102870490A CN 2012800009081 A CN2012800009081 A CN 2012800009081A CN 201280000908 A CN201280000908 A CN 201280000908A CN 102870490 A CN102870490 A CN 102870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dp
carrying
user
judged result
encapsu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9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0490B (zh
Inventor
周军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03592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91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70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0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0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0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6Transport layer protocols, e.g. TCP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over wirel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4Adaptation or special uses of UDP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根据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发送端在接收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将一些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封装为UDP-Lite协议的报文,较现有技术,减少了对报文的载荷的校验,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第六版互联网协议)技术已日渐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多。同时,由于可分配的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第四版互联网协议)地址日益紧张,移动宽带网络支持向IPv6的演进势在必行。
当移动宽带网络的PS(Packet Switch,分组交换)域核心网演进到IPv6之后,例如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业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与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与SGSN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S-GW与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S-GW与eNodeB(Evolved Node B,演进型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等都支持IPv6传输之后,GTP(GPRSTunneling Protocol,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隧道协议)就要承载在IPv6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之上,所有的控制面和用户面上的GTP报文都必须计算校验和。而UDP的校验和计算包括UDP头的校验和计算和UDP负荷的校验和计算。UDP的校验和由发送端计算,然后由接收端验证,如果接收端检测到校验和有差错,GTP报文就要被丢弃。在某些情况下,丢掉这个包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那些包比较大的语音或视频等业务。而对于语音或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好的业务进行上述UDP的校验和计算,会显著降低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用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包括:
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判断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具体为:
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包括:
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进行封装,具体为:
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创建或更新承载,并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以使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包括:
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创建或更新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若所述指令信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具体为:
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所述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网元设备,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网元设备,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所述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网元设备,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网元设备,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
创建或更新单元,用于创建或更新承载;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网元设备,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网元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创建或更新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如上所述的网元设备,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发明的第十三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数据传输的网元设备,所述网元设备采用上述的网元设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UDP-Lite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PDP上下文激活或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减少了对报文的载荷的校验,显著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2G或3G用户侧发起PDP上下文二次激活的创建或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S4SGSN组网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的创建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7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S4SGSN组网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的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S4SGSN组网网络侧发起专有承载的创建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1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S4SGSN组网网络侧发起专有承载的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2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EPC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创建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3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EPC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几个概念进行解释。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一般应用于分组网络,用户的数据基于单个UDP分组传输。
UDP-Lite:User Datagram Protocol Lite,轻量级用户数据报协议。UDP-Lite协议的校验和字段的校验范围是可以变化的,其适用于语音或视频类对误码率大于阈值的业务。
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为GSN之间的用户数据和信令信息的传输提供隧道。GTP协议是为GPRS网络的Gn和Gp接口而定义的,是GPRS隧道协议。包括GTP控制平面(简称GTP-C)和数据传输(简称GTP-U)协议,允许多种协议的数据报在UMTS或GPRS骨干网上的SGSN之间,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Support Node,以下简称GGSN)之间传输。
GTPU: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隧道协议用户面部分(User plane of 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U),可以完成用户数据加封装或解封装。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一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Packet Data Protocol,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PDP上下文激活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以下简称QoS)参数。
其中,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接收端可以是能够依据接收到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响应消息以建立GTP隧道的网元设备,如GGSN。所述发送端为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以建立GTP隧道的网元设备,如SGSN。所述PDP上下文创建包括PDP上下文的一次创建和PDP上下文的二次创建。
步骤102、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接收端根据所述QoS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是否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若是,则所述PDP上下文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其中,判断所述PDP上下文是否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可具体通过:首先,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然后判断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则所述PDP上下文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所述PDP上下文不是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可仍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UDP协议进行封装。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可人为设定。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的获取可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进行输入来获取,也可预存在存储区中从所述存储区中获取。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所述响应消息的目的是为了告知接收端是否接受所述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请求,若接受,则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就建立了GTP隧道。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可通过该GTP隧道进行信息的传输。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所述判断结果信息是为了告知所述发送端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GTP隧道的用户面隧道是否可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以使发送端根据告知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响应,即对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的用户面隧道进行UDP-Lite协议封装。
本实施例是基于现有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或3G(第三代手机通信技术)网络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本实施例通过对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实现UDP-Lite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PDP上下文激活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二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201、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其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发送端为以是SGSN。所述接收端可以是GGSN,如图3所示的实例。
步骤202、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步骤203、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发送端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以下简称GTPU报文),并将所述GTPU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以下Checksum Coverage)字段设置为预设值。这里需要说明是:在UDP-Lite协议中,一个数据报文到底需不需要对其进行校验,或者是校验多少位可由用户控制。并且UDP-Lite协议就是用UDP协议的Length字段来表示其Checksum Coverage的,所以当UDP-Lite协议的Checksum Coverage字段等于整个UDP数据报(包括UDP头和载荷)的长度时,UDP-Lite产生的包也就和传统的UDP包一模一样。若Checksum Coverage为0,表示对整个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数据报进行校验。若Checksum Coverage>=8,表示对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数据报的前Checksum Coverage个字节进行校验。Checksum Coverage取除上述的值之外的值是非法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值可以是设定为8,即所述ChecksumCoverage取值为8,在校验和计算时只对数据报的前8个字节进行校验,即只对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的GTPU报文的报文头进行校验,不对GTPU报文的载荷进行校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UDP协议封装的数据报需要对数据报的报头和载荷同时校验的问题,提高了数据的传输效率。
如图3所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2G或3G用户侧发起PDP上下文二次创建或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的示意图。本应用实例为用户侧发起的PDP上下文二次创建或更新,由GGSN根据QoS参数判断是否通过UDP-Lite来封装该二次创建的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并通过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或Upd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告知SGSN设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述内容。,包括下述步骤。
对于用户侧发起的PDP上下文的二次创建,包括:
步骤111、SGSN向所述GGSN发送Cre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创建PDP上下文。
步骤112、所述GGSN根据所述Cre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携带的QoS参数,判断待创建的所述二次创建的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SGSN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其中,若所述GGSN根据所述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中携带的QoS参数,判断出待创建的所述二次创建的PDP上下文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即所述二次创建的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大于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大于第二阈值,则所述二次创建的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当所述SGSN接收到所述GGSN返回的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后,所述SGSN和所述GGSN之间就建立起了GTP隧道。所述SGSN和所述GGSN之间交互的信息均可承载在该GTP隧道内进行传输。
步骤113、若所述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中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所述SGSN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二次激活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SGSN通过UDP-Lite协议将二次创建的PDP上下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GTPU报文,并将所述GTPU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8。发送端SGSN在向GGSN发送所述GTPU报文时,只对GTPU报文的报文头进行校验和计算。GGSN在接收所述GTPU报文后也只对报文头的校验和进行验证,免去了现有技术中还需要对GTPU报文负荷(即Checksum Coverage,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进行校验。
对于用户侧发起的PDP上下文的更新,包括:
步骤121、SGSN向所述GGSN发送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更新PDP上下文。
步骤122、所述GGSN根据所述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更新PDP上下文,然后根据所述Update PDP Context Request消息携带的QoS参数,判断待更新的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SGSN反馈携带有判断结果的Update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
同样地,若所述GGSN根据所述Cre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中携带的QoS参数,判断出待更新的所述PDP上下文二次激活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则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其中,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的判断可采用上述的判断过程来实现。当所述SGSN接收到所述GGSN返回的Update PDP ContextResponse消息后,所述SGSN和所述GGSN之间就建立起了GTP隧道。所述SGSN和所述GGSN之间交互的信息均可承载在该GTP隧道内进行传输。
步骤123、若所述Update PDP Context Response消息中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封装,则SGSN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二次激活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以使得被封装的所述PDP上下文二次激活承载在已建立的GTP隧道内进行传输。
其中,SGSN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的过程同上,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三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其中,本实施例是基于4G(第四代手机通信技术)网络,例如SGSN通过S4接口接入到EPC网络的组网方式的组网(以下简称S4SGSN组网)或EPC网络,实现的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地,接收端接收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接收端可以是可发送承载创建或更新消息以建立GTP隧道的网元设备,如SGSN;或者是转发接收到的承载创建或更新消息的网元设备,如S-GW。所述接收端具体可以是PDN(Public Data Network,公用数据网)网关(以下简写P-GW)。其中所述承载包括专有承载和缺省承载。
步骤302、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接收端根据所述QoS参数,判断所述承载是否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若是,则所述承载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其中,判断所述承载是否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可具体通过: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均是,则所述承载为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所述承载不是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可仍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UDP协议进行封装。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可人为设定。接收端向所述发送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的目的是为了告知接收端是否接受所述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请求,若接受,则所述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就建立了GTP隧道。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可通过该GTP隧道进行信息的传输。所述响应消息中携带的所述判断结果信息是为了告知所述发送端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可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以使发送端根据告知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响应,即对错包容忍度高的业务的用户面隧道进行UDP-Lite协议封装。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四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401、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其中,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承载包括专有承载和缺省承载。所述接收端可以是可发送承载创建或更新消息以建立GTP隧道的网元设备,如SGSN;或者是转发接收到的承载创建或更新消息的网元设备,如S-GW。所述接收端具体可以是P-GW。
步骤402、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步骤403、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发送端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GTPU报文,并将所述GTPU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Checksum Coverage)字段设置为预设值。其中预设值的选定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是基于现有的4G网络中用户侧发起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以建立GTP隧道所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实施例通过对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承载,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UDP-Lite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6和7所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S4SGSN组网下用户侧发起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S4SGSN组网下用户侧发起的专有承载的创建或更新,由P-GW根据QoS参数判断是否通过UDP-Lite封装专有承载,并通过Create Bearer Request或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告知S-GW和SGSN设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述内容。
如图6所示,S4SGSN组网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的创建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包括:
步骤311、SGSN发起Bearer Resource Command消息请求创建专有承载。
步骤312、S-GW将接收自所述SGSN发起的Bearer Resource Command消息请求转发至P-GW。
步骤313、P-GW根据Bearer Resource Command消息携带的QoS参数,判断待创建的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S-GW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
步骤314、S-GW根据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进行封装,并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SGSN。若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W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315、SGSN根据接收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并向所述S-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若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SN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是DT(direct tunnel,直接隧道)模式,SGSN还需要将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无线网络控制器(以下简称RNC)。RNC根据接收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若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RNC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316、S-GW在接收到所述SGSN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P-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如图7所示,S4SGSN组网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的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对于S4SGSN组网下用户侧发起的专有承载更新,包括:
步骤321、SGSN发起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请求专有承载修改。
步骤322、S-GW将接收自所述SGSN发起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转发至P-GW。
步骤323、P-GW根据接收的所述Modify Bearer Command消息携带的QoS参数,判断待更新的专有承载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并向S-GW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
步骤324、S-GW根据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进行封装,并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SGSN。若Update Bearer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W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325、SGSN根据接收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若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SN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是DT模式,SGSN还需要将所述Update BearerRequest消息转发至RNC。RNC根据接收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进行封装。若Update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RNC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326、S-GW在接收到所述SGSN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P-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五所述数据传输方法也是基于现有4G网络,例如S4SGSN组网或EPC组网,实现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501、创建或更新承载,并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具体地,发送端发起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所述发送端具体可以P-GW。所述承载包括专有承载和缺省承载。P-GW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可仍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UDP协议进行封装。其中所述第一阈值与所述第二阈值可人为设定。
步骤502、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以使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其中,在S4SGSN组网中,所述接收端可以是S-GW或SGSN。在EPC组网中,所述接收端可以是S-GW或eNodeB。
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施例六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601、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创建或更新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具体地,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
步骤602、若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具体地,所述接收端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上述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是基于现有的4G网络中网络侧发起承载的创建或更新以建立GTP隧道所提出的数据传输方法。上述实施例通过对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承载,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实现UDP-Lite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如图10和11所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S4SGSN组网下网络侧发起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S4SGSN组网,网络侧发起的专有承载的创建或更新,由P-GW根据专有承载的QoS参数判断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专有承载,并通过Create Bearer Request或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告知S-GW和SGSN设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述内容。
如图10所示,S4SGSN组网网络侧发起专有承载的创建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包括:
步骤511、P-GW创建专有承载时,根据所述专有承载的QoS参数判断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并向S-GW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
步骤512、S-GW根据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并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SGSN。若Create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W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13、SGSN根据接收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并向所述S-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若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SN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是DT模式,SGSN还需要将所述Create BearerRequest消息转发至RNC。RNC根据接收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进行封装。若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RNC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14、S-GW在接收到所述SGSN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P-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如图11所示,S4SGSN组网网络侧发起专有承载的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包括:
步骤521、P-GW更新专有承载时,根据所述专有承载的QoS参数判断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并向S-GW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
步骤522、S-GW根据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并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SGSN。若Update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W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23、SGSN根据接收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并向所述S-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若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SN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若是DT模式,SGSN还需要将所述Update BearerRequest消息转发至RNC。RNC根据接收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对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若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RNC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24、S-GW在接收到所述SGSN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更新消息后,同样向P-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更新消息。
如图如图12和13所示,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实现EPC组网下网络侧发起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如图所示,对于EPC组网,网络侧发起的专有承载创建或更新,由P-GW根据专有承载的QoS参数判断是否通过UDP-Lite来封装GTPU报文,并通过CreateBearer Request或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告知S-GW、MME和eNodeB。具体实现过程如下述内容。
如图12所示,EPC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创建时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对于网络侧发起的专有承载创建,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531、P-GW创建专有承载时,根据所述专有承载的QoS参数判断所述专有承载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并向S-GW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
步骤532、S-GW处理专有承载建立,并根据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专有承载,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Cre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MME。若Create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W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33、MME处理专有承载建立,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Create Bearer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eNodeB。
步骤534、eNodeB处理专有承载建立,并根据所述Create Bearer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并向MME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若Create Bearer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eNodeB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35、MME在接收到所述eNodeB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S-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步骤536、S-GW在接收到所述MME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P-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如图13所示,EPC用户侧发起专有承载更新情况下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对于网络侧发起的专有承载更新,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541、P-GW更新专有承载时,根据所述专有承载的QoS参数判断所述专有承载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并向S-GW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的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
步骤542、S-GW处理专有承载建立,并根据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专有承载,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MME。若Update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S-GW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43、MME处理专有承载更新,同时将接收到的所述UpdateBearer Request消息转发至所述eNodeB。
步骤544、eNodeB处理专有承载更新,并根据所述Update Bearer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决定是否通过UDP-Lite协议封装所述专有承载,并向MME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若Update Bearer Request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eNodeB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专有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步骤545、MME在接收到所述eNodeB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S-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步骤546、S-GW在接收到所述MME返回的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后,同样向P-GW返回应答专有承载建立消息。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述,所述网元设备包括:接收单元1、判断单元2和发送单元3。其中,所述接收单元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单元2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所述发送单元3用于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所述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本实施例所述网元设备可以是GGSN。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实施例是基于现有2G或3G网络提出的网元设备。本实施例所述网元设备通过对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PDP上下文,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本实施例可以输出PDP上下文激活的是否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判断结果,以使接收端网元设备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作出相应地响应,较现有技术将所有PDP上下文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述,所述网元设备包括:发送单元6、接收单元4和封装单元5。其中,所述发送单元6用于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所述接收单元4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所述封装单元5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网元设备可具体是SGSN。本实施例所述封装单元可具体用于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实施例二是基于现有2G或3G网络提出的网元设备。本实施例二所述网元设备通过接收到的响应信息携带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PDP上下文激活,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实施例二所述网元设备可实现UDP-Lite协议的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PDP上下文激活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所述网元设备包括:接收单元12、判断单元13和发送单元14。其中,所述接收单元12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所述判断单元13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所述发送单元14用于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所述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本实施例中所述网元设备可以是P-GW。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实施例三是基于现有4G网络,例如S4SGSN组网或EPC组网,提出的网元设备。本实施例所述网元设备通过对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承载,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本实施例可以输出所述承载的是否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判断结果,以使接收端网元设备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作出相应地响应,较现有技术将所有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17中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网元设备包括:发送单元15、接收单元16和封装单元17。其中,所述发送单元15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所述接收单元16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所述封装单元17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本实施例四是基于现有4G网络,例如S4SGSN组网或EPC组网,提出的网元设备。本实施例四所述网元设备通过接收到的响应信息携带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承载,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实施例四所述网元设备可实现UDP-Lite协议的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18中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所述网元设备包括创建或更新单元18、判断单元19或发送单元20。所述创建或更新单元18用于创建或更新承载。所述判断单元19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所述发送单元20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本实施例五是基于现有4G网络,例如S4SGSN组网或EPC组网,提出的网元设备。本实施例所述网元设备通过在创建或更新承载时,同时对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进行判断,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承载,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本实施例可以输出所述承载的是否能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判断结果,以使接收端网元设备根据所述判断结果作出相应地响应,较现有技术将所有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网元设备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所述网元设备包括:接收单元21和封装单元22。其中,所述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创建或更新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所述封装单元22用于在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该预设值的选取可参照上述数据传输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六是基于现有4G网络,例如S4SGSN组网或EPC组网,提出的网元设备。本实施例六所述网元设备通过接收到的指令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来确定是否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对于一些可以通过UDP-Lite进行封装的承载,尤其是那些语音和视频等对错包容忍度比较高的业务,通过本实施例六所述网元设备可实现UDP-Lite协议的封装,较现有技术将所有承载均通过UDP协议封装,能显著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实施例。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数据传输的网元设备。所述的一组网元设备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网元设备。其中,所述一组网元设备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述的网元设备,具体如图3所示的实例。所述的一组网元设备还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所述的网元设备,具体如图6和7所示的实例。所述的一组网元设备还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五和实施例六所述的网元设备,具体如图10、11、12和13所示的实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5)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包括:
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判断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具体为:
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服务质量参数;
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并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包括:
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7.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若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具体为:
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或更新承载,并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以使所述接收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包括:
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
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创建或更新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若所述指令信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则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具体为:
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13.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所述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15.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PDP上下文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PDP上下文的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PDP上下文对应的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17.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发送端返回携带有所述判断结果信息的响应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19.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接收端发送承载的创建或更新消息,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携带有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创建或更新响应消息,所述响应消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创建或更新消息返回的,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接收端根据所述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响应消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21.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或更新单元,用于创建或更新承载;
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得出判断结果;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接收端发送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的指令消息,以使所述发送端在接收到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具体用于获取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并判断所述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中的误码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丢包容忍度是否大于所述第二阈值,若均是,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否则,得出判断结果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不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
23.一种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指令信息,所述指令信息携带有判断结果信息,所述判断结果信息为所述发送端根据创建或更新的承载的服务质量参数,判断出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是否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的结果;
封装单元,用于在所述指令信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对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进行封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装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令信息携带的判断结果信息为能通过UDP-Lite协议进行封装时,通过UDP-Lite协议将所述承载的用户面隧道封装为数据传输协议报文,并将所述数据传输协议报文的报文头中的校验和覆盖域字段设置为预设值。
2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至少一组用于数据传输的网元设备;所述的一组网元设备为上述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网元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网元设备;或者,所述的一组网元设备为上述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网元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网元设备;或者,所述的一组网元设备为上述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第三网元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第四网元设备。
CN201280000908.1A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02870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35929.7A CN105491686B (zh)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7998 WO2014000307A1 (zh)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5929.7A Division CN105491686B (zh)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0490A true CN102870490A (zh) 2013-01-09
CN102870490B CN102870490B (zh) 2016-01-13

Family

ID=4744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5929.7A Active CN105491686B (zh)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CN201280000908.1A Active CN102870490B (zh)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5929.7A Active CN105491686B (zh) 2012-06-30 2012-06-30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467535B2 (zh)
EP (1) EP2854473B1 (zh)
JP (1) JP5965061B2 (zh)
CN (2) CN105491686B (zh)
RU (1) RU2606063C2 (zh)
WO (1) WO201400030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0200A (zh) * 2015-09-02 2015-12-02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基于定制light-udp协议的物联网医疗系统的视频通信方法
CN110012458A (zh) * 2018-01-04 2019-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商ip地址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12859A (zh) * 2018-09-17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接收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2073285A (zh) * 2019-06-10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误码通告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54473B1 (en) * 2012-06-30 2017-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eleme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23239A1 (en) * 2015-10-28 2021-05-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r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2953752B (zh) * 2019-12-11 2023-01-13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单设备网元的通用控制方法及系统
TWI776270B (zh) * 2020-11-05 2022-09-01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基於隧道協定的中繼節點與封包封裝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8359A (zh) * 2001-11-23 2005-04-20 诺基亚公司 Ims业务的无线电承载业务
CN1860713A (zh) * 2003-09-30 2006-11-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分组交换网络进行实时传输的媒体分组结构
CN101072183A (zh) * 2007-06-11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保证方法和装置
US7778242B1 (en) * 2001-11-27 2010-08-17 Alcatel Lucent Protecting content of a packet containing speech data using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4072B2 (ja) * 1999-08-03 2010-04-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IP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QoS保証装置
JP3526032B2 (ja) * 2000-11-08 2004-05-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及びipパケットの転送方法
JP3873678B2 (ja) * 2001-07-19 2007-01-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ビデオパケット伝送装置及びビデオパケット伝送方法
EP1503548A1 (en) * 2003-08-01 2005-02-02 fg microtec GmbH Distributed Quality of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
US8804765B2 (en) * 2005-06-21 2014-08-12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Dynamic 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
US20070104224A1 (en) * 2005-11-04 2007-05-10 Conner Keith F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transport protocols
CN100531137C (zh) * 2006-08-25 2009-08-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组播业务中建立控制面隧道的方法
TWI328373B (en) * 2006-11-08 2010-08-01 Ind Tech Res Inst Method and system for guaranteeing qos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networks
WO2008104099A1 (en) * 2007-02-28 2008-09-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ove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5604B2 (en) 2007-06-07 2013-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ectuating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tunnels for utiliz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N101877860B (zh) 2009-04-28 2016-0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877915B (zh) 2009-04-28 2014-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中继站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EP2854473B1 (en) * 2012-06-30 2017-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network eleme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8359A (zh) * 2001-11-23 2005-04-20 诺基亚公司 Ims业务的无线电承载业务
US7778242B1 (en) * 2001-11-27 2010-08-17 Alcatel Lucent Protecting content of a packet containing speech data using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CN1860713A (zh) * 2003-09-30 2006-11-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通过分组交换网络进行实时传输的媒体分组结构
CN101072183A (zh) * 2007-06-11 2007-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流的服务质量保证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0200A (zh) * 2015-09-02 2015-12-02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基于定制light-udp协议的物联网医疗系统的视频通信方法
CN110012458A (zh) * 2018-01-04 2019-07-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协商ip地址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12859A (zh) * 2018-09-17 2020-03-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接收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0912859B (zh) * 2018-09-17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接收报文的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888904B2 (en) 2018-09-17 2024-01-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cket sending method, packet receiv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073285A (zh) * 2019-06-10 2020-1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误码通告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606063C2 (ru) 2017-01-10
WO2014000307A1 (zh) 2014-01-03
RU2015102933A (ru) 2016-08-20
CN105491686B (zh) 2019-05-28
US20150110133A1 (en) 2015-04-23
EP2854473B1 (en) 2017-09-27
EP2854473A4 (en) 2015-09-09
JP5965061B2 (ja) 2016-08-03
CN105491686A (zh) 2016-04-13
EP2854473A1 (en) 2015-04-01
US9467535B2 (en) 2016-10-11
CN102870490B (zh) 2016-01-13
JP2015526954A (ja)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0490B (zh) 数据传输方法、网元设备及通信系统
JP7440562B2 (ja) 情報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00401729C (zh) 规定头标字段压缩的方法及相关系统和设备
CN106817726A (zh) 数据报文发送接收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530706A (zh) 一种传输下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35437B (zh) 一种用户面数据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784670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57553A (zh) 用户面链路建立方法、基站及移动性管理设备
CN103747502A (zh) 一种gtp隧道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120540A (zh) 传输报文的方法、代理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036304B (zh) 为终端提供最大传输单元长度的方法及分组交换网关
US2020010030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gtp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1442715B (zh) 一种gprs网络扁平化架构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EP1969779B1 (en) Redirecting data flow of a secondary pdp to a primary pdp before establishing the secondary pdp context
CN110536484A (zh) 多连接系统中的数据无线承载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57386A (zh) 数据发送方法与装置及数据接收方法与装置
RU2628771C1 (ru) Способ, систем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гласования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
CN103346945B (zh) Capwap隧道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573078A (zh) Tcp数据包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918915B (zh) 一种业务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US9742528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messages sent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600643A1 (en) Method, system and related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service type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