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0035B - 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 Google Patents

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0035B
CN102870035B CN201180019000.0A CN201180019000A CN102870035B CN 102870035 B CN102870035 B CN 102870035B CN 201180019000 A CN201180019000 A CN 201180019000A CN 102870035 B CN102870035 B CN 102870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degrees
contact lens
corrected zone
irregular astigmat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90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0035A (zh
Inventor
洲崎朝树
后藤裕二
前田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nicon Co Ltd
Osaka University NUC
Original Assignee
Menicon Co Ltd
Osaka University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nicon Co Ltd, Osaka University NUC filed Critical Menic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70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0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0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0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7Contact lens fitting; Contact lenses for orthokeratology; Contact lenses for specially shaped cornea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08Series of lenses, lens blan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2202/00Generic optical aspects applicable to one or more of the subgroups of G02C7/00
    • G02C2202/22Correction of higher order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s, wave front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效提供可达到针对由圆锥角膜等引起的、不能被常规透镜或接触透镜矫正的不规则散光(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满意的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的新技术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接触透镜不依赖于为每位佩戴者的定制,而是可通过实践和新颖结构而在工业上大量生产。公开了一种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在特定径向线(30)的一侧上提供正矫正区域(27),且在另一侧上提供负矫正区域(28),而在任何矫正区域(27、28)透镜度数被配置为使绝对值从周边边缘部分朝中央部分逐渐变大。

Description

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矫正由圆锥角膜等引起的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背景技术
过去,处方透镜和接触透镜用于眼睛的屈光不正。这些眼镜和接触透镜通过根据佩戴者眼睛的光学特性而被处方,矫正眼睛的光学特性以提供良好的视力。特别地,利用接触透镜,各种类型的研究正在前进以实现更好的视力,且例如从过去以来提出了许多结构,其目的在于例如,诸如矫正散光或远视时改善周向方向中的位置稳定性、矫正远视时实现双焦光学特性、当佩戴时提高舒适度等。本发明的其中一位发明人也在日本专利号3870219(专利文档1)中公开了配备有共同的新颖结构的一系列组合的接触透镜,即使当角膜上的位置位移时也没有显著的视觉质量损失。
从这样的事实可理解,即,其光学特性由球面透镜度数、圆柱透镜度数以及圆柱透镜轴方向规定,传统结构的眼镜以及接触透镜对近视、远视、老花眼、散光具有有效的矫正效果。另一方面,利用这种眼镜和接触透镜,即使当球面透镜度数、圆柱透镜度数以及圆柱透镜轴方向足够与眼睛匹配时,仍然有许多抱怨,“很难看见”、“我不能清楚地看到物体”等。这种在过去不能用数值形式表示且由于眼睛的不规则散光造成的视力问题,被称为残余不规则散光。
已研究了对残余不规则散光具有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但是仍然不可能达到在实际操作层面提供的满意效果。例如,残余不规则散光通常是由角膜表面形状异常引起的,诸如圆锥角膜等,这样主流研究是通过佩戴覆盖角膜表面形状的异常部分的硬性接触透镜,并按压以矫正角膜表面形状以从本质上矫正角膜形状,或者在其和角膜之间形成泪镜,但存在这样的问题,诸如角膜表面形状的异常部分被硬性接触透镜的内表面侧强烈按压、硬性接触透镜导致的佩戴刺激、要求专家进行治疗、由于硬性接触透镜的角膜表面形状产生的不规则散光的过度矫正而新出现产生于角膜的后表面形状的残余不规则散光等,所以还未达到满意点。考虑到这些,近年来,已尝试了降低压力、佩戴刺激的方法,以及通过佩戴覆盖巩角膜的更宽直径的硬性接触透镜的处方问题,但是还未获得对问题根源的解决办法。而且,存在使用LASIK技术等对透镜表面进行形状处理的研究,并制作客户定制的接触透镜来处理每位病人不一致的角膜表面形状,但如不使用高成本的激光技术、特定精密加工车床等,仍然很难实现该技术,所以由于加工技术和制造成本的问题,仍然无法实现实际使用。
同时,随着近年来光学和电子分析技术的显著进步,即使对于在过去其不能用数字值来衡量的残余不规则散光,也可以使用波前传感器来进行定量测量。通过在光学系统中使用该波前传感器,对于由泽尔尼克(Zernike)多项式表示的像差,不仅可以测量并用数字值形式表示可用传统结构的眼镜和接触透镜矫正是低阶像差,诸如近视、散光等,也可能测量并用数字值形式表示在过去被认为是残余不规则散光的高阶像差。
但是,即使可以使用波前传感器把眼睛的光学系统以数字值形式来表示残余不规则散光,对每个个体来说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模式不同,因此有必要制造具有光学特性的单独的接触透镜来矫正该问题。而且,即使以高精确度为每个个体矫正不规则散光的光学特性可与规定佩戴状态中的周向停留位置的定位机构一起给出,视觉质量也不稳定,因为不可能完全地控制角膜上接触透镜的位移。因为这样,最终跟过去一样,不仅不可能避免加工技术问题以及制造成本的问题,也很难说实现了满意的视觉质量,还存在这样的问题,仍然不可能实现对于残余不规则散光有有效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
专利文档1:日本专利号:3870219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建立在以上述情况为背景的情况下,目的是为了实现新颖技术,其通过使用近年来开发的波前传感器,不依赖用于每位佩戴者的客户定制,使用可工业上大量生产的实践新颖结构,来考虑眼睛的光学系统的不规则散光的测量信息,可有效地提供对于圆锥角膜等引起的不规则散光具有良好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而利用传统的眼镜或接触透镜不可能实现对其的矫正(残余不规则散光)。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首先研究了测量结果,对于具有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测试对象眼睛使用波前传感器,并研究了特性。结果,他们确定对于具有圆锥角膜的病人有共同的趋势,这是许多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案例的原因。而且,他们让具有圆锥角膜的病人佩戴具有各种光学特性的接触透镜,在佩戴透镜的情况下使用波前传感器测量光学特性,并进行更多研究。随后,他们发现通过以大规模生产的级别向市售接触透镜提供给定类型的光学特性,可以向由于圆锥角膜而具有残余不规则散光的病人展示良好的矫正效果,其能基于该知识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一模式是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适合于矫正由不规则散光导致的不对称度数差,包括:定位机构,被提供为规定处于佩戴状态的接触透镜的周向静止位置;使用正透镜度数的正矫正区域,在由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所述静止位置处的特定径向线的一侧上;以及使用负透镜度数的负矫正区域,在所述特定径向线的另一侧上,其中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被设置在所述正矫正区域的中央部分,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被设置在所述负矫正区域的中央部分。
具有根据该模式的结构的接触透镜是能矫正不规则散光的第一接触透镜,具有高度的实用性且在工业上可被大量生产。这是基于本发明人的新发现,即使对于由于个体之间大的差异、在过去被认为仅可能用客户定制来矫正的残余不规则散光,也可以使用在特定径向线上向其提供正矫正区域和负矫正区域的简单的光学特性以展示足够的矫正效果。
特别地,提供使用这种类型的简单光学特性的、用于有效矫正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背景是首要的,因为我们发现使用波前传感器而获得的关于病人眼睛的测量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将眼睛的光学系统中的残余不规则散光大概理解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具有共同趋势的像差,且第二,由于我们发现根据使用波前传感器而获得的关于佩戴接触透镜的病人眼睛的测量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展示对于残余不规则散光的足够矫正效果,即使具有光学特性的接触透镜没有与用于每个个体的残余不规则散光完美关联。
关于前面提到的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即,由于在残余不规则散光的角膜上存在不能用传统的眼镜或接触透镜来矫正的不均匀的度数分布,相信唯一的选择是单独处理事项,这样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即,本发明可能使用波前传感器信息通过设置特定度数分布的现成接触透镜来展示即使对于残余不规则散光也具有有效矫正的效果。
关于后面一点,利用不可能完全阻止眼睛的角膜上的移动的接触透镜,当使用波前传感器等为每个个体精确测量残余不规则散光且给出完全匹配的特性时,我们发现由于角膜上透镜的位移,存在这样的趋势,即,视觉质量不稳定。我们能确定与该情况相比,存在具有视觉质量稳定性的更好结果,且由此用如之前讨论的具有大致关联的光学特性的接触透镜对残余不规则散光的矫正效果,而对于每个个体没有完美地与残余不规则散光关联。这被认为是因为视觉质量不能用眼睛的光学系统的简单分析来捕获,并涉及人眼的视觉适应机制,利用该机制用眼睛的光学系统获得的信号在大脑中被处理,且也被认为例如与该发明人先前提出的专利文档1中的技术具有一些共同之处。即使利用波前传感器,基于这种大脑处理的区域也不能用数字值表示,且必须基于病人的主观判断,但其可使用统计数值被确定。
而且,通过在特定径向线上的一侧上设置正透镜度数,并在另一侧上设置负透镜度数,可以实现对于由于作为目标的高阶像差而产生的不规则散光的有效矫正效果,同时避免由于抑制接触透镜的最大厚度尺寸而恶化的佩戴舒适度。
同时,本发明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不是跟传统结构的硬性接触透镜那样使用泪镜来本质上矫正角膜形状的项目(item),所以期望使用传统的水凝胶软性接触透镜或硅水凝胶(silicone hydrogel)软性接触透镜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做,治疗变得非常简单,可以实现更好的佩戴舒适度,并大大降低佩戴硬性接触透镜的刺激。
注意在该模式中作为“定位机构”,可以使用任何通常已知的结构,对其可以在佩戴接触透镜时使用重力、眼皮压力等来设置周向静止位置,且根据特定条件,可以使用棱镜压载器或板关闭(slab-off)等作为定位机构。
而且,对于该模式的“不规则散光导致的不对称度数差”,其是这样的项目,即,眼睛的光学系统在角膜的透镜度数(屈光力)表示分布模式,其有不规则散光,不像近视和远视那样具有点对称,且不像散光那样具有线对称。随后,由于不规则散光造成的不对称度数差包括由于圆锥角膜导致的差异以及在诸如用于佩戴眼内透镜(IOL)或角膜屈光矫正(LASIK)等的眼外科手术后因眼内晶状体的倾斜设置、角膜屈光矫正的设置位置的偏心率等导致的差异。其也包括由于角膜后表面形状异常引起的差异,在使用硬接触透镜矫正圆锥角膜后,由于硬性接触透镜的角膜表面形状导致的不规则散光的过度矫正导致该异常。而且,由于任何这样的高阶像差引起的不规则散光也是具有大致一样的趋势的光学特性的项目,因此可以使用根据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接触透镜来展示同样的矫正效果。
而且,具有该模式的“为其设置最大或最小透镜度数的每个矫正区域的中央部分”指不包括每个矫正区域的外周边边缘的部分,且不是指每个矫正区域的数学几何中心,而是指朝向中心侧与每个矫正区域的外周边边缘隔离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模式是根据第一模式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特定径向线在由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所述接触透镜的所述周向静止位置处沿垂直方向延伸。
该模式的接触透镜特别有利于矫正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这很可能是由于许多情况的残余不规则散光是由于圆锥角膜,且基于我们通过统计的发现,由于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的共同趋势是由于圆锥角膜引起在眼睛底部发生肿胀部分,发生垂直方向不对称度数差,且慧形像差就如同用波前传感器测量的高阶像差那么容易发生。
作为该模式的“径向线沿垂直方向延伸”,这不严格限于是垂直线,且只要其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就可被接受,具体来说,可被识别为关于垂直线在周边两侧小于45度的倾斜垂直延伸而不是横向延伸的项目。
本发明的第三模式是根据第二模式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在特定径向线上,在顶侧提供正矫正区域,在底侧提供负矫正区域。
该模式的接触透镜可被更合适地用于矫正由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据统计,由于圆锥角膜引起的肿胀部分发生在眼睛的底部,通过在接触透镜的顶部设置正矫正区域以及在底部设置负矫正区域,可以基于其相对透镜度数差展示对不规则散光的更有效的矫正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三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在特定径向线上,正矫正区域和负矫正区域被形成为具有平滑变化的透镜度数。
具体来说,设计是这样的,跨特定径向线的整个长度延伸的透镜度数变化由二次曲线、三次曲线、使用多项式公式的曲线、正弦曲线等或其某些组合来表示,且这被用于进一步改善视觉质量。平滑变化是指,当将代表透镜度数变化的线上的所有点考虑为连接点时,在所有这些连接点处有共同的切线,且变化模式不包括存在两条切线的弯曲点。更优选地,通过使用也用于正矫正区域和负矫正区域的连接部位的共同切线而进行透镜度数改变,透镜度数被设为跨整条特定径向线而平滑变化。
本发明的第五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四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不对称度数差是圆锥角膜引起的不对称度数差,且透镜被用于矫正由于不对称度数差引起的不规则散光。
利用该模式,关注这样的事实,对其使用波前传感器测量由于圆锥角膜导致的不对称度数差的高阶像差之间存在许多慧形像差,这提供了特别对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产生有效矫正的接触透镜。其中,特别是当与第三模式结合时,这可被作为对垂直慧形像差展示有效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而被合适地提供。
本发明的第六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五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夹住相对于所述特定径向线的正交径向线,一半周侧被用作所述正矫正区域,且另一半周侧被用作所述负矫正区域。
该模式的接触透镜可展示对于发生在角膜的半周区域中的一个的圆锥角膜的典型症状的有效矫正效果。
本发明的第七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五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通过形成从一半周侧到另一半周侧超过相对于所述特定径向线的所述正交径向线形成所述正矫正区域或所述负矫正区域中的任一个,所述正矫正区域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相对尺寸不同。
该模式的接触透镜,除了展示对接近角膜的外周边边缘附近发生的圆锥角膜的症状的有效矫正效果,当佩戴在一般圆锥角膜上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稳定位置被设置在离角膜中心非常向上或向下时,也展示了有效的矫正效果。
本发明的第八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七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最大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最小透镜度数中的至少一个被设定在所述特定径向线上,并处于远离所述正矫正区域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中心的位置。
利用该模式的接触透镜,正矫正区域或负矫正区域的极值点(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位置或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位置)被设置为在透镜径向方向对应于佩戴接触透镜的眼睛的光学特性。
本发明的第九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八模式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最大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最小透镜度数都被设定在具有离开透镜几何中心0.5到2.5mm的间距的位置处。
利用该模式的接触透镜,根据数据研究结果以及圆锥角膜情况的研究结果,这特别适于矫正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
本发明的第十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九模式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的绝对值和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的绝对值彼此相同。
利用该模式的接触透镜,在避免对其他像差具有不利效果的同时,可以获得对于圆锥角膜引起的慧形像差的有效矫正作用。
本发明的第十一种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十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透镜通过与配备有用于通过球面透镜度数(近视、远视和老花眼)以及圆柱透镜度数(散光)矫正低阶像差屈光不正的透镜的眼镜组合而构成,并与这些眼镜合作矫正眼睛的光学系统。
利用该模式,除了使用接触透镜而矫正不规则散光引起的、是不对称度数差的高阶像差之外,也通过利用眼镜来矫正低阶像差,可以实现对于眼镜的屈光不正展示整体高矫正效果(合作的)的组合透镜。特别地,眼镜的透镜不要求对于高阶像差有矫正作用,且因为此,可以使用这样的项目,通常熟知的球面透镜度数(近视、远视和老化)以及圆柱透镜度数(散光)的组合根据必要性而被设置。随后,通过以这种方式组合通常提供的眼镜,并使用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特定组成的接触透镜,由于添加了用于低阶像差的矫正功能到接触透镜,可以避免设置多个标准并有更复杂的制造,因此可以将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标准提高到该量,并可以实现用于眼睛的有效、实用和低成本的矫正光学系统,其可展示有效的矫正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二种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十模式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透镜通过与用于通过球面透镜度数(近视、远视和老花)而矫正低阶像差屈光不正的硬性接触透镜组合而构成,并与所述硬性隐形眼睛合作而矫正眼睛的光学系统。
利用该模式,除了利用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来矫正不规则像差引起的作为不对称度数差的高阶像差外,可以实现组合的透镜,其对于眼睛的屈光不正有很好的整体矫正效果(合作)。当使用传统的硬性接触透镜矫正时,由于过度矫正角膜表面形状引起的不规则散光导致的角膜后表面形状,产生新的残余不规则散光。考虑到这个,通过从硬性接触透镜的上面或在硬性接触透镜的下面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背负形式的接触透镜(与硬性接触透镜合作),可以实现组合的透镜,其对于眼睛的屈光不正的展示整体高矫正效果。此时,软性接触透镜适于用作本发明的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而且,当在这样的情况中使用,两个接触透镜以背负形式重叠时,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和硬性接触透镜可被提前彼此粘合,或也可被彼此独立而佩戴。特别地,利用硬性接触透镜,不要求高阶像差矫正作用,且因为这样,可以使用这样的项目,其与传统熟知的球面透镜度数(近视、远视和老花)的组合按需要被设置。随后,通过以这种方式结合传统提供的硬性接触透镜而使用根据本发明而特定构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可以避免因向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添加低阶像差矫正功能而导致的设定多个标准和更复杂的制造,这样可以按将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标准提高到该量,且可以有效地、实际地、低成本地实现展示有效矫正效果的眼睛的矫正光学系统。
本发明的第十三种模式是根据第一到第十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具有通过球面透镜度数(近视、远视和老花)以及圆柱透镜度数(散光)矫正低阶像差屈光不正的光学特性。
利用该模式,不要求诸如眼镜的单独矫正光学系统,可以提供眼睛的矫正光学系统,其可简单地通过使用接触透镜来展示有效的矫正效果,不仅是诸如近视、远视和老花的眼睛的低阶像差,还有不能被传统地处理的、诸如残余不规则散光的眼睛的高阶像差。利用该模式的接触透镜,例如除了设置用于透镜的后表面和前表面中任一个的展示对低阶像差和高阶像差二者矫正效果的光学表面外,也可以对透镜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中的一个设置展示对低阶像差的矫正效果,同时在另一个上设置对于高阶像差展示矫正效果的光学表面。
本发明的第十四种模式是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具有彼此不同的不对称度数分布的多个接触透镜被组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接触透镜中,提供规定处于佩戴状态的所述接触透镜的周向静止位置的定位机构,以及使用正透镜度数的正矫正区域被提供在由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周向静止位置处的特定径向线的一侧上,而使用负透镜度数的负矫正区域被提供在所述特定径向线的另一侧上,以及各接触透镜的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以多个级别彼此不同,以便所述接触透镜被提供为将设定为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的项目组合到一起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使用根据该模式的结构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特别是作为材料的特定透镜的组合结构,可被理解为接触透镜组合,其组合具有多个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的接触透镜。随后,通过向市场提供这种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如同传统的近视矫正接触透镜等一样,仅通过根据病人来提供非客户定制的、多种光学特性被提前设定的接触透镜,可以提供可展示对于过去不能被处理的残余不规则散光有很好的矫正作用的接触透镜。特别利用这种模式,使用工业制造方法以及不要求对于高水平的位置了解或机器加工的装配方法,可以提供实践水平的、对残余不规则散光具有有效矫正作用的接触透镜,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是根据第十四种模式形成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其中通过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的最大值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的最小值之间的差以间隔两个屈光度的多个级别而不同,而使各接触透镜的光学特性不同。
根据该模式,可以对许多病人实现对于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有效矫正效果,同时将组合在一起的接触透镜抑制到合适的数目。
本发明的第十六种模式是根据第十四或第十五种模式形成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其中在用于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以多个级别不同的每个级别处,通过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的位置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的位置与所述特定径向线上的透镜几何中心以多个级别不同而进一步设定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
根据该模式,可以提供包括在组合系列中的接触透镜,该透镜根据分别设置在正矫正区域和负矫正区域的极值的位置的数量,展示了用于每个病人的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更为有效的矫正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七种模式是根据第十四到第十六种模式中的任一个形成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其中在用于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以多个级别不同的每个级别处,通过在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所述接触透镜的所述周向静止位置处使所述特定径向线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垂直方向的位置以多个级别不同而进一步设定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
根据该模式,例如即使当发生圆锥角膜的位置(被识别为顶点的位置)与用于每位病人的周向方向上不同,可以提供向每位病人展示对于残余不规则散光的更有效的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的组合系列。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提供展示良好矫正效果的接触透镜,即使是对于不能被传统的透镜或接触透镜矫正的、圆锥角膜等引起的不规则散光(残余不规则散光),而不依赖用于每位佩戴者的客户定制,并使用实用的且可在工业上被大量制造的新结构。而且,特别是利用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可以低成本地制造用于矫正很多由于圆锥角膜等而具有不规则散光的病人的接触透镜,并适于佩戴且更有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波前传感器的原理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通过使用泽尔尼克(Zernike)多项式从波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的算术处理而获得每个像差的图像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显示圆锥角膜症状的眼睛的放大的垂直截面的说明模型图。
图4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在特定径向线上的在图5中以图形形式示出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7示出了显示屏,其示出当已为特定病人规定处方时使用波前传感器获得的裸眼时的波前像差图,作为本发明的实例。
图8示出了显示屏,其示出以与图7的波前像差图相同的方式获取的裸眼时的波前像差、PSF以及MFT。
图9示出了显示屏,其示出以与图7的波前像差图相同的方式获取的裸眼时的泽尔尼克向量图。
图10示出了对应于图7的显示屏,其示出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时的波前像差图。
图11示出了对应于图8的显示屏,其示出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时的波前像差、PSF以及MTF。
图12示出了对应于图9的显示屏,其示出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时的泽尔尼克向量图。
图13示出了波前传感器的显示屏,其给出了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图中的A)的接触透镜并具有裸眼时(图中的B),每个泽尔尼克向量的对比显示。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模式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在特定径向线上的在图14中以图形形式示出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再一个模式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在特定径向线上的在图16中以图形形式示出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再一个模式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在特定径向线上的在图18中以图形形式示出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再一个模式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在特定径向线上的在图20中以图形形式示出的透镜度数分布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我们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波前传感器本身是已知的,但由于本发明是使用利用波前传感器而获得信息的项目,不仅是当获得本发明的基本发现时,而且也当确定本发明的效果时,我们将给出波前传感器的原理以及获得的信息的总结性描述以使得易于理解本发明。
特别地,眼睛的光学系统的屈光状态,包括可用眼镜矫正的球面度和散光度(包括散光轴),以及不能完全被眼镜矫正的不规则散光,都可用波前像差的概念来表示。当从垂直于光轴的表面上的每个点射出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睛的光学系统(即角膜和晶状体)被汇聚到视网膜上时,不汇集在同一个点而是设置在光轴上的状态被称为像差。而且,从每个点发射的光被认为形成整体表面并向着光轴方向前进,这样在每个瞬间光的表面被称为波前。随后,理想地,利用不具有像差的理想波前作为标准,波前被像差的存在而移位的状态被称为波前像差,且可以使用波前传感器测量包括所有这些屈光状态的波前像差。而且,利用波前传感器,通过分析使用波前传感器获得的波前像差信息,可以用数字值形式表示波前像差(用均方根(RMS)显示),使用泽尔尼克多项式来分解成多个波前元素并细分和用数字值形式表示可用眼镜矫正的波前像差元素(低阶像差:球面、散光)以及波前像差元素(高阶像差:慧形像差、球面像差等)等,且也可以将病人的视网膜的图像展示为模拟光学图像。
顺便说,为了参考,图1示出了波前传感器的原理以及由此获得的哈特曼(Hartmann)图像和波前像差图。在图1中,SLD(发光二极管)是用于测量的光源。而且,图2示出了说明图,其使得可以将由使用泽尔尼克多项式将由波前传感器获得的波前像差信息分解成多个波前元素而获得的每个阶表示的像差理解为利用波前像差图的图像。
同时,图3示出圆锥角膜的典型症状,其是作为本发明主题的高阶像差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的垂直横截面视图。如图3所示,圆锥角膜是角膜14上存在变陡位置、且设置在眼睛10中的晶状体12的前面的角膜14凸向前面并变薄的症状。利用导致了这样的圆锥角膜的眼睛,不对称度数差异作为不规则散光而发生,且对于利用波前传感器的、在前述图2中示出的泽尔尼克多项式金字塔中的第三到第四阶高阶像差的像差分析结果,由第三阶系数C3 -1和C3 1表示的慧形像差是高值。对于由C3 -1系数表示的这些垂直慧形像差以及由C3 1系数表示的水平慧形像差,可以将慧形像差的尺寸级别和方向理解为向量系数,其是与这些向量系数合成的向量。
但是,当我们考虑图3示出的角膜形状时,由于圆锥角膜而发生的慧形像差被认为是波前随着归因于圆锥角膜的角膜14的特定位置的陡峭化(图3中的较低部分)而变得较慢,且波前在顶部变得相对较快。而且,根据许多圆锥角膜病人的测量数据,利用使得眼睛的光轴作为原点的角膜前图像,在原点向左转的坐标,使用延伸到鼻侧的水平线作为0度,发现慧形像差的分布从大约90度的原点向着顶部而很高。这关联于发现位于自具有圆锥角膜的病人的角膜中心的近似垂直底部处的许多陡峭化位置。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作为图4示出的软性接触透镜而被提供。接触透镜20是由使用传统已知的方法,诸如模塑法、车床切削等、由通常已知的软性接触透镜材料诸如PHEMA、PVP、硅水凝胶(silicone hydrogel)等制成。
而且,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的基本形状,与过去熟知的软性接触透镜一样,被设定为具有合适的赋予透镜背部表面的基础曲线(BC),并具有考虑佩戴者的眼睛角膜的形状和大小的合适的透镜直径(DIA)。而且,除了透镜前表面形状被设置以满足最小透镜厚度外,传统已知的周边部分24和边缘部分25在提供光学系统的中心的光学部分22的周边形成,以获得较好的佩戴舒适度和佩戴稳定性。前述BC和DIA值的每个都优选地以预定间隔的多个级别被设定和制备,以便能处理个体差异。
而且,在该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上,作为周向静止定位机构,可使用利用重力的棱镜压载结构,例如,使得棱镜被设置在关于整个透镜的一个径向方向上并使得厚度尺寸不同,且通过在周边上的一个位置上形成厚度的重力作用部分,为此周边部分的厚度尺寸在周向位置不同。或者,在设置在透镜顶侧和底侧的部分,通过使得周边部分厚度尺寸向着径向方向外侧逐渐变薄,在大约水平方向上等切割周边部分外部边缘部分,可使用利用眼睑透镜接触压力的板关闭结构。换句话说,通过使用这种周向静止定位机构,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20的接触透镜时,在处于图4中的上下方向作为垂直方向的状态下,可以在角膜上获得稳定的定位。
然后,利用在中央部分提供的前述光学部分22,在由周向静止定位机构规定的周向静止位置佩戴透镜的状态(由图4的正视图表示的状态),夹住穿过光轴中心的水平方向线26的顶部区域和底部区域被赋予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具体来说,比水平方向线26更接近顶侧的区域被用作向其设置了正透镜度数的正矫正区域27,而比水平方向线26更接近底侧的区域被用作向其设置了负透镜度数的负矫正区域28。换句话说,利用图4示出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穿过光轴的垂直方向线被用作特定径向线30,且作为该特定径向线30上的一侧的顶部被用作正矫正区域27,而作为另一侧的底部被用作负矫正区域28。
事实上,对于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来说,没有整体上设置固定透镜度数,而是在每个区域27和28中设置以特定模式改变的透镜度数。
特别地,利用正矫正区域27,当逐渐改变的正透镜度数被设置以从外部周边边缘部分向着中央部分逐渐变大,对于负矫正区域28,逐渐变化的负透镜度数被设为从外部周边边缘部分向着中央部分逐渐变小(绝对值变得更大)。特别是对于该实施例,形成具有关于特定径向线30线性对称的透镜形状以及度数分布的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且用于正矫正区域27的最大透镜度数设定中心点和用于负矫正区域28的最小透镜度数设定中心点被设置在特定径向线上。
而且,对于该实施例,在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中,每个极值点(正矫正区域27中的最大透镜度数位置或负矫正区域28的最小透镜度数位置)被设置在大致的几何中心点,且使得透镜度数在极值点作为中心的周边平滑地变化。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对于该实施例的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中的透镜度数分布,当分别以与同样透镜度数范围的位置重叠的等高线形式表示时,使用大约在半圆中同心的多条线的等高线形状来表示透镜度数分布。在图5,透镜外部周边边缘部分是非线性的,但从计算的角度来说这仅仅是显示错误。
随后,对于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来说,特定径向线30上的等高线间隔在夹住极值点的两侧基本上相等,这样,极值点被设置为基本上是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的中心。特别地,图6将特定径向线30上的度数分布表示为图表,且如示出的,透镜度数变化被设置为具有平滑变化模式,其没有跨过整个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的台阶或断点。特别对于该实施例,在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中,在该特定径向线30上的度数分布被分别设置为二次曲线或正弦波曲线,且使用光学部分22的光轴上的共同切线来将这些连接。
对于本实施例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光学部分22被设置了这种度数分布,通过佩戴透镜,如之前讨论的,可以获得对于具有典型圆锥角膜的眼睛10的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的矫正效果,对于该典型圆锥角膜存在由于角膜的垂直向下方向中的变薄而引起的陡峭部分。
顺便,我们将示出一个特定的应用实例用于参考。病人是一位23岁的女性,被发现在左眼有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使用透镜来仅矫正低阶像差,可能获得0.7的矫正视力。但病人本人对视觉质量的满意度很低。这种情况下的眼镜透镜为球面透镜度数(S)-8.00屈光度(D),圆柱透镜度数(C)-3.00屈光度(D),以及轴向方向角(A)0度(水平方向)。
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示出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是为该病人处方的。利用该处方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正矫正区域27的极值是+3屈光度,且负矫正区域28极值是-3屈光度。
随后,在佩戴该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的状态下,处方用于矫正低阶像差的眼镜,且通过佩戴这些眼镜,可以获得0.8的矫正视力,且用户对于视觉质量的满意度高。这种情况下的眼镜透镜是S:-8.50D、C:3.00D以及A:5度。
而且,为了客观地确定利用该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的处方效果,使用波前传感器,对于裸眼状态和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20的接触透镜的状态执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对于不能用眼镜透镜矫正的高阶像差的总和值来说,确定其中对于裸眼是0.93μm(RMS),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时是被抑制到0.16μm(RMS)。对于圆锥角膜是其主要原因的不规则散光的慧形像差的值来说,就裸眼来说,这是0.76μm(RMS)(轴:100度),其中当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时,确定其被抑制到0.1μm(RMS)(轴:325度)。
作为波前传感器,使用KR-9000PW,其是由Topcon有限公司制造的哈特曼-夏克波(Hartmaan-Shack)类型的波前传感器。这种波前传感器配备有程序,用于以泽尔尼克多项式来进行成对项的向量合成,并将其显示为一个像差(例如,使用垂直慧形像差和水平慧形像差的向量合成来显示慧形像差),且也可以使用哈特曼图像或使用视网膜图像模拟的兰道环来显示变形。
为了参考,作为利用用于上述病人的处方通过波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和分析结果,我们将分别示出裸眼时波前像差图(图7)、波前像差、PSF以及MFT(图8)以及泽尔尼克向量图(图9)的显示屏,以及在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规定接触透镜20的状态下,波前像差图(图10)、波前像差、PSF以及MFT(图11)以及泽尔尼克向量图(12)的每个显示屏。而且图13示出了用于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的状态和裸眼状态的每个泽尔尼克向量图的比较显示的屏幕。利用每个图中示出的显示器屏幕,通过各个条件下的视网膜图像的模拟,也一起示出了兰道(Landolt)环。
根据图7到13示出的测量和分析结果,我们发现不能被传统透镜和接触透镜矫正的高阶像差可有效地被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矫正。特别地,发现该处方的主旨是使得裸眼时的慧形像差在围绕眼睛的光轴沿周向方向从垂直线偏移10度的方向上,但如之前描述的,确定通过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20的接触透镜而展示足够的矫正效果,对其的度数分布在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特定径向线30上被实施。这也可被轻易地理解为从图13示出的显示屏中的事实,由裸眼时其尾部向下拉的慧星形式表示的兰道环(在表示裸眼的B帧内部显示)被表示为佩戴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时清晰的兰道环(在A帧内显示)。
以上我们给出了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但是为了更有效、快速且方便地处理这样的事实,即,在每个病人处方的不规则散光症状中存在差异,优选地,作为通过设置和组合不同光学特性被以多个级别预先设定的多个接触透镜而制成组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这种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可被制造并投入市场。
例如,这被作为接触透镜组合系列而提供,对于该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存在组合到一起的项目(item),对于该项目,通过使得正矫正区域27的正透镜度数和负矫正区域28的负透镜度数对于各个接触透镜以多个级别不同而设定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
更具体地,作为系列而被组合和提供的为这样的项目,例如,正矫正区域27的最大透镜度数:+α值以及负矫正区域28的最小透镜度数:-α值被设为α=1D(屈光度),2D、3D、4D和5D。结果,其正矫正区域27的最大透镜度数和负矫正区域28的最小透镜度数之间的度数差被从2D(标准±1D)以2D台阶设定的项目被作为组提供,且没有客户定制,可以更快地提供根据病人的状态来设置合适度数差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
而且类似地,可以提供一系列透镜组合,其不仅透镜度数不同,相对于由周向静止定位机构设定的佩戴状态中的垂直方向线的特定径向线30的相对角度也不同。即,除了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其相对角度被设为0度的透镜外,可以设置其相对角度在多个类型中以在周向方向上的向左侧和右侧的例如10度间隔而区分的透镜(具体来说,在左侧和右侧周向方向分别相差±10度、±20度以及±30度的项目)。通过提前向市场提供以这种方式在特定径向线30上区分的一系列透镜,即使对于例如由于圆锥角膜的变陡位置的周向方向中的具有相对较大差别的病人,也可以快速地提供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20的合适的接触透镜。
而且,可以提供这样的透镜组合系列,其不仅具有彼此不同的透镜度数,也具有在特定径向线30上的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的彼此不同的相对尺寸比率。具体来说,也可以提供,除了如之前描述的实施例的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被设为基本上相同的尺寸的透镜外,组合例如图14和15中示出的正矫正区域27被设为相比于负矫正区域28相对较大的模式,或如图16和17所示的正矫正区域27被设为相对小于负矫正区域28的模式的系列透镜。
图14和15示出的模式特别适于处方在低于标准圆锥角膜的位置处看见角膜突出时的情况,或当角膜上的透镜的稳定位置被设置在高于标准的位置上时等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定径向线上的度数分布的±符号切换位置被设在低于标准的位置上。
同时,图16和17示出的模式特别适于处方当在高于标准圆锥角膜的位置上看到角膜突出的情况,或当角膜上的透镜的稳定位置位于低于标准的位置处等的情况。这很可能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特定径向线上的度数分布的±符号切换位置被设在高于标准的位置上
而且,可以提供透镜组合作为系列,对透镜来说不仅透镜度数,且使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的每个极值点的位置在特定径向线30上彼此不同。具体来说,也可能提供系列透镜,其除了之前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极值点被设置在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的中心的透镜之外,还组合例如如图18和19所示的正矫正区域27的极值点和负矫正区域28的极值点被设定为在特定径向线30上比每个矫正区域的中心彼此更接近的模式,和如图20和21相反地所示的正矫正区域27的极值点和负矫正区域28的极值点被设为设定为在特定径向线上从每个矫正区域的中心彼此更远离的模式。
图18和19示出的模式特别适于处方当在稍微高于标准圆锥角膜的位置看到角膜突出时的情况、当不对称元素由于较窄范围内的角膜的陡峭化而增加时的情况等。同时,图20和21示出的模式适合处方例如当在角膜的中心部分发现由于佩戴用于矫正圆锥角膜的硬性接触透镜等而导致的扁平化区域时的情况。
以上我们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模式的若干实例,但本发明不被理解为被这些特定描述所限定。
例如,在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上,可以形成光学表面,其在光学部分22的前表面或背表面的任一个上赋予之前描述的正矫正区域27和负矫正区域28,但对于该光学表面或与其相对的表面,也可以给出使用合适度数或轴方向的球面透镜或圆柱透镜。这样,可以矫正除不规则散光之外的由低阶像差引起的近视等,仅通过使用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的光学特性来矫正眼睛的光学系统,而不使用之前实例中的与之组合的眼镜。
而且,通过发明人对本发明的检查,确定在眼外科手术(诸如例如佩戴眼内透镜或矫正角膜屈光等)后,归因于圆锥角膜的慧形像差作为由于人工晶体倾斜设置或角膜屈光度矫正治疗位置的偏心等导致的术后不规则散光而出现。随后,对于这些术后不规则散光,可合适地处方根据本发明而形成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0。事实上,与圆锥角膜引起的不规则散光相反,没有确认术后不规则散光会在统计上的特定方向上集中地发生,这可更适宜地通过组合和提供系列透镜来处理,对于系列透镜,为相对于周向静止定位机构的特定径向线30的周向方向的相对位置在整个周向方向设置相等的间隔。
关键符号
20: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22:光学部分;24:周边部分;25:边缘部分;27:正矫正区域;28:负矫正区域;30:特定径向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适合于矫正由不规则散光引起的不对称度数差,包括:
定位机构,被提供为规定处于佩戴状态的所述接触透镜的周向静止位置;
使用正透镜度数的正矫正区域,其被提供于在由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所述周向静止位置处的特定径向线上的一侧的顶部,其中穿过所述接触透镜的光轴的垂直方向线被用作所述特定径向线;以及
使用负透镜度数的负矫正区域,其被提供于在所述特定径向线上的另一侧的底部,
其中对于所述正矫正区域,所述正透镜度数被设定为从外周边边缘部分朝中央部分逐渐变大,以及对于所述负矫正区域,所述负透镜度数被设定为从外周边边缘部分朝中央部分逐渐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在所述特定径向线上,所述正矫正区域和所述负矫正区域被形成为具有平滑变化的透镜度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不对称度数差是由圆锥角膜引起的不对称度数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在相对于所述特定径向线的正交径向线的两边,一个半圆侧被用作所述正矫正区域,而另一个半圆侧被用作所述负矫正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通过形成从一个半圆侧到另一个半圆侧扩展而超过相对于所述特定径向线的正交径向线的所述正矫正区域或所述负矫正区域中的任一个,所述正矫正区域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相对尺寸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中的至少一个被设定在所述特定径向线上,并处于远离所述正矫正区域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中心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都被设定在具有离开透镜几何中心0.5到2.5mm的间距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的绝对值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的绝对值彼此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透镜通过与配备有用于通过球面透镜度数和圆柱透镜度数矫正低阶像差屈光不正的透镜的眼镜组合而构成,并与这些眼镜合作而矫正眼睛这一光学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透镜通过与用于通过球面透镜度数矫正低阶像差屈光不正的硬性接触透镜组合而构成,并与所述硬性接触透镜合作而矫正眼睛这一光学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其中所述透镜具有通过球面透镜度数和圆柱透镜度数而矫正低阶像差屈光不正的光学特性。
12.一种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具有彼此不同的不对称度数分布的多个接触透镜被组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接触透镜中,提供用于规定处于佩戴状态的所述接触透镜的周向静止位置的定位机构,以及使用正透镜度数的正矫正区域被提供于在由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周向静止位置处的特定径向线上的一侧的顶部,而使用负透镜度数的负矫正区域被提供于在所述特定径向线上的另一侧的底部,其中穿过所述接触透镜的光轴的垂直方向线被用作所述特定径向线,
对于所述正矫正区域,所述正透镜度数被设定为从外周边边缘部分朝中央部分逐渐变大,以及对于所述负矫正区域,所述负透镜度数被设定为从外周边边缘部分朝中央部分逐渐变小,以及
根据各接触透镜的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之间的多个级别,屈光度阶梯性变化,以便所述接触透镜被提供为将设定为具有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的项目组合到一起的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其中通过使屈光度根据在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的最大值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的最小值之间的多个级别阶梯性变化,而使各接触透镜的光学特性不同,其中所述多个级别彼此间隔两个屈光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其中在用于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以多个级别不同的每个级别处,通过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最大透镜度数的位置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最小透镜度数的位置与所述特定径向线上的透镜几何中心以多个级别不同而进一步设定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任一项所述的接触透镜组合系列,其中在用于使所述正矫正区域的所述正透镜度数和所述负矫正区域的所述负透镜度数以多个级别不同的每个级别处,通过在所述定位机构规定的所述接触透镜的所述周向静止位置处使所述特定径向线在周向方向上相对于垂直方向的位置以多个级别不同而进一步设定彼此不同的光学特性。
CN201180019000.0A 2010-04-14 2011-03-24 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Active CN102870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93192A JP5657266B2 (ja) 2010-04-14 2010-04-14 不正乱視矯正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JP093192/2010 2010-04-14
PCT/JP2011/001748 WO2011129060A1 (ja) 2010-04-14 2011-03-24 不正乱視矯正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0035A CN102870035A (zh) 2013-01-09
CN102870035B true CN102870035B (zh) 2014-12-31

Family

ID=4479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9000.0A Active CN102870035B (zh) 2010-04-14 2011-03-24 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789945B2 (zh)
EP (1) EP2560040B1 (zh)
JP (1) JP5657266B2 (zh)
CN (1) CN102870035B (zh)
DK (1) DK2560040T3 (zh)
ES (1) ES2743709T3 (zh)
WO (1) WO20111290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27538A1 (ja) * 2011-03-24 2012-09-27 株式会社メニコン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88560B (zh) 2012-04-05 2017-06-21 布萊恩荷登視覺協會 用於屈光不正之鏡片、裝置、方法及系統
US9778136B2 (en) * 2012-05-11 2017-10-03 Menicon Co., Ltd. Lens power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asurement method
US9201250B2 (en) 2012-10-17 2015-12-01 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 Lenses,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fractive error
AU2013332247B2 (en) 2012-10-17 2018-11-29 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 Limited Lenses,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fractive error
US9207466B2 (en) 2013-11-26 2015-12-08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Determining lens alignment on an eye using optical wavefronts
CN105980915A (zh) * 2014-01-16 2016-09-28 兴和株式会社 复曲面眼用透镜
EP3171213B1 (en) * 2014-07-15 2023-11-22 Menicon Co., Ltd. Contact len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ontact lens
NL2016104B1 (nl) * 2016-01-15 2017-08-02 Chrétien Special Optics B V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paar contactlenzen voor het verbeteren van de visuele prestaties bij patiënten met keratoconus, alsmede een set paslenzen.
US10557773B2 (en) 2016-05-18 2020-02-11 Jand, Inc. Fixtureless lensmeter system
US10036685B2 (en) * 2016-05-18 2018-07-31 Jand, Inc. Fixtureless lensmeter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same
US11567347B2 (en) * 2017-04-28 2023-01-31 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 Limited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progression of myopia
CN109164595B (zh) * 2018-10-11 2020-04-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一种自由曲面眼镜镜片、贴膜及实现方法
US11488239B2 (en) 2019-08-26 2022-11-01 Warby Parker Inc. Virtual fit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pectacles
CN111077676B (zh) * 2019-12-10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散光矫正透镜、头戴显示设备和散光矫正方法
EP4104008A4 (en) * 2020-02-14 2024-04-03 Nthalmic Holding Pty Ltd FREE-FORM CONTACT LENSES FOR MYOPIA MANAGEMENT
CA3179919A1 (en) 2020-04-15 2021-10-21 Warby Parker Inc. Virtual try-on systems for spectacles using reference fram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4461A (en) * 1979-11-26 1982-04-13 Salvatori Ophthalmics, Inc. Contact lens for non-rotational orientation
US4573774A (en) * 1981-09-28 1986-03-04 Vistakon, Inc. Soft toric contact lens
CN1132488A (zh) * 1993-10-05 1996-10-02 博士伦公司 模压隐型眼镜镜片的方法
CN201051179Y (zh) * 2007-03-16 2008-04-23 杨泽 一种强力保视镜
CN101404954A (zh) * 2006-02-07 2009-04-08 视力Crc有限公司 改变相对场曲和外围离轴焦点位置的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21A (en) * 1852-06-15 Preparing cotton yarn for the manufacture of duck and other coarse
JPS6395415A (ja) * 1986-10-09 1988-04-26 Nobuko Takimoto 老眼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US4923296A (en) * 1988-07-14 1990-05-08 Erickson Paul M Oriented simultaneous vision bifocal contact lenses or the like utilizing introaocular suppression of blur
US5020898A (en) * 1990-01-29 1991-06-04 Schering Corporation Contact lens for correction of astigmatism
JPH1010476A (ja) * 1996-06-24 1998-01-16 Asahi Kasei Aimii Kk 老眼用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DE20213760U1 (de) * 2002-09-05 2004-02-12 Technovision GmbH Gesellschaft für die Entwicklung medizinischer Technologie Presbyopiekorrigierende Kontaktlinse
US7036931B2 (en) * 2003-01-29 2006-05-02 Novartis Ag Ophthalmic lenses
FR2859286B1 (fr) * 2003-08-26 2005-09-30 Essilor Int Systeme optique de compensation accommodative
US7018039B2 (en) * 2003-11-14 2006-03-28 Synergeyes,Inc. Contact lens
NZ547952A (en) 2003-11-19 2010-07-30 Vision Crc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ltering relative curvature of field and positions of peripheral, off-axis focal positions
DE102005022683A1 (de) * 2005-05-17 2006-11-23 Holschbach, Andreas, Dr. Kontaktlinsen zur Kompensation charakteristischer Abbildungsfehler zur Verbesserung der Abbildungsqualität optischer Systeme
JP3870219B2 (ja) * 2006-08-11 2007-01-17 株式会社メニコン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組み合わせシリーズ
JP2008090103A (ja) * 2006-10-04 2008-04-17 San Contact Lens:Kk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WO2008062503A1 (fr) * 2006-11-20 2008-05-29 Menicon Co., Ltd. Lentille de contact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EP2095175A1 (en) * 2006-12-19 2009-09-02 Novartis AG Premium vision ophthalmic lenses
CN101952767B (zh) * 2008-02-20 2014-04-02 瑞士风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宽范围的折射率、基曲线和附加值同一地最优化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US8573774B2 (en) * 2009-10-14 2013-11-05 PixelOptics Opthalmic lens with regressive and non-regressive rotationally symmetric optical design 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24461A (en) * 1979-11-26 1982-04-13 Salvatori Ophthalmics, Inc. Contact lens for non-rotational orientation
US4573774A (en) * 1981-09-28 1986-03-04 Vistakon, Inc. Soft toric contact lens
CN1132488A (zh) * 1993-10-05 1996-10-02 博士伦公司 模压隐型眼镜镜片的方法
CN101404954A (zh) * 2006-02-07 2009-04-08 视力Crc有限公司 改变相对场曲和外围离轴焦点位置的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201051179Y (zh) * 2007-03-16 2008-04-23 杨泽 一种强力保视镜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昭63-95415A 1988.04.26 *
JP特开平10-10476A 1998.01.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0040B1 (en) 2019-07-24
EP2560040A4 (en) 2015-04-22
ES2743709T3 (es) 2020-02-20
JP5657266B2 (ja) 2015-01-21
CN102870035A (zh) 2013-01-09
US8789945B2 (en) 2014-07-29
DK2560040T3 (da) 2019-08-26
EP2560040A1 (en) 2013-02-20
WO2011129060A1 (ja) 2011-10-20
US20130050638A1 (en) 2013-02-28
JP2011221446A (ja) 201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0035B (zh) 用于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接触透镜
JP7472225B2 (ja) レンズ要素
US9594258B2 (en) Contact lens having myopia progression suppression capability, and contact lens set having myopia progression suppression capability
RU2559176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многоосевых линз для астигматизма
CN107861262B (zh) 扇环形同心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7065218B (zh) 感应光圈镜片和方法
IL172218A (en) Contact lens with shaped periphery
US10765510B2 (en) High definition and extended depth of field intraocular lens
JP2023519520A (ja) レンズ要素
US8342683B2 (en) Optimizing optical aberrations in ophthalmic lenses
US11409132B2 (en) Ophthalmic lens, method for designing the sam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ophthalmic lens set
JP3860041B2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および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の設計方法
JP2002515132A (ja) 多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RU2633247C2 (ru) Способ конструирования контактных линз с частично индивиду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й задн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ью
EP4363925A1 (en) Lens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