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5538B -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5538B
CN102865538B CN201210229939.6A CN201210229939A CN102865538B CN 102865538 B CN102865538 B CN 102865538B CN 201210229939 A CN201210229939 A CN 201210229939A CN 102865538 B CN102865538 B CN 102865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ing device
light source
diffus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99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5538A (zh
Inventor
马蒂亚斯·格鲍尔
安德烈亚斯·拉登伯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elli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erman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filed Critical Automotive Lighting Reutlingen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865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5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5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55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3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lectors
    • F21S43/31Optical layout thereof
    • F21S43/315Optical layout thereof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43/0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 F21S43/20Signal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e.g. brake lamps, direction indicator lights or reversing lights characterised by 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 F21S43/26Refractors, transparent cover plates, light guides or filters not provided in groups F21S43/235 - F21S43/255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具有透明防尘盖的照明装置,此防尘盖的形状设计得可插入到箭头状外形的机动车的车身部件的一部分的箭头状外形中。至少两个光源元件设置在箭头状外形的照明装置的内部,并且将光线优选在法线方向上朝向防尘盖发出。在光源元件和防尘盖之间的光程中依次设置两个散光玻璃,它们设计得使从光源元件中发出的光线这样偏转,即偏转的光线与机动车纵轴线围成的角度比还未偏转的光线更小。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这样的照明装置由DE 10 2008 048 765 A1已知,并具有透明的防尘盖。该防尘盖的形状设计成可插入到箭头状外形的机动车的车身部件的一部分的箭头状外形中。此外,已知的照明装置具有多个光源元件,它们对应于共同的照明功能并沿着跟随箭头状外形的直线设置在照明装置的内部。在此,光源元件是这样设置的,即该光源元件优选朝防尘盖的法线方向发出光线,该法线延伸穿过光源元件。
出于创新原因,存在对这样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的需求,该照明装置具有发光的表面,该表面具有狭长的、呈直线形的或分段呈直线形的亦或弯曲的或分段弯曲的光带的造型。
从DE 10 2008 048 768 A1中已知照明装置的不同实施例,借助它应该产生狭长的光带。这种构造将扁平的、具有两个长窄边和两个短窄侧的光导体的共同特征结合起来。长窄侧中的一个的作用是,通过设置在此窄侧上的发光二极管将光线耦合到光导体中。这两个窄侧中的另一个起耦出面的作用,并且其形状设计成随后插入箭头状外形的机动车的车身部件的一部分的箭头状外形中。
已知的照明装置的发光二极管是光源元件,它对应于共同的照明功能并在照明装置的内部沿着顺着箭头状外形的线进行设置。在已知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是这样设置的,即它的主辐射方向平行于光导体的耦合面和退耦面的表面法线。退耦面的表面法线这一概念在此指假想弄平的曲线,其中未考虑退耦面中的局部散光透镜对表面法线的方向的影响。这种想象中的弄平的曲线在一定程度上是指散光透镜的包络曲线。在DE10 2008 048 765 A1中提到了这种实施例,它用来产生较低光强的信号功能,例如尾照明功能或侧面标记照明功能或定位照明功能。在此实施例中,局部的散光透镜设置在光导体的光出射面上。按照DE 10 2008 048 765 A1,借助此散光透镜应该能够满足在照射均匀性方面的要求。
此外,此实施例不适合产生在机动车的纵向具有明显定向的光分布,例如在日间行车灯-照明功能的情况一样。这一点从下面得出,即,此实施例的光分布首先沿着退耦面的轮廓。尤其在明显呈箭头状的车身形状中,此退耦面相对行驶方向倾斜地定向,因此许多灯光朝侧面发射出去,随后不能再为在纵向方向上期望的强度提供灯光。
在DE 10 2008 048 765 A1中介绍的另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与机动车纵向方向平行地定向,其中光导体额外地具有附加透镜,此附加透镜集成在它的耦合面中,并且应该使耦入的光线平行。
因此,光线强度应该增强至这样的程度,使得照明装置可用来产生制动照明功能或倒车照明功能或日间行车照明功能。在此,在现有技术中的光源元件分别相当于作为发光二极管实现的光源以及与使得此光源的光平行的TIR-附加透镜系统(TIR:全内反射),此TIR-附加透镜系统在DE 10 2008 048 765 A1的情况下集成在光导体中。
由于光导体的形状顺应箭头状的车身形状,从中强制性地得出发光二极管和附加透镜系统在机动车纵向方向上的错移布置。如果从侧面观察这样的光线,则产生了非常不均匀的、具有明暗区域的现象,因为在纵向方向上在光导体的位于明亮的发光二极管之间的区域显得黑暗。
发明内容
在此背景之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也适合产生定向在机动车纵向方向上的、具有更高强度的光分布,如日间行车灯-光分布、倒车灯-光分布或制动灯-光分布,并显现出整体上均匀照亮的光带。
此目的借助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与前述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源元件是这样设置的,即它优选在防尘盖的法线方向上发出光线,此法线延伸穿过光源元件,并且在光源元件和防尘盖之间的光程中前后相继地设置两个散光玻璃,它们设计得使从光源元件中发出的、在法线方向上传播的光线这样偏转,即,偏转的光与机动车纵轴线构成的角度比还未偏转的光与与机动车纵轴线构成的角度更小。
由于光源元件是这样设置的,即它将光线优选在防尘盖的法线方向上发出,此法线延伸穿过光源元件,所以可避免黑暗的区域,此黑暗的区域会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光源元件在纵向方向上的梯形布局在从侧面方向上观察时产生。
由于在光源元件和防尘盖之间的光程中前后相继地设置两个散光玻璃,它们设计得使从光源元件中发出的并在法线方向上传播的光线这样偏转,即,偏转的光线与机动车纵轴线围成的角度比还未偏转的光线与机动车纵轴线围成的角度更小,因而所有所需的偏转划分成两个依次进行的偏转。在通过唯一的散光玻璃进行相应大的偏转时,可能出现光线损失,通过把偏转分散在两个散光玻璃上来避免此光线损失。因此总的说来,可把将作为所需偏转的后果的光线损失降至最小。
优选的构造方案的特征在于,光源是半导体光源,尤其是发光二极管或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装置。
还优选的是,散光玻璃设计成以相同的符号来产生光线方向的变化,从而在单个散光玻璃上产生的方向变化量累积为方向变化的总量。
此外还优选的是,每个散光玻璃产生所有所需偏转的一半。
还优选的是,此方向变化通过两个散光玻璃的棱柱形构造来产生,其中相邻棱镜的光入射面之间存在着棱镜内表面,它们彼此具有间距,此间距优选在1和5mm之间,尤其优选在3和5mm之间。
另一优选的构造方案的特征在于,第一散光玻璃在两侧上设置有棱镜。通过在第一散光玻璃两侧上的这些附加棱镜,产生了用来影响光线方向的另一自由度。在此,这些附加棱镜按照构造分散地设置在整个第二侧上,或只是分散地设置在第二侧的局部区域上。
还优选的是,作为它的光入射面的这种形状的备选或补充,第一散光玻璃具有相应成型的光出射面,此光出射面这样成形,即产生散光角,它使在光入射面(如果散光角只由此光出射面产生)或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上折射的光线与和此光入射面相邻的棱镜内表面平行地延伸。
还优选的是,每个光学元件具有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并且这样配置,使得经由通过光入射面耦合的光线均匀地照亮每个单个的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
还优选的是,光学元件是具有光入射面的TIR-透镜系统,它具有聚集光线的中央区域。
在一种构造方案中,光学元件除了中央区域外还具有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此区域使入射到上面的光线偏转到TIR-透镜系统对准和/或平行的TIR-面。
还优选的是,中央区域实现为凸状面,它的光轴位于光源元件的光源的主辐射方向上。
另一优选的构造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光源的光出射面和实现为TIR-透镜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的凸出区域之间的中间腔被外罩面限定,此外罩面以径向间距同中心地包围着TIR-透镜系统的光轴,并且是实现为TIR-透镜系统的光学元件的光入射面的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
还优选的是,此径向间距优选如此之大,以致中间腔的净宽略大于光源的光出射面,但不大于光源的光出射面的直径的1.5倍。
还优选的是,相邻的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无缝地彼此相连接。还优选的是,光学元件的单个光出射面呈矩形。
由从以下说明和附图中得出其它优点。
应理解为,以上提到的以及下面还将阐述的特征不仅可在分别说明的组合中,而且还可在其它组合中或单独地应用,而不会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在以下描述中进行详细阐述。在附图中分别以示意形式示出:
图1在俯视图中示出了机动车的车头,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背景;
图2在俯视图中示出了在剖开状态下的照明装置;
图3示出了单个的散光玻璃,它设计成使光线方向产生相对较大的变化;
图4示出了经过两个前后相继地设置在光程中的散光玻璃的光路;
图5示出了在测量屏上由实施例产生的光分布;以及
图6示出了在不同的水平的观察角度下按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的表现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详细地示出了机动车10的车头的俯视图。此车头在机动车纵轴线12的右边和左边具有右边的照明装置14和左边的照明装置16。照明装置14、16指前大灯或车头灯。在此,前大灯和车头灯在由它实现的照明功能方面是不同的:前大灯用来照亮行车道,使得驾驶员能够及时地发现行车道中的障碍物。对于这种照明功能,需要相对较大的光线强度。相反,此灯用来使其它交通参与者注意机动车的存在和/或信号化其驾驶员的意图。所述灯的例子是日间行车灯、闪光灯、侧面标记灯、定位灯、刹车灯和尾灯,但不应把这些列表出来的灯理解为所有的灯。为了满足这些照明功能比在前大灯照明功能中所需的灯光更少。
以下阐述涉及右边的照明装置14。机动车10的车头具有箭头形状。在此是指,车头的外部轮廓在俯视图中具有令人联想到箭头的形状。这样的形状的特征尤其在于,机动车车身的外部轮廓的第一点18比外部轮廓的第二点22更靠近纵轴线12,此第二点在行驶方向上比第一点18离机动车最前方的点24更远。
照明装置14具有透明的防尘盖26。防尘盖26的形状是这样构成的,即它嵌入箭头状外部轮廓的机动车车身的一部分的箭头状外形中。在图1所示的对象中,车身的具有箭头状外形的部分是机动车的车头。在此,嵌入应这样理解,防尘盖26的外部轮廓的第一点28比防尘盖26的外部轮廓的第二点30更靠近机动车的纵轴线12,此第二点在行驶方向上比第一点18离机动车最前方的点24更远。
图2在从上方看的俯视图中示出了在切开状态下的照明装置14。此照明装置14具有四个光源元件32、34、36、38,它们分别具有光源40、42、44、46和光学元件48、50、52、54。应理解为,光源元件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而是原则上仅仅通过以下方式来限制,即此数量如此之大,以致各个单个的光源元件的单个光出射面都能均匀地照射,并且光出射面的彼此联结能尽量无缝地覆盖散光玻璃的长度。
光学元件48、50、52、54是这样设置的,并相对于各自所属的光源40、42、44、46这样设置,即光学元件48、50、52、54使各自所属的光源40、42、44、46的光线平行。在此,平行应理解为缩小光束的张开角度。由于光学元件48、50、52、54的平行或对准效应,从光学元件48、50、52、54射出的光束的张开角度小于进入光学元件48、50、52、54中的光束的张开角度。
在一种构造方案中,使用纯反射的元件(如金属涂层的反射器)作为光学元件48、50、52、54。在备选的构造方案中,使用纯折射光的元件(如透镜)。在备选的构造方案中,既使用折射元件,也使用反射元件,如TIR-透镜系统(TIR:全内反射)或者这些元件的组合。
在此优选的是,相邻的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尽量无缝地彼此相接。如果光学元件之间的不发光的中间腔与这些光学元件的发光的光出射面的比例小于1/10,则尤其出现这种尽量无缝的相接。在反射器中,光出射面是假想的平整平面,它在反射器的光输出边缘上撑开。在TIR-透镜系统和透镜中,光出射面是相对周围空气的边界面,光线通过此边界面从折射的光学元件中出来。此光学元件在此分别优选这样配置,即均匀地照亮每个单个的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在此均匀地照射应这样理解,即光出射面的不同位置分别显现出相同的亮度。为了实现带状的矩形面的均匀照明,单个光出射面优选是矩形的。
在图2所示的构造方案中,光学元件48、50、52、54分别作为TIR-透镜系统来实现。TIR-透镜系统由传导光的材料,如PC(聚碳酸酯)或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并且既通过光的折射也通过光的反射来影响光程。光的折射在光耦合到TIR-透镜系统中时出现以及在光从TIR-透镜系统中退耦时出现。反射是以全内反射的形式在TIR-透镜系统的内部侧面上进行。与单纯的反射器或只折射光线的透镜系统(如透镜)相比,TIR-透镜系统的特征尤其在于较小的位置需求。
作为TIR-透镜系统来实现的光学元件48优选具有光入射面,它具有聚集光线的中央区域56和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58。此中央区域56优选作为凸状面实现,它的光轴位于光源元件32的光源40的主辐射方向60上。光源40优选是半导体光源,尤其是发光二极管或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装置。在优选的构造方案中,每个发光二极管都具有发射光线的、几乎平坦的0.1-2mm2的表面。
在光源40的光出射面和实现为TIR-透镜系统的光学元件48的光入射面的凸出区域56之间的中间腔被外罩面限定边界。在所示的构造方案中,此外罩面以径向间距优选同中心地包围着TIR-透镜系统的光轴,并且是形成为TIR-透镜系统的光学元件48的光入射面的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58,此区域将光线偏转到对准的TIR-表面上。此径向间距优选如此之大,使得中间腔的净宽略大于光源40的光出射面,但不大于光源40的光出射面的直径的1.5倍。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将落在上面的光线偏转至TIR-透镜系统的对准的和/或平行的TIR-表面,使得TIR-透镜系统总体上展示了平行和/或对准功能。
通过实现为外罩面的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58耦合到实现为TIR-透镜系统的光源元件48中的光线在TIR-透镜系统中径向朝外地分散。然后,这样耦合的光线62抵达实现为TIR-透镜系统的光学元件48的外部边界面64,此边界面通过全内反射将光线偏转至光学元件48的光出射面66,并且在此使光线在很大程度上平行化。为此,外部边界面64在构造上具有抛物线形状或自由面形状,它是这样构造的,即所述外部边界面用通过凸起的、中央区域56照到光出射面66上的光线以及平行的光线一起均匀地照射光学元件48(透镜)的光出射面66。
其它的光源元件34、36、38优选构造得与光源元件32一样。对于每个光源元件32、34、36、38来说,光束68代表光源元件32、34、36、38的所有光束。光束68在此在光源元件32、34、36、38的内部不同地延伸。因此,光束68在光源元件32和34中通过各自的光入射面的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进入各自的光学元件中,而进入光源元件36和38中的光束68通过各自的光入射面聚集光线的中央区域56耦合到各自的光学元件中。在光源元件32、34、36、38内部的光束68的其它走向的对比示出了光源元件32、34、36、38的平行效应。
穿透第一散光玻璃72的棱镜的光束68优选在两个或多个棱镜上经过第二散光玻璃74。例如,如果观察光源44的光束68的光束走向,然后设想一个在光束68的右边穿透附加透镜的光束,然后此光束抵达第二散光玻璃74的、与第一光束不同的棱镜。这意味着,第一散光玻璃72和第二散光玻璃74设计成可使光线(其穿透第一散光玻璃72的棱镜)优选穿透第二散光玻璃的两个或多个棱镜78,使得穿透第一散光玻璃72的棱镜的光线分散在第二散光玻璃74的两个或多个棱镜上。
光源元件32、34、36、38在此这样设置,即它们优选在防尘盖26的法线70方向上发出光线,此法线穿透各自的光源元件32、34、36、38进行延伸。换句话说:光源元件32在其光出射面66上具有至少一个点,该点位于防尘盖26的表面法线70的延长部位上。从此点在主辐射方向60上发出的光线与此表面法线70平行地延伸。这一点也类似地适用于其它的光源元件34、36、38。
在光源元件32、34、36、38和防尘盖26之间的其它光程中这样前后依次设置两个散光玻璃72、74,使得在光线68穿透透明的防尘盖26从照明装置14中射出之前,从光学元件32的光出射面66中发出的光线68首先穿过这两个散光玻璃72、74中的第一个散光玻璃72,然后穿过这两个散光玻璃72、74中的第二个散光玻璃74。散光玻璃72、74设计成使从光源元件32、34、36、38中发出并在防尘盖26的法线70方向上传播的光线这样偏转,即,偏转的光线与机动车纵轴线12的方向76围成的角度比还未偏转的光线与机动车纵轴线12的方向76围成的角度更小。
散光玻璃72、74具有偏转棱镜78,它使从光源元件32、34、36、38中出发并首先垂直于防尘盖26传播的光线偏转到行驶方向76上。散光玻璃72、74在此优选设计得以相同的符号来产生光线方向的变化,从而在单个散光玻璃72、74上产生的方向变化量累积为方向变化的总量。
在此优选的是,每个散光玻璃产生所有所需偏转的一半。与其它分散(即一个散光玻璃产生所需偏转的三分之一,另一散光玻璃产生所需偏转的三分之二)相比,划分成两个相同偏转角的优点是整体上使菲涅尔-损失降至最低,此菲涅尔-损失已知地由在光线穿过不同光学介质之间的边界面时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导致。
对于设置在机动车右前方的照明装置14来说,此方向变化在俯视图中逆时针地进行,并且数理上是正的。对于设置在机动车左前方的照明装置来说,此方向变化在俯视图中顺时针地进行,并且数理上是负的。由于所有所需的偏转角划分成两个依次出现的部分-偏转,所以可避免光损失。这一点在下面还会详细阐述。
优选通过这两个散光玻璃72、74的棱柱状构造来进行偏转。在此棱柱状构造应这样理解,即单个散光玻璃的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分别围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为了能在光线的传播方向上使散光玻璃的尺寸保持较小,散光玻璃72的各个单个棱柱状部段78垂直于传播方向彼此相接,从而产生了图2所示的锯齿状横截面。这一点类似地适用于第二散光玻璃74。
在此,单个齿部(其中每个都相当于散光的偏转棱镜78)在其大小方面以及其光入射面和其光出射面之间的角度方面优选独立地构造。在此优选的是,所述角度随着与机动车纵轴的间距的增大而变大,以便在该处产生光线的更大的角度变化。此更大的角度变化在该处是必要的,以便使光线被其它位于更外面的光源元件足够强烈地偏转到行驶方向上。
此外,前面已经提到了这样的构造方案,即第一散光玻璃在两侧上设置有棱镜。通过在第一散光玻璃第二侧上的这些附加棱镜,产生了其它用来影响光线方向的自由度。在此,这些附加棱镜可分散地设置在第二侧的局部区域上。为了产生提到的更大的方向变化,该构造具有第一散光玻璃,此第一散光玻璃在其第二侧外面具有这种附加棱镜(与图2中的附图不同)。它们是这样构成的,即它们能比光滑的、没有这种棱镜的第二侧产生更大的角度偏转。此第二侧是指第一散光玻璃在图2中朝向第二散光玻璃74的棱镜78的侧面。外部区域在此指远离图1的纵轴线的区域。因此,在外面要求出现比内部相对更强的光线偏转,这可帮助补偿法线70和方向76之间较大的外部角度。
此偏转棱镜使光线偏转至优先方向,并因此还已经在其功能方面不可与DE 102008 048 765 A1的散光透镜相比,借助它应该可以在对照射均匀性的要求方面适配。
在一种优选的构造中,散光玻璃的光学元件与散光玻璃的其余部分是一体的。还优选的是,这两个散光玻璃例如在其关于机动车纵轴线位于内部和/或外部的边缘上彼此连接成一体。
在一种优选的构造方案中,两个散光玻璃71、74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光输入侧和/或其光输出侧上还额外具有散光的表面结构。此表面结构优选实现为圆柱体或枕头状物的一部分,并实现为表面中的凸出隆起或凹下凹陷。这些额外的散射结构允许水平地以及垂直地(只要需要)照亮很大的角度范围,以便产生前面提到的光分布。
可使用辊或枕头状物作为产生光分布的器件,其中枕形透镜不应该局限于枕头状物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而是还可虑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布局的枕头状物。
图2示出了在光程中设置在第一散光玻璃72后面的第二散光玻璃74的光入射面的一部分的枕头状结构,作为额外散射结构的例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此构造局限在单个棱镜78.1上。但对此备选的是,一个或两个散光玻璃的多个亦或所有棱镜也可以设置这种额外的散射结构。
在此构造方案的总结中,为了产生前面提到的光分布,例如在照明装置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设置光线穿透的枕头状部件或辊部件亦或其它散光元件。
图3在截面中示出了单个散光玻璃80,它设计成使穿透散光玻璃80的光线82产生相对较大的方向变化。此较大的方向变化在偏转光线的棱镜88的光入射面84和光出射面86之间要求较大的角度。
在相邻棱镜的光入射面84、90之间存在下面也称为棱镜内表面92的表面。此棱镜内表面92不允许遮住从光学元件中出发平行定向的、并且落到散光玻璃80上的光线94。如果棱镜内表面92与落入的光线94平行,则尤其要避免了光线遮蔽。
通过此相对较大的方向变化,在散光玻璃80中传播的光线和棱镜内表面92之间产生了一个角度,光线94在进入到为通过唯一一个散光玻璃完全偏转而单独存在的散光玻璃80时经历这一较大的方向变化。其后果是,在散光玻璃80中传播的光线94的一部分94.1在棱镜内表面92的内侧上经历全内反射,此全内反射改变它的方向。
这些方向变化导致,光线94的这个部分94.1在不期望的方向上(即在很大程度上垂直于行驶方向76)从单个散光玻璃80中退耦,并因此对于期望的光分布是损失。此外,通过相对平缓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会出现相对较大的菲涅尔-损失,所述较平缓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在通过唯一的散光玻璃偏转时出现。
图4示出了通过两个在光程中前后相继地设置的散光玻璃的光路,并且指明如何避免这些缺点,即避免在棱镜内表面上导致光线损失的全内反射,以及通过把偏转划分成两个在光程中前后相继地设置的散光玻璃72、74而避免导致的相对较大的菲涅尔-损失。
因为这两个散光玻璃72、74中的每一个都只需产生所需偏转角度的一半,所以第一散光玻璃72的棱镜内表面92和第二散光玻璃74的棱镜内表面分别几乎与落在各自散光玻璃72、74上的并在各自的散光玻璃中传播的光线94平行地定向。
很大程度的平行性也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落到散光玻璃72或74上的光线以及在各自的散光玻璃72或74中传播的光线的方向只有相当小的区别。对比在此涉及明显更大的区别,此区别在图3的对象中出现,其中整个偏转都由单个散光玻璃80产生。
在图4的对象中,即在两个在光程中前后相继地设置的散光玻璃72、74中,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棱镜内表面92的内侧上引起光线损失的全内反射。在优选的构造方案的框架内,相邻的棱镜内表面彼此具有间距,此间距优选在1和5mm之间,尤其优选在3和5mm之间。
此外与图3的对象相比,光线在图4的对象中更陡峭地落在散光玻璃上。则通过此相对更陡峭的入射,只通过反射出现较小的光线损失,因为期望耦合到散光玻璃中的光线部分由于入射角变得陡峭而增加。已知的是,此部分在垂直入射时是最大的,这使互补的菲涅尔-损失达到最小。
在优选的构造方案中,第一散光玻璃72的光入射面84尤其这样成形,即产生散射角,它使在光入射面84上折射的光线与和此光入射面相邻的棱镜内表面92平行地传播。与之垂直的方向应避免,以便不会照到相邻棱镜的棱镜内表面。在第二散光玻璃74中,不再存在散射方向的这种限制。
图5定性地示出了由所述照明装置14产生的光分布,如同在测量屏上显示的一样,此测量屏设置在离机动车10数米远的地方并且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延伸。每个闭合的线在此代表沿着线恒定的光线强度,其中线与线之间光线强度的数值是不同的,并且从内朝外递减。强度的最大值位于机动车纵轴线的延长线中。对于垂直线和水平线来说,机动车纵轴线穿透测量屏的穿透点在数值对(0、0)上。所示的光分布在质量上相当于常见的、符合法规的光分布,它在水平方向上比在竖直方向上示出得更宽。
如果从不同的视觉方向上观察在此介绍的照明装置14,则总是透过散光玻璃72和74直接看到光学元件48、50、52、54的光出射面66。则在相邻光学元件的彼此无缝相邻的光出射面66上,产生发光带的期望形式。发光带的亮度均匀地分散在发光带上,如既在光出射面内部,也从一个光出射面朝另外的光出射面有规律地并因此均匀地照亮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66。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照明装置14的画面,如在七个不同的、水平的观察角度中所示的一样。在图5的视图中,这些角度相当于水平轴线上的不同点,此轴线在竖直角值为0°的点与竖直轴相交。条状的画面在此代表发光带,如同从所述的点(或从与这些点相一致的方向上)显现给观察者的一样。在此,此画面略微在角度变化的方向上移动。与光束大致平行的棱镜内表面92负责产生必要时出现的精细的、规则设置的并且垂直的暗条(在图6中没有示出)。在优选的构造方案中,它们的间距在1mm和5mm之间。光带的宽度主要通过光源元件32、34、36、38的光出射面的大小来限定。如果此光带是水平的,则光源元件32、34、36、38的高度对于光带的宽度来说有决定意义。此高度能够只在一定的延展上实现均匀照射。因此,优选的构造方案规定,相叠地设置两个此处所述的结构。
此光带也可具有弯曲的轮廓。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14),具有透明的防尘盖(26),该防尘盖的形状设计成可插入到箭头状外形的机动车的车身部件的一部分的箭头状外形中,并具有至少两个光源元件(32、34、36、38),所述至少两个光源元件对应于共同的照明功能并沿着一顺着箭头状外形的线设置在所述照明装置(14)的内部,其中,所述光源元件(32、34、36、38)是这样设置的,即,所述光源元件朝所述防尘盖(26)在所述防尘盖的法线(70)方向发出光线,该法线延伸穿过所述光源元件(32、34、36、38),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源元件(32、34、36、38)和所述防尘盖(26)之间的光路中前后相继地设置两个散光玻璃(72、74),所述散光玻璃设计得使从所述光源元件(32、34、36、38)发出并在所述法线(70)方向上传播的光线这样偏转,使得偏转的光线相比于还未偏转的光线与机动车纵轴线(12)形成的角度更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每个光源元件(32、34、36、38)具有光源(40、42、44、46),所述光源是半导体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每个散光玻璃(72、74)产生总共所需的方向改变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变化通过两个散光玻璃(72、74)的棱镜形构造来实现,其中,棱镜内表面(92)位于相邻棱镜的光入射面(84、90)之间,所述光入射面彼此具有间距,该间距在1mm和5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在3mm和5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这样成形两个散光玻璃中的第一散光玻璃(72)的光入射面(84),使得产生这样一个散射角,该散射角使在光入射面(84)上折射的光线与和该光入射面(84)相邻的棱镜内表面(92)平行地传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每个光源元件(32、34、36、38)具有对应于各个所属光源(40、42、44、46)设置的光学元件(48、50、52、54),每个光学元件(48、50、52、54)都具有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66),并且这样配置,使得经由通过所述光入射面耦入的光线均匀地照亮每个单个的光学元件(48、50、52、54)的光出射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48、50、52、54)是具有光入射面的TIR-透镜系统,该TIR-透镜系统具有聚集光线的中央区域(5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区域(56)为凸状面,该凸状面的光轴位于所述光源元件(32、34、36、38)的光源(40、42、44、46)的主辐射方向(6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在一个光源元件(32)的光源(40)的光出射面和该光源元件的(32)的光学元件(48)的光入射面的中央区域(56)之间的中间腔由外罩面限定边界,该外罩面以径向间距同中心地包围该光学元件(48)的光轴并且是该光学元件(48)的光入射面周边的、分散光线的区域(5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间距使中间腔的净宽略大于光源(40)的光出射面,但不大于所述光源(40)的光出射面直径的1.5倍。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光学元件的光出射面无缝地彼此相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单个光出射面是矩形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玻璃的光学元件与所述散光玻璃的其余部分是一体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这两个散光玻璃彼此连接成一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两个散光玻璃(72、74)中的至少一个在其光入射侧和/或其光出射侧上具有额外的散光表面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结构实现为圆柱体或枕头状物的一部分,并实现为表面中凸出的隆起或凹下的凹陷,并且设计成水平地和/或垂直地照亮光分布的角宽。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散光玻璃(72、74)设计成使得穿过其中的第一散光玻璃(72)的棱镜的光线能穿过第二散光玻璃(74)的两个或多个棱镜(78),因此穿过所述第一散光玻璃(72)的棱镜的光线分散到所述第二散光玻璃(74)的两个或多个棱镜上。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是发光二极管或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装置。
CN201210229939.6A 2011-07-04 2012-07-04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5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78610A DE102011078610B3 (de) 2011-07-04 2011-07-04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schräg zur Fahrtrichtung verlaufender Abdeckscheibe
DE102011078610.4 2011-07-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5538A CN102865538A (zh) 2013-01-09
CN102865538B true CN102865538B (zh) 2017-09-01

Family

ID=47007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993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65538B (zh) 2011-07-04 2012-07-04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5538B (zh)
DE (1) DE102011078610B3 (zh)
FR (1) FR29776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TV20130190A1 (it) * 2013-11-20 2015-05-21 Automotive Lighting Italia Spa Fanale automobilistico
FR3024529B1 (fr) * 2014-07-30 2016-09-02 Valeo Vision Belgique Module lumineux a guide opt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49266B1 (fr) * 2016-03-24 2018-04-20 Zodiac Aero Electric Projecteur hybride pour aeronef
CN109760345A (zh) * 2019-03-01 2019-05-17 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一种带盖镜片加硬池
DE102021122451A1 (de) 2021-08-31 2023-03-02 HELLA GmbH & Co. KGaA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206A (zh) * 2002-10-18 2004-05-19 �й⹤ҵ��ʽ���� 车辆用灯具
CN2700705Y (zh) * 2004-05-27 2005-05-18 福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变投射光形的车灯
CN101368714A (zh) * 2007-08-16 2009-02-18 大亿交通工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Led车灯散热装置
DE102008048765A1 (de) * 2008-09-24 2010-03-25 Hella Kgaa Hueck & Co.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1680264U (zh) * 2010-04-20 2010-12-22 重庆科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led前照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20175A1 (de) * 1984-05-30 1985-12-05 SWF Auto-Electric GmbH, 7120 Bietigheim-Bissingen Farbiges licht abgebende signalleuchte, insbesondere fuer fahrzeuge
DE19507234B4 (de) * 1995-03-02 2005-06-16 Fer Fahrzeugelektrik Gmbh Fahrzeugsignalleuchte mit mehreren Leuchtdioden
JP2010262750A (ja) * 2009-04-30 2010-11-18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灯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7206A (zh) * 2002-10-18 2004-05-19 �й⹤ҵ��ʽ���� 车辆用灯具
CN2700705Y (zh) * 2004-05-27 2005-05-18 福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变投射光形的车灯
CN101368714A (zh) * 2007-08-16 2009-02-18 大亿交通工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Led车灯散热装置
DE102008048765A1 (de) * 2008-09-24 2010-03-25 Hella Kgaa Hueck & Co.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201680264U (zh) * 2010-04-20 2010-12-22 重庆科鹰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led前照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1078610B3 (de) 2012-10-31
CN102865538A (zh) 2013-01-09
FR2977654A1 (fr) 2013-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8912B1 (ko) 적어도 2개의 광 분배들을 발생시키기 위한 자동차 헤드라이트용 조명 유닛
US9134002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CN103090286B (zh) 用于机动车的前大灯投影模块
JP4984058B2 (ja) 光源装置及び車両前照灯
DE102010056313B4 (de) Beleuchtung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US20170282785A1 (en) Rear lighting and/or signalin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rear lighting and/or signaling light provided with such a device
US9701240B2 (en) Vehicle lighting unit having light guiding lens
CN102865538B (zh) 用于机动车的照明装置
JP5353353B2 (ja) 車両用信号灯具
JP6671012B2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6266691B2 (ja) サインライトのための光学構造体
CN109027943A (zh) 车辆用前照灯以及利用其的车辆
KR20180049632A (ko) 차량용 라이트 가이드 유닛
JP2022127302A (ja) 車両用灯体装置
KR101541826B1 (ko) 비대칭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터널 조명장치
JP7258150B2 (ja) 自動車前照灯用照明装置及び自動車前照灯
KR20220037519A (ko) 자동차 헤드램프용 조명 장치
JP2019204729A (ja) 車両用灯具
TW201409096A (zh) 模組化微結構導光裝置
JP7081917B2 (ja) 車両用灯具
JP2004022223A (ja) 照明装置
WO2022172783A1 (ja) 車両用ランプ
TWI720874B (zh) 照明裝置及光學模組
JP2015079590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7265437B2 (ja) 車両用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