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榨设备及其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榨设备的齿轮箱。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箱的压榨设备。
背景技术
齿轮箱是大多数机械设备中不可缺少的传动部件,其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齿轮箱的结构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棕榈油等的压榨工艺中所采用的压榨设备主要包括齿轮箱和压榨箱,压榨箱内设置有压榨轴,该压榨轴为辊式结构,齿轮箱的输出轴直接与作为压榨设备的主要工作部件的压榨轴装配,以带动压榨轴转动。
上述压榨设备工作时,压榨箱将受到较大的外部推力,该外部推力由压榨轴传递至齿轮箱的输出轴上,并进一步沿着输出轴的轴向传递至齿轮箱内的其他传动部件以及齿轮箱的箱体上,使得齿轮箱内的传动部件以及齿轮箱的箱体承受较大的载荷,导致齿轮箱的工作寿命较短。
另外,压榨轴工作时的波动将直接传递至齿轮箱的输出轴上,继而对齿轮箱的传动效率以及齿轮箱内部件的工作寿命等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齿轮箱的工作性能较差。
综上所述,如何延长用于压榨设备中的齿轮箱的工作寿命,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榨设备的齿轮箱,该齿轮箱的工作寿命较长。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箱的压榨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榨设备的齿轮箱,包括箱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箱体上的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的传动轴上设置有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安装于所述箱体上。
优选地,所述推力轴承安装于所述传动部件的输入侧。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件还包括预加载弹性件,所述预加载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推力轴承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箱体上。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件中的支撑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耐磨套。
优选地,所述预加载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力轴承和所述耐磨套抵接。
优选地,位于所述传动部件输入侧的所述支撑轴承相对于所述轴承座的轴向浮动设置,位于所述传动部件输出侧的所述支撑轴承相对于所述轴承座的轴向固定。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包括主传动轴和副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箱体外,所述副传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箱体外,另一端位于所述箱体内。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与端盖通过双排油封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压榨设备的齿轮箱包括箱体和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安装于箱体上,且传动部件的传动轴上设置有推力轴承,该推力轴承安装于箱体上。上述压榨设备工作时,通过齿轮箱的传动部件传递的外部推力将作用于推力轴承上,由于推力轴承可承受轴向力,其能够承受大部分上述外部推力,从而减小其他传动部件及箱体所承受的载荷。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箱的工作寿命较长。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榨设备,包括压榨箱以及驱动所述压榨箱内的压榨轴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齿轮箱。
优选地,所述齿轮箱的所述箱体外表面具有连接凹部,所述压榨箱卡接于所述连接凹部内。
由于上述齿轮箱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齿轮箱的压榨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上图1-2中:
箱体11、端盖12、支撑轴承13、弹簧14、推力轴承15、定距环16、主动齿轮17、从动齿轮18、主传动轴19、闷盖20、副传动轴21、双排油封22、耐磨套23、连接凹部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压榨设备的齿轮箱,该齿轮箱的工作寿命较长。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齿轮箱的压榨设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榨设备的齿轮箱包括箱体11以及安装于箱体11上的传动部件,该传动部件包括传动轴以及与传动轴烘装配合的传动齿轮,该传动轴通常为多个,多个传动轴均通过支撑轴承13安装于轴承座上,且通过多个传动齿轮之间的啮合作用传递动力,以驱动压榨设备的压榨轴工作。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上述一个或多个传动轴上还设置有推力轴承15,该推力轴承15安装于箱体11上,具体地,其可处于传动轴上靠近输出轴的输出端的位置,推力轴承15与传动齿轮之间的定位由定距环16完成。
上述压榨设备工作时,通过齿轮箱的传动部件传递的外部推力将作用于推力轴承15上,使得推力轴承15的内圈和外圈紧密配合,继而将上述外部推力转化为推力轴承15的旋转运动,由于推力轴承15可承受轴向力,其能够承受大部分上述外部推力,从而减小其他传动部件及箱体11所承受的载荷。显然,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本发明提供的齿轮箱的工作寿命较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推力轴承15安装于传动部件的输入侧,即,推力轴承15处于传动轴上靠近输入轴的输入端的位置。由于传递至齿轮箱的外部推力的方向自传动部件的输出侧延伸至传动部件的输入侧,因此,将推力轴承15设置于传动部件的输入侧,可在力传递方向的末端吸收该作用力,从而更大程度地减小其他传动部件及箱体11所承受的载荷。
众所周知,推力轴承15的外圈和内圈通常可分离,当齿轮箱未承受外部推力时,上述外圈和内圈将处于分离状态,导致推力轴承15润滑不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传动部件还包括预加载弹性件,该预加载弹性件的一端与推力轴承15的外圈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箱体11上,当齿轮箱处于空载工况时,预加载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其向推力轴承15的外圈施加作用力,使得推力轴承15的滚动体与外圈紧密配合,保证两者之间的良好润滑。具体实施时,上述预加载弹性件可以为弹性套,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为弹簧14。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传动部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支撑轴承13的外圈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耐磨套23,该耐磨套23一般由塑胶材料制成。由于齿轮箱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的作用力,支撑轴承13与轴承座之间容易出现打滑现象,使得轴承座的内表面受到磨损,影响齿轮箱的传动精度,且两者之间的摩擦亦会缩短支撑轴承13的工作寿命,而上述耐磨套23则可防止支撑轴承13与轴承座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同时支撑轴承13与轴承座之间的摩擦将由耐磨套23承受,当耐磨套23的磨损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更换该耐磨套23即可。另外,上述耐磨套23还具有一定的减振降噪的功能,进而缓解压榨轴工作时产生的波动对齿轮箱的影响,使得该齿轮箱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预加载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推力轴承15和耐磨套23抵接,即,预加载弹性件通过耐磨套23连接于箱体11上。该结构中,耐磨套23不仅用于缓解支撑轴承13与轴承座之间的作用力对支撑轴承13的不良影响,还为预加载弹性件提供限位,避免采用其他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预加载弹性件的定位,使得该齿轮箱的结构较为紧凑。
具体实施过程中,位于传动部件输入侧的支撑轴承13相对于轴承座的轴向浮动设置,位于传动部件输出侧的支撑轴承13相对于轴承座的轴向固定。由于传递至齿轮箱的外部推力的方向自传动部件的输出侧延伸至传动部件的输入侧,该外部推力将驱使传动轴自输出端向输入端发生窜动,而这一运动趋势作用于支撑轴承13上,将使得支撑轴承13亦发生上述运动趋势,造成支撑轴承13发热,而上述设置方式使得位于传动部件输入侧的支撑轴承13可随着传动轴的移动而移动,避免其受到附加的反作用力而对其工作寿命造成不良影响。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上述传动轴包括主传动轴19和副传动轴21,主传动轴19的两端均伸出箱体11外,以形成齿轮箱的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且其两端与端盖12配合;副传动轴21的一端伸出箱体11外,且与端盖12配合,另一端位于箱体11内,此处的轴承座与闷盖20配合。此时,主传动轴19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转速相等,其上设置有主动齿轮17,该主动齿轮17与设置在副传动轴21上的从动齿轮18啮合,从而带动副传动轴21转动,以实现功率分流,使得主传动轴19和副传动轴21同步转动。并且,主传动轴19本身具有一个输出端,在不需要变速的机械设备中,上述结构使得齿轮箱的结构更加紧凑,体积更小。
为了提高传动轴与箱体11之间的密封性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双排油封22,即,两个油封并排设置,以实现传动轴与箱体11的密封连接,同时,箱体11内的润滑油被甩至该双排油封22处可对其进行润滑,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当然,也可采用其他密封方式,本文对此不作限制。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在箱体11上增加了筋板,以提高箱体11的承力能力,从而避免箱体11发生变形而影响齿轮箱中传动部件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可适当地缩小箱体11的体积。
当然,以上所述的各种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在排除互相矛盾的情况下任意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榨设备包括压榨箱以及驱动该压榨箱内的压榨轴的齿轮箱,该齿轮箱为上述任一方案所描述的齿轮箱。由于上述齿轮箱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齿轮箱的压榨设备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作详细介绍。
更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齿轮箱的箱体11外表面具有连接凹部24,而压榨箱则卡接于连接凹部24内。此方案中,箱体11与压榨箱可进一步通过螺栓固定,以此可靠地将齿轮箱与压榨箱直接相连,省去用于连接压榨箱的压榨轴与齿轮箱的传动轴的轴段,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连接长度,更大幅度地提高了该压榨设备的紧凑度;通过上述连接凹部24实现齿轮箱与压榨箱的连接,有利于输出轴与压榨轴的连接定位,缩短现场找正的时间。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压榨设备及其齿轮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