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2275A -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2275A
CN102862275A CN2011101875632A CN201110187563A CN102862275A CN 102862275 A CN102862275 A CN 102862275A CN 2011101875632 A CN2011101875632 A CN 2011101875632A CN 201110187563 A CN201110187563 A CN 201110187563A CN 102862275 A CN102862275 A CN 102862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oard
cooling
assembly
wat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75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宥宁
宋昱廷
黄圣杰
黄登渊
李辉煌
Original Assignee
黄圣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黄圣杰 filed Critical 黄圣杰
Priority to CN2011101875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2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2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2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包含有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及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配合产品形状与面积及其三维几何形状设计而成,具有一折线型加热线圈,该加热线圈外部套设多个导磁块(magnetic flux concentrator),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对模具设备进行均匀快速加热;此外,该模具设备另设置冷却单元,而可令模具设备的表面温度均匀快速冷却,由此,具有可令模具设备的表面均匀快速升温,以提升产品生产品质并可降低生产周期,以及令模具设备快速均匀冷却的优点及功效。

Description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特别适用于塑胶射出成型,可针对模具设备快速均匀加热及冷却的装置,具有可提升生产品质、降低模具生产周期的优点及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模具应用于塑胶射出成型加工时,为令成型用的塑料熔浆顺利注入模具的浇注口内,保持稳定流动避免塑料熔浆过早冷却成型,因此在模具于合模射料前,必须先将公模及母模预先加热至一预定温度,使塑料熔浆能确实、顺利流动至模穴内后再冷却成型。且不仅于塑胶射出成型,在其他使用模具成型制程如铝合金铸造、镁合金铸造均采相同作法。 
再者,一般射出成型模具的预热结构多是设于公模或母模内呈「固定式」的加热结构,因此亦称为内部加热方式。此种内部加热方式可以使用「热电阻」或「模温机循环水(油)加热」等方式为之。或使用机械手臂,加上导热线圈,利用高周波放置于模仁表面外加热,此则称为表面瞬间预热、加热的方式。而前述加热装置概如图1(中国台湾发明第I2224548号专利案,以下简称前案一)、图2(中国台湾发明第I228945号专利案,以下简称前案二)及图3(中国台湾发明第183758号专利案,以下简称前案三)所示。 
然而,经吾等发明人针对以上所示使用导热线圈的三种预热方式进行测试后发现,上述三种预热方式虽然可对模具加热,但却有如下的缺点: 
1、加热不均匀。 
2、不易使用于复杂三维几何形状或为自由曲面的模面。 
3、装置复杂,尤其是前案一及前案二所使用的方法必须使用机械手臂作适当的偏摆动作,容易伤及模具,且不易操控。 
4、前案三的装置实际上不容易实践及应用于模具中。 
5、各项装置均为双面加热,无法使能量集中于单面加热。 
另外,若使用传统电阻式电热器加热方式的模具,则加热速度缓慢,加热过程所造成的热质量(heat mass)太大,将不易形成快速加热与冷却效果。 
目前亦有业者使用高温/低温切换的冷却管设计,使用高压水加热,并且利用冰水冷却。此种加热方式的冷却速率较快,但在加热过程中压力会随着上升而有危险性,加热质量大,效率也不高。另也有人使用热油加热/冰水冷却,此种方式虽无须对热油加压,模具温度容易保持,但加热速率慢,模具整体热质量较高,冷却时间相对较长,模具加热及冷却管路需独立设计等问题。 
此外亦有使用蒸汽及冷水的快速模具加热与冷却装置(中国台湾第145421号发明专利案)。该项技术使用蒸汽及冷却水为加热与冷却媒介,并在模具下方5~10mm处加工出配合产品三维造型的加热与冷却水道,可以达到每秒升温或降温3℃~5℃的加热与冷却速率,然而,此快速模具加热与冷却装置需要昂贵的锅炉设备投资,能源需求高,且蒸汽的管路容易生锈积垢,因而导致高温蒸汽设备具危险性的问题。 
是知,目前使用于模内加热的感应线圈因无法使用于复杂几何形状,因此加热线圈无法靠近模面,所以冷却水路也不易靠近模面,以致模具表面温度不容易均匀,因此极需要有新的设计以达到电磁感应加热所具有的高效率与加热快速的特性。 
在工业上亦有人使用卤素灯造成的红外线对模具表面加热,虽然此方法很经济,但能量密度较低,加热面积不能太大,且加热温度不均匀。且若碰到会反光的亮面,加热效果会很差。 
另亦有业者施以高温压缩空气并加热至600℃,然后吹入模具表面加热。此方法虽然可行,但压缩空气加热至600℃需要相当高的能量,且压缩空气的加热效率不佳,加上其压力较高,相对亦有高度危险性。 
有鉴于上述各种装置分别存在有加热及冷却效率不佳、实际难以应用及危险性高等问题,吾等发明人特地针对模具预热及冷却装置加以研究及改良,并有本发明问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适用于塑胶射出成型,可针对模具设备快速均匀加热及冷却,具有可提升生产品质、降低模具生产周期的优点及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包含一对呈对应设置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且该多个组件的相对表面成型有相互对应的凹凸特征;该模具设备更包含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包含一加热线圈及多个导磁块,该加热线圈为折线型线圈,而导磁块套设于加热线圈外部。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介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承板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承板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多条冷却水路顶面设有垫片或垫圈的防渗元件;该承板固设于第一模块与模块固定座之间,该承板直接压抵防渗元件并具有阻热作用。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介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第二模块、承板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第二模块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贴合后硬焊结合成一体;该承板固设于第二模块与模块固定座之间,并具有阻热作用。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组设于组件内部;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承板、线圈固定座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承板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多条冷却水路顶面设有垫片或垫圈的防渗元件;该承板设置于第一模块具冷却单元的表面另一侧,该承板直接压抵防渗元件并具有阻热作用;该线圈固定座设置于承板另一侧,令承板介于第一模块与线圈固定座之间,线圈固定座朝向承板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一绝磁板及线圈座,而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则设置于线圈座内部,且其磁力线朝向承板及组件表面。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组设于组件内部;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第二模块、承板、线圈固定座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第二模块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贴合后硬焊结合成一体;该承板设置于第二模块另一表面;该线圈固定座设置于承板另一侧,令承板介于第二模块与线圈固定座之间,线圈固定座朝向承板设有凹 槽,凹槽内嵌设一绝磁板及线圈座,而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则设置于线圈座内部,且其磁力线朝向承板及组件表面。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加热线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或为实心管状结构,或为多股实心铜线外包绝缘材料的结构。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加热线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时,其内部能够注入冷却液,令冷却液在加热线圈内部流通。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防渗元件与承板为导磁金属、或不导磁金属、或橡塑胶、玻璃或陶瓷、或复合材料构成。 
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中,该模具设备包含一冷却水路,而冷却水路采用钻孔方式直接成型于组件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机构一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机构二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机构三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种加热线圈的构造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又一种加热线圈的构造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再一种加热线圈的构造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种冷却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组件;10--凸特征;2--第二组件;20--凹特征;21--第一模块;22--冷却单元;221--冷却液道;222--防渗元件;23--承板;24--模块固定座;25--第二模块;26--线圈固定座;261--凹槽;262--绝磁板;263--线圈 座;3--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1--加热线圈;32--导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兹举数种可行实施例配合附图于下文进行详细说明,供钧上深入了解并认同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为外部加热模式,如图4至图6所示,包含一组呈相对设置的第一组件1(即公组件)及第二组件2(即母组件),该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的相对表面成型有相互对应的凹凸特征10、20(例如凸块与模穴);该模具设备更包含: 
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介于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之间,包含一折线型加热线圈31及多个包覆于加热线圈31外部的导磁块(magnetic flux concentrator)32,如图5所示,该加热线圈31为电磁感应式加热线圈,配合低周波、中周波或高周波的电源供应,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对应第二组件2的凹特征20位置以对第二组件2表面快速均匀加热或预热;此外,若因应较大加热面积而需要极大的电源的线圈,则同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亦可以拆开成为不同回路,分别由不同的电源供应器供应,但此回路需要非常小心避免不同相位磁场间极性相互的干扰;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的加热线圈31可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内部可供冷却液流通,或为实心管状结构,或为多股实心铜线外包绝缘材料的结构; 
对应以上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的设置,本发明的第二组件2包含第一模块21、冷却单元22、承板23及模块固定座24,如图4、图6所示,其中: 
该第一模块21于朝向承板23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22,该冷却单元22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221构成,该多条冷却液道221所在平面则是大约与第一模块21表面平行的表面,且每条冷却液道221的流体流速必须近乎相同而可保持均匀流动,此外,每条冷却液道221的间隔均要一致,且冷却液道221的宽度与液道间间隔的宽度大约相同;该多条冷却液道221顶面设有垫片或垫圈的防渗元件222,该防渗元件222可使用橡塑胶、金属、陶瓷或复合材料制成,以防止冷却液外泄; 
该承板23固设于第一模块21与模块固定座24之间,该承板23直接压抵防渗元件222用以封闭冷却液道221并避免冷却液外溢泄漏,该承板23可为橡塑胶、玻璃或陶瓷、或其它任何不导磁材料或复合材料构成,可使承板23具有 较佳的绝热效果;该承板23亦可为不导磁或导磁金属构成,可使整体具较强的支撑与强度;另若承板23为导磁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使用焊接方法,将承板23与第一模块21间建立适当的金属接着,以便热量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以增加热传导性,且当承板23与第一模块21为焊接结合时,则二者之间可无须设置防渗元件222。 
其次,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同样为外部加热模式,然而,由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二者不同处仅在于第二组件2的构造有实质差异,故在此特仅说明第二组件2的构造,余者不予赘述,特予叙明。 
请参阅图7、图8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组件2包含第一模块21、冷却单元22、第二模块25、承板23及模块固定座24,其中,该第一模块21于朝向第二模块25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22,该冷却单元22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221构成,该多条冷却液道221所在平面则是大约与第一模块21表面平行的表面,且每条冷却液道221的流体流速必须近乎相同而可保持均匀流动,此外,每条冷却液道221的间隔均要一致,且冷却液道221的宽度与液道间间隔的宽度大约相同;再者,该第一模块21与第二模块25贴合后硬焊结合成一体,且第一模块21与第二模块25之间亦无须设置防渗元件222; 
而承板23固设于第二模块25与模块固定座24之间,该承板23可为橡塑胶、玻璃或陶瓷、或其它任何不导磁材料或复合材料构成,可使承板23具有较佳的绝热效果;该承板23亦可为不导磁或导磁金属构成,可使整体具较强的支撑与强度。 
凭借以上设置,令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介于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之间,并针对第二组件2的凹特征20进行加热,由于加热线圈31受导磁块32的作用而限制磁力线方向,令磁力线对准第二组件2的凹特征20,进而可令加热线圈31的能量传导至第二组件2的表面,构成一个均匀加热的加热面,并能达到快速加热及使模具表面温度均匀的目的。 
续请参阅图9、图10所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为内部加热方式,主要包含一组呈相对设置的第一组件1(即公组件)及第二组件2(即母组件),该第一组件1与第二组件2的相对表面成型有相互对应的凹凸特征10、20(例如凸块与模穴);该第二组件2包含第一模块21、冷却单元22、承板23、线圈固定座26、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及模块固定座24,其中: 
该第一模块21于朝向承板23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22,该冷却单元22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221构成,该多条冷却液道221所在平面则是大约与组件表面平行的表面,且每条冷却液道221的流体流速必须近乎相同而可保持均匀流动,此外,每条冷却液道221的间隔均要一致,且冷却液道221的宽度与液道间间隔的宽度大约相同;该多条冷却液道221顶面设有垫片或垫圈的防渗元件222,该防渗元件222可使用橡塑胶、金属、陶瓷或复合材料制成,以防止冷却液外泄; 
该承板23固设于第一模块21与线圈固定座26之间,该承板23直接压抵防渗元件222用以封闭冷却单元22的冷却液道221并避免冷却液外溢泄漏,该承板23可为塑胶、或陶瓷、或其它任何不导磁材料或复合材料构成,可使承板23具有较佳的绝热效果;该承板23亦可为不导磁或导磁金属构成,可使整体具较强的支撑与强度;另若承板23为导磁金属材料构成,也可使用焊接方法,将承板23与第一模块21间建立适当的金属接着,以便热量能以最快的速度传递,以增加热传导性,且当承板23与第一模块21为焊接结合时,则二者之间可无须设置防渗元件222; 
该线圈固定座26设置于承板23另一侧,即承板23介于第一模块21与线圈固定座26之间,线圈固定座26朝向承板23的第一表面设有对应凹特征20的面积与数量,且开口朝向承板23的凹槽261,凹槽261内嵌设一绝磁板262及线圈座263; 
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设置于线圈固定座26的线圈座263内部,且线圈座263内部并可填充环氧树脂等材料(图未绘示)以提升整体强度;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包含一折线型加热线圈31及多个包覆于加热线圈31外部的导磁块32,如图5所示,该加热线圈31为电磁感应式加热线圈,配合低周波、中周波或高周波的电源供应,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对应第二组件2的凹特征20位置,以对第二组件2表面快速均匀加热或预热;此外,若因应较大加热面积而需要极大的电源的线圈,则同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亦可以拆开成为不同回路,分别由不同的电源供应器供应,但此回路需要非常小心避免不同相位磁场间极性相互的干扰;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的加热线圈31可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内部可供冷却液流通,或为实心管状结构,或为多股实心铜线外包绝缘材料的结构。 
再者,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同为内部加热模式,然,由于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二者不同处仅在于第二组件2的构造有实质差异,故在此特仅说明第二 组件2的构造,余者不予赘述,特予叙明。 
请参阅图11、图12所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二组件包含第一模块21、冷却单元22、第二模块25、承板23、线圈固定座26、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及模块固定座24,其中,该第一模块21于朝向第二模块25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22,该冷却单元22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221构成,该多条冷却液道221所在平面则是大约与组件表面平行的表面,且每条冷却液道221的流体流速必须近乎相同而可保持均匀流动,此外,每条冷却液道221的间隔均要一致,且冷却液道221的宽度与液道间间隔的宽度大约相同;再者,该第一模块21与第二模块25贴合后硬焊结合成一体,且第一模块21与第二模块25之间亦无须设置防渗元件222; 
而承板23固设于第二模块25与线圈固定座26之间,该承板23可为塑胶、或陶瓷、或其它任何不导磁材料或复合材料构成,可使承板23具有较佳的绝热效果。 
另关于第四实施例的线圈固定座26与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则因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亦不予赘述。 
凭借以上设置,本发明的内部加热模式主要令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设置于第二组件2的线圈固定座26内部,由于加热线圈31受导磁块32的作用而限制磁力线方向,令磁力线对准第二组件2的凹特征20。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若承板23为不导磁材料,进而可令加热线圈31的能量穿越承板23并作用在冷却单元22的表面,构成一个均匀加热的加热面,并能达到快速加热及使模具表面温度均匀的目的;若承板23为导磁金属,则可令加热线圈31的能量直接作用在承板23上。然而,在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则可令加热线圈31的能量穿越承板23并作用在第二模块25的表面,构成一个均匀加热的加热面,继而达到快速加热及使模具表面温度均匀的目的。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3的型式呈三维几何形状,因此其加热线圈31的三维几何形状依照产品形状及面积,事先以电脑辅助设计事前模拟加热线圈31的形状(如图13至图15所示)然后再加工制成,以求得到最快速且最均匀的加热效果,或者也可使用数值加工机制作一近似模面形状的治具(图未绘示),以便加热线圈31可以在治具上绕制成型以符合加热性能的要求;另外,本发明各实施例由附图可见导磁块32皆为完全包覆于加热线圈31外部,但吾等发明人在此需特别提出的是,当加热线圈31的形状制成后,可利用红外 线热影像检测加热线圈31的受热结果,再针对加热线圈31温度较低处设置导磁块32,即加热线圈31外部可仅于温度不足处包覆导磁块32,具有确实达到均匀的加热效果,以及降低制造成本的功效。 
续上所述,凭借本发明的加热线圈31外部包覆导磁块32的设置,因此可利用导磁块32将磁力线导出,而由于该多个导磁块32介于加热线圈31与线圈座263之间,再加上线圈座263另一侧设有绝磁板262,故可令磁力线对准第二组件2的凹特征20端面,以便构成一个均匀加热的加热面,并能达到快速加热及使模具表面温度均匀的目的。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确实可达到均匀快速加热,以及均匀快速冷却的效果,吾等发明人特地以上述实施例进行验证实验,首先以热影像仪对加热线圈的加热过程予以记录,并自热影像撷取资料作温度均匀性分析,其分析步骤为: 
1.由热影像撷取资料。 
2.计算平均温度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696932600091
3.计算标准偏差(S) 
4.计算温度均匀性(x) 
上述分析步骤的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DEST_PATH_GSB00000696932600092
为提高分析正确性,吾等发明人设定多组实验条件进行测试,且得到热影像、数据及线图可证明本发明确实具有均匀快速加热的效果,其中,使用三种不同形状加热线圈,在不同距离与加热时间条件下,进行外部加热的实验结果,而使用相同加热线圈,在不同加热时间及温度条件下,进行内部加热的实验结果。 
再者,本发明的冷却单元22除可如前述于第一模块2朝向承板23方向的表面上成型冷却液道221以外,当然亦可采用传统钻孔式冷却液道221’的作法,如图16所示;只是,采用传统钻孔式冷却液道221’的作法将导致第一模块21的厚度增加,如此虽造成需更多的能量与加热时间才能达到预计温度的现象,但实际上并不影响整体均匀加热及均匀冷却的诉求。 
最后,在此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电磁感应加热单元除可为如上述实施例分别采用「外部加热」与「内部加热」的方式为之以外,亦可为「外部与内部同时加热」的方式为之,使达致更良好的均匀快速加热的目的;此外,本发明的「内部加热」方式除可应用在如本说明书所示的第二组件(即母组件)以外,当然亦可应用在第一组件(即公组件),亦可同时应用于第一及第二组件(即同时应用于母组件与公组件),且可产生相同的的均匀快速加热的目的。 
凭借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特点在于: 
1.本发明可确实达成模具表面均匀快速加热与冷却的目的及诉求,且本发明除可设置与母组件结合以外,亦可单独设置于公组件,单独对公组件或母组件加热与冷却,亦可同时设置于公组件与母组件,同时对公组件与母组件加热与冷却;此外,本发明更未限制仅使用于射出成型,而是任何需模具快速均匀加热与冷却的机构皆可使用。 
2.本发明是使用至少一个电磁感应式加热线圈,配合低周波、中周波或高周波的电源供应,将此加热线圈组内置于模具模穴下方,再配合设置导磁块以便能将磁力线导出,继而达到快速加热以及令模具表面温度均匀的目的,且由于模具表面加热后的温度较为均匀,因此可增长模具寿命。 
3.本发明通过折线型加热线圈搭配设置得宜的导磁块以达到对组件单向加热的目的,且可配合模穴的造型及投影面积,而将加热线圈弯折构成对应模穴的不同面积的各种形状及曲面,再搭配导磁块构成加热线圈组,因此可适用于复杂三维几何形状模具的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手段确可达致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具长远进步性,诚属可供产业上利用的发明无误,爰依法提出申请,恳祈钧上惠予详审并赐准发明专利,至感德馨。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对呈对应设置的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且该多个组件的相对表面成型有相互对应的凹凸特征;该模具设备更包含一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包含一加热线圈及多个导磁块,该加热线圈为折线型线圈,而导磁块套设于加热线圈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介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承板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承板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多条冷却水路顶面设有垫片或垫圈的防渗元件;该承板固设于第一模块与模块固定座之间,该承板直接压抵防渗元件并具有阻热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介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第二模块、承板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第二模块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贴合后硬焊结合成一体;该承板固设于第二模块与模块固定座之间,并具有阻热作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组设于组件内部;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承板、线圈固定座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承板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多条冷却水路顶面设有垫片或垫圈的防渗元件;该承板设置于第一模块具冷却单元的表面另一侧,该承板直接压抵防渗元件并具有阻热作用;该线圈固定座设置于承板另一侧,令承板介于第一模块与线圈固定座之间,线圈固定座朝向承板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一绝磁板及线圈座,而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则设置于线圈座内部,且其磁力线朝向承板及组件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组设于组件内部;该组件包含第一模块、冷却单元、第二模块、承板、线圈固定座及模块固定座;该第一模块于朝向第二模块的表面成型有冷却单元,该冷却单元包含一冷却水路,该冷却水路由多条冷却液道构成;该第一模块与第二模块贴合后硬焊结合成一体;该承板设置于第二模块另一表面;该线圈固定座设置于承板另一侧,令承板介于第二模块与线圈固定座之间,线圈固定座朝向承板设有凹槽,凹槽内嵌设一绝磁板及线圈座,而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则设置于线圈座内部,且其磁力线朝向承板及组件表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线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或为实心管状结构,或为多股实心铜线外包绝缘材料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加热线圈为空心管状结构时,其内部能够注入冷却液,令冷却液在加热线圈内部流通。
8.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防渗元件与承板为导磁金属、或不导磁金属、或橡塑胶、玻璃或陶瓷、或复合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设备包含一冷却水路,而冷却水路采用钻孔方式直接成型于组件内部。
CN2011101875632A 2011-07-06 2011-07-06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Pending CN102862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75632A CN102862275A (zh) 2011-07-06 2011-07-06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75632A CN102862275A (zh) 2011-07-06 2011-07-06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2275A true CN102862275A (zh) 2013-01-09

Family

ID=47441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75632A Pending CN102862275A (zh) 2011-07-06 2011-07-06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227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279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均匀加热的模具
CN104908338A (zh) * 2015-05-22 2015-09-16 胡春雷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电磁感应加热快速成型设备
CN107814479A (zh) * 2017-12-01 2018-03-20 深圳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3d玻璃热弯加工装置
CN109647954A (zh) * 2018-12-26 2019-04-19 东北大学 一种电磁感应均匀加热平面薄钢板的工艺装置及方法
CN109701911A (zh) * 2019-02-18 2019-05-03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1612、2016和3225封装尺寸的晶片挑选治具
CN110963679A (zh) * 2019-12-12 2020-04-07 深圳市赢合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冷却3d曲面热弯玻璃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3199717A (zh) * 2021-05-17 2021-08-03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磁感应快速热循环模具
CN114074406A (zh) * 2020-08-18 2022-02-22 苏州亮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电加热方式的高光注塑模具
CN114659263A (zh) * 2020-12-23 2022-06-24 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高效率模温机的加热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787072B (zh) * 2022-01-26 2022-12-11 近代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射吹成型模具之雙拼式冷卻水道結構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2881A1 (fr) * 2003-03-24 2004-10-01 Allevard Rejna Autosuspensions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moulage de palier d'elastomere sur une barre stabilisatrice
CN1836467A (zh) * 2003-07-02 2006-09-20 瓦列里·卡甘 加热系统和方法
CN101352901A (zh) * 2008-08-26 2009-01-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模具
CN201287451Y (zh) * 2008-07-16 2009-08-12 陆延强 无痕注塑模具的磁效应加热装置
CN101678570A (zh) * 2007-06-08 2010-03-24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聚合物成型的模塑设备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2881A1 (fr) * 2003-03-24 2004-10-01 Allevard Rejna Autosuspensions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moulage de palier d'elastomere sur une barre stabilisatrice
CN1836467A (zh) * 2003-07-02 2006-09-20 瓦列里·卡甘 加热系统和方法
CN101678570A (zh) * 2007-06-08 2010-03-24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用于聚合物成型的模塑设备和方法
CN201287451Y (zh) * 2008-07-16 2009-08-12 陆延强 无痕注塑模具的磁效应加热装置
CN101352901A (zh) * 2008-08-26 2009-01-2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模具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2799A (zh) * 2014-12-31 2015-04-29 苏州市博奥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均匀加热的模具
CN104908338A (zh) * 2015-05-22 2015-09-16 胡春雷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电磁感应加热快速成型设备
CN104908338B (zh) * 2015-05-22 2019-12-17 胡春雷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的电磁感应加热快速成型设备
CN107814479A (zh) * 2017-12-01 2018-03-20 深圳市拓野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3d玻璃热弯加工装置
CN109647954A (zh) * 2018-12-26 2019-04-19 东北大学 一种电磁感应均匀加热平面薄钢板的工艺装置及方法
CN109701911B (zh) * 2019-02-18 2024-01-23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1612、2016和3225封装尺寸的晶片挑选治具
CN109701911A (zh) * 2019-02-18 2019-05-03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1612、2016和3225封装尺寸的晶片挑选治具
CN110963679A (zh) * 2019-12-12 2020-04-07 深圳市赢合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冷却3d曲面热弯玻璃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0963679B (zh) * 2019-12-12 2023-10-24 惠州市赢合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冷却3d曲面热弯玻璃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4074406A (zh) * 2020-08-18 2022-02-22 苏州亮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电加热方式的高光注塑模具
CN114074406B (zh) * 2020-08-18 2024-02-27 苏州亮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电加热方式的高光注塑模具
CN114659263A (zh) * 2020-12-23 2022-06-24 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高效率模温机的加热机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3199717A (zh) * 2021-05-17 2021-08-03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电磁感应快速热循环模具
TWI787072B (zh) * 2022-01-26 2022-12-11 近代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射吹成型模具之雙拼式冷卻水道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62275A (zh) 可均匀快速加热的模具设备
TWI415729B (zh) Mold with the uniform heating and cooling structure
TWI389600B (zh) Coaxial cooling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coil construction and molds with coaxial cooling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coil construction
Guerrie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an induction heated injection molding tool with flow visualization
TW201311419A (zh) 用於加熱模具或工具之裝置及方法
TWI279304B (en) Th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mold by high frequency current
CN105058730B (zh) 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
CN103112137B (zh) 一种电加热快速热循环注塑模具
CN2878025Y (zh) 高周波加热模具
CN206170534U (zh) 一种塑料注塑模具
CN206551469U (zh) 热压定型机中模具加热用电磁感应加热板
CN102869139B (zh) 管状或柱状物件表面均匀感应加热装置
TW201417984A (zh) 可均勻快速加熱之模具設備
CN205588645U (zh) 3d打印成型机的基板结构
CN105813771B (zh) 旋压成型装置
CN203198198U (zh) 一种电加热快速热循环注塑模具
CN108790119A (zh) 鞋底模具
TW201302411A (zh) 可均勻快速加熱之模具設備
CN204936112U (zh) 一种随型加热注塑模具
CN209803148U (zh) 一种封闭液式聚合物pvt关系测试装置
CN203496166U (zh) 一种具有温控功能的模具
CN208697802U (zh) 一种电磁能电热能蒸汽能热成型冷定型模具基座工作台组
CN110512470A (zh) 一种纸浆模塑产品的模具恒温线圈加热装置及制备方法
CN203371690U (zh) 模具冷却装置
CN202555818U (zh) 一种新型粉末冶金模具加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