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9898A -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9898A
CN102859898A CN2011800055969A CN201180005596A CN102859898A CN 102859898 A CN102859898 A CN 102859898A CN 2011800055969 A CN2011800055969 A CN 2011800055969A CN 201180005596 A CN201180005596 A CN 201180005596A CN 102859898 A CN102859898 A CN 102859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quality information
channel quality
power
wtru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5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璐菁
B·佩尔蒂埃
郗风君
J·S·利维
A·艾里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859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98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04B7/061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08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channel quality metrics, e.g. SIR, SNR, CIR, Eb/l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用于提供天线发射分集的系统、方法和装置。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包括多个天线。可确定每个天线的信道状况。可使用探测阶段来确定信道状况。在探测阶段周期期间,可从每个天线在各自的时间间隔期间传送探测信号。WTRU发射功率可保持或不保持恒定。节点B可接收每个探测信号,并确定信道质量信息。如果在信号之间存在功率偏移,则节点B可对所确定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节点B可向WTRU发送信道质量信息。WTRU可基于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来转换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天线。

Description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享有于2010年1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293,085和于2010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389,003的权益,其全部内容作为引用结合与此。
背景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已经广泛用于蜂窝通信系统中,可作为有效的手段来增强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并实现更高的数据吞吐量。转换天线技术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配置,其可替代性地在不同天线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空间分集,以应对信道衰落。但是,在例如基于3GPP WCDMA的蜂窝通信系统中,还不能使用上行链路发射(TX)分集。
发明内容
公开了系统、方法和装置来提供天线发射分集。例如,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包括多个天线。可确定每个天线的信道状况,从而选择用于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天线。可使用探测阶段来确定信道状况。在探测阶段周期期间,可将WTRU的发射功率保持恒定。在该周期期间,可在各自的时间间隔周期,从每个天线传送探测信号。WTRU可(例如从节点B)接收与所传送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信道质量信息。WTRU可基于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来转换(例如,选择)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天线。例如,信道质量信息可提供指示符,该指示符指引WTRU使用特定天线,或者,信道质量信息可包含供WTRU进行评估的信息,WTRU可根据该评估来选择天线。
可在不用保持发射功率恒定的情况下,确定每个天线的信道状况。例如,节点B可在探测阶段周期期间从每个天线接收探测信号。可在各自的测量时刻传送每个探测信号。例如,由于在上行链路上所实施的功率控制调整,每个探测信号的发射功率可以不同。节点B可确定测量时刻之间的功率变化偏移。节点B可计算与所接收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在计算信道质量信息期间,节点B可使用功率变化偏移来补偿探测信号之间的传输功率的差别。节点B可向WTRU发送该信道质量信息。
附图说明
可从以下结合附图以示例方式进行的描述中获得更详细的理解。
图1示出示例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多个WTRU、节点B、控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CRNC)、服务无线电网络控制器(SRNC)和核心网;
图2是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WTRU和节点B的示例功能方块图;
图3示出WCDMA/HSPA的基于SISO的发射机的示例结构;
图4示出WCDMA/HSPA的基于SISO的接收机的示例结构;
图5示出具有天线转换(AS)分集的WTRU发射机的示例结构;
图6示出具有AS的示例功率环控制图;
图7示出AS的示例DPCCH增益控制单元;
图8示出状态机的示例;
图9示出天线的示例转换定时图;
图10示出具有保护间隔的天线的示例转换定时图;
图11是用于闭环天线转换系统的示例高级框图;
图12和13示出实现共同增益功能的示例;
图14示出实现虚拟功率控制环的概念的示例;
图15示出节点B处的示例转换控制功能;
图16示出UE处的转换控制功能的示例功能框图;
图17示出从节点B向UE发送的示例信令;
图18示出示例的节点B控制的UE辅助的AS;
图19示出示例的UE控制的AS;
图20示出在整个探测模式中恒定的TX功率的示例;
图21示出在转换周期中恒定的TX功率的示例;
图22示出在最后一个转换周期中恒定的TX功率的示例;
图23示出当进行测量时的示例定时图示;
图24示出具有单个导频的示例波束成形系统;
图25示出固定模式的探测模式的示例;
图26示出具有多个探测状态的示例测量定时;
图26A是示例通信系统的系统图,其中可实施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
图26B是示例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图,其可用于图17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图26C是示例无线电接入网和示例核心网的系统图,其可用于图17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术语“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或任何其他类型的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进行操作的用户设备。如上所述,术语UE和WTRU可同样扩展。在下文中,术语“基站”包括但不限于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或任何其他类型的能够在无线环境中进行操作的接口设备。
图1示出示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包括多个WTRU 110、节点B 120、控制无线电网络控制器(CRNC)130、服务无线电网络控制器(SRNC)140和核心网150。可将节点B 120和CRNC 130统称为UTRAN。
如图1所示,WTRU 110与节点B 120进行通信,该节点B 120与CRNC130和SRNC 140进行通信。虽然在图1中仅示出了三个WTRU 110、一个节点B 120、一个CRNC 130和一个SRNC140,但是应当注意,在无线通信系统100中可包含无线和有线设备的任意组合。
图2是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WTRU 110和节点B 120的示例功能框图200。如图2所示,WTRU 110与节点B 120进行通信,并且两者被配置成执行进行基于TPC的转换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
除了可以在通常的WTRU中可以找到的组件以外,WTRU 110可包括处理器115、接收机116、发射机117、存储器118和天线119。存储器118用于存储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处理器115可用于单独地或与软件相结合地执行进行基于TPC的转换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接收机116和发射机117与处理器115进行通信。天线119与接收机116和发射机117进行通信,以促进无线数据的传送和接收。
除了在通常的节点B中可以找到的组件以外,节点B 120可包括处理器125、接收机126、发射机127、存储器128和天线129。该处理器125被配置成执行进行基于TPC的转换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接收机126和发射机127与处理器125进行通信。天线129与接收机126和发射机127进行通信,以促进无线数据的传送和接收。
下面描述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通信系统中可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转换天线技术。该技术通过重新使用从已有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环中得到的信息来指引天线选择,来实现隐式(implicit)闭环发射分集。特别设计了各种探测技术来解决HSUPA的需求,其中快速上行链路资源调度根据高动态TX功率控制来进行中继。并且,在不能对两个天线路径进行同时估计的情况下,所提出的一些技术适用于波束成形发射分集。为了在WTRU和网络之间具有更好的协调,和最小化对其他过程的影响,还提出了相关的控制和信令机制。
虽然是参考两个天线的配置来示出示例的,但是此处所公开的系统、方法和功能还可通用于多天线系统。此外,虽然根据此处的说明描述了各种标准和技术,但是,也可应用其他标准和/或技术。
在图3和图4中表示了传统的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基于SISO的WCDMA/HSPA通信系统,其中分别示出了WTRU发送系统和基站接收系统。DPCCH和DPDCH是版本99中所规定的物理信道,其可以以低速率运载数据业务,主要用于语音。信道E-DPCCH、E-DPDCH和HS-DPCCH用于可以运载高速数据的HSPA操作。每个物理信道在编码处理之后,可分别采用不同的信道化码进行调制和扩展。可向每个信道应用不同增益因子,用于发射功率管理,这可由网络进行管理,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和干扰控制。可将信道结合为复合信号的同相或正交分量,其可进一步由WTRU专用的扰码器进行处理,并之后被发送至天线以用于传输。
由于具有一个发射天线,因此上述处理块的组合整个称为TX链。
在基站接收机侧,从接收天线所接收的信号可由均衡器进行处理,以去除ISI,并减轻多径效应的影响。可将该均衡器设计为传统低复杂度的瑞克(rake)接收机,或具有较好性能的高级接收机,例如LMMSE均衡器。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进行信道估计,从而消除传播信道所带来的失真。为了区分每个物理信道,可以使用对应于该信道的信道化码来进行解扩展处理。可发送这些分离的信号以用于分别解码,以获得最终的二进制数据,为了简单起见,在系统框图中未表示该数据。
在WCDMA/HSPA中,有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功率控制机制,其中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方向都设计了内功率控制环。在基站的UL接收机中,监控上行链路DPCCH的信号干扰比(SIR),并将其维持在由较高层所指定的值。如果SIR与所配置的目标值不同,则可以通过经由下行链路DPCCH或F-DCH信道向WTRU反馈TPC(传输功率控制)命令来执行调整。在接收到TPC后,可根据TPC命令,将增益因子gl调高或调低,以控制DPCCH的传输功率。可参照DPCCH来设置其他信道的传输功率,从而达到其性能目标。即,当DPCCH的功率发生变化时,整个WTRU的传输功率也会按比例改变。
可使用天线转换TX分集来执行上行链路传输。可引入一个或多个传输天线来实现天线转换,同时仍然在WTRU处维持一个TX链。在图5中示出了被配置用于天线转换的发射机的示例系统框图,其中,TX链被保持与SISO系统中的相同,例如一个PA和一组处理块。将DPCCH信道的增益控制功能的数量扩展为二,每个天线一个。通过使用对新增加的转换控制块的控制,可在转换两个天线的同时执行两个增益控制功能之间的转换。
在以下段落中提出了用于HSUPA的AS系统的两个示例——基于TPC的天线转换和闭环天线转换——其可根据该转换控制是经由来自网络的隐式反馈还是显式(explicit)反馈来执行。
基于TPC的天线转换设计可最小化对基站处的配置的影响,使得具有天线转换(AS)的WTRU可以被加入到现有的部署中。可在基站侧不知道使用了AS技术的情况下,从例如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实现性能增强。为此,基站处的UL接收机可维持与图4中的相同。节点B侧的功率控制环也可不变。特别是,SIR和TPC命令可以以在WTRU侧没有应用AS的情况类似的方式被设定。在图6中示出了用于AS的示例的总功率环的配置。
该AS可以以两种不同模式进行操作:探测模式和操作模式。在探测模式中,AS可使用预先定义的模式被执行(例如,等占空比),该模式用于探测两个天线各自的信道状况。虽然在该模式中仍然进行了UL数据传输,但是其性能并没有优化。
假设在探测模式中达到了稳定状态,例如,无论WTRU正在使用哪个天线进行传输,SIR正接近稳定,从功率控制功能所获得的增益因子g1或g2可包括该天线的信道质量信息。在操作模式中,可基于使用该增益因子作为输入的标准来自适应地进行天线选择。例如,如果g1>g2,则天线2在大部分时间工作,而天线1可能只给定非常小的占空比,仅用于维持功率控制环。
从性能的角度来看,这种转换方式有助于减小WTRU发射功率,从而反过来降低干扰电平,增强系统容量。从广义上来说,由于信道状况信息可经由功率控制环机制间接地反馈至WTRU,因此,这种转换方式可实现隐式闭环TX分集。
当来自节点B的接收机的直接反馈可用时,UE处的天线转换动作可经由UE和/或节点B处的转换控制功能而处于网络的封闭控制下,该UE和节点B通过下行链路信令进行连接,该信令可运载来自节点B的接收机的显式反馈。可在上行链路中建立反馈信令链路,从而增强上行链路传输的可靠性。可将其用于运载有关UE处的天线转换的状态信息。在图11中示出了闭环天线转换系统的示例高级框图。
可将探测/操作模式的概念应用于闭环AS。其区别是节点B处的转换控制功能可具有较好的和最大更新的关于上行链路信号质量和信道状况的信息,其可完全结合在对模式使用的控制中。
用于闭环天线转换的增益控制功能可用于与在稳定功率控制环中的上述相同的目的,其区别在于在辅助天线转换决定时,可使用或不使用增益控制功能的输出。
增益控制功能可执行TPC命令,并将其转换为增益因子,将该增益因子与DPCCH信号相乘,以控制在发射天线的连接器处所测量的最终传输功率。在图17中示出了使用天线转换的增益控制单元。
在从下行链路反馈信道接收之后,可将TPC命令解码为二进制值,其等于0或1。可根据以下示例算法之一,将该二进制值转换为TPC_cmd:
算法1:
如果TPC命令=0,则TPC_cmd=-1;
如果TPC命令=1,则TPC_cmd=1.
算法2:
对于五个时隙的组中的前四个时隙,TPC_cmd=0。
对于组中第五个时隙:
如果组中五个硬决定全部为1,则TPC_cmd=1;
如果组中五个硬决定全部为0,则TPC_cmd=-1;
否则,在第五个时隙中,TPC_cmd=0。
算法3:
假设N为任意非零整数,
对于N个时隙的组中的前N-1个时隙,TPC_cmd=0。
对于组中第五个时隙:
如果组中N个硬决定全部为1,则TPC_cmd=1;
如果组中N个硬决定全部为0,则TPC_cmd=-1;
否则,在第N个时隙中,TPC_cmd=0。
N值的选择取决于AS_state(AS状态)的状态。
上述算法的使用可根据来自较高层的配置以及控制信号AS_state,该控制信号指示WTRU是在探测模式还是操作模式。
使用导出的TPC_cmd,可如等式1中所示调整DPCCH的功率:
Figure BDA00001861033700081
(等式1)
其中,PDPCCH_old是在之前时隙存储在存储器中的DPCCH功率值。ΔTCP是功率更新的步长,其可根据从转换控制单元输出的AS_state进行调整。
从等式1中,当相关天线没有进行发送时,PDPCCH不能被更新。这可经由通过power_update (功率更新)所控制的转换来实现,如图7所示。注意,该power_update是AS_cmd的延迟版本,当发生转换至与增益控制单元有关的天线时,可将其设为1。可设置该延迟,以考虑到TPC命令反馈所产生的等待时间(latency)。该AS_state和AS_cmd可以是从转换控制功能输出的控制信号。
可将PDPCCH0定义为g=1的所获得的校准的DPCCH功率。可使用等式2来计算当前时隙的增益因子,以实现PDPCCH所规定的给定功率目标:
g = P DPCCH P DPCCH 0 (等式2)
使用双天线转换系统,需要使用两个这样的功率控制块,如图5所示。在TDM方式中,在天线转换发生时相应地转换增益因子(g1或g2)的使用。
延迟的更新机制、可调步长ΔTCP和根据AS状态选择TPC命令生成算法可满足加快功率控制环的稳定化的需要,尤其是在存在由天线配置变化所引起的不连续的情况下。注意,所提出的方案可适用于基于TPC的天线转换技术和闭环天线转换技术。
可由应用到两个天线的共同增益来实现增益控制功能。上述功率控制算法仍然有效,只是可以不使用power_state变量,使得只要接收了TPC命令,则增益可持续被更新。在图12和图13中示出了共同增益功能的实施。注意,可由AS_state和AS_cmd来联合控制步长。
公开了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环会聚(convergence)的方法,其可减小天线转换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可分别存储每个天线的功率控制环状态。当天线转换发生时,不继续使用之前天线的设置,而是使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当前天线的设置。虽然看起来随时间只有一个TPC命令流,但是实质上,可操作两个控制环,每个天线一个。可在UE使用图7所示的增益控制功能结构来实现该概念,其中根据天线交替地使用两个增益因子。在节点B侧,对应于UE侧的实施,需要交替使用两组测量。在图14中示出了虚拟功率控制环概念的示例实施,其中g1和g2、SIR 1和SIR 2是两组设置,其可单独用于每个天线。
可经由状态机(例如图8的状态机)在UE处实现基于TPC的AS的转换控制功能,该状态机可控制转换定时,并协调系统中其他功能处理块的操作。状态机的设计可考虑快速探测两个不同天线路径的信道状况和在探测模式中快速稳定功率控制环和在操作模式中使上行链路传输的性能增益最大的需求。
如图8所示,状态机(其可被包含在转换控制功能中)的输出可包括两种信号。AS_cmd是二进制控制信号,其对两个天线提供转换控制:如果AS_cmd=0,则开启天线1,关闭天线2,如果AS_cmd=1,则开启天线2,关闭天线1。AS_state是状态信号,其可指示WTRU应该在探测模式还是在操作模式。
转换控制功能可监控增益控制功能的状态,从而相应地调整其状态机以加快功率控制环的会聚。
对于闭环AS,可将转换控制功能移至节点B侧(虽然仍有部分位于UE)以辅助操作。
如图15所示,节点B处的示例转换控制功能可包括两个子功能:决定单元和状态机。
节点B处的转换控制功能直接接入上行链路接收机可允许更有效的天线转换控制,以及对信道状况变化的更快的反应。由上行链路接收机提供的信息可包括以下之一或任何组合:信道估计结果;SIR或SINR;BLER;估计的接收功率(例如,节点B处的Rx信号功率);或估计的UE速度/多普勒漂移。
根据上述信号输入之一或其组合,转换功能可决定使用哪个天线用于UE处的传输,从而最小化UE发射机处的功率使用,优化上行链路的接收性能等。
状态机可经由适当的探测和操作模式控制来优化天线选择/搜索过程。下面描述探测阶段的细节。
可经由下行链路信令向UE发送在节点B处的转换控制功能所提供的控制信号,例如天线控制命令或探测模式状态。有利的是还可以将该信息转发至节点B处的接收机,使得其可使其接收算法适用于减小天线状态变化的转变影响。
UE处的转换控制功能可以是将传送信号变换至不同天线的转换结构,或可将其设计为向一些发射机功能提供某些控制信号,以增强上行链路传输,特别是在探测模式中,在该模式中,系统需要从由于频繁的天线转换导致的转变中迅速稳定下来。在图16中示出了UE处的转换控制功能的功能框图。
对于闭环AS,节点B可通过下行链路信令将来自节点B的接收机的如上所述的原始信息的一些反馈到位于UE中的转换控制功能。这使UE能够对于天线选择做出决定,从而在软切换(SHO)模式中优化宏分集增益。可将向UE的该信息的传输限制在SHO模式中。
AS可由节点B完全控制。如图17所示,可规律地,例如基于每个TTI、每个无线电帧等,从节点B向UE发送1比特的信令。该比特的状态可指示使用哪个天线用于传输。例如,0表示启动天线1,而反之则为天线2。可将该1比特的信令限制在发生转换动作的时候。其可被运载作为HS-SCCH命令,或在其他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其他示例可包括使用F-DPCH、E-HICH/E-RGCH编码方案和格式来运载该信息。
在这种情况中,节点B的职责是监控其接收机处的信道和信号状态,并适当地启动探测模式来控制天线转换。在该模式操作中,UE处于从属模式,其根据信令比特来执行转换命令。UE并不直接知道何时开始探测模式,因此不必负责转换变化所产生的上行链路接收机损耗。在图17中示出了示例实施。
AS可以是由节点B控制、UE协助的。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如上所述的1比特的转换命令信令以外,还有用的是可经由额外的信令向UE通知使用了探测模式。可通过在任何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增加一个比特或多个比特来运载该额外的信令,例如HS-SCCH命令。UE可例如通过基于定时器的实现方式自主地确定探测模式。
在基于信令的情况中,反馈信令可显式指示探测模式的开始和结束。
对于此处所述的具有恒定TX功率的探测模式,反馈信令可由以下之一或任何组合来构成:
1比特指示探测模式的开始;
1比特指示探测模式的结束;
1比特标志指示是否启用控制TX功率恒定模式。当接收到控制TX功率恒定的启用标记时,如果不希望UE引起性能降低,由于其可以暗示ULPC关闭,因此UE在将TX功率控制为恒定的期间内可以不发送数据。
在基于定时器的情况中,反馈信令可被限于指示探测模式的开始。之后,可在UE处的转换控制功能中开启定时器,在其期满时,可按照UE与节点B之间的协议,认为探测模式结束。该定时器的长度可以是预先定义的或由网络经由RRC信令预先配置。这种信令方式有助于减小信令开销,但会影响灵活性。
在较好地得到通知后,UE处的转换控制功能可生成控制信号,用于调整发射机侧的某些处理模块,以减小转换的影响,从而减小节点B处的接收机损耗。例如,可相应地改变功率控制环的步长来加速功率控制环的会聚。图18示出了在UE协助下的节点B控制AS的示例。下面描述另外的细节。
UE可控制AS。在这种情况下,可由UE来进行转换决定。UE可能需要被通知(例如通过下行链路反馈)关于节点B的接收机处的信道和信号状况。可用于协助UE的决定的信息可包括关于以下测量的一个或多个的真实值或差值:信道估计结果、SIR、BLER、估计的接收功率或UE速度。
这样,UE处的转换控制功能可负责进行AS操作,而节点B处的相应部分可具有最小设计。
这种实施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下行链路开销。其一个好处是,由于UE可将从包括活动集/E-DCH活动集的各种小区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组合,并做出适当的决定,因此可在软切换(SHO)的情况中优化宏分集增益。
可经由额外的上行链路信令将转换状态反馈至节点B。该额外的上行链路反馈可包括关于使用了哪个天线进行传输和/或何时发生探测模式的信息。图19示出了UE控制AS的示例。
公开了可提供有关天线的传输质量信息的探测模式。该探测模式可使用预定义方式,例如如图9的示例所示。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传输可以以预定义方式在两个天线之间交替操作。可在操作中不考虑信道状况。
使用T1来表示启动天线1、关闭天线2的时间间隔,T2表示启动天线2、关闭天线1的时间间隔。一个转换周期的总持续时间T,为T=T1+T2,如图9所示。时间间隔的单位可以是时隙TTI或无线电帧。
探测模式可持续一个或多个转换周期,这可以是预先定义的或由网络配置。
可在单个转换周期中以不同方式来定义转换方式。例如,两个天线的占空比可以相同。两个天线的占空比可以不同,例如,将T1/T2设为恒定比率。该比率可以是预先定义或预先配置的,或通过从使用相同天线的下行链路接收机中获得的统计信息来控制。其占空比可以不同,例如,T1/T2在不同的转换周期可以不同。例如,比率可随时间在两个极值之间变动。
可将转换周期的长度T选择为以下之一或其组合:总是恒定,其可由网络经由RRC信令进行预先定义或配置;选择大值,当功率环将进入稳定状态时,逐渐减小该值(即,一开始将转换速率设为非常低,在探测阶段结束时变快);周期性地改变T的长度,直到探测阶段结束;或者随机地改变T的长度,直到探测阶段结束。
还可以在天线转换之间增加保护间隔,如图10的示例所示。在保护间隔中,在两个天线上都没有传输。可将该保护间隔设为:在整个探测阶段都为恒定的Tg,其可以是预定义的或由网络经由RRC信令来配置;或者,逐渐减小的Tg,由此在探测阶段结束时,其可减为零。
可根据一些考虑的因素而使用多种预定义的方式来使用探测模式,该因素例如是数据业务量状态、衰落信道状况等。例如,根据基于实施复杂度所选的速度的粒度(granularity),可对应于M个预定义的速度目标V(m)预定义M个预定义的方式T(m),其中m=1、2……M。T(m)可以相同(其回到上述方法)或者不同(例如,随着V(m)的增加,可将相应的T(m)选择为更短)。如果当前估计的速度在V(m-1)和V(m)之间,则预定义的方式T(m)可用于接下来的探测模式。并且,T(m)内T1(m)/T2(m)的定义可共同地或单独地使用前述内容。类似地,可独立地或共同地针对M个预定义的方式使用保护间隔Tg(m)。
探测模式可使用可变的方式。需要考虑功率控制环的稳定性。在天线转换后,由于信道路径的变化,会在节点B的接收机处发生接收功率的突然跳动。因此,当将两个天线路径的信道和信号状况进行比较时,期望的是稳定功率控制环。在一个示例中,设Nd为请求减小UE TX功率的TPC命令的数量,Nu为请求增加UE TX功率的TPC命令的数量,两者都可在特定时间(例如,时隙、子帧或无线电帧)被测量。如果功率控制环接近稳定,则Nd和Nu可大致相等。可根据以下条件来触发天线转换:
amin<N1/N2<amax
其中,amin<1和amax>1是1附近的常数,其可预先定义和预先配置。
需要考虑SINR(或SIR)的稳定性。在进行转换天线动作之后,需要使节点B的接收机处的SINR估计值达到某个稳定状态。如果SINR估计结果由于节点B的接收机的操作(例如,信道估计、功率控制环或任何其他因素)仍在变动(增加或减小),则不能进行天线转换。例如,设SINRl为SINR的长期平均值,SINRs为短期平均值,如果在一定数量的无线电帧(或子帧)内,连续出现以下情况(或较多地),则可触发天线转换:
amin<SINR1/SINs<amax
其中,amin<1和amax>1是1周围的常数,其可预先定义和预先配置。BLER可有助于判断SINR是否达到了稳定状态。例如,设BLER1为BLER的长期统计,BLERs为短期统计。如果在一定数量的无线电帧(或子帧)内,连续出现以下情况(或较多地),则可触发天线转换:
amin<BLER1/BLERs<amax
其中,amin<1和amax>1是1周围的常数,其可预先定义和预先配置。注意,这可以在UE不需要一定处于探测模式且其依赖于所传输的数据时被使用。该BLER测量可以是HARQ BLER或残余BLER,其针对软切换的情况在RNC处可用。
在进行转换天线动作之后,需要使节点B的接收机处的上行链路接收功率估计达到某稳定状态。如果接收功率估计结果由于功率控制环的操作仍在变动(增加或减小),则不能进行天线转换。例如,设Pl为接收功率的长期平均值,ps为短期平均值,如果在一定数量的无线电帧(或子帧)内,连续出现以下情况(或较多地),则可触发天线转换:
amin<Pl/Ps<amax
其中,amin<1和amax>1是1周围的常数,其可预先定以和重新配置。
探测模式可从转换至第二个天线时开始(其已在第一个天线上操作了一段时间)。如果节点B接收来自测量的标记(sign)是处于探测下的天线更差,则其可决定结束探测模式,并转换回之前的天线。否则,其可停留在当前天线上。在探测模式中所监测的测量可以是SINR、接收功率、信道估计结果、功率控制环状态等。
为了防止探测持续时间在一个天线上的时间过长,可定义最大持续时间参数Tmax。可在天线被开启时,将定时器设为Tmax。如果根据上述所提出的标准之一,当定时器的时间期满时,接收机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则可触发到另一个天线的转换。
作为预定义和可变方式的混合,可将T1选择为固定的,T2为根据信号质量和信道状况的测量是可变化的,反之亦然。
该探测模式可使用恒定的TX功率。由于功率控制环的动态特性,在探测模式中,在针对每个天线进行测量时的发射功率不可能相同。因此,这会增加节点B在天线之间进行公平比较的难度。可采用以下之一或多个。
可将UE约束为冻结功率控制环,以使UE在整个探测阶段以恒定的功率进行发送。该UE可采用当其进入探测模式时的TX功率电平,并在探测模式中将该TX功率电平保持恒定。在图20中示出了冻结功率控制环的示例。这种实施的可能缺陷是如果在该期间发送了上行链路数据,则这种实施会影像传输质量。
如果探测模式包括多个转换周期,则可在转换周期内维持恒定的TX功率,例如如图21的示例所示。该TX功率可被允许基于每个转换周期进行变化。为了减小对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影响,可将转换周期的持续时间T配置为小值,例如希望是快转换方式。
可以在任意预先定义或配置的转换周期维持恒定的TX功率。在图22中示出了一个示例,其中将最后一个周期限制为具有恒定的TX功率。
与在探测模式中的恒定TX功率不同,可为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过程选择较小步长,使得节点B可从其所发送的TPC命令来跟踪TX功率变化。为了确保功率跟踪的准确性,需要UE遵循其在探测模式中所接收的每一个TPC命令。
需要决定何时开始探测模式。转换天线TX分集的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需要回到探测阶段以增强性能,例如,用于快速变化的信道状况。对于何时应用探测模式,可应用以下之一或多个。可初始地应用探测阶段。之后,可根据操作模式中的功率控制环状态来适应天线转换方式。可在预先配置的定时器的控制下,周期性地应用探测模式。可由增益因子gi和gl来控制探测模式。如果增益因子中的一者不稳定,则启动探测模式。可将其限制为在UE启动探测模式的时候。探测模式的启动可基于业务量统计。如果数据具有突发性,则当数据业务量不繁忙时可以应用探测模式。探测模式的启动可基于HARQ重传统计。如果发现了大量重传请求,则可启动探测模式。
在节点B上做出的启动可基于以下因素之一或组合:节点B的接收机感测到对要求来自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环的增加的UE发射功率的增加和/或恒定的需求,节点B的接收机经历过多的HARQ失败,节点B的接收机经历显著的SINR降低,节点B的接收机经历显著的BLER增加,节点B的接收机经历显著的接收的DPCCH功率降低,节点B的接收机感测到UE速度的突然变化,或从UE测量报告中被通知该事件。
在探测模式期间,可在每个天线进行操作时,独自进行测量。对于闭环AS,节点B可直接接入上行链路接收机和信道估计结果。在上行链路接收机的各个组件被认为从转换天线所产生的变化中稳定下来的时候,可做出多个测量并记录。在探测模式结束时,节点B可使用两组测量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天线。
在图23的示例中,在t1时记录对天线1的测量,在t2时记录对天线2的测量。由于是在相关天线操作期间进行的测量,因此,t1可以与t2不同。如果正在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过程,则可在t1至t2的时间内,动态地调整UE TX功率。当将两个测量进行比较时,需要使用偏移来补偿UE TX功率的变化。否则,很难准确地比较测量。
可将UE TX功率变化表示为Δp,例如,如果节点B记录其在t1至t2在DPCCH或FDPCH中向UE发送的每个TPC命令,则节点B可以追踪该Δp,例如:
&Delta; P = &Delta; TPC &CenterDot; &Sigma; t 1 to t 2 TPC i ( dB )
其中,ΔTPC(dB)是在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步长,TPCi是在t1至t2中每时隙所发送的TCP命令。需要对t1或t2边界附近的功率控制环的等待时间进行调整。
可将所追踪的TX功率变化用作比较中的功率偏移。如果已知UE在探测模式中采用恒定TX功率选择(例如如此处所述),则可将功率偏移Δp设定为0。
当UE在SHO中时,为了进行探测,UE需要忽略来自非服务节点B(或等同地来自服务节点B的无线电链路组以外的无线电链路)的TPC命令。这使节点B能够按照其完全知道发送至UE的TPC命令来估计功率变化。
节点B可使用平均SINR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天线。SINR1表示为天线1的信号干扰噪声比,而SINR2为天线2的信号干扰噪声比,如果SINR1>SINR2-Δp,则选择天线1。否则选择天线2。可以以dB的方式来表示SINR。
节点B可使用平均接收功率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天线。P1可表示在天线1操作时节点B的接收机处的接收的功率,而P2为在天线2操作时节点B的接收机处的接收的功率,如果P1>P2-Δp,则选择天线1。否则,选择天线2。可以dB的方式来表示接收的功率。
节点B可使用信道估计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天线。h1可表示在天线1工作时的上行链路复合信道估计结果,而h2为在天线2工作时的上行链路复合信道估计结果。如果20log10(|hl|)>20log10(|h2|)-Δp,则选择天线1。否则,选择天线2。
节点B可使用功率控制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天线。如果Δp>0,则选择天线1。否则,选择天线2。
节点B可使用BLER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天线。BLER 1可表示在T1时间段中的天线1的误块率(例如,HARQ BLER),而BLER 2为在T2时间段中的天线2的误块率。如果BLER1<BLER2,则选择天线1。否则,选择天线2。为了获得BLER的恰当的评估,推荐使用此处所述的具有恒定TX功率的探测模式。
可采用降低性能损耗的动作。当经由稳定功率控制环来探测每个天线路径的信道状况时,探测模式仍可承载数据传输的任务。由于天线间转换所产生的不连续性和突然的传输路径变化会影响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质量。
可进行以下之一或多个来减小探测模式期间的性能损耗:给E-DPCCH分配更多发射功率,以协助基站中的信道估计;给E-DPDCH分配更多的发射功率,以增加高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或者,改变功率环算法以加速功率控制环的会聚。例如,可调整功率控制环的步长,减小E-TFCI选择中的数据分配,增加HARQ重传的数量,使用不同的RV和速率匹配设置等。
可将以下之一或多个应用于UE侧的发射机。当向UE通知探测模式时,例如此处所述在UE控制或协助的AS的实施中,可很快地实施上述操作。但是,在完全由节点B控制的AS中,由于没有用于探测模式的专用信令,因此UE不知道使用了探测模式。在这种情况下,UE可根据其观察结果,自发地应用所述方法。
当发生向另一个天线的转换时,可在接下来的多个无线电帧(或子帧或时隙)使用以下示例之一或多个。
如果在给定时间帧内通过转换数量所测量的转换频率超过了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的阈值,则在一定时间段内使用上述方法之一,其可以以无线电帧、子帧或时隙的方式被测量。该时间段的长度可由网络预定义或配置。
如果在小于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的阈值的时间间隔内命令进行两次转换,则从第二次转换开始在接下来的多个无线电帧(或子帧、或时隙)应用上述方法之一。
此处所公开的用于启动探测模式的触发标准可单独使用,或以任何组合方式结合使用。
当探测模式结束时,可将WTRU转换为操作模式,在该模式中可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在该模式中,WTRU可假设UL控制环已经达到了稳定状态。因此,可根据来自两个天线的DPCCH增益因子来自适应地决定天线转换方式。
可将操作模式中的天线转换方式设计为具有以下之一或多个:如果g1>g2,则完成关闭天线1,反之亦然;如果g1>g2,则使T1尽可能小,只需能维持功率控制环,反之亦然;使占空比约等于增益比:T1/T2≈g2/g1;或将占空比设为约等于功率比:Tl/T2≈g2 2/g1 2
随着DPCCH增益因子随时间变化,可以根据上述方式或上述方式的任意组合来相应地改变天线转换方式。
可使用波束成形TX分集来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可将探测模式的概念应用于单导频(pilot)波束成形(BF)发射分集方案,如图24所示,其中在两个天线中传送运载导频的DPCCH。可分别对每个天线应用预编码权值,由w1和w2表示,其例如可最小化UE TX功率,或类似地增强上行链路传输质量。
对于闭环BF,需要下行链路信令链路来运载由节点B所发送的反馈信息,之后,UE控制对预编码权值的使用。
引入如图24所示的BF控制功能来发现最优的预编码权值,以实现理想的性能目标。BF控制功能由位于UE和/或节点B上的两部分组成,在UE和/或节点B中可实现不同功能。
可将以下内容应用于探测模式设计。为了简化实施,可为预编码权值定义具有有限项数的码本。例如,w1和w2可具有以下四个可能的向量值:
w 1 w 2 = 1 / 2 1 + j 2 , 1 / 2 1 - j 2 , 1 / 2 - 1 + j 2 , 1 / 2 - 1 - j 2
可将天线转换看作BF的特殊情况,其中使用了两个预编码向量:
w 1 w 2 = 1 0 , 0 1
将N表示为码本中预编码向量的数量,Ti,i=1,2,..,N为探测状态的长度,在该探测状态的长度期间,各个预编码向量可分别用于传输。如果考虑在每个转换周期中,Ti,i=1,2,..,N可连续或随机地排列(但是具有预定义的方式)的差异,此处所述的固定或可变的探测方式的方法可用于具有多个探测状态的情况。例如,在图25中示出了示例的固定方式的探测模式,其中N=4,而Wl,W2,W3,W4分别表示在各个探测状态中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此处可使用此处所述的恒定TX功率的概念和此处所述的启动探测模式概念。其区别是,可由预编码向量代替天线。
对于由节点B所控制的探测模式,下行链路反馈通常需要log2(N)个比特的信令,从下行链路反馈中节点B需要发送命令来指示使用哪个预编码。
在探测模式期间,当使用每个预编码向量时,可分别进行测量。在探测模式结束时,有N组测量可用于节点B来决定在操作模式中使用哪个预编码向量,其中N是预编码码本中预编码向量的数量。
假设对每个预编码向量wi的测量分别在ti,i=1,2,...,N被记录,如图26所示,其中N=4。该ti可能相互不一致,因为必须在相关的预编码向量正在进行操作的期间进行测量。如果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过程正在操作,则在从ti到tn的期间,UE TX功率可被动态调整。当将针对每个预编码向量做出的两个测量进行比较时,需要通过偏移对UE TX功率的变化进行补偿。否则,所产生的测量难以使用。
与天线转换技术相类似,如果节点B对其在ti到tn期间,在DPCCH或F-DPCH中向UE所发送的每一个TPC命令进行记录,则其可追踪功率变量。每个预编码向量的功率变量可由以下进行估计:
Figure BDA00001861033700221
其中,ΔTPC(dB)是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过程中所使用的步长,TPCn是从t1到tN期间每时隙中所发送的TCP命令。注意,Δp1=0,且,需要对在t1或tN的边界周围的功率控制环的等待时间进行调整。
所追踪的TX功率变化可用作预编码向量比较中的功率偏移。如果已知UE采用恒定TX功率选项用于这里所述的探测模式,则可将功率偏移Δpi设定为0。
与转换天线的情况相类似,希望的是SHO中的UE在探测模式中忽略来自非服务节点B的TPC命令。这可以虑及UE的发射功率的更准确的估计。
设X为可由节点B选择作为用于决定最优预编码向量的性能度量的性能测量(dB)。例如,X可表示接收的功率、SINR或信道估计结果。可根据以下标准来决定。如果以下满足,则选择第i个预编码向量:
i=arg(max(X1,X2–Δp2,...,XN–ΔpN))
如果将功率控制状态视为性能度量,则可使用以下公式。如果以下满足,则选择第i个预编码向量:
i=arg(min(Δp1,Δp2,...,ΔpN))
如果将BLER状态视为性能度量,则可使用以下公式。如果以下满足,则选择第i个预编码向量:
i=arg(min(BLER1,BLER2,…BLERN))
注意,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使用恒定TX功率的探测模式。
最后,节点B可能需要log2(N)比特的下行链路信令,来向UE通知使用哪个预编码向量用于操作模式。
为了支持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操作,可建立控制和信令过程。
现在描述可以允许或不允许UL分集操作的启用/停用机制。该功能能够从网络或WTRU侧提供控制或信息交换。
公开了多种激活/去激活实施,其可优化TX分集的系统增益,并降低其对其他上行链路传输过程的影响。
网络可以是发起方。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可向WTRU发送控制信号,以启用/禁用传输分集操作。这里所述的实施可以是显式或隐式的。
显式的实施可包括以下之一或多个。UE可例如,当其连接至网络,或被移至CELL_DCH操作时,经由RRC信令来接收UL发射分集配置。当网络明确允许时(默认的为不使用UL发射分集),可将UE(能够进行UL发射分集的)限制为使用UL发射分集。UE能够进行UL发射分集,并使用UL发射分集,除非由网络明确拒绝(默认为如果支持的话,使用UL发射分集)。当允许UE使用UL发射分集时,则认为被启用,而当不允许其使用UL发射分集时,则认为被禁用。
对于未连接的UE,网络可广播是否允许UE在SIB上使用UL发射分集。
当UL发射分集被启用时,可使用更快的激活/去激活机制(即,除RRC信令的方式以外,还有一组启用UL发射分集的实施)。
可允许节点B经由层1信令来禁用/启用TX分集操作,该信令可以是HS-SCCH命令或新的L1信令。可将新的HS-SCCH命令定义为将WTRU动态配置为允许或不允许TX分集操作。在接收到启用命令时,WTRU可认为其可为了预期的性能增强而启动TX分集操作。在接收到禁用命令时,WTRU可例如立即或在指定时间帧内停止操作。
可例如通过以下来实现HS-SCCH命令信令,其中,将命令类型比特标记为Xodt,1,Xodt,2,Xodt,3,而命令比特为Xord,1,Xord,2,Xord,3:
如果命令类型Xord,1,Xord,2,Xord,3=‘001’,则Xord,1,Xord,2,Xord,3的映射如下:
Xord,l,Xord,2,Xord,3由以下组成:
传输分集启用(1比特):Xord,1=Xtxd,1
次服务E-DCH小区激活(1比特):Xord,2=Xsecondary,2
次服务HS-DSCH小区激活(1比特):Xord,3=Xsecondary,1
如果Xsecondary,1=‘0’,则HS-SCCH命令是次服务HS-DSCH小区去激活命令。
如果Xsecondary,1=‘1’,则HS-SCCH命令是次服务HS-DSCH小区激活命令。
如果Xsecondary,2=‘0’,则HS-SCCH命令是次上行链路频率去激活命令。
如果Xsecondary,2=‘1’,则HS-SCCH命令是次上行链路频率激活命令。
组合Xsecondary,2,Xsecondary,1=‘10’是用于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组合。
如果Xtxd,1='0’,则HS-SCCH命令是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禁用命令。
如果Xtxd,1=‘1’,则HS-SCCH命令是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启用命令。
新命令类型可专用于该目的。例如,这可按以下来实施:
如果命令类型Xodt,1Xodt,2,Xodt,3='010',则Xord,1,Xord,2,Xord,3的映射如下:
Xord,1,Xord,2,Xord,3由以下组成:
预留的(2比特):Xord,l,Xord,2=Xres,1Xres,2
传输分集启用(1比特):Xord,3=Xtxd,1
如果Xtxd,1='0’,则HS-SCCH命令是发射分集禁用命令。
如果Xtxd,1='1’,则HS-SCCH命令是发射分集启用命令。
可将Xtxd,1指派给其他预留比特,Xres,1或Xres,2。
该方法非常有用,因为其具有较多的预留比特,这可允许多个上行链路传输分集技术被配置。
隐式的实施可包括以下之一或多个。WTRU可从网络接收命令,该命令可隐式允许/不允许使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在一个示例中,当激活了连续分组连接(CPC)操作时,不能使用基于TPC的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版本7的机制可定义用于去激活/激活不连续传输或接收(DTX/DRX)的HSSCCH命令。这些命令还可用于隐式启用/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下面表示了一种示例实施:
将命令类型比特标记为Xodt,1,Xodt,2,Xodt,3,命令比特标记为Xord,1,Xord,2,Xord,3。则:
如果命令类型Xodt,l,Xodt2,Xodt,3=000',则映射如下:
Xord,1,Xord,2Xord,3由以下组成;
如果Xdrx,1='0',则HS-SCCH命令是DRX去激活命令,并为隐式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禁用命令。
如果Xdrx,1='1',则HS-SCCH命令是DRX激活命令,并为隐式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启用命令。
如果Xdtx,1='0',则HS-SCCH命令是DTX去激活命令,并为隐式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禁用命令。
如果Xdtx,1='1',则HS-SCCH命令是DTX激活命令,并为隐式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启用命令。
如果Xhs-scch-less,1=‘0’,则HS-SCCH命令是HS-SCCH-less(无限HS-SCCH)操作去激活命令,并为隐式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禁用命令。
如果Xhs-scch-less,1=‘1’,则HS-SCCH命令是HS-SCCH-less操作激活命令,并为隐式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启用命令。
当接收到CPC激活命令时,可继续发射分集操作。但是,在DTX/DRX间隔结束时的唤醒期间,需要提供改进方式来确保发射功率控制环能够尽快稳定,且天线转换/波束成形算法能够追踪信道变化。为此,可以在E-DCH传输之前,使用更长的(例如,多于2个时隙或可配置的时间段)上行链路DPCCH前导码(preamble)。该前导码的长度可以是预先定义的固定值,或由网络预先配置。长度还可以是可变的,其具有上限(取决于天线转换/波束成形算法的会聚)。当禁用发射分集时,前导码的长度可被恢复为标准值(2个时隙)。
可替换地,根据此处所述的规则或其他规则不启动探测模式可以禁用UL发射分集。
将探测模式的持续时间设定为零可隐式地禁用UL发射分集。使用具有预定义方式的探测模式作为例子,将转换周期设定为T=0可隐式地禁用UL发射分集。
UE可根据活动集中的小区来隐式地激活和去激活上行链路发射分集。更具体地,当启用或配置了UL发射分集时,UE可在接收了ACTIVE SETUPDATE消息之后,对发射分集进行去激活,该消息增加了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链路,该一个或多个无线电链路不在与服务节点B相同的无线电链路组中。由于UE可能会从不同无线电链路组中接收相抵触的TPC命令,因此,该方法是所期望的。在这种情况下,UE变得很难确定用于发送的最佳天线或波束。该额外的无线电链路组可提供额外的增益,由此对由于UL发射分集的去激活所引起的性能损耗进行补偿。当UE接收到ACTIVE SETUPDATE消息时,其可激活UL发射分集操作,而所产生的活动集可以具有被限制到相同无线电链路组的链路。
UE可以是发起方。UE可根据在WTRU处可用的信息来自主确定启用还是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该WTRU的决定可基于以下之一或多个。
如果UE感测到上行链路功率控制不够稳定,不足以对进行天线选择做出有意义的决定,则其需要使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
这可例如通过在给定观察窗内观察TPC命令来完成。如果UE例如从其下行链路多普勒漂移的检测中感测到其运动地太快,以致TPC不能追踪信道的变化,则其可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
如果增益控制功能中两个天线的增益因子相互太接近,则其可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
如果在每个天线处所测量的UE功率余量(UPH)相互太接近,则其可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
如果UE向小区边缘运动,且其确定由于发射分集的特性而不能完全利用软切换(SHO),则其可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这可例如通过对UE活动集中的各个小区的相对CPICH进行比较来实现。
在配置了压缩模式的情况中,如果UE预测到压缩模式间隙即将到来,则其可禁用天线转换操作,并之后将其启动。
如果UE确定其速度大于某阈值,则其可对UL发射分集进行去激活。同样,如果UE确定其速度小于某阈值,则其可激活UL发射分集。UE可根据下行链路信道测量(例如,测量多普勒漂移、信道变化速率等)来估计其速度。UE可通过L1或较高层信令来通知网络,而不是自主激活/去激活。
如果上行链路传输进入任意功率上升(ramping)模式,例如在PRACH或无线电链路同步阶段,则可对发射分集进行去激活。
当上行链路发射分集被禁用时,通过网络或WTRU触发,上行链路发射的操作可以以多种方式回到非分集模式,例如:保持之前所使用的天线;或者,回到被预定义或预先配置的主天线。
如果发射分集是基于波束成形的,则可使用以下之一或多个:冻结对预编码权值的更新,并在整个禁用期间继续使用该权值以用于传输;或者,将预编码权值重置为预先指定的值(例如,两个天线的权值相等,或仅允许使用天线中的一个的权值)。
还可将“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理解为限于停止由TPC指示的预编码权值动态更新的操作。WTRU可以仍然应用“盲”发射分集机制,该发射分集机制使用固定的或预定义的更新方式来控制两个天线的操作。
为了在TX分集的激活或去激活之后,避免对网络接收产生明显影响或干扰电平,需要在该过渡期间对UL信道使用功率设置。例如,如果在激活/去激活期间维持功率比设置,则可应用以下之一或多个。
当UE激活N=2的TX分集时,UE可将发射天线的数量加倍,这会增加节点B处接收的SIR,从而可能会造成系统噪声增加,并降低系统容量/覆盖。
当UE去激活N=2的TX分集时,UE回到1个TX天线的操作,这会在节点B处接收的SLR中产生损耗(优于(on top of)在节点B处由于目前过时的信道估计所造成的额外的解调损耗)。这会对节点B的数据和控制信道的接收(例如在HS-DPCCH上的ACK/NACK和CQI的UL反馈)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提供迁移,某些UL信道的功率设置和/或UE传输是可解决的。可应用以下之一或多个来用于激活和/或去激活。
在激活情况中的功率偏移降低(penalty)(例如一个信道一个或在所有UL信道共用)可在激活之后立即被应用,由此可将所产生的干扰的暂时增加保持在期望水平。功率偏移提高(boost)(例如一个信道一个或在所有UL信道共用)可在去激活之后立即被应用,以增加节点B处的RX SIR。可将该期间的持续时间选择为能够发送足够的DL TPC命令,从而可达到ILPC稳定性。
可对UE所发送的信道应用共同的功率偏移。可通过:网络经由例如RRC信令的L3机制、使用例如在MAC报头的新字段中的L2/L1消息、使用运载该信息的新HS-SCCH命令等来用信号通知该功率偏移降低的持续时间和值。可例如在规范中规定该功率偏移的持续时间和值。在该方法的这种情况中,可在激活/去激活之后,对DPCCH应用该功率偏移。该功率偏移可被应用一次,之后ILPC机制可确保达到合适的功率电平。可以不需要偏移应用的持续时间值,因为其可在替换了DPCCH功率值的时候就被应用。
UE可应用信道专用的功率偏移。可由较高层向UE用信号通知持续时间和另外的每信道的功率偏移。UE可被配置具有多个信道专用的功率偏移组,其可根据服务等级而被使用(例如,根据所传送的HARQ简档(profile))。这些功率偏移可以替换UE正使用的功率偏移,或可以优于被配置的功率偏移被应用。
在没有数据在E-DCH上发送的期间,可使用传输回退周期,该周期应足够长,以通过使用TPC命令满足ILPC稳定性。其可能的优势是能进一步降低在节点B处的噪声上升尖峰(spike)。
可由网络经由较高层(例如,RRC信令)来用信号通知该回退周期的持续时间。节点B可经由L2和L2机制(例如,经由新的MAC字段或使用HS-SCCH命令)来用信号通知该持续时间。还可在规范中确定该回退周期。
由于在转变周期很难确保HS-DPCCH的可靠性,因此,网络不会在会使UE在回退周期传送ACK/NACK的TTI中传送HS-DSCH。当UE接收到DL数据时,可在该回退周期内,优先于HS-DPCCH应用功率降低。该降低的值可以是恒定的,或例如以预定的方式,在该回退周期内逐渐降低。
虽然基站接收机不需要知道WTRU处使用了转换天线TX分集,但是有利的是通知节点B有关天线转换操作的状态,例如,转换的定时,或WTRU是否处于探测模式中。在得到了较好的通知之后,基站接收机可相应地调整其处理以适应该变化。例如,如果节点B知道WTRU处于探测模式中,则其可改变SIR平均算法中的时间常量,从而协助功率控制环的会聚,或者,如果节点B接收机知道天线转换发生的时间,则其可转换到预先存储的信道估计系数,以适应该变化。
虽然在本部分中描述的所提出的信令方法是在转换天线传输分集的环境中进行描述的,但是应当理解,其也可在适用的时候用于其他发射分集技术,例如基于TPC的波束成形。
当自主禁用/启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使用时,WTRU可向网络发送指示,以通知该变化。
当向网络通知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的状态时,可使用E-DPCCH信道在UL中传送特定或预留的E-TFCI值。当在该载波上不用传送数据时(例如,不传送E-DPCCH),WTRU可发送专用E-TFCI。在这种情况下,E-DPCCH中其他信息字段中的比特可用于被配置成递送用于不同目的的不同命令。
可通过例如使用以下方法来实现所提出的E-DPCCH指示信令,其中由以下比特来表示信息字段:
重传序列号(RSN):Xrsn,1,Xrsn,2
E-TFCI:Xtfci,1,Xtfci,2,...,Xtfci,7
“满意”比特:Xh,1
为了与用于数据传输的其他E-DPCCH进行区分,可将E-TFCI字段中的比特Xtfci,1,Xtfci,2,Xtfci,7设定为不与其他所使用的常规值相冲突的特定值。参考用于MAC协议的3GPP标准规范,存在一些可用于该目的的预留E-TFCI值。它们被列在用于为2ms TTI E-DCH所配置的每个E-TFCI表的表1中。表1示出了用于EDPCCH命令信令的预留E-TFCI值。注意,这些值是由十进制的数来表示的,需要将其转换为7位的二进制数,并被映射到Xtfci,1,Xtfci,2,...,Xtfci,7。
表1
  所使用的E-TFCI表   用于命令信令的E-TFCI(十进制)
  表0   120
  表1   115
  表2   121
  表3   101或102
为了便于信令需求,E-DPCCH中的其他比特Xrsn,1,Xrsn,2Xh,1可以重新解释为与之前不同的含义。
将指示符类型比特标记为Xidt,1,Xidt,2,将指示符比特标记为Xind,1。可由以下来将新信息字段映射到原始比特:
Xrsn,1=Xidt,l,    Xrsn,2=Xidt,2,    Xh,1=Xind,1
使用E-DPCCH字段的新定义,可例如通过以下比特指派来实现用于启用/禁用发射分集的信令:
如果指示符类型Xidt,l,Xidt,2=‘00’,则Xind,1的映射如下:
Xind,1由以下组成:
传输分集启用(1比特):Xind,1=Xtxd,1
如果Xtxd,1=‘0’,则E-DPCCH命令为上行链路发射分集禁用指示符。
如果Xtxd,1=‘1’,则E-DPCCH命令为上行链路发射分集启用指示符。
虽然上述示例示出了用于到网络的信令的E-DPCCH比特指派的一种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根据相同的原则,也可使用多种其他可能的比特指派方式。例如,一个比特用于指示符类型,Xh,1=Xidt,1,两个比特用于指示符比特,Xrsn,1=Xind,1,Xrsn,2=Xind,2。
WTRU可经由L2信令将该信息传送至网络。例如,WTRU可使用MAC-i报头中的LCH-ID的特定值,或使用该字段中4个空闲比特中的一个或两个值来指示发射分集的使用。
WTRU可启用/禁用上行链路发射分集,而不用将其向网络指示。
信令可被实现为指示天线转换的发生。当天线转换发生时,可通过在转换后的第一个TTI或第一组TTI中增加E-DPCCH和/或E-DPDCH的功率来指示该发生,从该功率增加中,基站接收机可检测到功率变化,从而被通知探测模式开始。另一个好处是,如果在接收机中使用了通过E-DPCCH信号的直接决定算法,则该更高的功率可协助信道估计。WTRU可降低E-DPCCH和/或E-DPDCH的功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噪声上升增加。功率的增加量或降低量可以是固定的,例如规范中的或由网络通知。
所述满意比特的字段可在E-DPCCH中被重新使用。在特定TTI中的满意比特字段可被重新指定为“转换比特”。该特定TTI可由WTRU和基站共同协商为特定HARQ进程,或可以是一组连续的N个TTI(例如,对应于每个帧中的每15个TTI)中的第一个。例如,8个HARQ进程中的每个HARQ进程0可以被标识为用于指示发生了天线转换的TTI。
可使用信令来指示探测模式。此处所述的使用E-DPCCH的E-TFCI字段的方法可用于指示探测模式。更特别地,可使用与表1中给定的相同的预留E-TFCI,但指示符类型字段可以被不同设定,例如:
如果指示符类型Xidt,l,Xidt,2='01',则Xind,1的映射可以如下:
Xind,1由以下组成:
传输分集启用(1比特):Xind,1=Xprob,1
如果Xprob,1=‘0’,则WTRU处于操作模式中,
如果Xprob,1=‘1’,则WTRU处于探测模式中。
可根据相同的原则来提供其他形式的比特指派。
可通过在整个或部分探测阶段中,增加E-DPCCH和/或E-DPDCH的功率来通知探测模式。基站接收机可检测功率变化,从而被通知探测模式开始。如果在接收机中通过E-DPCCH和/或E-DPDCH信号使用了直接决定算法,则该更高的功率可协助信道估计。可在探测阶段期间减小E-DPCCH和/或E-DPDCH的功率。该功率的增加或减小量可被预先定义或由网络通知。
虽然上面以特定结合的方式描述了特征和元素,但是每个特征和元素都可单独使用,而不需要其他特征和元素,或者,与其他特征和元素进行各种结合或不进行结合。此处所述的方法或流程图可以以由通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结合至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来实施。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存、半导体存储设备、例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硬盘的磁介质、磁光介质和光介质,例如CD-ROM盘和数字通用盘(DVD)。
适当的处理器包括例如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与DSP核相关联的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和任何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IC)和/或状态机。
可使用与软件相关的处理器来实现射频收发信机,用于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用户设备(WTRU)、终端、基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或任何主机计算机。WTRU可以与以硬件和/或软件的方式实现的模块结合使用,例如照相机、视频照相机模块、视频电话、扩音器、振动设备、扬声器、麦克风、电视收发信机、免提耳机、键盘、蓝牙
Figure BDA00001861033700341
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因特网浏览器和/或任何无线局域网(WLAN)或超宽带(UWB)模块。
图27A是示例通信系统2700的图,其中可实现所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该通信系统2700可以是多接入系统,其向多个无线用户提供内容,例如语音、数据、视频、消息发送、广播等。通信系统2700能够使多个无线用户通过共享系统资源(包括无线带宽)来访问该内容。例如,通信系统2700可使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等。
如图27A所示,通信系统2700可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2702a、2702b、2702c、2702d,无线电接入网(RAN)2704,核心网2706,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2708,因特网2710及其他网络2712,但是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可涉及任何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元件。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无线环境中进行操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例如,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可以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可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等。
通信系统2700还可包括基站2714a和基站2714b。基站2714a、2714b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与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中至少一个进行无线交互以便于接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核心网2706、因特网2710和/或网络2712)的任何类型的设备。例如,基站2714a、2714b可以是基础收发信机站(BTS)、节点B、e节点B、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等。虽然将每一个基站2714a、2714b表示为单个组件,但是应当理解,基站2714a、2714b可包括任何数量的相互连接的基站和/或网络元件。
基站2714a可以是RAN 2704的一部分,该RAN 2704还可包括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例如基站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等。基站2714a和/或基站2714b可以被配置成在特定地理区域内传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该特定地理区域可称作小区(未示出)。可将小区进一步划分为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2714a相关联的小区可被划分为三个扇区。这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a可包括三个收发信机,即,每个小区扇区使用一个收发信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a可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因此可为每一个小区扇区使用多个收发信机。
基站2714a、2714b可通过空中接口2716与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通信,该空中接口271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等)。可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空中接口2716。
更具体地,如上所述,通信系统2700可以是多接入系统,并可使用一种或多种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等。例如,RAN 2704中的基站2714a与WTRU 2702a、2702b、2702c可实施无线电技术,例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其可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2716。WCDMA可包括的通信协议,例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型HSPA(HSPA+)。该HSPA可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a与WTRU 2702a、2702b、2702c可实施无线电技术,例如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其可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高级LTE(LTE-A)来建立空中接口2716。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a与WTRU 2702a、2702b、2702c可实施无线电技术,例如IEEE 802.16(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CDMA2000、CDMA20001X、CDMA2000EV-DO、临时标准2000(IS-2000)、临时标准95(IS-95)、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用于GSM演进的增强型数据速率(EDGE)、GSM EDGE(GERAN)等。
图27A中的基站2714b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或接入点,例如,可使用任何合适的RAT来促进局部区域(例如营业场所、住宅、车辆、校园等)中的无线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b和WTRU 2702c、2702d可实施例如IEEE 802.11的无线电技术来建立无线局域网(WLAN)。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b和WTRU 2702c、2702d可实施例如IEEE 802.15的无线电技术来建立无线个域网(WPAN)。而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基站2714b和WTRU 2702c、2702d可实施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来建立微微小区(picocell)或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如图27A所示,基站2714b可与因特网2710直接连接。这样,基站2714b不需要经由核心网2706就能接入因特网2710。
RAN 2704可以与核心网2706进行通信,核心网2706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网络,被配置成向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中的一个或多个提供语音、数据、应用和/或网际协议上的语音(VoIP)服务。例如,核心网2706可提供呼叫控制、账单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因特网连接、视频分配等,和/或执行高级安全功能,例如用户认证。虽然在图27A中未示出,但是应当理解,RAN 2704和/或核心网2706可以与使用与RAN 2704使用的相同的RAT或不同的RAT的其他RAN进行直接或间接的通信。例如,除了连接至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的RAN 2704以外,核心网2706还可与使用GSM无线电技术的另一个RAN(未示出)进行通信。
核心网2706还可用作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接入PSTN2708、因特网2710和/或其他网络2712的网关。PSTN 2708可包括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其提供普通旧式电话服务(POTS)。因特网2710可包括使用公共通信协议的全球互联计算机网络设备系统,该通用通信协议例如是TCP/IP网际协议簇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网际协议(IP)。网络2712可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运营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2712可包括连接至使用与RAN 2704使用的相同的RAT或不同的RAT的一个或多个RAN的另一个核心网。
通信系统2700中的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中的一些或全部可包括多模能力,即,WTRU 2702a、2702b、2702c、2702d可包括多个收发信机,用于通过不同的无线链路与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例如,图27A中所示的WTRU 2702c可被配置成与使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2714a进行通信,和与使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2714b进行通信。
图27B是示例WTRU 2702的系统图。如图27B所示,WTRU 2702可包括处理器2718、收发信机2720、发射/接收元件2722、扬声器/麦克风2724、键盘2726、显示器/触摸屏2728、不可移动存储器2706、可移动存储器2732、电源2734、全球定位系统(GPS)芯片组2736和其他外围设备2738。应当理解,在保持实施方式一致的情况下,WTRU 2702可包括前述元件的任何子组合。
处理器2718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任何其他类型的集成电路(IC)、状态机等。处理器2718可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任何其他能够使WTRU 2702在无线环境中进行操作的功能。处理器2718可以被耦合到收发信机2720,收发信机2720可被耦合到发射/接收元件2722。虽然图27B将处理器2718和收发信机2720表示为单独的组件,但是应当理解,处理器2718和收发信机2720可集成在电子封装或芯片中。
发射/接收元件2722可被配置成通过空中接口2716向基站(例如,基站2714a)传送信号或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2722可以是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2722可以是发射器/检测器,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例如IR、UV或可见光信号。而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2722可被配置成传送和接收RF和光信号。应当理解,发射/接收元件2722可被配置成传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意组合。
此外,虽然在图27B中将发射/接收元件2722表示为单个元件,但是WTRU 2702可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元件2722。更特别地,WTRU 2702可使用MIMO技术。这样,在一个实施方式中,WTRU 2702可包括两个或多个发射/接收元件2722(例如多个天线),用于通过空中接口2716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收发信机2720可被配置成调制发射/接收元件2722所传送的信号,和解调发射/接收元件2722所接收的信号。如上所述,WTRU 2702可具有多模能力。这样,收发信机2720可包括多个收发信机,用于使WTRU 2702能够经由多种RAT(例如UTRA和IEEE 802.11)进行通信。
WTRU 2702的处理器2718可被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2724、键盘2726和/或显示器/触摸屏2728(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单元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从中接收用户输入数据。该处理器2718还可以向扬声器/麦克风2724、键盘2726和/或显示器/触摸屏2728输出用户数据。此外,处理器2718可从任何类型的合适存储器中访问信息,并在其中存储数据,该存储器例如是不可移动存储器2706和/或可移动存储器2732。该不可移动存储器2706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该可移动存储器2732可包括用户标识模块(SIM)卡、记忆棒、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处理器2718可从在地理位置上不是位于WTRU 2702上(例如在服务器或家用计算机上(未示出))的存储器中访问信息,并在其中存储数据。
处理器2718可从电源2734接收电力,并可被配置成分配和/或控制到WTRU 2702中其他组件的电力。该电源2734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用于给WTRU 2702供电的设备。例如,电源273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例如,镍镉(NiCd)、镍锌(NiZn)、镍氢(NiMH)、锂离子(Li-ion)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处理器2718还可被耦合到GPS芯片组2736,该GPS芯片组2736可被配置成提供关于WTRU 2702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此外或作为来自GPS芯片组2736信息的替代,WTRU 2702可通过空中接口2716从基站(例如,基站2714a、2714b)接收位置信息和/或根据从两个或更多个附近基站所接收的信号的定时(timing)来确定该WTRU 2702的位置。应当理解,在保持实施方式的一致的情况下,WTRU 2702可通过任何合适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2718可进一步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2738,该外围设备273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其可提供额外的特征、功能和/或有线或无线连接。例如,外围设备2738可包括加速计、电子指南针、卫星收发信机、数字照相机(用于拍照或摄像)、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振动设备、电视收发信机、免提耳机、蓝牙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机模块、因特网浏览器等。
图27C是根据实施方式的RAN 2704和核心网2706的系统图。如上所述,RAN 2704可使用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2716来与WTRU2702a、2702b、2702c进行通信。该RAN 2704还可与核心网2706进行通信。如图27C所示,RAN 2704可包括节点B 2740a、2740b、2740c,其中每个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收发信机,用于通过控制接口2716与WTRU 2702a、2702b、2702c进行通信。该节点B 2740a、2740b、2740c中的每一个可与RAN 2704中的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该RAN 2704还可包括RNC2742a、2742b。应当理解,在保持实施方式的一致的情况下,RAN 2704可包括任何数量的节点B和RNC。
如图27C所示,节点B 2740a、2740b可与RNC 2742a进行通信。此外,节点B 2740c可与RNC 2742b进行通信。节点B 2740a、2740b、2740c可经由Iub接口与各个RNC 2742a、2742b进行通信。该RNC 2742a、2742b可经由Iur接口相互通信。RNC 2742a、2742b中每一个可被配置成控制所连接的各个节点B 2740a、2740b、2740c。此外,RNC 2742a、2742b的每一个可被配置成实现或支持其他功能,例如外环功率控制、负载控制、准许控制、分组调度、切换控制、宏分集、安全功能、数据加密等。
图27C中所示的核心网2706可包括媒体网关(MGW)2744、移动交换中心(MSC)2746、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2748和/或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2750。虽然将上述各个元件被示出为核心网2706的一部分,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可由核心网运营商以外的实体拥有和/或操作。
RAN 2704中的RNC 2742a可经由IuCS接口连接至核心网2706中的MSC 2746。可将MSC 2746连接至MGW 2744。该MSC 2746和MGW 2744可向WTRU 2702a、2702b、2702c提供对电路交换网络(例如PSTN 2708)的接入以促进WTRU 2702a、2702b、2702c与传统陆地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
RAN 2704中的RNC 2742a可经由IuPS接口连接至核心网2706中的SGSN 2748。该SGSN 2748可连接至GGSN 2750。该SGSN 2748和GGSN2750可向WTRU 2702a、2702b、2702c提供对分组交换网络(例如因特网2710)的接入,以促进WTRU 2702a、2702b、2702c与IP使能设备之间的通信。
如上所述,核心网2706还可以被连接至网络2712,网络2712可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商拥有和/或所操作的其他有线或无线网络。

Claims (18)

1.一种用于确定使用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信道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探测阶段周期期间,保持发射功率恒定;
在所述周期期间,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每一者传送探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进行传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进行传送;
接收与所传送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基于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来转换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标识所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中的一者用于传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评估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所传送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一个或多个测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包括:信道估计结果、SIR、BLER、估计的接收功率或UE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保持在转换周期期间被执行。
6.一种用于确定与使用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有关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信道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每一者的探测信号,其中每个探测信号在探测阶段周期中被传送,其中在该探测阶段周期期间发射功率保持恒定,且其中所述第一天线在第一时间间隔期间进行传送,以及所述第二天线在第二时间间隔期间进行传送;
确定与所接收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天线转换有关的信息;以及
发送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标识所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中的一者被用于传送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所接收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一个或多个测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包括:信道估计结果、SIR、BLER、估计的接收功率或UE速度。
10.一种用于确定与使用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有关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信道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一测量时刻接收来自第一天线的第一探测信号,并且在第二测量时刻接收来自第二天线的第二探测信号,其中所述探测信号在探测阶段期间被传送;
确定从所述第一测量时刻至所述第二测量时刻的功率变化偏移;
计算与所接收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计算包括使用所述功率变化偏移来补偿所接收的探测信号之间的传输功率偏差,且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天线转换有关的信息;以及
发送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功率变化偏移包括追踪发射功率控制命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标识所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中的一者被用于传送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所接收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一个或多个测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包括:信道估计结果、SIR、BLER、估计的接收功率或UE速度。
15.一种用于确定使用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中的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天线的信道状况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探测阶段周期期间,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中的每一者传送探测信号;
接收与所传送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该信道质量信息补偿所传送的探测信号之间的传输功率偏差,且其中该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天线转换有关的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来转换天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指示符,该指示符标识所述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中的一者用于传送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评估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接收的信道质量信息包括与所传送的探测信号有关的一个或多个测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测量包括:信道估计结果、SIR、BLER、估计的接收功率或UE速度。
CN2011800055969A 2010-01-07 2011-01-07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28598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9308510P 2010-01-07 2010-01-07
US61/293,085 2010-01-07
US38900310P 2010-10-01 2010-10-01
US61/389,003 2010-10-01
PCT/US2011/020503 WO2011085187A2 (en) 2010-01-07 2011-01-0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antenna transmit diversit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9898A true CN102859898A (zh) 2013-01-02

Family

ID=43755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5969A Pending CN102859898A (zh) 2010-01-07 2011-01-07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08510A1 (zh)
EP (1) EP2522085A2 (zh)
JP (1) JP2013529397A (zh)
KR (1) KR20120105558A (zh)
CN (1) CN102859898A (zh)
IL (1) IL220769A0 (zh)
TW (1) TW201136212A (zh)
WO (1) WO2011085187A2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557A (zh) * 2013-03-19 2013-06-19 东南大学 Lte-a系统中基于虚拟小区呼吸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05210309A (zh) * 2013-05-14 2015-12-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切换分集的动态触发算法
CN108702714A (zh) * 2016-02-17 2018-10-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为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提供保护间隔的系统和方法
WO2018223379A1 (zh) * 2017-06-09 2018-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67125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北京邮电大学 农田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30918B2 (en) * 2009-03-16 2014-09-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CN105827292A (zh) 2010-04-09 2016-08-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为使用多个天线的ul传输配置传输参数的方法及wtru
US9203489B2 (en) 2010-05-05 2015-12-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precoder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75554B2 (en) * 2010-11-08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neighbor cell analysis during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mode
US20120120860A1 (en) * 2010-11-16 2012-05-17 Chui Jimmy C Power optimized demodulator front end (demfront) receiver subsystem
US8730989B2 (en) 2011-02-11 2014-05-2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transmission initial access
CN103620980A (zh) * 2011-06-21 2014-03-05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选择上行多天线发送以增强覆盖
JP5772345B2 (ja) * 2011-07-25 2015-09-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US8831613B2 (en) 2011-09-26 2014-09-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nd methods therein
WO2013051990A2 (en) 2011-10-04 2013-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transmission diversity
EP2749094B1 (en) * 2011-10-04 2018-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responsive to combination of received power control commands during soft handover in a communicaton system
US9591568B2 (en) * 2012-01-20 2017-03-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signal at user equipment in a multi-t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06181B2 (en) 2012-01-30 2019-02-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timing advance groups
EP2632071A1 (en) 2012-02-21 2013-08-28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for assessing quality of a radio transmission channel, and residential gateway using the method
US8761039B2 (en) * 2012-03-28 2014-06-24 Apple Inc. Adaptive gener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CQIs) based on a current communication scenario
US9344174B2 (en) 2012-05-21 2016-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election
US9601828B2 (en) 2012-05-21 2017-03-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ntenna switching approach for initial acquisition procedure
US8750792B2 (en) * 2012-07-26 2014-06-10 Remec Broadband Wireless, Llc Transmitter for point-to-point radio system
US9813262B2 (en) 2012-12-03 2017-11-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spatial diversity
US9591508B2 (en) 2012-12-20 2017-03-0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etween different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groups
US9979531B2 (en) 2013-01-03 2018-05-2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un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multi band operation
US10229697B2 (en) 2013-03-12 2019-03-12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eamforming to obtain voice and noise signals
WO2014155029A1 (en) * 2013-03-28 2014-10-02 Toshiba Research Europe Limited Energy-efficient mode-switch power amplifier set
GB2512607B (en) * 2013-04-03 2015-11-11 Broadcom Corp Controlled mobile apparatus antenna switching
US9712224B2 (en) 2013-08-30 2017-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tenna switching for dual radio devices
US9386542B2 (en) 2013-09-19 2016-07-0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US9893715B2 (en) * 2013-12-09 2018-02-13 Shure Acquisition Holdings, Inc. Adaptive self-tunable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US9549290B2 (en) 2013-12-19 2017-01-17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inform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TWI533515B (zh) * 2013-12-31 2016-05-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分集機制與波束成型機制的共存控制方法與機器可讀媒體
US9491007B2 (en) 2014-04-28 2016-11-08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ntenna matching
WO2015168926A1 (zh) * 2014-05-09 2015-11-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功率调节装置及方法
US9478847B2 (en) 2014-06-02 2016-10-25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of assembly for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537547B1 (en) 2014-07-02 2017-01-0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ser equipment SRS selection with network node intelligence for beamform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US9609598B2 (en) 2014-07-31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performance for user equipment
WO2016045017A1 (zh) * 2014-09-24 2016-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和非连续传输的方法
WO2016086144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itial access in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ystems
US10469198B2 (en) * 2015-04-29 2019-11-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bing for increased capacity in 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TWI720052B (zh) * 2015-11-10 2021-03-0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無線傳輸/接收單元和無線通訊方法
CN107204795A (zh) * 2016-03-15 2017-09-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预编码处理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KR102638667B1 (ko) * 2016-06-17 2024-0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JP6872124B2 (ja) * 2017-03-29 2021-05-1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979115B1 (en) * 2017-06-13 2021-04-1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Dynamically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the deactivation of beamforming
CN109286967B (zh) * 2017-07-21 2022-03-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AU2017433652A1 (en) 2017-09-30 2020-05-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474610A1 (en) * 2017-10-18 2019-04-24 INESC TEC - Instituto de Engenharia de Sistemas e Computadores, Tecnologia e Ciencia Interference aware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ieee 802.11 based wireless network with nodes having a directional antenna
US11088750B2 (en) * 2018-02-16 2021-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beam switch time capability
CN111294891B (zh) * 2018-12-07 2021-06-22 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面板及波束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US10686502B1 (en) 2019-04-29 2020-06-16 XCOM Labs, Inc. Downlink user equipment selection
US10840995B1 (en) * 2019-11-04 2020-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versity techniques in true wireless stereo (TWS) shadowing
US11374633B2 (en) * 2019-11-21 2022-06-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cost power efficient antenna switch diversity an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transceiver
CN113556160B (zh) * 2020-04-23 2023-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te和nr系统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终端和存储介质
US11496969B2 (en) 2020-10-13 2022-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power control of multiple transmit path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888A (zh) * 2002-10-25 2006-0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空间多路复用模式的mimo系统
CN101436892A (zh) * 2007-08-06 2009-05-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在无线网络中选择天线的方法
US20090201902A1 (en) * 2005-04-01 2009-08-13 Ntt Docomo, Inc. Uplink channel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4769B2 (en) * 2002-03-08 2004-03-3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smart antennas and diversity techniques
US7742788B2 (en) * 2002-10-01 2010-06-2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switched multibeam antennas in a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03386B2 (en) * 2003-06-19 2006-09-05 Ipr Licensing, Inc. Antenna steering and hidden node recognition for an access point
US7379506B2 (en) * 2003-09-23 2008-05-27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ssigning data to transmit antennas of a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 transmitter
KR100995031B1 (ko) * 2003-10-01 2010-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 적용되는 신호 전송 제어 방법
JP2005277910A (ja) * 2004-03-25 2005-10-06 Ne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684372B2 (en) * 2004-05-04 2010-03-23 Ipwireless, Inc. Signaling MIMO allocations
US7693110B2 (en) * 2004-09-16 2010-04-06 Motorol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signaling for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JP4563415B2 (ja) * 2007-02-14 2010-10-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US7945222B2 (en) * 2007-03-14 2011-05-17 Magnolia Broadband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ransmit diversity feedback
JP5026207B2 (ja) * 2007-09-27 2012-09-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装置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8260356B2 (en) * 2009-06-18 2012-09-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method used to scramble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s
MY159908A (en) * 2009-10-05 2017-0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Uplink transmit divers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7888A (zh) * 2002-10-25 2006-01-0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多个空间多路复用模式的mimo系统
US20090201902A1 (en) * 2005-04-01 2009-08-13 Ntt Docomo, Inc. Uplink channel receiving and transmitt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101436892A (zh) * 2007-08-06 2009-05-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在无线网络中选择天线的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7557A (zh) * 2013-03-19 2013-06-19 东南大学 Lte-a系统中基于虚拟小区呼吸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03167557B (zh) * 2013-03-19 2015-07-08 东南大学 Lte-a系统中基于虚拟小区呼吸的负载均衡方法
CN105210309A (zh) * 2013-05-14 2015-12-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天线切换分集的动态触发算法
CN108702714A (zh) * 2016-02-17 2018-10-2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为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提供保护间隔的系统和方法
WO2018223379A1 (zh) * 2017-06-09 2018-12-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44376A (zh) * 2017-06-09 2019-04-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44376B (zh) * 2017-06-09 2022-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处理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67125A (zh) * 2019-05-23 2019-08-23 北京邮电大学 农田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85187A3 (en) 2015-07-09
EP2522085A2 (en) 2012-11-14
KR20120105558A (ko) 2012-09-25
WO2011085187A2 (en) 2011-07-14
JP2013529397A (ja) 2013-07-18
TW201136212A (en) 2011-10-16
US20120008510A1 (en) 2012-01-12
IL220769A0 (en) 201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898A (zh)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US1162691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amformed uplink transmission
JP6457576B2 (ja) 複数のアンテナを有するデバイスのための電力制御
CN109151969B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
TWI540852B (zh) 在上鏈中閉環傳送分集及mimo之功率控制的方法及wtru
EP3045008B1 (en) Clear channel assessment (cca) threshold adaptation method
KR101649535B1 (ko) 전송을 관리하는 라디오 노드, 사용자 장비, 및 방법
TWI590685B (zh) 控制行動站傳送功率方法
CN201893939U (zh)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CN108112065B (zh) 发送功率的确定、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TWI415494B (zh) 分佈無線通訊上鏈功率控制
EP2213131A2 (en) UPLINK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OVER-THERMAL (LoT) LOAD CONTROL
US2015035806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feedback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44062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880775B1 (en) Providing offset values defining differences between mimo data strea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