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57646A -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57646A
CN102857646A CN2011101744941A CN201110174494A CN102857646A CN 102857646 A CN102857646 A CN 102857646A CN 2011101744941 A CN2011101744941 A CN 2011101744941A CN 201110174494 A CN201110174494 A CN 201110174494A CN 102857646 A CN102857646 A CN 102857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hone
mobile
record
tele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44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57646B (zh
Inventor
金声
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1744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57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57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57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包括定位子系统和转接子系统,所述定位子系统包括电话绑定模块、固定电话定位模块和移动电话定位模块;所述转接子系统包括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和电话转接模块;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根据来自于所述固定电话位置存储模块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固定电话号码位置,以及来自于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移动电话号码位置,来制定对应于各个账户的转接策略,并将该转接策略与用户设置的自定义转接规则相结合得到最终的转接策略;所述电话转接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以转接语音来电、短消息和/或多媒体消息。本发明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来进行语音来电、短消息和/或多媒体消息转接。

Description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话转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阶段,存在以下三个基本情况:第一,人们使用多个电话号码和通信工具,该电话号码包括移动电话号码和固定电话号码;第二,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比以前活动范围的固定化,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并且人们将至少一个手机时常带在身边;第三,传统的电话转接系统因为其繁琐和浪费时间的人工操作导致其使用效率非常低。
随着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们使用多个电话号码(TNs),并将它们告诉潜在的号码拨打者(家人、同事、朋友等等)。这些电话号码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固定电话号码例如家里座机号码和办公室座机号码;移动电话号码例如商用号码和私人号码。如果拨打者只知道某人的一个联系号码,而这个号码正好不能被有效使用(例如,拨打某人办公室号码,该人却不在办公室;拨打某人商用手机,装有该手机号的手机却没有带在身边),这样拨打者就无法联系到该人,该人就可能错过一个重要的电话。如果拨打者知道该人的多个电话号码,一般的操作是:拨打一个估计会被接听的号码,如果没有被接听,留下语音信息或者直接拨打下个号码。这种决定拨打号码顺序的情况往往会让拨打者感到繁琐,也破坏了两者间通信的实时性。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每100个居民就有76.2个手机使用者。手机使用覆盖了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另外,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导致人们越来越多的穿梭在城市甚至国家之间。这种情况使得拨打者很难通过固定电话号码联系到某人。由于手机的高占有率和移动性,很多人往往拥有不止一个手机号码,例如,在不同的城市使用不同的号码来节省漫游费用或使用不同的手机号码来区分工作和生活用途。这样,如果拨打的电话或短信都转接到某一个手机号码,而该号码正好在此刻不能有效使用,拨打者仍然有极大可能联系不到该人。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传统转接服务主要由通信运营商提供。这些现有的转接服务往往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在每次需要转接服务之前,用户拨打特定的号码告诉通信运营商需要将某个电话号码的来电转接到另一个电话号码,在之后不需要电话转接时,也需要拨打特定的号码指示运营商停止该服务。另外,截止目前,虽然有些改进的电话转接系统被提出,但是它们仍然不能满足人们对智能化、自动化转接服务的需求。
美国专利(Pub.NO.:2005/0201362A1)提出了一个用户可以自行管理的电话系统。用户可以在这个系统上进行电话转接的设置。在这个电话管理系统中,用户根据多个因素来制定电话转接方式,这些因素包括一天中的时间段(例如上班时间将电话转接到办公室电话),一个星期中的哪一天(例如周末的时候将电话转接到私人手机号码),来电号码(例如具体设置来电号码转接这样来避免广告来电的干扰)。这个系统的基本假设是被联系人比号码拨打者更清楚自己能如何被联系到。然而多变的实际情况会使得之前设置的转接策略无效,例如,预先设置将家人的来电转接到私用手机号码,但是如果用户此时将私用手机号码遗忘在家而携带使用商用手机号码,则转接的电话无法被接听;并且这种完全依靠手动设置的转接策略制定方式和繁琐的参数设置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负担。
另外,美国专利(Patent NO.:7082192B2)提出了一个基于用户位置的电话转接系统。这个系统在确定用户的位置后,根据不同的位置来对来电进行转接。用户的位置通过位置历史记录和当前位置的比较来确定。然而,位置的历史记录和当前位置都是需要用户手动输入,而且其输入步骤十分繁琐。另外,该系统假设用户每天的基本行程是固定的,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会在某一确定的位置,在不同的位置对应不同的转接策略(例如用户预先设置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会待在办公室,那么这个时段内该用户的来电会被转接到办公室)。但是这个基本假设本身就不符合之前提到的人们越来越大的流动性和流动的不确定性。
最近,谷歌推出了一款包含了电话转接功能的产品—谷歌语音。谷歌语音让用户选择一个谷歌号码作为电话转接中心。用户将最多六个电话号码例如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办公室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绑定到谷歌号码上。这样,当拨打者拨打该用户的谷歌号码时,这些绑定的号码会同时响起,直到其中一个号码被用户接通或留言机启动。虽然这个转接系统的基本假设是合理的,即人们一般会保证至少一个号码能被自己有效使用,但是每次都让所有号码同时响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有时会干扰到用户。例如,当用户不在办公室,拨打者希望通过谷歌号码联系该用户,办公室电话和用户手机同时响起,这时办公室秘书先于手机接听了电话,那么该用户还是会错过这个呼叫。另外,当用户在办公室,谷歌语音的转接使得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同时响起,这会让用户感到困扰。虽然,谷歌语音提供了用户自定义转接策略的功能,例如根据不同来电号码或来电时间段将来电转接到不同的号码,但是多变的实际情况会使得之前设置的转接策略无效,并且这种完全依靠手动设置的转接策略制定方式和繁琐的参数设置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负担。再者,谷歌语音要求拨打者拨打用户的谷歌号码来联系用户,这与人们的使用习惯相抵触。事实上,人们的需求是简单的,即在能接电话的时候(不能接电话是指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高速路上开车)不要错过任何来电或信息;同时要避免繁琐的手动设置,有一个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转接系统。因此,本发明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能很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发明所述的系统首先确定用户与其通讯工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之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根据这个相对位置来进行电话转接。其中,我们根据手机与用户的高度粘连性和先进的手机定位技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这个系统完全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不需要任何人工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根据用户的位置来进行电话转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包括定位子系统和转接子系统,其中,
所述定位子系统包括电话绑定模块、固定电话定位模块和移动电话定位模块;
所述转接子系统包括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和电话转接模块;
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话绑定模块、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和所述电话转接模块连接;
所述电话绑定模块,用于将同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绑定于同一账户;
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用于确定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
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用于确定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根据来自于所述固定电话位置存储模块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固定电话号码位置,以及来自于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移动电话号码位置,来制定对应于各个账户的转接策略,并将该转接策略与用户设置的自定义转接规则相结合得到最终的转接策略;
所述电话转接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制定的转接策略以转接语音来电、短消息和/或多媒体消息。
实施时,所述转接子系统为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
固定电话号码依次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有线网关与所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移动电话号码依次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无线网关与所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还包括持续性储存器,其与所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存储有绑定于各个账户上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记录、通话记录和电话转接记录,用户位置记录和相对位置记录,以及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记录。
实施时,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账户记录,该用户账户绑定的固定电话号码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形成多对一的关系;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固定电话号码记录和固定电话号码信息;
每个固定电话号码记录中包含一个固定电话号码编号、名称以及该固定电话号码;
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识别码,每个固定电话号码记录与用户账户相联;
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信息包括固定电话号码编号、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以及固定电话号码日志;
所述固定电话号码编号是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信息和所述固定电话号码记录间的外来码;
所述固定电话号码日志包括固定电话号码的使用记录。
实施时,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账户记录,该用户账户绑定的移动电话号码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形成多对一的关系;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移动电话号码记录和移动电话号码信息;
每个移动电话号码记录中包含一个移动电话号码编号、名称以及该移动电话号码;
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识别码,每个移动电话号码记录与用户账户相联;
所述移动电话号码信息包括移动电话号码状态、移动电话号码位置、移动电话号码日志、移动电话号码是否漫游、移动电话号码是否移动、移动电话号码的移动速度和移动电话号码的移动方向;
所述移动电话号码日志包括该号码的通话和短信记录。
实施时,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位置,该用户位置纪录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账户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每个用户位置纪录包括用户身份识别码,移动号码编号和当前当前位置;
所述移动号码编号是所确定的用户当前携带使用的移动号码的编号;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相对位置;
每个相对位置纪录包括被拨打号码编号,被拨打号码,被拨打号码的位置和用户当前位置;
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当前位置,相对位置纪录与用户位置纪录相联。
实施时,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该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账户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每个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包括用户身份识别码和转接规则。
实施时,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通过手机的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每个基站都有其信号模式,根据该信号模式,通过传呼、位置更新、手机号码更新、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和路由线路更新,以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实施时,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通过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来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该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是基于多点定位,检测手机接受到不同服务基站的引航信号的时间差,根据该时间差来估算计算手机位置。
实施时,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通过辅助全球定位系统来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实施时,所述当固定号码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策略包括转接与否策略和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其中,
所述转接与否策略为:系统首先定位用户的手机,进而确定用户的位置,因为固定电话的位置是之前已知的,这样,用户和被拨打的固定电话之间的相对距离就可以被系统得知,当相对距离大于一个由用户自行设置的范围时,来电被转接,否则不需要转接;
所述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为: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定位方法,系统获得手机的状态、位置、漫游、使用日志和移动速度等相关信息;基于这些手机号码信息,系统确定被用户当前携带使用的手机,即为将被转入的手机号码,过程如下:判断与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不转入与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有响应则判断该手机号码与被拨打的固定号码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不转入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该距离大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该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没有移动,则判断该用户绑定的其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有移动的其他手机号码,则不转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判断是否转入;如果该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该手机号码。
实施时,所述当手机号码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策略包括转接与否策略和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其中,
所述转接与否策略为:判断被拨打的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需要转接,如果有则判断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与其他手机号码的距离,如果该距离远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需要转接;如果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与其他手机号码的距离近于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被拨打的手机号码是否漫游,如果是则需要转接,如果否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决定是否需要转接;
所述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为:判断与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其他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不转入与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有响应则判断该手机号码与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不转入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该距离大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该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没有移动,则判断该用户绑定的其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有移动的其他手机号码,则不转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判断是否转入;如果该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该手机号码。
实施时,所自定义转接规则包括:当确定被转入的手机号码的移动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速度(即确定该手机号码是否在高速行驶)时,不转入该手机号码或短信提醒;根据来电号码的分组(如家人或同事)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根据不同时间段(如上班时间或下班时间)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被拨打号码和转入的号码同时响起或者只有被转入的号码响起,等等。
实施时,系统将基于用户的位置制定的转接策略与用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置的自定义转接规则相结合,形成最终的转接策略,对来电进行转接。
实施时,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还包括互联网客户端,其通过网站服务器与所述持续性储存器连接;
通过所述互联网客户端,从所述持续性储存器中获取或设置用户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来进行语音来电、短消息和/或多媒体消息转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采用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当固定电话为被拨打号码时的采用的转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B是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判断当固定电话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到哪个手机号码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当移动电话为被拨(短信)号码时采用的转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判断当移动电话为被拨(短信)号码时是否需要转接的流程图;
图6B是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判断当移动电话为被拨(短信)号码时转接到哪个手机号码的流程图;
图7(a)是手机信号识别(Cell Identity)定位技术的示意图;
图7(b)是定位结果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观测到达时间差方法的示意图;
图7(c)是定位结果最准确的一种方法——采用辅助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的示意图;
图7(d)是运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手机定位模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提供根据用户的位置来进行来电或信息转接的策略和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系统的基本假设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保证至少一个移动电话号码在身边并且能被有效使用,这样用户的当前位置就可以通过对这个手机的定位来确定。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还可以用于身份验证、安全校验、交易认证和其他认证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包括两个子系统:用户定位子系统和转接子系统。在用户定位子系统中,追踪和确定用户的当前位置由手机信号识别(Cell Identity),观测到达时间差(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辅助全球定位系统(Assisted GPS)实现。在用户定位子系统确定了用户与其通讯工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后,转接子系统决定是否转接来电以及进一步决定如何转接来电。
在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用户将其电话号码(移动电话号码和固定电话号码)绑定在一个账户上。固定电话号码,例如家里的固定电话号码和办公室的位置是固定的。另外,通过手机定位技术,用户定位子系统可以获得当前在使用的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并且认为其中一个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即为用户当前的位置,这样,用户与其所有的通信工具之间的相对距离就可以得到。其中,没有开机的手机距离不被考虑。根据这些相对距离,转接子系统进行来电和信息转接。在本发明中,转接子系统还包括一些模块来接收、处理和存储这些位置信息以及用户的手机使用信息。
所述用户定位子系统根据不同的手机型号、无线网络和不同的转接策略选择不同的手机定位技术。该手机定位技术包括:手机信号识别、观测到达时间差和辅助全球定位系统。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包括定位子系统和转接子系统,其中,
所述定位子系统包括电话绑定模块11、固定电话定位模块12和移动电话定位模块13;
所述转接子系统包括转接策略制定模块21和电话转接模块22;
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21分别与所述电话绑定模块11、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12、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13和所述电话转接模块连接22;
所述电话绑定模块11,用于将同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绑定于同一账户;
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12,用于确定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
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13,用于确定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21,根据来自于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12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固定电话号码位置,以及来自于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13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移动电话号码位置,并结合用户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来制定对应于各个账户的转接策略;
所述电话转接模块22,用于根据来自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制定的转接策略以转接语音来电、短消息和/或多媒体消息。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中的各个信息处理模块包括:
在公共交换电话网上的固定电话号码,例如家庭电话号码和办公室电话号码;
在无线通信网络上的移动电话号码,例如商用号码和私用号码;
在互联网上的带有网页浏览器的用户端;
运行电话转接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
以及,持续性储存器。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2中列举了两个固定电话号码和两个移动电话号码来诠释整个系统,然而在实际使用时,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并不会受到电话数量的限制,固定电话号码或移动电话号码的数量可以在1到任意正整数之间变化。
如图2所示,固定电话号码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和有线网关与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和持续性储存器连接。公共交换电话网是指基于铜线负载模拟语音数据的国际电话系统,包括公共交换电话网服务控制点和有线网络网关。公共交换电话网服务控制点是通讯运营商数据库接入端口,这个数据库储存了用户服务信息和呼叫路由信息。有线网络网关提供了公共交换电话网服务控制点与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端口。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通过运行在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上的电话转接应用程序来实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是一个在JAIN和SLEE兼容执行的环境下运行可移动通信服务和应用的框架。JAIN是指面向整合网络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SLEE是Sun微系统公司面向工业标准的JAIN计划的一个部分,它提供了一套通讯网络以及互联网的接入端口和标准,SLEE是在Java电话应用程序接口下使用Java语言运行。
如图2所示,移动电话号码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和无线网关与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和持续性储存器连接。无线网络,又称移动网络,为移动手机提供移动通讯服务。无线网关通过无线通讯协议使得移动电话号码与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无线应用协议就是协议之一。对于一些智能手机,可以通过Wi-Fi上网技术接入互联网,然后与持续性储存器和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如图2所示,互联网用户端通过互联网和网站服务器与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和持续性储存器连接。互联网用户端可以是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任何具有自动运算能力的设备,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带有网页浏览器的个人电脑和能浏览网页或允许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防火墙保证用户端与互联网连接的安全性。在本发明中,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端查看或修改转接操作所需要的数据,例如,绑定在系统账户上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的位置、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记录、用户通话记录和电话转接记录,以及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这些数据都存储在持续性存储器上。
持续性储存器包括一个非易失型储存器以保存用户的个人资料、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通话记录、转接策略、转接记录以及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等。持续性储存器还为手机的最近定位提供工作缓存空间。持续性储存器通过数据库连接软件例如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ODBC)与网站服务器和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网站服务器一般支持网站服务器语言和小服务程序来增强对持续性储存器中的数据库查询。
在图2中,电话转接应用程序运行在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上,电话转接应用程序的运行是基于SS7协议栈的。SS7是指信号系统7,一个广泛采用的国际化标准化系统。SS7定义了公共交换电话网中网络组成部分交换信息的过程和协议。这些过程和协议定义数字信号网络中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通话启动、路由选择和控制。SS7包括:事物处理能力应用层,用于负责服务控制点与远端控制模块的数据交流;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层,用于负责基本的电话转接和切断服务;信息转移服务,用于负责信息的路由选择和连接的管理。
如图3所示,本发明采用的数据结构的示意图,该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账户记录,用户对该账户下系统提供的转接服务具有管理权限,此外用户绑定的电话号码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与用户形成多对一的关系,通常,具有国家标识的身份证号可以用来作为用户识别码。
图3中的数据结构包括固定电话号码记录,每个固定电话号码记录中包含一个固定电话号码编号、名称以及该固定电话号码。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识别码,每个固定电话号码记录与用户账户相联。外来码是数据结构中的一个数据单元,这个数据单元在上一个数据结构中被定义,在下一个数据结构中被引用。当同一外来码在两个数据结构中出现时,说明这两个数据结构相联。
图3中的数据结构包括固定电话号码信息,每个固定电话号码信息包括固定电话号码编号、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以及固定电话号码日志。其中,固定电话号码编号是固定电话号码信息和固定电话号码记录间的外来码。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用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账户登陆获取和修改固定电话位置。固定电话号码日志收集了该固定电话号码的使用记录。
同样,移动电话号码记录也包含在图2所示的数据结构中。每个移动电话号码记录包括移动电话号码编号、名称以及该移动电话号码。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识别码,每一条移动电话号码记录与用户账户相联。图3中的移动电话号码信息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移动电话号码编号与移动电话号码记录相联,移动电话号码信息包括移动电话号码状态、移动电话号码位置、移动电话号码日志以及其他移动电话号码信息例如是否漫游、是否移动、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当号码状态指示该号码可以响应时,通过手机定位技术,可以获知该号码的当前位置,号码日志收集了该号码的通话和短信记录。其他移动电话号码信息如号码的移动信息可以辅助制定电话转接策略。例如,通过定位技术确定该号码正在高速移动后,系统会决定不转接任何来电到这个号码。
本发明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在分析移动电话号码信息后,确定用户携带着的手机号码,并将该手机号码的位置作为用户的当前位置,存储在用户位置的数据结构中,用户位置(User Location)通过用户识别码(user ID)作为外来码与用户账户相联;其中的移动号码编号(cellular ID)代表系统确定了的被用户携带的手机号码,用户位置即由该手机号码的位置决定。
图3中的相对位置(Relative Location)储存用户与被拨打电话号码之间的相对位置。这里包括的数据有:用户的位置(user location)-从上个数据结构用户位置(UserLocation)中被确定;被拨打电话名称(name of called number)和编号(called numberID)-指示绑定在用户账户上的所有电话号码中哪一个被拨打;被拨打电话号码的位置(the location of called number)-其中,若被拨打号码是固定电话,其位置储存已知;若被拨打号码是移动电话,其位置可通过定位技术获得。这样,用户和被拨打电话的相对位置(relative location)即可获得。
图3中还包括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Forwarding Rules)。转接规则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设置的。转接规则指示系统,在怎样的时间和条件下,来电可以被转接或不能被转接。例如,用户可设置,根据来电的不同性质(家人或同事),不同的时间段(上班时间或下班时间)将来电转接不同的号码上;当用户在高速公路行使时,出于安全考虑,电话不被接入。另外,用户可以制定更多的转接规则,例如,设置被拨打的号码(forwarding-from number)和被转入的号码(forwarding-to number)同时响起,或者只有被转入的号码响。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Forwarding Rules)与用户账户(user Account)之间的外来码是用户识别码(user ID)。
图4A展示了当用户的固定电话为被拨打号码时系统的转接流程。系统首先定位用户的手机,进而确定用户的位置,因为固定电话的位置是之前已知的,这样,用户和被拨打的固定电话之间的相对距离就可以被系统得知,系统根据这个相对位置选择转接方式。
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定位技术,系统可以获得手机的状态,位置,漫游,使用日志,移动速度等相关信息。基于这些手机号码信息,系统确定被用户当前携带使用的手机,即为将被转入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当前的位置即为这个号码的当前位置。结合已知的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用户和被拨打固定号码的相对距离便可以获得。系统根据这个相对位置和转接规则对来电进行转接。例如,当系统确定用户在家庭电话为圆心100米为半径的范围外时,家庭电话的来电会被转接到用户携带的手机上。否则,来电不被转接。
图4B展示了本发明所述的系统判断当固定电话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到哪个手机的过程;系统是基于已获得的手机号码相关信息(如图4A演示),完成上述决策过程:判断与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不转入与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有响应则判断该手机号码与被拨打的固定号码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不转入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该距离大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该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没有移动,则判断该用户绑定的其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有移动的其他手机号码,则不转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判断是否转入;如果该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该手机号码。
图5展示了当用户的移动电话为被拨打号码或短信的目的号码时系统的转接流程。根据我们的基本假设,用户会保证至少一个手机在身边而且能被有效使用,系统只会将来电或短信转接到手机或不进行转接,而不会将任何来电转接到固定电话。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定位技术,系统可以分别获得各个手机号码的相关信息(状态,位置,漫游,使用日志,移动速度等)。系统对各个手机的这些信息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后,判断来电或短信将要被转入的手机号码或者不需要进行转接操作。最后,系统根据转接规则进行来电或短信转接。
图6A、图6B演示了系统决策手机号码为目的号码的来电或信息是否需要被转接的过程,以及在需要转接的情况下,系统确定要被转入的手机号码的过程。系统是基于已获得的手机号码相关信息(如图5演示),完成上述两个决策过程的。
对于被拨打的手机号码:
●系统首先考虑该号码的状态。如果该手机号码无法响应,即没有被激活的情况下,转接是需要的;
●当该手机号码处于响应状态,而且手机号码是所有绑定号码中唯一一个能响应的,系统不进行电话转接;
●当除去该手机号码能响应,其他被绑定的手机号码也能响应,并且这些号码远离这个被拨打的号码,系统将会进行转接;
●当被拨打的手机号码在其他绑定的手机号码附近,但是系统检测该被拨打的号码是漫游在另一个城市或国家时,转接是需要的;
如果根据上述条件确定需要转接的时候,系统将会决定被绑定的其他手机号码中哪一个为被转入的号码。
●当手机号码无法响应时,该号码不作为被转入号码;
●当手机号码可以响应并且但距离被拨打的手机号码很近的时候,该号码不作为被转入号码;
●当手机号码可以响应并且远离被拨打手机号码,但是该手机号码没有移动,且有其他移动的手机号码时,该号码不作为被转入号码;
●当手机号码可以响应并且远离被拨打手机号码,该手机号码正在移动,则该手机号码作为被转入号码;
当一个手机号码被确定为被转入号码后,根据用户自定义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
●所述当手机号码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策略包括转接与否策略和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其中,
如图6A所示,所述转接与否策略为:判断被拨打的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需要转接,如果有则判断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与其他手机号码的距离,如果该距离远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需要转接;如果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与其他手机号码的距离近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被拨打手机号码是否漫游,如果是则需要转接,如果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决定是否需要转接;
如图6B所示,所述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为:判断与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其他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不转入与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有响应则判断该手机号码与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不转入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该距离大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该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没有移动,则判断该用户绑定的其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有移动的其他手机号码,则不转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判断是否转入;如果该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该手机号码。
图7(a)、图7(b)、图7(c)、图7(d)通过一组演示图展示了该系统中用到的手机定位技术。因为各国政府对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及现在各种基于位置应用的推动,手机定位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投入。基于不同的手机和不同目的,人们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来完成手机定位,这些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大类:航位推测法(Dead Reckoning),无线网络辅助定位(Wireless-assisted)和全球定位系统辅助定位(GPS-assisted)。在我们发明的这个系统中,我们使用三种解决方案来覆盖尽可能多的不同类型手机(从功能单一的普通手机到现在流行的iPhone,Andorid等智能手机):手机信号识别(Cell Identity),观测到达时间差(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Arrival),辅助全球定位系统(Assisted GPS)。这三种手机定位技术可以兼容在绝大多数的移动通信网络中:GSM,CDMA-2000(中国电信使用,同时也被美国,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使用),W-CDMA(中国联通使用,同时在世界范围被广泛使用),TD-CDMA(欧洲地区使用),TD-SCDMA(中国移动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电话转接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机机型和实际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手机定位技术进行定位。
图7(a)简要地介绍了手机信号识别(Cell Identity)定位技术。在这个方法中,用户手机的位置可以通过该手机的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估算得到。每个基站都有其特有的信号模式(Signal Pattern)。根据这种特殊的信号模式,通过传呼(Paging),位置更新(Locating Area Update),手机号码更新(Cell Update),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UTRAN)),路由线路更新(Routing AreaUpdate)等技术,手机的位置可以被估计得到。这种方式是该电话转接系统的默认定位方式,因为它的简单性,并且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在任何手机和无线网络上。但是这种手机定位的误差很大,误差范围即是整个服务基站的信号区域。这种定位方式是不能实现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检测的。
图7(b)介绍了定位结果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观测到达时间差(Observed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OTDOA))。观测到达时间差是一个基于多点定位的方法(Multilateration Method)。这种方法检测手机接受到不同服务基站的引航信号(pilotsignals)的时间差,根据这个时间差来估算手机位置。这个方法需要至少来源于三个服务基站的信号,例如图7(b)中所示的站点1,站点2和站点3,来确定手机的位置。观测到达时间差运用信号到达时间差测量而不是绝对时间的测量。这个方法在手机和多个服务基站间构造一个双曲线系统(Hyperbolic System),例如图7(b)中,检测到手机接受来源于站点1和站点2的信号的时间差后,这个时间差可以转化为手机分别与站点1和站点2距离的差,根据这个距离差,我们可以构造一条以站点1和站点2为焦点的双曲线。那么,两条双曲线的交点(如图7(b))便可确定手机的位置。
图7(c)介绍了定位结果最准确的一种方法——辅助全球定位系统(Assisted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美国政府开发和运营,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最主要的民用导航系统。现在全球定位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安装有GPS信号接受器的智能手机上。GPS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精确地确定位置,速度以及时间。辅助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想是,建立一个GPS参考网络,这个网络需要良好的天空视角(无障碍物遮挡)并且可以连续运算。这个GPS参考网络与手机的无线网络相联并实时监测卫星群,提供手机定位需要的数据。
图7(d)演示了一个运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手机定位模型。这个模型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演示了整个手机位置追踪和更新的过程。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发明原理对个别部分进行的改变和等同变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子系统和转接子系统,其中,
所述定位子系统包括电话绑定模块、固定电话定位模块和移动电话定位模块;
所述转接子系统包括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和电话转接模块;
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分别与所述电话绑定模块、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和所述电话转接模块连接;
所述电话绑定模块,用于将同一用户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绑定于同一账户;
所述固定电话定位模块,用于确定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
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用于确定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根据来自于所述固定电话位置存储模块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固定电话号码位置,以及来自于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的绑定于各个账户的移动电话号码位置,来制定对应于各个账户的转接策略,并将该转接策略与用户设置的自定义转接规则相结合得到最终的转接策略;
所述电话转接模块,用于根据来自所述转接策略制定模块制定的转接策略以转接语音来电、短消息和/或多媒体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子系统为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
固定电话号码依次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有线网关与所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移动电话号码依次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无线网关与所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持续性储存器,其与所述业务逻辑环境服务器连接;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存储有绑定于各个账户上的固定电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记录、通话记录和电话转接记录,用户位置记录和相对位置记录,以及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记录。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账户记录,该用户账户绑定的固定电话号码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形成多对一的关系;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固定电话号码记录和固定电话号码信息;
每个固定电话号码记录中包含一个固定电话号码编号、名称以及该固定电话号码;
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识别码,每个固定电话号码记录与用户账户相联;
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信息包括固定电话号码编号、固定电话号码的位置以及固定电话号码日志;
所述固定电话号码编号是所述固定电话号码信息和所述固定电话号码记录间的外来码;
所述固定电话号码日志包括固定电话号码的使用记录。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账户记录,该用户账户绑定的移动电话号码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形成多对一的关系;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移动电话号码记录和移动电话号码信息;
每个移动电话号码记录中包含一个移动电话号码编号、名称以及该移动电话号码;
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识别码,每个移动电话号码记录与用户账户相联;
所述移动电话号码信息包括移动电话号码状态、移动电话号码位置、移动电话号码日志、移动电话号码是否漫游、移动电话号码是否移动、移动电话号码的移动速度和移动电话号码的移动方向;
所述移动电话号码日志包括该号码的通话和短信记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位置,该用户位置纪录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账户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每个用户位置纪录包括用户身份识别码,移动号码编号和用户当前位置;
所述移动号码编号是所确定的用户当前携带使用的移动号码的编号;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相对位置;
每个相对位置纪录包括被拨打号码编号,被拨打号码,被拨打号码的位置和用户当前位置;
通过作为外来码的用户当前位置,相对位置纪录与用户位置纪录相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持续性储存器采用的数据结构包括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该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通过用户的身份识别码与用户账户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每个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包括用户身份识别码和转接规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通过手机的服务基站的覆盖区域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每个基站都有其信号模式,根据该信号模式,通过传呼、位置更新、手机号码更新、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和路由线路更新,以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通过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来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该观测到达时间差方式是基于多点定位,检测手机接受到不同服务基站的引航信号的时间差,根据该时间差来估算计算手机位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电话定位模块通过辅助全球定位系统来计算得到移动电话号码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固定号码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策略包括转接与否策略和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其中,
所述转接与否策略为:系统首先定位用户的手机,进而确定用户的位置,因为固定电话的位置是之前已知的,这样,用户和被拨打的固定电话之间的相对距离就可以被系统得知,当相对距离大于一个由用户自行设置的范围时,来电被转接,否则不需要转接;
所述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为: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定位方法,系统获得手机的状态、位置、漫游、使用日志和移动速度;基于这些手机号码信息,系统确定被用户当前携带使用的手机,即为将被转入的手机号码,过程如下:判断与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不转入与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有响应则判断该手机号码与被拨打的固定号码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不转入该被拨打的固定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该距离大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该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没有移动,则判断该用户绑定的其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有移动的其他手机号码,则不转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判断是否转入;如果该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该手机号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手机号码为被拨打号码时,转接策略包括转接与否策略和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其中,
所述转接与否策略为:判断被拨打的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需要转接,如果有则判断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与其他手机号码的距离,如果该距离远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需要转接;如果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与其他手机号码的距离近于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被拨打的手机号码是否漫游,如果是则需要转接,如果否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决定是否需要转接;
所述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策略为:判断与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其他手机号码是否有响应,如果无响应则不转入与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有响应则判断该手机号码与被拨打的手机号码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小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不转入该被拨打的手机号码绑定于同一用户的手机号码;如果该距离大于一预先设定的距离,则判断该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没有移动,则判断该用户绑定的其手机号码是否移动,如果有移动的其他手机号码,则不转入该号码;如果没有其他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户自定义转接规则判断是否转入;如果该手机号码移动,则结合用自定义的转接规则最终判断是否转入该手机号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定义转接规则包括:当确定被转入的手机号码的移动速度大于预先设定的速度时,不转入该手机号码或短信提醒;根据来电号码的分组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根据不同时间段确定被转入手机号码,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被拨打号码和转入的号码同时响起或者只有被转入的号码响起。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联网客户端,其通过网站服务器与所述持续性储存器连接;
通过所述互联网客户端,从所述持续性储存器中获取或设置用户信息。
CN201110174494.1A 2011-06-27 2011-06-27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Active CN102857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4494.1A CN102857646B (zh) 2011-06-27 2011-06-27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4494.1A CN102857646B (zh) 2011-06-27 2011-06-27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7646A true CN102857646A (zh) 2013-01-02
CN102857646B CN102857646B (zh) 2017-04-12

Family

ID=47403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4494.1A Active CN102857646B (zh) 2011-06-27 2011-06-27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5764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551A (zh) * 2015-04-14 2015-08-26 北京博睿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伴侣系统
CN107896288A (zh) * 2017-10-27 2018-04-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来电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9225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丹阳百斯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电话接听系统
CN111147675A (zh) * 2019-12-05 2020-05-12 商客通尚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云呼叫中心电话的分流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739A (zh) * 2007-01-23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前转实现方法、系统及其交换设备和业务控制点
CN101296387A (zh) * 2008-06-02 2008-10-29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语音被叫业务和主叫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38689A (zh) * 2009-06-29 2011-01-05 阿尔卡特朗讯 在一号通业务中基于位置信息建立会话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9739A (zh) * 2007-01-23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前转实现方法、系统及其交换设备和业务控制点
CN101296387A (zh) * 2008-06-02 2008-10-29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语音被叫业务和主叫业务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38689A (zh) * 2009-06-29 2011-01-05 阿尔卡特朗讯 在一号通业务中基于位置信息建立会话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9551A (zh) * 2015-04-14 2015-08-26 北京博睿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伴侣系统
CN107896288A (zh) * 2017-10-27 2018-04-10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来电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9225A (zh) * 2017-10-31 2019-05-07 丹阳百斯特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电话接听系统
CN111147675A (zh) * 2019-12-05 2020-05-12 商客通尚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云呼叫中心电话的分流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57646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93710C (en) Location dependent service for mobile telephones
US888002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da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 based devices for E911 services
CN100438696C (zh) 被叫用户漫游状态指示方法和系统
TW200930113A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leting a zone related call
US7864048B1 (en) Device location transition awareness in a wireless modem
CN102892072B (zh) 一种基于人群协同的呼叫转移系统及其方法
CN102857646A (zh) 基于用户定位的电话转接系统
CN102629957A (zh) 快速响应应急呼叫的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CN101483851A (zh) 回呼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0450300C (zh) 一种对被叫进行状态跟踪的方法
JPH03120995A (ja) 自動車電話位置通知装置
CN103354553A (zh) 一种属地服务接入地址的终端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CN103259862A (zh) 一种属地服务接入地址的远程植入系统及方法
CN100563195C (zh) 一种业务控制方法及相应的智能网设备和系统
CN101835092A (zh) 手机系统及其漫游提示方法
CN103179501A (zh) 一种手持设备边界漫游提示方法及系统
JP2007053431A (ja)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その通信方法及びデータベース
CN104469720A (zh) 一种回拨来电的方法及系统
CN1210973C (zh) 应急无线通讯系统
CN102065368A (zh) 一种用户状态自动播放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5812600B (zh) 基于呼叫的位置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263864A (zh) 一种移动话务台系统及其链路切换方法
CN106162589B (zh)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3944866A (zh) 一种ip语音拨号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KR100785381B1 (ko) 유, 무선 발신전화 최적조건 착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