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8015A - 便携式切割机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切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8015A
CN102848015A CN2011101752651A CN201110175265A CN102848015A CN 102848015 A CN102848015 A CN 102848015A CN 2011101752651 A CN2011101752651 A CN 2011101752651A CN 201110175265 A CN201110175265 A CN 201110175265A CN 102848015 A CN102848015 A CN 102848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shield
saw blade
stopper section
portable cutt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52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沃伦·布朗
哈利·索默
格雷厄姆·格哈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752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480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848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80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包括:用于切割工件的锯片;安装所述锯片的工具驱动轴,所述工具驱动轴具有轴线;驱动所述工具驱动轴的马达;壳体,包括部分收容所述锯片的头壳,和与所述头壳相邻接并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头壳上的护罩,所述护罩上设有锯片通孔用于使得所述锯片从中穿过,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头壳可移动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护罩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锯片未从所述锯片通孔中穿出,当所述护罩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锯片从所述锯片通孔中穿出;在所述护罩与所述握持部之间设置有止挡用户手指的握持止挡部。本发明通过设置握持止挡部防止护罩挤压用户手指,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Description

便携式切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切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切割机,如便携式电圆锯包括圆锯片,用于驱动所述圆锯片的马达,位于所述圆锯片和所述马达之间的传动机构,以及收容马达、传动机构和部分圆锯片的壳体。在所述壳体收容部分所述圆锯片的位置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实现露出所述圆锯片,或将所述圆锯片完全收容在所述护罩和所述壳体围成的空间内。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当用户进行切割工作时,会首先将护罩抵靠在工件表面,然后向所述握持部施加压力,从而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护罩运动以露出锯片进行切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手指会按压在壳体表面,在一些情况下,用户握持的位置不够标准,此时随着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壳体移动容易挤压用户的手指,给用户带来了人身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供一种操作安全的便携式切割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包括:用于切割工件的锯片;安装所述锯片的工具驱动轴,所述工具驱动轴具有轴线;驱动所述工具驱动轴的马达;壳体,包括部分收容所述锯片的头壳,和与所述头壳相邻接并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头壳上的护罩,所述护罩上设有锯片通孔用于使得所述锯片从中穿过,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头壳可移动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护罩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锯片未从所述锯片通孔中穿出,当所述护罩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锯片从所述锯片通孔中穿出;在所述护罩与所述握持部之间设置有止挡用户手指的握持止挡部。
优选地,当所述护罩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护罩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部分重叠,所述壳体与所述护罩重叠的区域为壳体配接部,所述握持止挡部位于所述壳体配接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具有切深调节机构,所述壳体配接部为当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处于最大切深并且所述护罩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壳体与所述护罩沿所述轴线相重叠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握持止挡部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凸出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握持止挡部包括止挡用户拇指的第一握持止挡部,以及止挡用户其他手指的第二握持止挡部。
优选地,所述握持部具有纵长延伸方向,每个所述握持止挡部沿所述握持部的周向连续延伸。
优选地,每个所述握持止挡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握持止挡部凸出所述握持部的高度大于5mm,并小于20mm。
优选地,所述握持止挡部凸出所述握持部的高度为10mm。
优选地,所述握持止挡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制成。
所述便携式切割机通过设置所述握持止挡部,实现能够止挡用户的手指以防止被护罩挤伤,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立体图,其中护罩处于第一位置;
图2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立体图,其中,护罩处于第二位置以露出锯片;
图3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护罩的立体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和第一复位元件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6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触发件和第二复位元件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7为图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触发件和锁止件的配接示意图;
图8为图3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沿直线I-I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锁定位置;
图9为图3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沿直线I-I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中间位置;
图10为图3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沿直线I-I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释放位置;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与护罩的配合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锁定护罩和触发件的锁定位置;
图13为图12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与触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图1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与护罩的配合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锁定触发件并释放护罩的中间位置;
图15为图14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与触发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与护罩的配合示意图,其中,锁止件处于同时释放护罩和触发件的释放位置;
图17为图16中所述便携式切割机的锁止件与触发件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
10.便携式切割机          45.限位件                 70.锁止件
12.壳体                  46.切深调节机构           71.第一复位元件
14.锯片                  48.开槽                   72.转动部
15.锯齿                  50.调节组件               74.第一止挡部
16.护罩                  51.护罩复位机构           76.第二止挡部
17.锯片表面              52.底板                   78.第一按压部
18.开关组件              54.导轨                   80.第一转轴
20.工具驱动轴            56.锯片收容腔             82a.第一止挡面
22.头壳                  58.抵靠面                 82b.第二止挡面
24.连接部                60.锯片通孔               82c.第三止挡面
26.马达壳体              62.限位凸起               84.抵挡端
28.壳体配接部            64.护罩抵挡面             86.枢转部
30.握持止挡部            66.连接壁                 88.限位部
42.激光发射器            67.开关电路               90.第二按压部
44.头壳侧壁              68.触发件                 91.第二复位元件
92.第二转轴             96.限位凸块           F.压力
94a.第一限位面          O-O.第一轴线          F’.合力
94b.第二限位面          R-R.第二轴线
94c.第三限位面          H-H.轴线
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便携式切割机10包括壳体12,收容在壳体12内的马达(图中未示出),位于壳体12内将马达的动力传递给锯片14的传动组件(图中未示出),安装在壳体12上并能够相对于壳体12滑动的护罩16,以及位于壳体12上控制马达是否工作的开关组件18。
便携式切割机10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即通过交流电源向马达供电,此时便携式切割机10会有较强的动力,并且不受电量限制,适用于长时间工作。当然便携式切割机10也可以采用直流电能进行供电,即在便携式切割机10上安装电池包,通过电池包向马达供电,此时便携式切割机10便携性更佳,其不会受到电源线的影响,用户可以携带便携式切割机10在任何地点进行切割工作。
马达可以为碳刷马达、无刷马达等,或者对应于便携式切割机10的电能来源,马达可以为交流马达或直流马达。马达具有马达输出轴(图中未示出),并通过在马达输出轴上安装齿轮将马达的转动输出。
传动组件与马达输出轴配接,将马达输出轴输出的转动传递给锯片14。传动组件包括用于安装锯片14的工具驱动轴20,并且工具驱动轴20具有轴线H-H。锯片14安装于工具驱动轴20的一端,工具驱动轴20的另一端可以通过齿轮直接与马达输出轴的齿轮配接,实现马达驱动工具驱动轴20转动。当然,在马达输出轴与工具驱动轴20之间还可以设置减速齿轮等,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进行详细介绍。关于轴线H-H可以与马达输出轴的轴线相垂直或者平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H-H与马达输出轴的轴线相互垂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锯片14为圆锯片,其具有周向设置的锯齿15,并且在锯齿15内部形成了两个平行的锯片平面17(图中仅示出一个),锯片平面17与工具驱动轴20的轴线H-H相垂直,从而使锯片平面17与壳体12的纵长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在锯片平面17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安装孔,用于将锯片14固定安装在便携式切割机10上。
壳体12整体沿着与轴线H-H垂直的第一纵长延伸方向延伸,并且包括位于壳体12一端并收容部分锯片14的头壳22以及另一端的马达壳体26。
马达壳体26用于收容固定马达,并且在马达壳体26上设置有进风口(未示出)和出风口(未示出)。
在马达壳体26与头壳22连接的部分形成连接部24。连接部24部分收容传动组件,并且为了更加合理利用连接部24的结构,将连接部24设计成了便携式切割机10的握持部,即用户通过握住握持部操作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由于握持部位于头壳22和马达壳体26之间,即握持部与头壳22相邻接。用户在握住握持部时相当于在头壳22和马达壳体26之间构成了支点,支点两侧的部分会在各自重力影响下相互制约,实现用户握住握持部之后,便携式切割机10处于较平稳的状态,非常容易进行切割操作,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优选的,便携式切割机10的重心位于握持部上,此时便携式切割机10具有最佳的操作舒适度。
当然,握持部并不限于形成在连接部24,也可以为马达壳体26形成握持部,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能做出其它变更,但只要其功能与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头壳22用于安装护罩16,并能够收容部分传动机构和收容部分锯片14。传动机构的工具驱动轴20收容于头壳22内,并且头壳22具有用于与护罩16配接的开口,锯片14部分深入开口内,并安装至工具驱动轴20上。
在头壳22上安装有激光发射器42。激光发射器42能够发出激光,且激光在工件表面形成一条切割线,即当用户推动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时,锯片14会沿着切割线进行切割,如此设置提高了用户的切割精度。
头壳22具有两个与工具驱动轴20的轴线H-H垂直的头壳侧壁44,即两个头壳侧壁44的延伸方向与锯片14的锯片平面17平行,并且两个头壳侧壁44分别位于锯片14的一侧。在每个头壳侧壁44背对锯片14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护罩16配合的限位件45。当护罩16安装至头壳22之后,其能够与限位件45配合实现相对于头壳22在一定范围内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45为通过螺钉安装于头壳侧壁44上的轴承,且每个头壳侧壁44上限位件45的数量均为三个,如此能够使护罩16相对于头壳22滑动时非常稳定。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定深度切割,在头壳22上安装有深度调节机构46,其能够实现在不同深度位置对护罩16进行限位,从而实现定深切割。深度调节机构46可以位于任一个头壳侧壁44的上面,当然也可以两个头壳侧壁44上均分别设置有深度调节机构46。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其中一个头壳侧壁44上设置深度调节机构46,该深度调节机构46包括在头壳侧壁44上的开槽48和能够在开槽48内滑动并能在任意位置定位的调节组件50。在头壳侧壁44靠近开槽48的位置设置有标示切深的刻度。调节组件50包括位于头壳22内部安装板(未示出)、与安装板连接并具有凸轮面的扳手,以及与安装板连接用于指示当前刻度的指针。扳手可操作的通过凸轮面向头壳侧壁44施压,将头壳侧壁44夹紧于凸轮面与安装板之间,从而实现调节组件50的定位,此时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即为便携式切割机10切割的深度。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8,在头壳22与护罩16之间设置有护罩复位机构51。在本实施方式中,护罩复位机构51设置在头壳22内部,其一直向头壳22和护罩16施加使二者远离的力。
护罩16能够与头壳22共同收容锯片14,其能够相对于头壳22滑动,使得护罩16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护罩复位机构51向护罩16和头壳22施加使二者相互分离的力,即为使护罩16向着第二位置运动。如图1所示,当护罩16处于第一位置时,锯片14整体收容在护罩16和头壳22围成的空间内,如图2所示,当护罩16处于第二位置时,锯片14伸出护罩16能够进行切割工作。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护罩16包括用于抵靠工件的底板52、用于与限位件45配合的导轨54、用于收容锯片14的锯片收容腔56。
底板52具有用于抵靠工件的抵靠面58,当便携式切割机10切割工件时,抵靠面58抵靠在工件表面,并能够相对于工件表面滑动,使锯片14切割工件。在底板52上还设置有锯片通孔60用于使得锯片14从中穿过,当护罩16位于第一位置时,锯片14未从锯片通孔60中穿出,当护罩16位于第二位置时,锯片14从锯片通孔60中穿出。
导轨54安装于底板52上,用于与限位件45配合,实现护罩16能够相对于头壳22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轨54的数量为两个,当护罩16组装至便携式切割机10时,两个导轨54分别与设置在两个头壳侧壁44上的限位件45配合,使护罩16相对于便携式切割机10滑动,并且锯片收容腔56会收容于头壳22内部。于此同时,在导轨54上设置有限位凸起62,当护罩16沿着限位件45滑动一定距离之后,限位凸起62会抵住深度调节机构46的凸轮面上,从而实现定深切割。
在护罩16上设置有用于与开关组件18配合的护罩抵挡面64,即护罩抵挡面64能够被开关组件18止挡以阻止护罩16向着第二位置移动,如此实现护罩16被锁定在第一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护罩抵挡面64设置在底板52临近握持部的位置,并且护罩抵挡面64背对抵靠面,如此设置在结构上非常便于设计,并容易与开关组件18配合以实现锁定护罩16的位置。
为了使护罩16的结构更加结实耐用,在两个导轨54之间设置连接壁66,且连接壁66从底板52靠近握持部的边缘凸出底板52并连接两个导轨54,在连接壁66背对底板52的顶面形成护罩抵挡面64,如此设置及提高了护罩16整体应力强度,又能够实现便携式切割机10具有护罩16锁定功能,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为了提高便携式切割机10的使用安全性,在护罩16与握持部之间设置有止挡用户手指的握持止挡部30,从而防止护罩16在移动过程中挤伤用户的手指。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护罩16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护罩16与壳体12沿着轴线H-H的延伸方向部分重叠,其中当护罩16处于第二位置并具有最大切深时,二者沿着轴线H-H重叠的部分达到最大,此时壳体12与护罩16重叠的区域为壳体配接部28,握持止挡部30设置在壳体配接部28与握持部之间,如此实现便携式切割机10处于任何切深,用户的手指都能够很好的被握持止挡部30止挡而不会被护罩16挤伤。
当使用者握持便携式切割机10时,手指会很自然的抵靠在握持止挡部30上,此时便避免了当护罩16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护罩16将用户的手指挤伤,从而实现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并且握持止挡部30清楚的界定了握持部的区域,使用户更加明确便携式切割机10的正确握持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护罩16处于第二位置时,导轨54与壳体12沿着轴线H-H相互重叠,在壳体12上形成壳体配接部28。
握持止挡部30沿着平行于轴线H-H的方向凸出壳体12,从而使握持止挡部30具有背对头壳20和锯片14并承受压力的受力面(未标示),用户推动便携式切割机10切割工件时,会向受力面施加压力,此时由于施加压力的方向与便携式切割机10的运动方向相同,用户只需施加很小的力量便可以推动便携式切割机10向前切割。本发明相较于传统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操作舒适度。传统技术中用户用力握住握持部并通过手部与握持部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切割机进行切割工作,此时用户的手长期用力容易疲惫,并且通常情况下手部出汗之后会容易相对于握持部滑动,此时操作舒适度非常差并且手部容易被切割机的护罩误伤。本发明中通过在握持部上设置握持止挡部30,用户无需用力握持握持部便可以轻松推动便携式切割机10,而且当使用者的手部出汗时,即使手部相对于握持部滑动也会被握持止挡部30阻挡,很好的起到了防滑的作用,并且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护罩16具有两个导轨54分别与锯片14两侧的头壳侧壁44配合,由此壳体12形成有两个壳体配接部28,故壳体12具有两个握持止挡部30并分别位于锯片14的两侧。两个握持止挡部分别为用于止挡用户拇指的第一握持止挡部30a,以及用于止挡用户其他手指的第二握持止挡部30b,如此设置非常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止挡了用户的手指,并且实现该止挡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和低成本的优点。
当然,握持止挡部30在凸出壳体12之后,可以设置为沿着握持部的周向一圈凸出于握持部表面,也可以为若干凸出于握持部的凸柱,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握持止挡部30a和第二握持止挡部30b分别设置在握持部与壳体配接部28之间,即握持止挡部30界定握持部和壳体配接部28中间区域,并且第一握持止挡部30a和第二握持止挡部30b分别沿着握持部的周向连续延伸形成凸棱。从而在握持时有着较佳的握持舒适度。优选地,握持止挡部30具有第二纵长延伸方向,且第二纵长延伸方向与第一纵长延伸方向垂直,并且第一握持止挡部30a和第二握持止挡部30b同时衍射第二纵长方向同向延伸,如此设置,提高了操作安全性的同时,握持舒适度达到最佳。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便携式切割机10的握持舒适度,每个握持止挡部与握持部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如此设置,更适于用户手部握持,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
握持止挡部30凸出握持部的高度大于5mm,并小于20mm,在该范围内,握持止挡部30能够对用户手指进行充分的止挡,并且不会影响便携式切割机10的体积,更不会缩小便携式切割机10在一些狭小空间进行切割工作的适用区域,即不会影响便携式切割机10的可接近性。优选地,握持止挡部30凸出握持部的高度为10mm,此时用户握持舒适度和止挡效果达到最佳。
在本实施方式中,握持止挡部30与握持部采用一体结构制成,如此制作简单,并且坚固耐用。当然,本发明中的握持止挡部30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结构,其可以与壳体12采用分体设计,并通过一些限位机构将握持止挡部30安装至握持部,并且握持止挡部3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橡胶或树脂等,也可以为铝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质。握持止挡部30凸出握持部的高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只要其能够清楚界定处握持部,并能阻挡用户的手指防止其被护罩16误伤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能在本发明技术精髓启示下做出其它设计方案,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当然,对应于马达输出轴的轴线与工具驱动轴20的轴线H-H平行或重合的情况,通常在头壳22上形成有手柄,并在手柄上形成握持部,其设置握持止挡部30的结构与上述描述基本相同,在此不再重复。
便携式切割机10通过设置握持止挡部30,实现能够止挡用户的手指以防止被护罩16挤压,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安全性。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8,开关组件18安装于握持部与头壳22之间,并位于便携式切割机10背对用户的一侧,其包括控制马达是否工作的开关电路67、可操作的触发开关电路67的触发件68以及能够锁定护罩16和触发件68的锁止件70。
请一并参阅图3、图5和图8,锁止件70包括与壳体12转动连接的转动部72、能够止挡触发件68移动的第一止挡部74、能够止挡护罩16移动的第二止挡部76和被用户按压使锁止件70围绕转动部72转动的第一按压部78。用户可操作的向第一按压部78施压,使锁止件70具有同时锁定护罩16和触发件68的锁定位置、同时释放护罩16和触发件68的释放位置,以及释放护罩16并锁定触发件68的中间位置。如此设置极大的提高了便携式切割机10的使用安全性,同时操作简便。
转动部72具有第一转轴80,即锁止件70通过第一转轴80安装于壳体12上,并且能够围绕第一转轴80转动使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释放位置或中间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80具有垂直锯片平面17的第一轴线O-O,使锁止件70的转动方向与锯片平面17平行,如此设置使用户握持便携式切割机10时非常容易的便可以操作锁止件70转动,以及实现锁止件70在不同位置之间转换。
在第一转轴80与壳体12之间还安装有第一复位元件71,第一复位元件71始终向锁止件70提供使锁止件70向着锁定位置运动的力,从而实现当用户完成切割工作时,便携式切割机10自动锁定护罩16和触发件68的位置,从而避免了用户无意识的误操作造成人身伤害,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元件71为套设在第一转轴80上的扭簧,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当然第一复位元件71也可以采用其他技术方案,如在锁止件70与壳体12之间设置弹簧等,在此限于篇幅不再一一介绍,但实现此功能的技术方案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第一止挡部74与转动部72连接,当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时,第一止挡部74能够抵挡触发件68,以阻止触发件68触发开关电路6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部74具有能够与触发件68相抵接的止挡面,止挡面位于第一止挡部74背对第一转轴80的一侧,当触发件68被锁止件70止挡时,止挡面与触发件68相抵接,此时实现阻止触发件68位置发生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5、图7和图8,便携式切割机10在初始状态下,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此时用户向触发件68施加压力F,在压力F的作用下触发件68会与第一止挡部74相抵接,并且向止挡面施加压力,此时设止挡面受到压力的合力为F’,则合力F’的方向与第一轴线O-O垂直,并且合力F’的延伸方向经过第一轴线O-O,或者合力F’产生了使锁止件70向着锁定位置方向运动的转矩。
当合力F’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O-O同面垂直时,合力F’作用于第一转轴80产生的转矩为零,此时合力F’无法带动锁止件70围绕第一轴线O-O转动;当合力F’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轴线O-O异面垂直时,合力F’作用于第一转轴80产生的转矩大于零,但转矩为使锁止件70向着锁定位置转动,由于此时锁止件70的第二止挡部76会抵靠在头壳22上,如此使锁止件70无法在转矩的影响下围绕第一轴线O-O向着锁定位置的方向更进一步的转动,从而实现锁止件70的位置被限定,由此可见当合力F’的延伸方向经过第一轴线O-O,或者合力F’产生的转矩为使锁止件70向着锁定位置方向运动时,锁止件70能够稳定的处于锁定位置,进而稳固的锁定了护罩16和触发件68的位置。
当然,如合力F’也可能产生了使锁止件70向着释放位置运动的转矩,但当转矩非常小或趋近于零时,转矩会被锁止件70与触发件68之间的摩擦力或者第一复位元件71所抵消,致使锁止件70无法向着释放位置运动,从而实现锁定触发件68。在本发明精髓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能做出其它设计,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但只要其功能和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第一止挡部74可以包括多个止挡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挡部74包括与第一转轴80的轴线平行的第一止挡面82a、第二止挡面82b和第三止挡面82c,且第一止挡面82a、第二止挡面82b和第三止挡面82c至第一转轴80的第一轴线O-O的距离逐渐减小,此时籍由第一止挡面82a、第二止挡面82b和第三止挡面82c形成了三个台阶面。当锁止件70与触发件68相抵接,限定触发件68的位置时,第一止挡面82a、第二止挡面82b和第三止挡面82c同时与触发件68相抵接。由于采用了三个止挡面同时与触发件68相抵接的方式,从而使护罩16的限位非常稳定,同时相较于仅设置上述三个止挡面中的一个止挡面的情况,设置三个止挡面的面积较大,从而实现止挡面上单位面积的压强相对变小,使锁止件70不容易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止挡面由多个台阶面组成,当向第一按压部78施加压力使锁止件70相对于第一轴线O-O转动时,仅仅需要锁止件70转动较小的角度便实现止挡面与触发件68相脱离以释放触发件68。
可以理解,止挡面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两个、四个和五个等等,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其基本结构与设置三个止挡面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进行详细描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能在本发明技术精髓启示下做出其它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和达到的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第二止挡部76与转动部72连接,用于抵挡护罩16,以阻止护罩16相对于壳体12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止挡部76沿第一转轴80的径向延伸,其具有能够抵挡护罩16的抵挡端84,当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时,抵挡端84位于护罩16的护罩抵挡面64向着第二位置移动的路径上,并通过与护照抵挡面64相抵接,实现阻止护罩16相对于壳体12朝着露出锯片14的第二位置运动。
当然,由于第一复位元件71始终向锁止件70施加朝向锁定位置方向的力,即使当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时,也会有一些的力施加在锁止件70上,因此当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时,第二止挡部76会与护罩抵挡面64相抵接的同时,也会抵靠在头壳22上,此时籍由头壳22对锁止件70的位置进行了限定,使其稳定的处在锁定位置。
第一按压部78具有与第一转轴80的第一轴线O-O平行的受力面,用户可操作的向受力面施加压力,使锁止件70围绕转动轴线转动。优选的,为了使用户向受力面施压时更加稳定可靠,可以在受力面表面设置防滑结构,如在受力面上设置防滑涂层或设置略凸出于受力面表面的凸棱等。
当锁止件70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时,锁止件70需要转动的角度可以为大于5度,并且小于15度,如此,能够使结构设置较为紧凑,并且用户拥有较佳的操作性。优选地,锁止件70的转动角度为10度,此时用户具有非常舒适的操作性。
请参阅图6、图7和图8,触发件68用于可操作的触发开关电路67,进而实现控制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工作,其能够相对于壳体12转动,实现触发件68具有触发开关电路67的触发位置,和未触发开关电路67的起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电路67与电源和马达连接,当开关电路67被触发件68触发时,即触发件68移动至触发位置,此时开关电路67会允许电源向马达供电,从而实现马达驱动锯片14进行切割工作。当触发件68被释放时,即触发件68移动至起始位置,此时开关电路67会断开电源与马达的供电连接,使马达停止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触发件68包括:收容于壳体12内的枢转部86、限位部88和部分暴露于壳体12之外的第二按压部90。
触发件68通过枢转部86安装至壳体12,从而实现触发件68能够相对于壳体12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枢转部86通过第二转轴92与壳体12转动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6和图7,第二转轴92具有与第一轴线O-O平行且不同轴设置的第二轴线R-R,当用户可操作的按下触发件68,使其围绕第二轴线R-R转动,此时限位部88也会随着触发件68向着触发位置运动,当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或中间位置时,由于第一止挡部74位于限位部88的向着触发位置转动的路径上,从而实现触发件68被锁止件70止挡,而限制触发件68的位置使其无法触发开关电路67。
第二轴线R-R与第一轴线O-O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并且小于25mm,此时锁止件70和触发件68占用壳体12内的空间较小,使壳体12内部空间设置较为合理,并且不会使壳体12整体尺寸太大,不会影响用户的握持舒适度。优选地,第二轴线R-R与第一轴线O-O之间的距离为16mm,此时壳体12内空间利用最合理,并且有着最佳的握持舒适度。
限位部88连接于枢转部86和第二按压部90之间,具有与锁止件70相抵接限定触发件68位置的限位面。限位面位于限位部88面向壳体12内部的一侧,即当触发件68从起始位置向触发位置移动时,限位面会面向运动方向,并能够抵接至锁止件70实现阻碍触发件68向着触发位置运动,如此实现触发件68的位置被锁定,当用户进行更换锯片14、调节切深等操作时,便不会因误操作启动便携式切割机10,从而避免了误操作致使便携式切割机10对用户产生伤害,进而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在触发件68与壳体20之间安装有第二复位元件91,并且第二复位元件91始终向触发件68施加朝向起始位置运动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复位元件91为设置于触发件68上的弹簧,如此设置,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当然,第二复位元件91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技术方案实现,如在第二转轴92上设置扭簧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能做出其它变更,在此限于篇幅不再逐一介绍,但只要其功能和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对应于锁止件70的第一止挡部74具有多个止挡面的结构,限位部88也可以相应的具有多个限位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面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限位面94a、第二限位面94b和第三限位面94c,且相应的第一限位面94a能够被第一止挡面82a止挡限位,第二限位面94b能够被第二止挡面82b止挡限位,第三限位面94c能够被第三止挡面82c止挡限位。当然限位面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描述,当止挡面的数量发生变化时,限位面的数量设置也可以相应的改变,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精髓启示下也可能限位面的数量或者结构做出其它变更,但只要其功能和效果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第二按压部90具有与第二轴线R-R平行并暴露于壳体12之外的受力面,用户可操作的向受力面施加压力,使触发件68围绕第二轴线R-R转动,以实现从起始位置转动至触发位置。优选的,为了使用户向受力面施压时更加稳定可靠,可以在受力面表面设置防滑结构,如在受力面上设置防滑涂层或设置略凸出于受力面表面的凸棱等。
在第二按压部90远离第二转轴9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块96。限位凸块96凸出于第二按压部90用于与壳体12配合,实现将触发件68的转动角度范围,防止触发件68围绕第二转轴92的转动角度过大,如整个第二按压部90暴露出壳体12外部。如此通过设置限位凸块96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请参阅图1和图8,便携式切割机10在初始状态下,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此时用户无法按下触发件68以启动便携式切割机10,也无法使护罩16相对于壳体12移动以露出锯片14;请参阅图2和图9,当用户操作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时,会首先按下第一按压部78使锁止件70围绕第一转轴80转动,在锁止件70转动过程中,首先第二止挡部76不再抵靠在头壳22上并且与头壳22之间拉开一定距离,致使第二止挡部76无法与护罩16的护罩抵挡面64相抵接,即护罩16处于可自由相对于头壳22移动的释放状态,但锁止件70的止挡面仍旧能够抵挡触发件68的限位面,使触发件68无法相对于第二转轴92转动至触发位置,即锁定了触发件68的位置,此时锁止件70处在中间位置,用户可以操作护罩16观察锯片14,也可以将底板52抵靠在工件边缘使锯片14外露于工件的边缘外侧,此时观察锯片14的切深是否合适,如此能够使用户更加准确的设置便携式切割机10的切深;请参阅图10,当用户继续按压第一按压部78,使锁止件70继续相对于第一转轴80转动,使锁止件70的止挡面与触发件68的限位面之间拉开了足够的距离,用户按压触发件68不会被止挡面止挡而能够触发开关电路67,此时锁止件70处在释放位置,用户可以使用便携式切割机10进行切割工作。
当然,锁止件70和触发件68也可以绕同一个轴线转动,使锁止件70处于锁定位置、中间位置和释放位置,以及使触发件68处于起始位置和释放位置。即在锁止件70上设置有凸轮面,当锁止件70向着释放位置运动时,凸轮面会面向运动方向;在壳体12内设置有可沿着第一纵长延伸方向移动的止挡件,当锁止件70位于锁定位置或中间位置时,止挡件位于触发件68向着触发位置转动的转动路径上,如此实现使触发件68无法触发开关电路67;当用户操作锁止件70运动至释放位置,凸轮面能够向止挡件施加压力,使止挡件沿着第一纵长延伸方向移动,并脱离触发件68向着触发位置运动的路径,此时实现触发件68能够触发开关电路67。如此,通过设置凸轮面和能够沿着第一纵长延伸方向移动的止挡件,实现锁止件70和触发件68绕同一个轴线转动时,也能够实现锁止件70具有释放护罩16并锁定触发件68的中间位置。更进一步的,在止挡件与壳体12之间可以设置复位弹簧,以向止挡件施加使其处于锁定触发件68方向运动的力,从而当用户松开锁止件70和触发件68时,止挡件自动复位,确保了操作安全性。
请参阅图11,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100,便携式切割机100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便携式切割机10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结构相同的元件编号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便携式切割机100的锁止件111能够沿着工具驱动轴20的轴线H-H相对于护罩16和触发件68移动,实现锁止件111处于锁定护罩16和触发件68位置的锁定位置,释放护罩16并锁定触发件68的中间位置,以及同时释放护罩16和触发件68的释放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锁止件111包括能够限定触发件68位置的第一止挡部113,能够限定护罩16位置的第二止挡部115,伸出壳体12并可操作的被施加压力带动锁止件111移动的第一按压部117,以及连接第一止挡部113、第二止挡部115和第一按压部117的锁止件连接部121。
锁止件连接部121沿着垂直于锯片平面的方向纵长延伸,第一止挡部113和第二止挡部117均沿着锁止件连接部121的径向延伸,且第一止挡部113和第二止挡部117的延伸方向之间存在大于零度的夹角,如此实现二者分别止挡触发件68和护罩16。
护罩16的连接壁44设置有能够与锁止件111相抵接的护罩抵挡面64,以及能够收容锁止件111的第二止挡部115的凹槽119。当锁止件111处于锁定位置时,其第二止挡部115能够与护罩抵挡面64相抵接,从而实现护罩16被锁定在第一位置。请参阅图14和图16,当锁止件111处于中间位置或释放位置时,第二止挡部115与凹槽119相对准,即此时护罩16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且当护罩16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止挡部115能够收容在凹槽119内。
请一并参阅图12和图13,当锁止件111处于锁定位置时,第一止挡部113处于触发件68的转动路径上,此时若用户向触发件68施加压力,则压力作用在触发件68上产生了绕第二轴线R-R转动的转矩,而由于第一止挡部113此时与触发件68相抵接,使触发件68被阻挡而无法相对于第二轴线R-R转动至触发位置,于此同时,锁止件111的第二止挡部115与护罩16的护罩抵挡面64相抵接,实现限定护罩16的位置,由此实现锁止件111处于锁定位置时同时锁定触发件68和护罩16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11、14和图15,当用户按压第一按压部117使锁止件111沿着工具驱动轴20的轴线H-H移动至中间位置,第一止挡部113仍旧位于触发件68的转动路径上,从而使触发件68仍旧无法相对于第二轴线R-R转动,故仍旧无法移动至触发位置,而此时第二止挡部115恰好移动至与凹槽119相对应的位置,故此时护罩16可操作的相对于壳体12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二止挡部115收容在凹槽119内。此时用户可以观察锯片的磨损情况,或者观察锯片切深是否足够,而无需担心误操作会启动便携式切割机100,如此给用户带来了便利,并且具有较佳的操作安全性。
请一并参阅图16和图17,当用户继续按压第一按压部117使锁止件111沿着工具驱动轴20的轴线H-H移动至释放位置,此时第一止挡部113脱离触发件68的转动路径,故此时触发件68能够相对于第二周线R-R转动至其触发位置,从而能够启动便携式切割机100进行切割工作。于此同时,第二止挡部115仍旧与凹槽119相对应,及护罩16可操作的相对于壳体12移动至第二位置,相应的第二止挡部115收容于凹槽119内,此时锯片能够伸出护罩进行切割工作。
在锁止件连接部121与壳体12之间设置有第三复位元件(图中未示出),第三复位元件始终向锁止件111提供向着锁定位置移动的力,从而实现当用户松开锁止件111之后,锁止件自动回到锁定位置,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中便携式切割机通过设置具有锁定位置、中间位置和释放位置的锁止件,实现用户可以将锁止件设置在中间位置,以观察锯片的状态而无需担心会误操作启动便携式切割机,如此设置极大的提高了用户操作安全性。
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精髓的启示下还可能做出其他变更,但只要其实现的功能与本发明相同或相似,均应涵盖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切割机,包括:
用于切割工件的锯片;
安装所述锯片的工具驱动轴,所述工具驱动轴具有轴线;
驱动所述工具驱动轴的马达;
壳体,包括部分收容所述锯片的头壳,和与所述头壳相邻接并用于操作者握持的握持部;
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头壳上的护罩,所述护罩上设有锯片通孔用于使得所述锯片从中穿过,所述护罩相对于所述头壳可移动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护罩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锯片未从所述锯片通孔中穿出,当所述护罩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锯片从所述锯片通孔中穿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罩与所述握持部之间设置有止挡用户手指的握持止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护罩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护罩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轴线的延伸方向部分重叠,所述壳体与所述护罩重叠的区域为壳体配接部,所述握持止挡部位于所述壳体配接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具有切深调节机构,所述壳体配接部为当所述便携式切割机处于最大切深并且所述护罩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壳体与所述护罩沿所述轴线相重叠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止挡部沿平行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凸出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止挡部包括止挡用户拇指的第一握持止挡部,以及止挡用户其他手指的第二握持止挡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具有纵长延伸方向,每个所述握持止挡部沿所述握持部的周向连续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握持止挡部与所述握持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止挡部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止挡部凸出所述握持部的高度大于5mm,并小于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止挡部凸出所述握持部的高度为10mm。
CN2011101752651A 2011-06-27 2011-06-27 便携式切割机 Pending CN1028480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52651A CN102848015A (zh) 2011-06-27 2011-06-27 便携式切割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752651A CN102848015A (zh) 2011-06-27 2011-06-27 便携式切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8015A true CN102848015A (zh) 2013-01-02

Family

ID=4739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52651A Pending CN102848015A (zh) 2011-06-27 2011-06-27 便携式切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48015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8398A (zh) * 2014-09-09 2016-04-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圆锯
CN105710439A (zh) * 2014-12-18 2016-06-29 株式会社牧田 加工装置
CN110227996A (zh) * 2018-03-05 2019-09-1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角磨机
CN110681916A (zh) * 2018-07-06 2020-01-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1806A (en) * 1994-06-27 1996-01-09 Pratt; Edgar L. Tongue attachment for circular saw
JP2002096218A (ja) * 2000-09-19 2002-04-02 Makita Corp 防塵マルノコ
US20030131484A1 (en) * 2002-01-16 2003-07-17 Hitachi Koki Co., Ltd. Portable circular saw having circular saw blade inclination angl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
CN102029430A (zh) * 2009-09-24 2011-04-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81806A (en) * 1994-06-27 1996-01-09 Pratt; Edgar L. Tongue attachment for circular saw
JP2002096218A (ja) * 2000-09-19 2002-04-02 Makita Corp 防塵マルノコ
US20030131484A1 (en) * 2002-01-16 2003-07-17 Hitachi Koki Co., Ltd. Portable circular saw having circular saw blade inclination angle controlling arrangement
CN102029430A (zh) * 2009-09-24 2011-04-27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58398A (zh) * 2014-09-09 2016-04-06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圆锯
CN105710439A (zh) * 2014-12-18 2016-06-29 株式会社牧田 加工装置
CN105710439B (zh) * 2014-12-18 2019-02-01 株式会社牧田 加工装置
CN110227996A (zh) * 2018-03-05 2019-09-1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角磨机
CN110681916A (zh) * 2018-07-06 2020-01-14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8016B (zh) 便携式切割机
US11192270B2 (en) Portable cutting tool
KR101242255B1 (ko) 동력식 드릴 케이블 커터
EP3162190B1 (en) Hedge trimmer
US8827004B2 (en) Power tool having off-lock member
JP5010116B2 (ja) 丸鋸
CN102848015A (zh) 便携式切割机
CN108380965B (zh) 电动工具
WO2013026083A1 (en) Modular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CN207026606U (zh) 便携式切割机
CN103537752A (zh) 便携式切割机
CN102811845B (zh) 用于锯的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US20070180709A1 (en) Circular saw with rotatable handle
CN201493556U (zh) 一种手持式圆锯护罩安全锁定机构
CN201493555U (zh) 一种手持圆锯护罩机构
CN103537753A (zh) 便携式切割机
JP6481881B2 (ja) 電動工具
JP2006116632A (ja) 手持ち式電動工具
TW200824869A (en) Reproducible cutting mechanism
JPS6252682B2 (zh)
CN109382551B (zh) 动力工具
EP4129547A1 (en) Electric tool
WO2007093821A1 (en) Planing power tool
CN207840288U (zh) 多功能机
CN116408847A (zh) 作业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