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4606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44606A CN102844606A CN2010800428033A CN201080042803A CN102844606A CN 102844606 A CN102844606 A CN 102844606A CN 2010800428033 A CN2010800428033 A CN 2010800428033A CN 201080042803 A CN201080042803 A CN 201080042803A CN 102844606 A CN102844606 A CN 1028446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ght source
- light
- lighting device
- phot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3—Direct backlight characterized by the sequence of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边实现低成本化和功耗的抑制,边抑制灯像的发生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12)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线状光源(17),其并列配置;底座(14),其收纳上述线状光源(17),具有用于出射上述线状光源(17)的光的开口部(14b);以及光学部件(15a),其与上述线状光源(17)相对,以覆盖上述开口部(14b)的形式配置,上述线状光源(17)按其排列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和排列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15a)中的至少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反射来自上述线状光源(17)的光的光反射部(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自己不发光,因此,需要另外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周知该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底座,其在液晶面板侧的面中具有开口部;多个光源(例如,冷阴极管),其作为灯收纳在底座内;以及光学部件(扩散板等),其配置在底座的开口部并用于使光源所发出的光有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
该背光源装置采用以下构成:在设为光源出射线状光的情况下,将线状光由光学部件转换为面状光,由此实现照明光的面内亮度均匀化。但是,在未充分地进行向该面状光的转换的情况下,发生以光源的配置为基础的线状灯像,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劣化。
优选为了抑制在该背光源装置中发生灯像,例如增加所配置的光源的数量并缩小相邻的光源之间的距离,或提高扩散板的扩散度。但是,如果增大光源的数量,则该背光源装置的成本增大,并且功耗也增大。另外,当提高扩散板的扩散度时,发生无法提高亮度,还需要增大光源的数量的问题。因此,作为边抑制功耗边抑制灯像的发生的背光源装置,已知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装置中,具备在多个光源的投光方向配置的扩散板,在该扩散板中印刷有调光用点图案。特别是设为在光源的正上方,点的直径较大,点的直径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小的构成。根据该构成,有效地利用从光源出射的光,由此可以不提高光源的功耗地照射实现了亮度均匀化的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1702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中,在整个扩散板中形成有调光用点图案,因此,来自光源的光的大部分被点反射,作为整个该背光源装置,亮度易于降低。特别是在例如光源被配置在背光源装置的中央部的情况下,在光源的正上方,点的直径较大,因此,照射面的中央部的亮度会降低。在该背光源装置用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人眼通常注意到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因此,当该中央部的亮度较小时,低亮度区域易于变得醒目,视觉识别性会显著地降低。这样,在边抑制功耗边抑制灯像的发生的背光源装置的开发中,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面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边实现低成本化和功耗的抑制,边抑制灯像的发生的照明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而且提供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线状光源,其并列配置;底座,其收纳上述线状光源,具有用于出射上述线状光源的光的开口部;以及光学部件,其与上述线状光源相对,以覆盖上述开口部的形式配置,上述线状光源配置成具有排列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和排列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在上述光学部件中的至少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反射来自上述线状光源的光的光反射部。
这样,以具有光源高密度区域和光源低密度区域的形式来配置线状光源,由此与在整个底座形成光源高密度区域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线状光源的数量,可以实现成本削减和省功耗化。但是,在这样形成光源低密度区域的情况下,在该光源低密度区域中相邻的线状光源彼此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因此,从各线状光源出射的光无相互混合地易于到达光学部件。其结果是,在光学部件中与线状光源重叠的部位的亮度局部地变大,易于发生灯像。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光学部件中的至少与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反射来自线状光源的光的光反射部。由此,在光源低密度区域中从各线状光源出射的光的大部分被光反射部一度向底座侧反射。该反射光可以边相互混合边在底座内反射,再度到达光学部件。由此,可以在整个光学部件中得到大致均匀的亮度,可以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上述光反射部形成于上述光学部件中的与上述线状光源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
根据该构成,从各线状光源出射的光可以可靠地到达光反射部,利用该光反射部边相互混合边反射到底座侧,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在上述线状光源的短尺寸方向上,上述光反射部的俯视时的长度比上述线状光源的俯视时的长度大。
根据该构成,可以由光反射部更可靠地反射从线状光源出射的光,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上述光反射部以使上述光学部件的光反射率在该光学部件中的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部位为最大的方式形成。
根据该构成,可以在光学部件中的与该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部位,使来自线状光源的光最多地向最易于发生灯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反射,因此,来自各线状光源的光易于混合,可以适当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上述光反射部形成于上述光学部件中的与上述线状光源相对的面。
根据该构成,可以可靠地反射从线状光源到达光学部件的光,因此,可以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通过对上述光学部件实施印刷处理而形成上述光反射部。
这样,通过印刷处理来形成光反射部,由此可以适当地设计光反射部的图案的形态,且可以容易地按设计原样形成光反射部的图案。
可以设为,上述光源高密度区域形成于上述底座的中央部。
根据该构成,可以提高该照明装置的照射面的中央部的亮度。因此,即使在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显示画面的中央部也实现了高亮度化。人眼通常注意到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因此,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实现高亮度化,由此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识别性。
可以设为,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形成于上述底座的位于中央部的外侧的外侧部。
根据该构成,与该照明装置的照射面的中央部相比,外侧部的亮度有可能降低,但是人眼通常注意到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因此,可以几乎不对视觉识别性带来影响地减少线状光源的数量,可以实现成本削减和省功耗化。
可以设为,上述光源高密度区域的面积比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的面积小。
这样,设为光源高密度区域的面积小于光源低密度区域的面积,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减少线状光源的数量,在低成本化和省功耗化上可以期待较大的效果。
可以设为,上述底座在俯视时为矩形,上述线状光源以其长尺寸方向与上述底座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式配置。
根据该构成,与使底座的短边方向与线状光源的长尺寸方向一致时相比,可以减少线状光源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例如控制线状光源的点亮、熄灭的控制单元的数量,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可以设为,上述线状光源是冷阴极管。
这样的话,可以实现长寿命化等,另外,可以容易地进行调光。
可以设为,上述线状光源是热阴极管。
这样的话,可以实现高亮度化等。
可以设为,上述线状光源是在成长条状的基板上排列点状光源而成的。
这样的话,准备点状光源的排列密度不同的多种基板,或改变基板的排列间隔,由此可以改变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
可以设为,在上述点状光源中的至少属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的上述点状光源的光出射侧,配置有能扩散来自该点状光源的光的扩散透镜。
根据该构成,从点状光源发出的光首先被扩散透镜扩散。由此,即使在使用了光的指向性较高的点状光源的情况下,其指向性也被缓和。其结果是,即使在点状光源被比较疏地配置的光源低密度区域中,相邻的点状光源的光相互混合,更可以抑制灯像的发生。并且,还可以与在和光学部件的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区域中形成的光反射部的效果相结合,进一步抑制该光源低密度区域的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上述扩散透镜在俯视时为圆形。
在这种情况下,来自点状光源的光被扩散透镜以360度大致均匀地扩散,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在上述扩散透镜中的与上述点状光源相对并入射来自该点状光源的光的光入射面中,在与上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以向上述光学部件侧凹陷的形式形成有光入射侧凹部,上述光入射侧凹部可以构成为其侧壁以与上述点状光源相对的形式倾斜。
根据该构成,从点状光源出射的光的大部分向扩散透镜的光入射侧凹部入射。在此,光入射侧凹部构成为其侧壁以与点状光源相对的形式倾斜。因此,向光入射侧凹部入射的光到达侧壁,可以通过该侧壁广角地(即,从扩散透镜的内侧朝向外侧)在扩散透镜内折射。由此,可以抑制扩散透镜中的与点状光源重叠的区域的亮度局部地变大,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在上述扩散透镜中的与上述光学部件相对并出射从上述点状光源入射的光的光出射面中,在与上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向该点状光源侧凹陷的形式的光出射侧凹部。
在这种情况下,光出射面中的与点状光源重叠的区域与其它的区域相比,从点状光源到达的光量易于变大,亮度经常局部地变大。因此,在光出射面中的与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形成光出射侧凹部,由此可以利用该光出射侧凹部使来自点状光源的光广角地折射,或使来自点状光源的光的一部分反射。由此,可以抑制光出射面中的与点状光源重叠的区域的亮度局部地变大,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可以设为,对上述扩散透镜中的至少上述光入射面实施了表面粗糙化处理。
这样,对扩散透镜进行例如咬花处理等表面粗糙化处理,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进行良好的光的扩散。
可以设为,上述点状光源是LED。
这样的话,可以实现长寿命化和低功耗化等。
可以设为,上述光学部件是扩散来自上述线状光源的光的光扩散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光学部件的光反射率分布,可以按该光学部件的每一区域控制光透射率,而且可以利用光扩散部件来进行光的扩散,因此,在该照明装置中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下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该显示装置,在照明装置中可以边实现低成本化边抑制灯像的发生,因此,即使在该显示装置中,也可以边实现低成本化边实现抑制了灯像的发生的良好的显示。
作为上述显示面板,可以示例液晶面板。该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作为大型画面用是优选的。
另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示装置。
根据该电视接收装置,可以提供视觉识别性优异的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可以边实现低成本化和功耗的抑制,边得到不发生灯像的大致均匀的照明光。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具备该照明装置而成的,因此,可以边实现低成本化边实现良好的显示。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是具备该显示装置而成的,因此,可以提供视觉识别性优异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长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冷阴极管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在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中的与冷阴极管相对的面中形成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6的扩散板的短边方向的光反射率的变化的坐标图。
图8是示出在扩散板中的与冷阴极管相对的面中形成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配置于底座的冷阴极管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沿着图10的电视接收装置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在背光源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中的与LED基板相对的面中形成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配置于LED基板的LED光源的概要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形成于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图15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的短边方向的光反射率的变化的坐标图。
图17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LED光源的概要构成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LED光源的概要构成以及形成于扩散板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用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装置TV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成横长的方形,在纵置的状态下被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2所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被框状外框13等一体地保持。
下面,说明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参照图2至图4)。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为如下构成:一对玻璃基板在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被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液晶。在一方玻璃基板中,设有:开关元件(例如TFT),其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像素电极,其与该开关元件连接;以及取向膜等,在另一方玻璃基板中,设有:彩色滤光片,其是R(红色)、G(绿色)、B(蓝色)等的各着色部按照规定排列配置;相对电极;以及取向膜等。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11a、11b(参照图3和图4)。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成大致箱形的底座14,其在光出射面侧(液晶面板11侧)具有开口部14b;光学片群15(扩散板(光学部件、光扩散部件)15a;和配置在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之间的多个光学片15b),其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14b的方式配置;以及框架16,其沿着底座14的长边配置并在和底座14之间夹着并保持扩散板15a的长边缘部。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冷阴极管(线状光源)17;灯夹18,其用于将冷阴极管17装配于底座14;中继连接器19,其在冷阴极管17的各端部承担电连接的中继;以及支架20,其一并覆盖冷阴极管17群的端部和中继连接器19群。此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比冷阴极管17靠扩散板15a侧成为光出射侧。
底座14由金属制成,如图3和图4所示,由金属板冲压成形为浅的大致箱形,上述浅的大致箱形包括:矩形的底板14a;和折回外缘部21(短边方向的折回外缘部21a和长边方向的折回外缘部21b),其从该各边立起并折回为大致U字状。而且,在底座14的折回外缘部21b的上面,如图3所示,穿设有固定孔14c,例如可以通过螺丝等将外框13、框架16以及底座14等一体化。
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内面侧(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侧)配设有反射片23。反射片23由合成树脂制成,其表面采用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铺设为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的内面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如图3所示,该反射片23的长边边缘部以覆盖底座14的折回外缘部21b的方式立起,成为被底座14和扩散板15a夹着的状态。通过该反射片23,可以使从冷阴极管17出射的光向扩散板15a侧反射。
冷阴极管17为线状光源,在使其长尺寸方向(轴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在底座14内并列配置有10根。更具体地说,冷阴极管17如图3和图5所示,在底座14的底板14a(与扩散板15a相对的部位)的中央部,以形成其排列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方式配置,在该光源高密度区域LH内,其排列间隔为恒定。另外,冷阴极管17在底板14a的位于比中央部靠外侧的外侧部,以形成其排列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方式配置,在该光源低密度区域LL内,其排列间隔为恒定。这样,使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在光源高密度区域LH和光源低密度区域LL内分别为恒定,由此后述的扩散板15a的光反射部50的设计变得容易,并且可以通过准备2种灯夹18来对应,能够有助于成本削减。在此,位于底座14的底板14a的中央部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面积比位于底板14a的外侧部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面积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置于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冷阴极管设为高密度侧冷阴极管17b,将配置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冷阴极管设为低密度侧冷阴极管17a来图示。
在底座14的底板14a的外面侧(与配置有冷阴极管17侧相反的一侧),如从图3到图5所示,装配有逆变器基板29,从该逆变器基板29向冷阴极管17提供驱动电力。在冷阴极管17的各端部具备接受驱动电力的端子(未图示),该端子与从逆变器基板29延伸的总线29a电连接,由此可以提供高压驱动电力。在冷阴极管17的端部所嵌入的中继连接器19内形成该电连接,以覆盖该中继连接器19的方式装配支架20。
覆盖冷阴极管17的端部和中继连接器19的支架20由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2所示,成沿着底座14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大致箱形。该支架20如图4所示,在其表面侧具有可将扩散板15a至液晶面板11高度不同地载置的台阶状面,并且在与底座14的短边方向的折回外缘部21a重叠一部分的状态下配置,与折回外缘部21a一起形成该背光源装置12的侧壁。插入销20d从支架20中的与底座14的折回外缘部21a相对的面突出,该插入销20d插入在底座14的折回外缘部21a的上面所形成的插入孔25,由此该支架20被装配于底座14。
覆盖冷阴极管17的端部的支架20的台阶状面包括与底座14的底板14a平行的3个面,在位于最低位置的第1面20a中,载置有扩散板15a的短边缘部。而且,朝向底座14的底板14a倾斜的倾斜盖26从第1面20a伸出。在支架20的台阶状面的第2面20b中,载置有液晶面板11的短边缘部。位于支架20的台阶状面中的最高位置的第3面20c配置在与底座14的折回外缘部21a重叠的位置,与外框13接触。
另一方面,在底座14的开口部14b侧配设有包括扩散板(光学部件、光扩散部件)15a和光学片15b的光学片群15。扩散板15a是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板状部件中分散混合光散射颗粒而成的,具有扩散从作为线状光源的冷阴极管17(17a、17b)出射的线状光的功能,并且还兼有反射冷阴极管17的出射光的光反射功能。
配置在扩散板15a上的光学片15b是从扩散板15a侧起按顺序层叠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板而成的,具有使从冷阴极管17出射、通过扩散板15a的光成为面状光的功能。在该光学片15b的上面侧设置液晶面板11,该光学片15b被扩散板15a和液晶面板11夹着。
在此,边参照图3至图6,边说明扩散板15a的光反射功能和光反射部形成形态。此外,在图3至图6中,将扩散板的长边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短边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厚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
在扩散板15a中,在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一侧的面中,形成有成白色的点图案的光反射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50的各点为圆形形状。该光反射部50的点图案例如通过在扩散板15a的表面印刷含有金属氧化物(氧化钛等)的糊状物来形成。作为该印刷方法,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是优选的。
光反射部50在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内的光反射率为80%,与扩散板15a本身的面内光反射率为30%相比,具有相对大的光反射率。即,在扩散板15a中,形成有光反射部50的部位的光反射率比未形成光反射部50的部位的光反射率大。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材料的光反射率使用由柯尼卡美能达公司生产的CM-3700d的LAV(测量直径φ为25.4mm)所测量的测量直径内的平均光反射率。光反射部50本身的光反射率为在整个玻璃基板的一个面中形成该光反射部50,根据上述测定方法测定该形成面得到的值。此外,优选光反射部50本身的光反射率是80%以上,进一步优选是90%以上。这样,光反射部50的光反射率越大,越能根据点图案的图案形态(数量、面积等)来细致且准确地控制反射程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50配置在扩散板15a中的至少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特别是形成在与低密度侧冷阴极管17a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另外,如图6所示,当向冷阴极管17的短边方向看时,光反射部50的俯视时的长度(在此为光反射部50的直径)比冷阴极管17的俯视时的长度大。根据该光反射部50的配置形态,在扩散板15a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中,光反射率如图7所示,在与光源高密度区域LH重叠的部位是30%且为恒定,另一方面,在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是50%且为恒定。即,扩散板15a的光反射率在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最大。
上面,说明了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TV所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构成,接着,说明从该构成所发现的作用效果。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背光源装置12具有并列配置的多根冷阴极管17(17a、17b),该冷阴极管17按其排列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和排列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配置。并且,采用以下构成:在扩散板15a中的至少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形成反射来自冷阴极管17(低密度侧冷阴极管17a)的光的光反射部50。这样以具有光源高密度区域LH和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形式来配置冷阴极管17,由此与在整个底座14中形成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可以实现成本削减和省功耗化。
但是,在形成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情况下,在该光源低密度区域LL中相邻的冷阴极管17、17(17a、17a)彼此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因此,从各冷阴极管17(17a)出射的光无相互混合地易于到达扩散板15a。其结果是,在扩散板15a中与冷阴极管17(17a)重叠的部位的亮度局部地变大,易于产生灯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扩散板15a中的至少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形成反射来自冷阴极管17(17a)的光的光反射部50。由此,在光源低密度区域LL中,从各冷阴极管17(17a)出射的光的大部分由光反射部50一度向底座14侧反射。该反射光边相互混合边在底座14内反射,可以再度到达扩散板15a。由此,在整个扩散板15a中可以得到大致均匀的亮度,可以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50形成在扩散板15a中的与冷阴极管17(17a)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因此,从各冷阴极管17(17a)出射的光可靠地到达光反射部50,可以利用该光反射部50边向底座14侧相互混合边反射,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在冷阴极管17(17a)的短尺寸方向上,将光反射部50的俯视时的长度设为比冷阴极管17(17a)的俯视时的长度长。因此,可以利用光反射部50更可靠地反射从冷阴极管17(17a)出射的光,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有光反射部50以扩散板15a的光反射率在该扩散板15a中的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最大的方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与扩散板15a中的易于发生灯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最多地反射来自冷阴极管17(17a)的光,来自各冷阴极管17(17a)的光易于混合,可以适当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光反射部50形成在扩散板15a中的与冷阴极管17(17a)相对的面。因此,可以可靠地反射从冷阴极管17(17a)到达扩散板15a的光,可以可靠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光反射部50是通过对扩散板15a实施印刷处理来形成的。因此,可以适当地设计光反射部50的图案的形态,且可以容易地按设计原样形成光反射部50的图案。
另外,在底座14的中央部形成有光源高密度区域LH。由此,该背光源装置12的照射面的中央部的亮度提高。其结果是,即使在液晶显示装置10中,显示画面的中央部也实现高亮度化。人眼通常注意到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因此,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实现高亮度化,由此可以得到良好的视觉识别性。
另外,在底座14的位于中央部的外侧的外侧部形成有光源低密度区域LL。根据该构成,可以得到与该背光源装置12的照射面的中央部相比,外侧部的亮度降低的情况,人眼通常注意到显示画面的中央部,因此,可以几乎不对视觉识别性带来影响地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可以实现成本削减和省功耗化。
另外,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面积比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面积小。设为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面积小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面积,由此可以更进一步地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
另外,底座14在俯视时为矩形,冷阴极管17按照其长尺寸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式配置。由此,与使底座14的短边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长尺寸方向一致时相比,可以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因此,可以减少例如控制冷阴极管17的点亮、熄灭的控制单元的数量,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扩散板15a采用扩散来自冷阴极管17的光的光扩散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扩散板15a的光反射率分布,按该扩散板15a的每一区域来控制光透射率,而且可以利用光扩散部件进行光的扩散,因此,可以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作为线状光源,采用冷阴极管,因此,可以实现长寿命化等,另外,可以容易地进行调光。
上面,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采用例如在下面所示的各种变形例。此外,在下面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构成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作为扩散板15a的光反射部50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可以采用图8所示的内容。图8是示出在扩散板中的与冷阴极管相对的面中形成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的示意图。
本例的扩散板15a如图8所示,不限于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还在与光源高密度区域LH重叠的部位,在至少与冷阴极管17(17a、17b)相对的位置具备光反射部50。在这种情况下,光反射部50构成为:在与光源高密度区域LH重叠的部位,使点的面积比光源低密度区域LL侧的小,和/或使点的密度比光源低密度区域LL侧的小。由此,该扩散板15a的光反射率在光源高密度区域LH侧小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侧。
在本例的构成中,也可以边确保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部的亮度,边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实现成本削减。并且,特别是在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的外侧部形成光反射部50,因此,抑制亮度不均的发生。另外,还在中央部部分地形成光反射部50,由此也抑制了中央部的亮度不均的发生。该构成特别在想提高液晶显示装置10的显示面的中央部的亮度时是优选的。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作为冷阴极管17的排列形态的一个变形例,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内容。图9是示出配置于底座的冷阴极管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在底座14中,在其中央部形成光源高密度区域LH,在外侧部形成光源低密度区域LL。在此,在本例中,在光源高密度区域LH内,高密度侧冷阴极管17b朝向从底座14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线远离的方向,其排列间隔连续地变大。而且,在光源低密度区域LL内,低密度侧冷阴极管17a朝向从底座14的短边方向的中心线远离的方向,其排列间隔连续地变大。即,采用以下构成:当观察整个底座14时,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从底座14的短边方向的中心朝向外侧连续地逐渐变大。
在本例的构成中,也可以减少冷阴极管17的数量,实现成本削减。特别是冷阴极管17(17a、17b)的排列间隔从底座14的短边方向的中心朝向外侧连续地逐渐变大,因此,作为整个背光源装置12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2>
下面,用图10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在该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光源与实施方式1的光源不同,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采用的背光源装置12如图10所示,在底座14内具备LED基板(基板)81,上述LED基板(基板)81具备点状的LED光源(点状光源)80。LED基板81为由树脂制成的成长条状的薄的板状部件。该LED基板81可以采用如所谓的LED带等那样具有可挠性的部件,由装配于其里面侧(与配置有LED光源80侧相反的一侧)的双面胶带(未图示)等固定于底座14的底板14a。该LED基板81按使其长尺寸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式而在平面内排列配置有多个。此外,构成LED基板81,使其具有:反射片82,其铺设于该光出射侧的面,即铺设于与扩散板15a相对的面侧;和多个LED光源80,其以从被反射片82包围即形成于反射片82的开口部82a(参照图14)露出的方式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长条状的LED基板81中配置多个LED光源80,由此形成线状光源。
形成于LED基板81的反射片82由合成树脂制成,其表面为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以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的内面并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铺设。可以利用该反射片82使从LED光源80出射的光向扩散板15a侧反射。
上述LED基板81分为: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密的高密度侧LED基板81b;和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疏的低密度侧LED基板81a。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底座14的中央部,配置高密度侧LED基板81b,形成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另一方面,在底座14的位于比中央部靠外侧的外侧部,配置低密度侧LED基板81a,形成有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位于底座14的中央部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面积比位于底座14的外侧部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面积小。此外,将配置于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LED光源设为高密度侧LED光源80b,将配置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LED光源设为低密度侧LED光源80a来图示。
LED光源80(80a、80b)发白色光,可以采用例如面安装有红色、绿色、蓝色3种LED芯片(未图示)的构成,或者也可以采用组合了蓝色LED芯片和黄色荧光体的构成。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LED光源80中的低密度侧LED光源80a被扩散透镜24覆盖,上述扩散透镜24用于扩散从该低密度侧LED光源80a出射的光。此外,高密度侧LED光源80b不被扩散透镜24覆盖。
扩散透镜24由具有高于空气的折射率的透明部件(例如,丙烯酸、聚碳酸酯)形成,承担使从低密度侧LED光源80a发出的光折射而扩散的功能。扩散透镜24为以下构成:在俯视时为圆形,在其中心配置有低密度侧LED光源80a,如图14所示,以覆盖低密度侧LED光源80a的表侧的形式来配置。扩散透镜24具备:在俯视时为圆形平板状的基部24A;和成扁平的半球状的扁平球状部24B。在扩散透镜24的周缘部附近,例如3个脚部28向里侧突设。3个脚部28在俯视时从扩散透镜24的中心部大致等间隔(大约120度间隔)地配置,用例如粘接剂、热固化树脂等粘接于LED基板81。
在扩散透镜24的下面(低密度侧LED光源80a侧),使与低密度侧LED光源80a的正上方对应的部位向表侧(图14的上侧、即扩散板15a侧)凹陷,由此形成有成大致圆锥形的光入射侧凹部24D。光入射侧凹部24D具有其侧壁以与低密度侧LED光源80a相对的形式倾斜的构成。另外,在扩散透镜24的下面(低密度侧LED光源80a侧),实施咬花处理等表面粗糙化处理。另外,在扩散透镜24的头顶部(与扩散板15a相对的一侧(即,光出射侧)的顶部)形成有成大致研钵状的光出射侧凹部24E。光出射侧凹部24E的内周面从截面看时成圆弧状。根据该构成,如图14所示,来自低密度侧LED光源80a的光在扩散透镜24与空气的边界处广角地折射,向低密度侧LED光源80a的周围扩散。
另一方面,在底座14的开口部14b侧,配设有包括扩散板15a和光学片15b的光学片群15。(参照图10和图11)。下面,边参照图10至图12,边说明扩散板15a的光反射功能和光反射部形成形态。此外,在图10至图12中,将扩散板的长边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短边方向设为Y轴方向,将厚度方向设为Z轴方向。
在扩散板15a中,在与LED光源80相对的一侧的面中,形成有成白色点图案的光反射部50。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部50的各点为圆形形状。该光反射部50的点图案通过例如在扩散板15a的表面印刷含有金属氧化物(氧化钛等)的糊状物来形成。作为该印刷方法,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是优选的。
光反射部50的与LED光源80相对的面内光反射率为80%,与扩散板15a本身的面内光反射率为30%相比,具有相对大的光反射率。该光反射部50配置在扩散板15a中的至少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特别是形成在与低密度侧LED光源80a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另外,如图13所示,光反射部50的俯视时的面积设为比LED光源80(低密度侧LED光源80a)的俯视时的面积大。根据该光反射部50的配置形态,在扩散板15a的与LED光源80相对的一侧的面中、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部位,该扩散板15a的光反射率最大。
如上所说明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线状光源,采用在成长条状的LED基板81中排列LED光源80而成的装置。这样的话,准备LED光源80的排列密度不同的多种LED基板81,由此可以容易地改变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
另外,在LED光源80中的至少属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LED光源80(80a)的光出射侧,配设可以扩散来自LED光源80(80a)的光的扩散透镜24。由此,从LED光源80(80a)发出的光首先被扩散透镜24扩散。因此,即使在使用了光的指向性较高的LED光源80(80a)的情况下,其指向性也被缓和。其结果是,即使在较疏地配置LED光源80(80a)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中,相邻的LED光源80(80a)的光相互混合,更可以抑制灯像的发生。并且,与在和扩散板15a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区域中形成的光反射部50的效果相结合,进一步抑制该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灯像的发生。
此外,扩散透镜24在俯视时为圆形。由此,来自LED光源80(80a)的光被扩散透镜24以360度大致均匀地扩散,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在扩散透镜24中的与LED光源80(80a)相对且来自该LED光源80(80a)的光所入射的光入射面,在与LED光源80(80a)的重叠的位置形成光入射侧凹部24D,将光入射侧凹部24D构成为其侧壁以与LED光源80(80a)相对的形式倾斜。根据该构成,从LED光源80(80a)出射的光的大部分向扩散透镜24的光入射侧凹部24D入射。在此,光入射侧凹部24D构成为其侧壁以与LED光源80(80a)相对的方式倾斜,因此,向光入射侧凹部24D入射的光到达侧壁,可以通过该侧壁广角地(即,从扩散透镜24的内侧朝向外侧)在扩散透镜24内折射。由此,抑制扩散透镜24中的与LED光源80(80a)重叠的区域的亮度局部地变大,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在扩散透镜24中的出射从LED光源80(80a)入射的光的光出射面,在与LED光源80(80a)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向该LED光源80(80a)侧凹陷的形式的光出射侧凹部24E。光出射面中的与LED光源80(80a)重叠的区域与其它的区域相比,从LED光源80(80a)到达的光量易于变大,亮度经常局部地变大。因此,在光出射面中的与LED光源80(80a)重叠的位置形成光出射侧凹部24E,由此可以利用该光出射侧凹部24E使来自LED光源80(80a)的光广角地折射,或使来自LED光源80(80a)的光的一部分反射。由此,可以抑制光出射面中的与LED光源80(80a)重叠的区域的亮度局部地变大,可以更进一步地抑制灯像的发生。
另外,对扩散透镜24中的至少光入射面实施表面粗糙化处理。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进行良好的光的扩散。
另外,作为点状光源采用LED光源80,由此。可以实现点状光源的长寿命化和低功耗化等。
上面,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在下面所示的各种变形例。此外,在下面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构成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1]
作为扩散板15a的光反射部50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可以采用图15和图16所示的内容。图15是示出在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中形成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扩散板的短边方向的光反射率的变化的坐标图。
本例的扩散板15a如图15所示,不限于与光源低密度区域LL重叠的位置,还在与光源高密度区域LH重叠的位置,在至少与LED光源80(80a、80b)相对的位置具备光反射部50。在这种情况下,光反射部50构成为:在与光源高密度区域LH重叠的位置,使点的面积比光源低密度区域LL侧的小,和/或使点的密度比光源低密度区域LL侧的小。由此,该扩散板15a的光反射率如图16所示,在光源高密度区域LH侧小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侧。
在该变形例中,也可以边确保背光源装置12的中央部的亮度,边减少LED光源80的数量,实现成本削减。并且,特别是在减少LED光源80的数量的外侧部形成有光反射部50,因此,抑制亮度不均的发生。另外,还在中央部部分地形成光反射部50,由此也抑制了中央部的亮度不均的发生。
[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2]
在本变形例中,用图17和图18说明具有省略了扩散透镜24的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图17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LED光源的概要构成的一个变形例的截面图,图18是示出图17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底座中的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本例的背光源装置12如图17和图18所示,具备多个LED光源80的长条状的LED基板81以使其长尺寸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式排列配置有多个。该LED基板81分为: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密的高密度侧LED基板81b;和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疏的低密度侧LED基板81a。在底座14的中央部,配置高密度侧LED基板81b,形成有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LH。另一方面,在底座14的位于比中央部靠外侧的外侧部,配置低密度侧LED基板81a,形成有LED光源80的配置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LL。此外,将配置于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LED光源设为高密度侧LED光源80b,将配置于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LED光源设为低密度侧LED光源80a来图示。
并且,在本变形例中,与实施方式2不同,未对光源高密度区域LH的LED光源80b和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LED光源80a双方设置扩散透镜。即,作为抑制光源的配置间隔较大且低密度地构成的LED光源80a的亮度不均的装置,在扩散板15a中形成有光反射部50,但是不设置作为亮度不均抑制装置的扩散透镜。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取决于光源的配置间隔,但是也可以利用光反射部50来抑制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LED光源80a的亮度不均。特别是为进一步消除亮度不均,可以使光反射部50的点的面积大于实施方式2的点的面积,或使点的密度大于实施方式2的点的密度。
<其它实施方式>
上面,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用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作为其变形例示例了改变扩散板的光反射部的配置形态、省略扩散透镜的构成,但是如图19所示,也可以采用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取决于光源的配置间隔,但是也可以利用光反射部50来抑制光源低密度区域LL的LED光源80a的亮度不均。另外,对光源高密度区域LH部分地形成光反射部50,由此还可以抑制中央部的亮度不均的发生。
(2)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示出将LED光源用作点状光源,但是使用了辉光灯等其它种类的点状光源的内容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构成光反射部的点图案的各点设为圆形形状,但是各点的形状不限于此,可以选择四边形等多边形等任意的形状。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片群,示例了将扩散板、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板组合在一起的构成,但是也可以采用例如作为光学片层叠2个扩散板的构成。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扩散板中的与光源相对的面中形成光反射部,但是也可以采用在扩散板中的与光源相反一侧的面中形成光反射部。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底座的底板的中央部形成光源高密度区域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例如在底板的中央部并且在端部的一部分形成光源高密度区域等,与光源的光量、背光源装置的使用条件等相应地进行适当变更。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线状光源,示例了使用冷阴极管、在成长条状的LED基板中排列LED光源而成的装置,但是例如使用了热阴极管等其它种类的线状光源的装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底座14b:底座的开口部;15a:扩散板(光学部件、光散射部件);17:冷阴极管(线状光源);17a:低密度侧冷阴极管(线状光源);17b:高密度侧冷阴极管(线状光源);24:扩散透镜;24D:光入射侧凹部24E:光出射侧凹部;50:光反射部80:LED光源(点状光源);80a:低密度侧LED光源(点状光源);80b:高密度侧LED光源(点状光源);81:LED基板(基板);LL:光源低密度区域;LH:光源高密度区域;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2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多个线状光源,其并列配置;
底座,其收纳上述线状光源,具有用于出射上述线状光源的光的开口部;以及
光学部件,其与上述线状光源相对,以覆盖上述开口部的形式配置,
上述线状光源配置成具有排列间隔相对密的光源高密度区域和排列间隔相对疏的光源低密度区域,
在上述光学部件中的至少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部位,形成有反射来自上述线状光源的光的光反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形成于上述光学部件中的与上述线状光源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状光源的短尺寸方向上,上述光反射部的俯视时的长度比上述线状光源的俯视时的长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以使上述光学部件的光反射率在该光学部件中的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重叠的部位为最大的方式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形成于上述光学部件中的与上述线状光源相对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上述光学部件实施印刷处理而形成上述光反射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高密度区域形成于上述底座的中央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形成于上述底座的位于中央部的外侧的外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高密度区域的面积比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的面积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座在俯视时为矩形,
上述线状光源以其长尺寸方向与上述底座的长边方向一致的形式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状光源是冷阴极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状光源是热阴极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状光源是在成长条状的基板上排列点状光源而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点状光源中的至少属于上述光源低密度区域的上述点状光源的光出射侧,配置有能扩散来自该点状光源的光的扩散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扩散透镜在俯视时为圆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扩散透镜中的与上述点状光源相对并入射来自该点状光源的光的光入射面中,在与上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以向上述光学部件侧凹陷的形式形成有光入射侧凹部,
上述光入射侧凹部构成为其侧壁以与上述点状光源相对的形式倾斜。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扩散透镜中的与上述光学部件相对并出射从上述点状光源入射的光的光出射面中,在与上述点状光源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向该点状光源侧凹陷的形式的光出射侧凹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扩散透镜中的至少上述光入射面实施了表面粗糙化处理。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点状光源是LED。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是扩散来自上述线状光源的光的光扩散部件。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
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是使用了液晶的液晶面板。
23.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21或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22915 | 2009-09-28 | ||
JP2009222915 | 2009-09-28 | ||
PCT/JP2010/063257 WO2011036953A1 (ja) | 2009-09-28 | 2010-08-05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44606A true CN102844606A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3795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28033A Pending CN102844606A (zh) | 2009-09-28 | 2010-08-05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20169941A1 (zh) |
EP (1) | EP2466193A4 (zh) |
JP (1) | JP5286419B2 (zh) |
CN (1) | CN102844606A (zh) |
WO (1) | WO2011036953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4250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
CN105371167A (zh) * | 2014-08-20 | 2016-03-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388664A (zh) * | 2014-08-20 | 2016-03-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068956A (zh) * | 2018-01-24 | 2019-07-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14008379A (zh) * | 2019-06-25 | 2022-02-01 | 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 | 线状发光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20150B2 (en) * | 2009-06-30 | 2013-08-27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BRPI1012273A2 (pt) * | 2009-06-30 | 2016-03-29 | Sharp Kk |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e receptor de televisão. |
JP5322892B2 (ja) * | 2009-11-06 | 2013-10-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US8896767B2 (en) * | 2011-08-12 | 2014-11-2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television receiving device |
TW201403182A (zh) * | 2012-07-06 | 2014-01-16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背光模組及導光元件 |
JP5776757B2 (ja) * | 2013-12-18 | 2015-09-09 | 岩崎電気株式会社 | 発光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
JP7017876B2 (ja) * | 2017-07-28 | 2022-02-09 | 日星工業株式会社 | Ledパネル及びled投光機 |
JP6699678B2 (ja) * | 2018-02-27 | 2020-05-27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28950A1 (ja) * | 2003-09-19 | 2005-03-31 | Sony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60290620A1 (en) * | 2005-06-27 | 2006-12-28 | Au Optronics Corp. | Direct type backlight |
WO2009004841A1 (ja) * | 2007-07-04 | 2009-01-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
WO2009072319A1 (ja) * | 2007-12-07 | 2009-06-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CN101526177A (zh) * | 2008-03-05 | 2009-09-09 |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WO2009110316A1 (ja) * | 2008-03-05 | 2009-09-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2378124T3 (es) * | 2002-10-22 | 2012-04-09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Unidad de retroiluminación y unidad de visualización de cristal líquido que utiliza la unidad de retroiluminación |
JP2005117023A (ja) * | 2003-09-19 | 2005-04-28 | Sony Corp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7152988B2 (en) * | 2004-03-30 | 2006-12-26 |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 Direct point-ligh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KR20070013469A (ko) * | 2005-07-26 | 2007-01-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학렌즈 및 광학 패키지와,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및 표시장치 |
JP5115038B2 (ja) * | 2007-06-06 | 2013-01-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発光装置、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WO2009025099A1 (ja) * | 2007-08-22 | 2009-02-26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表示装置用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
BRPI1012273A2 (pt) * | 2009-06-30 | 2016-03-29 | Sharp Kk | dispositivo de iluminação, dispositivo de exibição e receptor de televisão. |
-
2010
- 2010-08-05 CN CN2010800428033A patent/CN102844606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8-05 EP EP10818629.7A patent/EP246619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8-05 WO PCT/JP2010/063257 patent/WO201103695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05 JP JP2011532938A patent/JP52864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05 US US13/395,218 patent/US2012016994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5028950A1 (ja) * | 2003-09-19 | 2005-03-31 | Sony Corporation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20060290620A1 (en) * | 2005-06-27 | 2006-12-28 | Au Optronics Corp. | Direct type backlight |
WO2009004841A1 (ja) * | 2007-07-04 | 2009-01-0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 |
WO2009072319A1 (ja) * | 2007-12-07 | 2009-06-1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CN101526177A (zh) * | 2008-03-05 | 2009-09-09 | 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面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
WO2009110316A1 (ja) * | 2008-03-05 | 2009-09-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44250A (zh) * | 2013-08-08 | 2015-02-1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光源模组 |
CN105371167A (zh) * | 2014-08-20 | 2016-03-0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388664A (zh) * | 2014-08-20 | 2016-03-0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371167B (zh) * | 2014-08-20 | 2017-12-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US10088706B2 (en) | 2014-08-20 | 2018-10-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105388664B (zh) * | 2014-08-20 | 2019-04-1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068956A (zh) * | 2018-01-24 | 2019-07-30 | 夏普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CN114008379A (zh) * | 2019-06-25 | 2022-02-01 | 西铁城电子株式会社 | 线状发光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1036953A1 (ja) | 2011-03-31 |
EP2466193A4 (en) | 2013-04-10 |
US20120169941A1 (en) | 2012-07-05 |
JP5286419B2 (ja) | 2013-09-11 |
JPWO2011036953A1 (ja) | 2013-02-14 |
EP2466193A1 (en) | 2012-06-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44606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2667311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US8520150B2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CN102725578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JP5337883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CN102449381A (zh) | 光源单元、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以及光源单元用反射片的制造方法 | |
RU2491475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свещени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 |
KR101554611B1 (ko) | 광 산란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패키지 | |
JP5286418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WO2011033896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US20120154691A1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JP5194172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US8657458B2 (en) |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 |
CN102428314A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
JP2014041844A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WO2011074410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WO2012017765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JP5133455B2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WO2011105147A1 (ja) |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
KR20110071038A (ko) | 표시장치 | |
KR20190008040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