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35163A - 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 - Google Patents

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35163A
CN102835163A CN2010800635974A CN201080063597A CN102835163A CN 102835163 A CN102835163 A CN 102835163A CN 2010800635974 A CN2010800635974 A CN 2010800635974A CN 201080063597 A CN201080063597 A CN 201080063597A CN 102835163 A CN102835163 A CN 1028351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ing
enodeb
link
time
m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35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35163B (zh
Inventor
宋兴华
甘剑松
刘愔
钱雨
汪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Ericsson China Communica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35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5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35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351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4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where the transmitter decides based on inferences, e.g. use of im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自适应。一种在eNodeB中用于调适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的方法,所述类型II中继网络包括eNode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用户设备(UE),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个UE分类成两组:宏UE,其直接由eNodeB来服务而没有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帮助,以及中继UE,其由eNodeB和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来服务;以及分别调适宏UE和中继UE的链路。

Description

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自适应。
背景技术
在LTE高级系统中,中继将用于增强覆盖和增加在小区边界的数据率而不增加基站的数量。
类型II中继(也称为L2中继)被视为LTE高级的潜在技术组件之一。类型II中继节点是带内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如下[1]:
●它没有单独的物理小区ID并因此不会创建任何新小区。
●它对于第8版本UE(用户设备)是透明的;第8版本UE不知道类型II中继节点的存在。
●它能够传送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它不传送CRS(公共参考信号)和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由于类型II中继没有PDCCH,因此不能够扩充下行链路控制覆盖。类型II中继的主要优点是传送速率改进。但是,考虑到新附加节点及其特定特性,应该仔细地复核系统设计。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是链路自适应,其对于系统吞吐量以及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是决定性的。
类型II中继操作
由于类型II中继的透明性,虽然UE在数据信道上接收帮助,但是UE不知道中继的存在。在本发明中,假定同步非自适应HARQ(混合自动请求重发),以便简化设计。还能够考虑更复杂的方案。但是,必须针对HARQ时间线(timeline)的开销与灵活性来折衷潜在益处。中继协助的下行链路传送由如图1中所示的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次传送:在第一阶段中,eNodeB将向UE传送数据,以及同时中继将探测(sniff)该数据。UE和中继均将设法解码该数据。但是,为了利用中继协助的传送的增益,存在高可能性UE不能够在此第一次传送尝试中将分组解码,使得在第二阶段发生重传。
●重传:在第二阶段中,eNodeB和帮助中继将该数据传送到UE。因此,UE依靠从eNodeB到UE的直接链路(                                                
Figure 135662DEST_PATH_IMAGE001
)和从RN(中继节点)到UE的接入链路(access link)(
Figure 52803DEST_PATH_IMAGE002
)的空中(over-the-air)组合来接收提升的信号强度。此外,还能够经由chase合并(chase combining)或增量冗余来利用来自第一次传送的软位信息。这是以附加存储器和计算复杂性为代价的另外改进。
应该注意到,对于同步非自适应HARQ传送,为第一次传送和重传选择公共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而且,此MSC方案选择成适于直接链路和接入链路的组合信道的质量。背后原因是,预期中继协助的传送与直接传送相比改进了整体性能。组合信道能够是直接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信道增益之和(或如果还利用第一次传送,则甚至更好)。在类型II中继的典型部署中,接入链路的信道质量远远好于直接链路。因此,组合链路远远好于直接链路。
外环链路自适应
在大多数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链路自适应。对于快速链路自适应的工作具有决定性的是从接收器反馈到传送器的信道状况的及时报告。通用术语“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常常被用于指此类反馈的任何一种,包括SNR(信噪比)和SINR(信号干扰噪声比)等。在LTE系统中,使用公共参考信号(CRS)来进行CQI测量以及能够报告不同种类的信道质量指示符来支持灵活的调度方法。
但是,CQI报告的延迟(包括传播延迟和处理延迟)以及随时间变化的信道状况和干扰状况造成对链路自适应的巨大挑战。基于报告的CQI而选择的MCS可能对于数据传送并非适合。激进的MCS选择将导致高误块率(BLER),而保守的MCS选择将导致低谱利用率。
能够使用外环链路自适应来基于来自UE的确认反馈(ACK/NACK)动态地控制第一次传送的平均BLER[2]。它遵循与用于IS-95和WCDMA中的专用信道以及用于HSDPA的传统外环功率控制算法相同的原理。本文定义偏移量系数A。如果对于第一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偏移量系数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而如果接收到NACK,则将其减少一个预设步长A 。修改的偏移量系数A则提供用作选择MCS的基础的修改的CQI。A A 之间的比确定OLLA收敛到的平均BLER,即
例如,如果BLER目标是10%,则A A 的比应该是9。调整步长的配置将对算法的收敛和稳定性有重大影响。为每个用户维护单独的外环链路自适应算法,因为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CQI测量误差和性能。
现有解决方案的问题
在类型II中继网络中有需要解决的链路自适应的若干问题。
不同连接之间的区别
在类型II中继网络中,有两种类型的连接:宏UE连接和中继UE连接,并且它们对应的UE分别称为宏UE和中继UE。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连接应该使用不同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对于宏UE,它没有帮助中继且直接由eNodeB来服务。对于中继UE,它由eNodeB和一个或多个帮助中继来服务。因此,eNodeB应该具有区别这两种类型的连接的能力。
初始MSC选择
正如前面提到的,为第一次传送和重传选择公共MSC以适应组合信道。但是,类型II中继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没有CRS,并因此不能够在UE侧测量接入链路的信道质量。UE只能通过在eNodeB配置的CRS来测量直接链路的信道质量。如果eNodeB基于直接链路的报告的CQI来进行传统链路自适应,则选择的MCS将非常保守,即,不能够捕获组合增益。能够在eNodeB应用CQI回退方法。但是,CQI偏移量的精确值不是显性的。原则上,它与中继增益相关,中继增益与直接链路、回程链路(backhaul link)和接入链路的质量相关。
动态CQI调整
另一个问题在于[2]中提出的动态CQI调整方法不能够直接应用于类型II中继。如果使用[2]中的解决方案,则在对于第一次传送的NACK时CQI将单调减少。最后,保证了第一次传送的BLER目标,但是中继无法就数据传送帮助UE。这与中继节点的设计相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和eNodeB以便缓解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上文缺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在eNodeB中用于调适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的方法,所述类型II中继网络包括eNode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将多个UE分类成两组:宏UE,其直接由eNodeB来服务而没有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帮助,以及中继UE,其由eNodeB和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来服务;以及
- 分别调适用于宏UE和中继UE的链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eNodeB,用于调适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所述类型II中继网络包括eNode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UE,所述eNodeB包括:
- 分类部件,用于将多个UE分类成两组:宏UE,其直接由eNodeB来服务而没有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帮助,以及中继UE,其由eNodeB和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来提供服务;
- 第一调适部件,用于调适用于中继UE的链路;以及
- 第二调适部件,用于调适用于宏UE的链路。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优点在于,它为类型II中继网络提供一种改进的链路自适应解决方案。
从下文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外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文详细描述连同附图可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另外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类型II中继中的典型中继协助的传送;
图2示出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系统体系结构;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示出基于信道探查的MSC初始化;以及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eNodeB的框图。
缩略语
UE 用户设备
RN 中继节点
DL 下行链路
UL 上行链路
CQI 信道质量指示符
CSI 信道状态信息
BLER 误块率
LTE 长期演进
CRS 公共参考信号
SRS 探测(sounding)参考信号
PDCCH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PDSCH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SNR 信噪比
SINR 信号干扰噪声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概念如下:
在类型II中继网络中,eNodeB维护UE列表以区别宏UE和中继UE。对于宏UE,能够应用常规链路自适应,而对于中继UE,应用结合基于eNodeB的CQI补偿、以第一次重传成功为目标的动态CQI调整的MSC初始化。此处,UE列表是指示UE与中继的连接的列表,例如对于与帮助中继节点RN1关联的UE1、UE2:
Figure 290066DEST_PATH_IMAGE004
。CQI补偿是为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自适应中的MCS选择决定的CQI的偏移量。动态CQI调整是基于ACK/NACK反馈的自适应CQI调整。
图2示出类型II中继网络的系统体系结构。此网络包括eNodeB、中继节点和UE。网络中有宏UE(例如UE1)和中继UE(例如UE2)。宏UE遵循常规链路自适应过程,而中继UE遵循本发明中提出的链路自适应方法。在回程链路上,有UE列表的更新有关的一些信息交换(
Figure 104438DEST_PATH_IMAGE005
)。为了简单,图2中仅示出一个中继节点和两个UE,但是应该理解,类型II中继网络中能够存在多于一个的中继节点和多于两个的UE。
本发明提供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的集成解决方案,如图3中所示。
首先,将网络中的UE分类成两组:宏UE和中继UE。然后,分别应用两种不同的链路自适应方法。
●对于宏UE,采用常规链路自适应,其包括基于CQI报告和ACK/NACK的外环链路自适应,正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到的。
●对于中继UE,提出如下方案:
UE列表
eNodeB维护中继UE关联列表并将其广播到所有中继,以使每个中继得到其附属UE的列表。中继将帮助解码和转发去往其服务UE的分组,并丢弃用于列表外的UE的分组。
在eNodeB维护中继UE关联列表。该列表上的UE被认为相对于eNodeB具有低信号质量,并且因此需要来自中继的协助。能够使用不同的算法将宏UE与中继UE分开:基于通过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电平或通过下行链路导频符号的下行链路测量。
用于创建中继UE关联列表的算法
eNodeB创建中继UE关联列表。对列表的更新操作,如列表的删除、添加或修改由如下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触发:
●新UE正在进入系统(初次接入或经由切换)
●现有UE的无线电状况因移动性而正在改变
●现有UE离开系统
如果UE不是宏UE,则应该将该UE与某个中继关联。使用在中继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来确定中继UE关联。如果在某个中继节点(Rx_RN)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高于某个阈值(Rx_thA),则它能够是此UE的候选帮助中继。预期此中继接近UE。还有可能是,若干中继能够满足一个UE的上文条件。在此情况中,由eNodeB基于这些中继的业务负荷或资源可用性来决定中继UE关联。可以由中继在初始接入期间(随机接入信道)测量Rx电平或在操作或呼叫期间对任何其它信道测量Rx电平。
通过信号将中继UE关联列表通知到中继
中继UE关联列表需要在慢的基础上或在添加并删除新用户时进行更新,正如上文也描述的。通常,能够由基站将该列表广播到其所有中继。因此,中继能够通过公共信令得到此列表。
能够在PDSCH或eNodeB与中继之间的任何其它下行链路信道上传送此列表。例如,能够由eNodeB对中继分配特定的“UE” ID并在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块上通知中继有关中继UE关联列表。
MCS初始化
用于链路自适应的初始MCS选择成适于空中组合信道。提出两种方法:在eNodeB的随机或UE特定CQI补偿或信道探查(probing)。本文的CQI补偿是CQI的偏移量,并在eNodeB为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自适应中的MCS选择提供补偿的CQI。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MCS应该选择成适于组合信道,其比报告的MCS更激进,报告的MCS基于第一次传送的直接链路的报告CQI。虽然能够使用外环CQI调整来调整MCS,但是收敛时间较长。为MCS初始化提出如下算法:
备选1:基于随机CQI补偿的MCS选择
在eNodeB已经知道,中继UE应该选择比报告的MCS更激进的MCS。因此,能够将随机CQI补偿用于MCS选择。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无需附加的测量或信令。其缺点是性能改进有限。
备选2:基于UE特定CQI补偿的MCS选择
与备选1相似,但是,能够在MCS初始化中使用UE特定CQI补偿。此CQI补偿与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的信道质量相关。将其定义为中继增益:
能够通过上行链路传送来测量大尺度参数,如路径损耗。但是,应该将某个信令设计成支持中继节点与eNodeB之间的信息交换。
备选3:基于信道探查的MCS选择
还能够通过信道探查来进行MCS选择,因为它应用于蜂窝网络[4]。图4中所示的整个过程由如下三个步骤组成:
步骤1:以不同的MCS(a<b<c)传送若干个(例如,图4中为三个)分组,这些分组可以是数据或“伪”分组。
步骤2:检查重传的ACK/NACK,并选择第二次传送中成功的最高MCS作为优选MCS。
步骤3:跳过此过程中的第一次传送或其它非第二次传送中的ACK/NACK。应该注意,对于每个MCS,能够传送多个分组,由此能够将在第二次传送中具有最高成功率的MCS选为优选MCS。以此方式,选择了与中继的第一次重传内最可能成功的最高MCS。
动态CQI调整
应用以第一次重传成功为目标的修改的动态CQI调整以跟踪随时间变化的衰落和干扰。
此处我们定义偏移量系数A,以及CQI成比例地随A改变。下文描述用于中继UE的动态CQI调整:
第一次传送:如果对于第一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跳过它并不进行CQI调整。如果对于第一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第二次传送:如果对于第二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将A减少一个预设步长A 。如果对于第二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在第二次传送之后:无论对于第三次或后续传送接收到ACK还是NACK,将均不进行CQI调整。以此方式,能够动态地修改CQI,以便调整MCS。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适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的eNodeB 100的框图。所述类型II中继网络包括eNode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UE。eNodeB 100包括:分类部件110、第一调适部件120和第二调适部件130。其中分类部件110用于将多个UE分类成两组:宏UE,其直接由eNodeB来服务而没有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帮助,以及中继UE,其由eNodeB和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来服务;第一调适部件120用于调适用于中继UE的链路;以及第二调适部件130用于调适用于宏UE的链路;
再者,分类部件110调适成基于通过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或通过下行链路导频符号的下行链路测量来将宏UE和中继UE分开。
再者,第一调适部件120包括列表维护部件140,列表维护部件140用于创建UE列表以指示每个中继UE与其服务中继节点之间的关联,以及用于通过信号将此列表通知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
再者,列表维护部件140调适成通过如下操作确定每个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为此中继UE选择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在上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来自此中继UE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高于某个阈值;并基于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的业务负荷或资源可用性来为此中继UE确定一个服务中继节点。
再者,列表维护部件140调适成响应如下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更新UE列表:
●新UE正在进入系统—初始接入或经由切换;
●现有UE的无线电状况因移动性而正在改变;以及
●现有UE离开系统。
再者,第一调适部件120还包括MCS初始化部件150,MCS初始化部件150用于为每个中继UE选择用于链路自适应的初始MCS以适于此中继UE的组合信道,该组合信道是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的组合,其中接入链路是从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到此中继UE的链路,直接链路是从eNodeB到此中继UE的链路。
再者,MCS初始化部件150调适成基于随机偏移量来选择初始MCS。
作为备选,MCS初始化部件150调适成基于UE特定偏移量来选择初始MCS。并且UE特定偏移量与接入链路和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相关,且被定义为中继增益:
Figure 256251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PL接入表示接入路径的路径损耗,以及PL直接表示直接路径的路径损耗。
作为备选,MCS初始化部件150调适成基于信道探查来选择初始MCS。并且(例如图4中的)信道探查包括:
以不同MCS从eNodeB向每个中继UE传送多个分组,这些分组可以是数据或“伪”分组;
接收并检查第二次传送的ACK/NACK,在第二次传送期间,eNodeB和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均向此中继UE传送分组,以及选择第二次传送中具有最高成功率的MCS作为优选MCS;以及
跳过此过程中的第一次传送或其它非第二次传送中的ACK/NACK。
再者,第一调适部件120还包括CQI调整部件160,CQI调整部件160为中继UE应用动态CQI调整。并且CQI调整部件通过如下操作执行动态CQI调整:
定义CQI随之成比例地改变的偏移量系数A,
第一次传送,在此期间,eNodeB向每个中继UE传送:如果对于第一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跳过它并不进行CQI调整;如果对于第一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第二次传送,在此期间,eNodeB和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均向此中继UE传送:如果对于第二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将A减少一个预设步长A ;如果对于第二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以及
在第二次传送之后:无论对于第三次或后续传送接收到ACK还是NACK,将均不进行CQI调整。
再者,第二调适装置130调适成基于从宏UE至eNodeB报告的CQI来选择MCS,并使用外环链路自适应来基于来自宏UE的确认反馈(ACK/NACK)动态地控制从eNodeB到宏UE的第一次传送的平均BLER。
由此,本发明可应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并拥有如下优点:
●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的集成链路自适应解决方案
●具有适当MCS选择的平均小区吞吐量增强。
●动态CQI调整中的快速收敛。
●可应用于TDD和FDD系统二者。
应该理解,上文提到的步骤和部件能够作为软件、硬件、固件及其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
参考文献
[1] R1-093718, “支持类型II中继的文本提案”("Text proposal to support Type II Relay"), Alcatel-Lucent,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CATT, CEWiT, CMCC, CHTTL, Fujitsu, Hitachi, InterDigital, ITRI, LGE, RIM, RITT, Vodafone, ZTE
[2] 专利PCT/IB2003/004530,“用于链路自适应的方法”("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Kwan Raymond, Pedersen Klaus Ingemann, Mogensen Preben, Kolding Troels, 2004。
[3] 3GPP技术规范36.213,“物理层过程”,2009年。
[4] 专利P30418,“信道质量探查”("Channel quality probing"), Qian Yu,Jessica 
Figure 455151DEST_PATH_IMAGE008
, Henning Wiemann, Magnus Lundevall.
[5] R1-094443, “增强型DL多天线传送的信道互易性”("On channel reciprocity for enhanced DL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Ericsson. ST-Ericsson

Claims (28)

1. 一种在eNodeB中用于调适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的方法,所述类型II中继网络包括eNode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用户设备(UE),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将所述多个UE分类成两组:宏UE,其直接由所述eNodeB来服务而没有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帮助,以及中继UE,其由所述eNodeB和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来服务;以及
- 分别调适用于所述宏UE和所述中继UE的链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一个或多个UE分类成两组的步骤包括:基于通过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或通过下行链路导频符号的下行链路测量来将所述宏UE和所述中继UE分开。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调适用于所述中继UE的链路的步骤包括:创建UE列表以指示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与其服务中继节点之间的关联,以及通过信号将此列表通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如下操作确定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为此中继UE选择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来自此中继UE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高于某个阈值;以及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的业务负荷或资源可用性来为此中继UE确定一个服务中继节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如下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更新所述UE列表:
●新UE正在进入系统—初始接入或经由切换;
●现有UE的无线电状况因移动性而正在改变;以及
●现有UE离开系统。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调适用于所述中继UE的链路的步骤还包括:为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选择用于链路自适应的初始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适于此中继UE的组合信道,所述组合信道是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的组合,其中所述接入链路是从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到此中继UE的链路,以及所述直接链路是从所述eNodeB到此中继UE的链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随机CQI补偿来选择所述初始MCS。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UE特定CQI补偿来选择所述初始MCS。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UE特定CQI补偿与所述接入链路和所述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相关,且被定义为中继增益: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PL接入表示所述接入路径的路径损耗,以及PL直接表示所述直接路径的路径损耗。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信道探查来选择所述初始MCS。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探查包括:
以不同MCS从所述eNodeB向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传送多个分组;
接收并检查第二次传送的ACK/NACK,在所述第二次期间,所述eNodeB和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均向此中继UE传送分组,以及选择所述第二次传送中具有最高成功率的MCS作为优选MCS;以及
跳过此过程中的第一次传送或其它非第二次传送中的ACK/NACK。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调适用于所述中继UE的链路的步骤还包括:为所述中继UE应用动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调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动态CQI调整包括:
定义CQI随之成比例地改变的偏移量系数A,
第一次传送,在所述第一次传送期间,所述eNodeB向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传送:如果对于所述第一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跳过它并不进行CQI调整;如果对于所述第一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第二次传送,在所述第二次传送期间,所述eNodeB和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均向此中继UE传送:如果对于所述第二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将A减少一个预设步长A ;如果对于所述第二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以及
在第二次传送之后:无论对于第三次或后续传送接收到ACK还是NACK,将均不进行CQI调整。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调适用于所述宏UE的链路的步骤包括:基于从所述宏UE至所述eNodeB报告的CQI来选择MCS,并使用外环链路自适应来基于来自所述宏UE的确认反馈(ACK/NACK)动态地控制从所述eNodeB到所述宏UE的第一次传送的平均误块率(BLER)。
15. 一种eNodeB,用于调适用于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传送的链路,所述类型II中继网络包括所述eNode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和多个UE,所述eNodeB包括:
- 分类部件,用于将所述多个UE分类成两组:宏UE,其直接由所述eNodeB来服务而没有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帮助,以及中继UE,其由所述eNodeB和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来服务;
- 第一调适部件,用于调适用于所述中继UE的链路;以及
- 第二调适部件,用于调适用于所述宏UE的链路。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分类部件调适成基于通过探测参考信号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或通过下行链路导频符号的下行链路测量来将所述宏UE和所述中继UE分开。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第一调适部件包括列表维护部件,所述列表维护部件用于创建UE列表以指示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与其服务中继节点之间的关联,以及用于通过信号将此列表通知到所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列表维护部件调适成通过如下操作确定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为此中继UE选择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来自此中继UE的上行链路接收信号功率电平高于某个阈值;以及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服务中继节点的业务负荷或资源可用性来为此中继UE确定一个服务中继节点。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列表维护部件调适成响应如下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更新所述UE列表:
●新UE正在进入系统—初始接入或经由切换;
●现有UE的无线电状况因移动性而正在改变;以及
●现有UE离开系统。
20. 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第一调适部件还包括MCS初始化部件,所述MCS初始化部件用于为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选择用于链路自适应的初始MCS以适于此中继UE的组合信道,所述组合信道是接入链路与直接链路的组合,其中所述接入链路是从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到此中继UE的链路,以及所述直接链路是从所述eNodeB到此中继UE的链路。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MCS初始化部件调适成基于随机偏移量来选择所述初始MCS。
22.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MCS初始化部件调适成基于UE特定偏移量来选择所述初始MCS。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UE特定偏移量与所述接入链路和所述直接链路的路径损耗相关,且被定义为中继增益:
Figure 787991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PL接入表示所述接入路径的路径损耗,以及PL直接表示所述直接路径的路径损耗。
24.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MCS初始化部件调适成基于信道探查来选择所述初始MCS。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信道探查包括:
以不同MCS从所述eNodeB向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传送多个分组;
接收并检查第二次传送的ACK/NACK,在所述第二次传送期间,所述eNodeB和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均向此中继UE传送分组,以及选择所述第二次传送中具有最高成功率的MCS作为优选MCS;以及
跳过此过程中的第一次传送或其它非第二次传送中的ACK/NACK。
26. 根据权利要求15-25中任一项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第一调适部件还包括CQI调整部件,所述CQI调整部件为所述中继UE应用动态CQI调整。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CQI调整部件通过如下操作执行动态CQI调整:
定义CQI随之成比例地改变的偏移量系数A,
第一次传送,在所述第一次传送期间,所述eNodeB向所述中继UE中的每个中继UE传送:如果对于所述第一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跳过它并不进行CQI调整;如果对于所述第一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第二次传送,在所述第二次传送期间,所述eNodeB和此中继UE的服务中继节点均向此中继UE传送:如果对于所述第二次传送接收到NACK,则将A减少一个预设步长A ;如果对于所述第二次传送接收到ACK,则将A增加一个预设步长A ;以及
在第二次传送之后:无论对于第三次或后续传送接收到ACK还是NACK,将均不进行CQI调整。
28. 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eNodeB,其中所述第二调适部件调适成基于从所述宏UE至所述eNodeB报告的CQI来选择MCS,并使用外环链路自适应来基于来自所述宏UE的确认反馈(ACK/NACK)动态地控制从所述eNodeB到所述宏UE的第一次传送的平均BLER。
CN201080063597.4A 2010-02-11 2010-02-11 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51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0/000195 WO2011097758A1 (en) 2010-02-11 2010-02-11 Link adaptation in type-ii relay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35163A true CN102835163A (zh) 2012-12-19
CN102835163B CN102835163B (zh) 2016-08-10

Family

ID=4436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35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35163B (zh) 2010-02-11 2010-02-11 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44108B2 (zh)
EP (1) EP2534905B1 (zh)
CN (1) CN102835163B (zh)
WO (1) WO201109775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401A (zh) * 2013-12-1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虚拟范围延伸器的软件定义的网络基础设施
CN111432396A (zh) * 2020-03-09 2020-07-17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保障NB-IoT可靠性的eSIM卡网络的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586137T3 (pl) 2010-06-23 2017-09-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Zarządzanie interferencjami sygnałów referencyjnych w sieciach heterogenicznych
CN103250356B (zh) * 2011-02-28 2016-06-15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执行外环链路自适应操作的方法和设备
WO2013027015A1 (en) 2011-08-19 2013-02-28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20130294331A1 (en) * 2012-05-03 2013-11-0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Relay Discovery and Data Forwarding
US8804595B2 (en) * 2012-06-25 2014-08-12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US9451524B2 (en) 2013-08-28 2016-09-20 Google Inc. Wireless networking with flexibly-ordered relayers
US9451501B2 (en) * 2013-10-24 2016-09-20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access node and method for signaling aggregation of a plurality of UE devices through a hub UE device
US9203590B2 (en) * 2013-11-05 2015-12-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Generalized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US10356832B2 (en) * 2015-05-11 2019-07-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roduction of powered relay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KR102405408B1 (ko) * 2015-07-16 2022-06-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차원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6714707B2 (ja) 2016-03-30 2020-06-2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中継伝送方法
US10841789B2 (en) * 2016-06-03 2020-1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transmission
US11558145B2 (en) * 2018-04-17 2023-01-17 Kyocera Corporation Robust relaying information transmitted to origination device
US20200383149A1 (en) * 2019-06-03 2020-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band wireless relay operations
US20230231664A1 (en) * 2020-06-12 2023-07-20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7953A2 (en) * 2007-08-31 2009-03-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ifferential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CN101511121A (zh) * 2008-02-04 2009-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中控制和数据的复用
EP2101528A1 (en) * 2008-03-14 2009-09-16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relay-based wireless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00911A1 (en) 2002-11-25 2004-05-27 Raymond Kwan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KR100842523B1 (ko) 2006-11-21 2008-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선 중계국을 활용한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할당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US20100128622A1 (en) * 2007-05-11 2010-05-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O2009010906A2 (en) 2007-07-19 2009-01-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nk adaptation by channel bund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11262B2 (en) * 2009-06-08 2014-08-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in which a relay allocates carriers on a backhaul link and an access link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494706B1 (en) * 2009-10-28 2018-10-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of relay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carriers
WO2011112127A1 (en) 2010-03-11 2011-09-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ast channel probing
US8204507B2 (en) * 2010-03-12 2012-06-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upplemental node transmission assista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7953A2 (en) * 2007-08-31 2009-03-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ifferential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CN101511121A (zh) * 2008-02-04 2009-08-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中控制和数据的复用
EP2101528A1 (en) * 2008-03-14 2009-09-16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relay-based wireless net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LCATEL-LUCENT SHANGHAI BELL, ALCATEL-LUCEN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 R1-092153》", 8 May 2009 *
HUAWEI: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7bis R1-092372》", 3 July 2009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401A (zh) * 2013-12-13 2016-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虚拟范围延伸器的软件定义的网络基础设施
CN105830401B (zh) * 2013-12-13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虚拟范围延伸器的软件定义的网络基础设施
CN111432396A (zh) * 2020-03-09 2020-07-17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保障NB-IoT可靠性的eSIM卡网络的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432396B (zh) * 2020-03-09 2023-02-21 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 保障NB-IoT可靠性的eSIM卡网络的配置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94228A1 (en) 2012-11-22
WO2011097758A1 (en) 2011-08-18
EP2534905B1 (en) 2016-10-05
EP2534905A1 (en) 2012-12-19
US9144108B2 (en) 2015-09-22
CN102835163B (zh) 2016-08-10
EP2534905A4 (en) 2015-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5163A (zh) 类型ii中继网络中的链路自适应
JP6215240B2 (ja) 低電力absのためのmcsテーブル適応
KR101321425B1 (ko) E-utra에서의 유형-ⅱ 중계기들에 대한 전력 제어 및 간섭 조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9445284B2 (en) Packet delay optimization in the uplink of a multi-hop cooperative relay-enabled wireless network
CN110291750A (zh) Nr中的高效接入和发送的机制
CN102971980B (zh) 占空比受限的fdd系统
CN103380587B (zh) 在通信系统中的错误控制
US20130010680A1 (en) Power control at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2474734B (zh) 用于转发器/中继器控制的方法和布置
CN104429117B (zh) 用于基站收发机的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4756573A (zh) 上行链路覆盖增强
CN103155506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
CN102197618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h-arq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87444A (zh) 类型2中继网络中的下行链路mcs选择
EP30750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half- and full duplex transmission in a relay
US20200112087A1 (en) Methods for beam management in vehicle
JP2014506046A (ja) 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
CN10617096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依照调制支持不同小区范围的方法和装置
US942681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CN112640567A (zh) 集成接入回程网络中的报告和调度
US20130315193A1 (en)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US2024008008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ual-control signaling for the relay scenarios
US11233586B2 (en) Providing user equipment feedback via signal forwarding device
JP2018007261A (ja) リソースの割り当て
WO2013184047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ub-band repea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