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5012B - 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825012B CN102825012B CN201210191143.6A CN201210191143A CN102825012B CN 102825012 B CN102825012 B CN 102825012B CN 201210191143 A CN201210191143 A CN 201210191143A CN 102825012 B CN102825012 B CN 10282501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ck
- module
- described multiple
- lobe plate
- cam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根据本发明,通过进一步设置限位部件,以限制用于调整拾放装置所具备的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的凸轮板的间隔调整范围,从而可以容易地改变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测试分选机中抓持半导体元件之后使半导体元件移动到所要求的位置的拾放装置。
背景技术
测试分选机是将经过预定的制造工艺制造的多个半导体元件从用户托盘(CUSTOMERTRAY)装载(LOADING)到测试托盘(TESTTRAY)之后,支援装载到测试托盘的多个半导体元件使其能够被测试器(TESTER)测试(TEST),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半导体元件按等级进行分类,再将半导体元件从测试托盘卸载(UNLOADING)到用户托盘的设备,已被多个公开文献公开。
测试分选机中除了上述的用户托盘或测试托盘之外,还设有形成在装载部的直线对准器(ALIGNER)或用于保管和搭载多余的半导体元件的缓冲器(BUFFER)、在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的技术(韩国专利申请10-2006-0007763号,发明名称:测试分选机和测试分选机的装载方法)中进行了介绍的气动式装载台、形成在卸载部的选料台(SORTINGTABLE)等用于搭载或排列半导体元件的多个搭载单元或排列单元。
本发明涉及为了在如上所述的互不相同的单元(用户托盘、测试托盘、直线对准器、缓冲器、气动式装载台、选料台)中的某两个单元之间移送半导体元件,从一侧单元抓持半导体元件之后向另一个单元移动半导体元件的拾放装置(PICKANDPLACEAPPARATUS)。通常情况下,当拾放装置形成在装载部时,将其称为装载器或装载臂,当拾放装置形成在卸载部时,将其称为卸载器或卸载臂。
目前公开的拾放装置具有为了抓持多个半导体元件而排列成2×4、1×8、2×8或4×8矩阵形态的8个、16个或32个拾取器(PICKER)。这里,在拾放装置中设置排列成多个行的拾取器的理由在于增加单次可移送的半导体元件的个数,从而缩短装载或卸载所需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单次移动处理量和多个拾取器的轻量和小型化,主要采用2×8矩阵的结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拾取器成为一组而构成一个拾取器模块(在4×8矩阵形态的情况下,四个拾取器成为一组而构成一个拾取器模块)。
通常,用户托盘为了保管而搭载多个半导体元件,因此为了能够抓持尽可能多的半导体元件,构成为使被抓持的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最小;测试托盘为了使被搭载的多个半导体元件确保测试所需的间隔,构成为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大于在用户托盘上的间隔。即,测试托盘上的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大于用户托盘上的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因此,当将多个半导体元件从用户托盘装载到测试托盘,或者从测试托盘卸载到用户托盘时,有必要调整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进一步来讲,不仅在用户托盘或测试托盘之间,在直线对准器或缓冲器、气动式装载台、选料台等多个搭载单元之间存在半导体元件的移动时,根据需要有必要实现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调整。
这种半导体元件的间隔调整由拾放装置来实现。即,通过拾放装置从一侧搭载单元抓持多个半导体元件之后,将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调整为所要求的间隔,然后将半导体元件移动到另一侧搭载单元进行搭载来实现。
因此,拾放装置中设有用于调整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的间隔调整装置。
在拾放装置中调整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的方式有凸轮方式(参照韩国专利公开10-1999-0038981号,背景技术1)和连结方式(参照韩国专利公告10-0648919号),本发明涉及凸轮方式。
但是,根据背景技术1,由于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仅由最小和最大这两个等级构成,因此当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大小有变化时,需要更换间隔调整用凸轮部件,以使其符合变换的半导体元件,导致繁琐。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如韩国专利公开10-2006-0062796号(发明名称:半导体元件测试分选机的元件搬送装置)的技术(背景技术2)。
背景技术2使用伺服电机,使得形成有倾斜的间隔调整用凸轮槽的凸轮板能够移动到任意的位置,从而可以将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任意地调整。即,当需要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大小有变化时,背景技术2通过改变伺服电机的控制信号,可以改变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
但是,根据背景技术2,也伴随如下的问题。
第一,因为伺服电机昂贵,导致设备的单位生产成本上升(大致一个测试分选机中至少具有两个拾放装置)。
第二,如果工作现场的操作者不熟悉对伺服电机的控制值的变更操作或失误,则不能实现所期望的间隔调整。
第三,因为具有很重的伺服电机(包含附属的滑轮等),导致拾放装置的惯性增加,从而难以控制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背景技术2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使用现有的气缸那样的廉价驱动源作为动力源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容易地调整为任意值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包含:多个拾取器模块,可进行水平移动,且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第一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移动;凸轮板,该凸轮板可进行升降,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而形成有多个凸轮槽,所述多个凸轮槽通过升降而引起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各自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第二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凸轮板的升降;驱动源,用于提供所述凸轮板的升降所需的驱动力;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上分别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通过插入到所述多个凸轮槽,随着所述凸轮板的升降而对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每一个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力,在经过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多个插入部的水平线上,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位置,所述多个凸轮槽之间的间隔缩小或变大。
所述限位部件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凸轮板上,以封住所述多个凸轮槽的一侧末端部分。
所述限位部件在对应于所述多个凸轮槽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插入槽,用于分别插入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分别所具有的多个插入部。
所述动力源优选为气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形态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包含:多个拾取器模块,可进行水平移动,且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第一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移动;凸轮板,该凸轮板可进行升降,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而形成有多个凸轮槽,所述多个凸轮槽通过升降而引起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各自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第二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凸轮板的升降;气缸,向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拾取器模块提供水平方向的移动力,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上分别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通过插入到所述多个凸轮槽,随着所述凸轮板的升降而对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每一个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力,在经过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多个插入部的水平线上,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位置,所述多个凸轮槽之间的间隔缩小或变大,在所述多个凸轮槽中至少插入有通过所述气缸受到水平方向的移动力的所述至少一个拾取器模块的插入部的凸轮槽倾斜地形成,从而使由所述气缸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力可以转换为所述凸轮板的升降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又一形态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包含:多个拾取器模块,可进行水平移动,且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第一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移动;凸轮板,该凸轮板可进行升降,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而形成有多个第一开放凸轮槽,所述多个第一开放凸轮槽通过升降而引起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各自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第二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凸轮板的升降;驱动源,用于提供所述凸轮板的升降所需的驱动力;限位部件,形成有多个第二开放凸轮槽,用于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所述第一开放凸轮槽和第二开放凸轮槽分别朝着面对的一侧开放,在设置所述限位部件时,所述第一开放凸轮槽和第二开放凸轮槽相连而形成用于引导拾取器模块的一个凸轮槽,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上分别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分别插入到通过设置所述限位部件而形成的多个凸轮槽中。
所述凸轮板优选具有用于加固所述限位部件的至少一个加强筋。
本发明具有如下所述的效果。
第一,随着进行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更换,只要简单地更换所要求的限位部件,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将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为所需的任意间隔。
第二,通过廉价的气缸即可实现,因此可以减少单位生产成本。
第三,采用比电机轻的气缸作为动力源,因此从整体上减少了拾放装置的重量,从而容易进行控制。
并且,进一步来讲,由气缸这样的动力源所提供的驱动力通过拾取器模块传递到凸轮部件,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对于拾放装置的设计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的背面图。
图3至图5示出在拾放装置中应用限位部件的多个例子。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拾取器模块的移动结构的参照图。
图7a至图7d是用于说明拾放装置的动作的参照图。
图8a是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的凸轮板的正面图。
图8b是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的限位部件的正面图。
图9示出图8a的凸轮板和图8b的限位部件结合的例子。
图10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其他例子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的概略正面图。
符号说明:
100为拾放装置,111至118为拾取器模块,111a至118a为插入部分,P为拾取器,121、122为第一导轨,130、130A、130B、830为凸轮板,131至138、831至838为凸轮槽,831a至838a为第一开放凸轮槽,861a至868a为第二开放凸轮槽,R为加强筋,141、142为第二导轨,150为气缸,160、160A、160B、160C、560为限位部件,561至568为插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为了说明简单扼要,尽可能省略或精简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分别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100(下面简称为“拾放装置”)的正面图和背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拾放装置100包含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一对第一导轨121、122、凸轮板130、一对第二导轨141、142、气缸150、限位部件160等。
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可分别进行水平移动,并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P。作为参考,图1和图2受到正面图和背面图的限制,仅显示为一个拾取器模块111/112…/118上仅具有一个拾取器P,但根据实施需要,在一个拾取器模块111/112…/118上设置多个拾取器P是毋庸置疑的,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也假定一个拾取器模块111/112…/118上具有两个拾取器P的结构。
并且,在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当中,4个拾取器模块111、113、116、118可水平移动地结合在符号为121的第一导轨上,其余的4个拾取器模块112、114、115、117可水平移动地结合在符号为122的第一导轨上。
并且,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分别具有向前方突出的插入部111a至118a,插入部111a至118a分别具有轴承B。
一对第一导轨121、122设置为用于引导前述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水平移动的引导部件。
凸轮板130可进行升降,通过升降而使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分别发生水平移动,从而可以调整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之间的间隔。为此,凸轮板130上形成有分别对应于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8个凸轮槽131至138,该8个凸轮槽131至138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倾斜,以使8个凸轮槽131至138之间的间隔从上侧部分朝向下侧部分变宽。因此,在经过多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多个插入部111a至118a的水平线H上,多个凸轮槽131至138之间的间隔根据凸轮板130的升降位置而变窄或变宽。
另外,前述的8个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插入部111a至118a分别插入到凸轮板130的8个凸轮槽131至138中。因此,与凸轮板130的升降运动连动,插入部111a至118a通过倾斜的凸轮槽131至138而发生沿水平方向的移动力,从而可以使拾取器模块111至118沿水平方向移动。这里,插入部111a至118a所具有的轴承B可以使拾取器模块111至118分别沿倾斜的凸轮槽131至138平稳地移动。
一对第二导轨141、142设置为用于引导前述的凸轮板130的升降移动的引导部件。
气缸150设置为给凸轮板130提供升降所需的驱动力的驱动源,由于气缸150的杆151的末端结合在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的背面,因此给对应的拾取器模块118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力。如此,当对应的拾取器模块118从气缸150受到水平方向的移动力而发生移动时,因为插入有对应的拾取器模块118的插入部118a的凸轮槽138沿倾斜方向形成,所以最终在凸轮板130上产生升降力(对于这种拾取器模块的移动结构,将在后面举一例进行具体说明)。即,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拾放装置100中,气缸150给特定的拾取器模块118提供水平方向的移动力,提供给特定的拾取器模块118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力以倾斜的凸轮槽138作为媒介而转换为升降力。在因为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等原因,难以设计出将气缸的驱动力直接施加到凸轮板而使凸轮板升降的结构的情况下,这种结构也能通过气缸150使凸轮板130升降。
作为参考,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仅具有一个气缸150,但根据实施需要,为了给多个拾取器模块分别施加水平方向的移动力,可以考虑优选具有多个气缸。并且,优选地,将结合于气缸的杆的拾取器模块设置在最外侧,这是由于插入有对应的拾取器模块的插入部的凸轮板的凸轮槽相对于其他多个凸轮槽而言,其倾斜程度最大,因此可以平稳地将水平移动力转换为垂直上升力。
限位部件160用于限制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通过封住凸轮槽131至138的上侧末端部分而调整凸轮板130的升降范围,最终可以限制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这种限位部件160可装卸地结合于凸轮板130的上侧部分,形成为用于封住凸轮槽131至138的上侧末端部分的长条(bar)形态。当然,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限制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最小间隔范围,将限位部件160可装卸地设置在凸轮板130的上侧部分,但根据实施需要,为了限制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最大间隔,如图3所示,可以将限位部件160A可装卸地设置在凸轮板130A的下侧部分,也可以为了限制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最小间隔和最大间隔的全部,如图4所示,将两个限位部件160B、160C分别设置在凸轮板130B的上侧部分和下侧部分。
并且,为了使插入部111a至118a的轴承B在所要求的位置可靠并适当地插入和固定,如图5所示,优选地可以考虑如下的限位部件560,即该限位部件560在对应于凸轮槽131至138的位置形成有可插入轴承B的插入槽561至568。
作为参考,限位部件160与凸轮板130的结合方式可以考虑更换性或单位生产成本进行选择,如利用弹簧的弹性挤压结合方式或通过螺栓的螺栓结合方式等。
另外,参照图6a和图6b举一例说明拾取器模块的移动结构。
如图2所示,拾放装置100的框架上设有一对滑轮171、172,旋转带180将一对滑轮171、172分别作为旋转的反转点进行旋转。并且,如图6a和图6b的概念图所示,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结合于旋转带180的上侧部分,符号为111的拾取器模块结合于旋转带180的下侧部分。通过这种结构,伴随气缸150的杆151的进退,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和符号为111的拾取器模块相互连动而朝着相反方向移动。
即,虽然气缸150的驱动力施加在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但如上所述,由于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和符号为111的拾取器模块通过旋转带180相互连动而朝相反方向移动,因此气缸150的驱动力最终影响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和符号为111的拾取器模块的全部。并且,对于其余的拾取器模块112至117而言,借由随着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和符号为111的拾取器模块的移动而升降的凸轮板130,根据凸轮槽132至137的倾斜形状所具有的水平方向的成分,朝水平方向移动。
接着,对于如上所述的拾放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在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保持最小间隔t的状态下,为了使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间隔变为最大间隔,施加气压而使气缸150的杆151前进,以对符号为118的拾取器模块施加水平的外侧方向的移动力MF,如前所述,随着结合于旋转带180的对应的拾取器模块118、111朝水平的外侧方向移动,受到与此连动的上升力RF的凸轮板130如图7b和图7c所示逐渐上升,随之,其余的拾取器模块112至117也受到凸轮板130的作用而分别向水平方向移动,最终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间隔达到最大间隔(当然,从最大间隔变为最小间隔时,操作按逆序进行)。
另外,在如图7c所示的状态下,当所要测试的半导体元件被更换而需要略微放大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最小间隔时,在凸轮板130上结合按照对应的、所要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间隔进行标准化的限位部件160,以此封住凸轮槽131至138的上侧部分,此时如图7d所示,即使气缸150的杆151以最大限度后退,由于限位部件160的作用会限制凸轮板130的下降,从而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之间的最小间隔最终变宽为符合所要测试的多个半导体元件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此时,由于气缸150通过可弹性压缩和膨胀的空气进行驱动,因此可通过气缸150内部的空气的压缩和膨胀来补偿由限位部件160作用于杆151的强行进退限制。
同样,当所要测试的多个半导体元件被更换而需要缩小拾取器模块111至118的最小间隔时,通过卸载所安装的限位部件160或更换为按照所要测试的半导体元件的安装间隔进行标准化的限位部件160,从而可以容易地调整拾取器模块111至118之间的最小间隔的范围。
另外,当需要调整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最大间隔范围,或者需要同时调整最大间隔和最小间隔的范围时,也可按照与上述的说明相同的原理进行说明,因此对于调整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最大间隔范围,或者同时调整最大间隔和最小间隔的范围的部分的说明,用上述说明来代替。
<第二实施例>
图8a和图8b分别示出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拾放装置的凸轮板830和限位部件860。
如图8a所示,本实施例的凸轮板830具有多个上侧开放的不完整的第一开放凸轮槽831a至838a,并具有用于加固图8b的限位部件860的加强筋R。并且,在凸轮板830中安装限位部件860的面形成有台阶,从而可以恰当地安装限位部件860。
并且,如图8b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部件860具有多个下侧开放的第二开放凸轮槽861a至868a。
即,第一开放凸轮槽831a/…/838a和第二开放凸轮槽861a/…/868a分别朝着面对的一侧开放,从而如图9所示,在设置限位部件860时,第一开放凸轮槽831a/…/838a和第二开放凸轮槽861a/…/868a相连而形成用于引导拾取器模块的一个凸轮槽831/…/838。
因此,在应用图8a的凸轮板830和图8b的限位部件860的拾放装置中,通过任意地装卸具有互不相同的间隔调整范围的限位部件860,从而可以容易地实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
当然,虽然本实施例说明了调整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最小间隔的内容,但根据实施需要,还可以列举多个调整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最大间隔的例子。
另外,虽然在上面说明的多个实施例中,为了多个拾取器模块的间隔调整而采用了作为驱动源的气缸向拾取器模块施加移动力的结构,但根据实施需要,如图10所示,可以通过驱动源220直接在与限位部件260结合的凸轮板230上施加竖直方向的移动力,从而使多个拾取器模块随着凸轮板230的垂直移动而向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实现间隔调整的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参照附图的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内容,但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例进行了说明,因此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该由后述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概念来确定。
Claims (6)
1.一种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拾取器模块,该多个拾取器模块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且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
第一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移动;
凸轮板,该凸轮板能够进行升降,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而形成有多个凸轮槽,所述多个凸轮槽通过升降而引起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各自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
第二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凸轮板的升降;
驱动源,用于提供所述凸轮板的升降所需的驱动力;
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并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凸轮板上,
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上分别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通过插入到所述多个凸轮槽,随着所述凸轮板的升降而对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每一个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力,
在经过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多个插入部的水平线上,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位置,所述多个凸轮槽之间的间隔缩小或变大,
所述限位部件限制所述凸轮板的升降范围而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
所述限位部件在对应于所述多个凸轮槽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插入槽,用于分别插入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分别所具有的多个插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封住所述多个凸轮槽的一侧末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气缸。
4.一种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拾取器模块,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且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
第一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移动;
凸轮板,该凸轮板能够进行升降,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而形成有多个凸轮槽,所述多个凸轮槽通过升降而引起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各自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
第二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凸轮板的升降;
气缸,向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拾取器模块提供水平方向的移动力,
限位部件,用于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并可装卸地设置在所述凸轮板上,
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上分别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通过插入到所述多个凸轮槽,随着所述凸轮板的升降而对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每一个产生水平方向的移动力,
在经过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多个插入部的水平线上,根据所述凸轮板的升降位置,所述多个凸轮槽之间的间隔缩小或变大,
在所述多个凸轮槽中至少插入有通过所述气缸受到水平方向的移动力的所述至少一个拾取器模块的插入部的凸轮槽倾斜地形成,使由所述气缸提供给所述至少一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力能够转换为所述凸轮板的升降力,
所述限位部件限制所述凸轮板的升降范围而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
所述限位部件在对应于所述多个凸轮槽的位置上形成有多个插入槽,用于分别插入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分别所具有的多个插入部。
5.一种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拾取器模块,能够进行水平移动,且分别具有用于抓持半导体元件的至少一个拾取器;
第一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的水平移动;
凸轮板,该凸轮板能够进行升降,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而形成有多个第一开放凸轮槽,所述多个第一开放凸轮槽通过升降而引起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各自的水平移动,以调整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
第二引导部件,用于引导所述凸轮板的升降;
驱动源,用于提供所述凸轮板的升降所需的驱动力;
限位部件,形成有多个第二开放凸轮槽,用于限制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之间的间隔调整范围,
所述第一开放凸轮槽和第二开放凸轮槽分别朝着面对的一侧开放,在设置所述限位部件时,所述第一开放凸轮槽和第二开放凸轮槽相连而形成用于引导拾取器模块的一个凸轮槽,
所述多个拾取器模块上分别设有插入部,该插入部分别插入到通过设置所述限位部件而形成的多个凸轮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板具有用于加固所述限位部件的至少一个加强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1-0057287 | 2011-06-14 | ||
KR20110057287 | 2011-06-14 | ||
KR10-2011-0099695 | 2011-09-30 | ||
KR1020110099695A KR101650785B1 (ko) | 2011-06-14 | 2011-09-30 | 테스트핸들러용 픽앤플레이스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25012A CN102825012A (zh) | 2012-12-19 |
CN102825012B true CN102825012B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732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91143.6A Active CN102825012B (zh) | 2011-06-14 | 2012-06-11 | 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82501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73934A (zh) * | 2020-02-10 | 2023-06-23 | 泰克元有限公司 | 电子部件测试用分选机 |
CN114062738A (zh) * | 2020-08-07 | 2022-02-18 | 深圳市瑞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探针固定机构及测试针床 |
CN112238057A (zh) * | 2020-08-27 | 2021-01-19 |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工位检测装置 |
KR20220114214A (ko) * | 2021-02-08 | 2022-08-17 | (주)테크윙 | 전자부품 테스트용 핸들러의 어댑터 |
CN115122380A (zh) * | 2022-08-05 | 2022-09-30 | 苏州中耀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等高平行吸取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9535C (zh) * | 2004-12-06 | 2008-07-02 | 未来产业株式会社 | 用于测试半导体器件的处理机的传送器 |
CN101767095A (zh) * | 2008-12-31 | 2010-07-07 | 泰克元有限公司 | 测试分选机的拾放装置 |
CN101457857B (zh) * | 2008-11-25 | 2010-09-01 | 杨浩刚 | 生产超长大口径橡胶软管的气动支撑装置 |
-
2012
- 2012-06-11 CN CN201210191143.6A patent/CN10282501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99535C (zh) * | 2004-12-06 | 2008-07-02 | 未来产业株式会社 | 用于测试半导体器件的处理机的传送器 |
CN101457857B (zh) * | 2008-11-25 | 2010-09-01 | 杨浩刚 | 生产超长大口径橡胶软管的气动支撑装置 |
CN101767095A (zh) * | 2008-12-31 | 2010-07-07 | 泰克元有限公司 | 测试分选机的拾放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825012A (zh) | 2012-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25012B (zh) | 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 | |
KR100349942B1 (ko) | 램버스 핸들러 | |
KR100495819B1 (ko) | 반도체 소자 테스트 핸들러의 소자 안착장치 | |
JP5379685B2 (ja) | 試験装置 | |
KR101753337B1 (ko) | 이차전지 제조장비의 전해액 주입장치 | |
KR101133188B1 (ko) | 소자소팅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0962897B1 (ko) | 연료전지 스택 조립장치용 이송기 | |
CN1215753C (zh) | 处理机中的器件拾取机 | |
CN103418551B (zh) | 测试分选机用拾放装置 | |
CN107533102B (zh) | 元件处理器 | |
CN1842267A (zh) | 电子部件的装载头、部件安装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80029444A (ko) | 전자부품 테스트용 핸들러 | |
CN103377967B (zh) | 半导体元件分选系统 | |
KR100901976B1 (ko) | 핸들러, 그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소자 제조방법, 및테스트트레이 이송방법 | |
KR101205951B1 (ko) | 메모리카드용 테스트 핸들러 | |
US6891341B2 (en) | Aligning apparatu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test handler | |
KR20110117387A (ko) | 트레이 이송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테스트 핸들러 | |
KR20100118376A (ko) | 픽 앤 플레이스장치 | |
KR100776814B1 (ko) | 전자부품 테스트용 핸들러 | |
TWI512880B (zh) | 測試分選機用拾放裝置 | |
KR20100058805A (ko) | 테스트 핸들러의 피커 시스템 | |
KR20000072967A (ko) | 번인 테스터 소팅 핸들러용 로딩 및 언로딩 픽커의 얼라인 장치 | |
KR100906975B1 (ko) | 고객트레이 위치보정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핸들러, 및 이를이용한 반도체 소자 제조방법 | |
KR20110111957A (ko) | 버퍼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테스트 핸들러 | |
KR20110025160A (ko) | 소자소팅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